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5021|回复: 2

[原创]几点疑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2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的内地版的《天龙八部》中的“雁门关大战”一节,我有疑问。 在此略提出一二,希望大家帮我分析一下这些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帮助大家很快找到状态,我再把“雁门关大战”的事略述一下:

……五代大燕皇裔慕容博为了挑拨宋辽大战,使其复国有成,不惜假传消息给少林高僧玄慈(他那时当没当方丈有疑问),说契丹武士要南下少林夺取武林秘籍。玄慈听信其言,就纠集二十几个英雄前去宋辽边界的雁门关埋伏,却不料误杀了适时走亲戚经过的萧远山之妻。雁门关大战随即展开……



问题一: 身在江南的慕容博如何解释“契丹武士欲抢夺少林武林秘籍”的消息来源?
既然他来报信,自己又为何不参与“雁门关大战”?

这两个问题还相对好解释。前者可以是慕容博有在辽国的卧底暗中透漏的消息;后者,可以勉强解释为他当时正在生病,不便前往。但牵强之处已经开始初现。


问题二:玄慈为什么不守在少林寺阻击敌人,偏偏舍近求远,邀集帮手去雁门关狙敌?

这是小说中的最大的一大块弊病。按常理判断,玄慈在采信了慕容博的谎信之后,最切实可行的方式就是死守少林藏经阁,以求以逸待劳,灭敌寇于无形,万万没有理由舍本逐末,前去千里之外阻击的道理。 首先是在时间上,玄慈招集人手再去雁门关伺敌,这需要足够的时间和周密的安排,少则半个月,多则一个月,这期间契丹人随时可能到少林来,捷足先登。其次,雁门关也未必是大辽通往宋境的唯一道路,他们守在那里很可能是白守一场,而就算从雁门关过,雁门关这么大,也未必一定能被他们发现行踪;再者,就算他们真的等到了契丹武士,把他们一一剿灭了,辽国也不会善罢甘休,很可能再派人去,少林寺仍然不能高枕无忧。所以,玄慈死守在少林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真理,不该倾巢而出,他其实是选择了一个最笨的办法。


问题三: 当时的玄慈纵然还不是少林方丈,也是有德望的高僧了,为什么还会在事实不确的情况下乱开杀戒?

少林一向主张“慈悲为怀”的,连后来的虚竹喝水的时候都会给水里的虫子念超生咒。为什么大师级的玄慈就如此心狠手辣,不念苍生之情呢? 退一步说,纵然契丹武士抢夺少林典籍的事情是真,套用《大话西游》里唐僧对观音姐姐说的一句话就是:“(他想吃我)不过是个想法,还没有成为现实。等他真的吃了我,再定他的罪也不迟。”所以在契丹人“犯罪未遂”的情况就被少林人物乱开杀戒岂不更是匪夷所思?这又是一大弊病!


问题四: 慕容博如何会料到雁门关会有辽人经过,从而造成“雁门关血案”,为辽宋挑起冲突?

契丹人夺经的事既然是假,萧远山一家经过那里又是偶然事件,所以这场血案完全没有必然发生的条件。慕容博单方面传播假消息,其实虑事不够周详,只是碰巧被上天和金庸成全罢了。


问题五: 慕容博是不是认为被误杀了的辽人就一定会酿成宋辽相争的局面?

小说没有交代萧远山当时在辽国的身份,按照他出众的武功来看,估计也可能在辽国位及高官。但他是不是一定值得大辽皇帝愤怒到为他而挑起两国战端实在值得疑问。那时辽人何其野蛮,成天的“打草谷”,对死个把人根本不会放在心上。何况,当时玄慈等人是蒙面行事的,纵然杀了辽人也没人知道是宋人所为;而且但凡萧远山的功夫弱一点,早被集体宋人砍为肉酱了,萧峰身世的故事也就根本不可能发生。 所以慕容博想借此来挑起两国大战的想法不过是一相情愿。除非有宋人明着身份去刺杀辽帝或他的爱妃,说不定才会造成“一怒为红颜”的局面。


问题六: 萧远山为什么开始不报复杀妻大仇,反而死后余生后又想起来报复?

萧远山是秉传了辽人粗犷野蛮的个性的,从后来的故事也可以断定他是个睚眦必报的人。可是他在其妻被杀,被逼红了眼,而且复仇稳占上风的情况下,竟然屠戮了几个宋人后就戛然停手,放过了带头大哥几个主要头脑就抱尸跳崖自尽。这的确令人不解。 他跳崖不死后,按理说死过一次的人应该眼光豁然开阔了才是,但他居然又想起了报仇。其人性简直不可琢磨!


问题七: 萧远山为什么总在关键时刻杀死赵钱孙等人,阻挠其子萧峰寻找带头大哥的道路?他到底是在害玄慈帮玄慈?

由于这一情节占的篇幅很长,所以特别有被提起的必要。按理说,萧远山明察暗访后终于得知当年的带头大哥就是玄慈和尚的身份后,理该告诉其子萧峰“雁门关大战”事情经过,父子俩一块去寻玄慈报仇了事。 纵然他想考较萧峰的能力,不这么做,也不该每每在关键时候杀人灭口,为仇人护驾。 在一定程度上,萧远山反倒扮演了带头大哥保护神的角色。虽然萧远山自己解释说没有立即杀玄慈报仇的原因,是因为不想让他死的这么容易,但这么解释毕竟极为牵强。 后来萧峰误杀了阿朱,心意已灰,辗转到了辽国做了南院大王,他其实已经放弃寻找带头大哥的希望了。若不是后来为了寻阿紫重回少室山下大战,当年的“带头大哥一案”很可能就此作罢,萧远山的大仇就永无昭雪之日。所以说,萧远山拖拖拉拉办事,实在蠢的厉害!


问题八: 依照小说里的描述,萧峰的年纪应该比慕容复大上许多。但‘雁门关血案”之后,慕容博怕玄慈质问假传消息之事立即假死。那时萧峰还是一个襁褓里的婴儿,那么慕容复是怎么生出来的?难道直到他生了儿子才假死的?

这是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没的解释。估计是金庸失算。


问题九:萧峰在寻找带头大哥的过程中,为什么一开始没想到带头大哥会是少林寺的人?

萧峰早在杏子林中就是知道带头大哥身份尊崇,能号令天下的,就连丐帮帮主汪剑通都甘心为其驱策。这样的人物其实在武林其实屈指可数,似乎除了少林方丈有这样的面子之外,似乎还别无二选。在他明查赵钱孙等人无果的情况下,如果他能运用反向思维的话,结果其实不难揭晓。何况,“雁门关大战”是为保少林武学典籍而发,少林寺是当事者,更没有袖手旁观的理由。到后来被马夫人挑拨,却硬是牵扯上了大理镇南王段正淳,他居然也深信不疑?要知道,按照段誉是年才二十一岁来判断,他老子段正淳的年纪应该也不太老才对,顶多也就四十来岁。换言之,三十几年前年“雁门关大战”的时候他才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一阳指不知是不是才开始练习?)。纵然地位尊崇,想他区区年纪,又怎么能令天下英雄马首是瞻呢?这么点浅显道理琢磨不明白。所以,不是敌人太狡猾,只怪他(应该包括阿朱)不聪明。


总之,在小说中类似这样的弊病还是不胜枚举的。要怪只能怪金庸大侠为了制造异族英雄萧峰这么一个在汉族人群里张大的契丹人的形象,不得不编造了这么一个经不起太多推敲的身世之谜!另外,关于阿朱擅长的易容术我也颇无好感,弄的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似的,使的小说多了几分神话味道,少了些须真实可信的地方。 化装别人也就罢了,可她又偏偏装什么少林和尚止清,真不知道她那一头秀发怎么掩饰成光头!
发表于 2004-6-2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嗯,这个我也想过
发表于 2004-6-2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就是以彼之道 还施彼身 小说后面说那是斗转星移
可小说前面却说黄眉僧自述年轻时曾被慕容博这小孩用金钢指力伤了他
[其实不是金钢指,是小无相功]
到底以彼之道 还施彼身是斗转星移还是小无相功啊?
茫然i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5-1-28 03:30 , Processed in 0.032663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