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楼主: 黑子白子

金庸司马翎对比--武学宗师之气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的帖子

唔。。。龙兄正确。
续言道。。。
暂且分:个人道,武林道,人间道,无上道。
当然无上道不在讨论范围内了,人间道也先不说。
那之前所谓的表里不一就这么表述吧:其个人道与武林道实际上相冲突,但在世人面前,又强迫自己去遵循武林道。
发表于 2010-11-15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的帖子

既心存佛念即为佛,那一入武林,为何又“非魔非佛”了?难道所谓“武林中人”均都心中不存“佛念”?
发表于 2010-11-16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无论是无上道还是一般道都是相通的,无上境界之人自然兼通一切层次之道法,与一般境界并不对立,也不可能对立。
武学宗师:武学上达到极高境界且为德上达到极高境界者,即所谓德才兼备者也。
列位不可不明武之原意,止戈为武,武本来即内含正义之意,内含道德评价。少林武学之祖达摩祖师对武学之传承即此意义之最高典范:武即是禅,即佛心也,能与道德无关乎?
发表于 2010-11-16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铁小皮 于 2010-11-15 22:11 发表
既心存佛念即为佛,那一入武林,为何又“非魔非佛”了?难道所谓“武林中人”均都心中不存“佛念”?


武林乃俗念,争执之念,是非之念。
相由心生。心里想的是什么念头,外相就会对应显示出来。
魔,上天入地,为我独尊。
道,清心寡欲,无欲自足。
佛,跳出六道,抵达彼岸。

所以心中念头一旦认为自己是武林中人,就会出现是非之念。
既然有了是非之念,那自然就非魔非道非佛,是也。

中华第一套完整的武术,乃华陀的五禽戏也。刚柔相济,阴阳互补,取流水不腐,户枢不蠢之意。
<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这动和静,正是道家的两元论。

金书中最有名的太极拳法,实乃道德经四十节:“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反者道之动: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弱者道之用: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两句合起来就是:道的运动是循环的,柔弱也是道的作用

所以以道学来讲,武只是道学思想的一种实践方法。从武学中去体验和实践道学理论上对大自然的规律。
发表于 2010-11-16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入于武林而不拘于武林,是为武林圣人。
任何领域都需要圣人教化,武林也不例外。
发表于 2010-11-16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子白子 于 2010-11-15 19:56 发表

那之前所谓的表里不一就这么表述吧:其个人道与武林道实际上相冲突,但在世人面前, ...


有意思。
突然想到了,佛罗依德的三我定义: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

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好,那我们用三我去分析一下岳不群。
本我:天下人都被我玩弄在鼓掌之间。(我比别人更聪明。)
自我:为生存下去,不择手段
超我:身为名门正派,要消灭邪派,义不容辞。以正义正宗之道,光大门楣。

结论:岳不群,一个本性是自私的人(自我),要去愚弄天下来显示自己高人一等的心态(本我),却要让结果达到他成为正义的化身(超我)。
三我完全冲突。果然是够矛盾的。
自私的人要去玩弄天下,那不是找死。
而更可怕的是,他还要做被世人景仰的好人。
他不死,谁死?
发表于 2010-11-16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弗洛伊德的本我就是第七识末那识,此为一切众生所执之本;自我就是意识的主体;超我具有大我的成分,但仍然不是智慧,是阿赖耶识的泛化和外化。
发表于 2010-11-16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48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xi)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这样天下人的品德都善良了。诚信的人,我以诚信对待他;不诚信的人,我也以诚信对待他。这样天下人的品德都诚信了。圣人立于天下,要收敛谨慎啊。让天下人的心灵都变得混沌、纯朴,百姓都专注于自己的视听。圣人让他们都变得像孩童一样。

入于武林而不出武林,是为武林圣人。
圣人不是游戏武林,而是要拯救武林。
武林一日不空,圣人一日不离武林。
要将武林脱离是非之念,争执之念。
以淳朴消除我执,以纯真解除有心。

金书中扫阁僧,张三丰,一灯都做不到这点。
只有石破天,才做到了武林圣人。

楼下,
少林老大,小弟今日三帖已满。
个人认为道德经只是道学的根基。
本人对圣人恶之,圣人的诞生乃世人祸害的根本。
一日三帖,咱俩慢慢继续。

[ 本帖最后由 龙有雨 于 2010-11-16 12:26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16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恕我直言,如果龙兄认为石破天的境界最高,说明龙兄还是没理解道家之真谛。
达摩祖师或无名老僧与石破天之间的区别就是觉悟和不觉悟的区别。何为圣人?觉悟者,此乃真无心;懵懵懂懂只是比常人更接近圣人的真无心境界,但本身并非真无心。否则,所有的小孩就自动解脱、自由了。石破天并非自由人。借用宋儒所言,石破天与达摩祖师之间的区别就是赤子之心和圣人之心的区别:圣人之心,如明镜,如止水;赤子之心,已发而去道未远。在迷惑这一点上,赤子与常人没有什么区别。石破天也是迷惑者,不是觉悟者,类似于老子所说的“复归于婴儿”中的婴儿,但道家修炼,出来婴儿只是最初级的状态,原因正因为他只是婴儿,还没有长大成人,至于大成,修习圆熟方为圣人——但石破天只是类似于婴儿而已,还不是。
发表于 2010-11-16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圣人是觉悟真实本性、宇宙和人生真理的境界,如释迦牟尼、老子等,石破天不是如此境界。
发表于 2010-11-16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圣人是象孩童而非孩童,孩童是象圣人而非圣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 的帖子

嗯,此贴很有教育意义。
请大家注意不要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导致精神分裂。在现在这个世俗物欲的时代,尤为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haolinpai 于 2010-11-16 12:15 发表
圣人是象孩童而非孩童,孩童是象圣人而非圣人。

然也。
孩童是未经世事,什么也不懂。
而圣人是经历过种种磨难,了解世间万物之后,放弃一切虚伪世俗,达到的返璞归真之境界。
发表于 2010-11-18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人皆都笑我痴,我笑诸人看不开。

打个比方,如有不妥请大家指教。

两个百万富翁。一个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弄出了一百万。一个祖上积德,一出生就能继承一百万。

世人如何去看两人呢?没有一百万的,自然就会吹捧白手起家,而贬低那二世祖。有一百万的,则会认为两人都有一百万,都是过百万富翁的生活,所以实质上并没有任何区别。

同理,老子和石破天都是以本心行事。所区别的,一个是混沌,一个是觉悟。一个不晓得什么是百万,只是行百万富翁和过百万富翁的日子。另一个则是明白百万的珍贵,所以更为谨守更为珍惜。

那你讲二世祖如败家,百万也成空。那我也道,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面临破产也大有人在。
发表于 2010-11-18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混沌归元才是德。

圣人有道德,讲道德。
有了道德,必出是非对错之观念。
一旦心中有了是非观念,就产生了俗念。
所以圣人,俗也。

同样,锁乃天下最恶之物。
锁乃防人之物。
人和人的隔膜就是从一个防开始的。
你心中有防人之念,行为语气上必然会流露出。
所以当你去防别人时,同时也就是别人开始防你的时候。

所以本人讲道,不重道。
道有格,一被格式化定义。
两面性出,必有一失。

本人不讲情,却重情,又纵情。
人,七情六欲也。
无情无欲,也就不是人了。

所以求道乃反人性的。
证道则不同。
本人证道,不求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12-27 01:32 , Processed in 0.02787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