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5736|回复: 13

金庸真正的缺陷:对禅、密境界阐发不透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8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对禅的境界之阐发不透彻”,第二剑《金庸武侠总论》中已经有说明,不再引用,只补充一点:正由于金庸对禅的境界之阐发不透彻,所以有些人如果从哲学的终极价值层面理解金庸的作品,就可得出“金庸最终走向虚无主义”的结论(象花无语、斑马教主等就认为金庸的作品最后是“价值虚无”),在下提出“至侠”之概念,正是为了说明实情并非如此,但之所以会有人得出这种结论,固然和这些人对金庸作品理解不彻底有关,但金庸对禅、密境界阐发不足也是这种结论成立的内在因素,故此结论也并非完全无道理,更非强词夺理,而是建立在对金庸作品深刻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只是未透彻罢了。
    对于密乘境界的阐发,主要从金庸对藏地高手的武学境界和佛学修为的关系上看出来。密宗武学之深微境界,主要从金轮法王和大轮明王鸠摩智处可见一二。鸠摩智且不论,只论金轮法王。金轮法王修习的密宗护教神功为“龙象般若神功”,但其特点是凡人不可能修习到大成境界,因为功力每增加一层修习所需要的时间倍增,故金书说需要千年才能真正修成,实际上就是无人能修成了——由此也可见出,为什么我们说金庸对禅宗境界阐发的并不透彻。“龙象般若神功”之所以不可能修成,那只是因为金庸仍然按照通常渐进的方式来理解或规定“龙象般若神功”的修炼方式,根本没有意识到还有禅宗顿悟法门这种更为彻底究竟的修习方式,禅宗顿悟法门是破解此难题的根本途径,如果按照禅宗顿悟的方式,当下超越一切武学层次,直入最上乘的境界,就可以修成龙象般若神功了,如果有慧能大师那样的武学奇才,再由象达摩祖师那样的绝顶高手心传,则顿悟顿修,当下成就。其实密宗也有“立断”、“顿超”等类似于禅宗顿悟之无上法门,可见金庸对禅宗境界之阐发的确尚欠精妙,如果按照古龙武侠的方式,“龙象般若神功”无疑可以修成。而且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个问题:创立“龙象般若神功”的祖师是不是也需要千年才能修成这门神功因此就是无法修成此门神功?如果这样,则祖师怎么创立的这项神功?难道这项神功仅仅象空想社会主义一样只是停留在预想之中或只是停留在纸上?可以肯定的说决非如此,既然是护教神功,则此神功直接关系到密宗的生死存亡,决不会停留在空想阶段,也不会停留在不完善阶段,而且佛学的修习法门也是觉悟与实修并重,故此神功对于开创的祖师而言必定象易筋经对于达摩祖师一样,是已完成且极为完美之作,而且此神功与易筋经一样,也是从佛心本性中化生出来的至上武学,如此,则“龙象般若神功”祖师的境界应该与达摩祖师平等,是佛门武学至高无上的两大绝顶高手。
    为深入理解龙象般若神功和藏地佛学的微妙境界,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藏传佛教的四大派:
    1、宁玛派。又称红教,因该派僧人僧帽红色而得名,是最早传入西藏的密教,“宁玛”即古旧义。其教义将佛法分为九乘,最上乘之教法名为“自性大圆满心髓金刚藏乘”,主张人心本自清净,三身五智本来圆满,不假造作,本自现成,与汉地禅宗类似。其将印度、西藏各宗见地概括为唯识见、中观见、大手印见和大圆满见四宗。唯识见为瑜伽行派根本见地,主张万法唯识,由观唯识无境,灭我法二执,转识成智而解脱;中观见为中观派、格鲁派根本见地,主张万法皆缘起性空,实性离一切相,超越一切执着而解脱;大手印见为噶举派根本见地,众生心性光明,本来无生,本来具足三身五智,不须别修断舍,本来解脱成佛;大圆满见为宁玛派根本见地,心性明体本来清净,任运显现生死涅槃、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无不圆具三身五智,不假修造,当体是佛,无不圆满。
        2、萨迦派。又称花教,因其主寺——萨迦寺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故名。萨迦派以“道果见”为独有教法,显教兼传中观见与唯识见,密教弘传之“道果见”,以体证本来光明心性为要。
        3、噶举派。意为“口授传承”,谓其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因该派僧人按印度教的传统穿白色僧衣,故称为白教。教义宗中观见地,修法则以大手印法门为特色。所谓大手印,即法王佛陀亲许的佛法宗要,藏译于大印加一“手”者,表示佛祖亲手印定,此印为至极无上之佛法心髓,故名为大。藏密所言大手印,主要属无上瑜伽部法,指本元心地之心传口授,略当于汉传佛教的实相印、佛祖心印,可曰藏密的正法眼藏。
    4、格鲁派。又称黄教,因此派僧人僧帽为黄色而得名,意译为“善规”,因本派持戒谨严。以中观见地为宗本,修法上主张以戒律为基,先学显教,后习密法,“止观双运”。
    可见,藏传佛教四大派既有渐修法门,也有顿修法门,顿渐兼赅,修学具有极为严格完备的次第,又可因众生不同根基而活用之,博大严整而圆机活法,决非只有渐修法门。

      在新修版的《神雕侠侣》部分,当写到金轮法王欲收郭襄为徒时,有这么一段话:“国师又道:‘我从今天起,教你修报身佛金刚萨埵所说的瑜珈密乘,修成之后,再修法身佛普贤菩萨所说的大瑜珈密乘、无比瑜珈密乘,一直到最后的无上瑜珈密乘’。郭襄问道:‘师父,要修成无上瑜珈密乘,那得多少时候啊?’国师道:‘无上瑜珈密乘无穷无尽,永远说不上修成,也说不上要多少时候”。实际上,密乘的核心思想、根本见地正是“即身成佛”,也就是在本尊的加持之下,自己佛性疾显,达到即身成就、即身成佛的目的,密乘之无上瑜伽法门与禅宗的顿超十地三乘、直入佛地的宗趣是完全一致的,禅宗又称为“一乘宗”即佛乘宗,也称为“最上大乘”。同理,无上瑜伽之所以名为“无上”瑜伽,正是因为其智慧至高无上,故可不用历劫修行,此生即可证得佛地境界,“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若能依此胜义修,现世得成无上觉”,而不是象金庸所设定的那样,先要把自己整成千年老妖,然后才有可能修成十三层的龙象般若神功,更不是“永远说不上修成”,如果这样,则从劫至劫,无限的宇宙之中将无一个众生能通过无上瑜伽成就佛果,此与密乘根本宗旨大相违背。金轮法王还没有修到“即身成佛”的无上境界,这一点是合理的,但他对密乘瑜伽尤其是无上瑜伽根本宗旨的见地实际上连最基本的见地都不是,身为藏地之国师,如此见地简直太不合情理。正因为金庸所设定的金轮法王没有达到密乘应该具有的至高无上的境界,所以他只能把十三层的龙象般若神功通过渐修的方式练到第十层境界,而不可能顿超一切层次、当下成就此神功的最高境界。对比藏密至上境界和少林禅宗最高境界这两大佛学之武学,我们可以说:龙象般若神功的最高境界,其根本基础、其根源就是密乘无上瑜伽无上秘法,无上瑜伽无上秘法为体,龙象般若神功和藏地武学为用;少林武学的最高境界,其根本基础、其根源则是禅宗至上心法,至上心法为体,以易筋经为本而生发、含摄七十二绝技和少林一切武学为用。所以两者道理一样:如果没有成就密乘无上瑜伽,则只能笨如金轮,走渐进道路,由下而上修习龙象般若神功,也就是无法最终修成最高的第十三层,但如成就密乘无上瑜伽,则龙象般若神功第十三层由体起用,自然即成,象当年创立此神功的祖师一样;少林武学之修为,如不觉悟佛性,无至高无上之智慧,则只能由下而上,逐步修行,到时候只能成就一项绝技或几项绝技,但如象达摩祖师,明心见性,则七十二绝技亦由体起用,自然兼通。无名老僧曾说明为什么少林寺建刹千年,只有达摩祖师才兼通七十二绝技,但说得不完整,重点阐述了慈悲心对武学修为的影响,而没有透彻阐发同等重要的般若智之影响,佛学正宗修法是慈悲心与般若智等持,“智悲双运”,禅宗尤其注重智慧和觉悟,“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也就是说,在金庸武侠世界中的少林寺,达摩祖师之后的少林众僧之所以无一人能兼通七十二绝技,不仅是因为慈悲心不广,也是因为智慧不高,尤其是没有顿悟成佛的大智慧。所以,有两种障碍造成了无名老僧所说的“武学障”,一个是缺少慈悲心造成的“事障”,一个是缺乏大智慧造成的“理障”。还有一点,藏密的“法身佛”名号,或曰为“大日如来”——即显教所说的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宁玛派则称法身佛为“普贤王如来”,又名本初佛,格鲁等派称为“金刚持”,普贤菩萨则是显教四大菩萨之一。可见,正如金庸对禅宗之妙道领悟和阐发不足一样,他对密乘之究竟境界亦领悟和阐发不彻底、不圆满。
     最后,仿照《绝顶高手榜》部分,赋诗一首曰:无上瑜伽出龙象,绝顶高手隐西藏。即身成佛人不识,金轮大轮皆幻相。简单解释一下:祖师从密乘无上瑜伽部法门化生出密教护教神功,犹如达摩祖师从禅宗心源化生出易筋经和少林七十二绝技;如此至高无上的绝顶高手可惜少有人识,故曰“隐”也,而密乘名密实密,为佛祖自证的秘密境界,亦可谓“隐”;藏地佛学以密乘为主,历来悟道的高僧奇士辈出。密乘又曰“金刚乘”,言其智慧至高无上,犹如金刚,可催破一切障难烦恼,自然亦可破除武学障;又名“果乘”,因其直接在佛所证果地上修持,可即身成佛,犹如禅宗的“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自然亦可顿超一切武学层次,直入武学的最上乘境界、武学的自由王国。龙象般若神功祖师的境界和达摩祖师一般无二,两大祖师代表了汉地和藏传佛门武功的最精妙境界,犹如日月齐明,永恒照耀在武学的天空。密乘立教之基乃“即身成佛”,然非上上乘根器者不接受此无上法门,金庸对密乘境界之揭示亦有偏失,故曰“人不识”;金轮法王和大轮明王鸠摩智的境界都没有修成密乘的最上乘、最真实的境界,金轮法王龙象般若神功只修到第十层即终生不可能再有进境,鸠摩智修习武学则入了魔道,后功力全失,改而从非武学入道,由武学而入道之路可谓完全失败,故曰皆为幻相也。

[ 本帖最后由 shaolinpai 于 2011-3-17 11:00 编辑 ]
发表于 2011-3-8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林派大师又开坛讲法了
大家快来聆听受教吧~
发表于 2011-3-9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的理解是:
    心法法门的修行 顿也好, 渐 也好,到大乘境界(自然又分层次)应该相对容易,密宗更有 “灌顶” 一说。
    但武功的修习必须要循序渐进的,没有速成,否则便要 入魔道:短时间功力的提升是以身心巨大损伤的代价换来的。一代宗师李小龙的陨落可能是力证之一。
    龙象功--我觉得其实更是一种心法,象“易筋经”什么的,入门易,大成难----所以少林敢于向外界宣示“易筋经”的法门---普通人即便知道了,也无法修习至大乘。
    金庸先生在此可能更想强调的是--武学,而不是心法,毕竟,是武侠小说,而不是参禅悟道。
   
     个人的浅见,“少林”勿要见笑。

[ 本帖最后由 黑风观观主 于 2011-3-10 19:2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3-9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观主好,多时不见啊。
“入门易,大成难”,那要看修习者自身的见地和境界。在下此贴之意思主要是说:禅宗讲顿悟成佛,密乘讲即身成佛,而金老于此阐发不足,没有顿悟法门的揭示,不像少林武学的境界,至少不是至上境界,无他意也。
另外:其他门派武学不好说,但少林武学之成就正立基于参禅悟道之上,此点是少林武学之宗旨,当年达摩祖师开创少林武学之时是如此,无名老僧开示众位说法时也是如此。
发表于 2011-3-10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和尚好,多日不见,功力愈加精深了。
      是啊,玄门正宗历来都是讲求内外兼修的,考虑到禅功修行的法门,“顿悟顿修”加之资质,一定程度上“心法”修行可以加速;但外功便不成了,要循序渐进(体力因素,可能30岁左右会到达顶峰)的。
     当内外不同步时,便会走火入魔。
     我觉得这武功(内外兼修)的修为还是渐进的好。
     小说中无名僧的武学其实被夸大了:年老体衰,心法无论多么精深,外功的劲道也不会很大。
    六祖更像是一个佛学(心法、智慧修为到极顶了)大师,而不是一个武林高手--因为他的外功可能不怎么样。
 楼主| 发表于 2011-3-11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武功,而是神通。坛经中记载:一人(即后来从六祖处悟道的志常)拿刀杀六祖,在脖子上连砍几刀,无任何作用。其实佛门大师的神通比金庸在武侠小说中“吹”的要厉害多了,无名老僧的境界与实际汉地或藏地修习成就的瑜伽师和气功师相比还差很远呢。
发表于 2011-3-11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入门易,大成难”一语中的
发表于 2011-3-13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金吧貌似没有见到。

其实如果具备百年功力,自然就会顿悟了,如同张无忌的‘乾坤大挪移’
 楼主| 发表于 2011-3-13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现在不敢发了,经常是说“不要发广告贴”,俺哪有那么多广告啊?
发表于 2011-3-16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的帖子

少林,你要是不发,我就替你转过去了。
发表于 2011-3-16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是因为写《神雕》时,金庸还没有真正开始研究佛学,那时他还不是个佛教徒!

在他儿子去世之前,其作品中道家思想远比佛教思想重要,道教人物也远比佛门中人出彩~

他儿子去世以后,金庸才开始皈依佛教研究佛学,其作品亦开始抬高佛门地位,推崇佛教思想。

[ 本帖最后由 只爱河边草 于 2011-3-17 17:22 编辑 ]
发表于 2011-3-17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的佛学知识与学问广是没问题,但懂得知识多,学问深,并不代表着他就已经开悟过了。如果学佛的人是在比谁的书读的比较多,那又何必持戒?  其他两个更高的步骤就不提了。看过很多公桉的人,应知道一个文字的不懂的扫地和尚也能瞬间开悟,比读很多佛经,知道很多道理的人境界还高。

皈依是有仪式的,经过皈依仪式未出家,也受持基本五戒,才有资格称 " 居士"。佛教戒律严谨,又多,主要是渐渐消磨人的劣根性。境界高的佛教徒,一举一动都看得出来,贪嗔痴的习性是降低很多的,那种淡比一般人常说的淡泊名利还要来的淡,金庸只是一位佛书念很多,学问很广的虔诚佛教徒,他离开悟的境界都还有一大段。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10楼:那就麻烦普渡兄了,对付百度我不如你有办法。
11楼:高手,欢迎。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16: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作品境界PK古龙作品境界,犹如金庸作品中的高手,对阵古龙作品中的小李飞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5-1-28 00:53 , Processed in 0.03634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