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7474|回复: 12

【原创】由《射雕》对赵构的评价引发的感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4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臣子恨,何时灭;君王恨,谁人知
——由《射雕》对赵构的评价引发的感慨

日前无意中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专家建议,在岳王庙增加宋高宗赵构的跪像。当时,只觉得心里一阵难受,久久不能忘怀,越想越觉得:赵构虽不是什么明君,但总不至于低劣到要与秦桧为伍的地步吧?
很多人认为杀岳飞的罪魁祸首是赵构,的确,没有赵构的认同,秦桧是不敢擅自杀死岳飞的,但是这就能说明是秦桧替赵构背了黑锅么?也不尽然。金庸先生的小说《射雕英雄传》里,有这样几段对话。
曲三(曲凌风)道:”秦桧做的是宰相,议和也好,不议和也好,他都做他的宰相。可是岳爷爷一心一意要灭了金国,迎接徽钦二帝回来。这两个皇帝一回来,高宗皇帝他又做甚么呀?”
张十五道:“对,对!这一位兄弟说得很是。真正害死岳爷爷的罪魁祸首,只怕不是秦桧,而是高宗皇帝。这个高宗皇帝,原本无耻得很,这种事情自然做得出来。”
郭啸天又在桌上重重拍了一记,震倒了一只酒杯,酒水流得满桌,怒道:“不要脸,不要脸!这鸟皇帝算是哪一门子的皇帝!”
由这三段对话看了,在这几人眼中,岳飞之死,赵构当负全责。不过这四人中,张十五毕竟只是普通百姓,他更多的是在陈述赵构对金称臣、杀岳飞等事实;而郭、杨二人,祖上虽是梁山好汉,但由包惜弱为知赵扩之名看来,他们此刻也算作是平常的良民,除了骂几句“不要脸”,也说不出什么其他;而只有曲三一人的话,确是值得琢磨的。
先不论曲三所说的内容,单是他说话的角度和语气,便有十足的大侠风范:不理会朝廷的权威,以心中之正义臧否时事。这样的话从曲三口里说出,可赞可叹。我个人很喜欢这种行事作风,甚至可以说是向往。
但若就内容而言,曲三的话却有很多值得斟酌之处。首先,二圣回朝,赵构这皇帝便当真做不得了么?赵构当年继统之时,曾经百般退让,后来在大臣的力谏之下继统,虽然这是帝王即位的一般过程,没有什么特殊意味,但是太后以及大臣们既然能够选择赵构,还是承认了赵构血统上的正宗的,甚至,当时还流传着“谓靖康纪元,为十二月立康之兆”和“泥马渡康王”一类的传说,以证明康王受命于天的正统。试想,如果等赵构地位稳定以后,大臣们再逆自己以前所谓“天命”,更立二圣为帝(若徽宗未死,只怕立哪个还有引起无谓的争执),只能无端扰乱大宋的统治秩序,这些大臣又如何会这般不明智?
而且,赵构当时的地位已经比较稳定了,并不是两个退了位的无道之君可以取代的。举一个例子来说,若是在赵桓、赵构两人中选择,岳飞只怕是更倾向于赵构。别看赵构最后猜忌岳飞,甚至杀死岳飞,但是岳飞仍是设身处地地为赵构着想,对赵构的忠心可以说是日月可鉴。在金人想要废掉刘豫的时候,岳飞担心金人会册立赵桓当这个傀儡皇帝。赵桓本就是正宗的大宋皇帝,又得金人册封在北方,到时必会威胁到赵构的地位,因而上疏赵构,请立太子,以巩固帝位。虽然岳飞的建议未被采纳,但是其对赵构的忠心尽显无遗。试想,以岳飞的名望,若是带领思念北方故国之臣,追随赵桓,便可轻易占领北方要地,直捣黄龙怕是可以计日而待了。但是,岳飞没有那样做,可见赵构才是大宋的真命天子,这一观念在岳飞心中已然根深蒂固。岳飞之所以心心念念地要迎回二圣,并不是质疑赵构的正统,想要更立皇帝,而仅仅是出于一个血性臣子的雪耻之心罢了。
由此可见,北方的徽钦二帝,对赵构的地位根本不构成威胁。就算赵构忌讳旁人提起二圣,也仅仅是他个人心理上的自卑,并不为大部分臣子所认同。莫说宋人根本不易就会二圣,就算当真是就回了,天下大势已定,给他们几亩良田去种地,他们只怕也已心满意足了,哪里还敢争什么帝位啊。因而,私以为赵构因怕岳飞迎回二圣,威胁自己的地位,而杀了岳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那么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呢?私以为,与其说是秦桧替赵构背了黑锅,倒不如说是赵构替秦桧背了黑锅。
赵构和秦桧都是主和派,这一点,他们的立场是一致的,而主和派,又被称为投降派,历来没有什么好名声。金国主和派里出了一个割地卖国的完颜昌,南宋主和派里出了一个陷害忠良的秦桧,主和派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扣上了卖国求荣的骂名。的确,与主战派那些慷慨士人相比,主和派确是太注重个人利益了。但是这种注重个人利益,就一定是卖国求荣么?
秦桧为一己权力之欲(如果和,文官是比武将要有前途的),陷害忠臣岳飞,一点也不愧于这千年的骂名;完颜昌以将士们拼杀来的土地,换取“宋人德我”的微末之利,也难怪举国上下,指其卖国。但是赵构主和的性质却是完全不同了,于赵构而言,国就是家,家就是国,秦桧可以卖国求荣,可是赵构呢?如果他“卖国”,能够为他自己求得荣么?
赵构主和,其一是,认为打不赢。宋朝实行招募流民为职业兵的制度,朝廷养兵更多的是为了让百姓有口饭吃而不至于谋反,并不是为了打仗,而统治者又一惯奉行“守内虚外”和“更戍法”等政策,宋军的战斗力可想而知。赵构曾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于宋金的实力对比,当是十分清楚的;更何况从南往北打,由于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又难于从北向南打。这一点,从孝宗朝北伐失败也可以看出。因而赵构担心的是,宋金若是开战,当真打输了,自己会跟徽钦二帝一个下场。
其二是,不信任。第二次出使金营时,王云被乱民所杀,让他不信任百姓和义军;难逃后的苗刘兵变,又让他不信任武将和官兵。这让赵构如何开战?难道就凭借他那手让金太子叹服的骑射功夫,去灭那“满万无敌于天下”的金人铁骑么?
而这也致使赵构和岳飞之间产生了隔阂:一是,他二人一人主战,一人主和,政见不和;二是,岳飞不忘迎回二圣,总能激起赵构心里的自卑;三是,宋本来就是武将谋反建立的政权,自然对武将很是担心,而岳飞,又是一个毫无私心,一心只为求得光复河山,天下安定的忠臣良将,这样的将领,是最让皇帝不放心的。如果一个人爱财,赵构可以给他钱;如果一个人爱地,赵构可以赐他地;但如果一个人像岳飞一样没有半分私念,但求为国为民之人,赵构便不知该拿什么东西来安抚他了,当然不敢放心任用。这是皇帝的一个普遍心理,赵构也不例外,纵使他之前对岳飞多么得信任和重用,时间长了,也难免会有嫌隙。
而秦桧正是利用了赵构这个心理,借赵构之手铲除了自己的政敌。赵构在下令杀岳飞之前,是有犹豫的,虽然他害怕岳飞,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岳飞对自己的耿耿忠心,说不定岳飞也能像韩世忠一样逃过一劫,也未可知。但是秦桧的两句话,让赵构心底发寒,起了杀心。秦桧对赵构说,岳飞与赵匡胤都是在三十二岁的时候当上了殿前都点检,而赵匡胤在黄袍加身之前也是个忠臣。这样的话如何能让赵构不毛骨悚然?他害怕陈桥驿的事情重演,这是每个皇帝都会有的心理,尤其是宋朝的皇帝,于是,赵构做了一件令他负上千古骂名的事情——以“莫须有”的谋反罪杀害忠臣岳飞。
私以为,赵构此举绝不能称之为卖国求荣,而应该用防卫过当来形容最为合适。的确,上述赵构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丝毫不见君王之明智和士人之贤德。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过分责怪赵构,他所处的时代和他的出身,便决定了他会有这些局限性,这并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自古以来杀忠臣的皇帝数不胜数,但是杀出这样大骂名的人,怕是也只有赵构了。这并不是因为赵构当真品行低劣到了同秦桧一起卖国求荣的地步,只不过是,“靖康耻,犹未雪”之悲和“臣子恨,何时灭”之忠,衬出了赵构永世不得翻身的骂名。
忠良蒙冤,臣子扼腕,士人愤慨,一曲悲歌,一纸骂名已经写成,然而,在士人谩骂嗟叹时,这件事的当事人,却似乎平静了许多:赵氏没有再深究,岳氏也没有再怀恨。这些又是为何呢?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蓉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庄主这幅图画,写出了岳武穆作这首《小重山》词时壮志难伸、彷徨无计的心情。只不过岳武穆雄心壮志,乃是为国为民,‘白首为功名’这一句话,或许是避嫌养晦之意。当年朝中君臣都想与金人议和,岳飞力持不可,只可惜无人听他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两句,据说是指此事而言,那是一番无可奈何的心情,却不是公然要和朝廷作对。庄主作画写字之时,却似是一腔愤激,满腔委曲,笔力固然雄健之极,但是锋芒毕露,像是要与大仇人挤个你死我活一般,只恐与岳武穆忧国伤时的原意略有不合。……”
黄蓉此话乃是转述了黄药师的观点,其实这种评价是比较准确的。岳飞纵使有一腔热血,也只是高宗手下的一名忠心大臣,到底是生不出像侠士一般的愤和天下士人一般的怨。他更多的是悲,是叹,是无奈。其实岳飞和赵构因为性格等多方面的原因,两人之间是有不少误会的,如果把话说开了,赵构不一定非杀岳飞不可;而以岳飞的忠诚,更可以理解赵构忐忑的心理,事情或许是不会发展的这个地步的。可以这样说,岳飞至死都是一个奉行“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臣,只有恨,却没有怨。岳飞若是知道后人想要增置赵构的跪像,只怕也要泉下难安,不敢承受。
既然如此,那我们也一起平静地看看这件事。事实上,岳飞之死,是一场奸相夺权的政治斗争,本质上是秦桧想要铲除政敌,独揽大权,并没有考虑过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会有这些卖国举动。为什么我说是秦桧夺权,而为提及赵构呢?
首先,赵构又并非毫无抱负的昏庸之主(这一点从他尚节俭也可以看得出来,他还是想要有作为的,只不过是能力有限,所做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罢了),既然是卖国,主观上他是不可能愿意的,只能说他是客观上做了奸佞秦桧的帮凶。
其次,赵构并不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人(这一点从他自愿退位,当了25年的太上皇,而几乎不问政事可以看出),而且他也根本就没有驾驭权力的能力,面对这个父兄留下的烂摊子,他或许更愿意不管不顾,真正大权独揽的人是秦桧。很多时候,赵构是会被秦桧蒙蔽的,而且他并非心甘情愿地重用秦桧,反而是在每次见秦桧的时候,都带了匕首防身。一个皇帝做到如此地步,他心里又该有多少无奈呢?
这也就不难解释,在秦桧重病的时候,赵构为何会暗暗欣喜,立即罢了秦桧和其子的官了。出于人的本性,赵构当然想要保住自己的性命,但是我相信,赵构也是很想保住这满目疮痍的半壁江山的(这一点,“朝廷若有便宜,勿以一亲王为念”一言,可以看出)。而秦桧则不然,他宋朝存亡于他并不十分重要,他完全可以在完颜昌手下飞黄腾达,所以他才会卖国求荣。其实,从本质上来讲,赵构跟秦桧根本就不是一条战线上的人,我想,他是也很不情愿与秦桧为伍的。试想,赵构若是泉下有知,听到后世竟将自己与奸相秦桧相提并论,怕也是死难瞑目,心中的叹息痛恨可想而知。
而关于宋金之间,当战还是当和,历来没有定论。的确,岳飞是打过几场大胜仗,但是从总体实力上来看,虽然金宋渐趋平衡(金在入主汉地后,并没有像辽那样,保留较多少数民族传统,其战斗力有所下降;而宋政权稳定之后,也崛起了很多想要报国的有志之士),但是宋还是略逊与金的,要想收复失地谈何容易?
而从我们今天来看,宋金之间的矛盾,已经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应该说是中华民族内部矛盾,这样称臣纳贡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屈辱。毕竟当时,金确是占着北方的中原之地,从地理位置上也是占据了正朔之位,私以为,宋金之间的关系,完全可以拿北宋和南唐之间的关系类比,所求的当是强大的一方统一中国,而不一定哪一方。
再联系潘佑所作的《遗刘鋹书》,当时的局面也不符合其中所言的四种不得不战的情况(金人已归还赵佶棺椁,后又送韦氏回朝,“父母宗庙之仇”一条,也不能算是成立),反而更适“小之事大,理固然也”。既然如此,两个政权和平对峙,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这样总是好过连年征战,生灵涂炭的。由此看来,抛开秦桧完颜昌这等卖国求荣之人,单看宋高宗和金熙宗的主和,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这样看来,后世对赵构的评价到底是苛刻了。甚至,大部分人对昏君赵佶的评价都要远高于赵构(《射雕英雄传》里,黄药师和曲凌风大抵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其实,单从治国之策来讲,赵构是犹胜于其父兄的中兴之主,但是赵构错杀岳飞,却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让他背上了几乎万劫不复的罪名。这又是何必呢?一眚掩德,当真是可惜,可叹啊。
我们再回到《射雕英雄传》里的两段评价,这两段话虽都是游侠所言,但一是侠者的眼光看朝堂,一是以臣子的眼光看朝堂。前者或许是略带了侠者的偏颇,但后者却尽显旁观者之清。金庸先生以一人之力,借江湖侠者之口,驾驭了两种不同角度的品评,其认识到底也有不少合理之处,只不过自然带上了大侠的张狂和桀骜。
如今,我们再看这一段历史,我们再看这一段历史,应该再多一点理智和冷静,我不相信“增置宋高宗赵构的跪像”这等画蛇添足之论,会成为主流,但终究还是不禁轻轻叹息。回眸千载历史长河,我们大家或许都习惯更多得苛责帝王,然而,帝王也是人,既有人性的弱点,也有人性的亲近,我们为何不去试试接触帝王的心灵呢?或许,我们能够体味出,那盛名抑或是骂名之下,鲜为人知的常人之心。



参考书籍:
《两宋风云》(袁腾飞)
《宋史》(脱脱)
《遗刘鋹书》(潘佑)
《宋人轶事汇编》(丁传靖)
发表于 2011-4-4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替斑竹多谢楼主了!

其余好贴也发过来吧
发表于 2011-4-4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第一帖啊?
发表于 2011-4-4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楼主可知朱祁镇和朱祁钰的史实,那些小人才不会去管哪个人更适合当皇帝,他们只会考虑自己的切身利益
发表于 2011-4-5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见地很高,终两宋之朝,整体上都可谓主和,与秦汉大唐盛期文武兼备不同,宋可谓武备不盛,澶渊之盟与满清向列强赔款无异,当然,如果认为大宋皇帝以此换得天下百姓的平安,也算忍辱负重的英雄,但也说明大宋无制敌之有效手段。
诚如楼主所言,秦桧可以卖国,但皇帝不可以卖,因为中国古代是家天下,国属于皇帝一家,而不属于大臣,言秦桧借机除掉政敌,从中国历代政治的基本规律看,当非常合理,但赵构也具有不察事实之失。
岳飞传一开篇解释岳飞被害的原因是还宿债,因蝙蝠在佛前放了一个屁,引起大鹏大怒而击杀之,于是两者皆转世,大鹏偿还一命,始得了此宿怨。
发表于 2011-4-5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无定论,各家说法不一。
但我还是倾向袁腾飞的说法,那就是赵构担心迎回徽钦二帝,真正的心理是担心对他的帝位造成威胁。而不是出于自卑。
发表于 2011-4-5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予评价
发表于 2011-4-6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构秦桧都是相当有才之人,特别是秦桧,他的书法完全可称一绝,可以说在书法这一块完全达到了亿万人的巅峰之上的造诣,但是他却错误的选择了从政,他如果能够在书法领域做更加深入的学习与探索,那他在历史上应该会有更加令人心折的书法上的传世佳作流传下来吧,到现在卖到几千万上亿都应该不成问题,可惜错误的从政又错误的选择了卖国求荣之路,所以即使秦桧的书法作品在当下时代有留存,恐怕也值不了几个钱,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金庸作品里陈圆圆感佩韦小宝为她说话的一个赞许很值得思考,大意就是诗词歌赋小功夫,大是大非大丈夫或大是大非大可赞大是大非大格局之类,觉得人之为人首先需要的是根本人生方向的明晰,回到现实,现在的国内就教育这一块来讲是非常令人感到无比遗憾的,以往有句流毒很广的话,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完全就将教育变成了赤裸裸的功利化,完全就是将教育赚钱机器作为教育的主导目标了,学好了数理化如果没有人生根本方向的正确,那又有什么根本意义,比如有朝一日我国和外国因为种种矛盾而擦枪走火无限开火,有数理化知识的科学家却没有基本的爱国情怀投靠外国,那有什么意义呢(完全就和秦桧类似了嘛),当然这还是低级别的问题,而高级别的问题就在于教育这一块如果不将根本目的定位于塑造人的基本内涵实质上那将是国家和世界的悲哀,因为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如果不发生巨大的国内外政经变局,那我国在未来数十年间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应该不会是太大的问题,关键到了那时,主政中南海的会是怎样的一群人,是主张世界和平希望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和平友好主义者,还是对西方世界怀有深刻仇恨的一群人,比如911灾难比如日本最近的**灾难所有有最基本人性情怀的人类都应该感到无限同情与深切哀悼,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最开始的反应是欢呼与雀跃,甚至于911的消息最开始传到国内的时候北京的多数高校都传出了欢呼声,甚至似乎还包括北大,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北大是我国顶级人才的摇篮,不出意外数十年后主政中南海的一群人中间应该有北大学子的身影,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国家的未来世界的未来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值得忧虑,另外大家如果有时间在国内的一些涉日论坛上看看,会发现无限多血淋淋无限多无比血腥的仇恨言论,当然这不仅和国内教育部门的尸位素餐有关,也和我国的宣传部门的主导方向弱化有关,国家的最高政治领袖(无论是最开始的毛周还是其后的邓和江以及现在的胡和温)他们全然一致的基本外交主张是希望我国和日本世代友好永远友好,希望两国战争的悲剧仅仅只是存在于近代百余年的悲哀记忆里而会永远的消失于现在与未来(两国之间的战争悲剧),当然日本某部分人不承认以往过错,不承认二战时对我国的伤害是应该受到批判的,但是不能强力压服,而是应该以善意和诚意加上耐心等待于我国的更加实质的强大,现在的我国文化力太弱,如果有朝一日我国在文化力上有盛唐时代的开放包容气象的话,那关于二战时日本过错的认识应该会有一个水到渠成的改观,回到现实,我国现在应该做的是教育国民有更多的仁善之心,睦邻友好忘却仇恨憧憬和谐才应该是影视主管部门应该把握的一个基本方向,但是国内的电影电视剧以及中宣部有这方面的基本看法吗,不仅全然没有反而是无限纵容仇恨日本妖魔化日本的影视剧的无限制开拍,现在打开电视机,有损两国友好的负面情节是层出不穷,觉得真的很悲哀,我国什么时候会变成了一个骂街泼妇这样的一个浅薄角色啊,泱泱神州的大气度都到哪里去了啊,我国历史上和日本友好的时间有数千年之长,而两国的历史上的不愉快只是百年多一点,为什么不将目光放长远一点将胸襟放广阔一点呢,可能说远了,算了就说到这里吧,也不知道会不会删贴,前面写了几个帖子都被移除,觉得很不爽的,又不涉及到人身攻击,仅仅是反映了一下我个人的独家观点,有什么理由删贴啊,希望华山论剑以后能够有更加大的气魄和格局,不同意我的观点,就友好交流共同提高多好啊,为什么要倚仗权势欺压我这个网络弱势人群呢,很不能接受啊!

[ 本帖最后由 尚书洪范非一般 于 2011-4-6 07:33 编辑 ]
发表于 2011-4-6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非常理性  分析也很透彻  但人都是有感情的  所以一些偏激的看法是不可避免的
发表于 2011-4-6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德敦化,小德川流,此天地之所以为大。
发表于 2011-4-6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山与江湖胸怀广阔,这一点没有问题,问题是政治类帖子现在审核的严格,请尚书理解,其实尚书见解非凡,的确让人佩服。
发表于 2011-4-8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统、景泰和天顺,于谦的结局
发表于 2011-4-21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个人见仁见智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11-15 12:23 , Processed in 0.03142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