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6638|回复: 4

杂谈,笑傲江湖中的隐士与独孤九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4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中的后记中言道:我写武侠小说是想写人性,就像大多数小说一样。这部小说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划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这些人,在我设想时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向问天、方证大师、冲虑道人、定闲师太、莫大先生、余沧海等人也是政治人物。
       写《笑傲江湖》的用意是金庸先生已经点明了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令狐冲和一位对令狐冲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风清扬却是游离在这种‘江湖斗争’之外的人物,是地地道道的隐士。
       对于‘隐士’在中国历史上一向是褒义的,《易》中曰:‘高尚其事’是也。甘于淡泊的‘隐士’总能获得别人的尊敬,晋代皇甫懿的《高士传》中就有个‘许由洗耳’的故事,据传许由是上古时代一个有大贤德的人,是五帝中尧的老师,某天他在山泉之下为牛饮水,尧过来派人过来招他商谈天下,有意将天下让给他管理,许由听说此事,马上把饮牛喝水的瓢挂在山崖上,把自己的耳朵用水洗了洗,以示去其污秽之言,逃入深山中去了,这件事被传为千古佳话,许由也成为‘隐士’的代表,为后人所称颂。那什么叫‘隐士’呢?仅仅住在深山老林里与世隔绝便能被称为‘隐士’吗?《辞海》中对‘隐士’的定义道‘隐居而不致仕’《南史.隐逸》又具体的提出隐士须‘含贞养素,文以艺业。不而,则与之夫樵者在山,何孰异也。’可见隐士也不是好当的,你得有名气,有才能,有本事获得更大的个人利益却不屑为外物所滞,不趋炎附势,不为名利所动,含贞养素,文以艺业,才能被称为‘隐士’,而凡夫俗子是没有资格被称为‘隐士’的。我记得在哪篇文章里看过一个说法,大意是像那位梅妻鹤子的著名隐士林和靖,如果没有那句有名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恐怕也不会如此被世人所称道的。除此还有些隐士则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一生难觅其踪迹,餐风饮露,闲云野鹤,最后羽化山林,不为世人所知,如《三国演义》中第五十九回种有这么一段,曹操与马超在渭河边上交战,时值九月天冷,曹操欲立城寨坚守,奈何沙土不实,筑起便倒,曹操正自无计可施,一位名字叫做娄子伯的终南山隐士飘然来见,给他出了个担土泼水,随筑随动的主意曹操大喜之下欲厚加赏赐,可娄子伯又不受而去。这位娄子伯一生籍籍无名,不闻踪迹,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不滞名利,可以说正是此中人物。
      其实对于隐士的含义金庸先生在后记中同样提到:孔子对隐者分为三类:像伯夷、叔齐那样,不放弃自己意志,不牺牲自己尊严(“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像柳下惠、少连那样,意志和尊严有所牺牲,但言行合情合理(“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像虞仲、夷逸那样,则是逃世隐居,放肆直言,不做坏事,不参与政治(“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孔子对他们评价都很好,显然认为隐者也有积极的一面。金庸先生引用的是孔子的言论,其中隐士的含义与后世略有出入,这大概要归因于时代原因了,后世的隐士应该大致上是由其中的第三类‘隐士’发展而来的。
       如果按孔子的说法‘隐士’分为三类,书中的令狐冲和风清扬大致都属于第三种,但有两者有所区别的是令狐冲是天生的‘隐士’,是陶潜那样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隐士。风清扬是心灰意懒、惭愧懊丧而退隐。
       这两人是要做出区分的。令狐冲的性格率性随意,豁达自然,对权力的角逐全然不感兴趣,渴望自由,原本就有着一颗‘隐士’的心,他结局的隐退是一种必然的,自愿的行为。而作为华山剑气之争这场斗争的失败者,风清扬与令狐冲虽然在性格上有很多的共通之处,但相比较的话前者明显要比后者多一点执拗,两人隐退江湖的原因更是千差万别。书中写道华山剑气之争时风清扬被气宗的人用计骗到江南去娶亲,错失了这场比斗,待风清扬得知消息后匆匆返回华山却已是大势已定,无力回天了。剑宗诸人或死或逃,风清扬独木难支,他是否出手挑战气宗高手不得而知,但事后他隐居华山思过崖,则明显的是将这次斗争失败的原因归诸自身。风清扬自认为犯了无可挽回的大错,无颜面对剑宗的列祖列宗和天下人,以致惭愧懊丧,寡寡欲欢,独居深山数十年,相比较令狐冲的原本就有着一颗‘隐士’的心,即便身处江湖也如同独隐深山一般,他的‘隐’是被动的,是心丧若死下不情愿的。因此风清扬只是意义上的隐士,却不是如同令狐冲一般是性格上的隐士。
       但无论风清扬是为何隐退的,他隐居前没有‘报仇雪恨,中兴剑宗’的念头,如果有的话,早就把岳不群拉下台了。隐居后也再无心江湖,过着寡行独居,与世隔绝,甚至说是自我放逐的日子,还是仍称得上一位隐士的。这不同于历史上的王安石,李白等人,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虽隐居在江宁半山,不再任仕,却仍写出‘花竹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这样的身在蒿野心在庙堂诗句,最后还因为新法被完全废除而郁郁而终;李白狂则狂矣,傲则傲矣,那句‘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确很有气势,但他热衷名声,渴望受人重用,有所作为,邹逢召见便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却是无论如何也称不上隐士的,他们的隐居也只能称为不得志下的‘隐退’。
       再说令狐冲,虽然他对权力的角逐全然不感兴趣,但却事与愿违,每每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不得不面对种种江湖诡波,在诸次权力斗争中他要想全身而退,则必然要有一样克敌制胜的法宝。 而对于武侠小说来说,‘武’是其一大特色,如果说‘侠’是它的灵魂,那么‘武’便是其骨骼,武侠小说中各种江湖中的权力争夺免不了武功的比斗,以令狐冲原本平淡无奇的华山剑法,实在无力应付愈加复杂的江湖局面,因此一个类似风清扬的人物就很有出场的必要了。
        写到这里我想起前些日子与一个朋友一段很有意思的谈话,他说他无法接受武侠小说,他无法接受其中一些在他看来完全不符合逻辑的描写,我很是吃惊的问他:“小说本来就是虚构,即便是所谓正统的‘文学作品’,也不能完全以现实恒定的逻辑来衡量,你拿要一本小说里的情节完全符合现实里事态发展的逻辑,就好像要你要一幅画里的羊去吃现实里的草一样,这怎么可能?你这才是一种没有逻辑的想法。”他辩解道:“在武侠小说中,主角总是莫名奇妙的好运,掉下山崖都能捡到武学秘籍,或者有些前辈高人莫名其妙的非要传授主角绝学,无缘无故的人家为何非要传你武学呢?这就是不符合逻辑的。”我笑了笑道:“我与你的意见正好相反,我认为这恰恰是武侠小说中比较符合逻辑的地方,或者说是作者们力求其作品尽量符合逻辑的地方。如果说他是融合老庄之道,包含着一些儒家‘礼’教思想,那风清扬则是融合老庄之道,包含部分儒家‘入世’和些许墨家思想的。仅以先圣孔子的第三类隐士而论,‘礼’与 ‘隐’并不相抵触,但‘入世’和墨家的思想却与‘隐’有些背道而行,
        但无论如何风清扬性格上亦是飞扬洒脱,不拘泥于形式之辈,由他教授令狐冲更为高深的武功正是再合适不过。金书中的武功,总要与修炼之人的心性,脾气相符才能达到至高之境,举一个例子,如过郭靖修炼的是花俏的‘落英神剑掌’而不是‘正气浩然’的‘降龙十八掌’那未必便会有后来威震天下的‘郭大侠’。令狐冲是个浮华浪子,若要他一板一眼的修炼,那他的武功最多也就是达到岳不群的水平,他需要一种更为符合他性格,符合他‘隐士’一面的武功,这项武功就是‘独孤九剑’。
未完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乌龙了,发的时候没注意这是草稿,最后两段前后不搭的
发表于 2012-8-14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风清扬自剑宗战败之后隐居于思过崖,不论江湖事,可谓小隐;令狐冲历经江湖险恶,数次于生死边缘走过却依然坚守自由隐逸的价值,功成之后携美人隐居田园,可谓大隐。笑傲江湖一书,颇有魏晋名士风流。
发表于 2012-8-14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兄见地甚高。
不过要说大隐,还是少林派,不离江湖,不退出江湖,也不执着于江湖。
令狐冲可称中隐也。
发表于 2012-9-18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2-8-14 20:55
雪兄见地甚高。
不过要说大隐,还是少林派,不离江湖,不退出江湖,也不执着于江湖。
令狐冲可称中隐也。

呵呵,当今永信方丈下的少林派可不隐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11-15 13:39 , Processed in 0.02920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