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2191|回复: 2

[影歌] [转贴]武侠电影史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24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千百年来,慷慨豪侠之歌,人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吟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是仙者的长吟;“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是圣者的豪言;书生贾岛,尚拔剑以问天下不平之事;鉴湖女侠,也将不惜千金买宝刀视为豪气干云。至文者当武,至武者当文,流传千古的诗篇,蕴含着诗人们高贵豪侠的灵魂。
  
鄢烈山等入世的文人曾揶揄过武侠艺术,他们认定,侠者,乃幻想之产物,于奴性有加,于实事无补,在急待民主的现代中国,则更加的要不得。此话听来有理,实则大可不必如此。没有理想的人不是真正的人,不懂得浪漫的民族也必然是病态的民族。中国自古便有“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之说,统治者难道会为幻想的东西大为搔头?他们怕的,正是这里面包藏着的如地下火般的反抗精神。况且武术也并非只是好勇斗狠,以强凌弱。不平则鸣,止戈为武,中华正统武术的使命,一直就是保家卫国,惩恶扬善。诗仙有云:乃知兵器是凶器,圣人不得以而用之。武艺一道,原本是追求平和宁静的手段。


50年代,吴式太极创始人吴鉴泉的公子吴公仪赴香港教拳,立遭当地白鹤门少壮陈克夫的挑战,后来这场比武移师澳门。此事在不仅香港引起喧然大波,更引出了现代武侠小说的那部开山之作,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这之后,金庸古龙横空出世,武侠小说长盛不衰。
  
另一方面,武侠电影以其独一无二的特色创造了另外一种华丽多姿,生动夺目的武侠艺术,他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合力创作,不断完善,终于有了今日百家争鸣的局面,而武侠电影也以其大气磅礴的气魄,侠骨柔情的风流而成为世界电影舞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还是让我们从头说起。


其实中国的武侠片历史远不止三十年,《火烧红莲寺》并不比《定军山》晚多久,我从三十年前算起,指的是七一年的那部《唐山大兄》,在这之前,值得大书特写的大约还有胡金铨和张彻,胡金铨的作品至今无缘一见,而张彻的东东现在看来实在不怎么样,虽然我很爱读他的书。
  
还是说《唐山大兄》。
  
七十年代,一个年轻人回到香港,他自信可以震惊世界,虽然人们并不相信。后来,真的给他作到了——用了四部半的电影。
  
李小龙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绝响。虽然后来的电影武坛群星闪耀,但绝不会再有第二个集哲人,武者,画师,明星于一身的特立独行卓然不群的李小龙了。
  
李小龙1940年出生于美国三藩市,他的父亲给他起名叫“李振藩”,希望他有一天能够名振三藩市。世事难料,造化弄人,幼时的小龙身体虚弱,用药不能根治,父亲只好让他练武强身,结果一不小心成就了一位功夫之王。他从影的历程更是颇具传奇色彩,李小龙在美国出生时,正好一部美国电影拍摄中需要一个华人婴儿,就把李小龙抱了去,结果李小龙就这样一出生就成了最早在好莱坞电影中出现的华人之一。
  
李小龙生于美国三藩市,长于香港,在美读了大学,最后又回到香港,他就这样游走于两种文化之间,也许是这样的经历使他最后突破了形式的束缚,创立了以无法为有法的截拳道。后来,当几乎同样经历的甄子丹完全成为李小龙的追随者后,我更相信了环境造人之说。
  
李小龙不为人知的一面是他的多才多艺,小龙的绘画极好,给自己的著作所绘配图颇具功底。同时,他学识广博,读书之巨即便放在普通文人身上也令人惊叹,李小龙喜爱哲学,尼采的超人哲学成为他一生最重要的指导思想。他所创立的截拳道所谓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前半句指的是自由无羁的思想,后半句指的就是一种在修为上永无止境的超人哲学。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李小龙在世界武坛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朋友和追随者包括美国跆拳道之父李俊九,世界空手道冠军罗礼士,罗高拔,菲律宾棍王伊鲁山度,拳王阿里曾登门与其探讨,《黑带》杂志更将其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而另一方面,许多保守的中国人并不能接受李小龙的行为。把他以咏春门人的身份而自创截拳道并传授给外国人的行为视作大不敬,而有的咏春派拳馆,竟在门口的地上铺一张李小龙的照片,要求所有拜师学拳的新人从上面踩过去。中国门派之见严重,倒也并不稀奇。只是不知他们看到柔道与跆拳道被列为奥运项目,而中国武术却打不出国门的现状时会是怎么一种感想。
  
后来,他在美国电视片《青蜂侠》中扮演了第二男主角,结果李小龙大出风头,完全盖过了男一号,但好莱坞影片终究不允许华人担纲,李小龙终于于一九七○年回到香港。
  
当时,邹文怀刚刚出走邵氏,创立嘉禾,看中了被邵氏不屑一顾的李小龙。一九七一年,《唐山大兄》面世,邵氏兄弟公司剑侠电影的牵强和虚假在此片面前暴露无遗,虽然当时的李小龙受制颇多,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李小龙电影。但当时的成龙,元彪,洪金宝,包括还是个小屁孩的周星弛,仍为之震憾不已,成龙这样评价李小龙的第一部作品,“激动人心的打斗,像眼镜蛇的攻击一样快捷而致命。”成龙等人也成为李小龙的第一批特技人与替身。
  
接着是《精武门》,陈真踢馆一场戏中,李小龙以凌厉潇洒的腿法和出神入化的双节棍将空手道家们一个个的击倒。然后把“东亚病夫”四个字撕下来让他们自食其果(奇怪的是这一幕在日本上映时竟然没有引起反对,反而掀起了全日本学习空手道的热潮)。但更令人振奋的还是李小龙的亦正亦邪的宣告,“告诉你们,中国人不是病夫。”“这次让你们吃纸,下次让你们吃玻璃!”你可以说这种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但他至少以那种国人中罕见的张扬气质鼓舞了很多人。
  
《猛龙过江》是一部真正的李小龙电影,由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他在片中的打斗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完全超出对手与观众的想象,特别是与三位空手道家的比武。这部影片并不如后来的已经好莱坞化《龙争虎斗》成熟,但他却把“以无法为有法”的截拳道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龙争虎斗》使李小龙跻身于世界顶尖明星之列。李小龙也向全世界宣扬了他的哲学思想。“不是思考,而是一种直觉。”后来我在卢卡斯的《星战前传》中听到杰迪武士在指导天行者飙车时说了同样的话,不禁发笑。
  
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日,李小龙辞世。当时香港演艺界人士,最讳言的就是“死亡”二字,而李小龙偏要将他的新片命名为《死亡游戏》,结果后来电影公司为了补齐这部片子,用上了李小龙出殡时的纪录片。三十三岁的李小龙腾空而去。要说的是,如果《死亡游戏》拍成,将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但现在这样的作品已经不可能出现了——除了李小龙,谁敢把拳王阿里也列为死亡塔的八个反派角色之一呢?
  
截拳道现在是一个很时髦的词,但我要说的是,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截拳道,或者说,每个人都有他不同的截拳道,武术如此,人生也如此。李小龙的一生不是完美的,我最喜欢的一篇评论李小龙的文字就是贬损李小龙的(李紫剑《答截拳道问》)。李小龙教会我们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怀疑一切”。李小龙的一生短暂而耀眼,就像一颗流星。我们今天回头看去,仍不能不感叹人生无常,但我们也同意罗礼士的话:人的一生是不能用长短来衡量的,李小龙的人生是完整的。


李小龙死了,这位百年英雄偶像的消失在当时的造成了英雄真空。欧美与香港的电影公司开始在全亚洲寻找“李小龙二世”,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呢?只要你长得有点像李小龙,走在大街上就可能被星探拉住:“来,咱们签约吧。”当然,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但在这样一种情形之下,梁小龙,吕小龙,又或者是朱小龙,候小龙确实一个接一个地粉墨登场。又一个接一个地黯然离场。效颦能效得出美来,毕竟也不容易。
  
嘉禾公司内定的李小龙接班人是成龙。当时,成龙还叫陈港生。
  
这个出身于中国戏剧学院的年轻人在众多特技人中以胆大妄为著称,在《精武门》中那个被李小龙一脚踢飞,破窗而去又飞出六米的家伙就是他,在当时所有人都在考虑做完这个特技还有没有命在的时候,成龙自告奋勇挺身而出。结果,成龙落地时的感觉“就像是被车撞了一般”,但他还是为得到大师兄洪金宝、百万富翁导演罗维和最著名的华人明星李小龙三人的同时称赞而感到高兴。拍摄[龙争虎斗]的时候,由于李小龙的失误,成龙的脸被双节棍狠狠地击中。“以至于几十年后,想起它仍能感到疼痛。”但当时的成龙为了这个镜头的成功一声未吭。如果你看成龙与周星驰在[喜剧之王]中的表演时想到了这些,会品出一点伤感的幽默。大概正是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使嘉禾相信他能成为第二个李小龙。
  
《新精武门》是嘉禾对成龙进行包装的开始,他们的确是煞费了一番苦心,通过剧情把成龙塑造成李小龙的接班人。李小龙生前的好友,《精武门》的女主角,那个漂亮的东方美眉苗可秀,在影片中深情地望着成龙说了这样一番话:“啊~~~~,我在他身上发现了一种奇异的光彩,这光彩只有在师兄(指《精武门》中的李小龙)身上才看得到,他一定能成为第二个师兄,他一定能替取代他!”当时还很喜欢苗可秀的我听了这段话有点心寒,人说人一走茶就凉,真是不由得你不信啊。
  
但是《新精武门》当然是一部相当失败的电影。任何模仿都只能是拙劣的。成龙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成龙,我想是因为他的那句话:“我和别人一样敬畏李小龙,但我绝不会加入到他们中去,如果没有李小龙,人们也不会知道成龙,但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作第二个李小龙,我只想作第一个成龙。”
  
如果你把成龙的电影和卓别林或基顿的电影放在一起,你会发现他们两者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成龙把喜剧放入了打斗动作中去。他和周星弛的幽默不一样,他依靠的是一种肢体语言。他能在斗牛士进行曲的音乐中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也能在拳打脚踢中完成各路杂耍动作。这是别人作不到的。
  
从第二部作品《醉拳》起,成龙开创了“功夫喜剧”之先河,无法模仿的喜剧、特技、亲和力成了成龙的招牌,《醉拳》真逗,《快餐车》真逗,《师弟出马》真逗,《飞鹰计划》真逗,《龙兄虎弟》真逗。在《A计划》那场著名的自行车追逐战中,几乎没有一句台词,成龙用一辆自行车,一根竹竿,几扇窗子,一座梯子把一群对手搞得人仰马翻,笑料百出,你不能不佩服,那几乎是只有卓别林才能做到的事,但是成龙也做到了——虽然成龙是学生,但他是个优秀的学生。二十多年来,成龙在银幕上一直在扮演一个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而且总是那么倒霉总是那么傻里傻气,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把别人的欢乐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多么高尚。
  
另一方面,成龙延续了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他不用替身,倾力演出。让我们来看看他全身的伤口:《龙兄虎弟》中被打成脑出血,《醉拳》中一只眼睛险些瞎掉,《超级警察》中一块颊骨脱臼,《蛇形刁手》中被跆拳道大师黄杨李踢掉一颗牙齿,《飞鹰计划》中从极高(花絮中可以看到)的高处摔下,胸骨错位(学医的朋友会知道这有多离谱),《警察故事》中差点折断脊骨。至于平常的骨折脱臼大出血什么的,更是家常便饭一般。需要声明一点:有人说成龙在《A计划》中著名的钟楼坠落特技是替身作的,但你只要看一眼片尾花絮,就知道这说法未免太可笑了。
  
提得一提的是在《A计划》续集中的一个段落。来到香港的革命党请成龙参加革命,成龙说了这样一番话,“我知道推翻满清要千千万万的人洒血断头,但是我不敢要人家这样做。因为我不知道这么多人打生打死之后,得到的会是什么。所以我很喜欢做警察,因为我知道每一条人命都很重要,就算是四万万人的国家,也都是为一个个的人组成的。”我一直以为,这种信念才是最健全的人格。
  
成龙电影被朔哥称为“四大俗”之一,我以为这也是句夸奖,大俗也不容易啊。他的剧情简单,靠细节取胜,在《玻璃樽》中,成龙试图展示自己感情方面的表演才华,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虽然由于舒淇的表演,这部片子也很好看。
  
《上海正午》,《尖峰时刻》,成龙走进好莱坞。李小龙扬名世界的同时死了,成龙扬名的同时也老了。这时候的成龙已经四十多岁,看着他快要老迈掉的身躯在银幕上摸爬滚打兔起鹘落,大家也未免有点感动。人家曹操怎么说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前些时候我看到成龙的最近一部作品《燕尾服》,这是成龙慕斯皮尔伯格之名去拍的电影。本片之烂已有公论,不再多说。但在我看来,[燕尾服]最让人倒胃口之处,还成龙在片中搞出了两个下流桥段——当然,是和成龙一向的“健康”电影相较而言的。看来不是成龙在逗人笑方面已经江郎才尽黔驴技穷,就是他已经忘记了从前“绝不教小孩儿学坏”的信誓旦旦。也许你会说这根本不能算是下作——但是你不要忘了,成龙不是周星驰,不是金·凯利,更加不是王晶,一个人不能进取是可以理解的,丧失原则就让人很遗憾了。要知道,这个标准可是成龙自己定下的。
  
今年,成龙在金光大道上留了星,但在我看来,这颗星很像是一个终身成就奖,一个最后的肯定。在成龙迷们都在讨论是不是好莱坞毁掉了成龙的时候,我想到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李连杰和李小龙初进好莱坞时,都曾扮演反面角色以作进身之计,李小龙早期在好莱坞扮演的反角甚至相当不光彩。只有成龙郑重拒绝了这样的邀请,我不认为成龙的这种想法有什么狭隘,反倒以为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其实成龙才是华人影星中最让我们骄傲的一位。香港回归那年,我第一次看到大陆的记者采访成龙,从此一直对他的印象颇好。电视上的成龙是一个热情,健康,爱国,敬业,重责任,守信用的人。我还看过一篇文章,名字就叫《好汉成龙》,说的是他宁可放弃机会也要坚持在好莱坞出演获胜的中国人的事儿,虽然人无完人,太深沉的东西,我一向是不信。但还是会为这样一位好人的衰落感到忧伤。
  
二十几年前,成龙成功突破了死去的李小龙的阴影,今天的他能否再突破自己身体与灵感双重衰退的阴影?这就要看他自己的了。


八十年代初,《少林寺》横空出世,因为这时候“四人帮已经垮台”,所以大陆也和香港,亚洲,美国一块被这部电影给震撼住了。李连杰,这位大陆的武术全能冠军有着扎实的功底,华丽的身手和虽不丰富但却灵气十足的演技。他精光四射的眼睛似乎是专为英雄人物而生的,后来我见到李连杰八九岁时的照片,惊讶地发现——他从小就这样。
  
《少林寺》应该是一个里程碑。侠义电影似乎就是从此走向成熟的。看这部片子时我还是个小屁孩。现在想来,那里的每一个镜头似乎都是梦境,失去亲人而创出的醉棍,牧羊女的金铃,李连杰勉强说出的那句“能持”,李世民为少林僧人免的酒肉之戒。在孩子眼里,那简直就是一个童话世界。
  
李连杰火了起来,被称为亚洲英雄,对于这一点,他其实最应该感谢两个人,一个是徐克,一个是袁和平。
  
没有徐克,李连杰的经历中恐怕不会有现在这些令人称道的经典角色,像《黄飞鸿》系列中的黄飞鸿,《东方不败》中的令狐冲。没有袁和平,李连杰将不会有这么多的经典动作,像《黄飞鸿》中的虚步亮掌,《精武英雄》中的截拳道(当然片中并没有提到这三个字)。
  
李连杰让人喜爱更是因为他的电影始终有着一种清朗的正气,他是各路武侠导演实现他们想法的最好代言人(即便是在王晶的电影里,李连杰的正气仍是如此亮眼),他能够把黄宗师演得那么气宇轩昂气定神闲气度不凡,他能够把令狐浪子演得那么放浪不羁游戏人间无怨无悔。不管是太极拳还是无影腿还是现代博击术,在他手中都是挥洒自如,飘逸不俗。至于器械,刀枪剑戟什么的自不在话下,就是《精武英雄》里的皮带也舞得花团锦簇。就算让他学周星弛左手大勺右手铲刀的耍将出来,恐怕也能别有一番情致吧?在中国武术的表演方面,李连杰已经达到不可超越的巅峰。不过这样的人缺点也是致命的,就是不能独立,只能作最好的工具。他离开徐克之后的境况,大家都看到了。
  
《轰天炮》第四集,李连杰在里面扮演了一个阴沉的香港老大,造假钞。在影片的最后被梅尔·吉布森和一黑人拿机关枪给突突了。这部电影里最可称道的的确是李连杰的演出,黑色中山装,细细的小辫子,可以杀人的念珠,不发一言的冷然表情,暴然的连环腿法。这个很酷的反角的确盖过了梅尔吉布森的光芒。当然,我没见过比《致命武器4》更能贬损中国人的电影(除了李连杰,所有黄皮肤的角色都龌龊到了极点,但我会承认,美国华人的素质的确是低到了这个地步),但我们姑且放下对此片的争议,只肯定一点:这是李连杰最后一部闪光的作品。
  
《罗密欧必死》里李连杰和那个高他半头的黑人美眉谈情说爱,这也罢了,武打场面的拙劣也让人难以接受,据说此片武指是老外,后来知道,还是元奎。
  
李连杰因为片酬的问题,两次放弃了在《骇客帝国》中演出的机会,接着,《龙之吻》面世。李连杰塑造的中国特工形象有些意思,看的时候我想起了詹姆斯邦德。不过元奎和袁和平相比,必竟不是一个档次。看着李连杰英气不再的脸,心想他也有点老了。谁能作他的后来人呢?吴京肯定是不行,我的老乡赵文卓也不行。前有古人,后却无来者。
  
今天,《英雄》马上就要和国人见面了,也许李连杰时代会这样过去,也许李连杰会在张艺谋的提点下再度复苏,但我比较相信前者。
  
最后说一下李连杰这个人,黄飞鸿的气质影响了很多人,也包括我。他在北京的同学曾给老师反映,这个貌似老实的人太滑头了,他的武术老师也表示相信——否则李连杰不会有今天的成就。看过一次李连杰的采访后,我也相信了这种说法。近几年来,李连杰学佛,谈吐再不复从前,既有李小龙谈话的精彩,又有李小龙所没有的正气,绝对可以随李连杰这个形象而传世。我很愿意相信李连杰在生活中也是一个黄飞鸿一样的人格健康的人。当然,无论如何出演《轰天炮4》都是不对的,但有谁没有犯过错误呢?

  
我是比较喜欢甄子丹的“小众”之一。甄子丹的武术与个性(个性也决定武术)与李小龙简直同出一辙,那是因为他同李小龙的经历几乎完全吻合。总的来说,甄子丹钢琴弹的很好,歌唱的也可以,个性张扬(曾大批国术),是一个在功夫方面已经超过李小龙的李小龙追随者。而如今好莱坞眼里的中国功夫新代言人也其实就是甄子丹,因为他年青,英俊,气势逼人,兼有东西方人的长处。
  
甄子丹的电影滥竽充数的太多,精品占的比例小,但他的武打场面场场精彩,他也恐怕是现今世界武打明星中,实战能力最强的一个。《新唐山大兄》证明了他没有导演的天赋,但他至少是个出色的武术指导(他曾跟随袁和平学习多年)。在《洗黑钱》中,在《苏乞儿》中,《战狼传说》中,电视剧《精武门》中,甄子丹的腿法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绝对是一种力与美的展示和精神的绝对自由状态,他的空中连环三腿和腾空三百六十度旋踢等难度系数极高的动作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每个学武的人看了都会嫉羡不已。
  
甄子丹曾两次出现在精典武侠电影中,一次是《男儿当自强》,一次是《新龙门客栈》,可惜的是出演的都是反派角色。
  
从《铁马镏》等片中看来,甄子丹的个人魅力与演技虽然不如李连杰,但绝对好过其他所有武打明星。电影剧《精武门》即便不称为经典,也绝对够优秀。甄子丹在里面塑造的陈真形象,真实完整,人物的变化浑然一体。甄子丹还不老,以后创造经典作品还是有可能的。

  
科班出身的武打明星恐怕就是这几个人了,吴京和赵文卓没有灵气,《破坏之王》里的林国斌功底倒好,可惜是一自甘堕落的主儿,别人就更不值一提了,如果非要说别人,我还可以想到的是周星弛,至少,他学的李小龙很像。他有两部动作喜剧片,《新精武门》和《少林足球》,我对他的下一部功夫片不抱希望,虽然我肯定会去看。

  
武侠电影中,有时武术指导比导演和演员更加重要。
  
可以称之为大师的武术指导只有程小东和袁和平。有的朋友喜欢程小东,我则喜欢袁和平多一点。
  
程小东原来是个文盲,目不识丁,后来靠看电影自学成才,成为最出色的武指之一,这也是我佩服他的一点原因。程小东的优秀作品印象中有《冒险王》,《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值得一提的还有《大话西游》和《破坏之王》。
  
程小东的动作设计,华丽飘逸,不循章法,有着舞蹈般的美感。《冒险王》中的两把长剑,如两条火龙的激斗,乍分乍合,不禁想起儿时看的动画片《哪咤闹海》,哪咤把龙筋抽向四海龙王时的情景。《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中的武打场面,也是与全片的风格浑然一体,没有程小东,影片纵情高歌与扑朔迷离的武侠风采恐怕就要失色许多了。
  
《笑傲江湖2之东方不败》中的独孤九剑绝不输于金庸原著中的描写,无招胜有招,天马行空般的潇洒,这也是程小东作品中的华彩乐章。
  
一定要提一下《破坏之王》,这是我见过的程小东指导的最写实的一段打斗,倒像是典型的袁氏风格。大师兄以威猛矫捷的身手打倒了双脚比双手更灵活的跆拳道主将,出剑快如闪电威力劈山裂石的剑道主将,连续三年杰出格斗员的柔道主将,又一拳击破墙壁,把逃跑的右勾拳848磅重的西洋拳主将打飞出去,张大嘴巴的周星弛抢先于我说出了那句台词:“那封挑战书,烧了它吧……”
  
据看过《英雄》的人说,程小东指导的《英雄》从某种角度看来,在动作上达到了一个巅峰,我相信有这个可能。

  
央视剧《水浒传》开拍的时候,剧组执意要请袁和平来指导,两赴香港,终于说动了从来不拍电视剧的袁和平,而《水浒传》也因袁和平而变得更加侠骨铮铮。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林冲雪夜上梁山,武松醉打蒋门神,燕青打擂。一段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在袁和平手里第二次焕发了异样的光彩。形容袁和平可以用一个词,就是点石成金。
  
《太极张三丰》中,太极拳的神采纤毫毕现。《铁马镏》中,黄麒英的无影腿更是趋于完美。《黄飞鸿》中性格各异的人物拳术上也是技如其人。
  
据说那部早期在大陆极其著名的《鹰爪铁布衫》也是出自袁和平的手笔,现在这部片子已经看不到了,但想起来让人觉得很好笑。
  
最应该一谈的还是《精武英雄》。
  
《精武英雄》的导演是陈嘉上,但影片中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节奏还是更应归功于袁和平。因为这部作品的前身是李小龙的《精武门》,所以影片力图再现的,还是李小龙的截拳道精神。虽然全片未提“截拳道”三个字,但他所表现出来的却仍旧是那十二个字:“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像金庸眼中的独孤九剑。
  
虽然我相当不喜欢这样的故事,也不能不为之喝彩。后来终于找到了史料上的精武体育会,原来霍元甲最后一次比武确是和日本高手比的,不过那场比试霍元甲轻松取胜,赛后日方设宴招待,席间,日本人得知霍的咯血症宿症,就介绍一个名叫秋野的医生为之诊治。“霍先生信之,购服之后,病转加剧”,又就诊于上海中国红十字医院,不治,半个月后溘然长逝,当时很多人认为是日本人下的毒手,但并无实据。霍的大弟子是刘镇声,陈真则是虚构的人物。
  
《精武英雄》的开头,陈真在虹口道场遭到十几个空手道学员的围攻。陈真旋风般地往来纵横,转眼间将十几人打倒在地。招招料敌机先,后发先至,毫无花巧。对手一记腾空飞踹,陈真只是轻轻让过,以手臂扫在他的另一条腿上,使其失去平衡翻坠而下。一记简单的截踢,便可以破坏对方繁杂的招式,诸如此类,把中国武术以小胜大,截拳道自由无羁的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什么叫“技进乎艺”,什么叫“游刃有余”,看了你就明白了。
  
接着和芥川龙一比武,两人一亮拳架,高下立判,可以说不必比了,介川是举轻若重,陈真则是举重若轻。势大力沉的空手道打法在游戏般的拳法面前有力使不上,进则无可奈何,退则连连挨打。总之,没有规矩,没有束缚,没有固定的一切,就像米卢所谓的快乐足球。
  
在后来的三场比武中(对严谨平实的霍廷恩,稳健威猛的总教头,霸道强悍的藤田刚),截拳道的自由思想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陈真的创造力让我们为之惊叹喝彩。
  
黑龙会总教头是以武入哲的智者的代表,作者借他之口说出了自己的思想,俯拾皆是。“我可没有见过石头会打人。”“只有野兽才会决斗。”“要想杀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手枪,博击的目的,是把自己的体能和精神推向极限,你要达到这一步,就要了解宇宙苍生。”“是武学的修为,而不是杀人的伎俩。”而整部影片也在用一场场的比武极力表现这些思想。这又是一部没有走红的经典。
  
后来,袁和平去了好莱坞,他本不想答应,最后以三个月的武术训练为条件。看了《骇客帝国》的西方人把袁和平当成了神仙的化身,而基努里维斯等人则在苦练下将袁和平视为地狱的使者。《骇客帝国》的动作水准达到港片程度是不可能的,但这部中西合璧满汉全席的电影如果没有了袁和平,恐怕也要失色许多了。
  
接着是争议很大的《卧虎藏龙》,袁和平的动作指导也被很多人视作败笔中的败笔。可是一向不喜欢夸张的我对此却喜欢的不得了。一部瑰丽浪漫的武侠电影,就是该配上这样的武打场面,章子怡与杨紫琼在房檐上的追逐,让我们记起儿时的梦。何况,几个人的身手,个性何其鲜明!李慕白长空舞剑宛若游龙,是人生的化境;俞秀莲诸般兵器,皆得心应手,精明强干,女中豪杰;章子怡飞扬跳脱,灵动自如,拳剑中藏有勃勃生机;罗小虎身为沙漠里长大的孤儿,拳脚也是朴实无华,直来直去,一如外族人的爽直。有的朋友推崇袁和平在《蜀山》中的指导,但我还是喜欢《卧虎藏龙》。

  
金庸在没当院长时就说了,武侠武侠,武在其次,侠为根本。说了这么多,都是以侠为武,也该谈谈那些以武为侠的了。
  
当然要从徐克说起。
  
这个看起来流里流气的大导演出生于越南,十三岁即和小朋友们拍成了一部“电影”,77年回港,83年的《新蜀山剑侠》是他的第一部武侠作品。据说当时藉特技效果在港引起了轰动,现在看来当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了。
  
《笑傲江湖》于90年面世,徐克为它抹上了凝重而华丽的色调,这是一部意境悠远古意十足的作品,沧海一声笑的曲子传唱至今,成为大家为生活所羁绊时逃避的一个出口,徐克开始成熟。
  
接着是《黄飞鸿》系列。这个曾经参加过台湾保卫战曾任广东民团总教头的历史人物在民间被愈传愈盛,情形颇似历史上的关羽,据说在56年的时候,香港共拍摄了35部黄飞鸿电影,而有一个叫胡鹏(狐朋?还苟酉呢)的,亲自操刀执导了其中的33部(越想越难以相信),让人想不晕都难,徐克执导的黄飞鸿共有5部,还都不错。也让我相信了,徐克的正气(《黄飞鸿》)是胜于他的邪气(比如《青蛇》等)的。
  
看黑泽明的《七武士》的时候,我把《七武士》与《黄飞鸿》联系在了一起,并把黑泽明与徐克相提并论,我以为两人都是有民族责任感的艺术家,只不过一个是大师,一个是鬼才。朋友说,徐克最为忧国忧民的作品并不是《黄飞鸿》,我说,那《黄飞鸿》系列就是浪漫理想主义的忧国忧民,一个民族如果失去理想,命运只有灭亡。黄飞鸿的形象,其实是一种徐克推崇的人格,而白莲教、严振东等人,则是代表民族劣根性的符号。
  
《男儿当自强》是我认为最好的一部《黄飞鸿》,很像金庸小说中对历史事件的处理。当孙文将黄的“人分五行,金木水火土”翻译成“人有五脏,心肝脾胃肾”时,很精彩地再现了中国历史转折时期中西文化的冲撞和这位伟人的先行者形象。那个贴满了符咒的外语学校阴森恐怖,让人不寒而栗,此中真意尽在不言之中。片中的经典之处当在于那个挺身而出的白莲教小女孩,拍拍胸膛说:“我有神功护体,不怕你的鬼枪!”而一旁的教民们也鼓噪起来。开枪还是不开枪?这是个问题。陆浩东在千钧一发的慌乱境况下扣动了扳机,人群中的小女孩应声而倒。中共不是要反邪教吗?那他应该播一播这个片子。最后有一个镜头在大陆放映时是被剪掉了的——那是孙文把一面被烧得残破不全的中华民国国旗展开在风中的情景。
  
《狮王争霸》的商业味道比较浓,说的好听点,就是很有观赏性,看起来让人很舒服。鬼脚七这个精彩的名字一出场,便把偌大一宝芝林踢得七零八落。连这样几乎没有脑子几乎不成人形的家伙都能学好,这是温情胜于强力的一个说明。关之琳说:“中华民族一定会崛起,只是你看不到了。”我希望我们能看到,看到一个步入正轨的中国。最后,黄飞鸿将那块狮王金牌奋力掷还给城楼上的李鸿章,朗声说道:“智武合一,方是强国之路。”强健的人格,明朗的智慧,这就是侠义精神吧?
  
《东方不败》里的历史不太重要,虽然有政治的角斗。浪漫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是全片的主旋律。剑都用来烤肉了,却退不出江湖。退出江湖的字只能刻在墓碑上,因为,人心就是江湖。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如同把颜料桶泼向观众的视觉效果,这是一部唯美主义的电影。
  
《风云再起》,当然,这样恶心的武侠电影太多了,毕竟武侠电影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垃圾。可是本片的作者是徐克和程小东,这可就说不过去了。
  
《新龙门客栈》,张曼玉梁家辉等人的精彩演出,程小东美轮美奂的动作指导,苍凉恢宏的大漠风光,惨烈血腥的厮杀夹杂着欲爱不能的痛苦,看罢只不知身在何处。
  
曾经很不喜欢《刀》,觉得徐克学起了黑泽明,望之却实在不似人君。但慢慢还是品味到了《刀》的意境,虽然赵文卓看起来实在不像个悲剧人物。这是一部洗尽铅华的作品,完全扬弃了传统中国武侠的美感,而加入凶狠凌厉,适合巷战的南洋刀法,力图再建一个真正险恶的江湖。可惜的是,人们并不接受这样的徐克。
  
之后的徐克再没有拿出什么像样的作品,《蜀山传》真是一部美仑美奂的作品,也让我惊叹于中国电脑特技的突飞猛进,但我看的时候还是睡着了,因为剧本的弱智。

  
陈凯歌的《荆柯刺秦王》有着大陆艺术家的厚重和宽广。“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荆柯奋力的一击,那剑气至今仍寒着人们的心。巩俐最后怀着荆柯的孩子来到荆柯的墓前,是不是在说这种精神,一直在中华民族中流传了下去?组成方阵的秦军顶着盾牌踩着尸体攻城,赵国的小孩唾向秦王的脸,王志文(那个“烙矮”的名字实在打不出)为了门客的生命而降,这就是中国的战国时代。
  
还要向陈导的特立独行喝彩。赵本山的出演不是炒作,恰恰是对商业规律的不屑;片里的秦王,不是“大地在我脚下”的伟丈夫,而是阴险乖戾的病人;王志文面对为他而哭的女人说:“别哭,你这一哭,倒像是咱们错了似的。”这些,都让我喜欢上了这部片子。张艺谋的《英雄》显然要跟这种观念较劲,我想,什么叫“反动”呢?就是反人类进步而动吧。

  
香港武侠电影的中坚人物先后来到了霓虹闪烁的好莱坞。然而这时候他们中的大多数已不再年轻。而此时内地网络上的文侠小说正被炒得沸沸扬扬,文侠们要登场了,侠骨英风,并非只为武者所特有。
  
于仁泰、王家卫、李安,先后登台亮相。于是,长枪大戟成了剑走轻灵,金戈铁马成了落魄江湖,慷慨悲歌成了浅吟低唱。百炼钢化作绕指柔是早晚的事情,就好像一个人在险恶的江湖上走的久了,总会不自觉地想起那桃花烂漫的家园。文武之道,必竟一张一弛。
  
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向我们展示了武侠艺术片的另一种可能性。这部在初中时令我作呕的电影竟然在多年之后又被我从垃圾堆里拣了出来,爱如珍宝,这是不是就叫觉今是而昨非?现在想来,似乎那时候我有心事。我以为,真理这东西,离得远了才看的懂,感情呢,只有近了才明白。
  
也许我们身边没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没有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但我们却和那些身怀绝世武功的剑客们一样,躲不掉恩爱情怀,避不开离愁别绪,解不出斯芬克斯的人生谜语。所以面对王家卫讲的故事,我们只能震憾,只能感动,只有心有戚戚却欲说还休。
  
洋人杜可风与国人张叔平华洋结合地打造着这部电影的美感。骆驼背后群鸟惊飞,大漠戈壁明晃晃的太阳,独孤求败对着自己的影子练剑,树下牵驴等待着的绝色女子,张曼玉一袭刺眼的红衣。而这一切,注定了只能是凄美。因为所有的人都在华丽的外表下痛苦着,一如各具神通的天龙八部。
  
盲武士变的一无所有,只有落魄江湖,死前的呢喃,是否也得到了解脱?西毒与他嫂子的互相伤害,到头来也只是一场没有胜负的游戏。年华老去,红颜不再,剩下的,只有无边的痛苦。在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候,我最爱的人都不在身边,我相信这是一句男人也会动心的话。黄药师喝下了醉生梦死酒,却不能承受轻飘飘的虚无。慕容燕一直在找一个骗自己的借口,梦碎了,只能和自己的影子为伴。拎着一篮鸡蛋的女人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只是不知洪七替他报了仇之后,无所牵挂的她又为着什么活下去?
  
这是一个关于拒绝的故事,拒绝是一种痛苦,被拒绝也是,想要不被别人拒绝的法子是先拒绝别人,而伤害别人之后,自己也不会好受。其实,人真的很自私,西毒不想别人比他更开心,而我们,往往只关心自己开不开心。什么是苦,什么是人生七苦,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一个求不得罢了。
  
最喜欢的一直是洪七,也许,他没有痛苦。“我的刀快,是因为我简单。”这就是洪七,直来直去的洪七。即便是为了一时义气而失去一根手指,心里也只有痛快。率性而为,这是不是就是幸福的根本?看着他和老婆远去的背影,欧阳峰的心里有一点嫉妒,说实话我也是。可是我们谁又能作得到呢?我们都太复杂,太贪心,想要的太多了。

  
最后是《卧虎藏龙》,这是西方人第一次如此程度推崇的武侠电影,不仅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奖,连剧本也被选入了美国高中教材。然而在中国,他却毁誉参半。似乎骂的人更多一些。很多人都只看了一二十分钟就死活看不下去了,这里面,有我的好朋友,有我身边一直佩服的电影评论人。他们都把喜欢这电影的老外当成了傻冒国人当成了附庸风雅。我真的无法理解。
  
《卧龙藏龙》的美像一个清新脱俗的少女,或是一个孩子的水彩画。没有童心的人,不会拍出这样的作品,没有童心的人,也不会喜欢这样的作品。
  
剑无情,剑客却多情。[卧虎藏龙]这个张牙舞爪的名字下是一个美丽到极致的故事,“后来,小男孩变成了马贼,星星追不到,就来抢我的梳子。”这句话让我这个不喜欢幻想的人都动心了。《卧虎藏龙》中,浪漫自由的梦与敦厚悠远的道家之风结合的如此完美。影片把玉娇龙与罗小虎的情感表现得既有十足野性,又美丽得足堪玩味。但李慕白还是给了她的剑术以“揣而锐之,不能长保”的忠告。青冥剑仿佛金庸小说中的鸳鸯刀,得之即可无敌天下,然而玉娇龙得了青冥剑,却敌不过李慕白的一根木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卧虎藏龙》都是一部结合了多元文化的出色的唯美主义作品。它是第一部全世界人都看得懂,也都看得如痴如醉的武侠电影,在中国武侠电影中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当中国人声讨《卧虎藏龙》的时候,我想,可能是我们国人因为生活的艰辛,已经把浪漫与梦想一起都丢掉了。

  
当我重新补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张艺谋的《英雄》正搞得锣鼓喧天。我相信这是一部在技巧上(包括美术、动作、剪辑、表演)十分优秀的作品。但我绝对无法苟同《英雄》的立意。前段时间,我读完了英雄剧本,和看过电影的人的描述对照了一下,基本和电影没有太大的改动,对于这个剧本的感受,我只能说很恶心。
  
李冯的小说我是看过的,应该说不错,正是文中偶尔流露出的一点调侃和游离让我相信这是真正李冯的手笔。《英雄》的技巧很圆熟,也很煽情,但那已经是工作,不是创作,这是作家商业化的悲哀。整个剧本充满了矫情和做作,特别是“主题”昭示之后,那种造作之气更是扑面而来,挡都挡不住。我完全可以感受得到李冯为了最终贯彻张艺谋的中心思想而做出的种种努力,说实话,我很替他累。
  
在张艺谋眼里,似乎王和刺客都是英雄,但你只要仔细看看,就会发现王道英雄对刺客英雄是完全俯视的。同情、可怜,再加上一点点推崇,就成了刺客英雄,而王道英雄,则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是张艺谋的英雄观。秦王说他有一个梦,要书同文,书同轨,“要用大秦的铁骑打一个大大的疆土,从日出之东,到日落之西。”这就是张艺谋所推崇的英雄,心怀天下,志存高远——成吉思汗那样的。可是我要说,这跟红卫兵要解放天下三分之二的受苦人有什么区别?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理想不管天下人的生命,这就是英雄吗?希特勒杀犹太人难道没有理由?小日本当年不是也吵吵着建一个“共荣”的大东亚吗?(如果“大东亚共荣圈”真建成了,我们今天是不是也要歌颂日本人的历史贡献?)也许你会说秦王的功绩,但一个动不动就尽屠几十里百姓,连死了也要几千人为他陪葬的人怎么会是英雄?我想起了《刺秦》中的李雪健声嘶力竭的咆哮,“你为什么要杀我?你知道我要干什么?我要建一个更大的国家……”真的可怜,张艺谋的奴性让我赞叹。
  
我知道,即便是孙中山那样的革命也使很多无辜的人命丧黄泉,但没有人会说孙中山不是英雄,英雄与否,在于他做事是为私利(私利也包括梦想)还是为民众,也在于他是嗜血还是博爱。
  
最后我要说,在我眼里,在一个健康民主的国家里,民众接受这种电影的可能性是零,也就是说,我认为《英雄》在奥斯卡上成功的可能性完全没有。与之相比,我倒是更期待何平的《天地英雄》。

  
2002年11月22日,因足疾未愈如袁世凯,走路一瘸一拐如小马哥,不能上班,于是赋闲在家,将这篇半年多前的作品补写并修改完成。我喜欢武侠电影,因为我以为人既要相信温情,得美而生,也要相信强力,不畏胁迫。而好的武侠电影正是结合了文气与武气的作品,虽然文未必读书,武也未必学拳。
  
武侠电影讲的是“江湖”,那么何谓江湖?《卧虎藏龙》里,玉娇龙对她的师父说,“你给了我一个江湖的梦”;而《东方不败》中,任我行则说,“人心就是江湖”,根本无法退出。这两句话是矛盾的,但他们其实说的都对。
  
所谓江湖,也在身外,也在心中。
发表于 2004-8-24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改朝换代,没有不要流血的,无论是那种方式的改变,都是对生命的践踏与残害。
什么是英雄?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没个人心中的英雄观都是不一样的。
我所认为的英雄是像萧峰那样的。
发表于 2004-8-24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辟呀

挺深刻的

支持你~~~~~~~~~~~[em3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11-15 18:00 , Processed in 0.03554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