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楼主: 京允

[灌水]找了一点素材,写武侠的招式之类,又用就用吧

[复制链接]
D
发表于 2005-5-20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典哲学的又一根本观念是“天人合一”。所谓“天”并非指神灵主宰,而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无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大人相应,或无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到武术中,首先表现为习武者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因为大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且是自然界最优秀的部分,天地万物与人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而人则是这个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主导因素,人道和天道是相近的。基于这样的思想,使得习武者尤其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清代杨氏传抄太极拳谱中有云:“乾坤为一大天地,人为一小天地也。”而“所谓人身生成一小天地者,天也、性也、地也、命也、人也、虚灵也、神也、若不明之者,乌能配天地为三乎。”“要知天人同体之理,自得日月流行之气。”所以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在追求人体与大自然的和谐相通,使人顺乎自然,其运动也要服从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以此来求得物我、内外的平衡,达到阴阳平和。正因如此,自古习武者都非常注意在练习的过程中使人体和四时、气候、地理等外在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因时因地采用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手段,选择优美清静的自然环境作为练功修身养性的场所,从而充分发挥人这万物之灵的创造力,使个人的身心皆融于大自然之中。若逆天时地利而动,则不利于健康。这也是中国武术因地域不同而形成众多拳种和流派的原因之一。 为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古代习武者常象天法地,师法自然,从大自然中吸收营养,模拟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动作、姿态。神情,结合人体运动的规律和技击方法的要求,以创造和丰富武术,并以自然界的现象来喻拳理,所以武术中有许多以自然界各种事物来命名的拳种和动作。如南拳中的虎鹤观形拳,是以虎、鹤两种动物的动作为基础,结合人体运动特点和技击技术而创造的拳种。形意拳中的十二形,则是以十二种动物的动作为依据,按形意拳的动作和劲力特点演化而来。此外,螳螂拳、鹰爪拳也是分别模仿螳螂、鹰的动作,取其形,会其意而创造的拳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至于动作名称,诸如青龙献爪。燕子穿林、白鹤亮翅。金鸡抖翎之类的名称极多。不仅如此,以自然现象阐发拳理的例子也很多。如王宗岳说太极拳是“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世”,不仅说明了太极拳的技术特点,也表明了演练时还要注意养成“腹内松静气腾然”的内心活动,皆是以江海之势喻拳势。又如长拳的“十二形”,说“动如涛、静如员、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也是以十二种物象来说明对演练时动作的十二种变化的要求,其中绝大部分也是取自然界的物象来喻拳势。 由于无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重和谐。重整体的思维特点,这种思维特点表现在武术中则是追求动作的“合”。“合”,就是说动作的和谐、协调。最为典型的是所谓“内外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跨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这实际上是要求由内在的心。意、气到外在的四肢。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达到相互协调。应该看到,协调既是人的一种本能,又是人们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使动作达到完美的一种能力。“合”是武术特有的技术要求和独具特色的理论。 天人合一的思想还决定了中国哲学主张人的道德原则和自然原则一致。张载肯定无人合一是“因明致诚,因减致明”。“诚”是最高的道德修养,“明’倒是最高的智慧。这种“诚”表现在武术中就是武德,“明”则表现为技艺超群。这也正是古往今来,德高望重的武术家不断追求自我道德完善和技术完美的原因。古代人们崇尚武德,是依据习武者掌握有一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努力做有益于社会的事。为此,在习武者之间常有一些戒律、法规,随着历史的变化,其内容虽多有变动,但基本宗旨不变,即要求习武者成为见义勇为、有高尚道德的人。同时习武者还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研习作为道德修养的手段,认为这是一种内修的功夫。他们崇尚勤学苦练的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过去人们常将武术训练称为“练功夫”,功夫是指做一件事所花费的水平也高,所以前人常竭毕生之精力于“练功夫”,致使“功夫”作为武术的代名词在世界上流传,这正是他们孜孜以求技艺之精的结果。

(呵呵,YLL待多了都不记得规矩了,呵呵,果然还是会被宠坏的.不过这样就可以了吧.)

D
发表于 2005-5-20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是以八卦取象命名,制成拳术。近取诸身言之,则头为乾、腹为坤、足为震、股为巽、耳为坎、目为离、手为艮、口为兑。若在拳中,则头为乾、腹为坤、肾为坎、心为离、尾闾第一至第七大椎为巽、项上大椎为艮、腹左为震、腹右为兑。此身体八卦之名也。自四肢言之,腹为无极、脐为太极、两肾为两仪、两胳膊两腿为四象、两胳膊两腿个两节为八卦。两手两足共二十指也,以手足四拇指皆两节,共八节,其余十六指,每指皆三节。共合四十八节,加两胳膊两腿八节,与四大拇指八节,共合六十四节,合六十四卦也。此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生六十四卦之数也。此四肢八卦之名称。以上近取诸身也。若远取诸物,则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蛇、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拳中则乾为狮、坤为麟、震为龙、巽为凤、坎为蛇、离为鹞,艮为熊、兑为猴等物,以上皆远取诸物也。以身为八卦属内,本也。四肢八卦属外,用也。内者先天,外者后天。故天地生物,皆有本源,先后天而成也。内经曰,人身皆具先后天之本,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本之为言根也,源也,世未有无源之流,无根之本,澄其源而流自长,灌其根而枝乃茂,自然之理也。故善为医者,必先治本。知先天之本在肾,肾应北方之水,水为天一之源。因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有一茎透起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莲蕊即两肾也。而命寓焉。知后天之本在脾,脾为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盖先生脾官而水火木金循环相生以成五脏,五脏成,而后六腑四肢百骸之以生而成全体。先后天二者具于人身,皆不离八卦之形体也。医者即知形体所生,故断以卦体,治以卦理,无非即八卦之理,还治八卦之体也。亦犹拳术,即卦象,教以卦拳,无非即八卦之拳,使习八卦之象也。由此观之,按身体言内有八卦,按四体言,外有八卦,以八卦计数,为八卦之身,以八卦之身,练八卦之数,此八卦拳术,所以为形体之名称也。

(很久没来这里了,难得来看看,好象什么都没有变)

D
发表于 2005-5-20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力气者,运行之实质。力,运之载体;气,行之本质。有气处定有力;有力处定有气。力气相随,气力出行。

    自然运动起源,起于力而源于气;根于"有"极于"无"。《文始经》曰:"气性含摄。"

    气力,元气之本力,名"元力",个气之力。

    力气,道运气行,共气之同力,道学称"道力"、"真力"。

    道,根源与归根之因、体。因,起源之起因;体,起源发生发展,归根到底之运程全场。

    道,一起、一贯、一体之义,全部、全程、全体之名。一,道义之名;全,道体之名;通,道场之名,一阴一阳之谓道。

    "自然之道,无有远近。"出自《易》学之义,是说,在力气同行之场内,无有远近。距离,乃地方狭义概念。多大之力气,推行、形成多大之天地力气团。邵雍《观物》曰:"阴阳尽而天地成"。即天地乃阴阳、力气之现象,说天地乃阴阳之表象,天地之大,为阴阳之尽,阴阳、力气至于天地之成,乃阴阳之极限、力气之大限,太极由阴阳以行,阴阳以力气为行,力气结成天地,天旋地转而生成万物,天地万物,太极、阴阳、力气之所见可识。

    事物,生成者也;由生而成,变化者也。生成定有理,变化定有序(义)。《易》学之义理学,以事物生成与成因之形式推理。生成者,从头到底为一体;变化,生成之间环节,以间机为一节。事物大体为领域,一节小体为环节。

    如天地阴阳学,一大物理体。先生天后成地,天阳而地阴。故天施地纳,施,给予、放出;纳,吸收、接受。施者散物,纳者聚物。天地阴阳,形成出纳体,而有气候天文、地形物理。天地阴阳之间,天生地长而有生物,故曰天地生万物。没有天地阴阳出纳,怎有生成万物与生物生长?即天地阴阳,生物之父母。"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地为物理之成因,宇宙运行为天地之成因。

    天阳地阴,为大体。地心为阳,地表为阴。长在地表之植物,下根阳而上径阴。植物之根本体分析为"干支阴阳"。干部,根本也;支部,本体也。天干地支,紧密浓缩阴阳一体分析法。

    从根而径,干部阴阳分析法,按天数阴阳十数向上推,一阳二阴,三阳四阴,五阳六阴,七阳八阴,九阳十阴,十阴接天阳。

    由支而体,支部阴阳分析法,按地数阴阳十二数向下推,以上天阳为一,以下地阴为十二,其间数仍为十数。

    这一数术,主要用于天文计时历算,地理物理、人体物体之生成序形式。数之术,哲学之义说辩证;术之数,形式义理之排序。

    《易经》集:"象"之形象学,"数"之形式学,"义"之生成因果学,"理"之本末结构学。象、数、义、理,集学术方法、术数数术、生成变化、理一万殊认识论。其各派各支学说,分布于各朝历代之出。《易》学史,集一时一代之大成。一时讲一义,一代说一理。合各时历代之义理,《易》经之义。

    宇宙观,观一体之法:有"先天"观法,"中天"观法,"后天"观法。

    中天观法,即内观法,观气看阴阳,即微观领域。

    先天、后天观法,为外观法,体察内因。先天观法在生理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形式顺序;后天观法在全体观察:"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来今谓之宙。"先天主"生"之顺序,后天要"成"之大体。

    现代科学发现,地球北半球之涡转方向与南半球正相反。在北半球,无论何处水池、浴池下水,水涡流转均按逆时针方向;在南半球,下水水涡方向则以顺时针方向流转。这只能说地球转向一致,观点南北不同。故《易》图须颠倒来读,方为顺序。我们现代识图法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易》图读法正好颠倒。

    再观察电风吊扇扇叶旋转方向:其旋转方向一成不变,而我们自下而上观察如是顺时针转向,在自上而下之吊顶向下观察,扇叶则是反方向。并不是扇叶改变方向,而是我们观法不同而见不同。其实吊扇仍一如既往在旋转。

    自然而然正是如此。《易》曰:"天左旋地右转。"天气地气之运行,交运而行者。气力相反者运,力气相随者行,此中天观气之法。故邵雍易学曰:"天由道以生,地由道以行,物由道以成?quot;道,力气同源之体。现代物理学称"第一推动力","宇宙起源",其实两名一义而已。

    观力气之运行,是极为重要而又艰难,但"易道阴阳"法,以形抽象,以现钩隐,将不可知之力气,形式为义理序式、统一结构使人易知。在此形式与结构之中,力气同源共在,易于理解。
发表于 2005-5-24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有空仔细阅读,努力提高,创造精品,现在不敢写。
发表于 2005-6-22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晕了呀~~~~~~~````[em06][em06][em06][em06]
发表于 2005-7-23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强了,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05-7-27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一个强字了得

发表于 2005-8-13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佩服!!!!!!!!!
发表于 2005-9-26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关于人物封号的资料?像天外飞仙多响亮的名号啊!我就想不出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12-27 18:43 , Processed in 0.03466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