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魂寻剑 发表于 2010-8-28 15:02

读书偶感

《沧月作品集夕影卷》一书读罢,心中倍感郁闷压抑。
或许是书中人物的语言对话有些现代化了罢,给我这种读惯了金庸古龙梁羽生武侠小说里人物语言的读者带来了些许不适。但郁闷压抑之感,并非来源于此(古龙的语言,也是特立独行,另成一派的)。
作者的文笔是很流畅的,一些描写是很优美的。作者的小说明显受了一些古龙的影响,这当中有一部分精髓,是吸收到了的。
给我带来郁闷压抑的,可以说是书中的这个故事,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作者对这个故事的态度。
这卷作品集,看似是几个零乱的小章节,其实是一个故事贯彻首尾。主角是萧忆情和舒靖容。所叙述的是二人所统领的江湖组织“听雪楼”,对武林门派逐个吞并或灭门,最终萧忆情成为武林霸主,但却因为和女主角舒靖容之间渐渐产生的隔阂而与舒靖容同归于尽的故事。
我只看过作者所著的这一卷作品集,却不知沧月其他作品是否如此。在其他武侠小说大师的笔下,想要称霸武林的无不是大奸巨恶(如金庸笔下的任我行、左冷禅等),主角与之抗争,并在最后直接或间接地扳倒想要一统武林的反派角色。在金庸大师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东方不败执掌的日月神教中,有“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谀词,被读者口口相传,遗臭万年,直至今日还被人当作笑柄。
其实将反派角色当作主角,倒也无甚不可,这里需要详细解释的,是小说中反派与正派角色的区别。所谓反派,不是反对主角的就叫反派,而是行径思想与作者主观中心思想不符甚至相反的或者代表作者主观思想的主角敌对的人物才被称作反派。以反派作主角,是写小说一种很好的方式。
而在我所读的这卷书中,作者并不把主角当作反派来看,反而对主角大加肯定和赞扬。虽然最后两个主角同归于尽,但这个结局显然不是作者对二人行径的讽刺。也就是说,在这部小说中,这两个主角,并非反派角色,这就让人郁闷压抑之极了。
我上述言辞,其实都基于一点:两个主角都并非良善侠义之辈。
这里谈到了“侠义”。
我总是认为,“武侠”二字,“武”只不过是用来修饰“侠”的一个形容词,是次要的,“侠”才是这个词语的主题。
一篇武侠小说,如果偏离了侠义二字,那就和武侠小说的精神意义不符了;偏离了侠义二字的武侠小说,不会是一部好的武侠小说!
接下来主要论述两点,前文所论的根基大都基于这两点:
一、      两个主角既非良善之辈,那么他们“恶”在何处。
二、      从何见得作者对二人持肯定的态度。
“金戈铁马,并肩剿灭各方不想称臣的势力,将霹雳堂雷家等江南四大世家灭门。”
这是截取自文中的一段话,由“剿灭各方不想称臣的势力”这十一个字可以知道,听雪楼称霸武林不是以德服人而是以武制人的,论其性质,与金庸笔下的“日月神教”、古龙笔下的“青龙会”这类组织毫无差别。唯一的差别便是:在作者的笔下,作为“正派”,听雪楼成功了。
“我宁可放过那些八十岁以上的老家伙,也决不放过八岁以下的孩子!”
这句话出自女主角舒靖容之口,不放过的意思,当然是杀了。
当时的情景是:
“在听雪楼的大牢里,关满了这一次征服江南诸帮后带回来的俘虏……窗外是漆黑死寂的夜,而牢内也是死一般的寂静,偶尔有人在被点中的时候因为极度的恐惧和紧张而发出失控的尖叫痛哭,立时便换来一声冷冷的吩咐——拉出去,杀了!”
“在对着那些绝望惊恐的人下达死亡命令的时候,特别是看着人群里那些年幼哭泣的孩子时,她面纱后明亮的眼睛里忽然闪过残酷的笑意。”
上面引文中的“她”自然就是舒靖容舒女士,发出那一声“冷冷的吩咐”的人,自然也是舒女士。
《水浒》里张青十字坡卖人肉被列作好汉之一尚且引人非议,上述这不堪之极的行止,比之卖人肉,好似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数量上超过张氏夫妇成百上千倍,而且张氏夫妇何尝会去杀尚不谙世事
再看看舒女士要杀八岁以下小孩的原因:
“那个戴着面纱的女子冷冷笑了起来,忽然笑声一顿,一字字道:五岁的时候,有人杀了我娘——十五岁找到了仇人,我杀了他全家。”
按照这个逻辑:别人杀了您娘,您报仇了还不行,还要杀更多的无辜者的爹娘,为了防止他们的孩子报仇,您得把他们的孩子也全杀了。如果人人都照您老如此思维,这世上还有活人吗?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当年日本侵略者入侵咱们中国,大致也就是这么个情景。
听雪楼杀的都是些什么人?是“征服江南诸帮后带回来的俘虏”。“江南诸帮”和听雪楼交战,自然不是“江南诸帮”侵略听雪楼,而是听雪楼侵略“江南诸帮”。
曾和友人讨论,笔者认为金庸笔下的蒙古金轮国师其实只是个和主角敌对的反派,论其所为,并无大恶,只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考虑。友人不以为然,说道:“在一场战争当中,侵略者永远是错的,侵略本身就是作恶!”
最后再谈到给我印象比较深也比较坏的一段,出自《神兵阁》第五章——七星剑。
“此刻,在这昏暗密闭的墓室里,整整九天粒米未进的麦任侠只是如同垂死的野兽般的角落里喘息。”
麦任侠是什么人?文中写明:“麦任侠,已经是武当派第二十七代掌门人”。
麦任侠,年方二十七,“尊师爱友,侠义重诺,江湖中都赞是条好汉”。
麦大侠怎么会被关在墓室里的呢?正是听雪楼的楼主萧忆情指使武当派里所安插的听雪楼内奸所为。
在《指间沙》的第一章——黄泉当中,被听雪楼灭门的天理会被证明是个表面仁义道德,实则暗中作恶的帮派。但这不能证明听雪楼就是像侠客岛“赏善罚恶使”那般只消灭恶势力的帮派。不能否认,听雪楼也消灭恶势力,但不是只消灭恶势力,像麦任侠这样“尊师爱友,侠义重诺”的人,如果不愿意臣服于听雪楼,听雪楼也是要迫害、要消灭的。
在《神兵阁》的最后,麦任侠挨不住饥饿在半颠狂的状态下剖开棺木,吞食武当历代掌门前辈的尸身,得闻讯息的萧忆情居然出此评论:果然,人和兽其实没有多少区别。”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对萧楼主说:“您老已经和兽毫无区别了。”
上述这些,不过是些情节。一个会读小说的人,自然明白情节固然重要,就像骨架对一个人很重要一样。但小说的精髓并非情节本身,控制人行动的也并不是骨架而是大脑。小说真正的精髓是蕴涵在情节当中精神和意义。
我当然不会因为不喜一部小说的情节就觉得这部小说不好,真正令我觉得郁闷压抑的,也并不是这些情节,而是前文所说的作者对情节中主角作为的肯定。
作者首先将萧、舒二人誉为“人中龙凤”。如果作者不过是在以中立的观点叙述这一件事,或者根本是持反对态度,何以添加如此美誉于二人之上?我们联系全文也可以看到,这“人中龙凤”之号,自然不是对二人的讽刺。具体可以从夕影卷《病》中的一段文字看出,这是这一段文章新添的主角(就《病》这一篇来说算是主角,但在全文来说还是一个配角)青茗在萧忆情不愿同她去长安医治自己所患的绝症后的想法,青茗不是听雪楼的人,而是来给萧忆情治病的。所以,她的看法,我们可以理解为文章中完全客观的看法,甚至可以理解为作者的看法:
“如此的人中之龙,却是注定了不能长命的。
她想,见过了他这样的人,以后怕是任何男子也无法入她的眼了。”
   如此不加前后引号的、对萧、舒二人持大力褒扬态度的评价,在文中曾多次出现。
   可笑的是,萧、舒二人的眼界居然还高得很,对“人中龙凤”这个与自己品行恰恰相反的称号持不屑的态度。
综观整卷书,给人的感觉无非两个字:尚武——武功高的人才值得人去重视、生死才会有人顾及,武功微末之辈的生命直与猪狗牲畜无异。有人用“杀人不眨眼”来形容残忍凶恶的人。但听雪楼的两位楼主已远胜于此,因为他们而死伤受害的人的数量,也许比他们眨眼的次数多得多吧。
我比较喜欢举借以反驳尚武理念的一个相关的例子,是关于金庸笔下的人物黄药师的。
黄药师在《射雕》中露面之初,百般做作,如此作为,只不过为自己添加了几分不堪,让人对他生不起丝毫好感罢了。
但黄药师毕竟是大智大慧、聪明绝顶之人,于自己之过大有悔悟,故在《射雕》末尾有被柯镇恶一口浓痰吐在脸上却不去和柯镇恶计较的行径。以至《神雕》之中才成了自己想要成为的真正意义上的潇洒的人。
    黄药师武功不见什么长进,人品倒是长了不少的。
    殊不知人品的长进比武功的长进艰难得多、也重要得多。
我不相信什么所谓的“宿命”(从文中可以看出,大抵作者是相信的),即作者在这卷书的开头所说的魔剑血薇,持有者必遭不幸的说法。
金庸大师在《神雕侠侣》中亦有一段:紫薇软剑,十年前所用,误伤义士不详,乃弃之深谷。
其实剑本不是神剑,只因为拿剑的人是神,所以剑就变成了神剑。
其实剑本不是魔剑,只因为拿剑的人是魔,所以剑就变成了魔剑。
这里的“剑”可以是钱、可以是权、也可以是高超的武功。
剑是死的、钱是死的、权也是死的。
死物并没有善恶之别。
活着的,才有善恶之分!

[ 本帖最后由 追魂寻剑 于 2010-9-12 20:56 编辑 ]

琴音箫韵 发表于 2010-8-28 15:38

其实剑本不是神剑,只因为拿剑的人是神,所以剑就变成了神剑。
其实剑本不是魔剑,只因为拿剑的人是魔,所以剑就变成了魔剑。
这里的“剑”可以是钱、可以是权、也可以是高超的武功。
剑是死的、钱是死的、权也是死的。
死物并没有善恶之别。
活着的,才有善恶之分!
呵呵,这一段很有意思~~~物的善恶,的确取决于使物之人~~
楼主视角独特,虽是读后感,但思想已经超出了“读”的范畴,更偏重于“感”字了,能把思维突破小说情节的本身,对于一个读者来说,已经是一种超越。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0-8-28 15:56

我非常支持楼主追魂兄的基本观点,的确,如果一本小说或文学作品的基本理念偏离了做人的正轨,即使情节再好,也不是上乘之作,古人讲“不以辞害意”,即重在精神实质也。梁羽生的作品不用说,善恶分明,张扬善,鞭挞恶;其实金庸和古龙的作品归根到底也是如此。不能因为在金庸和古龙笔下,人性变得比梁羽生那里更复杂了就认为金庸和古龙没有基本准则了,事实上金庸和古龙的作品绝没有反对梁羽生作品扬善除恶的主题之意,他们所反对的只是不可简单的、二元的或程式化的认识人性的善恶,金庸所褒扬的是为国为民的大侠和救度众生的至侠,虽然也对慕容复、岳不群这样的野心家或李莫愁、阿紫等这些因感情上受到伤害而反过来害人的人怀有悲天悯人的大同情成分在内,但基本态度绝不是推崇他们的作为和基本的人生理念;古龙的作品也是崇尚宽容、慈悲,其代表作《多情剑客无情剑》的主题就是“宽恕才是人的本性”,其塑造的楚留香是从不杀一人的大侠,是最理想的侠客形象。且不说金庸和古龙作品在文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单只如此境界,绝对是上乘。其实评价文学成就的“终极”尺度还是其中所反映的人性、命运、自由等“道”的东西,我们可以反对政治化或程式化了的“文以载道”,但试想,哪个文学作品不“载”着道呢?作品所载之道的境界高低最终决定了这个作品的成功与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思想性——如果写作技巧再纯熟的话,那么这个作品应该是很成功的了。

荷笑笑 发表于 2010-8-28 15:58

ds1775465338 被我移错了....桑
书林8要武侠评论滴啊ds1775465338

对8起LZ
我抽了ds1775465338

荷笑笑 发表于 2010-8-28 16:00

ds1775465338 我挺喜欢舒靖容和萧忆情的,虽然是不怎么把人命放在心上,但是他们的确是强者之间的恋情,他们很般配ds1775465338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0-8-28 16:00

该打,笨啊。

荷笑笑 发表于 2010-8-28 16:04

回复 6# 的帖子

ds1775465338 我也发现了
8过乃8能版聊ds1775465338
舒靖容很坚强,虽然看似冷,但是我喜欢她
萧忆情和她之间,真是遗憾,无比遗憾,为什么会那样死掉的ds1775465362
般配的人米法在一起,8般配滴也米法在一起,这世界真是太桑了ds1775465362

浮生未歇 发表于 2010-8-28 16:08

命运这个东西,既不可相信又不能不信。不相信命运一说的人经常会举一个例子,某人家境贫寒,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功反抗命运,有所成就。可我可不可以说,无论他初始的家境贫寒还是之后的拼命努力,本身都是他的命运所决定的一部分?这本身就是一个无解的悖论。

荷笑笑 发表于 2010-8-28 16:08

血薇”不是柄魔剑,持有它的人都遭遇到了不幸,只不过因为他们都是魔、都因为自己所造的罪孽受到了报应罢了!ds1775465362 ds1775465362 我8同意啊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0-8-28 16:12

某人家境贫寒,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功反抗命运,有所成就。
这就是命运,在命运问题上,反对宿命论,正是为了让人把握自己的命运,做自己命运的主宰,佛学、道学、圣人之学,都是为了让我们去好好做人,这样,命运才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宿命。

浮生未歇 发表于 2010-8-28 16:17

您是想说所谓反抗命运即同为命运,那又何来打破命运之说?

[ 本帖最后由 櫯纅 于 2010-8-28 16:26 编辑 ]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0-8-28 16:32

所谓宿命论,就是你怎么折腾,怎么努力,都是被决定的,是命运的奴隶;打破宿命并不是说命运不存在了,而是你成为命运的主人。都是命运,但你在命运面前的地位完全不一样了,一个不自由,一个自由了。六祖慧能大师对法达说过一句话: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法华从来没变过,法华就是法华,你觉悟不觉悟都是法华,但觉悟了之后,你就自由的运用法华,成为法华之主宰了。就好像佛学所言,无论你觉悟不觉悟,你本性上都是佛,但不觉悟实际上就不是佛的自由境界,本性不会因为你觉悟或不觉悟而发生任何改变,但你如果不觉悟,佛性不显,无法发挥其妙用,那你不能主宰自己,唉,只能受苦了。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0-8-28 16:34

也可以按照更流行的说法,规律永远都是规律,你认识它也好,不认识它也好,没有任何变化,你也改变不了它,但如果我们认识了规律,把握了规律,能够自由的运用规律,和盲目的必然性的阶段相比,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佛学更进一层,规律就是我们的本性,这和黑格尔所说的“规律就是内在的必然性”一样,佛祖不是说吗: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在佛那里和在我们这里,法就是那个法,但一个自在,一个不自在,你自己斟酌吧。

[ 本帖最后由 shaolinpai 于 2010-8-28 16:43 编辑 ]

夏雪鸿 发表于 2010-8-28 16:41

舒靖容其实还是一直在坚持一个信念、求一份真,只是家族仇恨之后,不执迷于仇恨的有多少?更何况天理人情原就是如此,所以萧忆情和她会互相伤害的结果也就可知了……
沧月的听雪楼系列结篇被她自己锁死沉底了,有点可惜~~

浮生未歇 发表于 2010-8-28 16:42

受教了,不过我得再想想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读书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