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羽洛颜 发表于 2011-1-8 17:12

金庸侠影录

楔子:
    有一种说法“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这一点也不夸张,大家熟悉金庸的小说还有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影视剧,早在20世纪50年代便已开始改编成电影(1958年,胡鹏的《射雕英雄传》),金庸的小说在香港的电影改编主要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粤语片时期;第二个时期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邵氏改变时期;第三个时期是90年代由徐克的《笑傲江湖》《东方不败》带动的武侠热潮。在第二时期和和第三时期中间则夹杂着许鞍华两部重要的作品《书剑恩仇录》《香香公主》。小女子不才,稍作介绍,如有错误之处,敬请教诲。
第一章:        江湖风云   
声名鹊起第一时期: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粤语片时期
群雄逐鹿第二时期: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邵氏改编时期
笑傲江湖第三十期:进入九十年代

(一)江湖风云之声名鹊起
《射雕英雄传》(1958年)、
《碧血剑》(1958)、
《书剑恩仇录》(1960)、
《鸳鸯刀》(1961)、
《神雕侠侣》(1960-1961)、
《倚天屠龙记》(1963)、
《雪山飞狐》(1964)等。
其中《倚天屠龙记》被认为是黑白粤语武侠电影的出类拔萃之作。
(以上均为峨眉电影公司出品)
http://i20.photobucket.com/albums/b203/tangkennis/jing2/j66.jpg《倚天屠龙记》剧照

(二)江湖风云之群雄逐鹿
这一时期又可以说是邵氏改编时期,也是改编金庸小说的热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张彻。
张彻的作品有:
《射雕英雄传》(1977)、
《射雕英雄传》(续集,1978年)、
《飞狐外传》(1980年)、
《射雕英雄传》(第3集,1981年)、
《碧血剑》(1981年)、
《神雕侠侣》(1982)、
《侠客行》(1982年)等;
其实张彻改编的最佳作品应是么有改编之名,而有改编之实的《独臂刀》。
http://xba.xanga.com/fc2f44e561033261759210/b208598475.jpg

楚原的作品有:
《倚天屠龙记》 (1978年)分为两部、
《书剑恩仇录》(1981年);

其他导演还拍摄了:
《天龙八部》(1977年,导演鲍学礼)、
《笑傲江湖》(1978、导演孙仲)、
《连城诀》(1980年,导演牟敦芾)、
《神雕侠侣之杨过与小龙女》(1983年,导演华山)、
《新飞狐外传》(1984年,导演刘仕裕)。
(以上为邵氏公司出品)
(三)江湖风云之笑傲江湖
进入90年代
主要作品有《笑傲江湖》,被誉为“新武侠电影的开山之作”(1990年,胡金铨导演,徐克监制);
http://img.funshion.com/attachment/images/4372/5D5D24B48431C6B52DFEEF879B5B8A04.jpg

《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1992年,程小东导演、徐克监制);
《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1993年,导演程小东、李惠民);
(以上三部为金公主电影公司出品)
《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1993年,导演刘镇伟);
《东邪西毒》(1994年,导演王家卫);(这部电影实是有改编之名,无改编之实)
(以上两部委学者电影公司出品)
《飞狐外传》(1992 ,导演潘文杰)
(该片由嘉禾电影公司出品)
《鹿鼎记》、《鹿鼎记2之神龙教》,(均拍摄于1992,编导都是王晶);
《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1993年,导演王晶);
《新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1994年,导演钱永强)(这个片让我看到吐血~汗)
(以上四部为永盛电影公司出品)

(四)江湖风云之番外篇
在1985年到1989年之间,只有胡金铨门下许鞍华入内地拍摄《书剑恩仇录》两部曲填补此时的空白
http://www.263mov.com/movimg/2008y3m5/16195739491.jpg
http://a0.att.hudong.com/01/70/01200000031869119603704244708_s.jpg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紫羽洛颜 于 2011-1-10 18:19 编辑 ]

普_渡_众_生 发表于 2011-1-8 17:17

好贴!欢迎楼主!

希望楼主有空,也去‘金庸吧’发一遍:lol

紫羽洛颜 发表于 2011-1-8 19:53

我发过了 总是提示不能发带广告的帖子 这上面也没广告啊

还有我说怎么感觉你很熟悉是在金庸吧看过吧

普_渡_众_生 发表于 2011-1-8 20:13

我在金庸吧还算活跃:lol

给你个文字测试链接:http://txdl.cn/baidu/

琴音箫韵 发表于 2011-1-10 14:09

啊,很详细呢,再次欢迎一下楼主MM~~ds1775465354
http://www.jyjh.net.cn/eshu/jinyong.htm江湖也有一个年表,或许对楼主MM写帖子有帮助哦~~~

紫羽洛颜 发表于 2011-1-10 17:52

回复 地板 的帖子

我是不是也应该把帖子发到一起去呀

紫羽洛颜 发表于 2011-1-10 18:18

以后所有章节都发在一起,以方便阅读

紫羽洛颜 发表于 2011-1-10 18:31

第二章 剑气昭然

第二章 剑气昭然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粤语电影,到90年代的新武侠电影浪潮,近40年中,金庸小说不断被搬上银幕,数量不少,但质量上令人满意的却不是很多。原因是金庸小说太难改了,编剧、导演的读解原著及电影表现方式当然也有问题。

巾帼倚天剑——许鞍华
无形独孤剑——王家卫
凝重玄铁剑——胡金铨
怪异两仪剑——徐克 程小东
随心六脉剑——王晶

(一)        剑气昭然之倚天剑

倚天剑古之已有,为金庸所用。小说中,倚天剑为峨嵋派开山祖师郭襄女侠所有。此处以倚天剑比女导演许鞍华。


许鞍华是香港著名的新浪潮导演的主将之一,《书剑恩仇录》是她的第六部作品。
该片认为上下两部(《书剑恩仇录》和《香香公主》),基本上按照原著的主要情节演绎。全片拍得严谨、精细,不乏精彩场面。不过,影片中的“书”与“剑”,与原著中稍有不同。原著中的“书”,主要是指陈家洛帮助回疆木桌伦部夺回被清兵抢去的经书《古兰经》,而剑则是指霍青桐为报答陈家洛夺书之功,兼作定情之物赠送给让他的一柄短剑(剑中藏有迷宫秘密)。影片中,书指乾隆身世之书,剑则意指陈家洛与乾隆最后拔剑相对。影片虽然也力图表现人物心理,但对主要人物的性格刻画却并不显得十分出色。陈家洛一开始要当皇帝,显得狂妄:后来又囿于兄弟之情,则显得平庸:他与霍青桐之间的爱情误解及转化,他的心胸狭窄及好面子等,这些在原著中得到精彩描写的部分,都没有在电影中得到表现,因而陈家洛的形象只有兄弟情与民族大义的冲突之一面,稍显单薄。
日本影评人宇田川幸洋称赞这部影片:“由争权夺利以至无念之最高境界,连贯着三小时的情节,加重历史剧的真实感。豪华场面令观众心花怒放的浮力,加上真实感的重力,两者都发挥其作用,形成一曲令人眼花缭乱、兴奋莫名的杰作。”(PS:中国的电影很有前景啊)
其实说它是场面豪华,技术精湛,调度有方,都是可以的,影片的确很好看。而说到“历史实感”,则恐怕是因为这位日本影评人对金庸小说原著并不熟悉,且对中国历史更不熟悉之故(PS:看来,若要真正解读一部电影,一定要了解它的历史背景)

(二)        剑气昭然之独孤剑

独孤剑取自《笑傲江湖》中的独孤九剑。其剑法说是纷繁复杂,却又简单明了,就是以无招胜有招,以此来比作王家卫的电影


王家卫的《射雕英雄传之东邪西毒》。虽然影片之前也标明“金庸原著”,但严格地说起来,这部电影与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关系不大,只是借用了书中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等人的名号,以及与之相关的若干微不足道的因素。《东邪西毒》基本上是另起炉灶,重新构思、创作。与《独臂刀》正好相反,实是有改编之名,无改编之实,因此,无法亦没必要将它与原著进行比较。
   这部影片演员阵容强大,几乎包括了那时所有港台地区的当红巨星。此片的特色与成就,却并不在此,而在于它的叙述方式及银幕形象耳目一新。以欧阳锋自述的形式出现,采取日记体形式结构,使作品具有“作者电影”的特点,富有探索性。对江湖人生及具体人世、人物、心理等,进行了多层次的表现。而其中的欧阳锋与其嫂的关系(感情方式)、东邪与桃花、乃至求人为弟报仇的少女、始终在湖水中洗马的少妇等等,都具有极强的表现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片的影像方面也有值得称赞处,水光倒影、沙漠景色,以及慢镜头拍出的打斗场面,都十分新颖,具有冲击力。   
   它的不足,一方面恐怕难以叫座。更重要的当然是,它的表现形式、方法及其艺术境界虽然很高,可以说是香港武侠电影的杰作之一,但这部影片却算不上是金庸作品了,真正的金庸迷看了,当然不会满足。(PS:还有些看不太懂)
这时就不得不说一下《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这部影片或许要比《东邪西毒》更卖座,一是因为它的演员阵容同《东邪西毒》一样强大;二是因为它热闹非凡,喜剧、闹剧、滑稽剧,各式各样的噱头层出不穷,节奏也快,画面豪华刺激,令人眼花缭乱。不过,这部影片,离金庸小说就更远了,简直是南辕北辙。所以,只能称之为“金庸之戏说”,而不能称之为“金庸之改编”,正宗的金庸迷恐怕不会称赞这样的影片。(PS:不过还是蛮有意思的,真不愧是影帝影后)

(三)剑气昭然之玄铁剑

小说中的玄铁重剑系独孤求败所有,后为杨过所得,“重剑无锋,大巧无工”,在此用作比喻胡金铨在武侠电影界的地位。


《笑傲江湖》,导演是胡金铨,徐克,程小东,李惠民是执行导演。从影片中我们看到,胡导演的特色表现在:将没有年代变为有年代—明代(这是胡导演最熟悉并最喜欢表现的年代):将一个五岳并峙的广大江湖,变成了几个封闭如舞台的空间,如林震南家的染坊、苗区的客栈。而徐导演的特色的则变现为:将权力斗争的“深度世界”压成适于银幕表现的“平面”;将小说的故事叙事简化为具有冲击力的视觉形象。
电影《笑傲江湖》将原著“权力斗争”的寓言故事转化为“抢宝故事”—争夺《葵花宝典》这部电影,将原著的精神改变得不成样子,有深刻化为平浅,由大格局化为局促,由高雅化为通俗,由严谨细致化为随意拼凑,并由复杂丰富化为简单—夺宝模式,相对于《笑傲江湖》的原著,这当然不能令人满意。不过这部剧在当时甚至到现在都已成为不可超越的经典,特别是那一首《沧海一声笑》。(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 烟雨遥 涛浪汹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清风笑 竟若寂寥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苍生笑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四)剑气昭然之两仪剑

(两仪剑稍微考究了一下,出处比较混乱,我是弄不明白了,还请有识之士解惑)但这节之所以用两仪剑作名是取其配合无间之意,借比徐克和程小东。


前面提到的《笑傲江湖》的续集是《东方不败》,徐克监制,程小东导演。它的总体特色,是追求好看,场景与画面、细节与人物形象都以简单的“好看”为标准,不惜卡通化、平面化,而不真正涉及人物内心及事件的深层次。
再下一部是《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由徐克监制,程小东和李惠民导演,这部则更是续貂之作。此片大约是因为《东方不败》卖座不坏,于是让东方不败起死回生、风云再起。因为是“新编”之作,只得另起炉灶,与金庸小说全然没有关系 。

(五)剑气昭然之六脉剑

六脉神剑出自大理段氏,后辈段誉阴差阳错得以学此绝学,却总是时灵时不灵,后运用已能得心应手,成为数一数二的高手。以此比作王晶的电影,讲究随心而发。




《鹿鼎记》(王晶导演,程小东执行导演,周星驰主演)。该片只取了韦小宝进皇宫,如天地会,杀鳌拜等几段情节加以发展,尚可一观。改动之处非常多,其中最大的改动,还是风格的变化。原著本以幽默见长,充满讽喻,而电影更是极尽夸张,如韦小宝出场坐在六七张椅子上将陈近南的故事,显然有卡通化倾向。更为离谱的是,让陈近南一出场就涂白粉(石灰),变成幽默对象,并钻狗洞,一代大侠形象变成了电影中的取笑对象;至于海大富发疯等等,更是“风格化”的设计。目的是为了逗热一乐,并不当真。这样以来,原著深刻的文化揭示的特点基本上已所剩无几了,只是热闹好看而已,却也已开辟了另一个武侠天地,成就了一代笑星周星驰。

(六)剑气昭然之修补篇

上面列举的一些根据金庸小说原著改编的电影,情况各有不同。
有将其主干全都写出,以求其“全”的,其失在于粗疏简陋,如《新天龙八部》;
有将其主要情节加以凝练以求其“精”的,其失在于格局太小,如《笑傲江湖》;
有将其一部分情节加以发展以求其“新”的,其失在于化深刻为平面,如《新碧血剑》;
有依据某一点而全盘改装,以求其“变”的,其失在于化浑厚为浅直单薄,如《东方不败》。至于《风云再起》《东成西就》,那就更是离经叛道,胡编乱造了。

[ 本帖最后由 紫羽洛颜 于 2011-1-13 15:31 编辑 ]

紫羽洛颜 发表于 2011-1-10 18:36

第三章        追影逐章

第二章中已经稍略提到个别小说的改变,这一章中将选取两个代表性的影片从导演,演员,剧情改编,配乐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追影逐章 之 笑傲江湖

导演胡金铨,在70年代以《空山灵雨》名震世界影坛,曾在1976年被评为世界六大导演之一。在用镜头表现中国传统书画的意境方面,胡金铨造诣颇深,他的几部名作已经为世界所承认,其中《龙门客栈》还被李惠民等后辈再次搬上银幕。 1990 年执导《笑傲江湖》被选送第三届香港电影博览会展映。同年,被台湾《世界电影杂志》评为十大华语片之一及该年度台湾十大卖座片之一,还送往日本福冈亚洲电影节展映。这部根据金庸名著改编的《笑傲江湖》,是由徐克程小东李惠民担任执行导演,虽然影片大部分都是这几位后辈模仿他的风格代拍的,而且片中还有不少因为追求笑料和噱头而出现的低俗之处,但影片还是展现出他的一些风采,例如画面和氛围的营造方面,下面将具体讲到。

(1)        内容改编:

①在金庸的长篇小说中,唯有《笑傲江湖》没有明确时代,这也说明了它可以发生在任何时代,而胡金铨一生读书甚勤,酷爱钻研《明史》,故此他的影片大都以明代为背景,该片亦不例外,而众多的金庸小说读者都曾考究过,《笑傲江湖》最有可能发生的也是在明朝。
②        小说《笑傲江湖》表面上讲述的是一个夺宝式加复仇式的故事,事实上是一系列的权力斗争,以此为矛盾中心,讲述了一连串的故事。有华山“气宗”与“剑宗”的斗争,有五岳剑派并派与不并派的斗争,有衡山派刘正风与莫大掌门的矛盾,小的斗争还有泰山派与其师叔的斗争,大的便是正派与日月教的斗争,日月教内部也亦有“老教主”派与“新教主”派的斗争等等,大大小小的斗争,无不跟权力有关,《笑傲江湖》可以说是诠释了“中国三千年的政治斗争”。而电影中,很单调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夺宝的故事,即争夺葵花宝典。内容的展开也为争夺葵花宝典而重新铺设。首先是人物上增加了太监古今福和欧阳全等东厂众人,代替余沧海完成了灭门林家的人物;在人物的改变上,林镇南由一个总镖头变为辞官的大内侍卫,而一代盟主左冷禅变成了黑道人物,成为朝廷的走狗;再是岳不群,变成一个平面人物,一出场并没有表现出“伪君子”的分量,反而活脱脱一副小人嘴脸;令狐冲也并不似书中所写对师门恩德耿耿于怀,内心冲突简单化,突然提出脱离师门,并与师父对打,虽然更显洒脱,却不免变化的有些突兀;影片中的日月神教也由威震武林的一大邪教变为贩卖私盐的苗人小教,教主任盈盈一身苗族打扮,恐怕也难以与令狐冲有什么良缘了;再是将林平之复仇与岳灵珊恋爱成亲之事都删去,由欧阳全冒充林平之,岳灵珊最后也和大师兄纵马绝尘而去;再有将风清扬仙风道骨的飘逸形象变成邋遢的“老棉裤”形象,传授独孤九剑也只是耍了几招而已,独孤九剑的剑理也变成 “从败招中变化而出”,而华山的剑气二宗的权力斗争也出自风清扬之口;而影片前面出现的刘正风则变成了顺风堂的堂主,将一首高雅脱俗的《笑傲江湖曲》变得通俗流行……
③        电影《笑傲江湖》早已脱离了原著的精神,深刻的权力斗争变为浅显的宝典争夺,大格局的江湖五岳变成了局促的林家染布坊,严谨细致的剧情变的随意拼凑。想来如我一样的金庸迷看过,定会大失所望。

{2}画面处理

影片虽然将内容改的乱七八糟,但在画面处理上又有很多值得称许之处。影片开始不久,古公公率领人马包围了林镇南的染坊,几个极富中国画意境的镜头叠化给人印象很深。林家的染布坊在茕茕孑立般立在犹如戈壁的旷野中,别有一番滋味,左冷禅现身一段也非常精彩,银河般的瀑布飞流直下,仰拍的山崖上一群惊鸟划过落日余辉,几条黑影飞身而下,不多的镜头营造出极佳的氛围,而左冷禅站却在众人身后极尽渲染了左冷禅武功的神秘莫测。此外,象吟诗舞剑、舟上唱和等等都是中国传统雅人高士的行止所为,特别是刘曲二人舟上自焚一节,更是动人心弦,这也是导演胡金铨电影中应该出现的独特风采

(3)武打设计

该片的武术指导由程小东负责。影片的武打设计非常写意,既不神化中国武术又基本符合原著和古代侠客的形象,在没有过多滥用特技的情况下,影片的武打还是令很多观众满意(PS:若看了《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中战斗机式的打斗,定要吐血了),片中令狐冲“会当凌绝顶,一览群山小”的华山剑法灵逸潇洒,左冷禅的湖上追杀惊心动魄,都很见武打设计的用心。结尾处令狐冲的独孤九剑虽然比起原著神龙不见首尾无招胜有招的写法差了一筹,但也算独有创见。再加上火药,迷烟,和蓝凤凰的袖中飞蛇,吹哨引蜂,简直热闹之极。对于不太了解金庸原著的观众来说,却也不失为一部好看的电影。而该片也获得了第十届香港金像奖最佳武术设计奖。

(4)演员表演

许冠杰1990年参演《笑傲江湖》时已逾40,片中却并未表现出老态之感,演技幽默搞笑,武术动作潇洒飘逸,而大反派古今福的扮演者刘洵也可谓是太监专业户了,演起来也是得心应手,叶童的表演娇小可爱,张敏的任盈盈,张学友的欧阳全,元奎的左冷禅袁洁莹的蓝凤凰等等角色也都算是符合片中人物,不必多言。

(5)配乐

整部剧背景音乐大概分三种,一系列的恐怖惊险诡异的音乐,一首专属独孤九剑的音乐,再就是《沧海一声笑》。
①        第一类的音乐多用在古公公出现处,将其阴险恐怖之处衬托的非常到位,日月教中一段选用的音乐较为诡异,再配合充满毒虫蛇蚁的苗寨,日月教苗人的诡秘之处显露无疑;
②        第二类音乐出现之时必是独孤九剑出手之时,配合九招剑式,打的是激动人心,影片结尾处令狐冲用独孤九剑与岳不群对打,反败为胜,音乐慷慨激昂,大快人心。
③        再就是片中的《笑傲江湖曲》了,整部影片大都以此为基调,有舒缓的,有激昂的,最难以忘怀的莫过于:滔滔江水,一片小舟,火光冉冉,一曲笑傲!该曲由与金庸、倪匡、蔡澜并称香港的四大才子的黄霑所作,并获得第十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虽无原著中笑傲曲的高雅脱俗,却也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流传至今。


小说《笑傲江湖》经过多次改编,最近的一部也只是上述的1990年有胡金铨率领众后辈徐克程小东等所拍,武侠电影界的新、老两帅合作,虽没有将原著小说的精神表达出来,但脱离原著后,不失为一代经典。最后,引用片中刘正风的一句话:“无风浪不成江湖,无恩怨不成豪杰”![/size]

[ 本帖最后由 紫羽洛颜 于 2011-1-13 15:32 编辑 ]

紫羽洛颜 发表于 2011-1-10 21:21

笑傲江湖剧照

笑傲江湖

[ 本帖最后由 紫羽洛颜 于 2011-1-13 15:35 编辑 ]

紫羽洛颜 发表于 2011-1-10 21:21

笑傲江湖剧照

笑傲江湖

[ 本帖最后由 紫羽洛颜 于 2011-1-13 15:36 编辑 ]

七心海棠灵素 发表于 2011-1-11 16:56

后面的图片显示不出来啊。

紫羽洛颜 发表于 2011-1-11 17:00

可能要等一会吧
多谢大家关注
下面继续

紫羽洛颜 发表于 2011-1-11 17:12

[size=5](三)        追影逐章之 鹿鼎记

《鹿鼎记》摄于1992年,由王晶导演,程小东执行导演,周星驰主演。这部影片注定是一部超级喜剧片,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导演王晶,想都不用想这肯定是一部喜剧片,二是演员周星驰,不必多言,大家都懂的,再加上原著《鹿鼎记》本身就幽默诙谐,所以单看这部影片想来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但是这毕竟由巨著改编而成,所以绝对不会简单看看就过了。

(1)        内容改编

①        影片只选取了韦小宝入天地会,进皇宫,杀鳌拜的情节进行讲述,而整个影片的主题就是杀鳌拜。不看原著,这部电影的整体叙述还是完整的,并在最后留下了神龙教圣女的悬念。
②        内容改动上,除去韦小宝少年故事,直接从青年讲起;丽春院从扬州搬到了京城,韦春花也变成了韦小宝的姐姐;韦小宝由被人掳进宫变为由陈近南派进宫,小桂子变成小春子;原康熙训练小太监擒鳌拜变成召集七旗旗主在丽春院商议;海大富教韦小宝武功也变成皇上的旨意;鳌拜变为由假太后所擒;假太后毛文龙之女毛东珠变为神龙教圣女;四十二章经变为四本,海大富由瞎子变成疯子……内容上可以说是改动甚多,完全不顾原著所述,不过既已落入王晶之手,变化也是在所难免的,不过变化最大的莫过于风格上。

(2)        风格改变

原著《鹿鼎记》以幽默见长,充满讽刺,而电影却极尽夸张。

①        影片开头一段舞蹈场面也算宏大,看的莫名其妙 ,以为皇上祭天,出来的确是鳌拜,这一段虽然比较夸张,但也铺设了鳌拜的地位与野心,不错。鳌拜的形象基本上符合书中所言,但是他的武功夸张的有些惨绝人寰。被囚之后,一个喇嘛服饰的人跳窗进入喊了一句:“师兄,我们从布达拉宫赶来救你了”,实在是令人不得不喷饭。再加上鳌拜最后是因为韦小宝盗用其姐的“金钗刺股”,使得鳌拜破了金身,这鳌拜死的未免太搞笑了,就此也完成了他“传奇”的一生。
②        韦小宝出场时带着个虎头帽子坐在七八个落在一起的椅子上讲陈近南的故事,倾向于卡通化了。这么一个夸张的造型做着夸张的动作,加上夸张的语言,幸亏是在演韦小宝,影片中的韦小宝与周星驰的众多形象基本一致,导致大家看《鹿鼎记》里面插科打诨的并不是韦小宝,而是周星驰。虽说原著中韦小宝也似这般,但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并未提及,就是韦小宝的情感,对兄弟的情,对朋友的情,影片彻底摒弃了这一点,只是盲目的刻画其夸张的形象,却也并未脱离了周星驰,招牌式的表情,招牌式的笑声,又有哪一点像韦小宝呢。


③        陈近南的出场可谓是潇洒飘逸,简直一个字“帅”,但是这帅还没刷完,变被石灰迷了眼睛,后又被韦小宝劝着钻了狗洞,若是天下英雄得知,由肯不肯认识陈近南。有些人可能说了大丈夫能屈能伸,那么后来陈近南一脚飞刀,迫使韦小宝答应进宫,这又算的上英雄吗,至此陈近南的大侠形象彻底颠覆,更郁闷的还在后面,陈近南为了让韦小宝安心进宫进行倾心一谈的一段,让我彻底崩溃,从此,一个关于蠢人与聪明人的说法广为流传,更给力的是,反清复明的宗旨竟然是“夺回咱们的银两和女人”,至此,原著中的陈近南已经尸骨无存。好在后来杀鳌拜之时,挽回了些颜面。
④        海大富,本来是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人,开头做的很不错,阴险毒辣都很到位,但就在接到皇上要他教韦小宝武功的手谕时那谄媚的一笑,就知道导演不会无缘无故找吴孟达来演了。海大富本应中毒导致眼瞎,片中改为疯了,果然笑料爆出。
⑤        温兆伦当时还是英俊小生,演康熙也可以说是“对症下药”了,外形可以了,但是这个康熙跟书中的少年康熙比起来,恐怕就是天上地下了,毫无睿智可言,临危大乱,盲目视听,是表现了少年情趣,但到头来却只成笑料了。
⑥        建宁,多隆,反倒觉得更像书中人物,还有双儿,从来没想过导演将她们变成双胞胎,有才。
⑦        该片极具“风格化”,人人皆搞笑,事事无厘头,目的是逗人一乐,也就不必认真了。

(3)        武打设计

该片的武术指导同样是程小东,所以鳌拜的心狠手辣和左冷禅同出一辙,但出手却更加惨绝人寰,不是辫子乱分就是头乱分,再不就是尸体乱分,简直是眼花缭乱;假太后蛇缠似的武功也没负了神龙教的威名;到最后陈近南、海大富大战鳌拜以及手持金钵(是叫金钵吧)的众喇嘛,也确实是相当刺激了。(PS:本人于武术懂的不多,就不瞎说了)

(4)        该片只追求好看热闹,极尽夸张极其搞笑,原著是以幽默诙谐的手法揭示深刻的文化内涵,两者背道而行,不可同一而语,至于第二部《神龙教》,那更是胡编乱造,除了博人一笑之外,更无其他。

[ 本帖最后由 紫羽洛颜 于 2011-1-16 19:38 编辑 ]

紫羽洛颜 发表于 2011-1-11 21:14

那眼神 那句话 注定下一部是关于韦小宝和她的……

[ 本帖最后由 紫羽洛颜 于 2011-1-16 19:37 编辑 ]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金庸侠影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