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青史俱成灰 发表于 2013-12-16 23:58

亨利余 发表于 2013-12-6 00: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噢,这叫做回答?这就不是插科打诨........
(拒绝回答比较安全,否则开口就乱套)



原来你也不认同康乾盛世?
那是同道中人啊


至于割地问题i:

    在一些满-遗的刻意误导之下,如今有不少人认为,明朝的疆域止步于长城,长城以北的广袤区域一直都是“三不管”地区,不归中国所有,直到后金崛起,打下这些土地,入关建立清朝,这才将其纳入了华夏的版图。因此,就算清王朝在《尼布楚条约》中割让了一些土地,割的也是人家自己抢回来的疆土,而且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整体来看仍然是功大于过。
  事实上,大明对长城以北的广袤区域始终存在羁縻控制,其上的各部落也一直对明廷称臣纳贡,就连偏处海中的库页岛都建有明朝的卫所。1409年,明廷在黑龙江一带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下辖卫所四百余个,范围北抵外兴安岭,东至库页岛,西至鄂嫩河(林中百姓居住地),还在苦夷岛驻扎了数千精兵,用来震慑四夷。1409年是明朝对北疆的羁縻统治最盛之时,各部族称臣纳贡,卫所首领均由明廷指派,任由驱策。然而随着北疆局势的安定,明廷对这里的关注开始逐渐下降,1434年还将失去意义的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废除。之后伴随着鞑靼、瓦剌的兴起,更是将主要精力用于防御来自草原的寇边,对黑龙江流域内各部族的控制力度进一步削弱。至明末时,很多卫所已然脱离了明廷控制,只是在名义上依附,首领早就自行世袭,有些甚至在名义上都已脱离控制,不肯再受明廷册封。当然,尽管大明的羁縻范围已经大幅缩水,但直至后金崛起之前,仍然控制着庞大的羁縻区,然而努尔哈赤的反叛却改变了这一切。
  1588年,努尔哈赤强夺了数百道明廷授予长城以北各卫所的袭职敕书,1610年又夺走363道,并强行收纳了各卫本应送往明廷的贡赋(《满文老档》卷79、80、81);而在《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中,也有“努尔哈赤执五百道敕书,领年例赏物……因此满洲民殷国富”的记载。1616年,后金正式立国,大量的卫所自此便彻底脱离了明廷的控制。之后后金继续扩张,明朝的势力范围渐渐退入长城,长城以北的羁縻区和藩属国基本丢失。在此期间,后金不仅接管了明朝在北疆的羁縻区,还迫降了大量的蒙古部落,势力范围比明末时更盛,成为新的北亚霸主。从领土范围来看,后金将羁縻区向北、向东重新回推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与明朝最盛时齐平,大于明末);向西则越过鄂嫩河,直至贝加尔湖西侧,控制范围比明朝最盛时还要略大。
  遗憾的是,由于担心在南下进攻明朝时后方不稳,在1639至1643年间,皇太极将已经臣服的数个强大藩部(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乌拉特部、外兴安岭一带的茂明安部和今俄罗斯赤塔一带的翁牛特部)强行内迁到了阴山(今包头附近)一带,对羁縻区的控制力度因而大为下降。而大量本土势力的撤出,也让外兴安岭一带出现了势力真空,这也为俄人后来的扩张在客观上提供了便利。
  清朝建国后,最北的直辖驻军位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这也是清朝直辖领土的北界。但无论是对外名义,还是在清廷君臣心中,贝加尔湖以东、库页岛以西、外兴安岭以南的辽阔区域,都是自己的羁縻区和军事控制区,根本不容他人染指,这也正是在俄人侵入这块区域后,清廷反应激烈,频频遣使抗议的原因所在。一些满-遗为了给清朝遮羞,竟然说什么这些区域是毫无价值的偏远荒地,清朝根本不稀罕,主动放弃以减少浪费云云,种种荒唐言语真是可笑之极。在战后于尼布楚谈判时,中方代表索额图曾提出以贝加尔湖以北的勒拿河为界,足见清廷对这些疆土颇为看重。
  在清朝建国之后,沿袭了明朝的羁縻统治模式,对各部族首领进行册封,诸部则向大清称臣纳贡,有些甚至还遣质入朝。依循惯例,在享受对方朝拜、供奉的同时,清朝这个宗主国也有义务对自己的臣属进行政治、军事上的庇护,因此俄人这种夺占羁縻区的行为,无疑是对大清进行了尖锐的正面挑衅,即使一些区域寒苦荒凉,事情的性质却不会变。对于素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满清君臣而言,对周边藩属国、羁縻区的控制,除了实际利益之外,更涉及到至关重要的面子问题,绝非无关痛痒之事。更可况,一个无力庇护小弟的老大,威信必然大降,清廷若是不能对俄人的挑战做出有力应对,又如何向其它羁縻部落和藩属国交代?而这也正是康熙虽然心怀畏惧,却仍然硬着头皮与俄人开战的原因之一。
  尽管清廷已然竭尽全力,但在经年大战之后,迫于对方的军事实力,康熙帝最终还是不得不割让出大片土地,大清帝国颜面尽失,实际损失和隐形损失都很惨重。虽然大清割让的只是羁縻区,而非直辖领土,但割让羁縻区同样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也照样能映透出国家的弱小和军事失败。

不容青史俱成灰 发表于 2013-12-17 00:00

江风暮雪 发表于 2013-12-7 20: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本人无献媚的习惯,对楼上的“才能”不敢恭维。

他俩相互吹捧,非止一日了。

亨利余 发表于 2013-12-17 03:40

楼主,有点出息.......

长城以北的广袤区域一直都是“三不管”地区长城以北早就被明朝的烂汉人败掉,抱头逃窜缩在关内。
部分变成鞑靼人的、部分被后金蚕食,
——不要再做梦。

否则吴三桂无需开山海关给满清入关。
——稍微懂点历史都知道。


入关建立清朝,这才将其纳入了华夏的版图.满清是你的族人?咋又会变成你 “华夏” 版图?
“华夏” 是个什么东西?包括满清后金?
你突然变成满遗啦?



1409年,明廷在黑龙江一带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下辖卫所四百余个,范围北抵外兴安岭,东至库页岛,西至鄂嫩河(林中百姓居住地)....数千精兵,用来震慑四夷。这些所谓羁縻、这些明朝汉人的精兵不但不能震慑四夷、连震慑山海关都不行、震慑自己的将军都不行:
——被吴三桂这个汉人打开迎接满清。

明朝关外的土地,早就被后金和挞旦人吃掉,缩在长城内找牙。
楼主抱头痛哭吧。




1588年,努尔哈赤强夺了数百道明廷授予长城以北各卫所的袭职敕书,1610年又夺走363道,并强行收纳了各卫本应送往明廷的贡赋(《满文老档》卷79、80、81);而在《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中,也有“努尔哈赤执五百道敕书,领年例赏物……因此满洲民殷国富”的记载。满洲民殷国富,是因为明朝无能强夺回来,被努尔哈赤蚕食土地,丢失祖宗遗下的基业。
努尔哈赤就是不再做藩属,孙子明朝。
而且节节败退,退到关内。
——明朝是在太烂,难怪“不容青史” 希望做满遗,满清都成为 “华夏”。高昌也是满清。


之后后金继续扩张,明朝的势力范围渐渐退入长城,长城以北的羁縻区和藩属国基本丢失。楼主,你码的字懂得阅读吗?
知道什么叫做长城以北的羁縻区和藩属国基本丢失
“丢失” 就是没有了,楼主。

无能保护就丢失,而且无能反攻夺回来。


也让外兴安岭一带出现了势力真空你懂得 “势力真空” 就是地球上无人管理的土地。
——谁有上帝的地契?你有吗?




概念混乱,反口复舌,闭门造车。



亨利余 发表于 2013-12-17 03:42

果然,一回答全部一塌糊涂,文字能力太低。

亨利余 发表于 2013-12-17 04:01

不容青史俱成灰 发表于 2013-12-17 00: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他俩相互吹捧,非止一日了。

你有时间,好好读读书,学习思考的方法改进文字驾驭能力吧。
不要开口就错漏百出,自相矛盾糊里糊涂。

耍这种嘴皮子,言不及义。

小剑仙 发表于 2014-1-5 23:07

燕山故客 发表于 2013-11-6 13: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本来就有些疑惑,满人立国后就一直禁止汉人出关(所以后来才有“闯关东”之说),怕伤了祖宗基业,为何签 ...

《尼布楚条约》分割的是喀尔喀和额尔古纳河。贝尔加湖实际上是喀尔喀蒙古土谢图部之下布里亚特蒙古的领地,照这里说这是喀尔喀人的地方,而当时不是清朝的地方尼布楚那里则是喀尔喀茂明安部的地方,虽然茂明安部在皇太极时已归顺后金,但清廷为了防止入关后,蒙古人造反,就把茂明安部全部搬迁到了大青山。所以就没人了。清廷并无在这些地方管辖,只是追击索伦部和车臣汗叛乱时经过这里。要以“自古以来”的说法使其成为清朝固有领土是很勉强的。别说贝加尔湖了,就算是黑龙江流域,清朝正式吞并也是皇太极在1642年平伏了达幹尔和呼尔喀等部。而距离俄国波雅科夫1643年从雅库茨克往黑龙江远征只相差一年而已。但黑龙江清廷是保住了。尼布楚和贝加尔湖由于是蒙古人的故地,清廷做出了让步,这也不算是什么不平等条约。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盛世”割地的奥秘——扯下“雅克萨大捷”的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