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7894|回复: 18

以禮害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8 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抒發一下感想。 劉正風所以咸家鏟,因為「不仁之禮」﹙堯按:還有另一原因,朋友想知就睇我的「心所茶軒」﹚。 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論語》<八佾>﹚ 「仁」係善的性情的先天根據。易言之,孔子話人必須「依於仁」﹙<述而>﹚,即以善之性情為據。 故「禮」此一人的行為規範的意義,即以待感情對象的態度推及各處。 而「不仁之禮」即失卻了此一旨趣的行為規範。 返主題。 野心家大多善於利用「不仁之禮」。《笑傲江湖》裡面,就有左道、大岳﹙鱷﹚。兼之精於易學,用得特別精采。 《易經‧師卦》所謂「貞」,即師出有名。 左冷禪即以此誅劉正風一家──同大魔頭結交,為我正派大忌! 而岳不群為了坐享漁人之利,亦出言「捍衛」江湖道義──用群眾、人數撻你──何必祇為一人而傷了我輩和氣? 真小人同偽君子拍住上,「能以眾正」﹙<師卦>﹚,所向披靡! 一話劉正風正一反骨仔,即可差遣成班愚夫愚婦來招「利涉大川」﹙<同人卦>﹚,正風小溪何以頂得? 總之,正派如斯、禮如斯,難怪黃藥師自居邪魔外道而不然。

引文﹙摘錄自《笑傲江湖‧洗手》﹚:

「群雄均想:正邪不兩立,魔教的旁門左道之士,和俠義道人物一見面就拚你死我活,左盟主要劉正風殺了曲洋自明心跡,那也不算是過分的要求。」

「天門道人站起身來,大踏步走到左首,更不向劉正風瞧上一眼。天門道人的師父當年命喪魔教一名女長老之手,是以他對魔教恨之入骨。他一走到左首,門下眾弟子都跟了過去。」

「岳不群長嘆一聲,走到了天門道人身側。勞德諾、岳靈珊、陸大有等也都隨著過去。定逸師太望著劉正風,問道:『從今而后,我叫你劉賢弟,還是劉正風?』劉正風臉露苦笑,道:『劉正風命在頃刻,師太以后也不會再叫我了。』定逸師太合十念道:『阿彌陀佛!』」

发表于 2005-8-29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的仁原本是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爱,因为基于血缘关系,所以这种爱有差等,有尊尊亲亲、远近亲疏之别。孟子、朱子等后世大儒在尊尊亲亲、远近亲疏这点上并没有多大改变,孟子批墨子爱无差等的兼爱思想为“无君无父禽兽也”。朱子也说:“人之有爱,本由亲立,推而及物,自有等级。”儒家之仁并非平等,这种爱有差等的仁不能用“善良的性”来定义。所以觉得轩辕尧所言:“仁,指人性中一种属于善的性。”没有包含不平等的等级因素。佛家主张众生平等,更近于墨子的兼爱。儒家一方面讲究人与人之间要有仁爱,另一方面又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孔子主张依仁成礼,以礼成仁,仁礼关系后来在孟子和荀子那里出现了分歧,孟子崇仁,荀子隆礼。礼将仁外在化和规范化,用礼来调和爱有差等之仁所产生的社会人际矛盾,使各个事物之间虽有等级而又能成为一个秩序井然的复合体。

发表于 2005-8-28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之人不一定是正派人,无礼之人也不一定是邪恶之徒。人们往往重于礼数,却让那些小人有了可乘之机。注重礼数自然是好的,但凡事不能只看表面,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君子剑”岳不群就是一个典型的有礼小人,他就是用礼数进行自己的阴谋。做人需要礼数,但在礼数背后还是更需要真正正派的心--对己对人都是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05-8-28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西楼独倚在2005-8-28 6:53:31的发言: 有礼之人不一定是正派人,无礼之人也不一定是邪恶之徒。人们往往重于礼数,却让那些小人有了可乘之机。注重礼数自然是好的,但凡事不能只看表面,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君子剑”岳不群就是一个典型的有礼小人,他就是用礼数进行自己的阴谋。做人需要礼数,但在礼数背后还是更需要真正正派的心--对己对人都是如此。

假若當時有您此等明白事理的人,劉正風一家或可不死。唉!

发表于 2005-8-28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仁为本乃为礼之正,夫子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也.若岳不群之流,以礼为谋取权力的工具,实为无礼之人也.黄药师正因为看透了这些虚伪之人的本来面目,所以才反对礼法,其实他反对的不是礼法,而是礼法的异化,实际上已经是非礼法了,药师可谓知礼之人.
 楼主| 发表于 2005-8-28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shaolinpai在2005-8-28 8:24:01的发言: 以仁为本乃为礼之正,夫子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也.若岳不群之流,以礼为谋取权力的工具,实为无礼之人也.黄药师正因为看透了这些虚伪之人的本来面目,所以才反对礼法,其实他反对的不是礼法,而是礼法的异化,实际上已经是非礼法了,药师可谓知礼之人.

仁兄講出我心,好啊!

分享感想真係美妙。

发表于 2005-8-28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有言"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是反对离失了本性的徒具外在形式的假礼.其实老子与孔子意思是一样的.孔子的礼本意是人性的自然外化,人性修到家了,就自然具足礼之道,不需作意,自然符合礼之尺度.孔子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也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所有的圣人讲的道理都一样,殊途同归,一致百虑.
 楼主| 发表于 2005-8-28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shaolinpai在2005-8-28 9:23:25的发言: 老子有言"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是反对离失了本性的徒具外在形式的假礼.其实老子与孔子意思是一样的.孔子的礼本意是人性的自然外化,人性修到家了,就自然具足礼之道,不需作意,自然符合礼之尺度.孔子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也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所有的圣人讲的道理都一样,殊途同归,一致百虑.

易言之,說「禮」是對人性的束縛的人,根本因為其人修養不及而已。[em07]

发表于 2005-8-28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有句话叫"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如楼上兄台所言,这话很能说明问题。礼是什么?就是规则的高层形式(相对于法的低层形式)当人的修养达到一定境界后,一举手一投足莫不中规中矩,完美殊甚。因为他可以适应规则,从而超越规则。

但世界上总有野心家,要把这种“高层形式”强行推广到所有人的头上去,借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好东西变成了累赘,道德变成了枷锁。还有句古话叫“礼不下庶人”,其实除掉等级观念的糟粕外里面是有一定合理性的。《笑傲江湖》就是在写“庶人”对礼的反叛,在今天的环境下来看就是在追求自由。

发表于 2005-8-28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軒轅堯在2005-8-28 6:07:20的发言:

抒發一下感想。 劉正風所以咸家鏟,因為「不仁之禮」﹙堯按:還有另一原因,朋友想知就睇我的「心所茶軒」﹚。 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八佾>﹚ 「仁」係善的性情的先天根據。易言之,孔子話人必須「依於仁」﹙<述而>﹚,即以善之性情為據。 故「禮」此一人的行為規範的意義,即以待感情對象的態度推及各處。 而「不仁之禮」即失卻了此一旨趣的行為規範。 返主題。 野心家大多善於利用「不仁之禮」。《笑傲江湖》裡面,就有左道、大岳﹙鱷﹚。兼之精於易學,用得特別精采。 《易經‧師卦》所謂「貞」,即師出有名。 左冷禪即以此誅劉正風一家──同大魔頭結交,為我正派大忌。

孔子把礼引申为人的道德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虽然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但孔子也说过:“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在孔子看来礼是仁的基础,仁必须合乎礼,受礼的统领。礼仁关系好比是天人关系。背离了礼的仁,姑且称之“不礼之仁”,是一种歪曲和歧路。与曲洋交好,在刘正风看来是仁,在左冷禅等人看来与大魔头结交确是非礼,是与正派人士应该具有的行为规范相背离的。从这个层面来看,也可以说左冷禅给刘正风扣了一顶“不礼之仁”的大盖帽。

道家反对俗礼假礼,本质上并不反礼。老子说的:“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老子对忠信之厚的重视,这与孔子主忠信的观点是一致的。

发表于 2005-8-28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仿佛金庸作品中有很多都是讽刺这种所谓的“礼教”的~
发表于 2005-8-28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封建社会嘛

现在社会主义社会也还不是一样

[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5-8-28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非恒道名在2005-8-28 15:58:02的发言:

孔子把礼引申为人的道德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虽然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但孔子也说过:“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在孔子看来礼是仁的基础,仁必须合乎礼,受礼的统领。礼仁关系好比是天人关系。背离了礼的仁,姑且称之“不礼之仁”,是一种歪曲和歧路。与曲洋交好,在刘正风看来是仁,在左冷禅等人看来与大魔头结交确是非礼,是与正派人士应该具有的行为规范相背离的。从这个层面来看,也可以说左冷禅给刘正风扣了一顶“不礼之仁”的大盖帽。

道家反对俗礼假礼,本质上并不反礼。老子说的:“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老子对忠信之厚的重视,这与孔子主忠信的观点是一致的。

不,小弟的體會不同朋友所說。

我以為,「仁」非指人所有的性,而係其中一種屬於善的性。否則孔子不會提出「依於仁」。

必須修至合乎禮者,係其它一些生物性﹙本能慾望﹚。

发表于 2005-8-29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句成语叫做“先礼后兵”。

值得一提的是这句成语只会发生在强势一方(至少势均力敌)。意思很明显:先以礼“服(其实是以势压服)”对方,使其屈服,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如若不奏效,很好,那就只有弃“礼”而动“兵”了,即撕下伪装,直接以暴力压服对方。

在这一过程中,“礼”只被当作工具来用,更多的是虚伪的假面具,毫无“仁”可言。

岳不群玩的是礼,左冷禅玩的是兵。

如此局势,刘正风焉得不败?

由此观之,虚伪的礼教(前面不要加“封建”两字,现在照样有!)果真害人不浅。

唉~~

[em42][em48]
发表于 2005-8-29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轩辕尧所言不假.仁,透彻说,就是人的本性,也就是佛家的佛性,此完备自足,无须修之,人人本有,而礼须修得,究竟则修与不修彻底一体,体用不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11-15 07:17 , Processed in 0.03503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