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
陆大有、 向大年——这两个人物,在书中出场的时间也很接近。
两个名字,好口彩!
《穀梁传》说是:“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峻极禅院——左冷禅的嵩山总部,便是这‘峻极禅院’。‘峻极’二字,出自《诗经。崧高》“崧高维岳,峻极于天”。‘崧高’,即是嵩山。
任我行——就是‘老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简装版。
《西游记》第二十二回,记录了沙和尚的诗歌体口述自传:“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英雄天下显威名,豪杰人家做模样。万国九州任我行……”
‘任谁行’这种话语,在《西游记》中又见第72回,写孙悟空变化成的‘饿老鹰’:“万里寒空随上下,穿云捡物任他行”。
又:《鹿鼎记》中,歌颂‘神龙教’洪安通教主的“寿与天齐”一语,在《西游》亦所在多有。
穆人清——或出《诗经。烝民》“穆如清风”之句?‘人’‘如’,一音之转。
梅念笙——此名甚好,寥寥三字,而有“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之神韵,虽则‘梅’花不是‘杏花’,‘笙’也不同于‘笛’。
陆高止——武当名宿陆菲青的化名。
“高止”二字,应是出自《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语,郑玄注云:“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
‘陆’姓尤其配得‘高山仰止’的意涵:身在平陆,仰望高山。
凤一鸣——《史记·滑稽列传》:“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又: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對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世说新语》)
杜希孟——此**似‘君子剑’岳不群,也是一个伪君子、假道学。
所谓“希圣希贤”,杜希孟先生所“希”之“孟”,应该就是‘亚圣’孟子。
元散曲大家张养浩,字希孟。看到‘希孟’之字,我们就可以断定:‘养浩’之名,出自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自诩。
‘飞天狐狸’——‘飞翔的狐狸’,这个意象极为雄奇。
据说世间确有‘飞狐’这种动物,有翅膀,能飞翔。
更有可能的是:金庸是从‘飞狐口’的地名,联想到了‘雪山飞狐’‘飞天狐狸’等书名、人名。
‘飞狐口’在今河北蔚县,地理位置极为险要。当楚汉之争时,郦食其便曾劝谏刘邦,必须‘扼飞狐之口’,方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此事在《史记》《汉书》中都曾多处谈及。
《辽史》则谓:“相传有狐于岭,食五粒松子,成飞狐,故此处名飞狐口。”
‘飞天’二字,当是金庸取自佛典。‘敦煌飞天’尤其为人所共知。
佛教中的‘飞天’,乃是‘乾达婆’与‘紧那罗’的化身。这两个名目,我们并不陌生。金庸在《天龙八部。释名》中提到过:“称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乾达婆’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是服侍帝释的乐神之一,身上发出浓冽的香气。‘乾达婆’在梵语中又是“变幻莫测”的意思……‘紧那罗’在梵语中为‘人非人’之意。他形状和人一样,但头上生一只角,所以称为‘人非人’,善于歌舞,是帝释的乐神。”
保定——历史上大理国段正明皇帝,“在位十一年,改元三,曰保定、建安、天佑。”,小说《天龙八部》中,一概称作‘保定帝’。
‘保定’的年号,应是出自《诗经。天保》:“天保定尔,亦孔之固。”陈子展先生译作:“上天要保定您,也已好好的巩固。”
小昭——古有‘昭明太子’,辑录过《文选》一部,又称《昭明文选》。‘昭’即是‘明’,‘明’也是‘昭’。‘昭’与‘明’,两字,同义。
‘紫衫龙王’并不曾忘本,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小昭’,隐约透漏着自己的“明教‘出身?
金庸为这个女孩子以‘小昭’命名,是否已经预示:此女终将成为‘明教’波斯总教的教主?如此煊赫又如此惨淡的前途……
这一条,是答复网友垂询而写,颇为牵强,姑存之。
常赫志、常伯志——这‘西川双侠’兄弟,最早出现在金庸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在《飞狐外传》的“天下掌门**会”中常氏兄弟又出场了,救出了倪不大、倪不小兄弟。
“常家兄弟身材相貌完全一样,就是哥哥眼角上多了一粒黑痣,所以起名叫做常赫志,弟弟没痣,叫常伯志。”(三联版《书剑恩仇录》20页)
‘赫’谐音‘黑’,‘伯’谐音‘白’,所以两兄弟各有外号,叫做‘黑无常’‘白无常’。
何以姓‘常’?
【一】、与‘无常’的‘常’字对应。
【二】、‘常’字读音略似zhang,‘常赫志’三字,读来仿佛:‘长’了一粒‘黑痣’。
“李沅芷噗嗤一笑,说道:‘他们姓得真好,绰号也好’”(《书剑》20页),这其实是金庸借李大小姐之口来表扬自己。
“他们是青城派慧侣道人的徒弟…川江上著名的侠盗”(《书剑》20页),明显是四川人,所以号称‘西川双侠’。
乾隆因为近视,把‘西川’(省)看成了‘四川’,以‘奴才’自称的臣子们自然不敢明言其非,只好将错就错,‘西川省’就变成了‘四川省’,直到今天。
《书剑恩仇录》的故事,发生在乾隆23年,而常氏‘双侠’此前久已成名,其时乾隆应该还没打算念错别字,‘西川’,还是‘西川’。
所以,常氏兄弟人称‘西川双侠’,不是‘四川双侠’。
苗若兰——《天龙八部》中,‘凌波微步’的功法,其灵感来自曹植《洛神赋》。
“(段誉)又见到了‘凌波微步’那四字,登时便想起《洛神赋》中那些句子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转盼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三联版182页)
苗若兰之‘气若幽兰’,《雪山飞狐》写到过:“胡斐生怕那三人坐得倦了,向后一仰,躺将下来,事情可就闹穿,只得轻轻向里床略移。这一来,与苗若兰却更加近了,只觉她吹气如兰,荡人心魄。”(三联版191页)
有网友指出:“苗若兰,金庸在书里说了,是因为她妈名字里有个兰字,才叫若兰的.”要是在现实世界果真有一对母女,母亲名‘兰’,女儿叫‘若兰’,女儿的名字当然是根据母名而起。在虚拟的小说世界却未必如此,一般情况下,是小说家先给男女主角取名,再及其他,尤其苗若兰在小说中出场比南兰早了许多——而在现实中母亲绝对比女儿先出生、先有名字。
小说家言,未可尽信。
胡青牛——华夏民族的宗教信仰,并不坚执狂热,往往体现出一种‘大杂烩’式的特质,所以,《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中居然冒出彭莹玉等几位大和尚,毫不足奇。
同理,胡青牛其人,身为明教徒,而胡青牛其名,却有明显的道家(或道教)色彩。
‘青牛’是被道教奉为祖师的老子的专用座驾。《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及老子度关,喜先诫官吏曰:‘若有翁乘青牛薄板车者,勿听过,止以白之。’果至,喜带印绶,设师事之礼,老子重辞之。喜曰:‘愿为我著书,说大道之意,得而奉行焉。’于是著《道德经》上下二篇。”
为何是‘胡’青牛?可能与《老子化胡经》有关罢。
老子西出函谷关后,《史记》称“莫知所终”,后世的道教徒则编排了一套“老子化胡”的故事。《后汉书。襄楷传》:“老子入夷狄为浮屠”《齐书。顾欢传》:“道经云:老子入关,之天竺维卫国。国王夫人,名曰净妙。老子因其昼寝,乘日精,入净妙口中。后年四月八日夜半时,剖左腋而生,坠地即行七步。于是佛道兴焉。”
西方神学家解释圣母玛利亚受孕的渠道乃是耳朵,而道教徒编造释迦文佛的母亲受孕,则是老子“乘日精,入净妙口中”,两相对照,很有意思。
王难姑——金庸笔下清代医学家程灵素的名字,是从《黄帝内经》之《灵枢》与《素问》中各取一字而得,对此,作者在书中已有明示。
依此推论,则《倚天》中元代女医学家王难姑名讳中的“难”字,或许出自另一本古医书《黄帝八十一难经》?
《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托名秦越人(即扁鹊)所著,成书于秦汉之际。
云中鹤——‘翩翩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衙’,是昔人对‘伪隐士’之嘲语(近来也有以此语讥讽晚年结交官府的金庸本人的)。
金庸表哥徐志摩,曾用笔名‘云中鹤’。
以上两条,未必与《天龙八部》中‘穷凶极恶’的‘云中鹤’的名字有干系。
《世说新语。赏誉》:“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飞得高、远、迅、疾,追不及捉不到,或许才是‘云中鹤’一名的本意所在。
云中鹤品格卑下,难称‘白鹤’,其形象很灰色,称‘云中灰鹤’为妥。
我曾揣想施展轻功时的云中鹤,是何等意态?想及史湘云“寒塘渡鹤影”句,一个‘渡’字,尽得风流。
倪不大、倪不小——“唱名武官说道:‘这两位是贵州[双子门]的掌门人倪不大、倪不小倪氏双雄。’……倪不大道:‘我们二人同时生下,不分先后。’倪不小道:‘双头并肩,身子相连。’倪不大道:‘一位名医巧施神术,将我兄弟二人用刀剖开。’倪不小道:‘因此上我二人分不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倪不大道:‘我既不大,他也不小。’”(《飞狐外传。天下掌门**会》)
敢情我们中国人远在乾隆年间便已成功实施了人类第一例‘连体婴儿分离手术’,比西方足足早了200年,实为华夏之光。一笑。
这样的人物、情节,是金庸创作的噱头,搞笑用的,应该没什么典故存焉。
然而,万一(!)有呢?
如有典故,则只能出自《庄子。秋水》篇:“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小大?”
这句话陈鼓应先生译作:“那么在万物的外面,万物的内面,从什么地方来区分贵贱?从什么地方来区分小大?”
金庸为‘双雄’所取姓氏甚好,一方面,‘倪’谐音‘你’:你也不大,你也不小。排排坐,吃果果。
除此之外,‘倪’字还有本义在,陈鼓应先生注曰:“‘倪’,端倪,有‘区别’之义。”
从倪不大、倪不小兄弟身上,根本“区别”不出“大”“小”,我们只好像庄子笔下的河伯那样哀叹:“:“那么在万物的外面,万物的内面……从什么地方来区分小大?”
玄冥神掌——《庄子。大宗师》:“於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此处的‘玄冥’,为庄子虚拟的人物名,成玄英疏曰:“玄,深远之名也;冥,幽寂之称。”
又,《庄子。秋水》:“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陈鼓应先生译为:“不分东西,起于幽深玄远的尽头,返回到无所不通的大道。”
花铁干(附楚留香、胡铁花)——这三字有‘铁树开花’的执著与无望。
古龙《楚留香》中有一位‘胡铁花’,两人名字很像。
胡适先生晚年回到台湾,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他的父亲胡传在清末曾任台东直隶州知州。胡传自号“铁花”,1953年台东县为他立碑:“州官胡公铁花纪念碑”。
这些,台湾作家古龙不会不知道吧?
再说一下楚留香,他在书中被人称作‘香帅’。清末重臣张之洞以两江总督职兼领南洋大臣,管理南方武备,因此也是‘大帅’,他字‘香涛’,属下咸称其‘香帅’。
古龙对清史似乎没什么研究,但他和高阳很熟,既是文友,更是酒友,高阳小说中的‘香帅’二字可是经常出现。
附记:《庄子。至乐》“《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当为清末重臣张之洞名讳之所由来。张氏,字‘香涛’。其间‘涛’字,正对应‘洞庭’。(‘之’字似为他们家排行所用字,张之洞有堂兄,名:张之万。)
‘号令天下,莫敢不从’——金庸曾自陈《资治通鉴》对他的巨大影响:“我读《资治通鉴》几十年,一面看,一面研究。《资治通鉴》令我了解中国的历史规律,差不多所有中国人也按这个规律行事”。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三,记载了刘文静如此劝李世民起兵反隋:“尊公(指李渊)所将之兵复且数万,一言出口,谁敢不从!以此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过半年,帝业成矣。”
这节文字中,先后出现了‘谁敢不从’‘号令天下’字样,只不知它们与《倚天屠龙记》中赞叹‘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威力之‘号令天下,莫敢不从’二语,有无干系?
左手画方,右手画圆——
《韩非子。功名》:“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认定: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是不可能的。
黄庭坚《宫亭湖》:“左手作圆右作方,世人机敏便可尔。”——与韩非子的观点大异,黄山谷认为:左手作圆右作方,是可能的,而作成此事之人必然极为机敏聪明。
《神雕侠侣。25.内忧外患》:“周伯通道:‘说难是难到极处,说容易也容易之至,有的人一辈子都学不会,有的人只须几天便会了。你识得郭靖与黄蓉两个娃娃么?’小龙女点点头。周伯通道:‘你说他两人是谁聪明些?’……周伯通拍手道:‘是啊,你这话一点儿也不错。这左右互搏之术是我想出来的,后来我教了郭靖兄弟,他只用几天功夫便学会了。但他转教他的婆娘,你别瞧黄蓉这女孩儿玲珑剔透,一颗心儿上生了十七八个窍,可是这门功夫她便始终学不会。我还道郭靖傻小子教得不对,后来老顽童亲自教她,哪知道她第一课【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便画来画去不像。所以啊,有的人一学便会,有的人一辈子学不了。好像越是聪明,越是不成。”……其实这左右互搏之技,关键诀窍全在‘分心二用’四字。凡是聪明智慧的人,心思繁复,一件事没想完,第二件事又涌上心头……这等人要他学那左右互搏的功夫,便是要杀他的头也学不会的……只因周伯通、郭靖、小龙女均是淳厚质朴、心无渣滓之人,如黄蓉、杨过、朱子柳辈,那就说甚么也学不会了。”——像黄山谷一样,金庸也认为左手作圆右作方,是可能的。与黄山谷的看法正相反,金庸认为:做到左手画方右手画圆,“越是聪明(即黄氏所言‘机敏’),越是不成”,而越是“淳厚质朴、心无渣滓”之人,越是学得快。
好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