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楼主: 只爱河边草

今凭何道破天机——《黄帝内经》才是真正的无上的神功秘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2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来了一个高手。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120楼的朋友是在问我还是问“侠客行”?

感觉像是在跟我交流,但却点名“侠客行”了,不过我倒对你提到的几个中医概念有一点点了解。
发表于 2011-4-12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2# 的帖子

楼主请稍安, 我道友想让学有专精之人, 在适切的主题上有挥洒的空间, 看到侠客行道友在34楼的言论颇有一代名医的风范想必应该很愿意跟擅中医与古代养生之道的同好互相切磋.  看楼主跃跃欲试的样子, 自然也会跟进探讨..........

[ 本帖最后由 雪爪飞鹏 于 2011-4-13 16:2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雪爪飞鹏 于 2011-4-12 18:58 发表
楼主请稍安, 我道友想让学有专精之人, 在适切的主题上有挥洒的空间, 看到侠客行道友在34楼的言论颇有一代名医的风范 (请不要不好意思, 我是很少说风凉话的)
想必应该很愿意跟擅中医与古代养生之道的同好互相切磋.   ...

是啊!差一点就动笔啦!呵呵,按捺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顺成人 逆成仙 都在阴阳颠倒颠

因为关于赵姑娘所言的【精、气、神】、【子午流柱】、【先天、后天】、【人体五行】等都是在下自以为颇有些心得的中医领域。

话说像我这种“中医票友”,也就学学一点理论。对于【望闻问切】,【针灸】,【中药】等临床医学等方面就毫无经验,不敢妄谈了。

唉,有时候真羡慕那些中医专业人士啊!
发表于 2011-4-14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5# 的帖子

河边草公子若对药草药材有点兴趣,建议可从李时珍本草纲目看起...

既然公子对人体五行有点研究,那么五行相生相剋之道一定瞭解,

而且五行元素各自对应体内五脏五腑也是很清楚。
那么让我考一下,人们常说从一个人的双眼的眼珠子清浊情况,
可以判断出五脏的那一部位的情况,又是为什么呢? (暗示:五官)

您在业馀之际研究中医的部分,有关病人先天体质的寒暖燥湿,不知有没有概念?  
哪些方法可以判断得出先天体质的寒暖燥湿 ?

【 陈长老大声喝道:“且慢!”阿碧一愕,道:“怎么?”陈长老道:“女子吸不得!”阿碧脸上微微一红,道:“女子怎么了?”陈长老道:“这蝎毒是阴寒之毒,女子性阴,阴上加阴,毒性更增。
阿碧、阿朱、王语嫣三人都将信将疑,虽觉这话颇为古怪,但也不是全然无理,倘若真的毒上加毒,那可不妙;】


「 这蝎毒是阴寒之毒,女子性阴,阴上加阴,毒性更增。」 此话似乎有中医学理的味道...
女子性阴之说,有没有看法想表达?  

看得出河边草公子古道热肠,在下营造了几个机会让您好好挥洒您对中医学的研究心得。




[ 本帖最后由 赵镜 于 2011-4-14 16:0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姑娘,请了

感谢赵姑娘赐予在下机会,看得出姑娘虽然言明考我,但并没有为难在下,所提之问也是中医里很基础的。
(但我也未必回答得对啊!哈哈哈。。。)

人体眼睛的情况应是直接反应于五脏器中的“肝”!这一点应是毫无疑问的!所谓“目乃肝之窍”嘛!

另外,五官中其余的“口鼻舌耳”也分别对照其余五脏器!(详细关联记不清了,需要查资料!)

古代中医一向从全局出发,眼睛虽然仅是一个局部器官,但与脏腑、经络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统中医通过“望目”,即可推知人体内部五脏六腑功能的盛衰变化。 正所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另外就是关于你提到的病人先天体质的“寒暖燥湿”

为了能将自己的观点阐述明白,这里有必要先将本人对于“精”的理解阐述一下:

我认为,中医学里的“精”是一种宇宙生命素,宇宙空间其无处不在。它以“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气候要素)的形式以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方位、固定的规律到达地球,这种“宇宙生命素”可被人体藏象系统直接从空中采集并通过“五藏”以某种复杂的程序转化为藏象生存所需的能量,比如:精化气、精化血(注意:中医里的“血”非是解剖学中的血液)。这种直接被藏象系统接收的宇宙生命素称之为:先天之精(也叫阳气)。除此以外,又将从解剖生理系统(脾胃)转化而来的能量(饮食、药石)称为后天之精,它能化生阴气、阴血等。

所以,精就是指宇宙生命素,这种宇宙生命素扫过地球之时,会被地球的动植物、水、甚至土壤岩石等无机物截留、贮存。由于动植物的种类各不相同,它们截获的宇宙之精也各不相同。如果我们将“宇宙生命素”比喻成七彩的阳光,由不同光谱组成,那么不同物种吸取、沉积的“宇宙生命素”的成分就不同,有些物体可能吸取蓝光,有些物体则可能吸取红光,将几种宇宙之精混合吸纳。如此一来,恰好证明了中医的一个观点:世界万物均为药,药食本同源,因为这些物体中都包含着宇宙之精。

顺便说一句:中医也常被称为“天文医学”,它是从宇宙的角度看待人体的,远远高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西医。

中医认为藏象系统采集阴精和阳精与地形、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因而直接影响人的寿命长短。


《素问•五政常大论》言:“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歧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大小之异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左热而右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又凉。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帝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

这段话的含意就是在阐述地形高下,气候温凉与人体寿命的关系。地势平坦、气候炎热地区的人寿命短,而地势较高、气候寒冷地区的人寿命长。

按照我上述关于“宇宙精气”的理解可以推出:

中国东南方基本上是平原,地势平坦,气候炎热。在这个地理环境下,当宇宙之精经过这种地区的时候,在大气的推动下,往往从高空扫过,不容易在地表形成富积,因而地表物截留宇宙之精的机会就减少了许多。另一方面,由于东南温度较高,人类可食性植物的生长期相对要短,这也影响了对宇宙精气的截留。另外由于热气从地表向空中升腾,宇宙之精很难下降到地表,人体经络采集精气的机会相对减少。这也造成了南方人寿命较短。
   
   中国的西北部地区则属于高原和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寒冷,大气环流变动平缓。当宇宙精气扫过这些地区的时候,极容易降至地表面,形成富积,故而这一带地区动物、植物、无机物、水中累积的宇宙精气要远远大于东南地区。另外,由于地势较高,宇宙精气可以直接达到地面,人体经络就更容易从空间直接采集。所以北方人寿命也就相对长一些。

由上所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北由于地理地势的差异,受“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气候要素)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南人北人在先天体质上存在的差异就毫不足奇了!

以上就是本人对于先天体质“寒暖燥湿”的一点体会,不知是否对您能有所启发!


另外,本人对于中医临床学的了解十分有限,只知道对人体后天“寒暖燥湿”等病症可通过望闻问切、脉象、舌苔、瞳孔甚至粪便等所呈状态予以定夺,还真不懂病人先天体质“寒暖燥湿”如何判断(某人擅长“青春痘”算否? ),还望赐教!

最后对于 “女子性阴”之说,我不太明白姑娘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不便作答!






赵姑娘博学多才,本人佩服之至,能和赵姑娘这种同道中人相互交流,甚觉荣幸,本着礼尚往来的精神我也回赠赵姑娘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有一个小小的题目请赵姑娘作答!

阁下在第120楼里提到了一句话:"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

原帖由 赵镜 于 2011-4-11 23:44 发表
这些都可以看出古代养生之道的理论系统,听过"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 这句话吧 ?



想请问:这句话里的“胆”指什么?居于人体中什么位置?“脑”又指什么?又在人体哪个位置?

二者如何相互作用?有什么关联?


[ 本帖最后由 只爱河边草 于 2011-4-14 22:0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弱弱的问一句:“赵镜”和“雪爪飞鹏”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我有点怀疑。。。。
发表于 2011-4-14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8# 的帖子

赵镜是我道友,是可以见得到面的朋友, 所以平常很少在版面上打招呼.  我是看到赵镜的方式用颜色作不同程度的highlight, 觉得不错, 所以就採用了.

对过去不才我曾留有深刻印象的人, 知道我懂气功. 赵镜其实也懂, 不然怎么敢跟真正的武术师提到小周天大周天. 只是我懂比较多, 入门也较早. 但赵镜坐禅的功夫比我深太多了. 我习惯称道友, 是因为童年受封神演义的影响. 要是严格说起来, 我应该称赵镜莲友, 如同未来我与赵镜可能会称少林莲友一样.
略 show几个名词: 任脉在前, 督脉在后. 丹田分上中下. 下丹田/下气海, 神阙, 膻中, 百会, 玉枕, 命门, 会阴.
                             胎藏界与金刚界曼荼罗, 第四级灌顶, 杀度法.

[ 本帖最后由 雪爪飞鹏 于 2011-4-15 16:21 编辑 ]
发表于 2011-4-15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趙姑娘台鑒:
    人生得一知己,夫复何求,承蒙趙姑娘抬愛,小子欣盛不已,愚雖習中醫數載,然若論見第實不敢恭維,故遲遲不敢落筆,望無見怪,無耐,雪爪兄之命又不敢為謬,便也妄言一二,不足之處,還請趙姑娘,河邊草兄指教,誠如是,則不盛感激。于此先行謝之。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形神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术数????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易經?乾卦》开篇指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唐代著名易學家孔颖达解释说:“同氣相求者,若天欲雨,则础柱润是也?????言天地之间,共相感应,各从其氣类。
  其中提到了氣,中醫中氣的概年,在此不詳述,還望見諒,人活一口氣,何也,據愚多年思索,認為其乃勾通人形神之媒介,神為陽,形為陰,氣 亦陰亦陽,添足(亦的意是既是又不是既不是又是),無神則形無以生,無形則神無以生,不通則痛,痛則不通,氣通周身,既形神高度交流,度百岁乃去以不在話下,氣通周身,既打通人體十二正副勁脈,奇經八脈,使形神得以高度交流,陰陽一體,混然相合,以至太機之境界,則達真我之境,易可不老,此乃內經的最終目的,黃帝外經所載則是人與外環境的關系,若能達到則可長生,內外兩經,和二為一,長生不老,既到天人合一之境,只可惜我輩之人無幸得見兩部經書雙劍合璧,外經早以失傳,目前的內經也是殘本,每每念此,痛心不已,憾哉,憾哉。
    先天之神,太极之祖也。虚无自然,包涵万象,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变化无方,去来无碍,清静则存,浊躁则亡。
《道法精微》
何以謂之先天神?元神是也。此神亦谓之本性,亦谓之真意,其心必要清清朗朗,浑浑沦沦,无一毫念虑,无一毫觉知,则空洞之中,恍惚似见元神,悬照于内。斯时殊觉五蕴皆空,四体皆假,而我有真我也。又中醫學的定义是:神是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一言以蔽之,神就是生命活动,所以神的有无可以确定人的生死,神的盛衰又可以确定人的生命力强弱,神气旺盛,中醫称为“得神”或“有神”,标志着人的生命力强,多健康无病,即使有病也不大,即使看似危重,也有惊无险,预后良好,因为其生命力强。神氣虚弱中醫称为“少神”,表示病人的生命力衰弱,一般多为脏腑精气受损,病情實重。神气虚极,中医称为“失神”或“無神”,表示脏腑精氣亏竭,元气大伤,生命力几乎丧失殆尽,多為不治的重症危候。即使看似不重,预后亦多不良,往往突然暴死,猝不及防。亦可見,無神則形無以生,無形則神無以生,如此,牛頓晚年信上帝亦不足為奇,宇宙實體為陰,第一推動力之物,即宇宙之神,也是牛頓所指之上帝為陽,如此宇宙方可運行,既一陰一陽之謂道,學中醫者,亦凡習佛道儒者,若明易經之理,則一通百通也,故有易經為群經之首也,中國大家朱熹也深明此里,故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文話若不尋源頭,結過只會一潭死水啊。
“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此五行之理,趙姑娘所問人们常说从一个人的双眼的眼珠子清浊情况,
可以判断出五脏的那一部位的情况,又是为什么呢? (暗示:五官)
河邊草兄所答自是正確無疑,七傷拳中亦以說明,如木性条达曲直,有生发之特点,而肝性柔和舒畅且主疏泄,又主升发之气,故肝属木;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为阳脏主动,心阳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而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水有湿润下行之特性,而肾能藏中医五行
精,主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并能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肾主水。 中医学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天人相应",五行学说则把人体脏腑形体和自然界相类似的有关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系统,从而说明人体五脏系统和自然界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通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说明脏腑间客观存在的某些生理联系,用以解释某些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然是否和趙姑娘之意呢,中醫有一五輪學說,中醫輪述眼部的病理、生理、治疗,将眼由外向内划分五部分,对应五脏,名五輪。即肉輪、血輪、气輪、风輪、水輪。分指五脏。所以眼睛可查五脏之病,然肝寄鞘于目,故主覌之。
女子性陰之说亦為易經之理男子性陽,一陰一陽之謂道也,然若須詳明其里,愚以為此設精、气、血、津液,概念煩多,在此只說一點,男子女子先天之本不同,男子以腎為先天之本,女子以肝為先天之本,若想多了解著,願私下于之單讀探討。不之趙姑娘對女子性陰之说有何高見?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則為養生之道也,足少阳胆经有關,子時一阳生,黃帝內經十二時辰养生法有言。《黄帝内经》认为,“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意思是说,胆气壯,外邪便不能入侵,人体的免疫力就会增强,从而身强体健;胆气不足,就会胆子小,做事犹豫不决。人如果在子时前就寝,胆汁便可得到正常的代谢。胆的功能正常,大脑决断的能力也就强了。正所谓“胆有多清,脑有多清。”这样早晨醒来后脑子就会很清醒,做起事来效率也会特别高。見意看看子午注流,人欲长生,肠欲常清,人欲不死,腸中無屎。亦有其理也。
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先天寒暑燥湿,亦與五行有關,木形人的体质特点:肤色苍色,头小,面长,两肩广阔,背部挺直,身体小弱,手足灵活,并有才能,非常劳心,体力不强,多忧虑,做事勤劳。
火形人的体质特点:皮肤赤色,脊背肌肉宽厚,脸形瘦尖,头小,肩背髀腹匀称,手足小,步履稳重,对事物的理解敏捷,走路时肩背摇动,背部肌肉丰满。
土形人的体质特点:皮肤黄色,面圆,头大、肩背丰厚,腹大,大腿到跳胫部都生得壮实,手足不大,肌肉丰满,全身上下都很匀称。
金形人的体质特点:体形比较瘦小,但肩背较宽,方形脸,鼻直口阔,四肢清瘦。
水形人的体质特点:体型比较胖,偏矮,头较大,腮部较宽,腹部较大,肤色偏黑,腰臀稍大,手指短,发密而黑,怕寒喜暖
但凡資質精深的老中醫一眼便知落地娃娃先天體質,愚對此說來卻是慚愧,不提也罷,趙姑娘乃有實之士,還望告之,
不盛欣喜,實有朝聞道昔死可也之心也。
    書不能奚意,不是之出還請各為江湖朋友告知。
                                                                                百拜,謝之
 楼主| 发表于 2011-4-15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果然是王道!

侠客行的回复实属“貂尾续狗”之作,除了对在下“胆居于何”这个问题没答外,其它解释均令人信服、叹服、外带佩服!

本人对于中医可谓“自学”,很多概念一直都模糊不清,这里我有两个问题望阁下不吝赐教: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下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已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苍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以上所述应是《黄帝内经》中关于“藏象”最完整的记载,甚至个人认为整个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尽在于此。其中涉及到了“五藏、六腑、血气、阴阳、五行”等重要中医理念。

《灵枢•本藏》曰:“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五藏指的就是“心肝脾肺肾”(这里与解剖学中的定义,音同义不同)


我想请教的是:中医藏象系统中的“五藏”在人体中有没有固定的位置?如果有,所在者何?

另外还想请问,中医里的“六腑”是否属于“藏象”系统?当然,对此我亦有我的看法,但实无把握,想听听兄台的高见。

[ 本帖最后由 只爱河边草 于 2011-4-15 21:19 编辑 ]
发表于 2011-4-15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年来,中医因循守旧,原地踏步,数次的废除运动也没能迫使中医转型,到如今已经濒临消亡。
而西医却自文艺复兴运动后,逐步从古希腊医学进化至现代医学,并不断蓬勃发展,体系日益精深。
到底是中医哪里出了问题?
发表于 2011-4-15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内经,某种意义上,就是相信棒子。
我们现在看到的内经,是宋代从朝鲜回传回来的文本,本国流传的文本在五代十国时期,散失不全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4-15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昨日方拜读前辈"江湖总管之岁月"一文

原帖由 寒雪牵魂箫 于 2011-4-15 21:38 发表
2000年来,中医因循守旧,原地踏步,数次的废除运动也没能迫使中医转型,到如今已经濒临消亡。
而西医却自文艺复兴运动后,逐步从古希腊医学进化至现代医学,并不断蓬勃发展,体系日益精深。
到底是中医哪里出了问 ...

中医日益衰亡的原因实非三言两语可尽概之!

这里弱弱的问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前辈可相信“地外文明”、“史前文明”之说?
发表于 2011-4-15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沦落到如此地步,它的理论源头《黄帝内经》肯定有问题。

黄帝内经对人体构造与功能的认识错漏百出。直到清代才出现一个好奇的中医王清任去认真解剖尸体,才发现黄帝内经对人体器官的描述大部分是错误的,比如说,思维器官不是心而是脑等等。黄帝内经连大脑、心脏、肺、腹腔、胸腔、隔膜这些人体器官和内部构造都没搞清楚,还指望它有多神奇?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经脉是不能断的,断了,人就没法活了。但现在的截肢者许多经脉都断掉了,还不照样活得好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11-24 22:42 , Processed in 0.02179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