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13036|回复: 29

灭绝师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2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手举个大家不知道的例子:比如小说中倚天剑的持有者是谁呢?是灭绝师太(世态)。

那么,历史上持有“倚天剑”的人物有几个呢?又有谁是金庸的报复对象呢?

看过以下的一首词,也许大家会心领神会,明白金庸所要表达的那个“灭绝世态”的人是谁。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对于世俗文学的隐喻与暗讽,古今这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文化的影响力这里无需多讲,

没必要把经历和时间都拿来打水漂,在这里的目的是想还原几分金庸本色,请他当婊子无需立牌坊!
 楼主| 发表于 2014-8-12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亨利余 于 2014-8-27 00:24 编辑

我讲过:对于“过气”的小说\作者的解构,意义\动力和时间有限,属“老生常谈”。因此,这里只作“粗糙”的简述。

最近,偶然看香港书展李敖李戡父子推新书《国民@员毛卝泽卝东》 的视频,其中李敖的一段话颇值得回味。
······说是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也是假的历史,真正的兴中会、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在香港,而那个负责人不是孙中山,是杨衢云······1901年1月11日,在香港遭清政府刺客刺杀。历史学家唐德刚如此评价杨衢云:“一部‘中国近代革命史’,是应该从杨衢云开始写的。”  

这番话让我想起那个小说中“明教教主”, 一版《倚天屠龙记》中叫做“杨破天”,恰巧也姓“杨”,当然这也许纯属巧合。

修订后的“阳顶天”似乎更能让人联想起那面“青天白日”旗了。这也应了那首国旗歌中所唱:
······毋自暴自弃,毋故步自封,光我民族,促进大同。 创业维艰,缅怀诸先烈,守成不易,莫徒务近功。 同心同德,贯彻始终,青天白日满地红。······  


看看小说中“混元霹雳手成昆”成了什么“昆” ——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庄子·天地》

这个“帝登昆仑”的典故,成就了“成昆”的这个名字。

对于有着“窃国大盗”美誉的人(袁世凯)来讲会认为所窃之物原本归己所有,

然而诡异的是金庸竟然用其“师妹”来隐喻“国”,

这也许就是一个旁观者的老谋深算与文人的狡诈心计吧。小说中与“灭绝”对等的“谢逊”,该“谢”谁?

是在谢“走”了的“孙”才对;“逊”者释义:退避、退让,~位。讲到这,有必要提及“汤恩比”。
我如能受汤恩比博士之教,做他的学生,此后一生即使贫困潦倒、颠沛困苦,最后在街头倒毙,无人收尸,那也是幸福满足的一生。——金庸

懂点历史的人会明白“汤恩比”的“历史”是非主流,它不同于主流的“线性”,

而是侧重于历史的横向比较,简单的讲,这种“历史横向比较”的方式用于文学就叫“关公战秦琼”。

所以金庸的“倚天”、“屠龙”互博的“幻梦”,与他所暗讽的有意误认的“现实”

在时间上有一定幅度的错位,尽管如此,仍没能脱离那个纷乱的时代。

历史的“断章取义”与其背景下意识形态的冲突\动向来造就小说的血脉,这就是金庸心计。

至于,“周芷若”与“张无忌”就是“共军”与“国军”两种意识形态下的产物。

周礼至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包含了专制主义的成分,

因其“稚弱”就需要作为“恶之属,尽为阴”的“九阴” 的”阴谋术“的辅助。

张,“张弓欲射”之欲望张扬;“无忌”的“无所忌惮”,就需要“九阳”既“宪政”,

这一“善之属,尽为阳”的规训。(详见我对“九阴”、“九阳”的简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历史的朱元璋在小说中成为了另一位“窃国大盗”,

金庸这种不高兴就“写死”,心血来潮换“角”“写活”重复咒骂的把戏,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可怜“共军”在小说里再次遭殃变为“朱元璋”成了笑柄,如此可见金庸之“阴毒”······
 楼主| 发表于 2014-8-16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亨利余 于 2014-8-27 00:31 编辑

倚天屠龙,倚“奉天承运”之天,屠“龙体违和”之龙。

“国卝军”中有“共卝军”的历史,很多人通晓——

1922年9月,孙中山就以劝说少数共卝产卝@领导人加入国民@,

并指定陈独秀作为计划改组国民@的九人委员会的成员之一,

1923年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在莫斯科举行会议,

通过了“关于中国卝共卝产@对于国民@可以预期的态度”的决议,

这项决议把孙中山的@描述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国卝民卝革卝命团体,

并指示年轻的中国卝共卝产@人留在国民@内进行工作······

真龙天子出在延安,解卝放北京坐金銮。——1950老舍《方珍珠》


这是老舍话剧里,一个江湖艺人因对新政权拥护而做的鼓词。

当然,也必须讲,这也就是金庸在写作背景下对“共卝军”的见识,

在他的隐喻、臆想中,“国卝军”中的“共卝军”就成为了那位委身“明教”的,

历史上把皇权专制发展到了极端的朱元璋······
 楼主| 发表于 2014-8-17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闻庸 于 2014-8-18 08:00 编辑

老聃以观察者的身份,老谋深算的语调道出“三生万物”的秘诀,被金庸在“倚天屠龙”所继承。

不同的是,并非隐者对阳世的宏观考量,而是居杂巷之民,对那一段纷乱“历史”

参杂个人感情的“断章取义”,单凭喜好的自由评说。“历史”展现给“观众”的是,

旧中国的精英集团,为维持他们对有限资源的垄断地位,一再大开杀戒······

鲁迅晚年曾打算写一部关于四代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从一个读书人的大家庭的衰落写起,

以反映中国近60年的社会历史。这四代是:章太炎一代,鲁迅一代,翟秋白一代和冯雪峰一代。

金庸与之类同之处在于“形式”,以“倚天屠龙记”讲述了“三代”旧中国的“历史”。

郭襄、张三丰一代,即“洋务一代”,晚清以来,应对西方资本挑战,

提出的一种应对方案是“中体西用”(在金庸的概念里“少林”为外来的意识形态,“九阳”为“西学”),

其实质就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扩张到东亚的时代,以传统皇权、

官僚阶级的制度文化吸纳、统摄、驾驭西方挑战,他们的“中体西用”方案如获成功,

将是自西汉董仲舒、北宋程朱以来,儒学的第三次大综合,东亚近代史,乃至世界近代史也将改写。

阳顶天、谢逊、成昆、张翠山······一代,金庸把戊戌、辛亥、五四,三合一来叙事,

他们同样在洋务运动的时代环境成长,初步学习了西洋科技知识和政治学说,

阳顶天的“乾坤大挪移”,成昆的“窃国”,截然不同的,“改良”与“革命”······

周芷若、张无忌······一代即“革命一代”,成长于清末新政的开放环境中,

留学日本,学兼中西。他们面对辛亥之后,民国的社会政治乱象,

致力于对人心、意识、国民性的根本改造,为最终的“革命”奠定路基,金庸的概念里应叫做“为他人做嫁衣”······

金庸以张三丰、张翠山、张无忌,这三代为轴,试图阐述那段旧中国的“历史”,但对于“历史”

金庸更多的是匆匆浏览概况,提取所需,忙不迭的加上“自身好恶”的猥琐见识,

加上“错中复杂”的效果,处于这种态度下,金庸制造了我称之为“虚假文化”的“虚假武侠”······
 楼主| 发表于 2014-8-17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逊的“七伤拳”(弃商权)——
士、农、工、商 ,谓之四 民。——《管子》

在古代的“四民”中,商人拥有资材,甚至富可敌国,却始终忝居末位。

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大多数时期,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刻意排抑商人阶层。

实行这种政策,其最终理由在于,商业活动的前提,是社会存在一定数量的剩余产品。

但是,古代社会,生产技术相对低下,剩余产品有限,不能支持商业资本的持续扩张。

如果人为地发展商业,必然导致这样的后果:即强势集团巧取豪夺,强行剥夺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条件,

导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所以,针对商业活动,国家必然要以法律、

政策和伦理手段,进行约束和限制。历史上,不仅中国如此。一切传统社会,包括基督教文明、

伊斯兰文明,概莫能外。当然,“抑商”并非“灭商”。中国古代对待商业资本的这种“中左”路线,

一直影响到二十世纪。实际上,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毛泽东利用、限制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

的理论和实践,仍然延续、发展了古代对待商业资本的辩证方式······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闻庸 于 2014-8-20 15:40 编辑

闲暇不多,咱“勺子沉底,轻捞慢起”,继续简述(打个稿),

有人讲“站在个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叫做个人意见。”

那么来看看,金庸的“个人意见”变为“正史”是什么样子,

当然这个“正史”是相当的“枯燥”。

阳顶天的“四层乾坤大挪移”——

一部《临时约法》,之所以叫“乾坤”、“挪移”:

是一方面模仿“美式”总统制,赋予总统较大实权;

另一面,又仿照“法国”内阁规定,

增设国务院(内阁),并且给予国务员以辅政权和副署权。

法理模糊,奇怪政体,为“府院之争”埋下伏笔······

在金庸的概念里,这个“四层乾坤”大的“挪移”内部缺陷多多,

以至于“阳顶天”走火入魔而死,即“宋教仁遇刺身亡”,

那么,书中的“阳顶天”是谁,自是不言而喻了······





题外话:当然这个就须要读者,“懂”、“通”近代史,才能看得明白金庸的诡秘心计。
发表于 2014-8-20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敢问大哥可是武林中赫赫有名之索隐派弟子?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角毛 发表于 2014-8-20 13:09
敢问大哥可是武林中赫赫有名之索隐派弟子?

“非也非也”,让你“见笑”了,

我这个叫:“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闻庸 于 2014-8-20 22:53 编辑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赶着出差,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理念,

本人就“残忍”的把两个关于《倚天屠龙记》的答案,预先公布,

细节以后再述。当然,这个结果是另人意想不到的,今天,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众位听好了:

书中,那个令人尤其难忘的“谢逊”,

那个唯一配得起“屠龙刀”的“谢逊”,

那个夺得《七伤拳(弃商权)谱》古抄本的“谢逊”,

那个文武全才,于诸子百家之学无所不窥,博通古今的“谢逊”,

那个令敌肝胆剧烈,魁伟雄奇的“金毛狮王”般的“谢逊”

那个以“狮子吼”(大炮)震败王盘山群雄,夺得“屠龙刀”的“谢逊”,

他就是有着“孙大炮”之称的——孙中山了。

那么,在金庸的概念里,现实中,谁才是书中的“张无忌”呢!?那自然就是——蒋介石了······
发表于 2014-8-25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高手”在民间,可怜金迷”有眼不识金镶玉“。

为楼主的“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加四个字:“——华语首骗!”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莫北烟 发表于 2014-8-25 17:06
果然“高手”在民间,可怜金迷”有眼不识金镶玉“。

为楼主的“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加四个字:“— ...

莫兄如此说,

令深更半夜替在下编辑草稿,

神经敏感的那位“大神”情何以堪?

我看“四字”,待人通盘解构,再做定论为好。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以前立党“徒眩于自由平等之说,未尝以统一号令服从党魁为条件”,
是以此次重组革命党,首以服从命令为惟一之要件。凡入党各员,必自问甘愿服从文一人,毫无疑虑而后可。

所谓“服从党魁”就是无条件服从孙中山一人,对此他做了如下解释:
我是推翻专制,建立共和,首倡而实行之者。如离开我讲共和、讲民主,则是南辕而北其辙
再举革命,非我不行。同志要再举革命,非服从我不行。我不是包办革命,

而是毕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对于革命道理,有真知灼见;对于革命方略,有切实措施。

同志鉴于过去之失败,求未来成功,应该一致觉悟。我敢说除我之外,无革命之师。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这个“屠龙刀”说白了,就是辛亥革命后,精英集团们所争夺的既得利益与对政治资源的统辖、领导的权力。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大众以“娱乐”的审美习惯成为度量小说作者成就的准绳后,传统形式则是金庸最讨好的表达手段。

在《倚天屠龙记》里,把代教主谢逊等同于非常大总统孙中山,金庸醉于自设的谜语,乐此不疲。

而我所要揭破的“倚天屠龙”的谜语,归类于“正史”,洗去金庸刻意而为的效果后,相当枯燥。

阳顶天(宋教仁)练“四层乾坤大挪移”(《临时约法》)走火入魔而死(遇刺身亡)后,

谢逊(孙中山)以此(屠家)为“倒袁(成昆)”借口,发动的“二次革命”弹尽粮绝,逃亡海外。

七伤(弃商),“武力”讨袁,使国民党与民意背道而驰,赢得“暴民专制”的骂名,陷入孤立的困境。

小说中的张翠山与张无忌,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位是谢逊(孙中山)的结义“兄弟”,

一位是“义子”,他们在金庸的概念里无异于孙中山所缔造的国民党,分别代表了“二次革命”前后的国民党意识形态。

谢逊(孙中山)组织“二次革命”在事实上摒弃了西方的议会政治道路,摒弃以法治解决纷争的手段,并授人以柄。

以至于少林寺(北洋政府)剥夺国民党议员的当选资格,宣布国民党解散,这就是小说中张翠山自刎所要表达的现实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闻庸 于 2014-9-10 21:11 编辑

——发表于 2014-9-8 08:48 | 只看该作者——

中秋了。插播,荫昌作词的一首国歌,词为:

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冑来自昆仑巅,

江河浩荡山绵绵,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

袁世凯(混元霹雳手成昆)考察采取帝制时,把原歌词中的“共和五旗”改为“勋华揖让”,

暗示民国政府将采用禅让,复辟帝制。下次有空,我会解读“空见神僧”是个什么东西••••••

中秋佳节,这里祝大家合家团圆,网上与各位咫尺天涯共月明,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闻庸 于 2015-5-29 08:42 编辑

公务繁忙。“漫天飞絮”的胡扯,“智力破伤风”的“那个”,

为我所鄙视、厌恶;那么,这里去繁就简,直接给答案。

下面,我们来看看现实中谁是那位腹中藏经的“苍猿”!?

书中尹克西临“睡”时遇见昆仑三圣何足道,请他赴少林寺告知觉远大师,

那部经书是在一头猿猴的腹中。他说话时神智迷糊,口齿不清说“经在猴中”,

何足道却听做了“经在油中”。既然可以把“猴”听成“油”,那么在金庸的概念里,

就完全可以把“严”读成“猿”。加上《倚天屠龙记》十六章的“ 剥极而复参九阳”

标题中的这个“复”字,就得出了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名就是金庸关于“猿腹”的谜底。

他就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初名传初,晚号野老人,福建“侯”官人••••••

下次有空,我会分别给出关于“觉远”、“尹克西”、“潇湘子”的谜底,

时间有限,请恕我不详解。感兴趣的朋友,请结合近代史(民国史)来详细了解金庸的谜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11-15 06:55 , Processed in 0.032823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