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余 发表于 2010-1-15 18:17

原帖由 刘国重 于 2010-1-15 11:46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说过不‘未必’吗?

您的理解力,超了。

问金庸也没用!

人做事,不都是自知自觉的。
余英时先生认为:“在文学作品中追寻作者本意是一个极为困难的问题。有时甚至作者自己的供证也未必能使读者满意。诗 ...

照啊!!绝对同意!

金老还是任何一个大文豪、大侠所写的都不是人类的活动么?几千年的历史看,人类行为能有多少变化?

刘国重 发表于 2010-1-16 12:11

虚竹倒是一心向佛,道却硬塞进他脑袋、身体。

------------------

这话真好,没准哪天我会把它据为己有,先预告一声。呵呵。

亨利兄新年快乐!

刘国重 发表于 2010-1-16 12:11

虚竹倒是一心向佛,道却硬塞进他脑袋、身体。

------------------

这话真好,没准哪天我会把它据为己有,先预告一声。呵呵。

亨利兄新年快乐!

亨利余 发表于 2010-1-16 22:56

原帖由 刘国重 于 2010-1-16 12:11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虚竹倒是一心向佛,道却硬塞进他脑袋、身体。

------------------

这话真好,没准哪天我会把它据为己有,先预告一声。呵呵。

亨利兄新年快乐!

刘兄新年快乐!

希望多见你的精彩的文章,好让我有机会随意插几个字的闲话,哈哈哈哈

亨利余 发表于 2010-1-16 23:12

原帖由 刘国重 于 2010-1-15 11:46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太熟的东西,根本无须刻意去‘想’。我们签字时,需要开动脑筋费力去想“我究竟是谁,叫什么名字”吗?再亟亟翻查出生证、身份证、户口本以核实自己的名姓,这也太过具有‘实证主义’精神了。

这跟张无忌学太极剑一样:

到无忌把所有招式都忘记,就是身剑合一之时,剑招就成为呼吸走路咀爵那么自然而然,在潜意识里发出来。

亨利余 发表于 2010-1-16 23:52

原帖由 刘国重 于 2010-1-16 12:11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虚竹倒是一心向佛,道却硬塞进他脑袋、身体。

------------------

这话真好,没准哪天我会把它据为己有,先预告一声。呵呵。

亨利兄新年快乐!

意犹未尽:

虚竹一心向佛。。。。

先是糊里糊涂被动的下了一子,不由分说无涯子老道功力灌身;

一心做和尚,拼命挣扎,却在冰窖里做了梦郎;

小和尚做不成也就算了,不料又成为一帮女人的首领

金老这个上帝,也真的把他摆弄个透,不可能是巧合!


乔峰比郭靖更儒,忠于丐帮兄弟、忠于爱情、忠于朋友、忠于.......

最终? 无国可忠、无爱归宿、无地可容!

慕容复一心复国,变成疯子!(段延庆?阿紫?游坦之?)

段誉的结局,不是金老完美悲剧的铺排,不过,他不是儒的代表,也不是佛,倒更像是道家心态......


这种悲剧观,贯穿整个天龙!

我真的怀疑,到底金老是否真的是信佛(请不要骂我......

----------------
神雕:

老顽童在谷里练蜜蜂,他的头发一会变白、一会变黑、一时全白、一时全黑----- 正合太极双鱼,极白变黑黑中有白。。。。

他是神雕里面道的极致代表:不无所用心、处处用心。

荀烟 发表于 2010-1-17 09:02

:wer 留名细细品味

金属段五 发表于 2010-1-26 11:00

了不起了不起,小子的那个真的是附会而已啦

日月神教,似乎初版叫朝阳神教,我以为‘朝阳’二字,其实就是‘东方红’之谓

刘国重 发表于 2010-3-25 19:21

还OK吧。
有这个摸样也算可以了。
----------------------

感激涕零!

刘国重 发表于 2010-4-27 06:01

任我行——‘老和尚打伞,无法无天’之简装版。
  
   《西游记》第二十二回,记录了沙和尚的诗歌体口述自传:“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英雄天下显威名,豪杰人家做模样。万国九州任我行……”
  
   ‘任谁行’这种话语,在《西游记》中又见第72回,写孙悟空变化成的‘饿老鹰’:“万里寒空随上下,穿云捡物任他行”。
  
   《鹿鼎记》中,歌颂‘神龙教’洪安通教主的“寿与天齐”一语,在《西游》亦所在多有。
  
   《西游记》中的‘任我行’字样,算是‘古典’。近人陆荣廷诗“放眼江山谁为主,大地茫茫任我行”,应该算是‘今典’了。(陆诗我本不知,承天涯网友hunterwangcn提示,谨致谢忱!)
  
   《笑傲江湖》中的‘任我行’出自古典?还是今典?或者兼采古典与今典?或者与今典古典皆无关联,由金庸自铸伟词?
  
   难以断言。
  
   或谓:某人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即脱胎自陆荣廷诗。
  



王维扬——‘维扬’之名从何而来?其实,《书剑恩仇录》已自将它的出典隐晦写出了。
  
   花城版《书剑》22页:“忽听身后传来一阵‘我武——维扬——’‘我武——维扬——’的喊声。李沅芷甚是奇怪,忙问:‘师父,那是甚么?’……陆菲青道:‘那是北京镇远镖局,……总镖头本是威镇河朔王维扬,现下总有七十岁了罢?听他们喊的趟子仍是【我武维扬】,那么他还没告老
  收山。……’”
  
   “我武维扬”,语出《尚书·泰誓中》:“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则取于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这几句话,好像也曾在《孟子》中被引用过。)
  
   王维扬,人称“威震河朔”。而这篇宣称‘我武惟扬’的《泰誓中》,正是周武王在‘河朔’发布的誓词(“惟戊午,王次于河朔,群后以师毕会。王乃徇师而誓:……”)。
  
   ‘维扬’二字,当然还有别的意思别的用法,却都与‘武’不搭界,因此我才断定:新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的‘王维扬’以及旧武侠小说《鹰爪王》中的‘武威扬’的名字,皆出自《尚书》“我武惟扬”句。
  
   至于金庸为自己创造的武林人物取一个‘王维扬’的名字是否受到前辈作家郑证因《鹰爪王》一书的影响,就不好说了。
  
   又:前面已经谈过,《书剑》中“宁见阎王,莫碰老王;宁挨三枪,莫遇一张”的话,不是金庸自创,当初讲的自然也不是王维扬、张召重,而是出身黄埔的名将王耀武与张灵甫。
  
   金庸与黄埔军校,同一年出生。1924年,黄埔军校的正门两旁所贴对联,即是:“嘉宾戾止,我武维扬。”
  
  
  
  
  
  
  
  
  
  宁见阎王,莫碰老王;宁挨三枪,莫遇一张——“绿林中有言道:‘宁见阎王,莫碰老王;宁挨三枪,莫遇一张。’‘老王’是镇远镖局总镖头威震河朔王维扬,‘一张’便是‘火手判官’张召重了。(花城版《书剑》55页)
  
   ‘绿林中有言’的这四句话,用的不是‘古典’,是‘今典’:
  
   张灵甫、王耀武、李仙洲,李玉堂、李延年诸人,俱出身黄埔,擅一时之名。抗日战争中,张灵甫、王耀武战功尤其显赫。当时有“三李不如一王。宁碰阎王,莫碰老王;宁挨三枪,莫遇一张(或‘小张’)”之谓。
  



定闲——定闲师太,定是太闲?
  
  非也非也!
  
  然则,定闲如何叫‘定闲’?
  
  书中其实写得明白:“一个中等身材的老尼从火圈中缓步而出。……面目慈样,神定气闲。”
  


丛不弃——《红楼梦》:“宝钗看毕,又重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成不忧——《论语》:“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10年2月补记:读最早版本的《笑傲江湖》,赫然乃见:“这矮子姓成,名叫成不忧,取名含义,原是‘仁者不忧’之意。但他偏偏的性如烈火,殊无半分‘仁者’之象,‘不忧’之状”
  
   哗!我毕竟还是猜对了一个!小小地佩服自己一下。
  
   连载版《笑傲》还有一位叫作“高不惑”的“华山剑宗好手”,类推之,‘不惑’之名,自然也是出自《论语》,‘智者不惑’。
  
   ‘华山派’有很重的儒家色彩,这也不仅表现在人物名字上,我在多篇文字中曾经谈到过这一点,这里不展开说了。
  
   只谈人物名:
  
   ‘华山派’中‘不’字辈人物,加上连载版原有而后来被删的‘高不惑’先生,区区五人而已。现今已有三人(‘不群’‘不忧’‘不惑’)的名字基本可以断定出自《论语》。如此,‘从不弃’之名是否源自《红楼梦》,还须再斟酌。
  
   ‘不弃’,可能出自《红楼》,更可能仍是取于《论语》。“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或“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封不平——25年前,华山派‘气宗’屠灭‘剑宗’,少数‘剑宗’弟子出逃在外,慢慢的,封不平成为其领导者。
  
   封不平,愤不平?
  
   如‘封不平’之名,确为‘愤愤不平’意,则这三字,就不仅是一个人的代号,更代表了华山派‘剑宗’幸存者的集体情绪。
  
  “桐柏双奇”周孤桐吴柏英——这对夫妻的家乡,应该在桐柏山上。
  
   章士钊,自号‘孤桐老人’。
  
   林语堂先生的自传体小说《赖柏英》,写于1963年。《笑傲江湖》连载,则始于1967年,稍晚。
  
  
  
  


   
  封万里——封万里,号“风火神龙”。
  
   ‘封’‘风’音同。
  
   如此,‘封万里’,即是‘风万里’。
  
   《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或者,《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成玄英疏:‘扶摇’,旋风也。)之语,似更能见出一点‘风火神龙’风采。
  
  
  



  素心剑——《连城诀》,原名《素心剑》。
  
   ‘素心’二字,应是出自陶渊明“闻多素心人,相与数晨夕”句。
  
   后世诗文中,‘素心’二字,多与菊花相关,则‘素心剑’的书名,正与小说第三回《人淡如菊》的回目相对应。
  
   《菜根谭》上说“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丁典狄云二人皆当得此语。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0-6-25 20:03

此乃刘国重侠友之代表作,刘国重虽不是考据派,但考据功夫亦很精深。:fg :fg :fg

刘国重 发表于 2011-7-9 16:30

野驴家族,驰奔五国



       历史上的耶律楚材,有两个儿子,耶律铉与耶律铸。

       小说中的耶律楚材,还是两个儿子,却是叫做耶律铸与耶律齐,又添了一个女儿,耶律燕。

      三兄妹都是单名。将“铸”“齐”“燕”三字与“耶律”的姓氏合在一起,在音、义两面,都不出色。

       将三兄妹的名与他们老爹的姓合看,并不足观。但是,一旦将他们老爹的名与三兄妹的名合看,就很有意思了。

      小说中的耶律楚材,当然与历史上的耶律楚材一样,其名字出自“楚材晋用”的典故。《元史·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三十三》:“耶律楚材,字晋卿,……子铉、铸。”

   “耶律楚材,字晋卿”,名字里包含着两个周朝诸侯国的国名,“楚”与“晋”。

      小说《神雕》中耶律楚材的三个儿女的名字,也都分别出自周朝三个诸侯国的国名,铸国、齐国、燕国。

      金庸将燕国封给耶律小姐,贴合其女性身份。

      历史上耶律楚材两个儿子,耶律铉与耶律铸,到了金庸小说中,留“铸”汰“铉”,因为“铸”也是周朝诸侯国的国名。《吕氏春秋》:“武王胜殷,未下舆,命封黄帝之后于‘铸’。”

   并且,铸国正介于齐鲁两国之间。长子名“铸”,二子名“齐”,很合适。

   大哥得小国,小哥占大国,也不错啊。

   又:旧版《神雕》,耶律楚材的长子,叫做“耶律晋”,更可以看出耶律楚材三子女都是以周朝三个诸侯国的国名来命名的。

   新修版改成(或改回)“耶律铸”,更好些。一则,更符合历史事实。再则,“耶律晋”其实犯了他爹耶律晋卿的讳,不合适,不应该的。



                                                                                                                                              2011、7

刘国重 发表于 2012-7-1 15:36

降龙十八掌——“十八掌”的具体招数名目(亢龙有悔、飞龙在天等),出于《易经》,这一点,尽人皆知,不必我再饶舌。
要说的,是“降龙”这二字总名。
《射鵰英雄传•十二•亢龙有悔》,这一节中,“降龙十八掌”首次为世人所知,洪七公明确告知郭靖:“咱们这‘降龙十八掌’,讲究的是‘敌人愈强我更强’,所以叫作‘降龙’,称它为‘伏虎’,亦无不可。”
佛教中的“十八罗汉”,第十七位是“降龙罗汉”,第十八位称“伏虎罗汉”。
小说中的洪七公,并不信佛,但并不比一灯大师更缺少“佛性”。
洪七公游戏人间,扶危济困,似济癫和尚。济公,据说正是“降龙罗汉”转世。

一袭长衫 发表于 2012-7-3 16:13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佩服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修正版] 破译金庸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