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JJ好厉害哦~~
过誉啦! 插播结束,继续上文。
【书生,大儒】
有趣的是金庸自己书读得很多,可总是不太喜欢书生,可能是通读了史书之后反而暗自腹诽。这事儿鲁迅研究得更清楚了:人生识字糊涂始----《论语》吓不退德国兵,《易经》何曾咒翻过潜水艇?
鹿鼎记里倒没有皓首穷经的穷酸秀才,有几个有政治抱负的高级书生和大儒。首先是陈近南,他虽然会武功,但还是应当归结在儒生救国的层面上。他在郑成功麾下多年,是比较成熟的官员了,书里写得他很有才干。他练的武功是“凝血神抓”,听上去是种实干派的狠招儿,一出场就杀了几个“鹰犬”,此时负手微笑,谦和而自信,很有人格魅力。他花了许多心血组建声势浩大的天地会,冷静处理天地会和沐王府的嫌隙,混过官场,上过战场,可说已达到了书生的最高境界。然而他在出场之时神采奕奕,后来却越来越是忧心忡忡,到最后已是清醒而悲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他头脑一直很是清醒,未必不知官场那一套,但始终有气有节,不肯去低头。最终,他并非马革裹尸、战死疆场,却在派系斗争当中作了牺牲品,被人背后捅刀。他对小宝说出的一番遗言是:“终有一天,能见到咱们汉人恢复江山”,这话似曾相识,随便能举出许多诗句,譬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然而王师终于没能北定中原,一代又一代书生们怀揣着抱负通向了死亡,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他们的灵魂遭受着理想的永恒幻灭。
我为陈近南一叹----但也只能一叹而已。
书中还写了顾炎武和吕留良,查伊璜这几位大儒,他们是“当代大儒”,也是有过一点社会实践经验的书生了。他们在一起结社,但老是要被别人去拯救。第一次被陈近南用武力拯救了,第二次被韦小宝用权力拯救了,若非如此,不仅自己性命不何,更险些儿坏了大事,连累吴六奇的性命。
韦小宝和这几位大儒的对峙场面,各自十分有趣。先是小宝仗义救人,威风八面,大儒们感激涕零,好话说尽。但一提到写信,几位大儒可就立时风光了起来,大笔一挥,千言立就,引经据典,骈四骊六。与此相比,韦小宝提议照抄,实在太也露怯。大儒们如鱼得水,进入熟悉的领域,说起哪个字扣得极好,哪一句从某化来,那真是神采飞扬,后又雅兴大起,作了一番清谈。此时非但韦小宝大不自在,天地会群雄也是半句插不上话,甚感气闷。此时韦小宝想道:“你们三位老先生赌钱是一定不喜欢的,见了妓院里的姑娘只怕要吓得魂不附体。还是快快的请吧……”
这几位大儒在书的结尾处又突然冒了出来,从而把“糊涂始”推向了一个高潮,以糊涂而告终。以大儒之博学,而行大荒谬之事,跟韦小宝开了一个真正的国际大玩笑----推举他登基做皇帝。此时只觉,这些饱读诗书的脑袋冒出了一股股傻气,连久经考验的韦小宝都着实惊着了。
归根结底,实在是受到的德育教育太多,自我洗脑太过彻底,搞得背时而悖谬。韦小宝眼里那本“明什么什么的花花绿绿的”虽有万言方策,但想要救国,何其难哉!最后,弄得形势一锅粥,就只好感叹“气数已尽”。
说他们不中用,也很冤枉,因为还是有用的。具体有什么用,我也不知道。 武女侠QQ号多少? 原帖由 我是树 于 2008-6-10 19:42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武女侠QQ号多少?
我真的没有QQ号,但我有msn成么?
有一位兄台就从这个论坛上搜资料,居然把我的msn给猜出来了~~~:L 【寺庙,和尚,宗教】
金庸在写鹿鼎记时已经信了佛,奇怪的是鹿鼎记里反而没丝毫佛法内涵。里面写了少林十八罗汉,他们的武功算是很高强,可没见他们研究多少佛经,韦小宝用银子铺路,请他们游山玩水,他们也高兴得很。
韦小宝逛了好几座庙,到处布施。这些和尚大多是在混饭吃,是一些俗世阇黎,跟世俗人没什么两样,很贪财。另有一个汉奸狗腿子和尚---心溪。韦小宝大概是事先有了在扬州“禅智寺采花受辱”那一节的教训,对这些和尚的习性,明白到底儿掉,于是金阁寺中有了个有趣的过场:韦小宝拍出银子,先扬后抑:“一句不许多问,问一句,扣一两银子”,这个和尚是个中国版聪明的一休,立即答道:“师兄……要,要喝杯茶了。”现场脑筋急转弯,及时调整语法,把问句改为陈述。
其中顺治出家的是清凉寺,里面的高僧是那位玉林老和尚。他是有道高僧,很会入定,但这一入定不要紧,就没个完,时光都为他停滞了。这个玉林大师在众僧之中,头脑最为清醒,显然也精通佛法,但是遇到问题,他的解决办法是----自焚,虽然最后也没自焚成。老衲高僧百年修行,抵不过“矮僧”、“小衲”搬弄世情,老禅师最后也只得老老实实听命于韦都统。
顺治赌气出家,决心下了个狠的,但受不了韦小宝三言两语之激,露了馅儿。韦公的原话是:“既然(众生)都没分别,端敬皇后和皇后也没分别,又为什么要出家?”这话说得太过刺心,一下子捅了娄子,顺治怒了。不过可见顺治这个出家,也未必就看破了红尘,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只不过是那么回事儿。
还有澄观老和尚,这老和尚天真可爱,跟着韦小宝锻炼智力,据他自己说,“脑筋开通了不少”,韦小宝每发一言,他必出自真心、欢喜赞叹,叹曰:“师叔他日必能得证阿蓐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里有这词儿,大概意即无上妙法)。至于韦小宝走后他又开通成什么样,我甚为怀疑。
放眼看去,五台山许多寺庙,无一以广弘佛法为志,大概只因城头变换之中,佛法也自飘摇,是以不求有功,但求自保。
----黄土堂香主姚必达踌躇道:“少林寺方丈晦聪大师,在武林中声望自是极高,不过他向来十分老成持重,不肯得罪官府。这几年来,更定下一条规矩,连俗家子弟也不许轻易出寺下山,生怕惹祸生事。要联络少林派,这中间恐怕有很多难处。”
不过鹿鼎记里没写武当,也没写道教,只在天地会众人的口里提过一句,武当山正在闹内乱,云雁和云鹤两个道长互相指摘不是。
----该管湖广地面的参太堂香主胡德第点头道:“武当派也差不多。真武观观主云雁道人和师兄云鹤道人失和已久,两人尽是勾心斗角,互相找门下弟子的岔儿。杀吴三桂这等冒险勾当,就怕……就怕……”
而道教严格来说也不是宗教。天地会里的玄贞道人,杀人放火,吃肉喝酒,什么也不忌讳,中国的道教其实本来就很有弹性(中国很多事都很有弹性)。
韦小宝显然是个无神论者,在少林寺作了方丈的师弟,每日里听暮鼓晨钟,也没能把他给熏陶了。但他也不是纯粹的无神论者,有点儿怕一些含含糊糊的东西,比如怕鬼,对天起誓的时候总是要留条后路。他固然没见识,大儒们可也没强多少,因为他们相信“气数”。至于这些玩艺儿到底是何方神圣,倒也没人细究。
国人的宗教观,从孔子那儿开始,就含含糊糊。其实不信,但抱着以防万一的态度,倒也不去得罪。所以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还说:“敬鬼神而远之”,好像意思是“惹不起还躲不起嘛”?这种“信则有,不信则无”之类匪夷所思的论调,我总觉得其实很二百五……倘使真有神仙,早就气得显灵。
所以在中国流通的宗教很多是黄巾军或天平天国那一套,虽然名义上信仰道祖或上帝,开始时却总是以跳大神起家。真正的普世哲学,根本没人理会,倒挺愿意信些神仙附体、包治百病之类的神神叨叨。大清朝时固然如此,现在也还有一个大大的典型。
[ 本帖最后由 武五陵 于 2008-6-10 21:27 编辑 ] 你的EMAIL是HOTMAIL,一看就知道你的MSN
呵呵,可惜我不用MSN,50姐啥时回国啊 原帖由 惊影孤鸿 于 2008-6-11 20:33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你的EMAIL是HOTMAIL,一看就知道你的MSN
呵呵,可惜我不用MSN,50姐啥时回国啊
我已经回国啦,现在北京呢。:bhbty
回复 54# 的帖子
呵呵 北京还是太远了,来济南我倒可以导游一次 果然是好文章,一定要顶起——唉,我什么时候才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啊:rtty 原帖由 碧海潮生 于 2008-6-12 20:09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呵呵 北京还是太远了,来济南我倒可以导游一次
我经常到处跑,济南早晚会去:wd 原帖由 擎天柱 于 2008-6-12 22:35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果然是好文章,一定要顶起——唉,我什么时候才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啊:rtty
大家风格不同,把握你自己的风格就好了:P 【侠客】
原来在武侠小说里最重要的大侠们都在忙活什么呢?鹿鼎记里没有任何政治势力依靠的侠客很是式微,只有归辛树夫妇。吴六奇是天地会的香主,但作为侠丐勉强算一个。李岩的儿子李西华,也算一个,他的角色是为父报仇,但后来也没报,看到李自成为杀了李岩很是后悔,就说了一句:“胜于杀你”,卸下父仇的心理包袱----走了。还有一个胡逸之,他不愿意当大侠了,愿意爱美人,虽然爱得有点过了分,但对陈圆圆的人格很是尊重,大侠去拜倒石榴裙下了,也算执着追求之一种。
归辛树夫妇很有意思,大侠的角色就是为了某种抱负去杀人,这是当然。不过归辛树夫妇脑子非常不清醒,外加拖着一个儿子还是个活白痴。搞不清该去杀谁,杀谁呢,这有点麻烦,是千古以来的大侠都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确实很成问题。万一弄不清楚,就容易被人利用,作羊祜当枪使,危险。这归辛树一家子甚是没成色,被吴三桂用两句话加一张虎皮就买了,于是乎就拉虎皮扯大旗,替吴三桂卖命去杀了吴六奇,杀得不分青红皂白,杀错了对象,已经铸成了大错。但是作为一个大侠,是不可以悔改的,怎么可以不杀人呢?不杀人又去干嘛呢?于是非杀不可,还得杀,就去杀皇帝。但无敌只是神话,世上哪有无敌之人?神拳无敌也难敌众手,最后被韦小宝支使着在皇宫里以加速度懵头转了数圈,就被乱刀砍死,饶上儿子一条性命。归钟临死前说了一句诡异的遗言:“我不认得路。”转向而亡……说这一家子是转向转死的,可也没错。
比起归辛树夫妇,吴六奇头脑是清醒的,他感恩重义,有错改之,一度也是传奇人物。他有雄心壮志,可以忍辱负重,还有高强的武功和胆色。除陈近南外,他是鹿鼎记里另一个上档次的侠客。不过他有点爱管闲事,而且跟梁山好汉的思想停留在同一水平,字典里没爱情二字,把它等同于“好色”。听说胡逸之爱陈圆圆爱到如此这般,很是不屑,听说韦小宝爱阿珂,怒将起来,就要去杀之。他倒是和双儿很对路,因为他们都是忠心重义之人。但他后来不明不白地被归辛树杀了,并把人头割下,死时仍然怒目圆睁,难以瞑目。
还有一个何惕守,她没杀人,而是救了人,救了庄家的女人全家,传了韦小宝一件宝贝,不往深层政治里瞎掺和,所以有小功而无大过。这就是鹿鼎记里的侠客们,一句话总结,就是转型的转型,走了的走了,杀人的死掉,因为杀人者总是难免被人所杀。“侠以武犯禁”在这儿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另外还有一个不算是大侠,只能说是义士的茅十八。全书以茅十八这个亡命徒之开始亡命开始(呵呵,绕你们舌头),又以茅十八之几乎亡命结束。茅十八出场之时动静不小,作为一个江洋大盗,画影图形贴上城墙,正在被悬赏捉拿,十分光荣。但赏钱也不算很多,多了我也挺替衙门不值。他的理想是加入天地会,因为在他看来“反清复明”那是振奋人心的大业啊!可惜他资格甚低,天地会一直不肯收,郁闷。他有点爱吹牛,眼睛一闭嘴一张就开始说大话,吹嘘自己要去杀鳌拜,但就连老太监海大富也打不过,虽然他是自己逃走的,但海大富估计也懒得理他,简直不值一杀。最后,这哥们大概实在没辙了,就在大街上乱喊反动口号,终于成功地把自己弄进了法场。本来也算求仁得仁,但韦小宝偏偏把他给救了,蒙起眼睛送过河,糊里糊涂地在法场转了一圈,从哪来还回哪去了。不过这也不稀奇,只因他从来也没明白过。
茅十八其实很是典型,这人正直勇豪,开头写来,也颇有几分风采。问题是书没读过两本,历史半点不知道,现状更是完全拎不清,还不如韦小宝,却总喊着口号想要作个壮举,去追求“大义”,这就成了唐吉诃德斗风车。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人呢?这不又有人在闹“尊汉驱满”,就等于反清复明么,居然还牵扯上了金庸,嘿嘿,金庸还真是料敌机先,有如诸葛之亮啊…… 今天有人闹尊汉驱满,说起来还是历史照进现实,是一种民族史的重新书写吧,这个问题很复杂,清朝确实是以侵略者和屠杀者的身份出现,但又取得了政治合道性,之后成为了汉人口中的所谓国朝,另外纠缠不清的是民国建立之前的革命派以排满为号召,要求民族革命,其实他们原意并不在于反满,孙文和太炎都有改良的倡议,只不过不见采纳,才要求革命吧.
很难真正的判断对错,.国家目前在修清史,等结果出来了,可以看看,不过民间的这股潮流也不可忽视,孔庙的祭祀不就从清朝的礼仪改成了明朝的礼仪吗? 原帖由 碧海潮生 于 2008-6-17 15:49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今天有人闹尊汉驱满,说起来还是历史照进现实,是一种民族史的重新书写吧,这个问题很复杂,清朝确实是以侵略者和屠杀者的身份出现,但又取得了政治合道性,之后成为了汉人口中的所谓国朝,另外纠缠不清的是民国建立之前的革 ...
嗯,这触到了一点敏感话题,实际上很多敏感话题我还是绕了过去,比如Tibet和lama……
关于尊汉驱满,当然是历史照进现实,但是个人以为,历史和现实毕竟是不同的。不过是清朝还是民国,面对的局面都是汉族被满族侵占和统治,有强烈的民族对立。当时反满是汉族的正常抵抗,理所应当。
但现在显然不同了。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的判定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血脉,二是文化,二者缺一,就不能称之为一个民族。实际上这些年来,满族的血脉所剩无几。而它在侵占中原以前,本来是个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很少保存文化,显然比中原文化要落后很多。时至现在,这个民族早已无法坚持自己的文化,或说完全和中原文化融合了。文化不存在了,说明这个民族名存实亡。
所以所谓“尊汉驱满”,我认为是个假命题。驱谁?(大多满族人的血脉早已和汉族结合)驱到哪?(难道把东北割出一块来还给他们?)
这种无意义的讨论,不但没任何好处,而且是在翻旧账,翻旧账的作法是许多灾难的开始。 MSN用起来不是很方便,比如它要求使用的人先注册一个邮箱,这对于有些使用者就不那么方便了~~~~~~比如有人只有一两个邮箱,而且还是想保密的,那他想用时就要再去注册一个,还要常上着看否则有可能会被注销~~~~~~
发了番牢骚言归正传,我用的MSN是以wongtsingmark@yahoo.com.cn登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