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17343|回复: 104

金庸先生作品评 兼论“中国武学”(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0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庸先生作品近数十年来风行海内外,其作品之较其他当代小说之独特处为他学问渊博,且常爱旁征博引,辄喜引经据典,令读者感觉其人其事“如”真,“像”真。

吾自幼从香港明报窗口拜读金庸先生作品,继而每月在书局门口等待香港广智书局出版的单行本(神雕、倚天各28本,天龙35本……)。少年时候就被金庸先生的作品迷上了,读其作品所花的时间比花在学校的功课要更多得多。晚上做梦都是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王玉燕跑来跑去。其他的如韦小宝和张无忌,则只是羡慕他们之众多女朋友;令狐冲随随便便,对身边什么事都没警觉性;段誉浑浑噩噩,痴痴迷迷,生活在梦中;韦小宝糊糊混混,却总是逢凶化吉,蒙混过关,真是“祸兮福之所倚”;陈家洛太幼稚了,袁承志太被动了,张无忌则太天真了,这三个人都没有主见,也没有特出的个性,不过瘾;有个性的只是郭靖、黄蓉、杨过、乔峰等。

前天在CCTV节日 中看到主持人访问金庸先生问其作品是否有缺陷,金庸先生回答说有,但读者未有发现。吾以为未必,兹略举例之:

1、  少林寺

少林寺本是禅宗祖庭,初祖达摩(二十八代传人)传了释迦文佛的以心传心的“法”:“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楞伽经所谓“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致有少林寺之“万法归宗”之说。今不知何人所创,说“天下武功出少林”,又有“万法归宗一少林”等说,俱是指鹿为马,弃禅宗绝学而不顾。古人之“卖櫝还珠,贻笑千载”,不图今儿乃见。自达摩祖师传授寺僧瑜珈呼吸法,嗣后变为“达摩十三式”,“易筋经”等俱成为少林武功的基础。如谓“天下武功出少林”,则不知少林武功出自何处?种种错误说法,不知始作俑者为谁?

又:佛家十宗,门庭设施,各宗有别。禅宗是“心宗”,又称“大密宗”,在佛家十宗里面,最是独特。禅师与其他天台、法华、华严诸宗之高僧和尚有着巨大的区别,金庸先生可能把他们混淆了。金庸先生作品下的少林寺“高僧”,毫无禅师之修养和气度。

金庸先生似乎对禅宗了解不多,又关于禅宗之经典事蹟如,达摩九年面壁与“一花开五叶”,二祖慧可之雪中求法,三祖僧烂之“信心铭”,四祖道信之传法于懒融,五祖弘忍之传法于惠能等,俱精彩无比,可是金庸先生未曾略有提及。

2、  张三丰先生本是中国道家之出类拔萃之卓绝人物,其太极拳之与其成名作“无根树”实脱离不了关系,其人其事远非金庸先生作品所能涵括的。至于张三丰之师承钟吕一脉,事蹟更离奇精彩,金庸先生对此道家经典也未提及,另人感觉可惜。

3、  太极拳之打手十诀中之“阴阳诀”和“乱环诀”是杨露蝉之少子杨少侯(外号杨无敌)所创,此乃光绪年间之事,金庸先生把它搬到飞狐外传之乾隆年间,不知是否无心之失?

4、  至于佛家与道家,武功中之内功与外功,全真教之历史,金庸先生作品中之可商榷处太多。本来小说家言,就不必太过认真,可是因为金庸先生名头太大了,其作品影响力即深且广,吾忧其读者失觉(年少者更无机会涉猎其有关学术)。而其作品中指名道姓,以讹传讹,读者不察,其中大有问题存在。

金庸先生提出要重写某部分作品,吾以为大可不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自从金庸先生把天龙八部中原创女主角“王玉燕”改名为以后的“王语嫣”,吾数十年来都看不惯,觉得“王语嫣”这个名字取得确实不好,一是故作斯文,装模作样;二是“玉燕”二字已深入我心,再也改不了的。譬如把郭靖、黄蓉、杨过的名字改了,我想故事都再看不下去了。

有读者把金庸先生作品与中国经典文学相比较,吾以为不甚恰当,举一例子:“金毛狮王”谢逊在黄盘山扬刀立威,其夫子自道之与“三国演义”中之“诸葛亮舌战群儒”,其相去处,读者自察。

[ 本帖最后由 罗伦斯 于 2007-8-14 23:25 编辑 ]
发表于 2007-8-10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似曾见过同类的文章。
     个人觉得:

      武学的修养不仅仅是外门的修炼,更重要的是心性--内功的修为,至极至,则是天人合一,无法无我,无我无相……而此,正是禅宗的境界。
     所以,修习武学,最关键的内外兼修,阴阳归一。
     身外横练的是十三太保,尚难成一派宗师。
在心性的修为上,少林还是天下为宗;而少林72绝迹,也足以傲视江湖。
     推荐作者看一下本板块原版主 “少林派”的文章……

    《也谈金书中武学》。

[ 本帖最后由 黑风观观主 于 2007-8-10 22:08 编辑 ]
发表于 2007-8-10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是小说,就当把它当小说看,很多时候拿事实看小说就是舍本逐末了,如把历史上的襄阳之战与小说中的对比,那可真有错误说了。再或是古今银两尺寸等的差异,或是这名那名的由来,用正史人物和小说人物的对比,找这些问题本无可厚非的,但说这些是小说的缺陷,我不敢苟同了,所谓小说的缺陷,当是以小说的眼光看小说看到的,如文笔,人物刻画,故事性等,这方面的不足方算是小说的缺陷。
 楼主| 发表于 2007-8-12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2#黑风观观主

一堆陈年旧调,已是死语。什么处学来?

所言禅宗境界还要经过十八滩,十万八千里路。

若“天下武功出少林”,那少林武功出自何处?

怀疑你不懂武功,只能纸上谈兵。

罗伦斯.林
博客:blog.sina.com.cn/lawrenceBlog.sina.com.cn/lawrence777
lawrence0888.blog.163.com
邮址:lawrence0888@163.com
发表于 2007-8-13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罗伦斯 于 2007-8-12 12:17 发表
一堆陈年旧调,已是死语。什么处学来?

所言禅宗境界还要经过十八滩,十万八千里路。

若“天下武功出少林”,那少林武功出自何处?

怀疑你不懂武功,只能纸上谈兵。

罗伦斯.林
博客:blog.sina.co ...

估计楼上的武功很厉害,比金庸如何?
 楼主| 发表于 2007-8-13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李慕白 的帖子

不能比,不能比。
武功原来就不能比的。
有兴趣研究真正武功者也欢迎来文讨论。

邮址:lawrence0888@163.com (一真精舍:接引上上根人)

[ 本帖最后由 罗伦斯 于 2007-8-13 23:52 编辑 ]
发表于 2007-8-14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語嫣以前居然叫“王玉燕”?
恕我孤陋寡聞,還真是頭一回聽説。
王玉燕,樓主怎麽會喜歡這個名字呢,也忒俗了點了吧?
就算先入爲主,也不至如此吧。
我覺得“王語嫣”這個名字起的很好,很動聽,很符合王姑娘的身份。
 楼主| 发表于 2007-8-14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赤霄 的帖子

个人喜欢就好了。很好,很好。
发表于 2007-8-14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先生要重写其部分作品,确实没有必要:
      之前的人物、情节。。。的塑造已经深入人心,且有着先入为主的惯性;即便有部分缺陷,也可谅解:天地尚且不全,何况小说??!
发表于 2007-8-14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武功出少林”仅是后世而言,说明少林武术的普及程度及对天下武功的影响。
目前中国武术被概括为三大流派,少林、武当、峨嵋。而少林的分流显然是最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天下武功出少林”虽夸张,但确实反映了当前的一个武术现状。
 楼主| 发表于 2007-8-14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夫子 的帖子

不同意。

一、“禅学与武学”是要经过“真修实证”,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走来,超越不得。嘴巴说得天花乱坠,天下无双;手底下却功夫全无,没半点用处。“说食岂能饱人?”是之谓也。
二、但要真懂武学,要先学好基本的武功,也要把武功、功夫、武术的分别先搞清楚。
三、河南省安阳县所发现的殷商(距今约四千年 B.C. 1776-1133)甲骨文,如图示兵器,便是戈。甲骨文、金文的“武”字都是“戈”。从“止”,止便是足,意思是手持长兵器长至及于足部,平时长置于足旁。以前有人说“武”字便是“止戈”,我还没有见过有人用过我的说法。
四、甲骨文和钟鼎文所涉及的兵器有戈、弓、矢、斧、刀、盾等等......。也在安阳县殷墟出土的石铜器时代之石、铜、骨、角、蚌、贝兵器和三代玉兵,种类更多。
五、诗经.鲁颂:“载甲士三名,按右、中、左排列,右持弓、左持矛、中人御”孟子.尽心:“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在战略方面运用五兵(戈、殳、戟、酋矛、夷矛)都插在战车两旁备用,远则先发弓矢,近则用五兵,近身则用短剑短刀或肉搏。
六、国语.周语:“三时务农(指春、夏、秋季),一时(指冬季)讲武。”
礼记.王制:“凡执技论力,赢股肱(指角力,便是要控制对手的手脚主要部位),决射御(射箭、御马和马车)。
七、“功”是工于出力,或出力的技艺。
从国民党于公元1928年于南京市筹组中央国术馆,由张之江任馆长,由政府资助经费; 又规定各省级国术馆,由省主席兼任馆长。 以前从没有用“国术”两字,“术”字源于日本的柔术(后改名为柔道)。日本的柔术和空手道源自琉球(现日本人名为冲绳岛)的“唐手”功夫(纪念中国繁盛伟大的唐朝,而传过去的空手博击技艺)。弃用中国沿用之武功、功夫而改用新名字,名为国术,可见当时中国人心之羸弱,非常可怜。我认为现在当弃用“国术”两字。
请参考附图之兵器,下回再会。

[ 本帖最后由 罗伦斯 于 2007-8-17 16:1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8-14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10# 夫子 的贴子(二)

以后有机会再讨论:
一、少林、武当、峨嵋和其它门派的武功。
二、现代的中国武功。
三、“无名老僧”及“独孤求败”的“佛学、禅学、武学”境界。

[ 本帖最后由 罗伦斯 于 2007-8-14 23:00 编辑 ]
发表于 2007-8-15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我在说三大流派而非三大门派,三大流派的话非出自我,自有权威部门归纳。
二、中国古时确无武功、武术、功夫三词,但在当今的流行趋势,并没有比此三词更通俗易懂的可替代词语,“国术”一词的流行领域相当较小。
三、武术渊源流长,但少林流派却在后世影响最大,其起源之早并不能抹杀少林流派的地位。
四、当今的少林已经没落,其一门派已经完全不能代表少林流派。在少林的所谓再次复兴中,有着回传一说,但真功是不大可能回传。
发表于 2007-8-15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有点钻无空空子了

“天下武功出少林”,并不是错误说法,也没有什么始作俑者。而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所形成的习惯说法,已经获得了大部分人的认可和尊 信。这就好比法律中的惯例和习惯。没有必要钻这种无空空子。易筋、洗髓这些名词本就是道家术语,禅宗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借用的。金庸先 生作品下的少林寺“高僧”,既然是小说人物,自然是服务于小说,不可能像真禅师那样,故作姿态,正经谈禅,引得众人一团迷雾。金庸读 过《大藏经》,不可能对禅宗不了解。只是人家小说的历史背景设定在北宋及以后,故不需要在禅宗上来一笔。


张三丰传奇是传奇,出类拔萃倒称不上。在道教史上,他对道教的发展没有起过很大推动作用,根本谈不上什么宗师,其地位比之王重阳、邱 处机差的太远。《无根树》只是一部丹经,内丹炼养这种东西,本就玄的很。若说对道家、道教思想、哲学有什么重大贡献,那是扯谈。
当年邱处机就称其师王重阳师承钟吕两位神仙,无非是为了抬高王重阳和全真教的身价,张三丰受钟吕派的影响,那有可能。但要说张三丰师 承钟吕一脉,那就是吹嘘瞎传了。钟、吕是唐朝末年的人,跟老张隔了400多年,怎么可能是师徒。
 楼主| 发表于 2007-8-15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夫子 的帖子

不知先生意指“权威部门”为何?
中国在十几年前成立了中国武“术”会,改革开放后举办了无数中国武“术”比赛,各地举办了中国武“术”节,也和世界各地的武“术”会共同成立了世界中国武“术”联合会。“武术”就是沿用“国术”两字而来,以前中国都没有用“武术”两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11-15 06:52 , Processed in 0.037542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