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5647|回复: 7

[原创]浅析笑傲江湖中的权利斗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3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是一部描写权利斗争的书,如果用数学中的百分比将全书的元素比例进行划分,斗争的比例至少要占到90%以上,即便是那浪漫的爱情故事背后,亦是对权利斗争的一种侧面讽刺。如果一部书的论述重点写到了这种程度上,那么就不得不对这个重点进行专门性的研究和讨论了。金庸到底是以一种怎样的眼光来对时代斗争进行批判,又站在怎样一个高度来揭秘斗争背后的成败得失,都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话题。


正文

一、        笑傲江湖之曲——斗争经验反思录

《笑傲江湖之曲》通常被理解成一首美妙的曲子,就如同现今的世界名曲,虽然音律悦耳,但是谱曲甚难,学曲更加不易。如此一来对这个曲子的理解也就只能局限在音乐的讨论范围之内。但是《笑傲江湖》这部小说很显然是一部反映斗争经历的小说,那么作者有必要刻意去描写一个音乐是如何美妙的吗?这难道不是在画蛇添足吗?诚然,音乐的说法显然是不够完备的,这首曲子既然能够贯穿小说的始终,那么只能说明这首曲子与小说的主题——权利斗争有着必然的联系,它是借助音乐的形式来讽刺斗争经验的内幕。

第一,        从弹奏人物的政治背景看曲谱深意。
在全篇小说中只有四个能弹奏《笑傲江湖之曲》,分别是曲谱的创作者曲洋和刘正风,以及令狐冲和任盈盈。为何只有他们四人?况且音乐基础薄弱的令狐冲居然能短时间学会此曲,而音乐的高手易师爷和绿竹翁却一筹莫展,说明这已经不是音乐水平能够解释的问题。而唯一能解释通的就是他们的斗争经历。
首先,刘曲二人是在斗争的煎熬时期创作出了这首曲子,其次,他们也是在被斗得走投无路的时候才将这曲子发挥得淋漓尽致。有原文为证:
(1)曲洋向刘正风望了一眼,说道:“我和刘贤弟醉心音律,以数年之功创作了一曲《笑傲江湖》,自信此曲之奇,千古所未有。”P252
       (2)刘正风叹了口气,待人声稍静,缓缓说道:“在下与曲大哥结交之初,早就料到有今日之事。P228
       (3)刘正风脸上突然闪过一丝凄凉的笑容,说道:“曲大哥和我一见如故,倾盖相交。他和我十余次联床夜话,偶然涉及门户宗派的异见,他总是深自叹息,认为双方如此争斗,殊属无谓。我和曲大哥相交,只研讨音律。他是七弦琴高手,我爱吹箫,二人相见,大多时候总是琴箫相合,武功一道,从来不谈。”P226

         我们下面来分析这三段话。第一段话有一个关键词“数年之功”,意思就是很多年的功夫,于是得出一条推论:《笑傲江湖之曲》并非一两年的即兴创作;第二段话关键词“早就料到”,于是得出推论:刘曲二人在结交之前就已经对权利斗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所以他才会做出预料;第三段关键词 “门户宗派的异见” “十余次”“殊属无谓”,宗派异见点名了谈话的内容,十余次说明他们讨论得很频繁,无谓指出了谈话的观点,说明在刘曲二人的交流过程中江湖权利斗争亦是他们讨论的话题,而且他们并不赞同这种斗争;

         那么我们综合上面这三段话的内容可以描绘出这样一个轮廓:刘曲二人结交之后用很长时间来讨论权利斗争的话题,然后又下了很大功夫去研讨音律。在这讨论进行之前,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斗争经历(刘正风是五岳剑派的斗争经历,曲洋是日月神教的斗争经历)。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权利斗争对刘曲二人的音乐创作构成深远影响。刘正风和曲洋作为权力斗争的排斥者,深知结交之后的下场,却要豁出性命突破这种局限,说明他们在很久以前就看透权力斗争本质了。嵩山派的强势夺权加速了这种反斗争精神的发酵,所以他们在临死之际才能将《笑傲江湖之曲》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因为《笑傲江湖之曲》谱写的正是他们一生的斗争经历的感悟。人死,曲亡,此生无憾。
         
          盈盈童年的生活经历决定了她对笑傲曲谱的领悟程度。

          盈盈的童年生活在日月神教这个斗争最为激烈的大社会,虽然她从小衣食无忧,但是精神压力却极大。教众的斗争乃是家常便饭,谋害致死的长辈们更是历年不断。在这个正邪不分的环境下,她只能小心行事求得保全。相较之下,令狐冲虽是孤儿出身,却常得师傅师娘的庇护,尽管后来也曾孤身行走江湖,但那些个小打小闹跟日月神教的斗争比起来毕竟不可同日而语,所以盈盈的斗争经验实比年长的令狐冲要丰富很多。于是,在长期斗争环境的熏陶下,盈盈逐渐看穿了斗争的本质,开始寻求清净、追逐自然安逸的生活了。我想:当盈盈第一次接触到曲谱时,内心一定是为之震动的。刘正风曾经说过“言语文字可以撒谎作伪,琴箫之音却是心声,万万装不得假”,那么盈盈所奏的《笑傲江湖之曲》自然也是作假不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盈盈的斗争背景是她弹奏《笑傲江湖之曲》的先决条件。

        第二,        嵇康与《广陵散》之间的关系明确了《笑傲江湖之曲》的主题;
在小说中《笑傲江湖之曲》作为《广陵散》的改编版,继承了《广陵散》曲谱的精神,同时笑傲曲谱的弹奏者也对广陵散曲谱的弹奏者甚为欣赏。所以,要想研究《笑傲江湖之曲》的真正主题,我们应该从《广陵散》的背景入手顺藤摸瓜来挖掘小说内幕。

      弹奏方式相似:嵇琴阮箫,曲琴刘箫,同是一琴一箫;

     其实刘正风与曲洋的琴箫合奏并非胡乱安排。古代乐器合奏并不在少数,可为何不是笛子与二胡合奏?不是铜锣与唢呐合奏?偏偏要琴箫合奏?可是,当我们查阅下嵇康的生活背景就会发现:嵇康有一位好朋友叫阮籍,音乐史上常有“嵇琴阮箫”的说法。阮箫其实就是“阮啸”,阮籍长啸的故事。阮籍曾经也是竹林七贤之一,常与刘伶等人借酒抒情,发泄对司马昭的不满。相传阮籍曾在苏门山向一名道士学习“啸法”,当时道士正在打坐,无论阮籍怎样软磨硬泡道人也不理他,阮籍无奈只好打道回府了。刚走到半山腰忽然听到长啸之声,阮籍抬头一看正是道士引吭高啸。阮籍听懂了道人的啸声,他也悟道了,所以长啸相合,这就是阮啸的故事。阮籍通过长啸发泄不满,而嵇康则通过抚琴发泄不满,其实都是对当时权利体制的一种唾弃。这种琴箫相合其实也是对当时斗争态度的琴箫相合。

      所以曲洋之所以能够欣赏嵇康,只能说明他对嵇康的思想观念是赞同的基本相同,他希望自己也能像嵇康和阮籍一样通过琴箫合奏来抒发对斗争的不满,于是他找到了现实中的合作者刘正风。乐器同是琴箫,啸的同是权利斗争,同是临死之际的奏乐抒情。刘曲与嵇阮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可以说,刘曲二人一生是追随嵇阮而来。在文中曲洋多次提到《广陵散》的出名原因和嵇康的悲惨结局,感叹门派斗争殊属无谓,可见他对于自己的结局是早有预料的。所以,《笑傲江湖之曲》与《广陵散》是曲调相似、创作背景相似,作曲之人也相似。因此,嵇康的《广陵散》实际上是明确了《笑傲江湖之曲》的主题。金庸明线写《笑傲江湖之曲》的创作过程,暗线实际是在赞叹《广陵散》作曲的目的;明线写刘正风和曲洋洒脱高洁,暗线实际是在暗喻嵇康和阮籍受迫害的真正原因。而最终目的则是讽刺权利斗争,他们所创做的曲谱正是他们一生对斗争的反思。

      第三,        黄钟公对《广陵散》的痴迷亦是对《笑傲江湖之曲》精神的推崇;

     小说中黄钟公虽然与《笑傲江湖之曲》没有直接关系,但我们仍然可以理解为:他是在间接地推崇《笑傲江湖之曲》的真正含义;
(1)黄对《广陵散》曲谱的痴迷说明了他对该曲谱深意的认同、对嵇康的认同;而《笑傲江湖之曲》的主旨正是对《广陵散》含义的延伸;所以,这两点我们可以得出间接结论:黄对《笑傲江湖之曲》的主旨也是认同的。
(2)黄钟公的身世经历印证了他反思斗争的原因。原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黄钟公转过身来,靠墙而立,说道:“我四兄弟身入日月神教,本意是在江湖上行侠仗义,好好作一番事业。但任教主性子暴躁,威福自用,我四兄弟早萌退志。东方教主接任之后,崇信奸佞,锄除教中老兄弟。我四人更加心灰意懒,讨此差使,一来得以远离黑木崖,不必与人勾心斗角,二来闲居西湖,琴书谴怀。二十年来清福也已享得够了。人生于世,忧多乐少,本就如此……”说到这里,轻哼一声,身子慢慢软垂下来。

     这段文字第一句话的关键词“本意”告诉我们黄入教的时日应该不短了,本意是指自己原先有一个意图,后来不得已意图改变了,这是一种无奈之举。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无奈之举呢?显然是黑木崖的内部斗争。日月神教的教主从任我行换到东方不败,这其中的争斗黄钟公不会不看在眼里。而他却既没有受到任我行的迫害也没有受到东反不败的迫害,只能说明他深悟斗争经验,他没有以任何一个帮派的身份出现在黑木崖,也不搞什么小集团。老兄弟的被害让他体会到了斗争的风险,同时他也知道躲避只是暂时性的,灾祸迟早还是要降临到自己身上,闲居西湖也可以说是活一天算一天了。所以他说“人生于世,忧多乐少,本就如此……”在黄钟公看来自己的一生很早就过完了,自己心灰意懒之后就变成了行尸走肉,人虽然是活着的、心却已经死了,死活都是一样了。他把权利斗争已经看透、对斗争已经没有兴趣了。正是从这个时候他开始反思斗争,反思这个充满斗争的人生,我们也就不难理解黄钟公为何对《广陵散》情有独钟,因为《广陵散》的成名过程即是对黄钟公内心的真实写照。黄钟公认为嵇康临刑抚琴也是对斗争经历反思的体现。

     综合以上三方面,我们不难看出《笑傲江湖之曲》的本质是一本斗争反思录,能弹奏《笑傲江湖之曲》的人或者与《笑傲江湖之曲》有间接关系的人,都是长时期经历了斗争的洗礼,然后才开始对权利斗争有一个整体的反思,最后把这种反思融合到了曲谱当中流传后人。当曲洋把曲谱交给令狐冲的时候,意思是说“小兄弟,你今后可千万别卷入权利斗争之中啊,我和你刘师叔都是在斗争中吃过亏的人,我们现在把经验告诉你,希望你今后不要再走弯路了”,大体就是这个意思。可惜那时候令狐冲阅历尚浅还不足以领悟《笑傲江湖之曲》,所以一直都没有学会。直到后来他自己也不得已卷入斗争的时候,才终于开始理解当年刘正风和曲洋的心境了,他才开始决定跟盈盈学习弹奏《笑傲江湖之曲》之曲,他也希望把这首曲子作为自己内心的写照。
所以,《笑傲江湖之曲》的实质是一本斗争经验反思录,这本斗争经验的汇编是需要用一生来体会的,令狐冲表面上一生学曲子实际上是在用一生体会斗争、反思斗争。当令狐冲自己幡然醒悟之时曲子也就学会了。《笑傲江湖之曲》在小说中的描写是很深奥的,并不像电视剧当中理解的一样,那么美,相反惆怅的色彩反而更加浓重一些。

二、        东方不败的斗争经验交流课

    东方不败与刘正风和曲洋不同,他是权利斗争的成功人士。就像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从考大学到凭职称,再到混官场,最后做领导,晚年退休后享受国家的福利。仕途之路不好走,官场生活更艰难,可是东方却是凭着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跨越无数的艰险一点一点干起来了,这其中的艰辛恐怕也只有东方自己清楚。

    从书中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东方不败年幼家境贫困,后来遭人追杀,全靠童白熊仗义相助才得以有今天的地位。原文为证:
东方不败冷冷一笑,叹道:“这可真叫人为难了!童大哥,想当年在太行山之时,潞东七虎向我围攻。其时我练功未成,又遭他们忽施偷袭,右手受了重伤,眼见得命在顷刻,若不是你舍命相救,做兄弟的又怎能活到今日?”童白熊气愤愤地道:“只怪我当年糊涂!”

    东方不败摇头道:“你不是糊涂,是对我义气深重。我十一岁上就认识你了。那时我家境贫寒,全蒙你多年救济。我父母故世后无以为葬,丧事也是你代为料理的。”童百熊左手一摆,道:“过去之事,提来干吗?”东方不败叹道:“那可不得不提。童大哥,做兄弟的不是没良心,不顾旧日恩情,只怪你得罪了我莲弟。他要取你性命,我这叫做无法可施。”

     俗话说 “患难见真情”,童百熊带给东方不败的感觉就是患难见真情,在所有人都对年幼的小东方不闻不问的时候,童百熊给予了东方最为真诚的帮助,这种帮助恐怕在他今后的几十年当中都没有再遇见,东方把这种情谊归结为“义气”二字。我认为在东方的概念当中并无“正义”可言,所以他敢谋夺教主之位。后来当童百熊后悔自己当年也帮助东方不败篡位的时候,东方却驳斥道“你不是糊涂,是对我义气深重”,可见东方更为看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他所相信的东西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东方不败后来对于杨莲亭的宠爱了。假如东方不看重义气而只看重权利,那么在他修习《莲花宝典》之后很可能不爱女人也不爱男人,或者说是拿好些个男人玩儿,而不是只爱杨莲亭一个人。

     贫困的家庭环境让东方不败从小就有孤独感,之后虽然仕途顺利当上日月神教教主,但是身边仍旧没有一个真正对他好的人,这让他自己觉得非常悲哀。他觉得如果没有一个可以交心的人,权利也更无他用。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多年来的努力追求究竟是为了什么了。书中一段话这样写到:
东方不败叹了口气,说道:“我初当教主,那可意气风发了,说什么文德武功,中兴圣教,当真是不要脸的胡吹法螺。直到后来修习《莲花宝典》,才慢慢悟到了人生妙谛。其后勤修内功,数年之后,终于明白了天人化生、万物滋长的要道。”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
     首先,东方不败显然不认为教主之位是很好玩儿的差事,他后悔自己费力气争这个位置有什么用;说得通俗些,当教主就跟做皇帝一样,什么事情都要管,什么事情都要操心,无论自己管理得多么好,都是要遭人骂的,众口难调嘛,在这点上只要当过管理层的人都有过这方面的体会,“管”在中国这种民风民情下是一个很大的词汇。以强硬派为代表张居正大人,和以柔和派为代表的申时行大人,到最后都是里外遭骂,虽然几千年之后史学家给予了公正的评论,但是在当时社会这个委屈恐怕还是要吃的。我们不知道这两位大人当时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们走下去,你不要告诉我仅仅是权利这一个因素,权利的吸引可以作为少年时期的轻狂,但活了半百的人多少应该知道付出与获得的比例吧。可一旦进入圈子,混到了那个位置,想抽身都难了。劳累了半百的东方不败这个时候我想是有点儿活明白人生了。天人化生、万物滋长,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这就是东方不败开始厌恶斗争的标志,所以东方也就懒得争了。

      其次,他懂得了圣人其实很难做,并不是有了权力之后就能做圣人了;
      相信东方不败这几年的官场生活并不顺利,所以他对童百熊昔日的帮助仍旧念念不忘,心里过得很舒坦就不会怀念过去,东方对过去的怀念实际是对现阶段生活的心灰意冷。他说:“我初当教主,那可意气风发了,说什么文成武德,中兴圣教,当真是不要脸的胡吹法螺”。在自己做教主之前,东方曾经认为任教主是不行的,远没有自己那么能干,直到自己做了教主之后才对权利有一个新的认知。“文治武功,中兴圣教”是东方不败对日月神教的美好期望,他曾经拿自己跟尧舜相比,但是越来越感觉跟自己的理想相差太远,这时候他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了。东方不败说“不要脸的胡吹法螺”显然是对自己先前观念的否定,说明了他自己世界观的转变。日月神教的复杂让东方不败对权力斗争心灰意懒,而从全面文章中其他教徒的遭遇来看,对日月神教描写最多的笔墨也是内部斗争。所以,东方只有从斗争中走出来了才能感叹圣人难做。

     第三,新官上任三把火,青年时期的东方不败对政体有一个很好的向往,他并没有想毁掉日月神教的意思,当然是希望这个组织在自己的领导下越来愈好;我觉得东方并不想把日月神教做坏。因为同样是当领导,既然任我行是领导,凭什么我东方就做不过任我行呢?这是面子上的问题,虽然权利是到手了,但名誉还是要顾及的。就如同明成祖朱棣篡位之后也要给自己找一个合理的说法重新过日子。东方夺权之后,并不一定有很多人反对,反对他的也只有任我行的旧部,对于其他官职较低的人来说,谁当权都是一样的。从初期来看,东方的美好向往似乎也说得过去。如此说来,就应该是在今后的经营当中魔教内部出现内讧了,而这个内讧让东方比较难解决并且萌生了自寻欢乐的念头。于是杨莲亭才开始介入到管理日月神教当中,假如东方不是甘愿把权利交给杨莲亭,杨莲亭显然是不会现在的地位。杨莲亭也可以说是为东方开辟了一条精神解脱之路。

     第四,经营权利的失败让东方万念俱灰;

     第五,修习《莲花宝典》之后东方是真正的开悟了,至少他明白了自己年轻时阅历尚浅;
综上所述,东方不败的人生轨迹并没有按照自己预料中走下去。他是上不来下不去,掌权的时候既没有因为权力在握而逍遥快活,想提前退休却不到年龄,那么就只好找个替身了。我想东方不败是很后悔自己当初篡位的,但是并不一定后悔自己学习《莲花宝典》,他说学完之后才明白“天人化生、万物滋长的要道”,这才是东方不败的终生追求,这也是他经历过权利斗争之后的人生选择。在斗争中东方不败是个成功者,但是在成功之后他还是要寻求一个安定的归宿。因此,东方不败的对话可以说是给我们上了一堂权力斗争课,他用自己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斗争的套子千万不能钻。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婚姻亦是斗争,反观林平之的一生

    林平之是一生活得最悲哀的人,他整个人生都没有方向,他被动地迁入到各个集团的斗争当中,然后被别人当做棋子来摆布而混不自知。最后是,爱妻也死了,眼睛也瞎了,还练成了一个不男不女的家伙。这人生真是太不值得了,而林平之的这些代价归根结底还是斗争惹的祸,是斗争的经历让林平之从一个阳光正直的青年变成了一个迷失自我、见利忘义的小人,他的一生真是白活了。在岳灵珊与林平之的婚姻问题上,有人认为岳灵珊挺傻,其实林平之也没有聪明到哪里去。如果说岳灵珊是为了追求真爱,那么林平之又是为了什么呢?

    林平之是一个毫无精神追求的人,他的一生都在攀比当中度过,幼年时期比富贵、成年时期比武林地位、比武功大小。也正是由于这种攀比倾向,最终导致林平之走上了权力斗争之路。林平之在幼年时期家里非常富有,“挥金如土”,衣食无忧的生活也让林平之少遇坎坷,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对物质的追求和吃喝玩乐上面,可是一旦遭遇逆境就不知该当如何是好了。福威镖局的遭难和林震南夫妇的死亡对林平之的心智是很大的打击,一直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忽然沦落到街头乞讨、被仇人追杀的地步,心理落差实在太大。即便他没有被刺激成精神病,但至少对林平之的世界观产生了影响。从这个时候开始,林平之的世界仿佛忽然变黑暗了,他没有再去爱他人和接受别人爱的能力,他的心被冰封了起来,在他心里最重要的可能就是价值交换。林平之在从福建去往四川寻找父母的路上,可以说是正是开始了价值的衡量。他为了不被青城派的人发现,只得换上死人的衣服。无奈衣服秽气冲鼻,他本想将衣服洗上一洗再行换上,可是转念一想“我如为了一时清洁,耽误得一时半刻,错过良机,以致救不得爹爹妈妈,岂不成为千古大恨?”的确,林平之的抉择是非常艰难的,而且在生命的价值交换面前其他一切价值都会显得不再重要。林平之为了救父母脱险而第一次学会了忍辱负重。家庭的变故给林平之上了人生的第一课。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林平之是真正懂得了权衡利弊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跟敌人斗争的过程中,更要做价值得失的比较。

    虽然《笑傲》中处处皆是斗争,但林平之是唯一一个敢用婚姻来作为斗争筹码的人,勇气着实令人佩服。也许在林平之的概念里根本就不认同婚姻,至少在小说中没有看到他对其他女子产生爱慕之情,他好像除了对自己的父母是真爱之外,对其他人都是面子上的礼尚往来。岳灵珊虽然对他好,但他并不十分认同,华山派的其他师兄弟对他好,他自然也不认为是真的。自从林震南夫妇去世之后,林平之就认为自己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了。因此,林平之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但凭天命,各尽人事,”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我也不指望别人能对我怎么样,你们各自尽到自己的职责本分也就罢了,我林平之是听天由命了。那么林平之真的是像自己所说的那样听天由命吗?当然不是的,他所说的“听天由命”其实是无视别人对自己的好,岳灵珊对他那么好,他就像没看见一样,这样的人显然是没法子沟通的,林平之最傻的地方就是他把自己的心给冰封了起来。而这种冰封无疑是促使自己陷入价值化的比较当中。对价值利益的追求又加大了斗争的欲望。

    对于林平之而言,岳不群是使他能获得直接利益的第一人,林平之当时拜岳不群为师,是否仅仅是出于对岳不群人格的钦佩和仰慕,这方面恐怕是要打个问号的。我认为林平之拜师原因有三:其一,为了活命,当时林平之处境艰难,正在遭受木高峰的挟制;其二,为救父母,以当时岳不群的武林地位和武功水平,救出林震南夫妇应该并不是什么难事;其三,跟随名师学武功对自己将来武林地位的发展也是有利的;于是,处于这三种原因,林平之决定拜岳不群为师。虽然不能说林平之对岳不群没有一点儿感恩的成分在里面,但这种感恩跟他其它的目的相比较起来就显得淡漠化了。

    岳灵珊是林平之进入斗争圈子的第一块弹跳板。想要在斗争的圈子中混出些位置,拉帮结派自然是少不了的。当初东方不败拉拢的对象是童百熊,那么林平之拉拢的对象就是岳灵珊。岳灵珊作为华山派掌门岳不群的女儿,林平之哄好了她就使得自己获得了华山派的特殊地位。这种“特殊”首先就是表现在学武功方面。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陆大有道:“是啊,可是我怎料到这……这姓林的入门没几个月,变练成了‘有凤来仪’?我是拜师后第五年上,师傅才要你传我这一招的。”(P311)
陆大有又道:“当时我乍见之下,吃了一惊,便给他划伤了。小师妹还在旁边拍手叫好,说道:‘六猴儿,你连我的徒弟也打不过,以后还敢在我面前逞英雄么?’那姓林的小子自知不合,过来给我包扎伤口,却给我踢了个筋斗。小师妹怒道:‘六猴儿,人家好心给你包扎,你怎地打不过人家,便恼羞成怒了?’大师哥,原来是小师妹偷偷传给他的。”

    以上两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林平之对岳灵珊的拉拢显然是小有成效,岳不群不肯教的武功从岳灵珊哪里可以学来。或许今后别的师兄弟们不知道的秘密从岳灵珊那里都可以知道。总之,只要跟岳灵珊的关系搞好,就能在华山派办到自己想办的一切。其实可是看出林平之本身的性格并不随性爽朗,因此他跟华山派的其他师兄弟几乎都合不来,也只能跟岳灵珊在一起混。而他之所以能获得岳灵珊的喜爱跟岳灵珊争强好胜的性格大有关系。岳灵珊在华山派一直想做大师姐而不能成功,却在林平之这里得到了实现,这是岳灵珊从其他师兄弟哪里得不到满足的。谁都有做领导的愿望,岳灵珊虽是女子却也不例外。试想一下,如果当年岳不群安排入门的其他师兄弟们都喊岳灵珊做师姐,那么岳灵珊岂不是得意得很?对林平之这个师弟恐怕就没那么稀罕了吧。这种面子上的争强好胜正是导致了林平之对岳灵珊的利用。师弟缠着师姐教武功,在外人看来并不是什么不正常的事情。通过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林平之通过岳灵珊来获得斗争地位真是堪称绝妙!现在,林平之已经获得了斗争的第一步胜利:偷学华山派武功。

    接着,林平之瞅准时机,又下了斗争中的第二部琪——邀请华山派众师徒去洛阳避难,顺便拜访自己的外公金刀王元霸。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华山派众人在逃难途中被嵩山派的人追杀无处可去。之后,岳不群对林平之做了初步性的试探,林平之立刻会意允诺。其实,这件事情林平之在最初并不是完全主动性的,因为岳不群对林平之也有所利用。下面我们来看文中一段话:
岳夫人自从刺了桃实仙一剑之后,每日里只担心给桃谷四仙抓住四肢,登时全身麻木,无法动弹,更想到成不忧给撕成四块、遍地脏腑的惨状,当真心肚俱裂,已不知做了多少噩梦。她见丈夫注目林平之之后,林平之便邀众人赴闽,心想逃难自然也逃得越远越好……
    可见岳夫人眼中已瞧出了丈夫对林平之的试探,虽然岳夫人并不知道岳不群本意何在,但林平之应该是知道的。岳不群在收林平之为徒弟之后便谴责余沧海和木高峰说“以他们那样的武林好手,原不必更去贪图林家剑谱。林平之又再一次强调自己家确实没有什么辟邪剑谱,这时候林平之应该能够感觉出岳不群对自己的企图了。之后,林平之在华山派的行事就会变得小心谨慎,对岳不群也是不敢有半点的拂逆。所以,当岳不群主动要求去林平之家看一看的时候,林平之自然也无法推脱。不过,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林平之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事情由被动变为主动,怎么变的呢?其一,是人情上的由守变攻;其二,是人际关系上的由守变攻;其三,是金钱财物上的由守变攻;

    在逃难之前一直都是林平之欠岳不群一个大大的人情,是林平之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被岳不群给救了,现在可谓是寄人篱下。常言道:人在矮涯下,哪能不低头?但是现在机会来了,变成了岳不群在逃难,如果林平之这次帮了岳不群一个大忙,那么之前的救命之恩就算是扯平了,从此两不相欠。而岳不群作为一个聪明人,自然不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林平之在人情上便由守变攻了。下面分析人际关系,林平之与岳灵珊男女关系的确定决定了林在华山派的地位,从此林平之就不再是华山派辈分最小的师弟了,而是变成了岳不群的女婿,这个地位就算是令狐冲也比不上的。大师哥又怎么样呢?无非就是众弟子中的一个而已。而且当林平之的长辈来接待华山派之后,也就意味着两个帮派之间的联盟,岳不群从此跟林平之也就不仅仅是私人之间的关系了。岳不群如果想要为难林平之,多少也要顾及一下金刀王元霸的面子,这样使得林平之又多了一件护身符。岳不群无论看在自己女儿的面子上还是看在王元霸的面子上都没有机会杀掉林平之。于是,林平之在人际关系上开始由守变攻。下面分析金钱财物方面。通过这次逃难,林平之就是想让岳不群知道经济实力是很重要的。你岳不群虽然平时自命清高装装君子,但是没钱的时候照样挠头。而且我林平之就是一个大钱库,你岳不群用得着我的时候还多着呢!你有些时候还是得求着我。于是,林平之就通过对华山派金钱方面的打点,在经济上由守势变攻势。

    在洛阳之行中我们可以看出,林平之的斗争方式巧妙至极,不显山不露水,只是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为了自己在斗争中地位的提升,居然牺牲掉自己一生的幸福,跟一个自己根本不喜欢的女人在一起,这种舍弃确实太大了些。

    林平之的一生都是和岳灵珊混在一起,他的唯一志愿是给自己的父母报仇,然后通过岳灵珊斗争上位。只要自己大仇未报,林平之的一生就是生活在斗争当中的。在《笑傲江湖》人物斗争当中,只有林平之是比较特殊的,他是在失去自我追求的情况下进行的斗争。有时候我总是在想,林震南夫妇的仇恨真的那么重要吗?反正死人也活不过来了,又何必纠结着不放。其实过好自己的一生才是最重要的,人不能成天生活在仇恨里。所以,林平之的斗争经历其实是给了我们一个教训,斗争本来就不值得,为了一些无可挽回的事情去斗争,那是更加的枉费心机。

四、        令狐冲如何在江湖斗争中狭缝生存

整个《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他是个要努力摆脱斗争的人”,有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觉,任何斗争都跟他扯不上干系。但是细细品来,似乎并非如此。令狐冲不一定是斗争的主导者或发起者,但他一定是斗争中的受益者,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第一,        从对仪琳与任盈盈的婚姻选择上见其生存之道;

    有人说令狐冲与任盈盈之间的爱情是纯洁的爱情,虽然任盈盈在武林中的地位极高,但是令狐冲能娶她跟地位是没有关系的,因为盈盈多次帮助过他。这个理由倒是可以成为令狐冲喜欢任盈盈的原因,但是却不能成为他迎娶任盈盈的原因,因为还有一件事情令狐冲是无法自圆其说的。那就是令狐冲为什么不娶仪琳小师妹?仪琳跟任盈盈比起来究竟差在哪里呢?下面我们不妨一项一项进行对比:在相貌方面,仪琳是绝对不输于盈盈的,如果我说仪琳比盈盈漂亮恐怕也没人反对。文中对仪琳的相貌还刻意有过一段描写:
门帘掀处,众人眼睛陡然一亮,一个小尼姑悄步走进花厅,但见她清秀绝俗,容色照人,实是一个绝丽的美人。她还只有十六七岁年纪,身形婀娜,虽然裹在一袭宽大的缁衣之中,仍掩不住窈窕聘婷之态。(P103)

    仪琳的出场给人的印象就是美得惊艳,让人感觉当尼姑实在是可惜了,连令狐冲自己都夸赞仪琳“倘若你丑怪,天下便没有美丽的人了。”(P207)因此,从相貌进行比较,盈盈是不占优势的。在恩情和真诚方面,两人均是诚心诚意帮助令狐冲。盈盈凭借自己在武林中的地位邀请名医平一指及各路群豪为令狐冲治伤。仪琳则让自己的父亲为令狐冲治伤,两人都是给令狐冲治伤,但那种大张旗鼓的治伤方式就比低调的方式要恩情重吗?只不过各人各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罢了。在人品方面,自然两个人都无可挑剔。而唯一相差的且差距最大的就是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方面。仪琳是普通的穷人家孩子出身,生活、吃穿主要来自寺庙供养,而且她父母都是出家人,自然也是普通百姓,这跟日月神教教主的女儿是无法相比的。记得有一次恒山派的众师姐妹去救师父,半路上出现了经济困难,令狐冲便出谋划策让她们卖马、抢胡财主来维持生计。可以见尼姑们的生活是漂泊不定的,吃了上顿就没下顿。假如令狐冲要是跟仪琳结婚,就需要面临经济问题了。况且仪琳的父母在武林中都没有地位,将来遭受别派欺侮也并非没有可能,令狐冲跟仪琳在一起真的是无依无靠。但盈盈就不同了,作为日月神教的二把手,在武林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想要什么没有啊?想办什么事情不容易?在生活和事业两个方面盈盈都可以作为令狐冲坚强的倚仗。假如跟任大小姐结婚,令狐冲即便做个寄生虫都是没有问题的,谁叫老婆厉害呢?所以,结婚作为一个现实中的问题,还是要考虑现实中的利弊。爱情可以浪漫,但婚姻却必须现实。显然,仪琳小师妹就是在这个现实问题上输掉了。令狐冲需要生存,在这个斗争的环境中,他就需要把握住生存的条件。他不主动参与斗争已属难得,但我们也不能阻止人家从中获利。《笑傲》真的是非常现实的。

第二,        令狐冲对向问天的容忍说明他开始逐渐融入斗争环境;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令狐冲心想:向大哥去救任教主,固然是利用了我,却也存心救我性命之心。他当日曾说要办一件大事,坦言要利用我,要委屈我多时,当时我一口答允,为此坐牢,无可抱怨。何况我不是在这件事上出了大力,那‘吸星’何等微妙,任教主又怎肯轻易传给我这毫不相干的外人?

    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令狐中虽然自己心中安慰自己坐牢无可抱怨,但实际上肯定是抱怨的。任教主那样厉害的人物被东方不败囚禁后都还设法报仇,要让令狐冲心无怨恨那是绝无可能。但令狐冲也知道以自己当时的能力根本不可能报复成功,另一方面在囚禁过程中自己也并非毫无利益可得,所以与其向他们发难倒不如借此机会拉拢这两个厉害人物,就这样,令狐冲硬生生地忍下被囚禁的委屈。确实,令狐冲在江湖中谋得生存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他要想活命就必须融入这个充满斗争的社会。从这件事来看,令狐冲确实渐渐开始融入了斗争环境。

五、        结论

    综上所述,《笑傲江湖》的确是一部充满斗争描写的讽刺小说,虽然其中不乏穿插爱情、音乐等浪漫元素,但这些元素的背后仍旧是为了渲染斗争的弊端。这本书记录了每个人物在权利斗争中的心路历程和无限的感叹,以及对后辈的劝慰。读懂了《笑傲》中的斗争你就读懂了大半个人生。作为普通百姓,你没有东方不败的才干永远不败,你没有任我行的魄力铤而走险,你没有林平之的经济基础到处讨好,你没有令狐冲的运气受到贵人的垂青,总之,如果你不是特殊人物,那么还是平平凡凡、老老实实地过日子,只有平凡才能善始善终。这就是《笑傲》想告诉我们读者的,金庸通过一群能人斗争的失败来反衬“平凡”的珍贵。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两 +100 收起 理由
亨利余 + 100 赞一个! 长箫 = 长啸.........第一!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7-6 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着光绪顺天府志兄的思路,联想到:


七弦琴曲洋 = 期贤勤祛恙?
期待贤者勤勉,祛江湖之恙:祛歪风......之恙......

高亢长箫刘正风 = 高调狂啸留正风?
按金庸描述:曲中箫声之高亢,乃常人无法到达........达到难以想象的高调......


 楼主| 发表于 2014-7-6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亨利余 发表于 2014-7-6 03:27
按着光绪顺天府志兄的思路,联想到:

利余兄比我想得更深了一层,佩服佩服!
确实有祛恙和正风之意,笑傲江湖之曲代表着对政治的一种呼声,这种不满的发泄又比较隐晦,只有少数人才能够通过理解曲谱来将这种政治呼声加以继承。我觉得当初将曲谱交给令狐冲的时候也是对令狐冲的一种隐晦的劝告和暗示,毕竟那时候令狐冲初涉江湖嘛,对政治斗争并不是很了解。

发表于 2014-7-7 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光绪顺天府志 发表于 2014-7-6 12:45
利余兄比我想得更深了一层,佩服佩服!
确实有祛恙和正风之意,笑傲江湖之曲代表着对政治的一种呼声,这 ...

噢~对啊,所以方证和冲虚需要给令狐冲补课!
发表于 2014-7-7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论高明之至也。多说诗言志,诗言情,其实音乐亦是心声。
权利斗争,实际上是人性自己与自己的斗争。
发表于 2014-9-16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小说中真有那么多道道么?除了那些浅显的,很多都是你们后天阐释上去的。
发表于 2014-10-28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11-15 10:15 , Processed in 0.03564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