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37165|回复: 162

试论三联版的收藏价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6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在论坛发了个帖子,其中涉及到三联版,引起了一些朋友的争论,这里我谈一下自己对三联版的一些想法:
我是70年代生人,开始接触金庸小说是在80年代初期,85年左右就基本看完了所有的金庸小说,当然看的那些版本都是现在所谓的“盗版”。94年三联版出来后,曾陪朋友去买了一套,当时觉得挺精美的,但也没买的念头,一方面觉得价格贵了,另方面金庸小说自己全都有了,而在我心中从没觉得它们是盗版。所以我谈不上有什么“三联”情结。然而三联版虽然不是我的“第一个糖人”,但并不妨碍我欣赏它。我认为它的价值有以下几点:
1 大陆第一套金庸正式授权的作品集,具有历史意义。
2 三联出版。三联书店是大陆的学术重镇,由其推出金庸作品集,实际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就是将金庸小说“经典化”。大陆是华人世界的中心,金庸在海外名头再响,如得不到大陆主流文化界的认同,其作品也很难经典化。事实上正是三联版的推出及以后一系列事件,树立了老金文学大师的地位,很难想象如果是由广州出版社先出版,或是由出版古龙,梁羽生作品的珠海,太白文艺之流的出版社出版,金庸作品会如此快的进入经典行列。
3 制作精美。90年代见到绝对眼前一亮,封面古画各不相同但整体风格典雅统一,很有金庸武侠的韵味,印刷用纸也颇不恶,初版495的定价说明三联是有志于将其打造成收藏品的。
4 印数不多。三联金庸共印了多少套我并不清楚。只知道初版初印是5万套,其他印数只能推测。从99年2版1印的印数来看,第一版印了18万套多,以此推算到2001年版权结束,总印数大概在30万套左右。此印数初看不少,但对比大陆10多亿人口,想想港台3000万人,港台版印了30年又有多少套?
当然三联版被人诟病的也不少:
1 作者原文中一些敏感字有删除(政府要求,出版社也无可奈何。从另一角度讲,也可让后世了解某个时代所谓的出版自由是怎样的。)
2 缺字(完全的无厘头事件,三联是无辜的,且缺字地方极少,基本不影响阅读)
3 相比港台版无彩图(的确是个遗憾,这些图片作者精心挑选并做了说明,图片既与小说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又有浓重的中国历史文化气息,提升了整套书的品味。)
不过我一直认为商品如进入收藏领域,从长远看其数量的稀缺度和呈现的历史与时代意义远比制作品质对价格的影响大。三联版虽然制作谈不上完美,但其收藏价值不容忽视,尤其是精装版,其600册的印数将使它的收藏价值超过远流典藏版。

[ 本帖最后由 书天堂 于 2010-12-16 21:15 编辑 ]
发表于 2010-12-16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三联忠实的FANS
发表于 2010-12-16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喜欢三联版,但是不痴迷三联。
发表于 2010-12-16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三联版,书天堂所言甚是!
发表于 2010-12-16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赞同。永远最爱三联。
发表于 2010-12-16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楼主的年龄应该跟我十分相似,
但我对三联根本没啥感觉,我感觉的是你所说的盗版
就事论事,三联应该是好的,无论各方面,特别是对大陆读者来说,但最近的孔网三联金庸现象完全不合情理,这无形中就和绿豆,大蒜同样情形了

[ 本帖最后由 康健金 于 2010-12-16 22:5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三联的感觉和对所谓“盗版”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三联于我只感到书之美,并没有那些“盗版”所带来的强烈的情感记忆。但我认为论到“价值”,应尽量摒弃个人感情,要客观公正评价。三联版价格的快速上涨,我想还有一个原因是越来越多的80后书友加入了收藏行列,他们对三联的感情就像我们对"盗版"的感情,我很尊重这种感情。至于某些人的折腾,我认为完全没必要理会,市场之手自会调控这一切。
发表于 2010-12-16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新华书店里三联金庸全集放在我面前,我没有太多的钱买它,当它绝版的时候已追悔莫急,如果上天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一定对书店说:“我买了”,如果还要加一个数量,我会说:“来两套!” 一套自己看,一套留给儿子!


     还好还好,在网上终于补全了当年遗缺的几部,其中几多波折,当真令人唏嘘!

[ 本帖最后由 顶峰 于 2010-12-16 23:44 编辑 ]
发表于 2010-12-17 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书天堂 于 2010-12-16 21:12 发表
事实上正是三联版的推出及以后一系列事件,树立了老金文学大师的地位,很难想象如果是由广州出版社先出版,或是由出版古龙,梁羽生作品的珠海,太白文艺之流的出版社出版,金庸作品会如此快的进入经典行列。

恕我直言,楼主将三联的作用拔得太高了。
三联出版金庸全集是在1994年,那时金庸的地位已经如日中天。三联版只是锦上添花而已。你要说三联版版本经典,我没异议。可你要说因为三联版地推出,金庸小说才会很快地进入经典行列,甚至金庸文学大师的地位都是因此(至少是原因之一)而树立,我不同意。
当初如果换作珠海、太白文艺出版金庸全集,一样不会影响金庸的大师地位。就算是三联版推出的,也没什么了不起,绝大多数读者或者说评论者,一样不会因为是三联出版的,而去高看金庸。

[ 本帖最后由 顾雪衣 于 2010-12-17 07:52 编辑 ]
发表于 2010-12-17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顾雪衣 于 2010-12-17 06:19 发表

恕我直言,楼主将三联的作用拔得太高了。
三联出版金庸全集是在1994年,那时金庸的地位已经如日中天。三联版只是锦上添花而已。你要说三联版版本经典,我没异议。可你要说因为三联版地推出,金庸小说才会很快地进 ...

珠海、太白与三联相比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啊。由三联出版《金庸作品集》意味着是大陆主流文化对金庸的接纳,是“官方的肯定”,只有三联的“厚重人文气质”才能表达这层意思,换了其他出版社就无从谈起了。这就象多年前某个港台明星要开拓大陆市场必须要上“春晚”,性质是一样的。

[ 本帖最后由 高渐飞 于 2010-12-17 09:0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当然是由他的作品决定的。但确立地位过程的快慢,是需要由外力推动的。90年代之前金庸之名是武侠大师之名,90年代以后金庸之名是文学大师之名,当然这个地位是老金应得的。在文章中我也说了,在这个过程中,三联只是加分因素之一,还有其他很多因素。三联出版社的品牌,在读者中的口碑,有利于树立其文学经典的地位,这个因素其他一般出版社并不具备。你说“三联版只是锦上添花而已”这说的很对,它就起的这个作用,他也只能起这个作用。当然如你不认可金庸文学大师的地位,那就没什么好谈了,因为这样收藏其作品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发表于 2010-12-17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书天堂 于 2010-12-16 23:30 发表
我对三联的感觉和对所谓“盗版”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三联于我只感到书之美,并没有那些“盗版”所带来的强烈的情感记忆。但我认为论到“价值”,应尽量摒弃个人感情,要客观公正评价。三联版价格的快速上涨,我想还有 ...

强烈赞同书天堂兄的观点。
发表于 2010-12-17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港台版金书我也收了很多,客观的讲,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是在三联之上的(彩图 印刷 纸质)。但是无论如何,看到它们摆在面前的时候,三联给予的感觉总是不一样的。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主观感情在起作用。书天堂兄所言甚合吾心。
发表于 2010-12-17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高渐飞 于 2010-12-17 08:56 发表

珠海、太白与三联相比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啊。由三联出版《金庸作品集》意味着是大陆主流文化对金庸的接纳,是“官方的肯定”,只有三联的“厚重人文气质”才能表达这层意思,换了其他出版社就无从谈起了。这就象多 ...


不要说上世纪90年代(即三联推出金庸全集的年代),就算时至今日,大陆主流文化对金庸真地接纳了吗?如果接纳了,能接纳到何种程度呢?金庸最近当选作协名誉副主席不假,可作协对金庸地接纳,到底是因为他的武侠小说成就呢?还是因为他的地位及影响呢?
武侠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直连侧室都谈不上。很多文学史,对武侠小说提都不提。金庸最大的功绩之一,就是提升了武侠小说的地位。但,请注意这个但,还是远远不够的。

你说三联具有“厚重人文气质”,感觉是在往金庸脸上贴金。以现在金庸江湖偏爱收藏三联版的网友为例,有几个人在意那个三联出版社有无人文气质呢?换言之,他们更多的是对书品的要求,而非是看重“三联”这块招牌。

[ 本帖最后由 顾雪衣 于 2010-12-17 11:08 编辑 ]
发表于 2010-12-17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书天堂 于 2010-12-17 09:17 发表
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当然是由他的作品决定的。但确立地位过程的快慢,是需要由外力推动的。90年代之前金庸之名是武侠大师之名,90年代以后金庸之名是文学大师之名,当然这个地位是老金应得的。在文章中我也说了,在这个过程中,三联只是加分因素之一,还有其他很多因素。三联出版社的品牌,在读者中的口碑,有利于树立其文学经典的地位,这个因素其他一般出版社并不具备。你说“三联版只是锦上添花而已”这说的很对,它就起的这个作用,他也只能起这个作用。当然如你不认可金庸文学大师的地位,那就没什么好谈了,因为这样收藏其作品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你颠倒了因果。不是因为三联,金庸作品才成为经典。而是因为金庸作品早就成为经典,三联才出版。倪匡从1980开始写我看金庸小说,至84年,一直写到“五看”。之后文坛上的诸子百家纷纷转看金庸,加之各大媒体推波助澜,“金学”遂成显学。请注意,这些都与三联无关。
所以我才说不要过于拔高三联的作用,它只是“锦上添花”罢了,而非象你所说的“正是三联版的推出及以后一系列事件,树立了老金文学大师的地位。”换言之,金庸文学大师地位的确立,与三联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如果非要说有,可能就是推崇金庸的人看过三联版。但,不看三联版(哪怕看的是盗版)他们一样可以得出相同结论。
我对金庸文学大师的地位无异议。在这个问题上,不必纠结。

[ 本帖最后由 顾雪衣 于 2010-12-17 11:28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11-25 01:43 , Processed in 0.03048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