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12日,台湾远景出版公司发行人沈登恩先生在香港《明报》上刊登了一则引人注目的广告,标题为《等待大师》,宣告「倪匡执笔,金学研究第一集《我看金庸小说》是中国第一部有系统地研究金庸小说的专书,初版早已售罄,再版已经运到」,进而奉告读者:「『金学研究』预定出版十册,除邀约名家执笔外,特别欢迎读者投稿。」
倪匡的《我看金庸小说》,确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金庸小说的专书,而将金庸小说研究提升为一门学术专科即「金学研究」者,则是从这则广告始。
果然,沈登恩主编的「金学研究丛书」不仅继续出版了倪匡的《再看金庸小说》和《三看金庸小说》、《四看金庸小说》、《五看金庸小说》,其后则是三毛、罗龙治、翁灵文、杜南发等人的研究文章合集《诸子百家论金庸》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十册之后,又陆续出版了温瑞安的《谈〈笑傲江湖〉》、《析〈雪山飞狐〉与〈鸳鸯刀〉》、《〈天龙八部〉欣赏举隅》,舒国治的《读金庸小说》,薛兴国的《通宵达旦读金庸》,杨兴安的《漫谈金庸笔下世界》和《续谈金庸笔下世界》,苏墱基的《金庸的武侠世界》,董千里的《金庸小说评弹》,余子的《解放金庸》等,超过20种。
实际上,民间的金庸小说讨论和研究,早在1980年以前就开始了。旅美文学批评家陈世骧教授在1966年4月22日就曾写信给金庸,总结出《天龙八部》「冤孽与超度」的主题和「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线索。1970年11月20日给金庸的信中又说到「为同学竟夕讲论金庸小说」(两封信均见《天龙八部》附录)。内地方面,冯其庸教授在1985年《中国》杂志创刊号上,就发表了《读金庸》一文,开了内地金庸研究的先河。
倪匡《我看金庸小说》书影
开了内地金庸研究先河的冯其庸教授
倪匡在2006年香港书展中与读者对谈(图片出处:香港贸易发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