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亨利余 于 2014-8-5 18:14 编辑
中了金庸的文化蛊,不能自拔。
上次写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突然心跳:春秋时代的山区文字,和今义不同:记起《诗经》郑风,清人 所用 逍遥 一词的含义?
把这一章 逐字查《康熙字典》,尤其是着重【说文解字】中的解释。
——因为,汉朝的许慎 正好是老子工作的地区附近:同样适用郑音(老子当时,该地是郑国)
想不到,我有再吐血........唉.......
道德经:语法和字义.....犹如外国文字
方言的语法:郑国语法 和 江南人的语法
北方人如果懂得南方方言的,应该发觉:两地的语法不一样。
——典型的就是广东话:堵车 说 塞车 (堵塞:两地反过来用),【先上车!】变成【上车先!】:语法相反
拿着老子 的文字,翻查《康熙字典》后,结果:道德经的语法,和现代 大大的不同。
——而词义,嚇,匪夷所思........完全无法猜度,简直就是外国文字一样:完全陌生的词义!!!!
淡定,慢慢看(看不下去也行,但不能说【阅读过道德经】:完全是两回事。
(同样:这是根据帛书道德经 - 马王堆发现的汉朝手抄本)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天下人都急于求美,这是恶的。急于求善反而不善,都是没有思量(訾)的说法。
因为这是相对出现的概念,即如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先后,必然同时出现。
(每字翻查)
皆:【說文】俱詞也。从比从钗。所
知:【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訾:【說文】不思稱意也。引《詩·小雅》:翕翕訾訾。
【徐曰】言不思稱事之意也。今文相承皆作訿。
【爾雅·釋訓】翕翕訾訾,莫供職也。《詩》《釋文》引《韓詩》云不善之意。(没有思量的判断)
这里开始麻烦透顶,红色字是用今天的语法 和 用词。
太复杂,拆句“翻译”: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措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所以,有知识的人(圣:聞聲知情)踞坐无行动的职位(事)(所以智人若居指挥之职) 行不言之教,不用嘴巴演示(这些抽象相对的概念),(则需要行动具体演示,不要空谈【美丑长短音声高下】) 万物措而弗始也,万事万物都是摆(措) 事实,而举出(弗)初始源头(万物必须摆出具体事实,追源索流) 为而弗志也,用行为而举出(弗)心中的想法(志)(用行动试演,具体订定心中标准) 成功而弗居也。演示成功而举出停止(居)的位置(举出成功的界线)(成功的演示操作 和 到达成功的标准) 夫唯弗居,人(夫)承诺(唯)举动(弗)和停止(居)(一个人 要 能够肩负 操作和 成功的要求) 是以弗去。直接(是)而为(以)的动手(弗)违人愿 (去)了(直接而为 而动手,则往往事与愿违)
圣:【說文】:通也。从耳呈聲。【風俗通】聖者,聲也。聞聲知情,故曰聖也。
居:【說文】:凥處也。从尸,得几而止也。引孝經,仲尼凥,凥謂閒居,如此會意。今文作居。
事:【說文】:職也。从史,之省聲。
教:【說文】: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凡教之屬皆从教。
措:【說文】:措,置也。【廣韻】舉也,投也。【增韻】施布也。
弗:【說文】:撟也。撟:舉手也。一曰撟擅也。與矯通。
始:【說文】:女之初也。从女台聲。
唯:【說文】:諾也。从口隹聲。
是:【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
以: 爲也。《論語》視其所以。又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去:【說文】:人相違也。从大凵聲。凡去之屬皆从去。
终于,这一章前后两段的主旨 可以贯穿统一:表达完整的 大概念
这是居无为之事(身处指挥而不动手的职位)策划时,必须具体沙盘演示,不能空谈。
——因为口说美丑、长短、高下等等抽象的相对概念,无法量化,往往令执行人员误解,现场就必然出现偏差 而 事与愿违。
就等于演出前,必须彩排,更必须【全衣装的彩排】,否则必定出意外:比如 服装的羁绊令演员不能做出预想的动作。
——有电视台演出经验的,必然知道这个彩排的重要性。
老子是具体而微的【警告】策划人员,不可拍脑袋而鲁莽指挥,否则损失巨大(如若是战争,则死人无数矣)
(所以金庸不断提出鲁莽的概念:蟒蛇莽社 (未经试验成功的概念就全民投入),于是有了后来的【摸着石头过河】之说法。
我吐血........
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