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楼主: 武五陵

戏说《鹿鼎记》里的中国历史词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对啊,时至今日,仍是如此。
我时常要评个理,却总是难排众议。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虎、敷衍、打折扣】

康熙问韦小宝:“你以前向我磕头,不是真心诚意的么?”韦小宝说:“有时是真心诚意,有时不过敷衍了事。”康熙一笑便罢,也不深究,并且心里有数:大多数人也都不过敷衍了事,只是没说出来罢了。
韦公做起各项工作来,都非常具有灵活性,马虎时候多,认真时候少,简直可以说几乎没有。他学武功是敷衍塞责,生怕陈近南查考,反清复明也是敷衍塞责,似乎只不过图个热闹。在少林寺做和尚高僧,固然要顺带逛逛窑子,而送亲送到云南,甚至监守自盗(这份差事派得实在莫名其妙,有如派猴子管蟠桃)。   
他替别人干活,固然是如此这般,连自己做人的原则,也是模模糊糊。他自己的祖宗是谁,固然弄勿清爽,连小玄子究竟姓什么,也是“对不住,不知道。”用他自己的话说:圆子汤团,都差不多。错点就错点,打点折扣,含糊将就,也计较不了那许多。小玄子和天地会到底哪边好,混混沌沌,模模糊糊,不如“整个儿好”了罢。历代书生大儒都要讲究明哲保身,把“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写了又写,可惜越是孜孜以求,越是求而不得。而物以稀为贵,韦氏小宝,偏偏就有这一份难得而珍贵的糊涂,因为该人境界甚低,既不知史实,又没有理想,压根儿就没想过要去弄个清楚。

然而他在小事上真正马虎,在大关节上,装马虎的时候也不是没有,看似糊涂鬼,其实却也可能是精细虫。鲁迅说:“人生识字糊涂始”,韦小宝既然无心识字,破除了“文字障”,比起大儒来总还是要明白一点的。在捉弄吴之荣时,就假装听不懂“先发制人”,说了个“先发后发”,完全装傻充愣。所以他在聪明与糊涂之间,虚虚实实,该明白时明白,该糊涂时糊涂,平日里固然十分省力,还能把力气全用在刀刃上。

而在中国做人,糊涂经总是难免要念上一念的,虽然心里大多有数,却要同时念着互相糊弄的马虎经。其实这事也不难理解,做得太认真,其结果往往是自己倒霉。御膳坊的承值太监就说:“不过有些一年之中只有一两月才有的果菜,咱们就不能供奉了。倘若皇上吃得入味,夏天要冬笋,冬天要新鲜蚕豆,大伙儿只好上吊了。”故意敷衍,以免惹祸上身,这是为了保命起见,也实在难以怪罪。

从下到上,做事固然是敷衍了事、交差就行。自上而下,规矩也是七折八扣、十分宽松。互相之间会意一笑,心照不宣。于是所谓规矩,总是只能管些傻乎乎的老实人,对于违规的,不惹出大事,通常也就闭上一只眼,彼此过得去,也就罢了——当然着眼点在于你还是否可以利用。韦小宝抄家抄到了宝衣而私吞,被康熙识破,然而就得到了宽恕,说:“这个贼名儿,从此就可免了”——从最高掌门人那里,司法就打了个折扣。行使到下面又是如何,那也不必说了。
发表于 2008-11-1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啊,又开始填坑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昔晦今明 于 2008-11-1 17:37 发表
不错啊,又开始填坑了~


呵呵,是啊,想着赶紧把它填完了得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用错成语,文化】

文字是各民族文化的密码,国民性的深根,亦能从文字之中解读。中国的成语之多,语词之繁,天下第一。韦小宝再怎么不学无术,会说的成语也还是挺多的,虽然总有点似是而非。
该人不学无术,经常弄错成语,计有死马难追、木已成狗、割心洗面、勇往值钱、什么什么之中、什么千里之外,等等。尤其著名的是“鸟生鱼汤”——尧舜禹汤,乃是中国有史以来,历朝历代孜孜以求的顶级圣人,金庸拿这词开玩笑,真够损的。至于最普通的关云之长,诸葛之亮,普及到韦氏乐趣小词典之中,也弄成了糊涂之酱。其间移木接花,李冠张戴之处,更是不足而一,低浅莫测。
既然弄不懂鸟生鱼汤,那本“明什么什么的花花绿绿的”,对韦小宝来说难度更是实在太高。让他去弄懂“花花绿绿”从而支持该理论,实在也是无从教起,有如对牛弹琴,对驴念经。而全本看去,除了康熙和那几位大儒本人,似乎也没什么人对此产生兴趣。几位江湖大佬,关心的不是自立皇帝,就是内部斗争。高到朝廷重臣,低到江湖群雄,熙熙攘攘,热热闹闹,要么纠缠于拥唐拥桂,要么琢磨着咒语口号——因为大多数人同韦小宝相差不远,文化水平实在不高。
作为千年古国,象形文字的唯一保留者,文字既难,讲究又多,理解常出故障,普及实在太难。于是高雅文化与民间文化之间,仍然相隔着深深的鸿沟。

成语繁多的另一个反作用力便是:凡有一个成语或俗语,必有另外一个的意思可以跟它相反。有“朝秦暮楚”,就有“识时务者为俊杰”。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就有“好死不如赖活着”。即使“身正不怕影子斜”,也得“防人之心不可无”。就算做事要刚正不阿,可是“打狗也得看主人”。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虽说“人有脸、树有皮”,但实在一顿不吃饿得慌。
就算并非反义,说法也大有讲究,高风亮节与沽名钓誉之间,究竟有多少差距?遗世独立和孤家寡人,又要如何区分?不通世故固然是不对,老于世故可也不是好词。可以说他老马识途,也可以说他老而不死是为贼。反正一事一物,正看反看,怎么说都挺有理,原本是可以依据不同立场和不同好恶,加以不同解释的。
五千年文化,将儒道佛三家,自然而然地融汇贯通,既能吸取精华,也难免有些沉疴。道德条款太多,便无道德,原则条目太多,也就没了原则,实际当中的道德准则,常常处在模糊当中。好在顺手拿来一个,就可以加之灵活运用。实在说不通的道理,就还有着“万般皆空”、“顺其自然”来自圆其说,作着最终解释。

韦小宝“不立文字”,认识的字加起来一共不到十个,但居然也能将种种文化集于一身。他深通佛法,其妙语“有如狗屁,值得一钱”,就深得少林方丈的赞赏。而“为人仗义、福泽深厚”,更让三位大儒竭力推崇。他最终“功遂身退”的抉择,更符合道家的圣人天道。此人深通中华文化之精华,三教合一之妙理,虽然其貌不扬,却是万万不可小觑的。而小觑了他的结果,往往也都引火烧身,后悔不迭。
发表于 2008-11-2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姑娘你真是略学有术啊~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婆、爱情】

韦小宝的老婆都是漂亮老婆,他老娘很是赞他的眼光。不知这七个老婆,是金庸有意凑这个“妻”数还是恰巧为之,总之娶到又美又有内涵的老婆固然是好,但现实生活里没有,就有也伺候不起,所以只好将就一下,分开来娶。
韦小宝机缘巧合,娶到了古今中外最令人艳羡的七种老婆。第一当然要娶一个美貌的(阿珂),还要娶一个忠心可靠的(双儿),一个会管家的(洪夫人),一个会做菜的(方怡),还要娶一个天真纯情的(小郡主),一个外柔内刚的(曾柔)。当然最好还有一个大有来头的(公主),同时她还很风骚,而且很有性趣,爱玩sm。

阿珂是个绝色美女,但是为人有点庸俗,还略有一点凉薄。韦小宝只是看中她的美貌,对于庸不庸俗,半点不懂,就懂也毫不在乎。他对阿珂那是用尽功夫:吹牛拍马、出血利诱、哄骗吓唬、套近乎讨好,结果全都没用,最后还是骗上床弄大了肚子搞定。有人说阿珂移情的转变很是突然,其实想来也不希奇,因为她和郑克塽的爱情建立在互相出风头有面子的基础上,本就不甚牢固,不走在一起还好,走在一起没多久就会理想破灭。阿珂身世飘零、所托非人,好在她自己也没有多少忧怀愁绪。既然听从心灵的指引,其结果很不靠谱,那么听从肚子的指引嫁得韦小宝,也算是终身有托。
双儿是韦小宝杀鳌拜而得到庄家的一个赠品。她以小丫环身份出场,具有古代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美德——非常认命。既认命,便安心做丫头,她对小宝实在是死心塌地、仁至义尽、悉心服待、不离不弃、坚决救护、全心全意,终于在韦小宝心目中超过阿珂而逐渐升级。对此她定然是百分之百,心满意足。
曾柔可看成是赌局中的赢头,居然由此而发生骰子情缘。然而她外柔内刚,韦小宝从丽春院归来,正要大摆威风,她却很煞风景地提醒韦小宝行事太也猥琐。韦小宝虽很扫兴,倒也稍稍自我审视了一番,及时刹车,保住了底线。双儿与曾柔,一个忠字当头,一个义字为先,有如两只臂膀,给韦小宝作了终生护法。
小郡主和方怡基本上买一送一,十分实惠。小郡主一派天真烂漫,她作为“花雕茯苓猪”出场之时,与韦小宝那一段对手戏,像两个少年青梅竹马的嬉戏,乐趣盎然。她对韦小宝的情意,更像少年情怀之中,对爱情纯真美好、隐隐约约的向往,最终得以实现。虽然也许她还没来得及理解,究竟什么是爱情。
方怡出场之时是个性情刚烈的女子,后来性情却突然大变,大摆迷魂阵,三番四次地骗韦爵爷入殻。这个变化是从失陷在神龙教而始,考虑到神龙教的政治斗争诡异,柔可存,刚易折,小郡主完全不知世事,从而能逃过政治的洗劫,而方怡大概受到了巨大冲击。这名刚烈的女子也许曾在神龙教里栗栗自危,懂得了世事的险危、人心的狡诈,成为了一个微妙的政治人物。最后她得以解脱,跟从韦小宝,更像是低下头,对生活屈服。
洪夫人属于从天而降的意外收获。她一出场便处在权力斗争的巅峰浪尖,地位虽然甚高,但政治剥夺了人的正常本性,生活处在极度非正常状态。她固然不爱洪教主,也很难说就爱上了韦小宝,只是脱离斗争,像一个正常的女人那样生活和养育小孩,对她而言更像一种回归平实的解脱。
公主真正十分奇特,她那段隐含着sm的火烧藤甲兵,给本书荒诞的情节掀起了一个新高潮,令人瞠目。韦小宝固然周身没一根雅骨,公主这个金枝玉叶的肚子里可也甚是粗俗,粗俗之人跟粗俗之人在一起,也能找到许多喜孜孜、甜腻腻的民间乐趣。她跟韦小宝鬼混惯了,对嫁给吴应熊那种客客气气的政治婚姻当然不感兴趣,终于大闹而特闹,闹到私奔为止。其实在这七人之中,倒是她跟韦小宝半斤八两,堪称相配。

七个美娇娘收在屋内,每日里莺啼燕咤,一个个玉润花娇,但未免有些难分轩轾。于是乎,韦公每晚掷骰子作调整,以免闹出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后院惨剧。好在他会当老爷,对七位夫人都管束得住,而七位夫人也是相当现实之人,对生活没什么高要求,于是热热闹闹一大家子,锅碗瓢盆过小日子,倒也平静快活,几乎是中国古代的模范大家庭样板,评它为八好加三好等于十一好家庭。

至于爱情,窃以为通本鹿鼎记,轰轰烈烈七个老婆,并未涉及真正的爱情,只有现实到不能再现实的生活。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昔晦今明 于 2008-11-2 13:06 发表
武姑娘你真是略学有术啊~


呵呵,谢谢夸奖(我姑且认为这是夸奖好了)
发表于 2008-11-3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大同意对双儿的观点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浮云非烟 于 2008-11-3 00:16 发表
不大同意对双儿的观点


没关系,本来就是写出来大家探讨)
另外,每一个角色都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写得比较简短,当然也就不够清晰。
发表于 2008-11-4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陵姐可以学习金城武嘛,略懂略懂,哈哈
发表于 2008-11-4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双儿是个很传统的女子。在她眼里,韦小宝就是她的一切,所以,对于韦小宝,她几乎唯命是从。但正因为如此,韦小宝的心里始终都有她的位置。其实,双儿对小宝的爱始终是很单纯实在的。她并没有阿珂等人初始的不堪、不愿,所以,整部书里的温情之处也在于此。我并不认为她是个全然没有自我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听书,看戏】

韦小宝没有书本子文化,然而也不能说他没文化,因为他肚子里盛满了听来的书,看来的戏。茅十八对他的文化水平就十分钦佩的,吴之荣则更为钦佩。
这些评书和戏,是他从扬州市井间的茶馆之中听来、看来的。统计一下韦小宝同志记忆深刻的段子,计有《三国志》、《水浒传》、《大明英烈传》、《游龙戏凤》、《鹿台恨》等若干,其中尤有几段颇有实用价值,如《卧龙吊孝》、《七擒孟获》、《逍遥津》、《斩黄袍》、《群英会周瑜戏蒋干》、《法场换子》、《搜孤救孤》等等。韦小宝对之大加演绎,在旧传奇的基础之上,缔造了新时代的新传奇。
总而言之,这些戏除了一些“正德帝与李凤姐勾勾搭搭”之类的人情戏,通常分为三种:不是大搞英雄崇拜、忠臣大全,就是结帮造反、暴力大全,另有一种则是巧施智计、骗**全。韦小宝对此三者,由崇拜而悟道,由学习而实践,掌握得十分透彻熟练。
他忠字当头,做了很好的奴才,义字为先,结了许多个帮派,至于智计百出、连蒙带骗,更是他的拿手好戏。他给苏飞霞公主当参谋,总结了如下要素:暴力夺权、逼迫要胁、抢钱抢女人,以及垂帘听政式的政治阴谋,设法将权力攥在手心。

忠、义、仁、智这四者,向来是中国人最为崇拜的四种人物类型,自然而然地也渗透到了民间文化之中。然而此四者也存在许多矛盾,一方面要忠,文死谏、武死战,搜孤救孤这一场,就是程婴宁可牺牲自己的儿子,也要保住皇上血脉,其苦心天日可表。另一方面,似乎也不反对造反,水浒中的风云涌动,英雄辈出之际,杀奸臣举大旗,也很动人心弦。另外,虽说一直强调仁道仁术,做人要老实厚道,但看诸葛亮骗周瑜,使出一计又一计,总是感到妙不可言。至于其中以何为标准,用什么做底线,倒也没人苦苦思虑纠缠。
韦小宝将这四者灵活使用,搞定苏飞霞,签下尼布楚,结西藏、收台湾,为扩大版图、争取和平,立下了不朽功勋。可见此几者,在国际政治领域也相当适用。在此不得不佩服一下,老祖宗几千年来,将政治斗争、计谋权术,发扬到了极致,积累到了顶点。放在洋鬼子面前,几乎句句是警世恒言。即使放诸今日,也依然历久弥新、深可借鉴,也么哥。

这些戏台广泛遍布于市井茶肆之中,而康亲王府也搭着戏台。小小戏台,把妓院和皇宫、民间和官场水天相接,将此类文化深植于中国人的头脑之中。戏班子走穴,传承着文化艺术,也交流着道德思想,铺陈成大社会的百般世态人情。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碧海潮生 于 2008-11-4 11:56 发表
武陵姐可以学习金城武嘛,略懂略懂,哈哈


深可借鉴~~~~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夏雪鸿 于 2008-11-4 13:13 发表
其实,双儿是个很传统的女子。在她眼里,韦小宝就是她的一切,所以,对于韦小宝,她几乎唯命是从。但正因为如此,韦小宝的心里始终都有她的位置。其实,双儿对小宝的爱始终是很单纯实在的。她并没有阿珂等人初始的不 ...


这个说来话长了,另开贴说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11-15 15:04 , Processed in 0.02301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