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楼主: 武五陵

戏说《鹿鼎记》里的中国历史词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4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鸣说慈禧老佛爷的历史知识和权力运用,主要来自于京剧,可惜老佛爷生错了时代,不然或许又是一出鹿鼎公传奇。

[ 本帖最后由 碧海潮生 于 2008-11-4 23:0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碧海潮生 于 2008-11-4 22:58 发表
张鸣说慈禧老佛爷的历史知识和权力运用,主要来自于京剧,可惜老佛爷生错了时代,不然或许又是一出鹿鼎公传奇。


焉知不就是一部鹿鼎公传奇?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银票功和花差花差,永不加赋】

韦小宝是个贪官,却不是守财奴,银票拿来随手就送人,见面有份、雁过留声,颇有“黄金逐手快意尽”之古风。
若说到金庸小说之中的第一武功,其实根本用不着费力论证:它绝非扫地僧博大精深、广无边际的少林功,而是韦小宝白花花、轻飘飘、弄小巧、显神通的银票功。扫地僧虽然高明,但挨了萧峰几掌,毕竟还吐了口血,而韦小宝每次出手,都是势如破竹,无人可挡,伤敌百万而自己毫发不损,屡建奇功。
当然,这个功夫也是根据各人悟性,高低不同,需要审时度势、灵活运用。其中尤以这一段颇为精彩:

——韦小宝抽了四张银票,笑道:“皇上和太后不断赏钱,我怎么花的光?这里四张银票,有的二千两,有的一千两,四位兄弟碰碰运气,每个人抽一张去。”……说着将银票高高扬起,在风中抖动……
几千两的银票,在风中轻轻颤动,后来又“飘飘荡荡,飞入花丛”,怎不叫人心旌摇动?四名太监立即“拔步追去”,还差点进行内部火并,就此让韦小宝抓住机会失了踪。实在是使得巧、使得妙、使得呱呱叫。书中已经点明,这些太监平时薪水不高,见到这许多银子,未免头晕脑胀。当然你可说太监们贪财庸俗,品行不高,可此招使到天地会兄弟身上,收效也很良好:

——他手伸出来时,掌中已有三千五百两银子的银票,交给玄贞道人,道:“兄弟跟各位大哥今日初见,没什么孝敬。这些银子,是鞑子那里拿来的,都是不义……不义的银,请大伙儿帮着花用花用。”天地会规矩严明,不得胡乱取人财物,樊纲、高彦超待早已穷得久了,突见韦香主取出这许多银票,又言明是取自鞑子的不义之财,他既在清宫中当差,此言自然不假,各人情不自禁的都欢呼起来……

奇在这一招不仅可以对付江湖群豪,甚至对不结尘缘的和尚尼姑,也能十分收效。书中提到少林十八罗汉护送韦小宝,韦小宝雇了十九辆大车,又命于八快马先行,早一日打前站,沿途定好客店,预备名茶、细点、素斋,无不极尽丰盛……这样一来,十八罗汉“自不免颇为喜悦”。而九难身兼皇族公主与清修尼姑,居然也吃韦小宝这一套。书中写韦小宝与九难同行,几十万两银票不离身,一路之上吩咐店家供应精美素斋,人参、燕窝、茯苓、银耳、金钱菇,有多贵就买多贵——九难看似也颇为受用。
又如他给小郡主碾碎珍珠、供应名菜,换来的是深深感动。而对皇帝则大大出血,共同出资救济台湾灾害,从而化险为夷保住官位,抹去了重大罪行。
虽说此事不值得提倡,然而毕竟从上到下,俱有亏空,“都穷得久了”。何况生存需要乃是人之本欲,要禁欲也难成行。再说就算你武功再高,既有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到此也难以翻脸不认银票。于是此功所向披糜,次次大显神通。

    这招也不止韦小宝会使的,康熙亦很在行,以“免三年钱粮”而得到韦小宝非敷衍式的“真心磕头”。皇帝学会这招,可以追溯到由老皇爷题辞的《四十二章经》,话说这个经,还真不是一部瞎编的经,而是“一本儿正经”,题在章经上的四个字也非胡编滥造,因为康熙确曾颁下“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的律条。在全书临近结尾之际,康熙开始攻读黄宗羲的《花花绿绿》,里面更是深刻提到:“夫银力已竭,而赋税如故也,市易如故也。皇皇求银,将于何所!”甚至进一步提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其中谆谆告诫,减低赋税,不随便涨价,推行商业,才能长治久安。此乃民根,深可查察。
  现今的农业税刚刚取消,至于当前的私营中小企业税率是多少,有没有强制收费?粮价油价又是如何,比之大清朝是高是低?我倒不知,各位请自行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各位也看出来了,这个贴终于快要结束了……
吁~~~~~
发表于 2008-11-6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说到金庸小说之中的第一武功,其实根本用不着费力论证:它绝非扫地僧博大精深、广无边际的少林功,而是韦小宝白花花、轻飘飘、弄小巧、显神通的银票功

看到这个,忽然就想起国产007里面周星星逃命的办法

PS:写了好长,佩服啊
发表于 2008-11-6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7# 的帖子

那具体还有几次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昔晦今明 于 2008-11-6 14:04 发表
那具体还有几次呢?


还有四段,计有:
【韦小宝其人,成长】、【亲近之人,弄臣】、【师傅和兄弟,结盟和关系】、【流民文化】,
最后以【逐鹿争鼎、刀俎鱼肉】作结。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部分,韦小宝其人

【韦小宝其人,成长】
一部鹿鼎记就是一部韦小宝奇遇记,奇外生奇,真中杂幻,从荒唐处着眼,以荒诞感贯穿。红楼梦是写贵族的渐趋没落,鹿鼎记则写小民的平步青云。一个是假宝玉,一个是伪小宝,一个是纨绔子弟,一个是市井流民。

宝玉有玉,小宝自然也有宝,而且加起来算是有四件法宝:匕首宝衣蒙汗药,前有双儿来开道。韦小宝还很有理想,想要开那丽春夏秋冬院连锁店,丽字商标作招牌,四季发财好口采。既得宝,又发财,财源运气滚滚来。作为一本武侠小说的主角,他既不会武,也很难称得上是侠,但官运亨通,生财有道,生平历尽奇事,次次屡建奇功,实在是奇人一个。
说他不武,却也有武:虽然自始至终,此人的武功都没太大长进,但也有几招颇行得通:神行百变是神奇的逃跑之功,含沙射影顾名思义,暗寓无影无形的杀人。除此之外,他一共会六招正宗武功,英雄三招和美人三招。荒谬的是,大多用在对付神龙教自己的人物身上,先是吓唬太后,最后就是把其原创洪教主给杀了,把另一个原创洪夫人给娶了。
这三件功夫不但实用,也暗寓着韦小宝同志的生平。他当了几回英雄,包揽了七位美人,玩了许多次含沙射影,最后以神行百变、溜之大吉而告终。所以他武功虽然低劣,却也丝毫不逊于武功高手,弄瞎海大富、杀死鳌拜、柳燕、邓炳春、瑞栋,整晕归家三口,等等,每逢出手,件件成功。
说他非侠,却也是侠:救康熙、救陈近南、救顺治、救九难,这些尚可算是小事,而拯救王屋山、逼反吴三桂、兴旺青木堂、打败神龙教、攻下雅克萨、签定尼布楚,小则保全忠臣义士的性命,大则稳固扩大华夏之版图,做到了一般的侠客所做不到的大功大业,可谓侠之大者,功在千秋。
  
凡大忠大良,乃至大奸大恶,无不天赋异禀,韦小宝也是天生特立独行。他的聪明不在读书明史,却体现在心眼子很多,对于别人说的话总是不怎么相信,肚子里老要嘀咕上一声。更重要的是,他还悟性奇高,能够与时俱进,把功夫提高了一层又是一层。
他的成长,在言语之中慢慢改变,完全不露痕迹。开始见天地会群雄,他“浑身热乎乎地,只觉从今而后,在这世上再也不是无依无靠”,但不久就意识到他们是要“过桥抽板”,大为扫兴。最初说谎时偶尔会露马脚,需要圆谎,会见陈近南时会有点紧张,手足无措,然而他在实践当中慢慢变化,越来越是圆滑熟稔、游刃有余,至后来会见吴三桂时,已经颇为猖獗。
“尽有狂言容数子,每逢高会厕诸公”这一回,情节上虽然无关紧要,却是韦小宝集中学习的大关节、大课堂。他先是经索额图传授,领会了敲竹杠的法门,之后大大地练习吹牛拍马,给足了康亲王面子。之后突然灵机一动,瞬间将“老鸨送回乡费”的手段彻底领悟,送出十六顶帽子,结下杨溢之的交情。再后又在赌钱时恍然大悟,知道了赌场上送钱的小小营生。更重要的是,在这里第一次偷窥了四十二章经,从齐元凯处领会了“事先要找替死鬼”的要诀,从而一次性地将生活经验突飞猛进,把各项路子摸清。
韦小宝常常总结经验,反省教训,小到说话的技巧,大到做官的门道,都是渐渐精通。事前找好替死鬼,做事之中留后招,这样一来,什么马也难追啊。

有趣的是,他因仰慕英雄好汉的行径,而跟从茅十八入道,之后慢慢成长,身价一路飚升,自然也难免有些得意忘形。然而突然经曾柔一言提醒,忽然意识到自己在不知不觉之中,已成了恶霸+赃官一名,赫然走向了英雄好汉的反面,成为一名标准坏蛋。吃惊之余,更是大大地扫兴。于是醒悟道:“要当英雄好汉,就得自己吃亏。”而通观历史上的著名反派人物,步步行来,在环境之中成长变异,恐怕自己也很有点儿惘然的吧。
因而韦小宝的奇遇记,同时也是韦小宝的惘然记。只不过以韦小宝的水平,再也无法得出历史经验,其中的前因后果,细细琢磨,慢慢推敲,只能由书外之人来完成。

[ 本帖最后由 武五陵 于 2008-11-6 20:16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7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

对《鹿鼎记》一书剖析的很到位的一篇文章~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刹那 于 2008-11-6 01:05 发表

PS:写了好长,佩服啊


我一数,居然有四万多字了,我也很佩服自己了,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苏幕遮 于 2008-11-7 16:03 发表
对《鹿鼎记》一书剖析的很到位的一篇文章~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亲近之人,弄臣】

  当年翻开鹿鼎记第一回,按照武侠小说的老路数看去,开头便是“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吊起了好大的胃口。哪知通篇看完,发现这书哪里是在写陈近南?完全是在写韦小宝的幽默感,简直就是“为人没有幽默感,便称英雄也枉然”……
  
  鹿鼎记是一本十分亲切之书,韦爵爷更是一个十分亲切之人。该人随和幽默、物美价廉,既可以远观,也可以亵玩,不是那等高高在上的超人神仙。
说他没出息,证据确凿。一来此人十分懒惰,得过且过,绝不提前筑窝。他一看到陈近南的武功秘笈就昏昏欲睡,而见到索额图送来的银票则立即眉花眼笑,精神大振。干起读书习武的正事来,拖拖拉拉,但总能找到借口。做起各种无聊勾当来,比如油嘴滑舌,赌钱泡妞,倒总是兴致勃勃,小有成就。
他大字固然不识几个,艺术细胞也只够画乌龟。落笔之处更是十分奇特,在小郡主的左脸和陆高轩的字画上,各提笔留过一回墨宝。鲁迅小说里的阿Q大名叫做阿贵,韦小宝却也冒充过小桂子。阿Q画圈画不圆,引为一大遗憾。韦小宝也画过两回圈,一是给康熙递信儿,“在小团子上刻花”,二是签定尼布楚条约,亲笔签下了“那话儿”。而阿Q只因手抖,圆圈总也封不上口,韦小宝的圈儿,却总能大功告成,画得十分圆满。

    二来此人无甚羞耻之心,任凭你百般点化鼓励,也总是冥顽不灵。陈近南叫他不要丢脸,他就振振有辞:“有时我并不想丢脸,不过真要丢脸,也没有法子。”或又灵机一动道:“那么就丢小桂子的脸好了,丢小桂子的脸,就是反清复明。”东拉西扯,胡搅蛮缠,大玩特玩精神胜利法,实在抬不上台面。
他甚而还能就此讨价还价:陈近南刚收他做弟子,告诫他不能做一件坏事,他就赖皮道:“两件成不成?”陈近南板起脸来训他,反被他纠缠了许多废话,最后以又气又笑,叹口长气告终。然而韦小宝这一嬉皮笑脸,却与陈近南立时拉近了距离,比郭靖说“哦”,杨过说“哼”,张无忌说“啊?”要令人亲近得多了。

三来此人既无丝毫学识,也就挺没有架子,恰恰因为他不学无术,倒也很少给人距离感。不管是御营侍卫,还是绿林好汉,他都挺能打成一片。作为上司,如康熙和陈近南,固然挺把他当自己人。作为敌手,如洪教主和吴三桂,也会下意识地对他不加防范。何况此人身兼开心果的作用,无论什么大场面,只要有他在场,总能七牵八扯,说笑话歪缠,就在这微妙的气氛调节之中,常常使场面转危为安。

总而言之,此人以一个低微的小厮身份,做到大清鹿鼎公的高官,甚而能在官场和江湖之中通吃,虽然看似一连串的奇遇,却实实在在并非偶然。因为借着“无用之人”的标签,好比找到了阵法的阵眼,实际已立于不败之地——因为输时可以胡赖,赢了就可顺竿儿爬上,绝不会出现冷场。更何况他一方面甘于伏低做小,挺不要脸面。另一方面却在揣摩上意,窥透人心的层面上,十分精通。给康熙接话茬儿,推波助澜,次次能找到关键,即使是对陈近南,他也比天地会众兄弟更能一眼窥破真相,猜到师傅受了郑王爷的气。不由得陈近南和康熙等诸人,不把他视为贴心小棉袄。
在漫漫五千年的历史书页之中,总是跳动着一些嘻嘻哈哈的弄臣,孟优也好,和珅也罢,他们同韦小宝一样,深得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要旨,以唇边的讥笑,嘲讽着一本正经的史书。
若要硬气,便不亲密,若要亲密,便得滑稽,这是千古弄臣们的绝招。
发表于 2008-11-7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只差两篇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傅和兄弟,义气和关系】

韦小宝的师傅有三个:男师傅、女师傅和皇帝师傅,认下的兄弟更是多得不得了,计有索额图、杨溢之、胡逸之、赵良栋、王进宝、孙思克和葛尔丹、桑结等。外带还认了一个姑姑,一个婆婆姐姐和一个阿姨(后来变成了丈母)。各层人士,拉拉杂杂一大堆,即使攀不上亲戚,也先要混个脸儿熟。

在韦氏道德准则之中,各项条款都含含糊糊,唯一坚持的就是义气。小宝讲义气,确是真心诚意,对朋友虽说不上推心置腹,却也能始终如一。死牢中救出杨溢之、法场上换出茅十八,数次救护陈近南和康熙,甚至为了天地会众兄弟,可以放弃爵禄,躲在钓鱼岛作缩头乌龟,危急关头绝不犹豫。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讲义气和拉关系这两件事,也无法分得很清。在中国做高级混混,第一便是要讲义气。韦小宝以一种奇异的本能,通晓中国社会的潜规则:忠义二字,忠字还可以马虎,义字却要牢牢把住。也正因如此,他的关系上达天庭,下至大众,在江湖的狂风巨浪之中,起伏跌宕,却始终能闲庭信步。凭着义气而维持的各项关系,对他有如一张护身符。
为了这义气二字,小宝固然天天操心,颇费张罗,然而这笔生意毕竟做得过,到处结下人缘,得到的好处多多。有时是直接获得回报,康亲王就送给他一所超级大豪宅,而赵良栋和王进宝,则在追捕时将他暗地放过。有时更能借着不同帮派的势力,借力打力,十分灵活。他身边总有几批不同人马,交叉使用。奉圣旨攻打神龙教,带上了天地会人众。想法子出皇宫,就可以用木条召唤陶红英。反正此人也没有真正的立场,总可以看清了对手再下棋。这样一来,几乎根本用不着自己上阵,凭着三寸不烂舌,翻云覆雨手,就可以拨转乾坤大挪移。

然而说到最后,他的讲义气毕竟也还是有限度的。杀身成仁的事情,他肯定是万万不做。法场换子,也只是“干儿子”可以马马虎虎,换成虎头铜锤,那也是万万不予考虑。献出茅十八的赏金是一千两银子,如果要升到一万两又如何?考虑到他当时还没见过什么银子,结论就很有点可疑。他跟吴六奇坐船出江,心里在嘀咕“要沉江你自己来,兄弟恕不奉陪”。而在逃出皇宫之时杀掉多隆,主要是认为一条命抵不过十几条命——竟然归结成一道数学题。
可见韦小宝的义气,说到底也还是实用主义。而这义气发展到最后,也成了一道道难题。康熙要他灭掉陈近南,天地会要他去杀皇帝,两头都是铁关系,怎么才是个了局?他于是“尿撒了一泡又是一泡,心中却没半点主意。”——因为靠义气过活,充其量只能对得起朋友,搞好人际关系,至于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可全是他从来也没弄清过的道理。

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中,片面说来,三国水浒是忠义与帮派之书,西游红楼是世情与人情之书,在这片养育了宋江刘备,唐僧贾政的伟大国土上,法律之光从未出现,道德准绳含含糊糊,社会靠各类关系,微妙维系。然而以关系而治,便无善恶,无对错,只有自己人和非自己人。帮派一旦在,是非便难分。
于是以韦小宝之精明剔透,也有应付不来的时候。他交情越拉越多,终于也“善泳者溺于水”,陷入了庞大复杂的关系网,加之拖上妻子儿女十个大砰砣,左右为难,进退不得。最后陷入各项危机,只好大喝一声“老子不干了!”,彻底脱身,从而了结收场。

鹿鼎记不是武功高手与低手的比试,而是聪明人与胡涂人的较量。韦小宝没读过书,却是个纯中国式的聪明人,他的聪明在于谙熟人情世故,贾宝玉最痛恨的“人情练达即文章”,即韦小宝之混世法宝也。酒桌上杯来盏往给面子,办事时送出红包打底子,场面上套辞拉拢装孙子,转过脸恐吓威压摆架子,好兄弟真心盟誓同生死,做了官就要提拔小舅子。乱哄哄好一场人情来往费心思,似墨痕滴脏了好白纸。在鹿鼎记这部大书之中,这些个人情世情,友情亲情,一面是真心真意发自肺腑,另一面却也是关系繁复是非难分。这般的春秋笔法,褒中有贬,贬中有褒,爱中有叹,恨中有怜。
发表于 2008-11-8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中,片面说来,三国水浒是忠义与帮派之书,西游红楼是世情与人情之书,在这片养育了宋江刘备,唐僧贾政的伟大国土上,法律之光从未出现,道德准绳含含糊糊,社会靠各类关系,微妙维系。然而以关系而治,便无善恶,无对错,只有自己人和非自己人。帮派一旦在,是非便难分。
于是以韦小宝之精明剔透,也有应付不来的时候。他交情越拉越多,终于也“善泳者溺于水”,陷入了庞大复杂的关系网,加之拖上妻子儿女十个大砰砣,左右为难,进退不得。最后陷入各项危机,只好大喝一声“老子不干了!”,彻底脱身,从而了结收场。

——韦爵爷要是没有“色”、“情”之类,真就象没有紧箍咒的孙猴子,没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11-15 15:02 , Processed in 0.030853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