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19-10-2 06:58 编辑
作者:徽洲人 时间:2005-04-30 08:31:52
沈阳牛二,那倒不必说我捧臭脚,从来我就认为近百年来金庸的文字功底第一.
至于文字功底,不只是散文遣词造句那样的养眼,也不是哲学或法律条文那样的严谨.而是对文字包含的信息,文字背后底蕴的要求.金庸的文字看似平常,大多处于文白之间,但看其每一个字所用之处,都显奇妙.这些不是刻意的,而是一种长期的积累,对传统文学的文献和创新,还得有无与伦比的好语感,顺手之处便是如此精妙的语言.反观现代其他作家,只有两个字:刻意,语言文字功利性很强,完全成了工具,而不再有其本身的基本属性.当然,中国的语言文字艺术允许功利性.
半文白的文字,遵循的是中国传统的虚字语法系统和西方语法系统的杂交体.马氏文通在对格朗玛的照搬的同时,也不忘反思一下西方语法在汉语中的局限性,理性条框和感性文字之间肯定会存在着缝隙,语言本质属性的截然不同必然带来这种差异.而今许多语言学家都意识到这种尴尬,现代汉语里的语法,却不能对汉语言做出完美解释,甚至一解便错,可这个人却一厢情愿的去用框框一个个套.
汉语言极微妙,一字变,味全变,所以古人有炼字之说.语序的变化,也会使整个意思全部发生变化.修辞的绝对感性化更是需要读者的高素质.钟声云外湿...这个湿字要是给楼主解释的话,不指望能解释成什么样.但这种通感却能带给人极度想象,从这个字引发出来的信息量很大.这句也就因为这一字而变神奇.那如果从语法上分析呢?将一无所获.
【【【【【【【【【【【【【【【【【【【【【【【【【【【
八十年代,老作家孙犁接过了胡适之的棒,继续抨击武侠小说:
“在中国大地上,忽然又刮起了一股武侠小说风,这是什么道理呢?此风,先从香港电影传过来。香港这个地方,有人喜欢看这种影片,是不足为奇的。有它特殊的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在内地,则是十年动乱,教育废弛,社会风气败坏。稍后之时,这股风究竟助长了什么,迎合了什么,现在稍有理智的人,都已经看得很清楚。这种小说,重新宣扬我们民族那些封建的、不科学的,甚至愚昧的东西。重弹这些老调,迎合国内外低级趣味和好奇之心,这在晚清、民初,稍有民族自尊心的作者,也是不肯干的,要遭到严正指摘的。但目前,却有一些人醉心于此。这确是一种反常倒退,使人感到迷惑的现象…… 回顾一下“五四”以来,仁人志士,呕心沥血,为新的文学事业,奠定的创作和批评的路,使我们能够判断目前的这种混乱情况,不受迷惑。”
以孙犁老先生的文坛地位,在1985年带头批判武侠小说,针对的就是金庸武侠在大陆流行的现象。孙犁老先生所采用的论调,也正是金庸犀利回击过的胡适论调。这件事永载金庸小说研究史。
但是..金庸又是如何对待孙犁的呢....
2001年,不小心有位金庸迷给刚做完心脏手术的金老送了一份礼物……《孙犁全集》
当时金庸却望着《孙犁全集》无比温柔地诚恳地说:“我喜欢,我也喜欢孙犁先生。”
【【【【【【【【【【【【【【【【【【【
金庸与武当山未了情 ,看完泪崩!
时间:2018-11-01 08:53
希望路上,金庸给李咏讲故事,李咏给金庸讲笑话。听着这些热闹,路上不会孤单。——网友
10月30日,金庸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带走了好多人的江湖梦。此后江湖路远,再无金庸。
十堰多次盛情邀请金庸来武当山
金庸堪称“文坛侠圣”,是时代神话。他对武当山有着极深的感情,在他的15部武侠小说中,提及武当派的就占了5部,分别在《书剑恩仇录》、《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侠客行》、《飞狐外传》中。他笔下无数武当派侠客,也极少有反派人物。
李若彤 1995《神雕侠侣》饰小龙女;1997《天龙八部》饰王语嫣。来源:金鹰网
档案是历史最真实的记录。2016年3月11日,经市档案局沟通,十堰晚报记者在武当山特区档案局,见到了金庸寄情武当山的亲笔信(共4页)、3份对武当山充满祝福的题词,这些便是十堰人热情好客的最好见证。
图为:金庸先生写给“武当山”的亲笔信。
时光倒退到2008年,此时恰逢武当太极拳祖师张三丰诞生700周年。2007年8月6日,热情好客的十堰人便早早地向金庸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来武当山看看。
一个星期之后,武当山方面就收到了金庸秘书李以建的来函。他在回函中表示,“金庸先生也希望在2008年能安排时间,前来武当山游览”。还说如果能成行,“会再聊一聊”。
早在2004年,武当山方面就曾去香港拜访金庸,邀请他来武当山,但未能成行。不过在交谈中,金庸对武当山表达出很深的期望。
再早两年,经过紧张周密准备,2002年9月24日至26日,第五届中国武当国际旅游节暨第四届中国武当拳交流大会在我市举行。此前,活动组委会早早地向金庸发出了邀请。
武当山特区档案局负责人展示金庸先生的题词
彼时,已近耄耋之年的他开始准备武当山之行。珍贵档案显示,他“已经筹备了数月”。几次邀请下来,武当山方面得到的都是遗憾的结果:金庸与武当山均擦肩而过。
金庸:对武当山仰慕已久
当然,遗憾的不仅是武当山方面,金庸心中又何尝不是充满遗憾?“他的小说展示了自己对道家思想、武当文化的理解和推崇。相对而言,金庸对其文化魅力还仅仅停留在纸质的载体。现实中,相信对每一次盛情邀请,金庸心中都是充满期待的。”时任武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郧阳师专中文系教授罗耀松说。
然而,期待与遗憾不断反复地进行着切换,金庸的心情也是复杂的。尤其是2002年9月20日,金庸在写给武当山的亲笔信中,表达了一方面他对武当山之行充满期待,另一方面因身体原因又不得不放弃的遗憾。
在这封落款时间为“(二零零二年)九月二十日”的信中,记者发现,受活动组委会盛情邀请后,他本人表示“深感荣幸”,也“非常感谢”。
在信中,金庸称“对武当山仰慕已久”。他还回忆,多年前撰写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即以武当宗师张三丰道长及其弟子宋远桥等武当七侠为主要人物,“对武当山武功之精强,武当派侠士之仁义风格,赞扬备至”。原本计划的此次武当山之行,金庸将与中国作协、湖北省作协、香港作协等领导,以及他的家人来武当山观光,“拜瞻宝山名胜”、“真武帝君胜迹”,感受“武当派精湛武术”。
倚天屠龙记剧照
可令人遗憾的是,在临行前不久,医生给金庸检查身体时发现,他的身体出现不适,需要立即进行手术,“医生再三叮嘱,在一个月内绝对不宜乘坐飞机航行,迫不得已取消了本次武当山之行”。金庸在这封信中使用了“至感歉疚”、“感极大遗憾”等词句表达了遗憾,同时还“向各位诚意道歉”。
当然,在信的末尾,金庸亦对武当山表达了深深地祝福,希望国际武术节及武当拳交流大会圆满成功,祝愿十堰市及武当山特区旅游事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记者还发现,在这封信件的第4页纸上,金庸特意用括号标注了“希望日后更有机会奉访”字样,以此表达对武当山的仰慕之情。
金庸对武当山贡献大
一提到道家功夫,大家便会想到武当山,想到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张三丰,以及他所创的太极拳等功夫。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作为武林圣地的武当山,至今仍有许多人前来学武。应该说,有不少人是因为金庸才慕名来到武当山习武、问道的,金庸先生对于宣传武当山是功不可没的。
金庸年轻时的照片
“金庸的武侠小说为武当山的宣传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这种贡献是持久和永恒的。作为著名武侠小说泰斗,尽管金庸没有来过武当山,但他对武当山在宣传方面的贡献是很多人所不能及的”,时任武当山特区档案局局长陈敏介绍。
金庸作品
对于金庸对武当山的贡献,武汉大学哲学院博士生岳涛认为“很了不起”。他说:“金庸与武当山的这份未了情,早在当初他写小说之时就已经结下了。”天下凡有华人者,一定就有金庸的小说,“金庸的贡献很了不起,许多人是因为金庸,才对武当圣山心怀神往。”他认为,天下人对于武当仙山的向往、痴迷、留恋之一切因果,想必除了大道感召、三丰之仙踪外,“还应是金庸先生的妙笔,早已在大家的心中埋下了种子”。
一份独特的武当情
作为“金庸迷”,大家会发现,金庸对武当派宠爱有加,甚至是情有独钟。
尽管武当派出来的名门侠客不计其数,但反角只有张召重、宋青书二人。这么多的出场次数中,武当山顶级高手的出现频率也是极高的。不知金庸当年与武当派到底有什么交集,以至于他对武当派竟然是如此偏爱?这一段往事,只有金庸自己知道。
“我们从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可以看出,他对武当派的喜爱程度有多深。”岳涛分析说,也许这个产生在道教圣山——武当山的门派,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辉煌。
金庸不仅在虚拟世界写武当,还在现实中多次为武当山题字,表达对武当山的祝福和关注。
昨晚得知噩耗,武当玄武派十五代传人、十堰市武当三丰武术学校校长袁理敏深情回忆起,2004年6月他率武当山功夫团随十堰招商队伍前往香港参加活动时,受到金庸先生亲切接见时的情景。
在金庸的办公室,十堰市主要领导向金庸介绍了十堰市及武当山的发展优势及资源,并热情邀请他到武当山、十堰做客。
金庸但是还向袁理敏提了一个小要求,“我这辈子没有练过武功,听说你们都会功夫,我特别想看一看你们的武当剑,你可以练一下吗?”
袁理敏表演了一分半钟的武当丹剑,金庸拍案叫绝,说:“没想到我能在香港办公室里看到武当绝学,我一定要抽时间去武当山,跟你学太极拳。”金庸从书柜中取出一本《雪山飞狐》送给了袁理敏,并在扉页题词:“拜见剑技,倾倒之至”。
金庸向袁理敏赠书并致词
2002年,金庸挥笔为第五届中国武当国际旅游节写下“弘扬武当武术振兴十堰经济”12个遒劲有力的字,表达对十堰、对武当山的祝福。
金庸写给武当山的题词
2005年5月,在香港的家中,金庸欣然提笔,为十堰、武当山写下“灵山武当天下名扬清水北调京津浩畅”。
2005年5月10日,金庸大师在香港与武当功夫艺术团合影
希望金庸圆梦武当
金庸爱武当,用手中的笔把武当功夫写得玄妙莫测、出神入化,将武当山美景描绘得美不胜收。“金庸心中一定还有个愿望,那就是来武当山。我们希望,金庸有机会到武当山走一走、转一转,看看他笔下真实的武当山”,当时,陈敏充满期待地说。
“北少林,南武当”。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少林寺和武当山作为两大门派一并出现。对于少林寺,金庸是去过的,但对于武当山,他始终未能成行。对此,他又遗憾到什么程度?或许是不是因为,他希望在心中保留一份对武当的神秘感呢?这些疑问,恐怕只有金庸自己知道了。
在秦楚论坛上,网友“love枫叶飘舞”曾发出这样的邀请:“没有金庸先生的小说,许多人可能不会知道武当山,更不要说十堰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欠金庸先生一笔宣传推广费的,希望他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能来看看就好了。”
神交数十载,金庸先生却终究未能亲眼看看武当山。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去世,享年94岁。
http://www.wudangshan.gov.cn/xwd ... ?bsh_bid=4977213822 题字
再见,金大侠
江湖路远,一路走好!
【【【【【【【【【【【【【
85岁王蒙:健身 追剧 写爱情小说
2018-08-27 08:50:56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网络文学”VS“传统文学”六家谈活动举行
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组委会和《中国作家》杂志社共同承办的“网络文学”VS“传统文学”六家谈活动昨日在北京十月文学院举行。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王蒙与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青年作家大头马、网络作家管平潮、乱世狂刀、疯丢子围绕着“网络文学路在何方”主题展开讨论。
坚持锻炼 笑称自己是“耄耋腹肌男”
今年85的王蒙仍然精力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平时每天坚持游泳、走路、爬格子、追剧、看电影,年轻人的爱好一样不落。他笑称自己是“耄耋腹肌男”,并将图片分享到自己的微信头像上,被很多友人误以为是施瓦辛格或者普京。
不管是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王蒙都充满了包容。他建议所有的写作者都应该保有开阔的世界,自己就刚刚尝试写了一部爱情小说《生死恋》,“作家是各式各样的,平台是各式各样的,但是你要写得好,不管你用什么招,而且应该越写越好。中国写得好的还不够多,太不够了。”
对于网络文学20年来的发展,王蒙坦言了解有限,但是他一直支持网络是文学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中国1949年以后很多的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类似这样的故事特别吸引人,在各种报纸上连载的,包括神怪小说数量也非常大,所以我并不陌生,我都看过,还比如1949年以前郑证因写的《鹰爪王》等等都很好看。”
网络文学的成败都在于更自由的“审稿”机制
王蒙指出,除了网站的签约作家,大神级作家,还有很多数百万的业余作家在网络上,“我的有些亲友的孙子辈都有写网络文学的,最后也出了书。”王蒙认为网络文学的好处和坏处都在于更自由的“审稿”机制,所以它很宽泛,但是每一个写作者都是希望自己写得好,而不是越写越烂,凑合着骗钱就行的。作家是各式各样的,德国汉学家顾彬在莫言得诺贝尔奖的时候就批评莫言写得太快了。他们德国大作家一天顶多能写一页,我就跟他说,你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怎么写的吗?王蒙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个爱好就是赌博,轮盘赌,一个礼拜全输了,快到交稿的时候他急了。所以他就找了一个速记员,一路走着他就像疯子一样开始说,速记员就记下来。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大的特点是不分段,因为他一口气说下来。相比现在的台湾香港作家写作,风格太不一样,他们恨不得一个字占一行。
所以王蒙认为,作家是各式各样的,你只要能写得好,没什么是不可以的,“有一次参加一个科学院的院士会议,所有人都说很喜欢看小说,我就说喜欢看什么小说,都是金庸的,没一个看我的。如果你能写成金庸那样,我也是热烈祝贺,如果你写得不好,不管用什么平台,用什么东西,中国写得好的还是不够多,太不够了。”
创作时不是“我选材,而是材选我”
王蒙透露,自己最近刚刚写了一本爱情小说《生死恋》。王蒙说,自己创作时,从来不是“我选材,而是材选我。好事不糟践,坏事更不糟践。安徒生《海的女儿》大概是世界上一切爱情小说的圣经级小说,好的经验也可以写,比如说福楼拜,所以题材每天都在环绕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