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重 发表于 2015-8-25 19:05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19-9-20 10:04 编辑

金庸武侠六十年︱严晓星、六神磊磊:何谓“骨灰级金庸迷”

澎湃新闻实习记者 王慧婷

2015-02-05 14:57 来自 私家历史
字号
       【编者按】
       1924年3月10日的海宁,查良镛出生。
       1955年2月8日的香港,《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的“天方夜谭”版开始连载,署名“金庸”。金庸“出生”。
       从此世人往往只知金庸而不知查良镛。
       金庸和金庸武侠问世一甲子之际,澎湃新闻刊发一系列文章纪念。
       据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武侠梦。为此,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了严晓星、六神磊磊这两位金庸小说的“骨灰级粉丝”,请他们回忆自己阅读金庸小说的经验和感悟。
            
老师用金庸小说教我们写作文
       严晓星,作家,编辑,著有《金庸识小录》。该书以短小札记体的形式,挖掘小说文本背后的历史、文化碎片,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澎湃新闻: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读金庸小说的?
       严晓星:小学,因为我是1975年生的,我上小学的时候,应该是三四年级开始读的,大概就是1984年左右吧。但我读全还是比较晚的,好像到了中学才读全了。我记得那时候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那时候的实习老师来给我们上作文课,就讲金庸小说。其实那时的实习老师,也就是20岁左右,他们也是接受金庸小说的主体读者群。
       那时候金庸小说是热得不得了,而且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也正在播放。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用《书剑恩仇录》来讲文章要有起伏,不能太平淡。他大概是讲《书剑恩仇录》的开头,讲陆菲青藏在一个清朝官员的家里。他是一个反清复明的志士,但是他隐藏在清朝官员家里,这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他虽然很普通,但是竟然能用针法把蚊子杀掉,这就有一种张力在里面。过了不久,又有他的仇家来寻仇。就这么一个开头,老师就用它来讲了文章怎么样才有悬念,怎样一波三折等等。
       那个时候金庸小说的风靡程度是,基本上我这一代人的父亲都在看金庸小说。我去同学家里,他们的金庸小说都是用报纸包几层,很珍贵的,大家都在看。而且当时83版《射雕英雄传》放的时候,街上的行人会明显变少。
香港TVB83版《射雕英雄传》海报
       澎湃新闻:您当时是上课的时候读,躲在被窝里读,还是白天黑夜不停读?
       严晓星:这个我印象倒不是太深刻,我读的书比较多、比较杂,不光是读金庸小说。躲在被窝里读的,也有可能是倪匡的小说,这是后来的事。金庸的小说可能也躲在被窝读过,但并不是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就是断断续续地读。因为那时候虽然大家都看金庸小说,但是你要借的话,大家都不愿意借,都很宝贝一样的。      
       澎湃新闻:最喜欢金庸哪部小说?为什么?
       严晓星:我觉得金庸的小说总体水平都非常高,即使那些我们看来水平偏低的小说,其实水平还是很高的。如果问我最喜欢的和水平最高的,这可能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在我这里比较吻合。我觉得他写得最好的、我最喜欢的是《鹿鼎记》《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我还比较喜欢一部相对短的《雪山飞狐》。
       我前两天也在和我的朋友聊天,说其实我们回头去看金庸的小说,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丰富,从小说艺术来看,它当然是有很多问题的。但是即使它有那么多问题,可它仍然那么有魅力,那只能说是魅力太大了。就好像一个男士他不是帅哥,但也特别能赢得女孩子欢心,那他的确太有魅力了。
       我觉得金庸小说最吸引我的可能有三个地方。第一个是它的人物形象特别鲜活,很多人物一想起来简直太熟悉了,他的口吻,他的表情,他的习惯,他的爱好,他会怎么样去处理一个事情。这个人物形象太鲜活了,非常像我们生活中的人一样。
       第二个是它里面有一些人情世故,这个人情世故一下子就把它和其他很多小说拉开了距离,这也是金庸远远超出其他人的地方。金庸小说里有对人情世故的观察、理解、体验。
       第三个我补充的一点就是,他的小说里面经常有比较诗性的片段,达到了那种诗的境界。比如说蝴蝶谷之会,在《倚天屠龙记》里面,他这些片段真的是境界极高,放在任何一部名著里面都不逊色。
       还有像萧峰自杀的片段,我印象特别深的是,萧峰自杀的时候,旁边有很多人的议论。这个议论也有很多对人世的深刻理解,甚至有人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英雄都是很孤独的,这种孤独感写得非常好,包括萧峰在聚贤庄和他的好朋友们生死一战等。金庸小说里有很多很多的片段,境界非常高,有诗的感觉。当然他还有很多问题,你怎么说都可以,但是这三点已经很了不起了。      
       澎湃新闻:金庸小说中哪个人物塑造得最好?
       严晓星:我最喜欢的是黄药师,因为黄药师代表了一种个性解放,一种不同流俗,但是又有原则的精神。而且他的形象和才华,都是很让人钦佩的。但是仅仅形象和才华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他的一种人格精神——个性解放的精神。我曾经在《金庸识小录》里面谈到,黄药师这个形象可能和金庸自己的经历是有关系的。金庸当时在左翼的阵营里可能受到的拘束太多,所以他通过黄药师的形象来释放自己的个性。
严晓星著《金庸识小录》,中华书局2012年版。
       我的书里面还写道,金庸的一些经历和他的很多角色都能对应上,他的感受写在里面。比如说令狐冲和萧峰,被所谓的正义阵营驱逐出去的时候,那种孤独感等等。
       武侠小说里怪力乱神特别多,金庸小说也存在这种情况。但是他还是希望能够借助小说,普及一些中国古代的文史知识。虽然不能把它当作一个文史知识的范本来读,但是金庸多少还是把他的一些杂七杂八写在里面,我觉得这也蛮好的。      
       澎湃新闻:多长时间没有读了?
       严晓星:最近读的少了,每部小说肯定都读过三遍以上,这是肯定的。但是哪一本多一点少一点,我自己也记不得了,因为要读的书太多。我最近又新买了一套最新的修订本,但是还没看。
       金庸其实没想到他会改变中国很多人的记忆,我们很多人都被他影响了。金庸他自己说过他觉得很多人跟着他一起胡思乱想很有意思。有人说金庸的作品在生前已经经典化,我觉得这话言之过早。因为经典化这个事情,不是谁说了算,也不是说靠炒作就能成功。但是不管怎么样,他能在生前看到他的作品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和塑造力,我觉得应该是很自豪的一件事。每个人在世上,我开玩笑说就是在发功,是看环境影响你还是你影响环境。有的人对环境的影响超过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我想金庸就是这样的人。   

【【【【【【【【【【【【【【【【【【【【【【

《鹿鼎记》,不用多作介绍了吧,家喻户晓,影响特别大。实际上,《鹿鼎记》借鉴了一本不出名的清朝被禁的情 色小说《灯月缘》,作者是明末清初的烟雨散人。《鹿鼎记》的故事架构,在相当程度上借用了《灯月缘》。《灯月缘》男一号叫真连城,《鹿鼎记》男一号,自然就是伪(韦)小宝了。《鹿鼎记》女主之一的阿珂,母亲是陈圆圆,父亲是李自成。而《灯月缘》女主之一李翠微,父亲李自成,母亲陈圆圆。 因为李自成不为清朝承认,所以李翠微和阿珂有个同样的政 治身份——伪公主。 《灯月缘》的最后,出现了一个妓院名称,叫做丽春院。而《鹿鼎记》韦小宝生活的那个妓院叫什么呢,也叫丽春院。 两者的故事背景都在明末清初,《灯》讲的是真连城和几个美女的故事,《鹿》更不用说了,韦小宝和七个老婆缠绵。 《灯》书被禁,是因为太“黄”了,里面有大量少儿不宜的描写。

【【【【【【【【【【【【【【【【【【【【【【【

卫平和我【沈君山】
来源: 微信公众号发表于 2017-03-10
中立
中国的围棋发展史上,聂卫平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围棋是世界上现存斗智竞技中历史最悠久的,源起于我国,隋唐之际传入日韩,在相当于明朝中叶的安土桃山时代,日本的围棋开始制度化,产生了四大家,互相竞争。明治维新,棋亦随之进入现代化,成立棋院,推动新闻棋赛,成为一职业性的竞技。反观我国,从清末以至民国,围棋一直是依附于商贾之间的消闲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尚无力及此,中日双方的棋力,乃渐拉远。在这一段期间,吴清源和林海峰等华裔棋士相继扬威东瀛,他们的成就,是华人的骄傲,在艺术境界上也为围棋放一异彩,但毕竟是从日本的围棋制度和在日本的环境中孕育而成。
聂卫平是第一个完全由中国“本土”培育出来、而在较长时期的比赛中连续地击败了日本最强棋士的第一人。

围棋是两个棋士个人间的斗智,但作为职业性的竞技,却也反映出整个社会的时代背景。一般说来,西方文化较以个人为本位,而东方文化则较以群体为本位。从明治维新福田谕吉提倡“脱亚入欧”起,日本就在各方面西化,战后更是完全接受以个人竞争为主体的资本主义。职业棋士比赛的胜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收入和生活,而且在90年代以前,日本所有的大比赛都是国内比赛,所以棋士参与比赛,都是从个人利益的立场出发。中日围棋交流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双方棋力有一段距离,日本是以“指导”的心理来对待中国的。中国方面的心情不同,那时中国“文革”刚刚结束,对外开放才将开始,国际的比赛,例如乒乓、排球等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色彩,每次获胜有着中国人“终于站起来了”的象征。

这个时候,中日围棋擂台赛应运而生。在自传里,聂君自认他的棋力在70年代末已达到巅峰,但真正更上一个台阶,还是在80年代后期的擂台赛。可以说擂台赛造就了英雄式的聂卫平,聂卫平也造成了英雄式的擂赛。严格地说,擂台赛不能算是真正两军对决的比赛。因为譬如十人比赛,一队九人皆弱,一人特强,这特强的一人就可把比赛赢下来,但并不代表输的一队就实力差。然就刺激性、紧张性而言,擂台赛远胜其他方式的比赛,尤其当时的中日对抗,以平均实力而言,日本毫无疑问尚胜一筹,聂卫平把守最后一关,有如在悬崖上持剑对决,虽然只是一个人,背后却担负了十亿中国人民加三千万海外华裔的期望,

凭其韧性、气势,连胜三届十一场,海内外华人,无论知不知棋都为每一场的胜负悬起了心,使得围棋这项原属个人游戏的竞技,一下成为家喻户晓的比赛。再加上聂君学棋的过程,充满了戏剧性,与日本棋士正成对比,日本的职业棋士都是从小进入棋院,稳定成长,是制式化的“产品”。聂卫平却是在极端遍乱的“文革”期间,左冲右突地冒出来。用武侠小说做比,小林、武宫等日本一流棋士,就像少林寺的和尚,一个个从小出家,吃素练武,最后通过了十八罗汉铜人阵的考验,才算学成出师。聂卫平则是一位野武士,在荒山大泽中自行磨练而出。当聂卫平在擂台赛上与这些棋艺属于“名门正宗”的顶尖高手对决,而把他们一个个扫下悬崖,其悬疑性、戏剧性,即使小说里想象出来的最精彩情节,亦不能过之。

当时在海外,对于聂君学棋的经过有各种传说,其中之一是当聂君下放到北大荒的山河农场时,因为没人下棋,就自己跟自己下,左脑择黑,右脑择白,左右互博,后来与日本高手对抗,若一对一,只想自己该怎么下,原无必胜之道,但他既养成了左右互博的本领,一路想下去,就成了两个聂卫平互相商量着来下,正像金庸笔下的周伯通,那对手就吃不消了。这个故事虽是传说,也有几分真实性,因为照这本自传看来,他在山河农场要走几百里才能和高手下一盘棋,晚上看着屋顶自己想棋,肯定是必有的事。专业棋士落子,为了考虑周详,常常有意想不到秘方,像已去世的日本前辈棋士木谷实,当年号称“鬼童”,与吴清源先生齐名。但他下棋极慢极慢,有时候很明显的一手棋,也要想上两个小时,因此当时每盘棋十几个小时的时限,他总不够用,不到中盘,就读秒了(所谓读秒,就是每步棋必须在一分钟内落子)。

吴清源问他为何如此,木谷告诉吴先生,他想棋和别人不同,先从最不可能的一手想起,这一手不行了,再想其次不可能的一手,如此过滤到最后,自然产生最好的一手。这种过滤式的想法固然不会有漏着,但有个前提,必须精力和时间都无限才行。所以木谷每盘棋都要读秒,读秒了,只有凭直觉落子,这套过
滤式的想法,当然不能用了,但正因为每盘棋都要临此苦境,经验多了,木谷下读秒棋的本领,也是天下无双。1962年我从美国回台湾,经过东京,因为木谷先生的女儿礼子访问美国时,曾和她下棋并招待,木谷先生特地请我到著名的木谷道场,去吃日式烤牛肉,我曾以此故事相询,木谷先生听说这是吴先生讲的(后来吴先生还写入他的书里),哈哈大笑,用日本话说了一大串,据翻译说,是讲他早年与吴先生研究新布局的事,似乎也没有否认。

当年道场一大群小孩,拥来拥去,吃烤牛肉时,就在门口探头探脑,被木谷夫人吆呼赶走。吃完牛肉,照例以棋招待,就叫了一位六七岁的小孩来和我下棋。木谷给他介绍,说我是美国“本因坊”。当时没有电视更谈不上网络,“美国”一词在小孩心目中,可能是一个遥远而伟大的象征,他眼睛咕噜咕噜地转了两下,鞠了一个大躬,就在下首坐了下来,木谷先生要我让小孩三子,当时的我,让一般所谓神童小孩三四子也是平常的事,不过翻译先生在后面叫我小心,这位小孩刚刚从韩国来,授五子赢了坂田荣男,似乎也赢了林海峰,这令我顿生警惕。这盘棋一上来,因为妖刀定式的鬼手,小孩不察,死了一大块。他的人缘似乎不太好,围在后面看的比他大几岁的一群少年,幸灾乐祸地有的做鬼脸,有的叽叽喳喳,被木谷先生瞪了一眼,才没有了声音。这小孩虽死了一块棋,却一点也不放弃,还是撑着走,慢慢地有些挽回,但不小心,后来死了一块,木谷先生叱责着要他投子认输,但小孩含着泪,咬紧牙,硬是不肯,还是要下,这在日本传统规矩里,可能是对上手的不敬。木谷生了气,大喝一声,小孩扁着嘴还是硬下了一子,然后哇地大哭起来,后来是木谷夫人进来,把他带走,那一伙少年小孩狐假虎威指指点点地骂着这小孩,一窝蜂地走了。

这个下棋的小孩,就是后来直到今天也还在称霸日本棋坛的赵治勋。大竹、加藤、武宫、小林等在本书中和聂卫平作殊死战、先后曾在棋坛各领一段风骚的棋士,一定也夹杂在这群叽叽喳喳的少年小孩中吧。
三十七年过去,斯情斯景犹如目前。当然业余棋士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赢的棋记得特别清楚,输的棋很快就忘记了,不过,这是千真万确的一段经历,在日本杂志上也曾有报导,授三子能把赵治勋杀得哭,恐伯也是一份机缘吧!

言归正传,聂卫平在第一、二届擂台赛中的表现,如有神助,建立了历史性的功绩,但也是历史性的机缘。日本的棋士以围棋为国粹,棋力高他国一筹,先骄后馁;而中国方面,经过传媒宣传,可以说集举国之期望,看棋士们备战的过程就知道,不只是聂卫平、马晓春等个人的事,还存在着中华民族对抗大和民族,社会主义的群体性对抗着资本主义的个体性等等各式各样棋盘外的象征,上纲上线,都投射在既单纯又神秘却确确实实是黑白分明的棋盘上。而最后是中国人赢了。

这样,聂卫平成了英雄,他豪迈爽朗的个性,也正适于扮演英雄。但是在现实社会里,英雄是不好做的。有一段时间,哪儿都找他去,领导找他,群众也找他,聚会的时候,上千上万的人围着他,他傻乎乎地笑,人家说他和熊猫一样是国宝,也真像。

那个时候,我和聂君已经是很知音的桥牌伙伴,有一次我私下问他:“你的棋怎样?会不会退?这是你的根呀?”他苦笑着回答:“退倒不会退,可也不会进,我没办法呀!”这话从自信极强的聂卫平口中说出来,就表示单从精力一点来说,棋的整体力量已经在走下坡了。记得大概是十年前吧,我曾写了封信给主办擂台赛的郝克强先生,说聂卫平的个性和棋风,就像大漠英雄,他对外比赛能不断创造奇迹,主要也是靠他那股大漠英雄的气概,但现在在京城的浮华世界被灯红酒绿的捧,棋力非退不可,“自古英雄怕进城,你们要注意保护他哦”。后来在“应氏杯”的决赛中,此言不幸而言中。

我和聂卫平相识于棋而结缘于桥牌,桥牌是聂卫平的业余嗜好,而且不只是一般的嗜好。我还没有见过一位业余桥牌手,像他这样的喜好和投入。关于这点,略识聂君的人,大概都同意,对此有意见的,也颇有其人。我的看法,像聂卫平这样一位喜欢竞争而且胜负心特强的人,桥牌——这于他是“胜固可吹,
败亦可诿”的业余嗜好,对调剂身心是有正面作用的,只不过他的个性,豪迈胜于谨细,有时候对自己也放纵些,别人怎么说也不大在乎,当然闲话就特别多了。

卫平和我第一次见面是在1983年香港金庸先生的宴席上。金庸、卫平和我都是因棋结交,金庸有一段时期极迷围棋,他有特殊的癖好,就是拜高手为师。历史上徒弟段数最多的,大家公认是木谷实,总共超过二百段。和木谷实相比,世界上师父段数最多的,现在肯定是金庸。我帮他算算有一百段以上!金庸之有此成就,是因为他完全不守武林中入门以后从一而终的行规。不分门派不分辈分,只要艺高,他就要拜为师父,而且学不学得到本领不论,拜师的仪式却一点不肯马虎,往往坚持要行跪叩的大礼。有一次,他要拜王立诚为师,林海峰和我都被请去做观礼的嘉宾,那时他已拜了吴清源、林海峰为师。王是林的弟子,林又是吴的弟子,论年纪王也不到金庸的一半。金十分诚意地要拜,王却怎样也不敢受,僵了好一阵,最后还是搬了一张太师椅来,立诚端坐其上,金庸毕恭毕敬地鞠了三个大躬。海峰虽已是师父,但此时升格为师祖,又受了三鞠躬;立诚出国赴日学艺是经过我的手试,所以我亦沾光地受了金庸斜斜一拜。卫平的自传中,说金庸坚持对他要行跪叩拜师之礼,经过想亦如此。

卫平与我和金庸虽是因棋结交,当然我们更是金庸武侠小说的忠诚读者。自传里聂卫平讲起他和我交往引用的典故,亦出自金庸的《笑傲江湖》。
这要从1986年香港一个叫“地中海杯”的国际桥牌赛说起,这是我和卫平第一次正式搭档参加桥牌赛。那时聂卫平在香港已经是名人,我在台湾也有各方面的关系,而当时两岸之间尚未开放。单纯的桥牌赛,招来好些记者,他们问的问题,当然离不了两岸与政治。一位记者有点挑衅地问:“台湾不是把共产党叫
‘’吗?你怎么和聂卫平下棋打牌?”我回答:“政治是暂时的,民族、文化是久远的,我和聂先生都是中国人,围棋是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聂君在自传中认为这回答很政治,但这是内心诚实的话。假若那时我在政府中任职,也许不会说得那么白,但当时我并没有担任公职。后来这些话在台湾报纸上登出来了,当时也有些传言(并不完全真实),聂君有些担心,曾问我和他做朋友有没有不便,我解释了一下我在台湾的情形,说这样的活动对个人的安全自由不会有什么不便。当然对任公职可能有一些影响,不过时代在变,所谓“不便”也在变。人在世间有政治地位,有社会地位,也有历史地位。政治地位是暂时的,随位置而变,得位时高,失位时就消失了;社会地位是长期的,建立起来后,只要束身自爱做你自己,总在那儿,别人奈何不了你;历史地位则是永远的,但不是只靠努力可得,更不是人人可得,要靠机缘,就看怎样把握机会,一过去就没有了。“而你正在创造历史地位的边缘。”我对卫平说。对我们相交,则引用了一个《笑傲江湖》中的故事。讲两个江湖人分属敌对两派,但均妙于音律,因乐结谊,琴箫合奏,共创了笑傲江湖之曲。这个故事后来以悲剧结局,但此两人的友情,令人心向往之。我心目中,与卫平友谊的关系,与之颇为近似(当然悲剧结局除外)。


我们之间背景、专业都不一样,甚至个性和对一些事的价值判断都不尽同,但在桥牌桌上,确实心灵相通。和卫平做桥伴是很愉快的,他不是专业桥手,桥牌的理论不高,但桥牌的智商很高,思路清楚,极少昏招。他与一流桥手对抗的经验不多,但从围棋征战养成的killinginstinct(杀手直觉),关键时刻白刃一闪,绝不手软。最特殊的是,自信超强,每次赢了牌,看他真心高兴,自吹自擂仿佛君临天下,其愉悦的心情传染开来,令人觉得天地皆春。我们做伴打牌的机会平均一年只有一两次,两人间完全没有什么特约叫法,但在牌桌上,他想什么我大致猜得到,而他的判断,我也大致信得过,所以成绩往往出乎意料的好,这种天地皆春的感觉也就常有。最令人怀念的一次,是1988年在日本,他已连赢了三届擂台赛,那次是参加“富士通杯”,我正好去京都开会,打听到在棋赛结束后的第三天,有一场“高水准”的重要桥牌赛,在卫平赢了“富士通杯”初赛的午夜,我通过电话找到了他,临时决定取消其他约会,去参加这次桥牌赛。到了赛场,才知道这是日本为参加世界奥林匹克桥牌赛办的选拨赛,我们以客卿身分参赛;聂卫平还临时拉了武宫正树去做捧场的观众,武宫略识桥技,每打完一圈,聂卫平就给他夹吹夹评地讲一圈。那天我们打牌如有神助,最后得了冠军,把武宫佩服得不得了,让聂卫平以后一定要教他学好桥牌,聂卫平哼哼哈哈地说了几句日语,似乎是这很不容易的意思。
颁奖时我们领了奖品,致谢词时还开玩笑地问:“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代表贵国去参加奥林匹克了?”把主持人问得直搔头。赛后林海峰请吃饭,聂卫平一人又吹又擂地吃了五客生鱼片,把林海峰看得一愣一愣的。回到林家,他又赶着打国际电话给《人民日报》发消息,聂卫平赢了棋是很少吹牛也从不自我宣传的,但赢了牌就不一样了。我为此欢乐气氛感染,也给台北的报纸去了电话,结果第二天两报都登了我们赢了日本奥林匹克桥牌选拔赛冠军的新闻。

像这样愉快的经验,卫平和我分享过多次,但我也曾陪他度过他围棋生涯中最沉重的一夕。这在自传中他也提到了,就是1989年8月第一届“应氏杯”最后在新加坡的决赛。这个冠军可得到40万美金,为历史上奖金最高的比赛,是应昌期先生为中国人、尤其是为聂卫平举办的。而聂君亦不负所期,一路过关斩将,
到新加坡时,决赛的五盘三胜中他已以2:1领先对手,剩下两盘只要再赢一盘,就可以大功告成。大家都以为他冠军已经到手,不料两盘皆北。这一失败,是卫平围棋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应氏杯”和两岸围棋交流中的一个转折点,以后影响到许多事。当时我是应昌期围棋基金会董事长,是“应氏杯”名义上的主办人,但在大陆举行的初赛和复赛,因为时任政务委员,无法参加,最后决赛在新加坡举行时,我已离开公职回到学校教书,可以自由地去了。因此我大为兴奋,还组织了一个桥牌队,包括60年代一起驰骋世界桥坛的亚洲桥王黄光辉和戴明芳等,前往狮城,准备给卫平举办一个庆功桥牌赛。棋一输,牌虽照打,但谈不上庆功了。比赛过后,棋士桥友纷纷归去,最后一晚人都走完了,只有卫平的机票订在次日,他原预备好好地玩一下,这时只有我一人留下陪他,当天晚上我还是和他一起去吃他最喜欢的日本料理,他一口气吃了两客生鱼片,也谈了一些平常都不谈的话,但沉沉闷闷的,热带的暖风从棕榈树顶吹下来,吹得人一身疲乏,两人都早早就回去睡了。

狮城失利,卫平说走错机场,得了感冒。这次他来狮城,赛前就恍恍惚惚的,说是冤枉跑了趟曼谷,在香港牌也没打好。这使我想起1981年和陈祖德先生的谈话。那一年陈君在香港金庸家养病,金庸趁机邀我也去小住几日。每天清晨和傍晚,陈君和我从太平山山巅的金宅出来,沿着山顶小径一边散步,一边聊天。陈君给我的印象,与其说是一个专业棋士,不如说是一个知识分子。许多人认为,没有“文革”,陈君将是中国第一个打倒日本的棋士,但他最美好的弈棋时光,都在“文革”的折磨中消逝了。尽管如此,陈君依旧是一个认真的共产党员。我们谈到社会主义体制,尤其结合中国传统观念的社会主义体制下围棋的发展。这种结合,有许多优点,包括对棋艺棋士本质性的尊敬,棋士个人的生活安定,不依赖棋的输赢等等。但是,一旦开放,接触到一切以金钱衡量的国际竞争社会,这种结合的价值基础,势必受到冲击,其体制运作也势必要调整,否则难以持久维持平衡。这次“应氏杯”决赛,多少感觉到这平衡的动摇。


在自传里,卫平对他的婚姻和感情生活,有很坦白的叙述。这是另一个我和卫平相交不触及的领域。但是对孔祥明女士,我有另一番独立的尊敬。她是第一个中国围棋的世界冠军——女子冠军。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孔祥明在女子围棋界是无敌的。和卫平结婚后,她放弃了事业相夫教子。做天才的太太是不容易的,卫平是天才,而且是不会照顾自己又相当任性的天才。孔女士相夫,最重要的是在棋艺上激励督促丈夫,卫平在擂台赛的杰出成绩,孔祥明是很重要的因素,这在自传里,卫平也承认。大家都知道,孔祥明对桥牌十分反感,我相信她绝对有充分的理由如此。我和卫平做桥伴七八年,卫平的朋友和中国棋院的棋士,大半都认识而且熟识,但卫平从未给我介绍,而我也从未见过他这位应算是围棋同好的妻子。“应氏杯”决赛最后一局失利之后,我在旅馆房间里忽然接到卫平的电话,声音低沉,要我到他房间里一下,我去了,气氛实在不好。这盘棋对他们太重要了,我在这样尴尬的情况下,第一次和孔女士见面,他们也许要我缓和一下气氛,但安慰的话似乎也多余了。
1992冬我到北京,离京前夕的晚宴上,棋院的朋友告诉我聂卫平和孔祥明分手了,刚刚办完手续。我忽然兴起非得去看孔祥明一下的念头。时间已经很晚,孔的住处离宴会场合又很远,难得王汝南和罗建文两位棋友帮忙张罗到一部大概是吉普、也可能是货车的高高的车子,他们两位陪着我,一路颠着,走了四五十分钟,好像还走错了路,最后到一座体育馆外面,孔女士已经闻讯在等着。北京的冬夜本来就冷,那天又是特别冷,我们就在体育馆屋檐下,在刺骨的北风里谈了十几分钟话。我大致是说,我是以一个台湾棋友,而不只是卫平的朋友,向她致尊敬之意。因为她替中国人争得第一个世界冠军,也因为她帮助造就了另一个伟大的棋士。这些成就是她自己的,而这份尊敬也是对她个人的,不因其他关系的改变而改变。她当然是谦虚了一番。我因为第二天就走,带来的礼品已经送完,便临时凑合着送了她一瓶“金门高粱”和一本蒋梦麟的《西潮》。“高粱”原来已经送给王汝南,再要回来;《西潮》则是带在旅途上解闷的,已经有些磨损。后来,每年孔女士和我在圣诞节都通讯问候。两年前,她首次访台,我们又第三次见面。她告诉我还保留着那本《西潮》,烦闷时翻阅,书里的内容每次都给她一份激励。
卫平的自传里,读者最感兴趣的恐怕是他的师友部分。卫平和当时中国的领导人,很多都有因棋桥结缘的友谊,在自传里,交往琐事娓娓道来,平凡中有亲切的人情味。金庸小说里有一个令狐冲,一个郭襄,是代表率性自由最最可爱的两位男女。去年秋天(1998年)金庸访台,在电视上偶然说起他小说中自己最喜欢
的男主角是令狐冲,最想娶做太太的女主角是郭襄。一时政坛逐权之士,纷纷自喻令狐冲,而又纷纷也想把太太或女儿塑造成郭襄的形象。殊不知只是在小说中,令狐冲才会逢凶化吉,权力才会自动地落到他头上,而他最后还是选择放弃权力,才得还我自由。郭襄诚然可爱,但试想三更半夜,邀集了杀犬屠猪之辈,
到家里来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官先生如何自处?而官太太又如何做得下去?现实世界的生活,毕竟与理想不同,读卫平的自传,观其生活起落,不禁有深深的感触。
写自传最困难的,是如何在坦白与保留间拿捏好分寸。历史上写自传的,大都以保留居多。我的同乡、汉朝的大思想家王充算是一个例外。在《自纪篇》里,他叙述家世迁居浙江上虞的由来:“祖父泛,以贾贩为业,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塘,勇势凌人,未
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徒处上虞。”这些在今天看来相当平实的话,害得王充提了近两千年的骂,刘知几在《史通》里就责备他“盛矜于己,而厚辱其先”。但事实上,只有说实在话,才会赋予传记生命,才会让传记活起来。卫平生性爽朗,在自传里,无论对人对己,对事对情,或追述或回忆,把当时的经历用自己的感觉坦坦白白、行云流水地说出来,生动可读,绝对是活的传记。但必然也会引来争议。或者我们可以说,这是卫平从他的眼睛、他的角度所看到的世界吧!

卫平的自传,写到90年代中叶为止,至此,他作为英雄选手的时代已经过去。人生的舞台原是在旋转的,从一个场景转到另一个场景,不可能老扮演同样的主角。最主要的是在舞台旋转时,寻到此时此刻此场景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快乐地扮演好这个角色。聂君正值壮年,他的大局观、大赛实战需要的心理建设
等,中国至今仍无出其右者,而这正是年轻棋士最需学习的。近年来,他担任国家围棋队的总教练,正是最能发挥他的所长。在中国围棋步上国际舞台的过程中,卫平已建立了历史性的地位,但今天他仍来日方长,这令人想起木谷实,年轻时木谷在棋盘上建立了杰出的声誉,中年以后,更培养出木谷一门二百余段,
称霸棋坛三十年。也许我们也可以以此期望聂君吧!

沈君山
【【【【【【【【【【【【【【【

吴清源《中的精神》序   沈君山
0.484


图片发自简书App
    相传苏子瞻为韩文公庙立碑,傍惶思索,不能落笔,忽得“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两句,乃一气呵成。此传神一联,稍改数字:“匹夫而为异国师,一着而为天下法”,正足为吴清源先写照。

    围棋是胜负的世界,善胜负者日人称之为胜负师。胜负师常有,但没世而名不称者居多。吴先生在五十年代前后,对日本一流高手作个别十局比赛,将之全部降级,专就成绩而言,足够资格称得上第一流的胜负师。但在吴先生棋的世界中,胜负只是一个附带的因素。对吴先生而言,围棋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哲理,反复争棋的最后目的,是从中领悟建立圆满调和的道。吴先生韶龄渡日,纵横棋坛四十年,所创布局定式,不知凡几,这些新布局新定式,对当时的胜负未必有助,但却为后来者开辟一片新天地。此所以吴先生卓立于群彦之上,而为围棋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然吴先生之赢得日本举国的尊敬,又不仅在棋艺。凡继往开来为一代宗师者,心有其特殊之气质,曾与爱因斯但共事并为爱氏立传的一位科学家曾说:爱氏是他所识入中最自由、最不妥协、和最有自信者。自由、自信,和不妥协是真正天才共通的特性,也正是吴先生围淇一生的写照。

    突破前人巢臼的能力必然是从前人巢臼中摸索而得,浸沉愈久,当然愈不容易脱离旧规。吴先生六岁习奕,十四岁东渡,到推出新布局时,已奕了十多年棋,这十多年,他使用传统的布局,战绩所向无敌,但为追求“和谐的完美”(吴先生语),乃一朝弃其旧所依恃,另创新大地,若无自由自在、无所滞着的心灵,焉能致此?

独立自由的心灵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执著坚毅则是底定于成的动力。吴先生昭和八年对本因坊秀哉一局,以三三、星、天元起局。围棋之美原在海阔大空,在盘的任何一点都可落子,但日本棋坛的规章建制成于封建之幕府时代,故虽至昭和年代,仍遗留许多陋规,譬如三三称为鬼门打,便是忌讳之着,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吴先生以十八岁之少年,面对代表传统君临日本棋坛已三十年之秀哉,毅然以三三起手,向不合理的陋习挑战。吴先生在决定如此起局之前,也必衡量过会因此引来多少批评指摘。从时代潮流而言,此封建遗习最后必将随幕府制度而俱去。但在将去未去之际,以异国少年一人,挑战三百年绝对之传统,不挠不沮,此局后来称为“昭和之名局”,其时代意义或更在棋局本身内容之上也。

    凡开创新局,开始时一定是孤独的,而十次尝试,失败者八九,成功不过一二。

    若无充分自信,几番挫折,生趣略尽,必然难以为继。吴先生首创雪崩定式,其中某些变化,一般都认为不利,但吴先生却屡屡尝试,而且愈是重要的比赛,愈搬出来用。或以此相间,吴先生总说:还有些演变,没有研究透彻,再试试看。其所以必要在重要比赛场合试用,乃因为只有真剑决胜,全力以赴,才能窥前所未窥,吴先生自信之充分,对真理之执著,有若此者。

    世人常曰“世事如棋”,其实棋何尝如世事。棋之争也公开,其输赢也清白,初未如世事之诡谲难明,然最后终局之胜负荣辱,其得失之道又仿佛相吻合。吴先生一生无世俗之心,不为物移,不为势劫,又不与世相推移,故当其盛时,落落寡合,无花团锦簇之荣。然七十引退之日,日本棋界怀念吴先生一生对围棋之贡献,于东京大仓饭店为吴先生举办纪念棋会,朝野名流群集,盛典空前,其殊荣又非当代棋士所能及,故其成就自在人心,然日人在文化艺术上超越国界之气度,亦有足称者。

    吴先生与日本棋界恩怨友敌数十年,最后赢得彼举国之尊敬,但在自己祖国,以生逢战乱,竟无全国共聚一堂相贺之机会,此吴先生言谈著作间常引为憾者。今趁中文大学颁赠荣誉文学博士之便,海内外华人棋友共集香岛,以棋会为先生贺,并摘译吴先生自叙生平大作《天外有天》而出中文版,瞩君山为序,此为一业余棋士最大之荣誉,因谨就所知所感,略志数言。

刘国重 发表于 2015-8-25 19:25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19-8-23 22:36 编辑

《明报》原总经理沈宝新,肯定是这些朋友当中的一个。沈宝新与金庸是初中三年级的同班同学。金庸和同学合伙编小学升初中的教辅,赚了不少钱,曾经拿钱资助过沈宝新。1948年两人在香港碰头,金庸看中沈宝新在出版、印刷方面的经验,拉他一起办报,于是这才有了《明报》。
       沈宝新待人慷慨,机房工人输钱找他借,从来没有不答应的,被员工称作“老豆”,和今天我们说的“大大”一个意思。《明报》推出马经是沈宝新的主意,走娱乐化路线的《明报周刊》也是沈宝新向金庸建议后创办的,???可谓经营有术。创刊最艰难的那段时间,也是沈宝新陪金庸一起度过的。
       金庸读高中时曾经罹患疟疾,和金庸合编教辅的沈德绪拉着其他同学翻山越岭采摘草药,熬成药汤给金庸服下,这才让金庸退烧去疾。1985年,金庸与老同学在杭州聚会时,曾拉着儿子,对沈德绪敬酒,他说:“我们一道向沈伯伯敬酒,我的命是沈伯伯救的。”后来,金庸出任浙大人文学院院长之时,沈德绪是浙大园艺系博士生导师,他曾开玩笑说:“金庸出版了十四部武侠小说,成了亿万富翁。我出版了十四部学术著作,为中国农民增加了五百亿元收入,却两袖清风。近来出版学术著作,还要自己掏钱!”   

金庸和梁羽生的友谊是持续终生的。梁羽生移居澳大利亚后,每次回香港,金庸都做东请客,金庸去悉尼,梁羽生也会去看他。两人每次见面,都会下几盘棋。梁羽生老家广西梧州市蒙山县城的梁羽生公园,匾额也是金庸题的。
       罗孚作为地下党骨干,曾经向香港左派报纸传达了中共高层的指示,让他们停止攻击金庸和《明报》。上世纪七十年代,罗孚经常和金庸秘密会面,互通有无。林彪出逃事件,就是罗孚透露给金庸的,让《明报》抢了个大独家。
       陈凡1997年因心脏病猝发在香港逝世。他逝世前,曾写信给金庸,讨要一套作品集。金庸托专人送交陈凡一套亲笔签名作品集。在金庸看来,这是陈凡向他示好,希望和解。      

《明报月刊》的顾问名单中,就可窥见一二:
       王蒙、王德威、白先勇、田长霖、李天命、李远哲、李焯芬、李泽厚、李欧梵、余光中、余英时、吴冠中、吴清辉、杜维明、金耀基、周策纵、柏杨、胡菊人、查良镛、徐立之、高行健、夏志清、马悦然、唐德刚、张信刚、张错、黄永玉、黄玉山、黄苗子、痖弦、郁风、葛浩文、董桥、杨振宁、潘宗光、郑愁予、郑树森、刘再复、刘绍铭、刘梦溪、刘遵义、戴天、龙应台、聂华苓、罗多弼、饶宗颐、萧乾。
       金庸自己,也在顾问之列。事实上,若非金庸的影响力,《明月》是断不能排出如此豪华的阵容的。
       而《明报》历任总编辑潘粤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桥(曾任《明月》第二任总编辑)、张健波(曾任《明月》第三任总编辑)、刘进图,个个堪称香港新闻出版业的大将。除了董桥和张健波之外,《明月》历任总编辑胡菊人、古德明、古兆申、邱立本、潘耀明也都是一时之选。后来创办“香港财经风向标”《信报》的林行止曾在《明报》资料室做资料员,受金庸赏识,被派往英国学习财经,返港后任《明报晚报》副总编辑。   
【【【【【【【【【【【【【【【【【【【【

陈墨:人生投影——金庸和他的武侠世界 | 附未删减视频
原创: forum Phoenix世纪大讲堂2月11日










陈墨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 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



文末新春福利 无删减版呈现金庸先生的写意人生



金庸只是查良镛的众多化身之一



因为金庸先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他自己的胸襟和他自己的精神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大得多,金庸先生只是查良镛先生的多个化身之一。因为我们知道他还有很多的笔名,比如“林欢”“徐慧之”,比如“金庸”也只是其中之一,还有“乐宜”等等。他做翻译、做电影编剧、做导演,写社评,在报纸上写专栏,分别有不同的名字。不同的身份和角色,成就了查良镛这样一个真身,“金庸”只是他的化身之一。







如何认识金庸小说?



所有好的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读解。鲁迅先生评《红楼梦》说是“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革命学家看见排满,公子看见缠绵。”也就是不同身份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读解一个小说,都能从小说当中得到共鸣。金庸的小说也是如此。它不仅是武侠传奇之书,同时也是成长经验之书、文化思想之书、传记信息之书。



《射雕英雄传》:成长经验之书



金庸小说跟别的武侠小说不太一样的地方,是金庸先生他把成长模式引入了武侠小说的创作当中。最典型的例子,也是金庸小说真正的成名作——《射雕英雄传》。





1983年电视剧版《射雕英雄传》



因为这部小说是写一个笨孩子成长记,写一个非常笨的小孩四五岁才开始说话。他的师父“江南六怪”都证明这个孩子是个笨孩子,这样一个笨孩子怎么可能修成绝世武功,怎么可能成为跟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比肩的一代大侠呢?但是如果我们了解他的成长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那我们就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郭靖所谓的笨。



《碧血剑》:审视、批判和构建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典藏文物、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在金庸的小说当中俯拾皆是。但是,金庸先生实际上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他自己的审视、批判和建构。





TVB林家栋版《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形象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金庸的第二部小说《碧血剑》。我们知道袁崇焕被崇祯皇帝杀掉,自毁长城。而主人公袁承志又见证了李自成也做了同样的事情,把他手下大将李岩给杀了。所以在北京的街头,李自成进入北京的北京街头有一个瞎子在那儿唱,有两句唱词叫做“今日的一缕阴魂,昨日的万里长城”。由这两句唱词,把李自成这样一个起义军领袖和崇祯这样一个当权者的文化性质,和他们的历史悲剧给牵连了起来,使得我们不能不想到,其实崇祯皇帝的庙堂和李自成的草莽民间有着同样的行事逻辑,有着同样的文化基因和背景。在一本书当中金庸并没有像其它的武侠小说作家那样,把李自成简化成一个道德楷模或者是简化成一个坏人恶棍,而是把李自成这样一个个人魅力和他的阶级局限、文化局限同时展现了出来,这是金庸小说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笑傲江湖》:对时代的思考?



在《笑傲江湖》这部书当中,有很多金庸的读者都把《笑傲江湖》简单的当成了他影射大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书来看。这样的看法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这个道理不齐全,不够。这个书沿着刚才说的那条线索来的,在《笑傲江湖》当中它已经不是把处理党派冲突作为它的一个主线。因为在《笑傲江湖》里面,我们知道,令狐冲所在的华山派有气宗和剑宗的冲突;在华山派所从属的五岳剑派,又有岳不群的华山派领袖和左冷蝉的恒山派领袖之间的冲突;而在更大的江湖上,(又有)五岳派和日月神教正邪两派或者两大党之间的冲突。层层的矛盾建构了一个复杂的江湖世界,但是这一切都并不是《笑傲江湖》这部小说的主要矛盾。





2001年李亚鹏版电视剧《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的主要矛盾是,作者在思索中国历史、中国社会当中缺了某些东西,而且是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任何一个政治权力和个人自由这两者之间有没有边界,边界在哪里。令狐冲这样一个主人公,他跟华山剑宗这样一个领袖,“风清扬”传承的这样一个关系,也就是自由和独立的人格精神之间的关系,他们跟左冷蝉,跟岳不群,跟东方不败,跟“任我行”,无论是正派、邪派、剑宗、气宗、五岳剑派和日月神教,跟他们之间并不是一个从属的关系,而是一个完全全新的文化课题,或者是一个文化命题,是个人自由和政治权力之间的冲突,这是一个新的主题。令狐冲代表着《笑傲江湖》的精神,是一种自由和独立的精神,也是一种现代人权的精神,这跟传统政治通吃一切的这样一种文化精神相冲突和相对立。而这种冲突和对立才是金庸要写《笑傲江湖》这部书的真正原因,也是《笑傲江湖》这部书真正的思想秘奥所在。



《神雕侠侣》:关联金庸生平



《神雕侠侣》这部书是我们所有考虑金庸小说和金庸生平关联的一个最重要的书。我们知道1959年金庸离开左翼阵营创办《明报》,这个小说正好是《明报》创刊后开始连载,就跟金庸在1959年他35岁的时候,真正的成熟之年、真正的独立之年和自立之年写的这么一个人物,这个人物跟他自己的传记信息有着更多的关联。





1959年《明报》创刊后开始连载《神雕侠侣》



第一个关联就是金庸先生在高中的时候因为写墙报讽刺他的训导主任,是“眼镜蛇”“爱丽丝”。那个训导主任大为发火,就把查良镛给劝退,要开除他。校长张印通想保护都保护不了,只好联络其他的人让查良镛到浙江衢州中学读完高中,这是一次。第二次,在当年重庆的中央政治学校,有一些国民党的学生自视身份特殊,所以在学校里飞扬跋扈,而金庸这样一些应届的或者是历届高中毕业生、这样一些纯粹想来求学的学生非常看不惯。但是别的同学看不惯也就罢了,而查良镛看不惯就会去找校长理论,理论的结果是校长把他劝退了,再一次开除。





青年金庸与陈晓版杨过



而杨过的经历也完全一样。这两个一样,它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一个简单的形似,而在于金庸一直到1959年才治愈了内心这样一个创伤。金庸家里是一个名门望族,“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居然高中、大学都被开除,这样一个奇耻大辱,在35岁之前他绝对不愿意跟别人说,一直到35岁后他自己真正成熟了,真正独立了,想明白了,他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就像杨过跟郭靖所说的那样,我并没有做错什么,我没害人,所以我不检讨,我要坚持按照我自己的做。想明白这样一点,创办《明报》的时候才会有杨过的形象创造。所以杨过的这样一点相似,是对金庸先生心理成熟的一个重要关节点。





1995年古天乐、李若彤版《神雕侠侣》




杨过的故事和金庸先生本人传记关系的第二点,那就是杀父之仇这样一个难题。金庸先生的父亲在50年代初期镇压反革命的时候被当地政府给枪毙了,枪毙原因是窝藏土匪、窝藏等等这样一个罪名。30多年以后到1980年代,当地政府又给金庸先生的父亲平反,觉得当年是一个错案,是一个冤案。



但是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之间金庸如何消化父亲之死这样一个重大情节。金庸先生在公开场合表达了,一直到90年代他都表达:巨大的社会变迁总会有一些冤假错案,总会有那样一些殃及池鱼的事情发生。但这只是一种理性的解释而已,内心的情感如何,金庸先生从来没有提过,所以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从《神雕侠侣》当中杨过听到父亲是被黄蓉所杀的一长段故事当中发疯发狂、咬牙切齿,无论如何要去把郭靖杀了、把黄蓉杀了,然后一定要复仇。从杨过的《神雕侠侣》这个故事当中,我们有可能读解到一部分金庸先生对他自己父亲之死的投射。



杨过跟金庸先生传记信息的第三个连接点或者相似点是,在《神雕侠侣》当着金庸第一次有一个明确的意识,让主人公自创武功。在传统武侠小说当中永远是师父教徒弟武功,碰到名师那你这一生就幸运,或者是寻找一百年前几十年前一些前人留下的武功秘笈,总而言之都是前人留下的。到《神雕侠侣》这一部书开始,金轮法王问了杨过一句话:杨施主,你学了东邪,学了西毒,学了北丐,学了那么多武功,而且学了古墓派的功夫,学了全真教的功夫,到底哪门功夫是你最拿手的功夫?于是杨过听这话就发呆了,因为自己从来没想过哪一门功夫到底是我拿手的功夫,所以在那儿闭关了好几天,想了好几天,当然结果并没有想出来。





金庸在《明报》办公室



金庸先生也一定思考过这个问题。他又能写专栏、拍电影,又能写影评、期评,又能做翻译,又能写武侠小说,又能写新闻、写社评,到底哪个功夫是你最拿手的功夫?这一定是金庸当年念兹在兹的一个核心问题,不自觉投射到他自己小说的主人公身上去。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他内心价值观的改变,不再坚持知识的传承,一定要从长者传给年轻人,而重点强调年轻这一代完全有能力、有必要,甚至有一种义务创造出自己时代的这样一个有功来,创造出自己能够立身保本的武功来。所以杨过到最后创造了黯然销魂掌,这也是金庸小说中自创武功的开始。





“一见杨过误终身”



第四个相似点,当然是个性气质的相似。杨过成了神雕大侠之后,他给自己制作了一面面具,不愿意以真面目见人。而金庸先生在他自己内心世界之外,其实也有一个无形的面具,至少在我认识金庸先生的时候,他讲话永远是大方得体,回答得永远是标准答案,永远是跟场合非常相符,离他自己内心世界真实感受往往有一段不短的距离。大家要想了解金庸先生,千万不能把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的那些话,当作金庸先生百分之百他自己心声的表达。我们知道每一个人在社会当中都在扮演一种社会角色,都要说这个社会规定的角色应该说的台词和应该做的动作,而尽管先生是一个娴熟于社会规范的人,而且尊重社会的人,到一个什么场合他都会说非常得体的话,但是跟他内心真实感受不完全是一回事,所以我们要从金庸先生小说里面来寻找金庸先生面具背后,就像杨过面具背后真实的形象。



《倚天屠龙记》:调和党派



《倚天屠龙记》当中张无忌的形象跟金庸的形象相似之处在哪儿呢?在父党武当和母党明教,在正派和邪派之间,他要调和两派之间的关系。这一点跟金庸先生当年在香港的处境非常相似,要不是国民党就是共产党,要不是左派就是右派,非黑即白,无法选择。而金庸先生他想要做的就是像张无忌那样,乾坤挪移、太极圆转、调和阴阳,站在二者之间并不偏袒任何一方。他对大陆和台湾都有同情的理解,而且对大陆和台湾的不良政策同样有犀利的批评和调侃,这跟他内在的价值选择相关联。





1993年李连杰电影版《倚天屠龙记》



《天龙八部》:对身份的思索



最后一点也是最难的一本书,金庸小说里最深奥的一本书就是《天龙八部》。萧峰他自己是想做汉人,以为自己是汉人,结果发现他自己血统里面是契丹人,所以在契丹人到生物身份和汉人的社会文化身份之间变成了一个矛盾,而且不可调和。



我只是做一个提示,这一点是香港中国人和中国香港人之间价值观冲突和思索内心的这样一个表达。因为(当时)香港是英国殖民地,香港人是英国人还是中国人吗?对于不动脑筋的人,或者仅仅是做生意的人不存在问题,反正我就是做生意;对一个知识分子,对一个要思索自己身份的人,对于金庸先生这样一个人,他必然会经常追问:我是谁,我是中国人,还是我是英国人?理性认同和情感选择之间这样一个矛盾冲突,有可能就是理解萧峰在契丹人和汉人之间那种矛盾冲突。或者反过来说,理解了萧峰,我们也就理解了金庸。

刘国重 发表于 2015-8-25 19:27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19-10-6 18:17 编辑

温瑞安与妻子方娥真1980年时因为创办神州诗社,被台湾当局以“涉嫌叛乱”罪名遣送出境,1981年,方娥真得以海外雇员身份留港,温瑞安依然漂泊,是金庸“雪中送炭”,安排《明报》《明报晚报》连载其小说《神州奇侠》《血河车》,方才造就温氏武侠旋风。陶杰是金庸的忘年交,金庸说:“倪匡和陶杰跟我比较投机,陶杰的妈妈是我们杭州人。”金庸认为陶杰“既有中式家学渊源,又有英式国际视野”,邀请他在《明报》当副总编辑,兼写专栏《泰晤士河畔》。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古龙。1972年,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在《明报》的连载行将结束。他写信向古龙约稿,请他为《明报》连载武侠小说。知名武侠小说研究者陈墨说,古龙的朋友于东楼曾告诉他,古龙接到金庸来信时,于东楼正好在场。那时古龙名头正盛,来函很多,也来不及细看,他漫不经心地让于东楼将信拆开,看看到底是哪个“家伙”从香港写信给他。结果是金庸的约稿信,古龙读罢这封信,难以置信,澡也不洗了,“光着身子躺在椅子上,半天不说一句话”。后来,《陆小凤》系列在《明报》连载,获得空前成功。

七十年代《明报》在香港已成气候之后,金庸介入了香港政治圈。他曾应邀加入廉署社区关系处市民咨询委员会,得以频繁接触首任廉政专员姬达。姬达向当时的港督麦理浩引荐了金庸,让他提供有关中国的意见。1981年,英国女王授予金庸OBE勋衔。撒切尔夫人首度访华,麦理浩安排金庸单独会晤撒切尔夫人四十五分钟,金庸接受鲁豫采访时,曾回忆这次见面:“撒切尔夫人经过香港的时候邀我到港督府见她,英国当时跟中国在交涉香港归还的事情,她希望我支持英国人,香港不要归还。但是我说我主张香港归还中国,第一,本身就是中国的地方,当然应该还了;第二你签条约九十九年,现在到期了,你怎么可以不守信用?她跟我没什么好谈的,就不谈了。”

金庸考虑再三,觉得自己不适合从事此项工作,便放弃了当外交官的念头,重回《大公报》。有人形容说,北上的金庸上穿方格恤衫,下着牛仔裤,一身小资产阶级打扮,与红色北京格格不【此文不很靠得住】

【【【【【【【【【【【【【【【【【【【【【

押司,如何评价金庸?对于他,王朔是使劲儿损的,严锋则是使劲儿力捧,甚至觉得该拿诺贝尔的,这些我都觉得偏颇。你是我最喜欢博主,希望有机会听你评价一下他。此外,还想听听,你觉得他最好的作品是哪部?


押沙龙
2017-06-02 18:10 回答
王朔说的肯定是不对的,我觉得王朔压根就没读懂金庸。他误以为金庸是琼瑶那一拨的,这个跟他的个人阅读经历有关,琼瑶金庸邓丽君可能对他来说都是同一类事物,带来了同等的冲击,回过味儿来就觉得鄙视。其实这对金庸是误读。老实说,王朔的文学才能很高,这是源自他的天赋,但是他文学品味实在是挺一般的,一个作家靠天赋和本能写作,而不是靠刻苦学习和虚心阅读,就容易对同行有这种偏见。​

但是严峰老师说的我也不同意。金庸绝无可能得诺贝尔奖,他不符合严肃文学的标准,尤其不符合现代严肃文学的标准。如果他能得诺贝尔奖,那马丁大叔也该得了,毕竟西方人对《冰与火之歌》更熟悉。但是马丁能得诺贝尔奖么?

但是金庸是个天才,是个不世出的天才。

他的金庸有一个极其罕见的才能,就是能虚构出一个庞大复杂的虚拟世界,这个世界在读者心目中几乎比现实更鲜活。他虚拟出的世界让人流连忘返,他虚构出来的人物几乎吹口气就能活。这种才能非常罕见,比单纯的文学才能更加罕见。这么会讲故事的人,一个时代也往往出不了一两个。

但是讲故事不等于文学,这是两个概念。金庸是个一流甚至超一流的作家,但是严格来说,他写的不能算是一流的文学。这么说大家可能不服气,但是这样的区分是真实存在的。金庸、马丁、斯蒂芬金、罗琳他们属于一类作家。沃尔夫、乔伊斯、福柯纳、普鲁斯特他们属于另一类作家。前一类我们称为通俗作家,后一类我们成为严肃作家。区别在哪里?还是根本没有区别?

在我看来,他们的区别非常明显。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完全不同,写的东西也完全不同,除了都是码字以外,他们没有任何相同之处。乔伊斯、福柯纳那种作家关心的是人性的深度、世界的复杂性、叙述的可能性,他们不考虑读者愉快不愉快。读他们的书往往会觉得晦涩、迷惑、费解,总之没有黄老邪举起灵智上人头朝下往船舱上扔爽快。但是正是这种不爽快,能够激发出人们的智性活动。你就是要严肃地对待他们的小说,就像一个物理学生严肃地对待《普通物理学》一样。你永远不可能像读《神雕侠侣》一样读《尤利西斯》。

顺便说一句题外话,其实金庸的小说有点像狄更斯。现在大家一说狄更斯,好像就是牛逼闪闪的经典作家。其实狄更斯本质上就是金庸、马丁那一路作家,他只是命好,没出生在20世纪而已。他的小说也是在报纸上连载,他的小说也充满巧合,也是一门心思取悦读者。而且他也和金庸一样,有超凡的讲故事能力。而且说实话,狄更斯比金庸俗气得多,小市民的市侩气息呼之欲出。

我不能说哪种小说更有价值。只能说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同时,我们也不能说严肃小说就比通俗小说更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金庸的小说一定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我相信几百年后还有人读,我相信他创造的很多人物和符号会成为中国文化固定的一部分,就像狄更斯的小说对英国文化一样。

不过,用“能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来衡量一个作品的价值,太势利了。

但是这个说法很普遍,比如一说哪个小说写得好,但是卖不动,评家就可能说:“一百年后,鬼吹灯没人读了,而这本书却还能流传下去。”

其实这个说法极不靠谱。有价值的小说现在没人读,以后未必就有人读。100年后的人就比现在人聪明?就比现在人更有鉴别力?你怎么对100年后的人这么有信心?100年后的人凭啥就跟咱们不一样?所以我们也没法用“时间”来衡量作品的价值。奥威尔就说过:汤姆大叔的小屋,很可能会比沃尔夫的小说流传的更久远,但是前者绝不是什么一流的好小说。

扯得有点远了,总之,我对金庸小说的评价就是:一流的小说,但绝不是超一流的文学。这不是贬低,而是一种界定。​在通俗小说的类别里,它就是一流的。我看过一篇文章,说金庸跟《巨人的陨落》比颇有差距。这是胡扯。金庸小说和文学小说不是一个类别,无法比较,但是和《巨人的陨落》确实是一个类别,具有可比性。在我看来,《巨人的陨落》跟金庸的小说比起来,还差着一两光年。

​金庸小说,我简单评论一下个人观感。

《射雕英雄传》:架构极好,但是写法有点幼稚。

《神雕侠侣》:​不是很喜欢。很多人非常喜欢这本书,很奇怪,我却读不太下去。

《倚天屠龙记》:文字比射雕英雄传强了许多,但是人物太庸,情节也有点中规中矩,反而没有《射雕》给人的冲击力。

《天龙八部》:除了笑傲江湖外,我最喜欢天龙。天龙八部有很强烈的宿命感和悲剧意识,有点希腊戏剧的味道,也有点佛教典籍的味道。

《笑傲江湖》: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这个不仅仅是武侠小说,也是一部政治寓言。书里的江湖在金庸小说里,是最血腥最另类的。

​《鹿鼎记》:这本书我总体来说评价不是特别高。这本书好的地方非常好,糟糕的地方也非常糟糕,有差不多一半的篇幅都是冗笔,另一半则光彩夺目。

金庸小说绝不是王朔说的那种见面就打的瞎胡闹。它们都有相当强烈的寓意,从中能看出金庸思想轨迹的变化。在一开始,比如像射雕英雄传里的世界,就是恩怨分明的,也是光明磊落的,好人有好人的责任,坏人有坏人的担当,又精彩又肤浅。到了后来,金庸就渐渐觉得这样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悲剧意味逐渐增强,天龙八部中人物都都陷在罗网之中,好人坏人也没有截然的分别,更像是命运的猎物而已。再到《笑傲江湖》,世界已经是阴险卑鄙,政治斗争席卷一切,高大形象无非是权力的伪装,最好的出路也无非是归隐消失。而当归隐也不可得,就成了《鹿鼎记》里有的游戏人生,回归到东方传统智慧里的圆熟犬儒,从郭靖到韦小宝,其实就是理想碰撞现实后,精神世界的大溃败历程。

刘国重 发表于 2015-8-25 19:28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19-9-25 10:20 编辑

1973年3月,邓小平刚恢复工作,从江西返回北京后不久,他托人从境外买了一套在内地尚为“”的金庸小说,中午和晚上睡前的半小时,读得津津有味。邓小平的护士郭勤英曾说:金庸、古龙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邓小平都看过,看得较多的是《射雕英雄传》。金庸常在《明报》社论中称赞邓小平,故而邓小平复出后表示:“愿意见见査先生。”邓小平认为:金庸国学功底深厚,在华人世界有号召力,而且多年和林彪、江青打笔仗,在海外有忠厚正直的好名声,台湾对他也有好感。他决定通过金庸向海内外传递中央新的对台工作思路。
       1981年7月18日上午,邓小平以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会见了金庸。这次会面后,引起了全球华人社会的轰动,《明月》发表了金庸和邓小平谈话的记录,以及《中国之旅:查良镛先生访问记》。这期杂志,一周之内连续加印了三次。金庸说,邓小平见面时给他递了一根“熊猫”牌香烟。分手时,又将抽剩的烟都给了他,“这是邓先生的一份礼物,我收下了”。返港后,他立刻给邓小平寄了一套明河出版社出版的《金庸小说全集》。有一次,邓楠见到金庸,告诉他:“爸爸很喜欢看你的小说,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看几页。”
       1984年9月26日,中、英两国在北京草签了《中英联合声明》。 两个多星期后,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主持会议的仍抽空在中南海与应邀再次访问大陆的金庸见了一面。坦率、开朗的个性给金庸留下了深刻印象。十一年之后,1993年春天,金庸到山东东临渤海的最尖端“天尽头”游览。当地有两块题字的碑,一块写着“天尽头”三字,另一块写着“心潮澎湃”四字。风景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请金庸题字留念。他提笔写道:“天尽头,地尽头,东望沧海水悠悠。 追忆,心潮澎湃不能休。”
       1993年春天,北京召开“两会”之际,金庸再次应邀访问大陆。3月19日下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会见了金庸。***以金庸的小说作为会见的开场白,然后对金庸说:“我们年纪都差不多,也都是在胜利前后和解放前上的大学,都经历过民族和国家的艰危困苦,有许多思想感情是共通的。我读你的政论文章,有些地方能起共鸣。”***和金庸主要聊了西藏、香港问题。此外,金庸还回忆说,***“谈了一串中外文艺作品,他最近借了俄国一部电影的录像带来看,是根据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拍摄的,他说这表现了旧俄时代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托尔斯泰的另一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他说,那可说是俄国《红楼梦》,通过家庭生活来反映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束缚。 莎士比亚的戏剧 Timon of Athens,他觉得剧中主角狄蒙斥骂雅典人崇拜金钱、生活腐化、朝三暮四、品格卑鄙的部分十分淋漓痛快。我想他特别提到莎士比亚这部比较次要的剧作,当是其中含有强烈的政治内容,以及当时雅典人‘一切向钱看’的心态淹没了高尚的情操,这种危险的精神状态值得注意”。
       金庸还曾于1973年4月18日至28日期间,受台湾当局邀请,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访问。当时蒋介石身体不是很健康,“行政院长”蒋经国和金庸有过一席长谈。金庸回忆蒋经国和他说上海话,“他是浙江人,我不把他看成是政治家,他一开口讲话我就觉得他是同乡,觉得好亲切”。
       蒋经国请金庸对台湾多提批评,金庸只提了一点:“听说台湾的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事无巨细,都要由蒋先生亲自决定。我以为你应当只掌握政策,一般实际事务交由部属分层负责。在一个民主政体中,应当职权分明,同时你也可以节省些精力。”
       蒋经国的回应是:“你的意见很对。只不过我求好的心太切,总想一切事情推进得快些。看到工作不如理想,心里就很焦急,我亲自去督促推动,总希望大家都加一把劲。”蒋经国“亲政”后事必躬亲的作风,这里已经显出端倪来了。
       谈到自己和邓小平、蒋经国的关系,金庸曾说,邓小平和蒋经国都对他很客气,“凡是对我客气的人,我都希望他们健康长寿。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许许多多朋友,我都衷心希望他们健康长寿。我没有资格做邓小平或蒋经国的朋友,不过我深信他们所实施的改革,比之以前的政策是好得多,是进步而不是倒退。就算他们对我不客气,我还是希望他们健康长寿。”   

【【【【【【【【【【【【【【【【【【【【【【【【

我读金庸《我读〈张居正〉》
2012-09-29 21:48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胡胜华 阅读53114次
  二○○八年七月九日,金庸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我读〈张居正〉》一文,其中有这样几段:

  中国的历史小说,张居正不能用打火机来点香烟,家里不能开空调机,他虽注重法治、公道、反对大地主逃税,但不能有马克思思想。

  又说:

  熊先生是英山人,和张居正是湖北同乡。这部历史小说中对明万历年间的官制、社会生活等考证得很详细,我阅读时自愧不如,又很佩服,我相信他做了很多调查研究的工作。和他会面时,我曾向熊先生讨教关于李自成杀戮起义同伴的史实,以作为我修改《碧血剑》的根据。……《张居正》虽是小说,但比《万历十五年》这样的学术文章,更加真实,更加接近事实。

  又说:

  我欣赏《张居正》,因为作者选择张居正这样一个“实事求是”不顾个人成败决心为了国家,反对特权,打击豪强,坚持制度与法治的人物,来抒写他的真实遭遇和感情,并不勉强将他推入现实的框子里,影射现实、反映现实。只能用现实人物来反映现实,古人就是古人,真实地抒写古人,就是很好的历史小说。

  读了这些话后,我对金庸的史学和认知水平,不禁质疑。

  金庸说张居正“不顾个人成败决心为了国家,反对特权,打击豪强,坚持制度与法治的人物”,事实上,对张居正这种封建政治人物,是不能这样溢美的。试问所谓“反对特权”云云,张居正自己本身,岂不也是特权?所谓“坚持制度与法治”云云,更不能成立,因为明朝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是典型的人治社会、吃人社会,何来“法治”?法治是现代的概念,强调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种观念,满脑子皇权思想的张居正,何曾有过一丝一毫?作为古人,张居正固然“不能用打火机来点香烟”、“家里不能开空调机”、“不能有马克思思想”,但又怎能“注重法治”、“坚持法治”呢?

  另一方面,金庸说张居正“坚持制度”,也属笑谈。在历史上,张居正虽以能臣显,但他破坏制度,也开创了中国文化的先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夺情”一事。明朝的时候,按照制度,一个官员家里死了爹妈是要回家丁忧的、是要回家奔丧的。但是,张居正爸爸死的时候,他并没有按照规矩来。他不但没有按照规矩来,并且还由亲信户部侍郎李幼孜出面,发明一种“夺情说”,就是说,为了移孝作忠,一个人可以把孝的感情给忠夺走。可是,这种理论,是与经典思想不合的,难以过关。张居正不愧是玩政治的高手,他几经运作,趋炎附势的大臣乃纷纷上奏挽留,弄得明神宗自己也稀里糊涂的,最后照准。张居正假惺惺了一阵,就决定“在官守制” 了。这不仅是为了“计较个人成败”而破坏制度的行为,并且也是典型的特权,——就连拥张派、当时的中组部长都说“首相奔丧,应予殊典”,此非特权而何?

  金庸身在自由的香港,且是香港“基本法”的起草人之一,国学修养也不错,按理不会不知道“法治”观念的内涵,也不会不懂封建政治人物的头脑构造,但他却写出这样称颂死人的荒唐文字,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至于金庸称道熊召政“对明万历年间的官制、社会生活等考证得很详细”,“并不勉强将他推入现实的框子里,影射现实、反映现实”等等,言下对熊召政的治史功夫和文学修养非常“佩服”,对此我不好苟同。我只举熊召政写的一篇《孝悌的妙用》,大家便可领教此人的学识与面目。这篇文章登在二○○八年二月出版的《和谐》书刊第一辑上(武汉出版社),文中竟对残忍嗜杀的朱元璋提倡所谓孝道,嘴唱赞歌,心致向往。例如他考证出“朱元璋围绕‘孝’字做文章,既顺应民意,又获得官心,这是以道德治国的典范,值得后世借鉴”云云,完全是胡说八道!事实上,朱元璋提倡孝道,不过是历代皇帝以孝为基础来巩固皇权、压制民权的一种手段而已,其真正着眼的,乃皇权耳!又如他粉饰说“朱元璋是13世纪的马克思,他试图在中古社会中建立‘人民公社’,依靠社会力量来救助孤寡,提携弱者,这是真正的亲民政策。从中,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思想脉络,由家庭之孝悌,推及邻里和睦,再扩至民间的风俗醇厚,由此提升朝野之间的亲和力。应该说,这是朱元璋创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努力。”……同属无知谰言,且字里行间,一派逢迎媚时,知识分子做学问做到这步反动的田地,真是士林之耻!

【【【【【【【【【【【【【【【【【【【【【【【【【【【【【


為了讀書,他寧願坐牢——金庸的生前往事 |獨家
零傳媒獨家觀察 <更多内容2018-11-01 07:30:33
原标题:為了讀書,他寧願坐牢——金庸的生前往事 |獨家



人生就是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這是金庸(查良鏞)對人生的解讀。他是一代武俠的泰斗;也是一生傳奇的情癡。都說「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俠小說」。94歲金庸,深居港島山巔叢林掩映的豪宅之中,一生「大鬧一場」。10月30日下午,香港養和醫院,親友陪伴在側,他「悄然離去」。全球華人同聲哀輓,世間再無大俠,射雕終成絕響。

金庸屢次「被死亡」

一代文壇大俠、明報創辦人金庸,晚年深居簡出,上世紀90年代逐漸淡出「江湖」,最後一次接受媒體訪問是5年前的事了,2017年位於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館金庸館開館,他沒有現身。近年,在香港文壇、報壇、政壇,幾乎聽不到他的聲音。走進2018年以來,關於他的作品發生兩大新聞,也不見他發聲。這些年金庸患病,90多歲老人病,說不了話,寫不了字。這10年,他在網上「被死亡」至少5次,事後證實謠傳。


金庸武俠小說剛開始打入歐美書市

2月下旬,他的《射雕英雄傳》首本英譯本面世,由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由安娜·霍姆伍德翻譯的《射雕英雄傳》第一卷《英雄誕生》,封面上繪著一隻展開黑色翅膀的「奇幻小說」,引起西方讀者濃烈興趣。這部在華人世界風靡了數十年的經典武俠小說,雖屢次被改編成影視劇,卻是首次征戰西方圖書市場,上市兩個月便已連續加印7次。這部金庸經典作品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出版商用「華文文學的《魔戒》」來形容《射雕英雄傳》;《紐約客》雜誌則形容他的文化影響力有如《哈利波特》和《星際大戰》的綜合呈現。

《射雕英雄傳》第2卷預計2019年初推出。除英譯本外,《射鵰》法文漫畫版從2017年10月起出版了5本。《射雕英雄傳》英譯版第2卷譯者張菁聲稱自己年輕時就讀金庸,成了金庸鐵粉。只希望好故事長腳,不脛而走,能從東方走向西方,為全球所認識,不譯,才是最大的損失。其實,金庸武俠小說英譯並非首創,早有3部英譯本「走向世界」,英譯而完整出版的有3種:1993年《雪山飛狐》、1997年《鹿鼎記》和2004年《書劍恩仇錄》,分別由香港牛津出版社和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



《射雕英雄傳》英譯本出版,重新掀起諾貝爾文學獎的議論,不少書迷和書評家認為金庸夠資格拿獎,雖然他的武俠小說開始打入歐美書市,但目前還是只有屈指可數的紙本書和電子書出版,談拿獎或許還言之過早。台灣版權經紀人譚光磊表示,這暴露一個問題,「連金庸小說在世界文壇都『遲到』了這麼多年,關鍵在於華文世界有太多作品沒有外語版本,數量非常不夠」。

金庸訴江南等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

2008年金庸作品還經歷一件大事,即8月中旬,金庸訴「同人小說」《此間的少年》作者江南等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在廣州市天河區法院一審宣判。法院判決江南等三被告立即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停止出版發行《此間的少年》並銷毀庫存書籍,賠償金庸經濟損失168萬元人民幣,及為制止侵權行為的合理開支20萬元人民幣,公開賠禮道歉消除不良影響。

金庸:愛讀書多過自由

金庸在香港創下的一個「神話」,在他逝世後的這兩天還不見媒體提及。那是12年前,即2006年7月21日,金庸結緣香港書展,參與他座談會的讀者超爆5000人,打破書展17年來座談的紀錄,其中不少讀者來自台海兩岸及東南亞各地。一個文學講座聽眾如此眾多,肯定是「前無古人」,恐怕也「後無來者」了。這場講座由《亞洲週刊》策劃,與香港貿易發展局聯合主辦的。是日夜晚,第17屆香港書展7號展覽廳成了金庸世界。讀者提問踴躍,金庸回答精妙,氣氛相當熱烈。據當年參與策劃的前香港貿發局部門負責人邱松鶴回憶說,在現場最初安置了五千張椅子,坐滿了,再增加到七千張,還是爆滿全場,許多讀者只能坐地上了。

82歲的金庸特地從英國趕回香港參加書展座談,這是金庸第一次在這麼大的場合與讀者見面。金庸開場即表明﹕「我用普通話講比較方便,如果講得不精采,就對不起大家了。對於大家的提問,如果懂的,我就回答﹔如果不懂,我回去查一下再想辦法回答。」如此謙遜的開場白,出自一代大師之口,令金庸迷欣喜異常而報以熱烈掌聲。


2006年7月21日,金庸結緣香港書展

金庸首先與讀者分享中國的俠義精神﹕「俠士是為人民做好事的」,「『俠』字在中國歷史上是不好的,後來成為做人的典範。」我要透過武俠小說體現這種『俠義』精神,透過武俠小說把中華民族這種精神承傳下去」。一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首次公開說出創作經典小說的原因。

有讀者關心他平時喜歡看什麼書,金庸表示,只要喜歡看的書他都會看。他笑言,讀書是他一生最大的樂趣,「如果有兩種生活﹕一種是坐牢10年但可以讀書,另一種是人身自由但不可以讀書,我寧願選擇坐牢」。有金庸迷問他,看什麼書才會學懂這麼多武功招式﹖金庸說,「要看不同類型的書」,「現時只想看多些書,只有多看書才能增長知識,現時集中看關於唐代的書籍及古典文學」。


金庸是華人世界中卓有成就的報人,創辦了香港《明報》等頗具影響的中文報刊,為《明報》撰寫社評20餘年。有讀者在座談會上建議「大俠」重出江湖,再為《明報》執筆寫社評,對此,他明確稱自己已「無心無力」了。他說﹕「不會再寫了,對政治已經不再熱衷了,年輕時,無論對中國、對香港的政治都十分投入,願意把身子及感情統統投入政治活動當中,現在年紀大了,性格變了,很多事情都看得開了,看得化了。」他拒絕評論目前的香港政治,「任何政治議題都不想再談論,不想再評論了」。

有讀者問他最喜歡自己哪部作品?金庸說﹕「每一部我都喜歡,因為每一部都是我全心全意的作品。」關於近年自己修改小說,他解釋,當初作品在報紙連載時間倉促,有些地方寫得不好,所以要改動,當年每天寫2000、3000字,第2天就要刊登,作品有不少不連貫和不合理的地方,如楊過用右手擋劍,但最後是斷了左手。

問起由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不時在各地電視台熱播的看法,這位文壇巨匠表示,最反感那些在改編電視劇過程中不忠實原著的人。他說﹕「我其實很不喜歡其他人改編我的小說,因為它們都是我的子女,對我的原著改得越少越好,最好不要改。作品賣出版權,結果發現被改得面目全非,就好比把自己的孩子托人照看,結果發現不是少了一隻手一隻腳,就是多了一隻手一隻腳。」

香港專欄作家陶傑參與主持的兩個多小時的見面會結束後,近千讀者排起「長龍」,索取大俠在書上簽名。主辦方規定每人只能簽一本書,年逾八旬的金庸一筆一筆認真寫著自己名字。

一位40歲上下的女子帶著10歲兒子拿著書,走上講台讓金庸簽名,又站到坐著簽名的金庸身後拍照。那女子雙眼閃著淚花,用紙巾抹著眼睛。她接受亞洲週刊採訪時說,自己來自深圳,從報紙上看到香港書展有金庸與讀者座談,於是以「自由行」方式專程來香港,座談會後就返回深圳。

倪匡曾多次為金庸「闢謠」

這10年,金庸在網絡上已經至少5次「被死亡」。和金庸同被喻為「香港四大才子」的倪匡,經常替好友金庸澄清他的「去世」傳言。深更半夜,倪匡被電話吵醒,接起來都是關於金庸死活的求證電話,請他去問問怎麼回事。他每次都被嚇一跳,電話打去金庸家,金庸健在,他才放下心來。兩人聊起「去世」的烏龍,金庸從不生氣,總是一笑而過,倪匡說:「他覺得人總是要死的。」2013年,金庸89歲。那時倪匡每半個月就會和金庸見一次面,當時他告訴外界:「查先生健康沒有問題,他胃口比我還要好。他就是聽力不好,但又不戴助聽器。」

10月30日晚上,又有人打電話給倪匡,這次是告訴他金庸逝世的消息。他一開始不相信,不斷反問:「哪裏來的消息?」而後他坦言尚未收到金庸家人的通知,他和金庸已經有半年沒見面了,因為金庸一直在生病,都是90幾歲的老人病,「前陣子他話都說不出來,字又寫不了,他病了好多年,人老一定病。」倪匡表示90幾歲的人,油盡燈枯並不出奇,都是自然規律,但是由於傳過很多次,一定要證明真假。當得知此次死訊已被多方證實後,倪匡還是不由得低歎。

倪匡與金庸認識差不多60年,兩人一直都是朋友,各方面都投契。金庸在報刊上連載武俠小說時,一旦自己要遠遊異國他鄉,都會找倪匡代筆。創辦《明報》後,金庸也常找倪匡寫稿。談及與金庸的交往,倪匡形容其「為人好到不得了」,更評價他的小說「古今中外第一人」。當被問及金庸的離世是否對文壇損失極大時,倪匡則坦然表示,人一定要去,他的作品永遠在那裏,他就算在生,都沒有能力繼續寫作。最後更喃喃道自己也好大年紀。

金庸的小說裏,主人公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在尋找自己的身世或自己的父親,他筆下的男主角中,幾乎都沒有體驗過成年後的父子關係。不少讀者都曾經歸納,郭靖、楊過和袁承志都是遺腹子,張無忌、林平之和康熙少年喪父,令狐沖、韋小寶不知自己的父親是誰……這些父子的感情線全都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隱去了,這很難說和金庸本人的經歷無關。

父親送了對金庸一生影響很大的書

2000年初,金庸在其自傳體散文《月雲》中寫道:「從山東來的軍隊打進了宜官的家鄉,宜官的爸爸被判定是地主,欺壓農民,處了死刑。宜官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傷心了大半年,但他沒有痛恨殺了他爸爸的軍隊。因為全中國處死的地主有上千上萬,這是天翻地覆的大變。」

「宜官」正是金庸的小名,是他父親查樹勳(一說為查樞卿,又名查荷祥、查懋忠)給起的。查樹勳的確是個地主,他的家族是浙江海寧當地的名門望族,他也是當時著名的教會大學——上海震旦大學的畢業生,受過西式教育,是當時落後中國裏典型的精英,據稱他曾鼓勵金庸說,你表哥徐志摩讀劍橋,你以後也要上劍橋。有一年聖誕節,他送給小金庸的禮物是狄更斯的一本小說《聖誕頌歌》,內容是講一個冷酷的守財奴,受到精靈的啓發,變成一個善良的人。這本書對金庸的性情、人格影響很大。


1951年4月26日,查樹勳在自己興辦的小學的操場被槍斃,金庸當時正在香港《大公報》上班,聽到消息,悲痛萬分,哭了好幾天。多年後才在自傳中提及這段傷心事。在書寫這些缺失父子情、透過筆下人物尋找父親的小說時,金庸一直將父親贈送的《聖誕頌歌》帶在身邊。

金庸不僅是作家,也是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金庸在政壇同樣具影響力。1981年7月18日,鄧小平以中共中央副主席身份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單獨接見時任明報社長的查良鏞,成為香港獲鄧小平接見的第一人。上世紀80年代初起,他數次回內地,受中共領導人、江澤民等接見。其後他出任《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政制小組港方召集人,而其聯同查濟民提出的「雙查方案」,更成為回歸後香港政制發展的藍本,惟因方案被指保守,背上「出賣民主」的罪名。晚年他淡出商界政界傳媒界,開始步入學界,在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與劍橋大學等名校,涉及歷史、文化等領域。

專欄作家、《金庸政治學》作者葉克飛認為,金庸這一代知識份子,生逢跌宕大時代,雖難免顛沛流離,甚至一生沉痛,但一方面有舊學底子,另一方面又受西方現代文明滋養,思維與視野均具現代意識。也正因此,這代知識份子反而成了因中西文化碰撞而受益的一代。


金庸小說長於情節,也能滿足人們對江湖的幻想,但在價值觀層面仍有守舊一面。終其一生,都未能擺脫傳統知識份子的桎梏,即使縱觀其人生,受西方現代文明的影響早已大於中國傳統文化。倒是後期作品如《笑傲江湖》和《鹿鼎記》,因世事變化而更為深刻,反倒成就了最好的金庸。這代知識份子的人生極是艱辛,甚至可算是生來不易。金庸在跌宕人生中尋得人生價值,已極幸運。

無論如何,在上世紀50、60年代的跌宕歲月裏,武俠小說曾是一代漂泊者的精神慰藉。到了上世紀80年代,它又成了一代內地年輕人的精神食糧。通俗文學的光輝歲月,就這樣穿越時空,金庸也成為幾代人生命中無法繞過的名字。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由《亞洲週刊》授權零傳媒《獨家》微信賬號發佈

【【【【【【【【【【【【【【【【【【【【【【【【【【【【

在香港書展創下「神話」的金庸 |觀察

香港殯儀館,11月12日,金庸私人喪禮上,靈堂正中那幅金庸大照片,正是《亞洲週刊》攝影記者家駿兄拍攝的,這是金庸家人精心挑選的。這張照片攝於2006年,12年前的香港書展上。那一年,金庸還在英國。這是我們配合香港貿發局舉辦「名作家講座系列」的第2年,我就想到能不能請金庸來書展演講,他尚未以這樣的方式與讀者見過面,肯定火爆。經歷幾個月的籌劃折騰,在金庸手下同事和他家人共同磨合下,演講成功如期舉辦。

金庸私人葬禮

金庸在香港書展創下一個「神話」
82歲的金庸專程從英國趕回香港參加書展演講,這是金庸第一次在這麼大的場合與讀者見面。2006年7月21日,金庸結緣香港書展。這一天,金庸在香港創下一個「神話」,參與他座談會的讀者超爆5000人,打破書展17年來文學講座的紀錄,其中不少讀者來自台海兩岸及東南亞各地。一個文學講座聽眾如此之多,肯定是「前無古人」,恐怕也「後無來者」了。

據當年參與策劃的香港貿發局部門前負責人邱松鶴回憶說,在現場最初安置了5000張椅子,坐滿了,再增加到7000張,還是爆滿全場,許多讀者只能坐地上了。
2006年金庸出席香港書展座談會

細看那張金庸照片,金庸的西裝、領帶和領帶夾,還有那頭髮,從這些細節可以讀到金庸的精心,他很認真對待這場演講。還記得,那天他出乎我意料,來到現場特別早,提前了45分鐘。也還記得,金庸走到幕前準備上台前,我陪同他先去了洗手間,他在大鏡子前,身子前傾,用手細細捋着頭髮。現在再細讀那張在書展的照片,他將稀疏的頭髮梳理得一絲不苟。

金庸不是口才高手,但他的演講成功了
是日夜晚,第17屆香港書展7號展覽廳成了金庸世界。讀者提問踴躍,金庸回答精妙,氣氛熱烈。金庸開場即表明:「我用普通話講比較方便,如果講得不精彩,就對不起大家了。大家提問,如果我懂的就回答;如果不懂,我回去查一下再想辦法回答。」謙遜的開場白出自一代大師之口,令金庸迷欣喜異常而掌聲熱烈。

金庸不是口才高手,但他的演講成功了。演講者想要講一場好的演講,主辦方想要辦一場好的演講,聽眾也想聽一場好的演講,而完成一場好的演講,是三方共同的期待。有些作家演講前兩天,會與我作「認識聽眾」的交流:聽眾人數多少?聽眾來自哪?哪個年齡層為主?他們想知道什麼?金庸只是在演講上台前在嘉賓室裏,問了我這些情况。

記得,繼金庸演講以後的12年來,聽眾人數較高的是:倪匡與蔡瀾3500人,龍應台3000人,李敖2500人……在香港書展,如果一場講座聽眾不超過200人,我就視為策劃失敗了。


我常常去上海書展和台北書展,這兩個書展在華人文化圈是享有口碑的,但總體上,包括展館面積、入場人數、參展商數、銷售銀碼、文化活動場數,都無法與香港書展相較,就以上海書展的文學講座為例,近百項文學講座,大多在鬧哄哄的展覽場地劃出一片,放幾排椅子就開講了,一般就幾十人坐下聽講,能有200人到場就超爆了。


香港書展的每一場講座,始終扣住每一個相關細節:事先與作家商議講題;寫好場刊上的作家專訪;部署媒體宣傳和廣告;書展場地灣仔一帶的地鐵、天橋、街燈柱上的廣告;聽眾網絡報名;發現某一場讀者人數少了,就會與相關團體和學校落實邀請聽眾……2019年7月香港書展30週年,邁進12月,籌劃機構就開始工作機制了。你希望在盛暑的日子裏,聽誰的文學講座呢?

【【【【【【【【【【【【【【【【【【【【【【【【

Jin Yong . Louis Cha:between the myth and the man (金庸.查良鏞--江湖與現實)
Nov 13, 2018 Update: Here is the video: 【第十一講】吳靄儀:金庸.查良鏞--江湖與現實



0:00 周保松’s Introduction
4:08 吳靄儀’s (Margaret) planned talk begin
11:35 Margaret mentions John Minford’s (English co-translator of 鹿鼎記 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 Ming Pao tribute “To Mark the Passing of Louis Cha” to 查良鏞
20:22 The world of 武林 is a bit cartoonish as killing has no consequences not unlike the world of Tom and Jerry.
29:34 金庸 re 功夫/芭蕾舞
35:40 金庸’s revisions including the 明河版 version
41:25 查良鏞’s book of editorials (1980-84)
52:50 Ming Pao as the only HK newspaper allowed in China
58:02 Cha’s decision of resigning as a 基本法草委
1:08:05 Margaret’s planned talk end
1:08:10 周保松’s comments
1:14:18 吳靄儀’s reply to 周保松’s comments
1:15:02 Beginning of Q&As
1:16:28 Cha’s business approach as a newspaper owner: “hard-nosed”, salary unfairness
1:20:23 區家麟’s question re “查良鏞曾經講過, 報紙是老闆的私器” How did Ming Pao reporters react internally?
1:22:20 to 1:26:06 新華社社長許家屯聲稱有人”不按本子辦事”. Cha wrote an editorial of which Margaret refuted point-by-point with her own 3000 – 4000 words articles.
1:40:45 The dubious practice of Cha “interviewing” himself
1:48:26 Cha’s own views and his possibly unintended/unplanned inspirations for his employees
1:55:45 Democracy is taken and never given (恩賜)
1:58:30 周保松 asks Margaret to share more as she read his fictions so many times and worked with him so closely.
2:02:10 Margaret talks about her creating the first political news section in HK newspapers (in Ming Pao) and she set its 政治新聞大綱
2:06:50 程翔’s comments (including what led to his 3 years imprisonment relating to a article written by 查良鏞)
2:20:44 吳靄儀’s discussion with 程翔
2:24:27 區家麟’s question for 程翔 re 查良鏞’s change of mind after being received by 鄧小平
2:24:35 程翔’s reply to 區家麟’s question
2:26:21 Margaret re 程翔的癡心
2:27:32 周保松’s comment re 金庸小說在大陸的出版
2:27:45 程翔’s comment re 中國新聞社(中新社)(”開小灶”=特別照顧的意思?). 專門為明報提供獨家新聞
2:29:03 Margaret’s concluding remarks
2:31:14 周保松 concludes the meeting with a reading from 神雕俠侶
P.S. Margaret, Thanks for sharing your insight. 保松, Thanks you and Brew Note for hosting. Ed, Thanks for processing and posting the video so quickly! The processing of the 143 minutes must have taken many hours even on a fast machine and the uploading must have taken many hours as well!

====

I’m very much looking forward to the talk “Jin Yong . Louis Cha:between the myth and the man (金庸.查良鏞--江湖與現實)” by Dr. Margaret Ng (吳靄儀) hosted by Prof. P.C. Chow (周保松) this Saturday. I will post a link to the presentation when it is available. From the Facebook announcement

//Brew Note 文化沙龍第十一講
題目:金庸.查良鏞--江湖與現實
講者:吳靄儀
主持:周保松
日期:2018年11月10日(星期六)
時間:7:00-9:00pm
地點:北角堡壘街19號地下
(海報設計:林道群)//

I LOVE the story 保松 shared of Margaret’s original English title “Jin Yong . Louis Cha:between the myth and the man” came to the Chinese translated title of “(金庸.查良鏞--江湖與現實)” . Here is 保松’s amazing story and I quote,

“說點小故事。
金庸先生去世,我覺得要有一埸沙龍向他致敬。在香港,吳靄儀是不二之選。吳大狀寫過好幾本金庸小說專著,曾在《明報》工作多年,擔任過好幾屆立法會議員,對金庸和查良鏞皆知之甚深。
吳大状獲邀,一口答應。但她不懂中文輸入法,遂寄我一個英文題目:Jin Yong . Louis Cha:between the myth and the man,並叫我們隨意翻譯。
我和牛津大學出版社林道群先生商量了一下,我說,譯為「金庸與查良鏞:大俠耶?人耶?」如何?道群說,不如「金庸與查良鏞:江湖與現實世界」?我說,拿走「世界」如何?道群說好,於是有了這題目。
一小時不到,道群兄傳我海報第一稿,上面有個金庸和小龍女(陳玉蓮)的混合體,又大膽又過癮。我多事,提了個小建議,請他在上面加幾筆水墨,造個江湖出來。一小時後,道群傳我第二版,最後還加了一個英文版。
道群兄的書籍設計(董橋、北島、余英時、章怡和、趙越勝等)早已名滿天下,大家現在也可以欣賞欣賞他的海報。”

As I noted in my comment, “Thanks for sharing the back story! I love the precision in Margaret’s original English title and the poetic (and toned down) translated Chinese title.”

P.S. Here you see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promotional posters being placed side by side.

(designer:林道群先生) Jin Yong . Louis Cha:between the myth and the man (金庸.查良鏞--江湖與現實)
(designer:林道群先生) Jin Yong . Louis Cha:between the myth and the man (金庸.查良鏞--江湖與現實)

I love the placement of the English text “between the myth and the man” in a vertical form underneath the divider of “Jin Yong” and “Louis Cha”, I wish similar symmetry can be echoed in the Chinese version. I like the use of a separate colour of some of the text in the Chinese poster (although I haven’t decided on which of the text) and would love to see the Chinese version also use an additional colour.

Overall, two lovely posters and very nice Chinese translated title all done by volunteers in very short time! I can’t wait to watch the recorded video when it is available! Many thanks to Margaret, 保松, and his wonderful team of awesome volunteers! I hope I will have the luck to attend Brew Note 文化沙龍 one of these days when I visit HK!

2018 Nov 11th update: //I’m still part way through watching the following HKTDC 2006 video of 金庸先生 answering some very good questions. In some answers, we can see “Jin Young the myth” (borrowing Margaret’s words) explaining/excusing his own new revisions.

In one of his answers, he refused a questioner’s earnest request of publishing the original newspaper editions of his fictions. The host even “cutely” (some may argue rudely/ignorantly) analogized the request as something akin to “問瘦身之後的女士, 攞瘦身之前嘅相” (something similar). I wished 金庸先生 had not minded letting newer readers read his original works (newspaper editions) for enjoyment/study. But 金庸先生 DID (at least as I understood or twisted it) implicitly allowed/even encouraged people to find and pirate his newspaper editions to read themselves!//

香港書展2006: 金庸與讀者座談會 (回顧)

刘国重 发表于 2015-8-25 19:33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16-8-5 09:17 编辑

金庸武侠六十年︱《鹿鼎记》史实错误:天地会与沐王府的纷争


=========================

除了金庸,原来香港还有那么多武侠作家

2016-08-04我要分享 200
导读
沈西城笑着说:香港因写武侠小说住上半山豪宅的,惟有金庸一人。这当然因为查先生才华高蹈,下笔严谨,视野宽阔,当然也因为他“善于经营自己,再换一句话叫爱惜羽毛”。
2016年的香港书展,主题是武侠文学:“阅读江湖﹒亦狂亦侠亦温文”,后面七个字是马家辉定的。也是,族群危机的大时代里,也许真的只有武侠具有融合一切的功能。
传说香港贸发局也曾试图请深居简出的查先生金庸出场,但查太太一直说查先生身体不好,据查先生友人沈西城先生云:身体倒是还好,就是记性不大好了——也是,毕竟也是九十几的人了。
所以本年度的武侠书展,并没有来几个武侠巨匠。查先生除了提供“文坛侠圣——金庸与查良镛”展览上展出的旧书旧杂志,连讲座也没一个,录影更是欠奉,可见是真的绝迹江湖。

只有倪匡先生在家录的几段视频以饗读者。仔细看录相里的倪匡愈发佛相,百无禁忌,讲起昔日的武侠作家更是情深意长。“是黄鹰教我怎么写武侠小说”,一向淡定的倪匡先生激动地说。
今年武侠讲座基本由香港《武侠世界》的前社长沈西城一肩担起。我连听了他三场讲座,其中最感人的是沈先生和武侠老作家马云先生那一场,几乎就是讲古。说《武侠世界》的老板罗斌如何在台湾多了一头家;马云的老师,黄飞鸿的三传弟子朱愚斋如何写出了《黄飞鸿别传》,才有了华语电影世界里的黄飞鸿系列。
杜甫诗云“胡人零落不胜哀,泪满肋边拭几回”,如果不是健在的老人们提起从前,我们这些后辈哪里知道香港的武侠盛世里,除了金梁古温黄之外,还有大批的武侠作家,蹄风、黄鹰、牟松庭、龙乘风、西门丁、张梦还、马云;还有金锋、江一明、避秦楼主、风雨楼主、高峰、石冲……

人人都知道,香港的新派武侠小说始于1953年。五十年代的香港,左中右势力盘锯。各类报竞争激烈,为了提高销量,拉拢读者,武侠小说便成了最佳利器,由梁羽生《龙虎斗京华》开始,隔年金庸先生《书剑恩仇录》紧随其后,一开新派武侠小说风气。
沈西城笑着说:香港因写武侠小说住上半山豪宅的,惟有金庸一人。这当然因为查先生才华高蹈,下笔严谨,视野宽阔,当然也因为他“善于经营自己,再换一句话叫爱惜羽毛”(沈西城先生评语)。
沈西城先生(图源网络)
沈西城先生(图源网络)
别的武侠小说家一味滥写狂飞,一年出几十本单行书时,金庸数年才写一本,而且早早在1972年就宣布封笔,也早早就将自己的作品修订成集,所谓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本书就奠定不可动摇的的江湖地位。每一本都被改编成影视剧,从此影响无远弗届,成就一代大师。

一将功成万骨枯,金先生同时代那么多富有才华的武侠小说家,为何后来都一直默默无闻,不为人知呢?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作品稀少,二是作品粗糙。
作品稀少是因为活得不够长,或者并不以此业为荣。比如牟松庭的作品被评论价界称“行文不测,豪气迫人,可惜作品过少,不然成就当在梁羽生之上,而可与金庸比肩”。但人家是著名文人,着意的是诗词歌赋,而粗糙则是有独特的时代背景。这又不得不说到1949年这个节点,大陆易帜,无数文人南下,香港成了最后的流放地,人流密集,地方狭小,文人在这弹丸之地如何求生,只有靠写稿。
倪匡常自称是全世界界写汉字最多的作家,产量最高时,每天写十二篇连载小说和六篇专栏,二万多字,“不用五个小时,好轻松,还可以搓麻将。”这种天分只有今日在网络上写小说的大神们可堪一比。要放在现在大陆的专栏界,简直不可想象,写三千字已经叫苦连天了,但那时的香港文人们几乎个个都是如此。
我上次采访严浩,他提到父亲的工作量也是叹为观止(他父亲严庆澍笔名“唐人”,著名的民国演义小说《金陵春梦》即出自他父亲之手)。不但做《新晚报》的主任,审稿看版,而且每天“要写七八个专栏,一万字。我们已经睡了觉他才回家,我们还没醒他就走了,一年只有三天假,初一初二初三。太辛苦了,后来他很早就过身,原因是肝坏了。”
名作曲家黄霑说过“现在香港人谁没有两三份工作”。是啊,那个时代的文人别无所长,要养家糊口,要过好生活,只有靠手上这只笔。来之则战,战之能胜,全年无休,那真是基于体能脑力之上的一项极限运动。极限可以激荡潜能,当然也出急就章,不是每一个武侠作家都有查先生那样的才华和视野以及专注。

当然还有人生的运气,最典型的就是黄鹰,沈西城说黄鹰是奇才,写武侠小说直追金梁。黄鹰笔下最出名的武侠人物是沈胜衣,而且是有名的千手观音,可以当枪手,可以写武侠,画得一笔好画,倚马可就的才华。
也许正因为如此,他心急赚钱,又当编剧,又拍电影,最出名的电影作品僵尸系列就是他拍的,还替徐克写过《笑傲江湖》,但电影不是那么好拍的,他死也死在电影上,因为拍电影欠下巨债,结果借高利贷被打死在家里,被发现时,已死了七日(官方的说法是脑溢血)。
总是要回顾,你才知道过去的时代多么纷繁。在湾仔会展中心的文艺廊看武侠作家们当年报纸、单行本、剧本以及书信,眼前浮现的是一个香港从五十年代开始的那个武侠盛世。
那时候的纸张排版多么粗糙,但正是这粗糙里留下许多东西,吹尽黄沙始见金,金纵然可贵,但黄沙亦值得我们铭记,因为他们一起构成了那个时代。
名作家陶杰曾有一段话评倪匡,略改几个字,就可以用来评价武侠的全盛时代:“作者智慧圆熟,文思丰茂,灵感喷薄而出,题材信心拈来,幻生莲花无数,作者金风送爽,读者河山呼唤,一个消逝了的美好时代。”

是啊,那个时代多么美好,遗泽给两岸三地特别是刚刚改革开禁时大陆年轻人多少侠气与柔情,查先生今年九十有二,倪先生八十有二,就连客串讲古江湖人称小叶的沈西城先生今年也六十有八。时光涛涛,香港现时拿得出手的武侠作家,不过廖廖一二人而已。
站在查先生和夏梦的合影前,我想起小时候捧着借来的三册港版繁体《倚天屠龙记》,如醉如痴读了一个暑假。此情此景尚在眼前,细数数也忽忽三十年过去了,“怅望卅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正面维多利亚海港一池碧水,想起的竟也只有这句诗了。
【责任编辑:身中一刀】
版权声明

刘国重 发表于 2015-9-28 17:30

夏志清:旧版《射雕英雄传》附录
Little_Icarus
来自: Little_Icarus 2012-07-09 18:25:05
  1。
  这几天因为等候胡世桢来,买了两种武侠小说,预备送给他。自己看看亦很出神,且把陈世骧引诱得亦入迷了。他对于武侠小说的知识,只停留在“彭公案”、“施公案”阶段;但是近年来香港所出的武侠小说,其结构文字人物描写等已可与Dumas的Three Musketeers,MonteCristo等相颉颃。……有个名叫做金庸(笔名)的,以“书剑恩仇录”一书成名,该书写乾隆皇帝(据传说,他是汉人,海宁陈阁老的儿子)和陈家洛(乾隆的half-brother,的帮会的领袖)的斗争,很是紧张动人。后写“碧血剑”(李自成)与“射雕英雄传”(成吉思汗)(南宋末年,元、金、宋的斗争)都极好。书中毫无马列思想,还是提倡忠孝节义那一套,侠客当然都是爱国的。他的小说在东南亚各地(如越南、泰国、印尼……等)的中文报上都翻印……最奇怪的是台湾人亦等著看香港的武侠小说,其情形犹如当年Boston的人等英国来船,看Dickons小说也。……这几年来,要讲小说的倾向,读者顶多的是武侠小说,Serious fiction分明已进入极低潮。武侠小说其实很难写,尤其像我这样从小看武侠小说的读者,一切tricks都了然于胸;要使我看来觉得紧张,是不容易的。……台湾出的武侠小说没有一本是好的;香港有一、二流的,台湾只有三、四流的而已,人才凋零,不亦怪哉?……
  我很希望你能继续花几年功夫,写一本中国旧小说的研究。关于这类的研究,好书是如此之少,真中国学者之耻也。Scholarship其实不难,别人已经做的工作,拿来整理一番,亦够用了。我在班上已讨论过“三国”“小浒”和“西游记”。这三部书我最佩服还是“三国”,作者对于三国大势真有个clear vision。“水浒”的最大功臣是金圣叹,没有金圣叹,水浒(不论100回的或是120回)是部很weak的书。金圣叹硬派宋江做奸雄,删去许多无聊的诗词,(使naration紧凑生动),且删去后部的无聊故事,(征辽,征方腊等的描写,其实比“薛家将”之类高明得并不多),使“水浒”勉强有了一个结构,其实“水浒”作者的world vision是很狭小的。“西游记”作者的imagination是够高的了,如唐僧怕被人吃,但后来也不免repeat himself。……“西游记”里的symbolism还没有人好好研究,如唐僧怕被人吃,而孙行者最喜欢被人吃,加上老君的炼丹炉,以及能吸人进去的瓶和葫芦等;这些symbols可能有其意义。明末有董说者,即在火焰山之后,补写若干回,成“西游补”一书。孙悟空给罗煞女吃下两次,出来后神魂颠倒,那就是“西游补”的故事。“金瓶梅”我总认为是部很dull的书,(so is“儒林外史”,)但是它对于过年、过节,赏花吃洒等的详细描写,可能给曹雪芹很大的启发。“红楼梦”本身可说的话最多;这里有一点可说;“水浒”里的英雄和孙悟空都是rebels,但是最澈底的rebel还是贾宝玉。买宝玉非但是总结中国旧小说的rebel  tradition,而且也是一切才子佳人小说的发展顶点。Loslie Fiedler的新书,大约很精彩,不知你已看过没有。关于中国旧小说,这类的书,有好几本可写。
  柏克莱
一九六0四月十三日
取材于:页237~238,“夏济安对中国俗文学的看法”
书名:《爱情,社会,小说》
著者:夏志清
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出版,中华民国68年5月6曰6版。

刘国重 发表于 2015-9-28 17:31

3。“……带你到图书馆,也没有什么看的。阅报室还倒有两三份中文报纸和杂志。中文书可说绝无仅有。前几年这里请了一位香港来的目录员,本希望他会买些中文书,经费虽然没有,三四百元一年总拿得出的,谁料这大浑蛋,把这些辛苦争来的钱全买武侠小说。这个城住的几十家中国人,闻风掩至,闹到要排期预约,破了中文书在这图书馆的所有借出纪录。几十本书借来借去,弄得破烂不堪,后来再在香港订购一批,精装烫金字,真够排场。”
  “不过,说良心话,我嘴里虽骂他浑蛋,心里也感谢他。我对武侠小说的兴趣,也是因他这几套精装书开始的。然后由我传给太太……”
  “怒我插嘴,残兄,你看谁写的?”
  “金庸。”
  “那英雄所见略同。那么我问你,金庸的小说跟你昨天晚上你叫我看的本那本小说,价值谁高谁低?”
  “这几句话,我暂时没有资格说。不是对你说过么,那本书我只翻了几页。不过金庸早期的几部小说-后来就不成了-它的价值,我现在就可以肯定。”
  “这几本书的价值,不是严肃的文学价值,因为作者受了大众传播工具的报纸和读者趣味限制,即使有志写文艺武侠小说,也无法施展抱负。但作者的文学修养,真是时下一流。我且问你,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为什么后者在书开始时就以‘故人’姿态出现?”
  徐侃如习惯地用右手抹一抹嘴巴,说:“那是为了技术处理问题呀。他武功最好,而其他四个人武功相等,有中神通存在一天,就没好戏瞧了。”
  “说对了一半,”二残说:“这一种处理方法,别的一流小说作者也许会想到,可是金庸避而不写中神通,有一个非常高明的理由。”
  “谨就教。”
  “简单,写坏人容易,写好人难。我再问你,这四大帮主之中,最令你难忘的是那一位?”
  “东邪和西毒。”
  “你看,我没说错吧?另外一个问题,郭靖和杨过,你喜欢那一位?”
  “那还用问,当然是杨过。郭靖是好人,可是既愚又迂,历万劫而不死,全靠运气。”
  “那不错,但金庸写郭靖,确化了一番心血。郭靖是个大好人,也不笨,金庸熟读西洋文学,我相信他曾碰到当年杜斯却也夫斯基写‘白痴’时的相同问题:怎样把一个好人写好而又令读者相信呢?杜氏想来想去,觉得只有耶苏基督是个完人。他是完人,因为他是神,他的好人好事当然为人置信。
  “文学史上另外一个写得极为成功的好人是唐吉诃德。可是,作者为了令他取信于人,不能不把他写成一个走火入魔的书呆子。”
  “金庸写的郭靖,处处能绝处逢生,一来当然是由于郭靖宅心慈祥,得神人帮助-这是中国人绝对接受的观念。二来是他得黄蓉之助。郭靖忠厚而黄蓉狡猾。两个人碰在一起,真是天造地设。”
  “那么杨过呢?”
  “杨过是郭靖的另一面,但写得比郭靖更成功。”
  “哦?”
  “你别装蒜,你是女人,你爱那一个?”
  “对,我也会嫁杨过,郭靖这土包子不风情,跟他说风趣话要说两遍才听懂。但杨过这小子也不简单,不好惹。学你老大说话,是‘坏人’。”
  “这是金庸比一般的消闲小说高几级的地方。他的人物,不是凭一般善恶标准所能衡量的。前面不是说过么,郭靖是好人,因为他是‘笨’,杨过呢,你不能说他是坏人,他在某些程度相似李莫愁,愤世嫉俗而已。妙的地方。是金庸给他安排了跟师父小龙女结婚。小龙女武功虽高,心计却幼稚得像个小孩,是黄蓉的另一面。杨过跟她相处,自然受她影响。她后来之变成‘好人’,也是经过作者苦心安排的。而且,最见金庸胆色过人之处,是让杨过为一个几乎不会武功的女孩子断了臂。普通武侠小说作家,一定不忍下手。就是下了手,一定受读者压力,让他的臂接驳起来。
  “壮士断了臂,读者会原谅他的性情乖张,是不是?”
  徐侃如听得入神,叹口气说:“老兄说得头头是道,怎么不写篇论文?”
取材于《二残游记》四季版
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刘国重 发表于 2015-11-18 07:04

舒国治:武侠小说及其世代

2015-11-16 11:39   阅览:1809    评论:0   
编辑:资讯编辑    原创作者:舒国治    来源:晶报   

插图为姜云行作品,出自《射雕英雄传》三联书店1994年版 图/晶报

舒国治 资料图片

  我常想,我的武侠兴致年代或竟只是少年时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本色文艺。可以说从1950年代中一直到60年代末,算是台湾武侠小说的黄金年代。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本色文艺。我的童年与少年时期的台湾,是一个看武侠小说的地方。倘有一天,你在花莲或台东某一小镇下了火车,只见那里很多木柱砖墙的房子,青少年穿着汗衫,趿着木拖板,站在巷口讲话;若还有那种情景,若还有那样地方,就像侯孝贤《童年往事》的场景,便是我等可以回到读武侠的年代了。
  1960年代台湾掀武侠小说热
  在19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与中期的台湾,不仅是大街小巷有小说出租店,有古意盎然的笔名如武陵樵子、南湘野叟、古如风、秋梦痕、柳残阳、云中岳,有兴人思古幽情的书名如《江湖夜雨十年灯》《红袖青衫》《古瑟哀弦》《一剑光寒十四州》,也正好少年子弟多的是被频于战乱、迁徙流离、愤郁经年的父亲生育下来而致易于桀骜不驯、勇于斗狠,以是成为所谓的“太保”。而市镇的生活阡陌,即以台北为例,每走几百公尺,便可能有一帮众聚点;什么“四海”、“竹联”、“海盗”、“血盟”、“飞鹰”、“龙虎凤”等帮派,甚至成功新村、松基一村、四四南村、正义东村等,这类同质背景聚落也可以是外村人的龙潭虎穴。
  那个年代,是一个“当时”静止不动的年代,像是人可以按自己的意识活在他心想的古时莽野。一段战事稍歇、巿景百无聊赖、人心一筹莫展的苦闷年岁里,于是对武侠小说这套不涉眼前、无关宏旨有一份寄情,或是说对恍恍高世有一片悠然远想。
  什么样的人在读呢?必是对“中国”略有认识或略有听闻之人;不管他是早先得之于庙台前的歌仔戏,得之于巷口小店的小人图画、得之于圆牌上的封神榜故事,或者在学堂里受习过几篇中国古文、几章中国史地……等等。
  有着什么样的情绪之人会乐于去读呢?或许也可归纳出来:(1)在现实社会中,有一丝“逸出”之念者。如课考繁重的学子;如他是理工科的专业人才,却常有公忙之余想如何如何者。(2)痴人。一径在追寻某种能矢志凝情之事或物的人。(3)寻常的信而好古者。
  于是那些好闲来泡茶、翘脚看报、挥扇吟戏、燃烟吞雾、围桌雀战、两人对弈、月下独酌、夏夜乘凉、谈古论今……等等之人会去读它。
  韬光隐晦者读它,抱残守缺者读它。
  并且,昔日岁月端的是极其容许这类生活调调。
  于是在区公所送公文的,或是在机关做门房的,学校里的工友,看管脚踏车的,皆可以是读武侠小说者。
  甚至你看一个人,会想,“他是个看武侠的。”往往这种感觉硬是很准。
  什么样的人写武侠小说呢?
  文学系历史系的教授们没怎么听说过有写武侠小说的;陈世骧没写,夏济安没写。
  不少写武侠小说的,常是学历不甚高者,甚至很年少便勇敢率尔下笔的。
  柳残阳开始写时,只是高中生。他那时一个学生写书所赚的稿费比他父亲校级军官的饷还要高。
  50年代中期,写一部二十来册的武侠小说,据说可以买一幢楼房。
  太多的武侠作家,他之所写,依据的不是深厚的国学知识,依据的不是透彻的文学理论,依据的未必是洗练的人生见解或世故的人情经验;他们还来得及找取依据便自下笔写了。
  或许他们靠的也是读前人的类似原型便已跃跃然要试着说自己的话、讲自己的故事。很可能卧龙生写《风尘侠隐》或《飞燕惊龙》,是来自于读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而自己有感要抒,而终至写成一部武侠小说。
  武侠故事中多有受朋友之托而致自己受累之情节,譬似司马迁李陵事迹,然武侠作家未必详读过《史记》《汉书》,未必读过《太史公自序》或《报任少卿书》。
  小说人物常意兴风发,豪情万丈,“当其欣于所遇,曾不知老之将至”、“礼岂为我辈设也!”、“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往往如魏晋人物,然武侠作家也未必详读过《世说新语》。
  武侠作家熟读的,亦不外是中国传统孩子详悉的《三侠五义》,是《彭公案》,是《水浒传》,是《三国演义》。
  武侠小说之功能或其大矣
  武侠小说之功能或其大矣,然武侠作家未必自知之。我人幼童即自纷纭武侠书中感知人生之沧桑,感知那些个“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感知那些个“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等等,此皆可汩汩得自阅书之潜移默化过程,此皆可在十二三岁之幼已竟其功,非特要研索自孟浩然司马迁之名山经典。此不能不说是武侠小说之固有中国人世教育之巨力也。
  当我们上了中学,读马致远《天净沙》元曲;“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感觉亲近,感觉就像是写给我们的,然我们何尝懂得什么是“断肠人”,什么是“天涯”。我们孩子硬是懂得,来自何处,武侠小说也。
  武侠小说,使太多的台湾孩子对遥远的中国大陆,及中国的历史,产生概念。可以说,武侠小说在某一层次上,扮演中国历史的辅助教材之角色。
  今日不少人迷上了佛学、设立了道场,未必全是饱读佛经,往往是早岁熏染自武侠小说。而电影、电视中之佛门风俗,动辄称“贫僧”、“施主”、“老衲”,动辄宣唱“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你道是他从哪儿学来,佛书乎?寺院丛林亲见乎?自然不是。他揣学自武侠小说。
  我的同代之士在多年后(如80、90年代)会有穿上现代唐装的,开办书院或私塾的,爱上喝茶、说什么壶中天地的,摆设明清桌凳的,四处看山买林野的……等,皆不自禁有一丝早年参借自武侠小说之潜蕴意念。
  及至少年,我们不只看武侠小说,甚至也迷于武艺。所有孩子都谈问过这样的问题:世界上到底有没有轻功?到底有没有掌风?有没有点穴、金钟罩、铁布衫?任督二脉打通后便百毒不侵吗?
  迷于武艺,兼而迷于武艺的真人传奇,由是一些名字如韩庆堂、刘云樵、常东升、郑曼青等当年渡台的活生生“练家子”自然不会不耳闻。
  重庆南路上书店的武艺书,如万籁声的《武术汇宗》、金恩忠的《国术名人录》、徐哲东的《国技论略》、孙禄堂的《拳意述真》等不免要去探看。
  甚至明朝大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甚至那更似体操而少武打意趣的“八段锦”“五禽戏”,竟也乐以轻涉寓目。
  其中尤以太极拳的书籍翻看最多,杨澄甫的《太极拳体用全书》,陈炎林(陈公)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陈微明的《太极拳问答》,吴志青的《太极正宗》等。隐隐有“即使不以之打人,也是好养生”之想。
  不少我的同辈曾在中学大学时练过拳的,日后到了欧洲、美国留学,还常在巴黎、罗马、旧金山的公园里演练八卦、太极。
  实因中国小孩和武艺原就有不能脱却的先天关系;我国孩子的童年嬉戏是“斗剑”,一如美国孩子的是“牛仔与红番”。
  而武打招式的名目,如鹞子翻身、鲤鱼打挺、金鸡独立、白蛇吐信、黑虎出洞等早就是孩子们自然的国学词语。
  至于台湾孩子在嬉闹时所说的“月(叶)下偷桃”、“桃下有毛”,更是他们在顽谑中自行加创的逸招。
  今日少年读武侠如打电玩
  今日,据说更多的X世代、Y世代少年男女加入阅书之列,迷上了武侠小说,迷上了金庸小说。其所采撷欣赏角度,又更飞翔奔逸,随兴所至。
他们看武侠,像是纯粹看其抽析出来的意趣,不太特去在意背景或历史。而武艺者,更非他们趣意所在。60年代孩子于武艺史乘传承中所尊崇的姬隆风、董海川、李洛能、郭云深、李存义、程廷华、大刀王五、霍元甲等今日孩子未之听闻姓名,实乃“虽不能上山学艺,心向往也”的视武学为真有实事之念。今日孩子视武侠书中的武艺或有一丝如电玩中傀儡踢打之安置。
  另就是,他们很健康的、很文明选择的、挑上了武侠小说,譬似挑一只他所偏好的电子鸡。而不是三十年前我们看武侠小说时的,或是袭着惭愧的一丝窃意、或是长得就像是“看武侠的”那种不甚健康、不甚文明、或根本就有些阴晦气息的惨绿模样。
  老时代里,对于机械文明半知半解、又期盼能掌控一齿半轮之利便,遂有武侠小说中“机关”之无限遐想。而于宇宙现象之扑朔难明,至有《紫电青霜》一类之小说书名。今日少年早于《星际迷航》《异形》《二○○一年太空漫游》之类电影多所洗礼,倘以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中电光石火情节浏览眼前,哪里会有兴味?
  单单“电光石火”四字,即使在三十多年前我做小孩时,也早就不能有惊异的感觉了。
  以前孩子看的漫画,只会看它的故事,不会以漫画中人的表情与口气来用在真实生活中。当然以前叶宏甲、陈定国、徐锡麟、陈海虹、林大松、刘兴钦、黄莺等人所绘的情节中也没有如今漫画人物中所亟需宣吐的浓强自我。
  以前的漫画中对白,甚至没有语气。
  今日孩子在泡沫红茶店的声口、撒娇,或在补习班街、西门町、东区商圈的种种马路上的打情骂俏,如她们说:“老公!”“我哪有?”“你怎么知道?”……等等,俱是自日本卡通、自黄子佼电视、自漫画、自这个配音无所不在的“游乐园式”城市中点滴熏养学仿而来。
  以前孩子看武侠,常需躲在被窝里偷看,如今孩子压根把书摊在客厅茶几上,不在乎父母看到与否。
  昔年因避世而好读武侠之人,今日却不读了。他们读的是最切近世事的政治新闻。他们在公园里、餐馆中、大厦管理员的柜台后大谈与他们年纪相仿的郝柏村、李登辉、宋楚瑜、怎么样怎么样,甚至对三十年前原本相当隔膜不便的大陆也能大发议论,出口成理。
  金庸小说以“动人”取胜
  金庸所著十余部武侠,写人物情态,则栩栩如在眼前;写故事,则奇中有致;以其体制完整,起束周全,堪称近代武侠小说集大成者。然其引进台湾过程,亦颇周折。70年代初,先有盗版以《萍踪侠隐录》书名掩代《射雕英雄传》、后有以《小白龙》书名掩代《鹿鼎记》,悄悄流通于租书店。70年代末,远景出版社公开出版后,全台读者遂为之风靡。
  然金庸之洋洋说部,其实写于50年代中至70年代初,那个年代原也是台湾读与写武侠小说的高峰年代。只是当年台湾读者因书禁而缘悭一面。
  60年代中,我还是个初中学生,偶因机缘得阅香港武史出版社所出的《天龙八部》。黄色封面,共三十五册。每册一百页,含四回,每回之前有插图一幅。当时一口气读完,只觉文笔典雅、学养深厚,女主人翁王玉燕(新版改为“王语嫣”)美丽脱俗教人不舍,却不知作者金庸是谁。其最感印象深刻者,是萧峰死义之壮怀激烈,痛人肺腑。当时便隐隐觉得:台湾的武侠小说中找不到壮烈如此者。
  诚然,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艺情牵,还珠的时代也无有壮怀激烈如此者。
  1930年的张恨水其于北洋军阀时代所情牵志系者,遂有《啼笑因缘》。
  鲁迅于1921年,则写有《阿Q正传》。
  香港受高山横断于北,自幽自足于岭南一隅;几百年来中原频历战乱沧桑,变之又变,香港犹得一径抱守宋明古制;且看长洲太平清醮“抢包山”风俗即内地深乡亦已绝见。而**庙前贩卖香烛者,多有唤“容姑香档”、“张三姐香档”、“笑姐”、“欢姐”、“谢珍姐”等。
  中原的语言又几经熔炼、统一,删繁化简;而香港人仍自操使着古音古语如“着数”、“生性”、“心水”、“沙尘”,即连商家墙上仍贴着“严拿高买”、“面斥不雅”古老警语。
  正因1949年前后,人遭世变,而香港的徐訏会去写《》,赵滋蕃写《半下流社会》,杜若写《同是天涯沦落人》此等黑白片似的社会写实小说。而香港乃一眼前求实社会,沙千梦小说《长巷》之怀乡愁旧书作,在惶惶香港济得甚事?金庸当此境氛,感慨既深,世情相逼,又出以武侠小说这股非常笔墨,焉得不情节壮怀激烈如此者也。
  金庸长于情节描写及人物刻画。而地理途程之着墨较少。地理风土之细节似不是他专意之处。他的人物若于一镇邂逅,继而要往一远处参与另一大事,其中途程虽迢迢千里,却只受他一两句话带过,马上便剪接至“情节场景”;可以说是戏剧的处理法。
  至于王度庐,若写到北方山丘,如《风雨双龙剑》中会写及:“听到群山之后有轰隆隆的滚荡之声,以为快要临近黄河;再行不久,才发现适才所闻原来是马队奔腾之汹汹声浪。”这类近乎田野实况之呈露。
  另外像还珠楼主会在书中(似是《云海争奇记》)写到某一人物在深山野林觅径而行,苦于不得出;不经意地带到一笔:“及见这山现出一角寺庙,始敢揣想离人烟应当不远……”
  王度庐、还珠楼主大约是饱于游行四方之人,其书中这类好似亲身闻见之描写令我这都市孩子心生向往。然他们的书我多半没有看完。不知是否因其结构不求紧接一贯。而金庸小说,我本本看至结尾。
  60年代所读的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孙玉鑫等人所写武侠,竟完全不能记忆其中本事。仅能约略记着《玉钗盟》中有“徐元平夜探少林寺”,再来如何,完全记不得矣。而金庸故事人物我总能大多记忆。
  金庸书固情节之丰繁多变,又可抽丝成缕,井然不乱;其最受人乐道者,为人物。今日读者读王度庐笔下的玉娇龙,没啥深刻感应,只觉她是性情暴躁一介北方土妹。然同属清季女子,同处北方,《书剑恩仇录》中骆冰则活泼如在眼前,有真情,有人味。
  金庸之书所以凌越各家者,一言以蔽,动人也。以其书中凡有情处,必深情也。洪都百炼生所谓,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
  今日金庸小说甚至供应新世代少年男女多重的用途。感情受挫的少女在二十四小时泡沫红茶店深夜打工,手臂上犹留有烟头烙烫的誓疤,皮包里还存着些安非他命,店里播着郑秀文或张惠妹的歌曲,而她的桌上可以放着一本《神雕侠侣》。她在阅书之落花飘萍、多舛孤凄命途中幽然自伤,并也同时因伤于小龙女本事而聊慰自己苦痛些许。看着看着,随手取茶桌上餐纸揿一揿清泪,擤一擤热涕,便又可再走上工作岗位矣。
  新的世代有新的对武侠小说的即兴采撷。而他们所采者,竟然不容易是别的武侠作家,而比较可能是金庸。
  将来除了漫画中将武侠人物自由造型外,甚而服装设计家也以金庸人物作为打扮的原型;如以黄蓉为模特儿,以霍青桐、以蓝凤凰、以小龙女、以南海鳄神等,没有什么不可能。
  时光荏苒,我心中的武侠小说年代大约成为“往事”了。
  可以说,今日新新人类所看待武侠小说之眼界,是属现代;我的同辈看待武侠小说之眼界,则为远去的古代了。
  舒国治
  1952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1970年代初,原习电影,后注心思于文学,曾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备受文坛瞩目。1983-1990年,七年浪迹美国,此后所写,多及旅行。而文体自成一格,文白相间,简淡中深富雅韵,论者咸认与他的清简度日有关。著有《理想的下午》《门外汉的京都》《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记》等。

刘国重 发表于 2015-12-3 09:29

我的武侠世界是在现实生活里钻了一个洞

凤凰网文化:《城邦暴力团》是一个被认为是自金庸以来开创一个武侠新天地的作品。

张大春:也没有这个,因为过去的武侠小说多半都放在一个虚拟的或者是类似有内争性的历史时空里面,要不根本不知道它是哪朝哪代,要不就是给你一个什么朝什么代,你到那个朝那个代历史去对你也对不出一个人来,或者对出这个人他也没那些事。像金庸就写过那个袁崇焕,也对不出来,到后来金庸为了让他的,好像襄阳这个地方并没有发生过宋人跟金人的大战,所以他就要把地方改到山东去,结果那郭襄那过名字也就麻烦了,他要不要改呢,会碰到这个。所以他总会面临到跟历史或者是跟史料的辨证关系。我没有开拓什么,或者继他之后什么,我就是把武侠这个世界,在现实的生活里面钻了一个洞,也就是说把看起来是一个虚拟的历史背景变成一个现实的背景。讲得具体点,就是把台湾大城市跟城乡风景放进来,当做小说的背景。

凤凰网文化:您跟金先生有交情吗?

张大春:不能说交情,他是前辈,我和他做过大概两次对谈,一两次对谈吧,具体时间我就不记得了,并且私下一起同桌吃过饭我们有共同的朋友。但是讲说交情没有,不能是交情,他是前辈。不过他有好朋友跟我有交情,那个倪匡就跟我非常好的朋友。所以有时候别的朋友请吃饭就把他们两个一起找来当然我就一起来了。

金庸是文学大师 他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语文教养  

凤凰网文化:那您觉得金庸能称得上大师吗,文学大师?

张大春:对我来讲当然是,他的作品那个“挤压性”使得他之后50年来没有人能够说我要出版一本武侠小时放在家家户户的书架上,没有。有一些看起来有洁癖的文学家,当然也有这样的作家、诗人现在是说金庸作品毫无文学价值,根本不是文学,是商品,会这样讲。那我认为那是充满偏见的一种看法,我完全不能同意。文学作品不应该只有学院价值,学院价值只是文学评价的体系里面一个参考价值,而且往往是狭窄的,往往是受限于它的论述工具。

凤凰网文化:你认为它文学价值是什么?

张大春:不,应该这样说,因为武侠小说千百种,你不能普遍说,你能把温瑞安跟金庸放在说他们的价值是一样的吗。

凤凰网文化:金庸的。

张大春:你说金庸怎么样。

凤凰网文化:金庸的武侠小说。

张大春:它有非常灵魂的,我特别要强调灵魂、生动的场面调度,有极好的叙述语言,他的中文而且他有几乎可以说,我要想一个恰当的词,他有一种很精雕细琢的这种文字,去形容跟文字最远的那个武术。虽然说是武侠,可是它却是一种文采,它在读者想像力之外提供了语文教养。虽然我对他在作品里面偶尔出现的一些诗词那么喜欢,或者是那么欣赏,但是他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不论是在他那个时代还是在我这个时代甚至未来的时代,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凤凰网文化:好像自金庸之后这种武侠传统很少人有继承。

张大春:你不用去担心有人没人,因为不世出的天才也好,或者是了不起的有影响里的作家也好,你只能期待他偶尔出现,他们不会是常态。不用说我,我是小说家。

凤凰网文化:到目前为止好像就是包括整个华语文学圈当中像莫言、阿城这样顶尖作家对你有过很高的赞誉。

张大春:他们是很够朋友的人。

凤凰网文化:然后您在自己写作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包袱?

张大春:什么样的包袱?

凤凰网文化:学贯古今,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你会不会有包袱?

张大春:那一定是大误会,完全没有。

凤凰网文化:谦虚吧。

张大春:一点没有,我既不谦虚也不炫技。没有,你听到的这些溢美一词都是他们的善意或者他们对我的期待。我坦白讲,我脑子不好,所以要像钱钟书那样才是渊博,所以他脑子好。脑子不可能那么好的你就不必去盼,巴望着自己有什么渊博,我一丁点都不会,而且我不跟你客气,你知道的。

文学史本身是个迷思 充满误会和偏见

凤凰网文化:金先生的武侠文学一直以来都有很大的争议,就是说很多专家认为武侠小说娱乐大众的一个这么一个读物,但是因为它可能登不了文学的大雅之堂。

张大春:什么叫文学的大雅之堂?

凤凰网文化:就是他们认为入不了文学史,在文学史地位上存在很大的质疑。

张大春:这样讲,1880年代以前,这个世界上没有文学史这个东西,我估计是这样子,如果这个年代有错,可能往前再推以前。如果再宽泛一点,在19世纪以前世界没有文学史,文学史是近代大学学院制度形成出来的,让你能够很快速地简略地浏览一遍过去历史上发生什么了,有哪些人影响了什么。这个东西它本身的存在价值是什么?把人的名字跟他做的一部分作品,以及这些作品里面三言两语的摘要放在厚厚的一个像砖头一样的纸片盒子里面,你说它有什么价值?坦白讲它就是大概有让文学系的学生应付考试的价值,来供养文学系的教授能够给他的孩子看牙或者是买新房子。我认为,文学史本身不是不能读,不是这个意思,文学史本身的价值再退一步想,我要进入文学史为什么要进入文学史,一个作家说我要进入文学史我值得吗?我们认识李白跟杜甫,不是因为我们认识文学史,是因为他的诗,自然就是留下。


文学史可能比如说我认为文学史对贾岛好像就有一点点不够体贴,任何一个学文学史的人,可能都认为贾岛的重要性不如李白。可是偏偏我认为我特别喜欢贾岛怎么办,文学史不能满足我而且对我完全是充满偏见。如果我喜欢贾岛的诗,我这样讲,意思就是说文学史本身很可能就是一个迷思,而且充满了误会,充满了偏见。

凤凰网文化:您说的这个文学史大部分是学院他自己编的那个?

张大春:不要大部分全部。

凤凰网文化:全部都是?

张大春:你告诉我有哪一个不是为了学院写的文学史。

凤凰网文化:如果是像李白、杜甫这样流传下来,它本身是存在于一个历史时空里。

张大春:他流传下的一千年,这一千年里面绝大部分的时间是没有文学史这个事情的,我们对于文学史尤其是当代人,活生生的人,想要进入文学史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这是什么样的鬼话。

刘国重 发表于 2015-12-12 20:47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19-5-16 10:04 编辑

删重复

刘国重 发表于 2016-1-14 15:00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16-8-8 14:19 编辑

韦小宝的师父和情敌 | 底片

原创 2016-08-05 亢霖 九州出版社读书会

开芜杂,探求史实,记录时代被忽略掉的瞬间。


如果读过武侠小说《鹿鼎记》,会记住一句江湖切口:“为人不识陈近南,便是英雄也枉然。”小说中,陈近南的武功和人格冠盖天下,像个神话,其真实原型是明郑政权的重臣陈永华。

在不可能存在的虚构人物韦小宝身边,环绕众多真实的历史人物。韦小宝的师父陈近南在小说中领导天地会舞枪弄剑,但在历史上有地位的原因不只是武功,更有文治。

福建同安人陈永华生于1634年。陈永华的父亲是举人,在清兵攻陷同安后自缢。陈永华在二十岁时就投奔到郑成功麾下,惨痛的经历让他早早立下“弃儒生业,究天下事”的志向。

在多种史料文字的勾勒中,陈永华沉稳木讷,不善言辞,但一谈论起天下大事来就慷慨而谈,头头是道,而且定计决谋,胸有成竹。郑成功跟他晤谈几次,便赞为“今之卧龙也”,又叮嘱长子郑经“汝其师事之”。

郑成功父子太需要活卧龙当主心骨,因为现实太残酷了。虽然郑成功宣称“杀父报国”,与降清的父亲划清界限,身在北京的郑芝龙还是成了人质,而且被清廷撕票了。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郑芝龙和在北京的郑氏宗亲被全数处死。郑成功痛哭道:“早料到会有今天。”

接下来的打击来自下一代,长子郑经留守金门、厦门,本被郑成功寄予厚望,想不到他竟然与弟弟的乳娘私通,还生下一子。在崇奉儒家天理人伦的郑成功看来,这已经超出底限。国姓爷怒不可遏,派遣堂兄郑泰去诛杀郑经,命令是连郑经的母亲董氏一起杀。郑泰到了厦门,却对堂侄母子下不了手,反被囚禁。

在一系列的痛楚中,郑成功于1662年7月在台湾病逝。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这位一代天骄经历了收复台湾、父亲遇害、儿子忤逆等大喜大悲,在正反两个方向都达到命运的巅峰。


(影视剧中郑成功的形象)

出于知遇之恩,陈永华对郑成功的忠诚毋庸置疑,但忠诚不等于盲目,具体事情上他有不同的决断。比如对于世子郑经,郑成功的生前决策是诛杀,陈永华的选择是辅佐拥戴。

郑成功死后,他留下的基业分为两派,一派是郑经为首的金门、厦门一方,另一派是台湾一方。在台湾的文臣武将打算拥立郑成功最小的弟弟郑世袭,这当然是意图继位的郑经不能允许的。在陈永华等人的谋断下,郑经的金、厦一方先下手为强,兵戎相见,大将周全斌率兵击破台湾方面抵抗。郑经终于继位,他的两位长辈各有下落:叔叔郑世袭逃往福建泉州,投降了清朝;被囚禁的郑泰后来死于狱中。

郑经开启了他的台湾时代,陈永华也展开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他的职务是咨议参军,官衔不大响亮,却是近二十年里实际治理台湾的人。屯田垦荒发展生产外,陈永华最为人称道的,是修建孔庙,设立儒学。本来,郑经认为台湾地小人少,孔庙可以不急着建,陈永华却认为重要的事情拖不得。他慷慨陈词,说文教事业“十年生长,十年教育,十年成聚,三十年可与中原较量一番”,这让郑经下了决心。

对中华文化的“教化”功能,陈永华有深沉的体味,也有长久的实践。他的努力为这岛屿奠定了基本的文化底色,也留下台南孔庙等今天的旅游景点。

特殊的时空环境提出了特殊的挑战,让陈永华不仅仅是一位传统的贤相,还具有卧龙诸葛亮所没有的“国际观”,他明了这海岛过去和当下的生存命脉在于贸易,尤其是国际贸易。明郑时代也正是大航海时代,台湾跟被赶走的荷兰做生意,跟日本、东南亚做生意,跟西班牙、葡萄牙、后起的英国做生意,维持了自荷据时代以来远东商品集散地的角色。

陈永华能打理台湾的内外关系,却不能成为政治斗争的赢家。

本来,陈永华和另一重臣冯锡范一道辅佐郑经赢得夺权斗争,顺利继位。郑经去世前后,这对老搭档却因为又一次继位问题势同水火。时隔几十年,郑经年轻时代干的荒唐事,为父亲郑成功不能原谅的“逆行”还是发酵了。

郑经的长子郑克臧是陈永华的女婿,在陈永华的运作下,在郑经生前就充任“监国”之职,是法定的继承者。郑克臧正是郑经与乳娘所生的儿子,另一种记载说法是他并非郑经亲生,总之出身有问题,这为冯锡范提供了绝好借口。冯锡范也有一个女婿,是郑经的次子郑克塽。

陈永华被冯锡范斗败后郁郁而死,郑克臧被冯锡范率人绞杀,郑克塽继位。


(郑克塽剧照)

史书和《鹿鼎记》都将陈永华和女婿郑克臧描述为德才出众的人,都说冯锡范和女婿郑克塽不地道,这可能有事实依据,也可能有同情失败者的倾向。其实郑克塽即位时才十二岁,十二岁的小孩暗算不了雄才大略的陈永华,更谈不上治理朝政,大权理所当然落在岳父冯锡范手里。冯锡范也没高兴两天,很快发现这权柄已经成了烫手山芋,得早点抛到对岸去,保住翁婿的身家性命。


● ● ●


本文摘自《一本书读懂台湾史》
作者:亢霖
出版:九州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荷笑笑 发表于 2016-2-1 06:24

刘兄好有毅力。
添加了这许多年,赞!

刘国重 发表于 2016-6-3 14:54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16-6-3 16:12 编辑

大侠的新袍旧衫——试论金庸小说的改版技巧(八之一)

                     ◎文/王怡仁



   历经七年的改版工程,新修版金庸小说终于在二○○六年七月全部面世。改版过程中毁誉互参,其间因部分读者抗议声浪极大,金庸还曾打趣地说:「只要有六万人上街反对,我马上就不改了。」但改版工作毕竟已经完成。

  熟读金庸的读者都明白,金庸小说并非第一次改版,目前流通的版本其实都是改版后的作品。自一九五五年于香港《新晚报》连载《书剑恩仇录》开始,至一九七二年于《明报》刊载完《鹿鼎记》为止,不论是报上的连载,或是结集成册的初版本金庸小说,在读者群中统称为「旧版」,这才是最原始的版本。其后,金庸以十年的时间,细细修订旧版小说,后来在远景与远流出版公司的版本,都是修订后的「新版」(即包括金庸读者口中的「远景白皮版」、「远流黄皮版」、「远流花皮版」),有些读者在提到金庸旧版小说时,都以为是远景的版本,事实上,远景的版本与远流的版本是同一版,只是封面及装祯有所不同而已。

  有趣的是,在金庸将「新版」修订为「新修版」时,读者发出的反对意见几乎都是批评金庸「改变了共同回忆」;回想当年,在「旧版」修订为「新版」时,倪匡等旧版读者也对金庸提出过类似意见。然而,在金庸坚持将作品「经典化」的原则下,两次修订都顺利完成,有心的读者在现时可以读到三种版本的金庸武侠小说。



   

      旧版金庸小说       新版金庸小说          新修版金庸小说

       (远流黄皮版)   

有趣的文学实验

  对于金庸的两次大改版,难免有读者怀疑是否为作者与出版社共谋商业利益的结果,以一再改版让老读者再一次掏出银子买同样的书。但细读过三种版本的读者不难发现,改版的目的其实是金庸努力要让作品「经典化」、「圆融化」、「连贯化」、「新潮化」,因而两度投入漫长的时间与庞大的精力在旧作的改写。

  笔者始终认为,这「三版并陈」的有趣现象,实在是一种有意思的文学实验。一再将作品改版的作家不惟金庸一人,但修改幅度如此巨大的或许只有金庸。又因为金庸是畅销作家,出版社愿意投入资本再一次出版及营销,读者才有机会享受到这么有趣的阅读经验。

  笔者现在读金庸小说时,有时会将各种版本并列同读,并比较其间的差异,细细推测金庸为何会如此改写,更是另一种读金庸小说的乐趣。

哪个版本最好?

  历年学测国文得高分的考生,常有人自称是因为读金庸小说而增进国语文能力,因此常有学子或家长询问笔者,既然金庸小说版本众多,读哪一种最好?

  笔者以为,若要在阅读中增进国文能力,读新版或新修版都比旧版好,因为新版毕竟经过金庸逐字逐句修订,文字使用更为精练,而新修版更将原本情节中有所疏漏之处,尽量增添、修改得更圆满,读来更流畅,因此读新版或新修版都很好。当然,读者若看过新版或新修版,想一探金庸的原创意,寻觅旧版小说来读也是可以,但毕竟旧版已市面无售,若非向早期藏书家借阅,恐也无缘得见。但若能借得旧版,探寻金庸的原创意,倒也是一种阅读趣味。

金庸修订版本的一些技巧

  笔者在阅读三种版本的金庸小说时,曾经想作笔记,将版本间的差异逐条比较,但后来发现金庸改版当真到了巨细靡遗的程度(细微到在《天龙八部》的珍珑棋局中,旧版中虚竹下的是黑子,金庸在考虑围棋的黑白子有高下尊卑之别后,在新版中改让虚竹下白子),尤其是旧版改成新版的时候,遣词用字几乎逐句校正,若真要细细比较,实是记不胜记。新版改成新修版时,以情节改变为主,字句更动较少,但仍以完美为目标,几近苛求地追求字句意境的美好。

  然笔者从版本比较中,归纳出金庸改版的一些原则,可以与金庸小说读者们分享。笔者相信,若能探索金庸改版的原则,对一般读者而言固然有趣,而对有志于小说创作者而言,更是大有帮助。

  总而言之,金庸小说从「旧版」到「新版」,改版的原则是「删」与「改」;从「新版」到「新修版」,原则则是「增」与「修」。金庸曾说,他的小说改版像「胖女人减肥成功」,笔者认为以这句话来形容「新修版」其实不妥。「胖女人减肥成功」比较类似「旧版」到「新版」的删改,而「新版」到「新修版」更贴切的说法是:「帮瘦身成功的美女上妆」。这就是金庸改版的最基本原则。



大侠的新袍旧衫——试论金庸小说的改版技巧(八之二)

◎文/王怡仁

旧版到新版的删改技巧

  金庸在小说的总序言中提到,他创作小说时有一个愿望:「不要重复已经写过的人物、情节、感情,甚至是细节。」这段话是旧版到新版的删改指标。

  我们先讨论第一个「删」字:删去重复的情节。

一、特别的武功,只留给特别的人物

旧版《射雕英雄传》中,丘处机与江南七怪于醉仙楼比斗,连尽二十八碗不醉,原来丘道长以内功将酒自脚逼了出来。

此段在新版中删去。类似的故事保留在《天龙八部》中段誉与乔峰斗酒时,段公子将酒水自小指尖逼出。

旧版《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携同张无忌上少林寺求医,张真人写下「太极十三式」与「武当九阳功」秘籍送与少林。当时身为少林派圆真弟子的陈友谅,看一次就背了下来,并说那是少林武功。此段在新版中删去。

可以想见,这与黄药师之妻阿衡背诵《九阴真经》的情节太相近,因而不复存在。

二、大幅删除相似的动物情节

  (一)蛇的情节。旧版金庸小说中,蛇的情节着实过多,金庸于新版中删去了不少。

旧版《射雕英雄传》中,秦南琴的段落被大幅删除。这一大篇幅的情节大致是:郭靖决意娶华筝为妻,黄蓉伤心离开,随后郭靖认识了捕蛇女子秦南琴,仗义打退欺侮秦家的公差,并帮忙捉住食蛇的血鸟。秦南琴因而对郭靖芳心暗许,之后黄蓉回来,并因此对秦南琴存有戒心。郭黄离去后,秦南琴被铁掌帮抓至山上协助捕蛇,结果受辱于杨康。其后因性格刚烈,当杨康之面撕毁她误认的《武穆遗书》,想藉此折磨杨康。最后因怀孕而诞下杨过。

另一大段铁掌帮养蛇的情节也被删除,包括「蛙蛤大战」的段落。此段主要叙述铁掌帮养蛇,并从中揣摩击败欧阳锋的方法,以求下次「华山论剑」裘千仞之必胜。

笔者猜测,由于蛇的情节太多,金庸尽量将每部书中与蛇相关之处,保留给少数身分符合的人物,如《射雕》中保留给欧阳锋父子。但这一删除,影响实在很大。其一,以黄蓉的心高气傲,得知郭靖决意迎娶华筝,居然愿意委屈留下;其二,将穆念慈与秦南琴结合,使穆念慈在杨康死后自尽的节烈形象大打折扣;其三,杨过幼时的性格,原本遗传自秦南琴的反社会人格。他的母亲改为穆念慈后,杨过小时候的「天生反骨」较无法以原生家庭的影响为左证。

金庸曾经解释,小说中人物类似者宜尽量合并以简化,并举穆念慈与秦南琴合而为一之例。但笔者推测,穆念慈与秦南琴并不相似,之所以删除秦南琴,主要还是为了将过多的「蛇情节」删去。

旧版《神雕侠侣》中,因误伤义士而被独孤求败丢弃的紫薇软剑,居然为毒蟒吞服,藏在蛇腹中。杨过杀蛇后得到利器紫薇软剑,其后郭芙也是以紫薇软剑斩断杨过手臂。或许因为「蛇味」太重,此段因而被删。

旧版《天龙八部》中,钟灵养着「禹穴四灵」的金灵子与青灵子两种蛇,金灵子来去如电,青灵子还可当腰带,神农帮帮众即是中了金灵子之毒。新版修订时,金庸将钟灵的宠物改为闪电貂。

旧版《天龙八部》中,游坦之是捕蛇高手。契丹人打草谷时捉到游坦之,于是他丢出黑色毒蛇,图谋暗杀萧峰。新版中改成丢生石灰包,《天龙》中养蛇捉蛇的情节,仅保留给钟灵及其家人。

除了秦南琴之外,金庸最大篇幅删除的,是《天龙八部》中波罗星于少林寺盗取秘籍的情节。波罗星的师兄哲罗星也是御蛇高手,他的座骑是两条毒蛇,以踩雪橇的方式骑蛇,并曾与游坦之对打。这一段也因「涉蛇」太深,整个儿被删掉了。(不晓得此段是否就是倪匡代写的部分?待考据。)

有趣的是,金庸删去许多情节,却未必完全忘情于蛇。旧版《神雕侠侣》中,杨过受伤后服食神雕所给补物「朱果」,新版《神雕》却改成了蛇胆。

(二)玉面火猴的情节。除了蛇之外,猿猴的情节也多次出现,因重复而删除。

  旧版《倚天屠龙记》中,冰火岛上的玉面火猴可生裂熊脑为食,在张翠山夫妇刚到冰火岛时,玉面火猴帮他们杀熊、娶火种,后来成为张无忌的玩伴。张翠山一行回归中土时,玉面火猴也一道同行,但因水土不服又自己回冰火岛陪伴谢逊,最后被金花婆婆所杀。

  此段之所以被删除,笔者推测原因为日后在昆仑山翠谷时,张无忌为白猿动手术,取出猿腹中经书。同属猿猴类情节,为避免重复,玉面火猴就自新版中消失了。

  (三)血蛙的情节。

  旧版《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在昆仑山翠谷中服食血蛙,血蛙生性至热,正好可解「玄冥神掌」的寒毒。

  新版中血蛙不再复见,原因应是服食血蛙的情节,与段誉吞下「莽牯朱蛤」太过类似所致。

三、删除过度血腥的情节

  既然新版小说讲求「典雅化」,过度血腥的描写可能因「儿童不宜」而删除。

旧版《射雕英雄传》中,丘处机杀了王道干,居然将他的人心、人肝剁碎,配酒生吃。此段在新版中删掉了。

旧版《天龙八部》中,南海鳄神杀楚天阔是直接取其人心,拿下人心后生食咀嚼。这恶心画面在新版中也已不见。

旧版《天龙八部》中,叶二娘说小孩是「心肝宝贝」,心肝最好吃,因此会将小孩开膛破肚,挖出心肝来吃,还每天吸一个婴儿的鲜血。新版中删改了这残忍的描述,只说叶二娘抓人婴儿来玩,到傍晚再将婴儿杀死。(新修版中,金庸再一次减低叶二娘的恶行,抱来的婴儿并不弄死,改为胡乱送人。)

旧版《书剑恩仇录》中,周仲英之子周英杰泄漏了文泰来的藏身之处,导致文泰来遭补,为全武林之义,周仲英掌击周英杰天灵盖而毙之。也许这段「父杀子」情节太不人道,新版改作周仲英盛怒下丢掷铁胆泄愤,阴错阳差击死周英杰,周仲英亦悔愕不已。

四、删除人物间相似的个性与言行,尽量求角色性格特别��


旧版《倚天屠龙记》中,灭绝师太不仅谈过恋爱,还有两次爱情经验。这位武林中出名的美女,与「金瓜锤」方评是情侣,后来女方出家,男方自断一臂。出家后的灭绝师太又与师兄孤鸿尊者谈起恋爱,后来孤鸿尊者去世,灭绝才正式削发为尼。

方评那段与《书剑恩仇录》的无尘道人相似,固然可删,而灭绝因失爱成为暴戾之人,恐怕太似李莫愁,因此新版中将灭绝谈恋爱的情节全部删去。残迹是,灭绝对杨逍气死孤鸿子始终念兹在兹,但读者却摸不着头脑:何以在全峨嵋派中,灭绝如此在乎孤鸿子之仇?

旧版《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对张无忌提出的心愿是:在她削发为尼,长伴青灯古佛之后,要张无忌接任峨嵋派掌门。这个桥段太老套,且已有《碧血剑》中阿九出家的情节,不好重复;而要张无忌接管峨嵋派,又与令狐冲接掌恒山派太过神似。新版将周芷若的心愿改为:「这时候我还想不到,那一日你要和赵家妹子拜堂成亲,只怕我便想到了。」改得极为活泼。(新修版中再一改,周芷若的心愿变成「不准张无忌与赵敏成亲」,因为只消没有婚约,就算张无忌与赵敏生下娃娃,过个十年八年,以张无忌的个性,又会开始想念周芷若。新修版完全表现出周芷若一贯「以退为进」的手法,改得好极了。)

五、删除未用上的伏笔

  金庸创作小说时,脑中对情节盘根错节的想象,远超乎最后落在纸上的定本。许多桥段或许原本要当伏笔,因为后来没用上,新版中当然必须删除。这类例子颇多,略举几例:

旧版《天龙八部》中,段誉为段延庆所囚,段正明担心段誉与木婉清「做出事来」,当下宣布段誉与高升泰之女高湄婚配,以绝天下悠悠之口。这个伏笔并没用到,因而删去。

旧版《天龙八部》中,叶二娘每回见到丁春秋,都会嗲声地叫「春秋哥哥」,二人似乎颇有暧昧情愫。后来叶二娘写成虚竹生母,因此这段在新版中也蒸发了。

旧版《天龙八部》中,阿碧是函谷八友中康广陵的女弟子,因此能以软鞭当乐器,后来与康广陵重逢,并随康广陵而去。新版删掉这段师徒关系,阿碧最后陪在慕容复身边。

旧版《笑傲江湖》中,令狐冲问风清扬,为何魔教十长老死在思过崖石洞中?风清扬答:「是我杀的。」但因此事后来没有合理的缘由交代,新版将风清扬的承认删掉了。

旧版《书剑恩仇录》中,于万亭本名沈有榖,是少林派弟子,与邻家姑娘徐惠禄是青梅竹马的情人,徐惠禄后来为豪势所迫,嫁给陈世倌为妻。因为乾隆的掉包事件,雍正暴死后,刺客执行雍正遗命,要杀陈世倌夫妇,于万亭潜入陈家救人,在徐惠禄房里连守半月,竟与徐惠禄私通,生下陈家洛。新版《书剑》删改了这段情节,陈家洛的母亲改名徐潮生。于万亭与徐潮生虽仍是旧情人,但他图救徐潮生时只化身为仆,潜伏于陈家五年。旧版中于万亭的真实身分是陈家洛的生父,也为于万亭传红花会总舵主之位于陈家洛找到合理解释。新版中于万亭是义父,陈家洛则是陈世倌的亲生儿子。改写后,陈家洛出身的复杂性降低了,「私生子」形象也成了「堂堂出身」。

旧版《碧血剑》中,提到阿九拜木桑道人为师,成为清初女侠,日后甘凤池、白泰官、吕四娘等均出自她门下。《鹿鼎记》中也有韦小宝祝福九难得到「八个威震天下的好徒儿」之语,明显暗示着民间传说的「江南八大侠」。但金庸小说中毕竟从未出现过甘凤池等人物,新版便将《碧血剑》中的相关描述删去。

旧版《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欺骗张无忌,说宋青书曾非礼她,她怀了身孕,因此不配与张无忌成婚。这本是周芷若以退为进、让张无忌由怜生爱的一招险棋,但此事后来不了了之,没有下文,新版中便予删除。

六、合并及删除无关重要情节的人物

  金庸于《射雕英雄传》后记中提过,他修改作品的一个方向是:「删去一些与故事或人物并无必要联系的情节。」可见合并或删除人物的标准也是如此。

旧版《笑傲江湖》中,平一指有位师兄「白发童子」任无疆,治疗桃实仙时,开刀由平一指负责,任无疆则打通了桃实仙的百会穴。这个无关情节的任无疆,在新版中与平一指合而为一,手术、打穴由一人完成即可。

旧版《笑傲江湖》中,嵩山派掌门左冷禅生有二子,长子左飞英武功卓绝,但这个角色并没有特别的故事,因此新版中将之删除。此外,有一位暗恋蓝凤凰的江飞虹,因为听见别人说蓝凤凰叫令狐冲「大哥」,令狐冲唤蓝凤凰「妹子」,江飞虹醋劲大发而自尽。这角色无足轻重,新版中也不见踪影。

旧版《笑傲江湖》中,费彬欲对身受重伤的曲洋、刘正风二人行凶,幸而莫大先生现身杀死费彬,曲洋的孙女曲非烟葬了曲刘二人后,从此也没了故事。新版中金庸让费彬杀了曲非烟,就此了结这个人物。

有趣的是,有被删除的「冗员」,竟也有起死回生的人物。旧版《笑傲江湖》中,莫大先生与五岳派群雄一起死在思过崖石洞中。但金庸或许认为他还有用,新版中让他死而复生,在令狐冲与任盈盈新婚之夜,于窗外拉奏一曲〈凤求凰〉以表祝贺。

<待续>


大侠的新袍旧衫——试论金庸小说的改版技巧(八之三)

◎王怡仁



  接着,再说说旧版到新版的「改」字。将不合理的情节改成合理,不论是旧版到新版,或是新版到新修版,金庸都持续努力地进行。若将不合理的情节改得更好(如旧版《神雕侠侣》中,李莫愁曾被欧阳锋掳走,欧阳锋还传授她五毒神掌。受到欧阳锋的熏陶,李莫愁从此一身邪毒之气。诸如此类不合理的情节,新版中已剔除),就不需要再将旧骨头拿出来讨论。

  以下,笔者主要归纳在整部小说、甚至整套小说中,经修改而变得前后逻辑性更强、更加「一以贯之」之处。这个技巧非常有意思。

一、将人物个性前后一贯化,以避免人物性格大幅转变:

旧版《射雕英雄传》中,金庸给童年郭靖的评语是「筋骨强壮,聪明伶俐」。故事继续往下进展,郭靖虽被改得较为直鲁,但旧版《射雕》中的郭靖还是比新版中聪明。在旧版中,洪七公传授郭靖十五招「降龙十八掌」,郭靖以之与欧阳克对打时,居然福至心灵又自创了三掌,将十八掌补足。其后再见洪七公时,洪七公另再授与威力更强大的原创三掌。这一段在新版中改掉了,以新版郭靖的资质,自然无法创制出与旧版郭靖所创相同威力的三掌。此外,郭靖与黄蓉向一灯大师求治时,旧版郭靖于观看中就学会了「一阳指」,这样好的天资与主角个性不符,新版中也已删掉。

旧版《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的个性在童年时与长大后简直判若两人。小时候的张无忌受谢逊与殷素素影响极大,金庸一再强调他「工于心计」、「聪明伶俐之极」。谢逊说道以七伤拳自杀、逼空见来救、再击伤空见以逼出成昆之时,张无忌大叫「妙计」;这段在新版中移到了殷素素身上。此外,旧版的童年张无忌性格非常刚强火烈,当听闻成昆杀害谢逊一家之事,愤而要替谢逊报仇:「也将他全家杀死,杀得一个不留。」还因言语过度残忍遭张翠山斥责。再者,在殷素素自尽后,张无忌手持匕首,将三百多名各派人物的面貌长相记在心中,满腔怨毒,图谋长大后一一寻之报仇。由于违反了新版中张无忌的仁善性格,这些描写已全部删改。

旧版《天龙八部》中,阿紫眼盲后,游坦之化名为「极乐派掌门人王星天」,并愿意照顾阿紫。在阿紫的想象中,这位王星天是个武功高强、面貌英俊的公子,心下确实芳心可可,也曾有委身相嫁之意。这些情节在新版中均已删改,阿紫只是利用游坦之,自始至终钟情于萧峰。

旧版《天龙八部》中,慕容复解珍珑棋局而入魔时,段誉以六脉神剑去其手中长剑,救了他一命,慕容复因而对段誉非常感激。旧版的慕容复心胸较宽大,对段誉也极为友善,刻意结纳为友,且对段誉的「六脉神剑」、「朱蛤神功」亦钦佩之极。新版中,为了表现慕容复只图恢复大燕、薄情小器的个性,旧版中大度容人的描写全数删改了。

旧版《鹿鼎记》中,韦小宝是个勤于学武的少年,自海大富处学会了「大擒拿手」、「大慈大悲千叶手」及崆峒派内功,其后还将陈近南与海大富的武功融合在一起,成为「武学中从所未有之奇」。在新版中,为了维持韦小宝一贯武功低下、嘻闹无赖的形象,将这些学武段落都修改了。

旧版《神雕侠侣》中,公孙止气度沉穆、识见渊博兼之文武全才,小龙女对他的感情是「微感倾心,暗想陪着他过一辈子,也就是了。」新版中将这些「不专情」的描述删除,小龙女心中始终只有杨过一人。

二、以武功或教派串联全套小说:

旧版《射雕英雄传》中,《九阴真经》本来是达摩所创,新版则改由黄裳所作。黄裳的创作动机,是为了报明教高手灭其全家之仇,这就以「明教」将《射雕》与《倚天》串接起来。此外,旧版《笑傲江湖》中的魔教本作「朝阳神教」,新版改为「日月神教」,由教中编制的左右光明使与护法使者来看,可以推测「日月神教」当有隐喻「明教」之意,这又将《倚天》与《笑傲》串接起来了。

「降龙十八掌」应该是金庸在改版中,花最多时间以之串连各部小说的武功。旧版《射雕英雄传》中,降龙十八掌是「洪七公生平绝学,是他从易经中参悟出来,虽然招数有限,但每一招均具绝大威力。」从旧版时代起,金庸就有意以降龙十八掌来串接「射雕三部曲」。旧版《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自谢逊处学到了「亢龙有悔」、「神龙摆尾」及「潜龙勿用」三招,金庸应该有意让张无忌成为洪七公及郭靖的武学传人。幼年张无忌并曾以「降龙十八掌」击败巫山帮贺老三,其后又在西域击伤卫璧。但因张无忌日后习得「乾坤大挪移」,成为属于张无忌的独特武功,学降龙十八掌的桥段遂退居为金庸小说中的冗情节,新版中于焉删除。

旧版《射雕》中说「降龙十八掌」是洪七公所创,同属旧版的《天龙八部》,乔峰的成名绝技也是「降龙十八掌」。在新版中,这些矛盾大抵改写而周延了。新版《天龙》中,乔峰的绝艺是「降龙十八掌」,但自北宋到南宋,招式理应略有出入,所以新版《射雕》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是「一半得自师授,一半自行参悟出来」。依然串起了《天龙》与《射雕》。

金庸可能很喜欢「降龙十八掌」这套掌法的名字,在旧版小说中,第一个学会「降龙十八掌」的主角其实是陈家洛。旧版《书剑恩仇录》中,「降龙十八掌」是少林派武术,陈家洛上少林寺探问于万亭旧事,少林寺天镜禅师当年原本就准备将「降龙十八掌」传给于万亭,却因机缘而未果,于是乘此传给了于万亭之子陈家洛。当然,「降龙十八掌」在新版中已改写为乔峰、洪七公、郭靖等人一脉相传的绝艺,陈家洛习得「降龙十八掌」的情节,在新版中自然消失无踪。

旧版《射雕英雄传》中,周伯通要丘处机将彭连虎等四人幽禁于清虚观十年,新版改为关于重阳宫二十年,因为在《神雕侠侣》中,重阳宫才是全真教重镇。这细节一改,让《射雕》与《神雕》相系更密切。

旧版《射雕英雄传》中,「一阳指」是王重阳的武功,「先天功」是一灯大师的武功,二人曾互相传功。但为了扣住时代背景更早的《天龙八部》,新版《射雕》将王重阳的武功改为「先天功」,一灯大师的绝艺则是「一阳指」。如此一来,「一阳指」就能贯通各书,成为大理段氏的家传绝学。

三、将合适的桥段「乾坤大挪移」至更适当的小说:


  旧版《倚天屠龙记》中,谢逊于王盘山岛上比拚功夫时,露了一手瑶琴绝艺,所奏曲目为〈广陵散〉。谢逊自称不服稽康临刑时所说「广陵散从此绝矣」这句话,因而连掘西汉、东汉二十九座皇帝、大臣之墓,终于在蔡邕墓中,找到〈广陵散〉曲谱。

  在新版中,这段情节完全移植到《笑傲江湖》的曲洋身上:曲洋盗墓得〈广陵散〉,并将之改编入〈笑傲江湖曲〉之中。

四、修改人物设定细节,以维持全书的统一性:

旧版《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的出身本是明教周子旺之女,但以灭绝师太仇恨明教的态度,大概无法容忍周子旺的后人存于峨嵋派中,于是新版将周芷若改为船家贫女。

金庸开始写作连载《天龙八部》之后,可能与原来预想的大纲有所出入。旧版《天龙》的楔子道:「这部小说将包括八个故事,每个故事为一部。但八个故事互相有联系,组成一个大故事。」由于与原先的腹稿有出入,在旧版改新版时,金庸将《天龙》大动手术,以求全书内容圆融贯通。

旧版《天龙八部》中,甫出场的木婉清是个极厉害泼辣的角色,外号「香药叉」,连钟夫人都希望藉她的名号营救钟灵。又因为无端杀人,云南一干高手如「三掌绝命」秦元尊、青松道人、金大鹏等都是她的仇人。新版中,为了当作段正淳众多情人争风吃醋情节的伏笔,追杀木婉清的人,改成瑞婆婆、平婆婆等王夫人的手下,她的「香药叉」外号移植给甘宝宝,成为「俏药叉」。木婉清在新版中被矮化了。

旧版《天龙八部》中,王夫人是慕容复的「姑妈」,也就是慕容博的姊妹。王夫人是女中须眉,想要在武林中建立「慕容宗」,但因慕容博父子的目标是「规复燕国」,因而双方有所冲突。新版中,为了解释王夫人、王语嫣二人为何与石洞玉像如此相似,将王夫人改为李秋水的女儿,与慕容家的关系则变成慕容复的「舅妈」。这一改,将神仙姊姊这一段诠释清楚了,而慕容家与王家的恩怨冲突,则是因王夫人胡乱杀人,多次开罪官府与武林,因此与慕容家结下梁子。

旧版《天龙八部》中,段誉吸人内力的功夫叫「朱蛤神功」,是因为段誉服食了钟灵的「莽牯朱蛤」而来。新版中改为「北冥神功」,乃段誉修习逍遥派秘籍而得,将全书人物的门派关系扣得更紧。

在旧版《天龙八部》开始连载时,金庸或许尚未构思天山童姥的部分,因此旧版《天龙》起始处的无量剑派段落中,并未出现灵鹫宫使者。改版后,为求全书的逻辑性,灵鹫宫使者于新版第一册就出现在无量山上,神农帮帮主司空玄还因拿不到「生死符」解药而投江自尽。

旧版《天龙八部》中,段誉身负「朱蛤神功」后,吸入黄眉僧座下弟子破贪、破爱二僧的内力,其后再吸入黄眉僧、石清子道人的内力。新版《天龙》中删去石清子,段誉练就「北冥神功」后,吸得叶二娘、南海鳄神、钟万仇、云中鹤、钟灵等人的内力。这几人在书中的地位更重要,这一改,让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同在《天龙八部》中,某些情节的删除,则刻意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在新版《天龙》中,萧远山、慕容博甫出场时,提到「咱们三场较量」,那么,两人到底何时较量过呢?新版没有,旧版却有一场,就是段誉与游坦之以至阳的「朱蛤神功」斗至阴的「冰蚕异功」,二人旗鼓相当,眼看势必斗至力竭双亡,慕容复本欲舍身相救,此时萧远山、慕容博赶在前头,以两人的深厚功力硬将段、游二人分开。这场比试在新版中删去了。(到了新修版,金庸增写慕容博盗取少林寺武功秘籍时,在其中添加一场萧远山与慕容博的比武较量。)

旧版《碧血剑》中,卷首出场的是明末公子侯朝宗,新版中改为渤泥国儒生张朝唐。改由原籍海外的张朝唐当作全书的引子,可以成为最后劝进袁承志到海外开创一番事业的伏笔。

旧版《倚天屠龙记》中,赵明一行人攻打少林寺,将达摩院的达摩祖师石像颜面削平,在达摩祖师没有五官的脸上,刻上「先诛少林,再灭武当,唯我明教,武林称王」等十六字。新版中,改成刻在罗汉堂十六尊金身罗汉的背后,一个罗汉刻一字。这一改,赵敏的奸邪之气降低,蒙古王室欲降服武林的气势却更大了。

大侠的新袍旧衫——试论金庸小说的改版技巧(八之四)
◎王怡仁


 
  旧版修订为新版时,亦有「增写」的部分。这部分在「胖女人减肥」的旧版修订中所占比例较少,却加强了故事的完整性。

一、将「侠」的行事更往「为国为民」靠拢:

   郭靖於《神雕侠侣》中提到「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影响所及,连金庸旧作中的主角亦一并被改写。旧版《碧血剑》中,袁承志於泰山被推举为七省武林盟主,该段故事便告结束。在新版中,为了表现袁承志「为国为民」的情操,盟主接著率领众兄弟,於锦阳关伏击阿巴泰所率领的清军。(在新修版中,袁承志的手下进一步成为军队编制,设立「金蛇王营」。)

二、用词典雅化:

   「典雅化」当然是金庸改版的目标,在旧版改新版的过程中,「典雅化」的例子极多。

  好比旧版《天龙八部》中,阿朱金锁片上的字为「阿诗满十岁,越来越顽皮」,阿紫金锁片上的字完全相同。阿朱小时候还以为「阿诗」就是自己的名字,却原来是阮星竹的小名。在新版中,金锁片上的字改写为:阿朱的是「天上星,亮晶晶,永灿烂,长安宁。」阿紫的则是「湖边竹,绿盈盈,报平安,多喜乐。」

三、增写新的题材:
  改版过程中会删除重复的题材,自然也会加入新题材。

旧版《神雕侠侣》中,陆展元与何沅君是陆立鼎的父母,武三通则是何沅君青梅竹马的邻居,何沅君嫁与陆展元,武三通一怒而至大理为官。在新版中,陆展元改为陆立鼎的兄长,这一下拉,将李莫愁降了一辈,何沅君则成为武三通的义女,「父恋女」的故事带来了新题材。

《碧血剑》自旧版修订为新版的过程中,金庸自言增加了五分之一的篇幅。好比袁承志上盛京行刺皇太极、其後多尔衮暗杀皇太极这个段落,旧版没有,完全是新版补写的。此段内容增写了皇太极的识见与用人之道,连袁承志都不禁叹服,想来金庸改写时已无满汉狭见,「扬汉抑满」的早期情结已然淡化。

旧版《白马啸西风》中,李文秀等人於高昌迷宫中所见确是珍宝,包括镶宝石眼睛的玉雕佛像等不计其数的宝物。新版则改为侯君集当年已将宝物尽数带回长安,李文秀等人见到的,则是书本、七弦琴等唐太宗为宏扬中华文化,赏赐给高昌国的汉人器物。这段改写避免了与《连城诀》雷同,且将唐太宗的气度描绘得更加恢弘。
◎附录一:旧版修订为新版时,名字被更动的人物及门派。

书名
旧版名
新版名
推测原因

书剑恩仇录
徐惠禄
徐潮生

王伯道
王道

空严(余鱼同法名)
空色
符合余鱼同为「色」所苦出家之实

卞文黛
卞文莲
与其船上莲花装饰相合

吴春娟
吴婵娟
与其船上月亮装饰相合

大雄禅师(少林监寺)
大苦禅师

碧血剑
祖仲寿
孙仲寿
祖仲寿为祖大寿之弟,但祖大寿降清,改换孙祖寿之弟孙仲寿,整体形象较佳。

温明达
温方达
石梁派「明」字辈全部更名为「方」字辈。温明义、温明山、温明施、温明悟皆改为温方义、温方山、温方施、温方悟。

温念慈
温天霸
与《射雕》穆念慈同名

万方(点苍派)
万里风

吕二
吕七

月华(青青丫环)
小菊

射雕英雄传
完颜烈
完颜洪烈
角色设定为完颜洪熙的兄弟,遂改洪烈。

完颜永济
完颜洪熙
为更符合史实,角色设定为金帝完颜璟之子,遂改为正史中完颜璟的儿子洪熙。

裘千里
裘千丈
与褚万里相似

神雕侠侣
轰天雷
大头鬼
符合「西山一窟鬼」之名

净光
鹿清笃
依全真教「清」字辈叙辈

飞狐外传
凤人英
凤天南
与《笑傲》青城四秀中侯人英同名

凤一华
凤一鸣

马一凤
马春花

胡般若
古般若
或因《飞狐》中已有胡斐姓胡

倚天屠龙记
赵明(绍明郡主、明明特穆尔)
赵敏(绍敏郡主、敏敏特穆尔)
明教正努力颠覆朝廷,郡主还是避免使用「明」字吧!


回复禁言 |封删除23楼2007-09-22 02:17

221.235.196.*

张念慈(张无忌旧名)
删除
与《射雕》穆念慈同名

殷利亨
殷梨亭
武当七子名字模式统一化

杨破天
阳顶天
与《侠客行》石破天同名

白眉教
天鹰教
典雅化

孟正飞、孟正仁(五凤刀)
孟正鸿、孟正鹏

白马啸西风
陈达玄
陈达海

天龙八部
王玉燕
王语嫣
典雅化

舒白凤
刀白凤
疑为摆夷族常见姓氏

智清
止清
新修版终於修正为「虚清」,依少林寺「玄慧虚空」叙辈。

王星天
庄聚贤
游坦之以「庄聚贤」为化名,更能隐喻其出身。

阿宝
甘宝宝
重要角色宜有全名

岳苍龙
无名字的岳老三
没有名字,让岳老三更像浑人。

天尘(保定帝法名)
本尘
天龙寺其他僧人,亦由天因、天观等改为本因、本观,原因不解。

凌千里
褚万里

萧笃诚
古笃诚

董思归
傅思归

张阿三(函谷八友)
冯阿三

干人豪
干光豪
与《笑傲》青城四秀中于人豪同名

三净
慧净
依「玄慧虚空」叙辈

小诗(王语嫣婢女)
小茗

笑傲江湖
丁仲
丁勉

陆相
陆柏

彭连荣
鲁连荣

鲍不弃
丛不弃
或因《笑傲》中已有鲍大楚姓鲍

小怡
老不死
趣味化

秦邦伟
秦伟邦

林厚
乐厚
或因《笑傲》中已有林平之姓林

鹿鼎记
崔秃子
崔瞎子


◎附录二:《天龙八部》中外号被更动的人物。

书名
人名
旧版外号
新版外号
推测原因

天龙八部
刀白凤
瑶端仙子
玉虚散人
「散人」之称较符合刀白凤因情出家之心境

锺万仇
马王神
见人就杀
典雅化

木婉清
香药叉

移植为甘宝宝外号

甘宝宝

俏药叉

秦红棉
无名客
幽谷客
典雅化

傅思归
点苍山农

简化

褚万里
抚仙钓徒

简化

古笃诚
采薪客

简化

左子穆
一剑震天南

简化

辛双清
分光捉影

简化


◎附录三:被更名的武功(招式不详列)或器物。

书名
所属人物
旧版名
新版名

碧血剑
铁剑门
百变鬼影
神行百变

射雕英雄传
洪七公
燕双飞
逍遥游

洪七公
破玉拳
逍遥拳

黄药师
落英掌
落英神剑掌

黄药师
天魔舞曲
碧海潮生曲

黄药师
扫叶腿
旋风扫叶腿

黄药师
狂飙拳


欧阳锋
金蛇拳
灵蛇拳

倚天屠龙记
殷离
千蛛绝户手
千蛛万毒手

成昆
一阴指
幻阴指

连城诀
素心剑谱
连城剑谱

天龙八部
西夏人
红花香雾
悲酥清风

少林派
九转金刚汤
九转回春汤

星宿派
碧玉王鼎
神木王鼎

星宿派
混天无极式


逍遥派
黑铁指环
宝石指环

逍遥派
逍遥御风
北冥神功

天山童姥
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功
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

段誉杜撰
太阳熔雪功
六阳融雪功

慕容家
听香小筑
听香水榭

慕容家
琅嬛水阁
还施水阁


〔待续��

大侠的新袍旧衫──试论金庸小说的改版技巧(八之五)
      
               ◎文/王怡仁

   新版成为定稿,在金庸小说读者间阅读、流传有年,或许金庸发现小说中的部分情节不够周延,也或许金庸体悟到青壮年时期未曾经历的人生体验,又或许金庸的 头脑中有新的创意想加入书里;除此之外,拜网络之赐,远流出版公司的【金庸茶馆】网站成立多年,金迷们纷纷对小说中的矛盾难解处提出质疑,于是版主开设 【骨头大家挑】版面,供金迷们提出心中疑惑,其后汇集出百多个问题,由茶馆店小二呈交金庸。这么一来,更加速金庸改版的决心,「新修版」遂在七年的辛苦修 订后面世。
      
  新修版的改版无疑是成功的,金庸宝刀未老,修改旧作可不是拿着旧内容补丁,而是经过细腻的创作,将小说中的漏洞与矛盾,透过文学性、艺术性的手法修订,不仅缺陷不见了,小说也更加完美。读过新版的人若再读新修版,必定大呼过瘾。
   在笔者的阅读经验里,笔者本已熟读新版,待新修版一出,总是迫不及待地自网络订书。又因改版过程中,出版社通常会将部分有趣的修改桥段透露给报社,经过 媒体批露,难免引起毁誉两极的争议,因此笔者收到书后,通常都先翻阅具争议性的修订桥段。一开始,笔者以为每部书的修改段落,应该都已尽量于媒体上公布以 吸引读者,但是仔细阅读后才发现,原来金庸的修改极其细微而繁多,经过认真比对,就会发现新版修改成新修版的幅度,其实与旧版修改成新版等量齐观,尤其是 《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与《碧血剑》几部,修改幅度之大,几乎让已经熟知新版内容的我,处处发现赞叹惊喜。
从新版到新修版的增修技巧
      
一、加强人物的心理描写:
将人物的内在情绪说明得更加清楚,是新修版的大原则之一。
1, 新修版《笑傲江湖》中,书末多了一段文字描述令狐冲的心情,他认为:「如和盈盈合奏,便须依照谱子奏曲,不能任意放纵,她高我也高,她低我也低,这才说得 上和谐合拍……」这段增述,对令狐冲的一贯态度产生「画龙点睛」之效,将令狐冲一向甘于委屈自己、配合情人的心态完全表达出来。
      
2, 新修版《倚天屠龙记》中,小昭即将返回波斯担任明教教主时,大幅增长张无忌与小昭的互动情节。张无忌对小昭说:「我前晚做梦,娶了我可爱的小妹子做妻子, 以后这个梦还会不断做下去。」又说:「在这世界上,我只不舍得义父和小妹子两个。」这段增写,将张无忌多情而近乎滥情的性格,表现得更加显著。
      
3,新修版《飞狐外传》中,袁紫衣的心理描绘多了不少,好比她拿着胡斐的衣衫,幻想胡斐扑过来拥抱自己,自己则无力地被点倒,接着还幻想边哭泣边打胡斐。乖乖女的「性幻想」情节难得出现于金庸小说中,这个段落增添得相当有趣。
      
4,新修版《飞狐外传》中,另有一段胡斐的「性幻想」情节。原来小胡斐偷窥马春花,见到她雪白的粉颈、起伏的胸脯及肚兜下的肚皮,当下小鹿乱撞,很想亲亲马春花的脸颊,甚至变成小狗伏在她身边。这段幻想描述十分具有现代感。
      
5, 新版郭襄虽然心仪杨过,却没有深入的刻划,新修版将这份感情写细了。在新修版《神鵰侠侣》中,郭襄内心深处渴望变成「大龙女」,更早认识杨过,收留被全真 教欺负的小杨过,如此一来,他们就能成为真正的爱侣。即使日后杨过再遇到小龙女,也只如同遇见小郭襄一般,顶多给她三枚金针罢了。
      
6,新修版《鹿鼎记》中,原本一直默默奉献、不计名位的双儿,金庸亦增写了她的内心世界。双儿自信「天下所有的女子,丈夫最心爱自己,即令阿珂也及不上。」让她为韦小宝的努力付出,有了坚定的信念做为后盾。
      
7, 对于陈家洛不敢爱霍青桐,新版描述成陈家洛误以为霍青桐与李沅芷有私情。新修版挥笔一改,将陈家洛的心情写实了。原来陈家洛早疑心李沅芷是女扮男装,但他 认为男装的李沅芷比自己俊美,被「比下去」的不悦心情无法释怀,而霍青桐的英风飒爽更让他萌生退意,因此始终对霍青桐心存芥蒂。
      
8, 新修版《书剑恩仇录》书末,增写〈情归何处〉一回,大意是香香公主现身于云端,告诉陈家洛:「我们维吾尔人、你们汉人、他们满洲人,大家都是一样的,不过 说的话不同而已。」笔者曾就这段增写去信请教金庸,究竟在创意上属「幻觉」还是「显灵」?金庸认为是幻觉。一般而言,幻觉通常代表本人的内在信念,若这是 陈家洛的幻觉,就能证明有意进入大清官场的陈家洛,根本没有满汉种族的仇视心态。这段增补,正好说明陈家洛「覆满兴汉」一再失败的原因,是因为陈家洛的内 心深处,根本没有满、汉非得那个种族才能当皇帝的观念。
      
二、以史实强化小说的真实感:
  金庸在小说作家的身分之外,还是史学爱好者,至英国剑桥大学修读历史博士学位,于唐朝史上下工夫。小说中的史识,在新修版中亦持续加强。
1, 在新版《射鵰英雄传》书末,郭靖为吕文德守襄阳城,吕文德属无能之将,郭靖、黄蓉只得用计吓退蒙古兵。在考据过史料后,金庸发现当年蒙古军并未攻打襄阳, 于是靖蓉二人在新修版中改为北上,襄助史实上蒙古军确实攻打过的、李全与杨妙真夫妇守城的山东青州。李全的「忠义军」本收有山东义民,郭靖以江湖侠客之姿 助守青州城,更加顺理成章。
      
2,旧版及新版《碧血剑》中,图谋崇祯帝位的是诚王,新修版则改为惠王。金庸在注释中说明惠王朱常润于天下大乱时潜归北京之史料,将人物修改得更贴近史实,以增加小说的真实感。
      
3, 新修版《碧血剑》中,为更清楚说明李自成兔死狗烹、自毁长城的「杀功臣」事迹,加入一段李自成与「左革五营」内斗,避免功臣觊觎帝位的史料。此段增写李自 成杀起义弟兄中的罗汝才、乱世王、革里眼,逼走老回回,天下未定而先内乱。大顺之败,因由不在吴三桂与多尔衮,而是败在大顺的君臣相疑。
      
4,旧版及新版《神鵰侠侣》中,玷辱小龙女的全真教道士为尹志平,新修版则改为甄志丙。易名之举,也许因为承受来自尹氏后人或道教人士的抗议,但如此一改,历史的归历史,小说的归小说,倒也各安其位。
      
5,新修版《天龙八部》中,将段誉的史料描写得更详细,述及段誉在大理国历史上的身分为宪宗宣仁帝,登基后年号「日新」,后改文治等五个年号,其后避位为僧,共做了四十年皇帝。将段誉的小说角色扣回至历史之中。
      
三、加入新潮而流行的创意:
1,旧版及新版《天龙八部》中,游坦之的内功原习于《易筋经》,到了新修版,金庸将游坦之见到的内功图形,改为隐藏在梵文《易筋经》中、以隐形药水写成的《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经》,也就是瑜珈秘术。金庸或许见到现代人喜以瑜珈养生,故改写此段,以增添阅读趣味。
      
2, 新修版《天龙八部》中,加入王语嫣追求「青春永驻」的情节。发现自己多了一丝白发、一道皱纹的王语嫣,先是到「不老长春谷」寻求长春之道神书,求书未果, 又到无量山石洞寻访秘籍。因怀疑秘籍藏在神仙姊姊玉像之中,王语嫣摧毁玉像,但仍没找到秘籍。关于现代人积极追求青春美丽,金庸藉段誉之口告诉王语嫣,同 时也告诉读者:「色身无常,人人都免不了。」
      
3,新修版《天龙八部》中,段誉离开听香水榭,由阿碧划船相送,段誉认为阿碧很能激发他的疼惜爱怜,但又不属于男女间的爱情,因而认阿碧为妹子。金庸将现代人「干哥」、「干妹」的两性友谊关系,写入以北宋为时代背景的小说中。
      
四、继续加强各部小说间的串联:
1,新修版《笑傲江湖》中,令狐冲于梅庄地牢里意外习得「吸星」后,任我行向他介绍「吸星」的源流,说道北宋逍遥派分有「北冥神功」与「化功」二法门,而「吸星」乃源于「北冥神功」正宗。这段说明将《笑傲》与《天龙》串接了起来。
      
2, 新修版中,金庸继续改写「降龙十八掌」的演变,用以串接各部小说。在新修版《天龙八部》中,为了修补萧峰骤然去世、「降龙十八掌」理应不存的情节漏洞,金 庸遂将「降龙十八掌」更名为「降龙廿八掌」,萧峰以「降龙廿八掌」名震于当世,后由萧峰与虚竹共同参研,将廿八掌精简为十八掌,透过义弟虚竹,复将「降龙 十八掌」授与丐帮新任帮主,解决了「降龙十八掌」的传承问题。这段内容,洪七公传授郭靖「降龙十八掌」时又说了一次,将《天龙》与《射鵰》扣得更为紧密。
      
3,新修版《连城诀》中,增写了天宁寺宝藏的源流:这批梁元帝时代的宝藏,为康熙年间某高僧所发现,他将此秘密以剑诀的方式注入《唐诗选辑》中,并打算送交天地会的吴六奇,但当时吴六奇已然遇害,遂由梅念笙所得。这段增写,将《连城诀》与《鹿鼎记》扣接起来。


大侠的新袍旧衫──试论金庸小说的改版技巧(八之六)

◎文/王怡仁



一、调整人物性格,增添新意:

新修版最引起新版读者非议之处,就是改动部分人物的性格,扭转了读者的既定印象,一些以书中人物为偶像的读者,更为此而感到愤愤不平。有趣的是,新修版对人物性格的改写,几乎全是「由专情改为多情」,金庸甚至解释道:「天下的男人都是不专情的,信不信由你了。」

1, 旧版及新版《射鵰英雄传》中,黄药师对妻子冯氏的专情,着实令人印象深刻。在新修版中,金庸大笔一改,黄药师爱上了女弟子梅超风,平时会写些「恁时相见早 留心,何况到如今」之类的词句,也常感叹自己韶华易老。日后梅超风情定陈玄风,令黄药师情绪失控,震断曲灵风的双腿。接着为了杜绝「师生恋」的传言,黄药 师离开桃花岛,娶回与梅超风同龄的冯氏,想来冯氏是黄药师情感转移的「替代者」。这段改写在当年发布新闻稿之后,引起诸多金迷的口诛笔伐,正是由于黄药师 的专情形象完全逆转之故。

2,旧版及新版《碧血剑》中,袁承志均钟情于青青一人,新修版则改为袁承志亦狂恋阿九。新版中,袁承志潜入皇 宫,因情况危急而躲入阿九被中,与她合衾共枕,袁承志将金蛇剑置于两人之间,并声明自己绝非轻薄无礼之人。在新修版中,袁承志拿开金蛇剑,二人紧紧拥抱, 激情热吻,袁承志心中几乎已生「邪念」。

3,旧版及新版《天龙八部》中,段誉是单恋王语嫣的痴人,最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语嫣离开慕 容复,段誉终能抱得美人归。在新修版中,段誉追求到王语嫣之后,开始「清算旧帐」,计较起从听香水榭到少林寺外,王语嫣一件又一件对不起自己的事,还为自 己找到合理的解释──原来他之所以苦恋王语嫣,全因「心魔作祟」的缘故。其后段誉迎娶木婉清、钟灵及银川公主的侍女晓蕾等姑娘为妻。

4,旧版及新版《天龙八部》中,李秋水直至年老,都仍为无崖子的爱情与天山童姥争斗。在新修版中,李秋水一度「由爱生恨」,与丁春秋产生私情,此事为天山童姥告密揭发。事发之后,李丁二人合力将无崖子打落悬崖。

5, 新修版《神鵰侠侣》中的小龙女,在情感表达上更大胆了些。在大胜关英雄大会中,新版写小龙女久别后见到杨过,只说了句:「过儿,你果然在此,我终于找到你 了。」新修版则让小龙女告诉杨过,一天要想她五百次,还要杨过喊她「媳妇儿」,不准变心。小龙女摆脱了冰山美人的形象,勇于说出感情,表达爱的能力丰沛了 许多。

6,旧版及新版《神鵰侠侣》中,金轮法王虽然喜欢郭襄,毕竟仍不脱为求名利、不择手段的形象。在新修版中,金轮法王改称金轮国师,襄阳大战时为救郭襄一命,金轮国师竟舍身相代,尽全身之力挥走火柱,力竭而亡。改写后的金轮国师,心地慈悲得多了。

7,新版《天龙八部》中,徐长老是个秉公为国的丐帮长老,但是在新修版中,却将他改成了老色头。马夫人登门求助,徐长老借机揩油,更对马夫人伸出禄山之爪,正义形象荡然无存。

二、将人物的含蓄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刻:

  细心的读者当不难发现,新版中性格较木讷、情感较含蓄的人物,如《射鵰英雄传》中的郭靖、《侠客行》中的石破天等人,在新修版中,他们谈情说爱的词句都加了些料,使其可以更自然地吐露内在的感情。这正是新修改版的重点之一。

1,《天龙八部》中的萧峰,在新版中是个极为豪迈的角色。萧峰击伤阿朱后,新版描述萧峰「泪水直洒了下来」,新修版则改得更为柔情:「他(萧峰)低头去亲吻阿朱的嘴唇……两人的泪水混在一起,都流到了唇边。」这么一改,让铁汉的温柔更显凄迷。

2, 《神鵰侠侣》中的杨过,本就是较能表达情感之人,新修版让他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杨过、小龙女习练《玉女心经》中的一招「亭亭如盖」时,杨过罩在小龙女身 上,二人情欲陡生。此外,杨过表露爱意更显露骨,他告诉小龙女,思念小龙女时会想到心不在焉,甚至将面条吃进鼻孔去。

3,新修版《碧血剑》中,苗女何惕守的言语更加无所忌惮。她见袁承志心系阿九,居然鼓励袁承志三妻四妾,一娶青青,二娶阿九,三娶焦宛儿,还告诉师父袁承志,倘使世上无阿九这人,她自己也挺想嫁给他的。

4,新版《鹿鼎记》中,康熙鲜少过问韦小宝的多妻婚姻,在新修版中,康熙则要求韦小宝以建宁公主为正妻,不得让她做小妾。这一改写,增添了康熙的温情。康熙与建宁虽非亲兄妹,他仍能念及自幼御兄妹相伴之情。

三、将书中情节周延化,使故事更加圆融:

1, 新版《射鵰英雄传》中,陈玄风盗走《九阴真经》下卷,将真经经文刺于胸口,再将原经烧毁。这段故事虽然颇为奇妙,但是读者怀疑,数千字的经文如何刺于胸口 肌肤?在新修版中,金庸将人皮抄本一节删改,陈玄风、梅超风手拥纸抄本,最后梅超风将抄本归还给师父黄药师,受允重入师门。

2,新版《射 鵰英雄传》中,江南五怪于桃花岛遇害一节,描述得不甚周延,如朱聪写下:「事情不妙,大家防备(西字起首笔划)。」以及南希仁所书:「杀……我……者…… 乃……十……」读者不免质疑,身处危急之中,那有时间这般留下线索?这一大段情节,在新修版中完全改写,删除朱聪纸上示警之举,改为韩小莹于墓室玉棺上留 下「十」字,南希仁则留下「西」字起首笔划。另补充杨康自欧阳克处取得桃花岛总图,因而知晓墓门开启之法,使整个布局更为缜密。

3,新版 《倚天屠龙记》中,倚天剑、屠龙刀中所藏《武穆遗书》与《九阴真经》,写于极薄的绢片之上,但是读者不解,何以绢质秘籍耐得住高温而不烧毁?于是金庸做了 大幅改写,将两部秘籍藏于桃花岛,而倚天剑、屠龙刀中所藏的却是两块玄铁片,玄铁片上刻有秘籍所在地图及入岛方法。为了取得兵法及武学秘奥,周芷若将峨嵋 总门迁往定海,终于顺利取得两部秘籍。

4,新版《倚天屠龙记》中,谢逊被监禁于少林寺后山时,在地洞壁上刻下周芷若的罪行,这对目盲的谢 逊来说,未免过度为难。在新修版中,此揭秘任务交给了黄衫女子,她并将内有周芷若相关罪行证据的小包交给张无忌。张无忌拆开后,见到了十香软筋散,以及倚 天剑、屠龙刀中的玄铁片,终于明白自己误会了赵敏。

5,新版《倚天屠龙记》中,武当六侠欲以「真武七截阵」迎战少林诸僧,需要殷素素入阵 以全七侠之位,殷素素求教于俞岱岩,让俞岱岩认出了声音,殷素素不得不承认自己托龙门镖局护送俞岱岩之事,导致张翠山自刎身亡。新修版做了大幅改写,武当 六侠不再拘泥于「真武七截阵」,而殷素素则因少林和尚圆业咄咄逼人,责问张翠山有关龙门镖局灭门之事,愤而挺身护夫,自承托镖护送俞岱岩,并杀害龙门镖局 满门。接着她进入内室,向俞岱岩坦承偷施蚊须针,张翠山闻之愤而自刎。这段改写,让殷素素从不敢面对现实的邪女,转为敢于面对错误、为夫承担的勇敢女子。

6, 新版《倚天屠龙记》中,朱元璋使鬼蜮伎俩逼退张无忌,让张无忌误以为徐达、常遇春二人对自己不满,在失望之余离开明教。由于这段阴谋太过戏剧化,在新修版 中,改为朱元璋光明正大地率兵逼宫,要张无忌在明教与赵敏之间二择一。爱美人胜于江山的张无忌,最后自然选择赵敏,离开明教。

7,新版《倚天屠龙记》中,面对叛派弒叔的宋青书,张三丰掌击其胸而毙其命。新修版改为宋青书想向太师父及父亲拜倒,用力过度,伤口迸裂而亡,修改了张三丰手刃徒孙的不圆满画面。

8, 为什么玄慈等一干武林人物,对于误击萧远山一家,事后罪恶感如此之大?新版《天龙八部》并未交代清楚,新修版补足了缘由。原来萧远山于辽国担任属珊大帐的 亲军总教头,平日颇得辽国帝后赏识,常借机劝阻辽帝对宋用兵,是维持宋辽和平的重要人物。萧远山有大恩于武备较为落后的大宋,玄慈等人误击其全家,遂觉满 身罪愆。

9,小说改版时,少见金庸创造新人物,但是在新修版《天龙八部》中,却创造了传功长老吕章。吕章在萧峰离去、徐长老和白世镜身败 名裂之后,成为丐帮实际上的领导人,然而他给丐帮的指示和方向,却是隐瞒帮中长老的恶行,全力抹黑萧峰。吕章的领导方式,让萧峰更加认清江湖上重利轻义的 现实面,因而加深他北上赴辽的决心。

10,慕容博诈死后,人到那里去了?新版《天龙八部》中,只知他到少林寺盗取秘籍。在新修版中,慕容博「死后」仍为复国大业而努力,化名为燕龙渊,于两淮一带出没,发出慕容氏的黑色令旗,广纳江湖豪杰,以为复国之助力。

11, 不仅慕容博于暗中收帮纳派,四大家臣亦有相同的努力。新版《天龙八部》中,秦家寨与青城派众人上听香水榭生事,由于技不如人,给包不同羞辱一顿后赶了出 去。在新修版中,包不同收敛起暴躁脾气,着意结纳,秦家寨与青城派均接下姑苏慕容氏的「黑色燕字旗」,从此接受慕容家的号令。

12,以玄 慈方丈的身分与武林地位,当江湖上传闻纷纭,说乔峰将武林挑得腥风血雨之时,他这「带头大哥」为何从未出面?新版《天龙八部》中无解。在新修版中,玄慈等 五位少林高僧化身为迟姓、杜姓等老者,于乔峰前往五台山会见智光大师的路上,对乔峰做过一番人品鉴评。在乔峰宁可自伤而不愿伤害迟姓老者的当下,明白了他 仁义本怀的光风霁月人格。

13,旧版、新版《天龙八部》中,萧峰被冤枉杀害副帮主马大元,在追查带头大哥的过程中,亦几乎处于挨打的地位。新修版中,金庸帮萧峰稍吐一口胸中怨气,在马夫人家中假扮马大元鬼魂之人,由萧远山改为萧峰,让萧峰以己之力,洗清被误会的冤屈。

  前文曾经提及,在旧版改新版时,神山上人问难于少林寺,新版主要针对波罗星于少林寺盗窃秘籍之事。到了新修版《天龙八部》,则将哲罗星、波罗星等「冗情节」全数删除,神山上人身为徐长老的师弟,以徐长老之死,借机向少林寺挑衅,使全书各个环节更为连贯。

〔待续〕


大侠的新袍旧衫──试论金庸小说的改版技巧(八之七)



◎文/王怡仁



一、将武学的源流与内容阐述得更加明白:

  在金庸小说里,金庸以自己的臆想发明了一些武功,而这些武功的源流有时交代得不够周延,于是在新修版中,金庸便尽量将之修补得更完美。

1,新版《神鵰侠侣》中,觉远提到《九阳真经》乃达摩祖师亲手书写,但金庸或许经过考虑:「九阳」一词为道家所用的易术之词,因此在新修版中,将《九阳真经》改为由另一位不知名的高手书写在《楞伽经》的行间中。

2, 金庸花费许多精神打造「降龙十八掌」,除了前段提及的源流,在新修版《射鵰英雄传》中,金庸还增添两页篇幅,详细说明这套武功的要义,并提及「亢龙有悔」 乃「降龙十八掌」的根本,招式中最难之处在于强力击出时,仍能留有余力,当刚则刚,应柔则柔,打破「降龙十八掌」一味刚猛的旧观点。

3, 鸠摩智为何身负「小无相功」?对新版《天龙八部》的读者来说,这始终是个谜团,而这谜团在新修版中有了解答。段誉在朱碧双姝相助下于「锦瑟居」逃脱,其后 鸠摩智因缘际会潜入王夫人家的书库,暗中盗取丁春秋藏于王家的「小无相功」秘籍。这段增写,不仅交代鸠摩智习得「小无相功」的过程,甚至写出神功内容供读 者品阅:「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孰能浊水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由于鸠摩智偷书时漏取第七册,导致强练内功而积下戾气,无法化 解。

4,新修版《神鵰侠侣》中,将金轮国师的武功源流说明得更清楚。金轮国师出身金刚宗,随身携带莲华生大士唐卡,而他传授郭襄的武功,最基础的就是金刚萨埵的瑜伽密乘。

5, 新修版《神鵰侠侣》既增写古墓派「玉女心经」的招式内容,亦适当地让杨过、小龙女在武术实战中有所发挥。绝情谷中的杨龙与公孙止之战,新版中为杨龙二人落 败,但是在新修版中,一来删去公孙绿萼使渔网阵时假意摔倒的情节,变成杨过使「天罗地网势」脱离渔网阵;二来杨过以「玉女拳功」攻击公孙止;三来小龙女与 杨过相认的情节有所改写,小龙女忆起从前为练功而击打小杨过屁股的往事;四来加写杨过以「玉蜂针」打中公孙止的穴道,公孙绿萼为父亲讨玉蜂浆解痒。最后, 杨龙使出「玉女心经」中的「亭亭如盖」,击败公孙止,却在宽恕公孙止后意外遭其偷袭。

6,除了武术之外,新修版《笑傲江湖》中亦增写〈笑傲江湖曲〉的内容。原来曲洋自蔡邕墓中所盗得的〈广陵散〉琴谱,述说着「聂政刺韩王」的故事,刘正风再加上一段箫谱,奏的是聂政之姊收葬弟尸之事,曲刘二人合奏而成〈笑傲江湖之曲〉。

二、束缚江湖人物,勿使改变历史:

  或许在心理上,金庸一直不希望武林人物拥有扭转历史的力量,甚至连扭转的空间都必须遏止。在新修版中,金庸对于「江湖」与「政治」的界线订得更为严格。

1,新修版《倚天屠龙记》中,增补一段「阳教主遗训」,也就是明教圣火令上所刻的「三大令、五小令」,而「圣火令三大令」的第一令即为「不得为官为君」。这一改写,将张无忌的开国皇帝希望完全堵死,绝对不致产生影响历史的效力。

2,新修版《碧血剑》中,新增一段十六字诀来绑住袁承志,便是:「不降鞑子,不投朝廷,不跟闯王,不害良民。」如此一来,中土既已无容身之处,袁承志只得远渡海外,再也无法影响中原政局。

三、删除「非必要」的情节:

  新修版不仅有增修,「胖女人」亦确实做了「局部减肥」。也许金庸认为部分新版情节是多余的,因此将之删去。

1,旧版与新版《碧血剑》中,均有何铁手对女扮男装的青青心生情意,甚且开口示爱的情节。或许金庸觉得这事无关整篇小说,又或许觉得女子爱上女扮男装者太过陈腔滥调,于是删改了此段情节。

2,新版《碧血剑》中,袁承志追查五毒教,先见到黑白蓝黄红五道围墙的无门大宅,其后又见「锦衣毒丐」齐云璈于雪中斗蛇。或因这段情节太过玄异,金庸大笔一改,变成惠王爷以「招贤馆」名义引见,袁承志因而得见五毒教诸人。

3,新版中部分情节属于既无关全局、又篇幅较长的武术对战描写,金庸于新修版中将之删减:

a. 新版《射鵰英雄传》中,郭靖曾与黄河四鬼对打,这段纯武 术过招的描述可能过于冗长,在新修版中被大幅删节。

b. 新版《天龙八部》中,木婉清与王夫人手下追捕者的对打,亦有大幅删裁。

c. 新版《天龙八部》中,摘星子与阿紫以绿火相斗的过程,包括摘星子的思绪转折,以及星宿派门人的谄媚谀词,在新修版中多所删削。

d. 新版《天龙八部》中,慕容复与黎夫人、桑土公的交战,在新修版中已全面删除。

e. 新版《碧血剑》中,崔秋山与围堵圣峰嶂的官兵们恶斗的段落,亦被删削。

f. 新版《神鵰侠侣》中,丐帮追索陆无双而被杨过击退的情节,一在客店,一在花轿,两段都被删掉了。

g. 新修版《神鵰侠侣》中,删去忽必烈的谋士和尚子聪斟毒酒给周伯通,周伯通反愈喝愈多,甚至喷出毒酒一节。

4,倘若无关故事主轴的进展,被金庸以「冗情节」视之,删削亦属自然。如新版《天龙八部》中,薛慕华回溯游坦之携慧净和尚前来求诊的段落,在新修版中大幅删修。此外,「函谷八友」的个人表现也做了局部削减。

〔待续〕


大侠的新袍旧衫──试论金庸小说的改版技巧(八之八)
◎文/王怡仁
一、作者向读者解说清楚:
新修版有个特色,就是「注释」明显比新版来得多。旧版时的注释,往往只以括号写一两句金庸注,新版多了些解说史事的批注,而新修版则不仅回末注释变多,其中更有金庸为自己提供平台,让作者向读者说说话。试举二例:
a. 针对叶洪生曾经提出「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乃内功入门功夫,梅超风必知的说法,金庸特别在新修版《射鵰英雄传》第十回末的注释中提出说明。文中引用《钟吕 传道记》吕洞宾求问钟离权「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一事,精微奥妙,且易与求仙之术混同,证明梅超风有此一问,并不奇怪。
b.关于小龙女、杨过的师生恋引发某些读者质疑,金庸在新修版《神鵰侠侣》第十四回末的注释中,洋洋洒洒写下一大篇幅,告诉读者古今中外某些婚姻制度的不合理,又举钱穆、梁实秋等今人师生恋遭社会非议之事,供读者做小说与现实的参差对照,读来实在颇为有趣。
金庸不仅于注释中向读者说明清楚,偶尔还会神来一笔,在小说中穿插一段情节,借着虚构人物之口,为自己提出辩驳。
   早在旧版时代,化名佟硕之的梁羽生曾经写过一篇〈金庸、梁羽生合论〉,文中质疑金庸在《射鵰英雄传》中让黄蓉唱〈山坡羊〉,是「宋代才女唱元曲」,在历 史背景上乱了套儿。在新修版《射鵰》中,金庸则借云南杨老者之口告诉读者,他的先人自唐朝天宝年间移居南诏,〈山坡羊〉的曲子由祖先所传下。可知〈山坡 羊〉在唐代即已广传民间,宋代的黄蓉吟唱此曲,并不悖理。
◎附录四:新版改为新修版时,名字有所更动的人物、武功及门派。
书名
新版名
新修版名
推测原因
碧血剑
石梁派
棋仙派
 
射鵰英雄传
武眠风
武罡风
同时厘清黄药师弟子之排序:曲灵风、陈玄风、梅超风、陆乘风、武罡风、冯默风。
落英神剑掌
桃华落英掌
 
三花盖顶掌法
履霜破冰掌法
 
九阴神抓
摧坚神抓
 
四丈长鞭
白蟒鞭
 
大手印
五指秘刀
有尊敬密宗之意
神鵰侠侣
马光佐
麻光佐
历史上真有马光佐其人
尹志平
尹志平、甄志丙
一角化为二人,还尹志平清名
金轮法王
金轮国师
有尊敬密宗之意
 
吕文德
吕文焕
金庸注曰:吕文德其时已升为枢密副使,由其弟吕文焕接守襄阳。
史孟捷(八手仙猴)
史少捷(八手仙猿)
 
藏边五丑
川边五丑
自清无藐视藏人之心
倚天屠龙记
白垣(华山派)
白远
 
蒋涛(昆仑派)
蒋立涛
 
邵燕(西凉三剑)
邵雁
 
连城诀
西藏血刀门
青海黑教血刀门
有尊敬藏传佛教之意
天龙八部
石清露(函谷八友)
石清风
与西夏公主李清露同名

李清露
西夏公主戏份加重,宜有全名。

晓蕾
西夏公主的贴身宫女,此女日后嫁给段誉,地位重要,宜有全名。
降龙十八掌
降龙廿八掌
在北宋萧峰以前使用
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
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
强调逍遥派的长春之术
侠客行
八爪金龙(长乐帮前帮主司徒横的外号)
快马
 
笑傲江湖
万大平(嵩山派)
万登平
按嵩山派「登」字辈叙辈
邓八公(嵩山派)
滕八公
 
汤英颚(嵩山派)
汤英鹗
 
鲁连荣(衡山派)
鲁正荣
按衡山派「正」字辈叙辈

诸草仙(百药门掌门)
 

左挺(左冷禅之子,外号「天外寒松」)
 
成高道人(武当派)
玄高道人
 
不同的版本怎么读?
笔 者认为,目前多数读者应该都先读过新版,对于新修版的增修内容,难免有部分习惯于新版的读者拒绝接受。在笔者的经验中,如果从旧版、新版到新修版一路读 来,心中那份感觉,就彷佛乔峰看着乔三槐雕刻小老虎时,「眼看小老虎的耳朵出来了,鼻子出来了,心里真高兴。」在数十年的时光里,金庸两度改版,细细雕琢 他的「小老虎」,书中人物终于在一次又一次更深入的描绘下成型。欣赏金庸改写的过程,确实有趣。当然,角色与情节的最后定板,倘若不符合读者读前一版时的 臆想,难免会因失落感而心理上难以接受。但无论如何,金庸按照自己的想法,将作品完整地修润出来了。
  反过来说,若先读新修版,再往前追溯读新版甚至旧版,大概会觉得前面的版本只能算是「蓝本」,好似在人物、情节上尚未完全开展,倒像是未完成的初稿、二稿了。
  总之,要探究金庸的创作过程,享受金庸小说的各种阅读乐趣,接触不同的版本,的确最能探寻金庸在创作上的思维、笔法及心路历程。
版本比较乐趣无穷
  金庸对其武侠小说进行两次大改版,正因如此,阅读金庸小说,较之阅读其他小说多了份版本比较的乐趣,尤其是揣摩作者在原创意与新创意更动之间的心思,更是学习文学创作的另一种法门。
   然而,即使有三种差异甚多的版本,金庸小说的版本研究却尚未划定疆界。在新修版《神鵰侠侣》后记中,金庸提到第三版(即新修版)修改达七次之多,其中还 有一大段突发奇想的文字,用以叙述《九阳真经》的来历,后因陈墨觉得「蛇足」,接受陈墨的建议删去了。此外,新修版《天龙八部》后记中,金庸亦提到第三版 的改写「前后共历三年,改动了六次」。
  要知道金庸修改时,一律都是手写稿而非计算机作业,也就是说,在新修版成为「定本」之前,那些六次、七次的改稿都还存在,可能在出版社或金庸自己手上。如果将来有一天能开放金庸手稿,供读者或学者阅读研究,那么金书的版本远不止三种,至少还要再加上五、六种以上。
  倘若真有那么一日,金庸小说的版本研究,将更加多变而饶富趣味。
====================

〔待续��
台湾金庸小说版本考


文/王怡仁


  版本研究向来在小说研究占有重要地位。






  金庸小说的版本研究,自林保淳先生于「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金庸小说版本学〉论文以来,更广受金学研究者重视。






  金庸小说会有不同版本,本因金庸于1972年完成《鹿鼎记》之后,随即展开字字斟酌的修订工作,1980年,修订版问世,金庸迷从此有所谓「新版」、「旧版」金庸小说,香港作者倪匡、潘国森、杨兴安等人都曾为文论及新旧版本差异。当然,众所周知,一心要将作品「经典化」的金大师又自2001年起逐一推出二次修订后的作品,原本的「新版」,如今只能称「一次修订版」。






  香港的版本,尽管有不同出版社的版式,但内容只有「新版」(一次修订版)、「旧版」之别;台湾的金庸版本,却相对复杂得多。概因金庸作品于报上发表时期,台湾正值戒严,金庸小说一直是「禁书」,但在出版商机与读者喜好的情况下,金庸小说仍在民间偷偷流传,也因并非正式发行,台湾的盗印金书,往往将原著改头换面,以致版本众多。在此时刻,我们重新来看当年的书籍,不只可以遥想当年金书「登台」的困难,也更明白读者对好书的渴求。






  林保淳先生在《解构金庸》书中说:「世面上曾出现过多少种不同的旧版,至今仍无法断定。」事实上,这些旧小说搜罗之难,不唯因藏家珍爱不肯外示,更因台版武侠小说,本来都印36开版,后来25开版成小说普用开式,36开版书多进了废纸厂;此外,自金庸正式授权版上市后,盗印书多被湮没。但笔者恐我辈这一代人再不努力搜罗,旧版本大概难逃不存之运,因而走南闯北,就教名家,终于整理出应算完整的「台湾盗印本金庸目录」(如附表)。






  在这些书中,归纳出旧版本书的「偷天换日」方法如下:






  一为更换书名、作者名,如《射雕英雄传》改为司马岚着《英雄传》;二为更改主角名,如《小白龙》书中将韦小宝改名任大同;三为更改书中时代,像《箫声剑影》把《碧血剑》由明崇祯改为清顺治;四为故事一样,但文句、主角通篇改写,像《至尊刀》改自《倚天屠龙记》;不过,也有直接以旧版印行,作者、书名都没改的,像《天龙八部》。






  当然,较之金庸原著的凌练精彩,这些盗印书的改写实令人发笑,但笔者愿版本追溯的完整,为台湾金庸版本学尽一分力,更收「抛砖引玉」之效。






台湾地区未取得授权版前金庸小说版本系统

原书名 盗印书名 署名 出版社 集数 开数 依据版本
 射雕英雄传 萍踪侠影录(01) 绿文 莫愁出版社出版
小龙书社发行 32 36 旧版
英雄传(02) 司马岚 吉明书局 27 36 旧版
射雕英雄传(03) 金庸 华源出版社 4 25 修订 版
 神雕侠侣 神雕侠侣(04) 金庸 吉明书局 28 36 旧版
 倚天屠龙记 天剑龙刀(05) 司马岚 吉明书局 30 36 旧版
至尊刀(06) 欧阳生 四维出版社 36 36 旧版改编
至尊刀(07) 欧阳生 四维出版社 5 25 旧版改编
歼情记(08) 司马翎 南琪出版社 4 25 修订版
 书剑恩仇录 剑客书生(09) 司马翎 南琪出版社 28 36 旧版
剑客书生(10) 司马翎 南琪出版社 3 25 旧版
 碧血剑 箫声剑影(11) 镛公 皇鼎出版社 3 25 旧版改编
碧血剑(12) 金庸 时时出版社 5 36 旧版
玉箫银剑(13) 司马岚 合成总经销 3 25 旧版改编
碧血染黄沙(14) 翟迅 皇鼎出版社
汗牛出版社 2 25 旧版改编
 雪山飞狐 雪岭侠踪(15) 司马翎 皇鼎出版社 1 25 旧版改编
 飞狐外传 飞狐外传(16) 金庸 三有出版社 22 36 旧版
玉凤飞狐(17) 司马岚 金兰文化 2 25 旧版
 天龙八部 天龙之龙(18) 荆翁 奔雷出版社 38 36 旧版改编
天龙八部(19) 金庸 吉明书局 35 36 旧版
 笑傲江湖 独孤九剑(20) 司马翎 南琪出版社 29 36 旧版下半
一剑光寒四十洲(21) 司马翎 南琪出版社 25 36 旧版上半
独孤九剑(22)
(及续)(23) 司马翎 南琪出版社 6 25 旧版
 鹿鼎记 神武门(24) 司马翎 南琪出版社 32 36 旧版上半
小白龙(25) 司马翎 南琪出版社 31 36 旧版下半
小白龙(26)
(及续)(27) 司马翎 南琪出版社 6 25 旧版
 侠客行 玄铁令(28) 司马翎 南琪出版社 2 25 修订版
 连城诀 飘泊英雄传(29) 古龙 文天行 16 36 旧版改编
飘泊英雄传(30) 古龙 南琪出版社 2 25 旧版改编
飘泊英雄传(31) 古龙 皇鼎出版社 2 25 旧版改编
 白马啸西风 西风马啸啸(32) 镛公 皇鼎出版社 1 25 修订��

刘国重 发表于 2016-6-3 14:57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16-6-9 16:56 编辑

漫谈金书武功(一)

--略点金书武功、兵刃之借用

文/楚云天

 武侠小说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武侠小说中的武功同样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现在不同的作家武功上有了不同的风格。

  说到金庸的小说哪个读者不对“降龙十八掌”之刚猛、“打狗棒法”之精妙印象深刻?哪个读者能忘记“号令天下”的“屠龙宝刀”和“谁与争锋”的“倚天长剑”?这些从何而来?

  金庸先生自幼广读众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无一不涉.据其自述,在金老八岁时就读了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这些都为他后来的武侠小说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笔者读过一些小说,在读金庸小说时常常看到一些其吸取前人或学习他人之处.文学、语言、情节、模式笔者不敢详述,现略点一些大家熟悉的武功、兵器之借用,以供各位看官一阅.

降龙十八掌---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中有“降龙八掌”,是刚猛掌法,由“金刚拳”所化.

打狗棒、打狗棒法---应该起于梁羽生.

蛤蟆功---白羽《偷拳》中昆仑派的神功.

弹指神通---白羽《偷拳》有此神功.

乾坤大挪移---在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中所写,只不过还珠楼主笔下的是剑仙流的神幻:可以瞬间移动位置空间.金庸的则较为写实.

劈空掌---郑证因笔下有此武功.

混元霹雳手---郑证因笔下有混元掌、霹雳手.

大力金刚掌、大力金刚指---郑证因笔下有此.

慑心术、移魂---这种乱人心神的武功应该起于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中的慑心术.

小龙女睡绳功夫---大家一定认为这凌空而卧是金庸绝妙至极的华彩一笔,孰不知金庸很可能是吸取了还珠楼主的,在还珠楼主的《皋兰异人传》中侠客马雨辰有凌空睡细棍的功夫.只不过小龙女睡得美似天仙,翻身之时绳子微晃可谓是一幅唯美图画;而另一个却睡得怪异丑陋.

屠龙刀---还珠楼主《北海屠龙记》中有此神兵,在其《蜀山剑侠传》中也有.

倚天剑---朱贞木《虎啸龙吟》中有倚天剑,且有描写相似之处.

附骨钉---这个兵器由谁所创记不太清,但印象中前人有写或者有写类似的东西.

玄铁令、圣火令等---还珠楼主笔下有类似令牌.

鹿杖客及其鹿角形短杖---几乎与朱贞木《七杀碑》中的描写一样.

黑玉断续膏---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中有“万年续断灵玉膏”,名字、功较都极为相似.

丐帮及丐帮九袋等级制度---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中所创.

喝蛇血、吃蛇胆增加内力、功力---由朱贞木《蛮窟风云》吸宝鳝血始.

张无忌用木剑使太极剑打败方东白使倚天剑---朱贞木《虎啸龙吟》有甘疯子用竹剑使太极玄门剑打败柳摩霄使倚天剑.

九指神丐、独臂杨过---金庸很可能是从还珠楼主《独手丐》中得到启发,以残缺来塑造比正常人更高大的形象.

金庸先生吸取百家之长,传承前人文学精华,然后融会贯通,为己所用,经过他的一番点化、模仿、挪移,别人的东西在他手上放发出光彩夺目的新生命力.

  但话说回来,金庸作品集的影响实在太大了.拿“问世间情是何物……”这首词来说,这首词并不出名,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元好问是谁,但都知道这首词,知道它代表金庸《神雕侠侣》中那段天惨地绝的动人爱情故事.这都是金庸之功啊!倘若以后有人要向金庸借点什么,如果没有过人的本领、足够的胆识和自信,恐怕是不好借的,不敢借的,借不来的.没借好就成了偷,会被人嗤之以鼻耻笑的.

**************

以下是众武侠小说家都续承的慨念,而且以后必将继续

内功、外功、内家、外家之说---起于平江不肖生.但在金庸处格外细致,可谓一道里程碑.

轻功之说---起于白羽.

武功之说---起于赵焕亭.

武林之说---起于白羽.



【【【【【【【【【【【【【】】】】】】】】】】】】】】】】】】


转帖】金庸的模仿,挪移和化用(一) 作者:东南一箫


金庸《飞狐外传》第四章“铁厅烈火”中,写赵半山暗器手法的一段写得何等好啊,请看官们重读一遍这段文字:

赵半山心中却想,我红花会只僻处回疆数年,离中原并无多时,看来名头已不及往时的响亮,我要保护一个孩子,叫一个人出外,居然不断有人前来阻手阻脚,今日若不立威,倒叫后生小子们将红花会瞧得小了,当下朗声说道:“你这位好朋友站着可别动。”不等古般若回答,双手向后扬了几扬,跟着转过身来,两手连挥,众人一阵眼花缭乱,但见飞刀、金镖、袖箭、背弩、铁菩提、飞蝗石、铁莲子、金钱镖,叮叮当当响声不绝,齐向古般若射去。
王剑英大骇,叫道:“赵兄手下容情。”赵半山一笑,说道:“不错,自该手下容情。”
众人瞧古般若时,无不目瞪口呆。但见他背靠墙壁,周身钉满了暗器,却无一枚伤到他的身子。古般若半晌惊魂不定,隔了好一阵,这才离开墙壁,回过头来,只见百余枚暗器打在墙上,隐隐依着自己身子,嵌成一个人形。他惨然无语,向赵半山一揖到地,直出大门……


无数的暗器紧贴着人体打过,没有伤人一根毫毛,却把人的形体描画了出来,这手法真是何其出神入化乃尔!
但是,“有美一人,清扬宛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一手神功及类似描述却是别人在金先生之前十几年写过的!
金庸的武侠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想象丰富,情节离奇,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加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美妙的哲理情思和平易的大众化语言,令人拿之难以放手,读之难以释怀,挥之难以忘却。真正是武侠小说的巅峰,文学世界的奇葩。
要把抄袭之类的字眼用于这样的颠峰之作,不免令人有佛头着粪的亵渎之感。但是金先生的作品里确实出现了一些与前人写过的东西相似的东西,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
吾国向来有天下文章互为传承、模仿或者化用的传统,例如林和靖老先生不过是把南唐江为的诗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改动了区区两个字,变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后面两句就成为千古绝唱,从来只说他是化普通为神奇,而从未有人谓之“剽窃”。秦观的名句:“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也明显是从隋炀帝的“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而来,仅仅因为加了“斜阳外”三个字,不仅不损秦先生在文坛的地位和名望,反被认为是隽永的名句。当代女作家张洁写了一篇“岂有情怀似旧时”的短文,她自承说:“鲁迅先生有句‘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我虽算不上抄袭却算得上模仿。”
金先生既为文人当然也继承了这样的传统,而且他的模仿和化普通为神奇的化用之功并不逊于林老先生。尽管他写了和前人相似的一些东西,但很少有原封不动照搬的,至少也要运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将其化为自己的语言,有的更是像林和靖老先生一样,化用得成为神来之笔,使得表达同样意思的文字有了更大的魅力和感染力。故此,在下思之再三,觉得对这种情况,还是用模仿和化用来描述,更为恰当。至于金先生作品中确实有一点照搬别人的,在下就用金先生书中“乾坤大挪移”神功中的“挪移”二字来表述。(顺便提一句:《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从明教教主阳顶天遗书学会的“乾坤大挪移”,这五个字本身就是金先生从别处挪移来的。)如此,庶几能给“金学”研究者们提供一点新的视角?
好,闲话少说,书归正传。金先生到底模仿、挪移和化用了谁,又模仿、挪移和化用了多少呢?

一、从中外文学名著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神雕侠侣》中,杨过和小龙女生死相恋,感动了多少人。然而,他又伤了多少女子的心!程英就是其中一个。程英暗慕杨过,曾亲手给他缝过一件长袍让他穿在身上。后来在几人大战李莫愁时,冯默风的火热的兵器将李莫愁的衣服几乎烊光,见李莫愁几乎赤身裸体,杨过脱下这件长袍给她穿上(见该书第十六回“杀父深仇”)。接下来,金庸这样描写程英的心理:
程英见杨过将自己所缝的袍子送给李莫愁,当时情势紧迫,那也罢了,但他新袍底下仍是穿着那件破破烂烂的旧袍子,显见这袍子因是小龙女所缝,他亲疏有别,决不忘旧。程英心中微微一酸,装作浑不在意……

看官们见过和这段相类似的文字和心理活动吗?
请大家从尘封灰裹中找出少年看过的《三国演义》,翻到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看看下面这段文字吧:

一日,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操叹曰:“真义士也!”然口虽称羡,心实不悦。

一个为情,一个为义;一个把新袍穿在外面而将旧袍穿在里面,以示不忘旧人的温暖,另一个则把新的穿里面旧的套在外面,以示旧主的恩义仍然罩俺身心;一个见了,“心中微微一酸,装作浑不在意”,另一个见了,“口虽称羡,心实不悦”。正是: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金先生的这一模仿,使得我们把几乎都要忘记的罗贯中又回忆起来了。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金庸有以上动作的至少有三本。
请看下面两段:

“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

以上是《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的一段文字,我们可以和以下金庸的《鹿鼎记》第四十二回里的一段对照一下:

(韦小宝掷骰子输了)说道:“……皇宫里的屋子太多,说也说不明白。我去画张图出来。徐三哥、钱大哥,请你们陪客人,我去画图。”向众人拱拱手,转身出厅,走进书房……喝一声:“磨墨!”早有亲随上来侍候。
  伯爵大人从不执笔写字,那亲随心中纳罕,脸上钦佩,当下抖擞精神,在一方王羲之当年所用的蟠龙紫石古砚中加上清水,取过一锭褚遂良用剩的唐朝松烟香墨,安腕运指,屏息凝气,磨了一砚浓墨,再从笔筒中取出一枝赵孟芾定造的湖州银镶斑竹极品羊毫笔,铺开了一张宋徽宗敕制的金花玉版笺,点起了一炉卫夫人写字时所焚的龙脑温麝香,恭候伯爵大人挥毫。

这一段模仿,堪称极品,因为金庸先生不仅把曹雪芹那种组词造句加排比的形式写出了,而且还把那暗香浮动的意境也营造出来了:曹雪芹用和武则天杨贵妃赵飞燕等有关的物品,营造出一种暧昧的意境,影射着钟鸣鼎食之家堂皇表面之下的淫荡和无耻;金庸则用极品羊毫笔金花玉版笺龙脑温麝香等营造出一种反讽的意境,讽刺着像韦小宝那样胸无点墨的人物却占有着极品的文房四宝。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再请看《连城诀》第二回中的这段文字:

(狄云)“ 正自思潮起伏,忽听得外面屋顶上喀喇一声轻响,一抬头,只见一条黑影自西而东,从房顶上纵跃而过,他险些叫出“师父”来,但凝目一看,那人身形又高又瘦,决不是师父。跟着又有一人影紧接着跃过,这次更看明白那人手握单刀。
他心想:“他们是在搜寻师父么?难道师父还在附近,并未走远?”正思疑间,忽听得东边屋中传来一声女子的惊呼。
他大吃一惊,握住剑柄,一跃而起,首先想到的便是:“他们在欺侮师妹?”跟着又听得一声女子的呼喊:“救命!”
这声音似乎并非戚芳,但他关心太切,哪等得及分辨是否戚芳遇险,纵身便从窗口跃了出去,刚站上屋檐,又听得那女子惊叫:“救命!救命!”

狄云奋不顾身地赶去的结果是被人当作强奸犯和贼而抓了起来,然后有人提议:

“去,去!去搜这小贼的房!”
众人将狄云推推拉拉,拥向他的房中……
说话之间,众人已推着狄云,来到他房中。沈城双眼骨碌碌地在房中转了转,一矮身,伸手在床底下拉出一个重甸甸的包裹来,但听得叮叮当当,金属撞击之声乱响。狄云更加惊得呆了,只见沈城解开包裹,满眼都是压扁了的金器银器,酒壶酒杯,不一而足,都是万府中酒筵上的物事。
戚芳一声惊呼,伸手扶住了桌子。
万圭安慰道:“戚师妹,你别惊慌,咱们慢慢想法子。”
冯坦揭起被褥,又有两个包裹。沈城和冯坦分别解开,一包是银锭元宝,另一包却是女子的首饰,珠宝顶链、金镯金戒的一大堆。
……

这是狄云的师父戚长发被害后,狄云又遭人诬陷的情节。在下当年第一次看《连城诀》看到这里时,就觉得胸口似乎被撞了一下:这不是《水浒传》里张都监陷害武松的文字吗!连忙翻出《水浒传》,果然在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里找到了类似情节。在下摘录在此,看官们可以自己对照一下:

武松进到房里,却待脱衣去睡,只听得後堂里一片声叫起有贼来。武松听得道:“都监相公如此爱我,他後堂内里有贼,我如何不去救护?”
武松献勤,提了一条哨棒,迳抢入後堂里来。只见那个唱的玉兰慌慌张张走出来指道:“一个贼奔入後花园里去了!”
武松听得这话,提着哨棒,大踏步,直赶入花园里去寻时,一周遭不见;复翻身却奔出来,不提防黑影里撇出一条板凳,把武松一交绊翻,走出七八个军汉,叫一声“捉贼”,就地下,把武松一条麻索绑了。
武松急叫道:“是我!”那众军汉那里容他分说。只见堂里灯烛荧煌,张都监坐在厅上,一片声叫道:“拿将来!”
众军汉把武松一步一棍打到厅前,武松叫道:“我不是贼,是武松!”张都监看了大怒,变了面皮,喝骂道:“你这个贼配军,本是贼眉贼眼贼心贼肝的人!我倒抬举你一力成人,不曾亏负了你半点儿!却才教你一处吃酒,同席坐地,我指望要抬举与你个官,你如何却做这等的勾当?”武松大叫道:“相公,非干我事!我来捉贼,如何倒把我捉了做贼?武松是个顶天立地的好汉,不做这般的事!”张都监喝道:“你这厮休赖!且把他押去他房里,搜看有无赃物!”
众军汉把武松押着,迳到他房里,打开他那柳藤箱子看时,上面都是些衣服,下面却是些银酒器皿,约有一二百两赃物。武松见了,也自目瞪口呆,只叫得屈。

虽然具体细节和文字不尽相同,但捉贼的被人当贼捉了并且当面在其房间里搜出金银器皿的情节还是何其相似乃尔!
除了中国的文学名著,在世界文学名著中,金先生也有类似的举动。请看下面的例子:
在《书剑恩仇录》第三回中,红花会四当家“奔雷手”文泰来被清廷追捕,躲入“铁胆庄”的地窖里,结果“铁胆庄”主周仲英十岁的儿子在捕人的狡猾诱骗下说漏了嘴,而致文被抓走。周仲英是西北武林的领袖,本身又是义薄云天的人,平生最恨的就是没有义气出卖朋友的人。回来后听说此事,大怒之下,失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与此几乎一模一样的情节出现在比金庸早一百多年的法国著名小说家梅里美的著作里:在《马铁奥·法尔哥尼》中,马铁奥十岁(也是十岁!)的儿子经不住追捕者的诱惑,把藏在他家草堆里的被追捕者出卖了。马铁奥也是一个豪迈侠义的人,他回来(刚好出事时他也不在家)得知情况后,不能容忍家族中这“第一个有背信弃义行为的人”,于是亲手打死了自己的儿子。两者不同的只是一个是失手,另一个则是执意的。
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孩子不光年龄相同,临死前说的话也基本一样。请看:

二、从还珠楼主处

还珠楼主是上世纪40年代中国最有名的武侠小说大家,一部《蜀山剑侠传》当年不知风靡了多少人。他的作品文笔生动,气魄宏大,想象奇特,直把武侠小说写成了神魔小说。金先生作为武侠小说的写作者和集大成者从他那儿模仿、挪移和化用一点东西是毫不奇怪的。
上文提到的“乾坤大挪移”就是一例。在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里,有神驼乙休、江芷云和尸毗老人三个人都会并使用过这门功夫(见该书第100回、第147回和第154回),所不同的只是,《蜀山剑侠传》里的“乾坤大挪移”是类似仙术的一门功夫,它能把人在瞬间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而金先生则把仙术化为了一门武功,能把人打一个地方的兵器或拳脚转移到打另外一个地方。
《蜀山剑侠传》第六回里,晓月禅师的徒弟通臂神猿鹿清会一套从“金刚拳”中化出来的“降龙八掌”。书中这样写道:“这金刚拳乃是达摩老祖秘传,降龙八掌又由金刚拳中分化而出,最为厉害。”
——读到这里,再不聪明的看官也在嘻嘻笑了:原来金大侠《射雕英雄传》里洪七公自创并传给郭靖(而且比他们更早的萧峰也会)的那套“天下刚猛无俦”的“降龙十八掌”是从此地挪移来的耶!
没错,快找此书来看看——但你看了会后悔的,因为那本书里,关于“降龙八掌”的文字就这么几句,既没有关于它的进一步描述,也没有显示它在实战中的威力。而金先生就大大不同了,他不光把降龙八掌化成了降龙十八掌,而且对降龙十八掌的描写和渲染比还珠楼主的降龙八掌要精彩上几百倍,尤其是给每一招都取了个《易经》中的名字,什么“飞龙在天”啊,“见龙在田”啊,“亢龙有悔”啊,等等,加上乔峰和郭靖的几次凭以力挫强敌,使这降龙十八掌成了金庸武侠小说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武功。
这就是金大侠的高明化用之功夫,他不是一般的挪移,他能把别人的普通东西拿来,化成出神入化的充满感染力的东西。“乾坤大挪移”也是如此。作为仙术的“乾坤大挪移”,不会有多少人感兴趣,而作为武术的“乾坤大挪移”,则仿佛成了人人可以学会的东西,尤其是张无忌用其在光明顶上大显神通,像开玩笑似的打败了那么多一流高手后,有多少人为他欢呼,有多少人陷入了美妙的遐想之中!
与此类似的还有“屠龙刀”。《倚天屠龙记》里“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口号风靡了多少人,谁知道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和《北海屠龙记》里有一个屠龙师太,她也有一柄无比厉害的“屠龙刀”呢!二者之间不同的也仅仅在于一个是仙家的利器,另一个则是一柄莫名其妙的笨重大刀。但就是这样一柄莫名其妙的笨重大刀,却在江湖中掀起了多么大的风波,而令多少读者如痴如醉!
平心而论,还珠楼主不是一个结构大师,他的几十本书几乎每一本都是只有开头没有结尾的。但他的想象力却是异常的非凡奇特,而很多的奇特想象却往往只开了一个头没有继续深入下去,这就使得后来者很容易从他那儿东摘一点西取一些,然后加以深化和渲染就可以成为自己的东西。像金庸这样的顶级高手,更是能在摘来的东西上加上自己的奇特想象和精彩铺陈,从而化普通为神奇,使得别人即使知道他是模仿或挪移来的,却仍然感谢他的功劳,因为他使人们能得到美的享受、力的享受和智慧的享受。以上提到的“乾坤大挪移”、“降龙十八掌”和“屠龙刀”都是这样的例子。更显明的还有以下几例:
在《皋兰异人传》第一章里,还珠楼主写了侠客马雨辰的睡法:

室中本没有炕,只有两张桌子,这时已拼凑在一起,上面横卧着一个年约四十五岁的瘦子,论相貌身材并不惊人,奇的是,人在桌上身子却未沾着一点桌面,全身共用三根三尺来长的细木棍,像三脚架子一般支着。后脑下支一根,两只脚后跟一边支着一根,那人身子笔挺,四平八稳,脸朝顶棚,悬空高架其上,一点也不歪斜倾倒。这等内家铁板桥的功夫休说眼见,连听也不常听到。

这种凌空而睡的睡法类似于谁呢——当然是《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喽!不过,这是一个瘦男人,而且他的睡法也经不起推敲:后脑和两个脚后跟有支点,屁股下怎么没有?须知,人身最大的重心乃在此处啊。而经过金先生的生花妙笔就不一样了:

只见小龙女取出一根绳索,在室东的一根铁钉上系住,拉绳横过室中,将绳子的另端系在西壁的一口钉上,绳索离地约莫一人来高。她轻轻纵起,横卧绳上,竟然以绳为床,

小龙女是那样一个绝世美女,用一根细绳托起她的婀娜玉体并非不可想象,她在空中恍如仙女凭凌,当她翻身的时候说不定还会轻轻晃悠,这一切都充满了美感,犹如飞燕掌舞宓妃凌波,马雨辰的睡法与之相比简直都要成丑陋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龙女连同她的睡姿都已成了人间美妙的代表,谁不感谢金先生的生花妙笔呢!
还珠楼主的《大侠狄龙子》里有一个名震江湖的侠客雷四先生,他有一种铁木令,只要拿出给人一看,江湖上必然人人买他面子。另一本书《云海争奇记》里则有一个南明老人,他有一种竹木令,谁见了这竹木令都得服从持令人的指点或要求。这两本书写这两种令牌都是含含糊糊,语焉不清,可以展开而没有展开。到了金庸这儿可不一样了,他在《侠客行》里设计了一个玄铁令,谁得到了它,就可以要一流侠客谢烟客为自己干一件事。为了争夺这枚“玄铁令”,江湖上大起烽烟。吴道通得了它,隐姓埋名卖烧饼三年,结果仍然逃脱不了惨死的命运;金刀寨、玄素庄、雪山派为此大打出手;谢烟客为了不负自己许下的“玄铁之令,有求必应”的诺言,又怕被人利用这块东西来害自己而千方百计想要杀死无意中得到它的“狗杂种”……这种化用的神功真正是匪夷所思,几乎可以说,一部几十万字的作品就是化了这“令”而来的。
再如还珠楼主的《长眉真人》开篇就是两个侠客在船上下围棋,遇到敌人来袭,两人一边继续下一边轻描淡写地就击退了敌人;《蜀山剑侠传》第九十二回“对枰凌大敌”里也有类似的描写,到了金庸的《碧血剑》第九回里就有了这样精彩的场面:

(木桑道长和袁承志正在下围棋)忽听厅外微有声响,知道屋顶跃下了三个人来,袁承志见木桑不动声色,也就不理,继续下棋。木桑道:“你师嫂刚才的举动我都见到了。你放心,明天我帮你对付他们。”袁承志道:“弟子不能跟师哥师嫂动手,只求道长设法排解。弟子自可认错赔罪。”木桑道:“怕甚么?动手打好啦,输不了!你师父怪起上来,就说是我叫打的。”
说到这里,屋顶上又窜下四个人来,随觉一阵劲风,四枚钢镖激射而至。木桑随手接住,瞧也不瞧,放在桌上,只当没这一会事。厅外七人一齐跃了进来,手中都拿着兵刃。木桑笑道:你能不能一口气吃掉七子?”袁承志会意,说道:“弟子试试。”这时七人中有两人去扶起地上的太白三英,其余五人各挺刀剑,冲将过来。
袁承志抓起一把棋子,撒了出去,只听得篷篷声响,七名敌人齐被打中穴道,呛啷啷的一阵响,兵刃撒了一地。木桑点头道:“大有长进,大有长进!”

此外,像《蜀山剑侠传》里陷空岛上有一种专治断骨的“万年续断灵玉膏”,金庸的《倚天屠龙记》里的“黑玉断续膏”就不仅与此名称相似而且功能也完全相同。不过,衬托了美丽郡主赵敏对张无忌刚刚萌生的爱情和西域少林摧骨裂肤的“大力金刚指”的奇诡背景,其好看程度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金先生一个奇怪的挪移是“商家堡”。
大家知道,《飞狐外传》开宗明义第一章的题目就是“大雨商家堡”,在倾盆大雨和电闪雷鸣中,各路人物齐聚山东武定商家堡 ,随后才展开惊险奇诡的情节。
在还珠楼主的《独手丐》里,也有一座商家堡,也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两个小侠客走进了商家堡,会见了各路人物,展开了后面的情节。
金庸的商家堡里有一座铁做的大厅,看官一定对其印象深刻,商老太因为赵半山硬帮胡斐,使她难报夫仇,一怒之下,率家人溜出大厅,紧闭大门,并在四周堆放柴草用火点燃,要将众人全部烤死在里面。
书中这样描写道:

…… 这一下变故可没一人料想得到。众人一呆之下,一齐涌到门前,鼻中只闻到一阵焦臭,原来那厅门竟是一扇极厚的铁门,不知是谁在外已将门烧得炽热。陈禹被粘在门上,片刻间已然烫死。众人看明真相,惊诧更甚。王剑英叫道:“弟妹,怎么一回事?”却不听见商老太回答,转身寻人时,不但商老太母子影踪不见,连厅中传送酒菜的仆人也已个个躲得不知去向。王剑英脸上突然遮上一道阴影,急步走向内堂,只见通向内堂之门也已紧闭。那门正中绘了一个八卦,乌沉沉的似乎也是钢铁所铸。他不敢伸手去推,只走上两步,登觉一股热气扑面而至。原来后门也给烤热了。
王剑杰大声叫道:“商家嫂子,你在捣什么鬼啊,快些出来!”他声音洪亮,四壁回音反震,更加响亮。众人自然而然地抬起头来,但见那厅竟无一扇窗子,前后铁门一闭,关得密不通风,连苍蝇也飞不出去��


众人面面相觑,这才省悟,原来商家堡这座大厅建造之时已是别具用心,门用铁铸,不设窗户,瞧来墙壁也是极其坚厚,非铁即石了。

墙壁倒没用铁做,可是地板和天花板也全部是铁做的。“百胜神拳”马行空的徒弟徐铮一语道出了实质:“妈巴羔子,这老虔婆在地底下生火,这大厅原来是一只大铁镬。”
以上是《飞狐外传》第四章“铁厅烈火”里的描写,没想到《独手丐》的商家堡里也有一座铁厅。让我们再来看看该书第九回“姜小侠智伏群贼”里的描写:

田、商二人随领姜飞走到靠壁一面,姜飞见是一片油灰墙,油饰甚新。墙上挂着一幅八尺来长、两三尺宽的镜屏,并无门户。田通手朝墙上一按,铮的一串响声过处,镜屏忽然往下一沉,后面立现一门,笑说:“此是我们练武之所,地方尚大,也最清静。”姜飞未进门时,已觉那墙平整坚固,上有油漆,与别的灰墙不同,又有这样暗门,悄悄用手一试,通体竟是钢铁制成,料知此去伏有危机,一个不好休想脱身。见商义已先走进,田通满面诡笑同立身旁,这才想起换地方的用意,事已至此,不能不算,怕也无用,只得硬着头皮假作从容,笑嘻嘻同了进去。
到后一看,里面乃是一间穹顶圆形、约有三丈方圆的空房。上下四壁都是铁板建成,先去贼党不知由何处走进,共总几句话的工夫业已先到。墙和地板虽是一片片的铁板拼成,各有条缝,急切问却看不出有什门户。只听铮的一声,回顾来路门已不见,也成了一片整壁……

都叫“商家堡”,都有这样一座铁做的厅,不同的只是一个商家堡在山东武定,另一个在豫鄂交界的某处;一个铁厅是练武厅,另一个则是寻常待客的大厅;一个主人翁叫姜飞,另一个叫胡斐而已。
之所以说这是奇怪的,因为像以上列举的那样,金先生即使模仿和挪移别人,也必然是经过一番加工或者修饰铺陈的,像这样赤裸裸的照搬几乎没有过。是金先生自信过了头认为没人会怀疑他?还是他写书太累了无暇考虑这些?还是他为了应付报纸的付印而匆忙一挪了事?
依在下之见,真正的原因恐怕是金先生也有他笔下的黄药师那样的邪劲:你们说俺挪移,洒家就是挪移,挪移了又怎么样。洒家是挪移加点化,只要写得精彩刺激,谁敢不佩服俺!
是的,我们是要感谢金先生,因为他的这一段商家堡,写得烈火赤心,惊心动魄,奇变百出,真是太精彩太刺激了。比之还珠楼主的商家堡不知靓丽了多少倍!
正是:寸心尘外寻烟客,一笑云端见玉妃。即使是存心找碴的人,也不能不佩服金先生的如椽之笔。


三、从朱贞木处

朱贞木亦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著名武侠小说家,其时间比还珠楼主稍迟几年,但其在武侠小说上的影响甚至比还珠楼主还大。朱贞木被后人称为“新派武侠小说之祖”,“他的特点,在于集大成而予后来者以众多的启迪。其一是吸收奇幻派的瑰丽神奇于现实的江湖世相之中。其二是吸收侠情派的缠绵婉约于江湖的壮烈凄艳之中。其三是吸收历史派的沉雄厚重于小说的虚构幻想之中。其四是在武功领域开创了许多奇功,为后代所继承。其五是“一床数好”和“众女倒追男”的新派武侠模式。如此种种,均为50年代以来港、台武侠小说作家群起仿效,历久不衰。”
可以说,朱贞木的以上五个特点全都被金庸继承下来并在其作品中表现出来,其中当然也有模仿、挪移和加以化用的。
我们可以先来欣赏一段文字:

只见罗刹夫人玉手频挥,从她手上飞出去的刀片儿,一片接一片,不见刀片,只见一道白光。那边木板上“嚓嚓”连响,众人目不暇接。转瞬之间,二十三柄飞刀,一刀都没留下。众人眼光齐向木板上的红人看时,红人身上一柄飞刀都没中上,却是从头到脚,从左到右,每隔半尺,便有一柄飞刀贴着红人身子,深深地插在木板上,刀尖已透出木板背面。好象用这二十三柄飞刀,照着红人身形,周身画了一道线,把这红人很密切地嵌在了刀阵里。

这是朱贞木的小说《罗刹夫人》第21章中的一段描写,看官们觉得有点面熟吧。哈哈,本文开头写的赵半山的那手神功,他的模特儿原来就在这儿哪!


朱贞木的小说里,像这样精彩的描写是不多的,所以尽管金庸是点化大师,对这一段竟无法化用得再精彩些,只能把二十三把飞刀改成数不清的暗器。但其暗器射人而只画出人的形体却不伤人一根毫毛,这一点却是无法改变的。
朱贞木的《蛮窟风云》第一章“独角龙王”,里面有一段人吸鳝血的文字:

(九岁的沐天澜独自在后花园小船上玩,忽然跃上一条三尺多长手臂般粗的“蛇”,缠住了他。)“惶急之下,他两手死命攒住蛇身,一低头不分青红皂白,拼命张嘴一咬……哪知他这一咬,却咬得很巧,正咬在七寸头上,居然被他咬得鲜血直流。他也不管腥秽,血流满嘴,兀自拚出吃奶力气,咬紧牙根,不肯松口,鲜血迸流,灌入肚内……有半盏茶时,那条大鳝鱼血竭命尽,沐天澜也惊吓过度,力竭晕死。

后来,经过武林高手的指点,沐家的人才知道,原来那是一条金线鳝王,“它的血和骨,江湖豪杰们视为绝世仙缘。因为鳝王的血,有脱胎换骨之功,具举鼎曳牛之力……几杯鳝血,可抵十几年武功。”有此一番奇遇,沐天澜后来自然也成了武林高手。
这一段描写,相信金迷们都会觉得有点似曾相识。是的,《射雕英雄传》是金庸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它的第九回“铁枪破犁”中,有郭靖为了救王处一,去赵王府找药,结果被梁子翁养的蛇攻击的描写:

郭靖被大蛇缠住,渐渐昏迷,忽觉异味斗浓,药气冲鼻,知道蛇嘴已伸近脸边,若是给蛇牙咬中,那还了得?危急中低下头来,口鼻眼眉都贴在蛇身之上,这时全身动弹不得,只剩下牙齿可用,情急之下,左手运劲托住蛇头,张口往蛇颈咬下,那蛇受痛,一阵扭曲,缠得更加紧了。郭靖连咬数口,蓦觉一股带着药味的蛇血从口中直灌进来,辛辣苦涩,其味难当,也不知血中有毒无毒,但不敢张口吐在地下,生怕一松口后,再也咬它不住;又想那蛇失血多了,必减缠人之力,当下尽力吮吸,大口大口吞落,吸了一顿饭时分,腹中饱胀之极。那蛇果然渐渐衰弱,几下痉挛,放松了郭靖,摔在地下,再也不动了。郭靖累得筋疲力尽,扶着桌子想逃,只是双脚酸麻……

一个吸了半盏茶时,一个吸了一顿饭时分;一个吸了鳝王的血而功力大进,一个吸了蛇的血也是功力大进而且从此百毒不侵——这一段挪移或者说模仿,除了加了一点细节和心理描写外,应该说是不怎么高明的,除了金庸敢于骇人视听而朱贞木不敢外——朱贞木本来明明也是想写吸蛇血的,大概觉得人吸毒蛇血而不中毒太不可思议,于是将蛇改成了鳝;而金庸却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偏偏要写成蛇,而且是毒蛇,而且是毒蛇中的毒蛇。这就是金庸高于其他人之处的大侠风范!
读过《倚天屠龙记》的一定记得该书第二十四回中,赵敏率领大批人马向武当山大举发难,张无忌初学太极拳和太极剑,就把赵敏手下阿大阿二阿三杀得一个不剩的精彩场面。其中他用一把木剑打败手持倚天剑的阿大一节,也堪称经典了:

赵敏……一咬牙,对阿大道:“去把这姓张的小子两条臂膀斩了下来!”阿大应道:“是!”一振倚天剑,走上一步,说道:“张教主,主人有命,叫我斩下你的两条臂膀。”
……张无忌暗暗发愁,这口倚天宝剑锋锐无匹,任何兵刃碰上即断,……如何对敌,倒是颇费踌躇。忽听张三丰道:“无忌,我创的太极拳,你已学会了,另有一套太极剑,不妨现下传了你,可以用来跟这位施主过过招。”张无忌喜道:“多谢太师父。”
……张无忌(学会了太极剑)在殿上缓缓踱了一个圈子,沉思半晌,又缓缓踱了半个圈子,抬起头来,满脸喜色,叫道:“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净净的了。”张三丰道:“不坏,不坏!忘得真快,你这就请八臂神剑指教罢!”说着将手中木剑递了给他。张无忌躬身接过,转身向方东白道:“方前辈请。”方东白猱身进剑,说道:“有僭了!”一剑刺到,青光闪闪,发出嗤嗤声响,……
张无忌左手剑诀斜引,木剑横过,画个半圆,平搭在倚天剑的剑脊之上,劲力传出,倚天剑登时一沉。


……只听得殿中嗤嗤之声大盛,方东白剑招凌厉狠辣,以极浑厚内力,使极锋锐利剑,出极精妙招术,青光荡漾,剑气弥漫,殿上众人便觉有一个大雪团在身前转动,发出蚀骨寒气。张无忌的一柄木剑在这团寒光中画着一个个圆圈,每一招均是以弧形刺出,以弧形收回,他心中竟无半点渣滓,以意运剑,木剑每发一招,便似放出一条细丝,要去缠在倚天宝剑之上,这些细丝越积越多,似是积成了一团团丝绵,将倚天剑裹了起来。两人拆到二百余招之后,方东白的剑招渐见涩滞,手中宝剑倒似不断的在增加重量,五斤、六斤、七斤……十斤、二十斤……偶尔一剑刺出,真力运得不足,便被木剑带着连转几个圈子……

最后,张无忌以一柄木剑打败了方东白,还削掉了他的两条胳膊,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谁知道这用木剑和太极剑法打败倚天剑的场面,竟又是朱贞木写过的。请看朱贞木的《虎啸龙吟》第二十回中的片段:

甘疯子嬉皮笑脸地把自己腰上的破竹剑掣出来,大笑道:“你是总寨主,当然非有斩钉截铁的宝剑,我可拿不出这样的宝贝,只好用这竹片搪塞搪塞了。”
柳摩霄……浓眉一扬,厉声大喝道:“不要走,看剑!”话到剑到,那柄倚天剑就像金蛇乱掣,紫电交驰起来。
……几十回合以后,柳摩霄忽觉甘疯子剑法顿变,竹剑上好象有鳔胶一般,偶然两剑碰上,非但削不掉它,反而把倚天剑吸住,急切间竟难摆脱……
……只见甘疯子一柄竹剑不疾不徐,像开玩笑似的,一味死缠活绕,像粘胶似的粘住柳摩霄那口倚天剑……
黄九龙道:“我们师兄这套太极玄门剑,真难窥测奥妙,远看去好象轻描淡写,若不经意,一交上手,就觉出轻如无物,重似泰山。而且随敌进退,如铂吸芥,想逃跑都不能。”
(战到后来,柳摩霄)陡觉右臂一阵酸麻,那柄倚天剑被竹剑一顿,不由得脱飞手去……

这一节也可说是化普通为神奇的典范,因为除了“竹(木)剑”“太极剑法”和“倚天剑”等几个关键词是挪移来的外,金先生运用了他高超的语言文字描述能力,特别是加上了张无忌临时学艺和木剑断双臂的大胆奇妙想象,把这一比武场面写得奇幻迷离却又酣畅淋漓,真有“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神韵!
但看官们却又发现了一处奥妙:原来金先生的著名《倚天屠龙记》中,不光屠龙刀是从别人那儿拿来的,连这锋利无比的倚天剑也是师承有自啊。
《倚天屠龙记》中还有一个大大有名的人物,那就是被称为“玄冥二老”之一的鹿杖客。此人是赵敏手下的第一高手,在张无忌很小的时候就赏了他一下“玄冥神掌”,使得张无忌从小吃足苦头(但最终也成就了张无忌的一身神功)。鹿杖客的兵器是一根短杖,杖头分叉,作鹿角之形,他的名号便是由此而来��


金先生大概是太喜欢朱贞木创造的这个名号及其使用的兵器了吧,竟然仅仅只改动了一个字,就把他挪移到自己的书中来了——请看朱贞木的《七杀碑》第六章“玉龙街单身女客”中的一段:

(铁脚板说:)“……你是破山大师的爱婿兼爱徒,破山大师当然对你说过,我们四川奇人鹿杖翁的名头。”杨展点头道:“这人听我师傅说过,鹿杖翁隐居鹿头山中,与世无争,与物无忤,人也非常正派,听说此翁年已高寿,足迹不出鹿头山,你们提他怎甚?和那女子有什么关系?”铁脚板说:“自然有关系,鹿杖翁早年是何来历,是不是姓鹿,谁也摸不清,因为他手上一枝非木非铁的怪杖,杖头上有几个短枝叉,形似鹿角,又隐居在鹿头山,人们才称他一声鹿杖翁……”

在该书第十章“鹿杖翁”中再一次写到此人:

忽听得头上一个苍老沉着的声音笑道:“余侠客游戏三昧,不必和这种
狂妄之辈,一般见识,老夫自有道理。”几句话突然而来,这位买卖人也吃了一惊,霍地向后一退,抬头往上一瞧,忙不及躬身施礼,笑道:“鹿老前辈,想不到你老人家有此雅兴。多年不见,今天真是幸会了。”原来擂台上面芦蓬右面卷角上,飘飘然立着一个清瘦老头儿,须眉俱白,相貌清奇,一身道装,左胁下挟着一根奇特的短杖,杖头上四面尽是短角。这使杨展瑶霜暗暗心喜,知道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鹿杖翁了。

这里仅有的一点令人费解之处是:金先生既然这么喜欢鹿仗翁(客)这个名号及其使用的兵器,为什么却又将其从正面人物改为反面人物呢?


四、 从“平江不肖生”处


平江不肖生可说是现代开武侠小说先河的第一人,他的《江湖奇侠传》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是《三侠武义》《儿女英雄传》以后的第一部长篇武侠小说。由于是第一人,而且文学素养不高,所以他的东西写得相当幼稚。但他和还珠楼主一样,想象力相当丰富,可惜想到了写出了,却没有进一步展开,这就使得他的作品时有奇峰突起,但整体乏善可陈。但也和还珠楼主一样,因为他想到了写出了,却没有进一步展开,就给后人留下了继承和模仿甚至挪移的空间。我们的金庸大师也不例外。
比如乞丐作侠客之事,在武侠小说里是比比皆是,唯有金先生创造出了一个“丐帮”,似乎全国的乞丐都是一个有组织的帮派里的成员,而且他们大部分都有不凡的武功。既然是一个组织,就有上下尊卑之分,于是在金庸的小说里,乞丐在组织里的地位高低就由他们背上所负的麻袋数量来定。背有九只麻袋的,是帮内地位最高的,仅次于帮主,(奇怪的是,金先生从来没说帮主背上是几只麻袋,大约帮主已经超越背麻袋的范围了?)通常担任长老的职务。麻袋越少,地位越低。请看《射雕英雄传》第二十六回里的描写:

黄蓉暗暗数他背上麻袋的数目,三只一叠,共有三叠,总数是九只,再看那边桌旁的三个乞丐,每人背上也均有九只麻袋。

这麻袋不知有多大多重?背上九只不知道嫌不嫌重嫌不嫌累赘?这是没人会去关心的,因为大家看武侠小说都是为了消遣,明知它满纸都是荒唐言,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问题是像金先生这样聪明的人,如果是他的原创,他是不会写出这样可笑的东西来的。因为是挪移来的,所以别人怎样写他也就怎样挪,没有考虑那么周到了。
请看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第一回里的描写:

湖南的叫花,内部很有些组织,阶级分得很严。不是在内部混过的人,绝看不出这叫花的阶级来。他们显然的表示,就在背上驮着的讨米袋。最高的阶级,可有九个袋。以下低一级,减一个袋。柳迟和许多叫花子混了三年,背上已有驮七个袋的资格了。

这里的丐帮还仅仅只限于湖南一个省,而且也仅仅只是普通的叫花子,根本不会什么武功,经过金先生的生花妙笔一点化,丐帮可成了了不起的天下第一大帮会啦。
再如《江湖奇侠传》第十九回有如下描写:

朱复的父亲名继训,据说是朱元璋的第十六世孙,生小即怀抱大志……他存心谋复明社,所以生下儿子来,就取名朱复。朱复之下生了一个女儿,便取名朱恶紫。


金庸曾称自己八岁就看《江湖奇侠传》了,对这一段肯定印象深刻,所以他能根据这短短的一段,创造出《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博父子来——慕容博也是当年大燕皇帝的直系子孙,他也存心想规复大燕皇朝,所以生下儿子来,就取名慕容复。他虽然没有女儿,但金先生却给他的儿子配了个丫鬟,叫阿朱,阿朱还有个妹妹叫阿紫。这阿朱阿紫四字明显是从“朱恶紫”三字而来。结果呢,就有了“北乔峰,南慕容”的江湖美称,就有了慕容复为复兴当年的大燕王朝而做的种种行为,就有了萧峰和阿朱的令人回肠荡气又潸然泪下的爱情,就有了阿紫的种种淘气刻毒和痴心的举动……
在这里,金先生不光显示了他的超凡的化用别人文字的能力,而且再一次发挥了他的如黄药师的“邪”劲。因为,一般人看到《江湖奇侠传》的这一段时,想到朱复出生,距离明朝覆亡不过几十年,想复兴明社的念头,不光朱氏后裔有,大多数汉人也有,所以都会认为这种描写还是合理的。而慕容氏的燕国呢,却是在宋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就灭于北魏了。到慕容复的年头,已经覆亡整整六百年了。灭亡了600年的王朝,还有子孙后代念念不忘想把它复活?金庸恐怕有点幼稚了吧,何不把慕容复改为李复呢——毕竟那时候唐朝灭亡才不过100多年啊。
呵呵,难道以金大侠之睿智会不知道这一点?但他偏偏要这样写——别说区区600年,以色列覆亡都2000多年了,还不是复国了!
金先生模仿并化用平江不肖生的另一个例子是“慑心术”。
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人都记得,郭靖黄蓉为了追查杨康的下落,一直追到湖南岳阳楼,在楼上碰到了丐帮四大长老,最后被彭长老施了“慑心术”而被抓走。该书第二十七回“轩辕台前”是这样写的:

那财主模样的长老笑道:“姑娘既有见疑之意,我等自然不便相强。只不过我们一番好意,却是白费了。我只点破一事,姑娘自然信服。两位且瞧我眼光之中,有何异样?”郭靖、黄蓉一齐望他双目,只见他一对眼睛嵌在圆鼓鼓一脸肥肉之中,只如两道细缝,但细缝中莹然有光,眼神甚是清朗。黄蓉心想:“那有甚么异样?左右不过似一对亮晶晶的猪眼罢啦。”
那丐又道:“两位望着我的眼睛,千万不可分神。现在你们感到眼皮沉重,头脑发晕,全身疲乏无力,这是中毒之象,那就闭上眼睛睡罢。”
他说话极是和悦动听,竟有一股中人欲醉之意,靖、蓉二人果然觉得神倦眼困,全身无力。黄蓉微觉不妥,要想转头避开他的眼光,可是一双眼睛竟似被他的目光吸住了,不由自主的凝视着他。那丐又道:“此间面临大湖,甚是凉爽,两位就在这清风之中酣睡一觉,睡罢,睡罢!舒服得很,乖乖的睡罢!”他越说到后来,声音越是柔和甜美。靖、蓉二人不知不觉的哈欠连连,竟自伏在桌上沉沉睡去。

第二十八回“铁掌峰顶”又有黄蓉运用同样方法反击彭长老的描写:

黄蓉将棒端点在他的“紫宫穴”上,含劲未发,怒道:“你要怎地?”彭长老道:“小人参见帮主。”黄蓉怒目瞪了他一眼,与他目光相接,不禁心中微微一震,急忙转头,但说也奇怪,明知瞧他眼睛必受祸害,可是不由自主的要想再瞧他一眼。
一回首,只见他双目中精光逼射,动人心魄。这次转头也已不及,立即闭上眼睛。彭长老微笑道:“帮主,您累啦,您歇歇罢!”声音柔和,极是悦耳动听。黄蓉果觉全身倦怠,心想累了这大半夜,也真该歇歇了,心念这么一动,更是目酸口涩,精疲神困。简长老这时既已奉黄蓉为帮主,那就要倾心竭力的保她,知道彭长老又欲行使“慑心术”,上前喝道:“彭长老,你敢对帮主怎地?”彭长老微笑,低声道:“帮主要安歇,她也真倦啦,你莫惊扰她。”黄蓉心中知道危急,可是全身酸软,双眼直欲闭住沉沉睡去,就算天塌下来,也须先睡一觉再说,就在这心智一半昏迷、一半清醒之际,猛然间想起郭靖说过的一句话,立时便似从梦中惊醒,叫道:“靖哥哥,你说真经中有甚么‘移魂’?”
郭靖早已瞧出不妙,心想若那彭长老再使邪法,立时上去将他一掌击毙,听黄蓉如此说,忙跃上台去,在她耳边将经文背诵了一遍。黄蓉听郭靖背诵经文,叫她依着止观法门,由“制心止”而至“体真止”,她内功本有根基,人又聪敏,一点即透,当即闭目默念,心息相依,绵绵密密,不多时即寂然宁静,睁开眼来,心神若有意,若无意,已至忘我境界。彭长老见她闭目良久,只道已受了自己言语所惑,昏沉睡去,正自欣喜,欲待再施狡计,
突见她睁开双眼,向着自己微微而笑,便也报以微微一笑,但见她笑得更是欢畅,不知怎地,只觉全身轻飘飘的快美异常,不由自主的哈哈大笑起来。黄蓉心想《九阴真经》中所载的功夫果然厉害无比,只这一笑之间,已胜过了对方,当下也就格格浅笑。彭长老心知不妙,猛力镇慑心神,哪知这般惊惶失措,心神更是难收,眼见黄蓉笑生双靥,哪里还能自制,站起身来,捧腹狂笑。只听得他哈哈,嘻嘻,啊哈,啊哟,又叫又笑,越笑越响,笑声在湖面上远远传了出去。

金先生自己这样解释道:

须知“慑心术”或“移魂”系以专一强固之精神力量控制对方心灵,原非怪异,后世或称“催眠术”,或称“心理分析”,或称“精神治疗”等等,只是当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自不免惊世骇俗。若是常人,受到这移魂,只是昏昏欲睡而已,原无大碍,他却是正在聚精会神的运起慑心术对付黄蓉,被她突然还击,这一来自受其祸,自是比之常人所遭厉害了十倍��


就是这种“慑心术”,平江不肖生也用过。请看《江湖奇侠传》第一百二十五回的下列文字:

……无住和尚忽然起了一个念头,想把赛半仙困住了,盘问他关于哭道人的一番实在情形,即闯然地走进了赛半仙的房间,屹然立在他的面前,好似一尊石像。赛半仙倒被他骇了一大跳,从椅中直跳起来,瞪着两个眼睛,向他问道:“好个撒野的和尚,无缘无故的,闯入人家的房间来做什么?”
无住和尚并不回答,只把两道强有力的目光,凝注在他的脸上,瞬都不向旁瞬。说也奇怪,这赛半仙看上去好象是一个有道力的人,照理应该有一点本领的。谁知不济得很,经不起无住和尚向他注视上三分钟,早已失了自主之力,完全好似被摄住了。
无住和尚便又望着他,问道:……

以下是无住和尚问,赛半仙答,在被催眠的状态下供出了他们一派的阴谋诡计。直到无住和尚觉得问够了,于是:

便把凝注在赛半仙脸上的两道如电的眼光,收了回来,变成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一壁又向着赛半仙连声喝道:“醒来!醒来!”……于是赛半仙的两个眼珠又能转动起来……

同样是写“慑心术”,两者之间的高下靓丑真有天壤云泥之别。在金先生的文字面前,平江不肖生简直成了中学生了。
金庸模仿平江不肖生的另外两个例子都在《飞狐外传》里。
《飞狐外传》第九章“毒手药王”,写到胡斐为解苗人凤之毒,和钟兆文去药王庄求药,来到了姜铁山和薛鹊的居所外面:

只见屋子的模样极是古怪,便似是一座大坟模样,无门无窗,黑黝黝的甚是阴森可怖……打量那圆屋的墙垣,只见自屋顶以至墙脚通体黑色,显然并非土木所构。他不敢伸手去推,但四下地里打扫得干净无比,连一块极细小的砖石也无法找到,于是从怀中摸出一锭银两,在墙上轻敲三下,果然铮铮铮的发出金属之声。

原来这是一座和商家堡的铁屋一样的通体铁做的圆屋,里面住着两个不敢轻易见阳光的恶人。而《江湖奇侠传》第五十八回里也有类似的描写:

柳迟看此处是个山坡,坡中有一个黑色的圆东西,有七八尺高,上小下大,望去仿佛一座很高大的坟茔。只是那黑色光润,和涂了漆一般,看不出是什么。刚待向周季容打听,周季容已指着那东西说道:“已经到了,我师傅就住在这里面。”柳迟听了,好生诧异。走到切近一看,原来是一口极大的瓦缸,覆在地下……

呵呵,竟然有人住在大瓦缸里!不过两者的外表还是相似的:都是圆圆的黑黑的像坟墓一样的东西,而且都是江湖奇人住的地方。只不过一口大瓦缸,人住在里面实在有点不雅和可笑,于是金大侠将其点化为铁屋,再加上毒手药王和剧毒的血矮粟、七心海棠什么的,气氛阴森恐怖阴暗诡异,当然就好看多啦。
却说胡斐和程灵素医治了苗人凤出门后,一路行去,不断地有人请他们白吃饭白住店:

次晨结帐,掌柜的连连打躬,说道早已付过了,只肯收胡斐给店伴的几钱银子赏钱。一连几日,都是如此。胡斐和程灵素虽都是极有智计之人,但限于年纪阅历,竟是瞧不透这一门江湖伎俩。(《飞狐外传》第十二章)

奇怪的是,几乎是同样的描写,平江不肖生竟然又在《江湖奇侠传》里用过了,请看该书第一百五十五回:

(柳迟一个人行到山东)却又遇到了一桩奇怪的事情。原来,每逢他打尖落店,店中人都把他款待得很殷勤,并以盛餐相饷,临走却又不肯收受他的一个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缘故

这一段,也是很难说得清是模仿还是挪移的。

除此以外,金先生还有模仿和挪移其他作品的,比如有人指出过的,《射雕英雄传》里,邱处机初次在牛家村出场,从包中拿出人头掷在桌上的情景就和《虬髯客》里的情景相类似。再如《警世通言》里有一篇的名字叫:“西山一窟鬼”,金先生把这五个字挪移到了《神雕侠侣》里,让这几个鬼辅助杨过干了一点事。

在下穷年余之力,搜罗到这些关于金庸金大侠和历来武侠小说关系的一点材料。从中我们多少可以看到一点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如何继承了前人,然后在他的天才之下,把武侠小说推向顶峰的。
当年,舒伯特的友人请他去听自己新做的曲子,舒先生一边听,一边不断地把头上的帽子除上除下。友人见了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舒先生说:俺有一个习惯,见了认识的人必要脱帽行礼。俺在你的曲子里不断见到认识的人,当然只好不断地脱帽喽。
这个传说不知是真是假,但它讽刺那些没有创造力只知模仿前人的人的语气却是极有味的。当然,舒伯特不会不知道文化上的继承学习之中,必然包含了模仿和借鉴的。他讽刺的只是那些如《圣经》上所云:“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的毫无创造的单纯模仿者。假如他知道吾国有林和靖、秦观和金庸这样的在模仿和挪移之后再加以化用从而创造出巅峰作品来的人物,他一定除了脱帽还要深深地弯腰鞠躬,以示敬意。
“美人天上落,龙寨始应春”。金先生的作品是天才的作品,即使他有所模仿挪移,在他的上千万字的作品中,也仅仅只占了极小的篇幅,而他对武侠小说的贡献却是破天荒的——从来武侠小说不被人看作文学作品,但他的东西,尽管还有人不同意,却是在似乎神圣的文学殿堂里,坐上了高高的交椅,而且是名列前茅的,从而把武侠小说的地位大大的提高了��



刘国重 发表于 2016-6-3 16:14

关于这个外号问题此处解释并不够全面,补充几句
旧 版《天龙八部》中,甫出场的木婉清是个极厉害泼辣的角色,外号「香药叉」,连钟夫人都希望藉她的名号营救钟灵。又因为无端杀人,云南一干高手如「三掌绝 命」秦元尊、青松道人、金大鹏等都是她的仇人。新版中,为了当作段正淳众多情人争风吃醋情节的伏笔,追杀木婉清的人,改成瑞婆婆、平婆婆等王夫人的手下, 她的「香药叉」外号移植给甘宝宝,成为「俏药叉」。木婉清在新版中被矮化了。
对比1:钟万仇也是受骗者,他只知道老婆叫木婉清,甘宝宝借用情敌女儿的名字
【1版】:钟夫人察看他的伤口,但见鲜血兀自汩汩涌出,流泪道:“怎……怎么是好?”钟万仇大喜,伸手揽住她腰,道:“婉清,你为我这么担心,我便是立即死去,也不枉了。”
【2版】钟夫人流泪道:“怎……怎么是好?”钟万仇大喜,伸手揽住她腰,道:“阿宝,你为我这么担心,我便是立时死去,也不枉了。”
对比2:后面“其他”中钟万仇在1版称“见人就杀”,2版称“马王神”。
【1版】扶起了丈夫,问段誉道:“段公子,你去跟司空玄说,我丈夫已经……已经死了。他若是胆敢动我女儿一根毫毛,叫他别忘了‘香药叉木婉清’的辣手。”段誉见到这等情景,料想钟万仇固是不能亲行,钟夫人也不能舍了丈夫而去搭救女儿,凭著“香药叉木婉清”这六个字,是否能吓倒司空玄,实在是大有疑问,看来自己腹中这“断肠散”的剧毒,那是万万不能解的了。
      
【2版】:扶起了丈夫,向段誉道:“段公子,你去跟司空玄说:我丈夫是当年纵横江湖的‘马王神’钟万仇。我是甘宝宝,有个外号可不大好听,叫作‘俏药叉’。他倘若胆敢动我们女儿一根毫毛,叫他别忘了我们夫妻俩辣手无情。”她说一句,钟万仇便说一声:“对,不错!”段誉见到这等情景,料想钟万仇固不能亲行,钟夫人也不能舍了丈夫而去搭救女儿,单凭马王神钟万仇和俏药叉甘宝宝两人的名头,是否就此能吓倒司空玄,实在大有疑问,看来自己腹中这“断肠散”的剧毒,那是万万不能解救的了
      
其他
【1版】:
1,黑衣女子冷冷的道:“你已活了这大把年纪,要死也不争在这一刻。青松道人,你来找我晦气,万劫谷中的人知不知道?”一个须发苍然的道人脸色微变,道:“我是为徒儿报仇,跟万劫谷中有什么相干?”黑衣女子(木婉清)道:“我问你,你事先有没有去求香药叉相助?” ……
2,金大鹏道:“你也不慢!香药叉木婉清名不虚传。”段誉一听“香药叉木婉清”六字,心道:“啊哟,你认错人了。”大声说道:“金兄,她不是香药叉木婉清。”金大鹏道:“尊兄何以得知?”段誉道:“我认得木婉清,木婉清便是钟夫人,这恶女子却是个姑娘。”金大鹏脸上掠过一阵迷惘之色,道:“香药叉嫁了人么?嫁给哪一个倒霉家伙姓钟的?” ……
3,段誉听这女子自认是“香药叉木婉清”,心想这中间定是另有隐情,这姑娘虽是泼辣恶毒,谅来也不会去冒认做人家的妻子,便道:“金兄说得是,我只道‘见人就杀钟万仇’的妻子叫做木婉清。”那姑娘“呸”,的一声,道:“原来这婆娘冒我姓名,她说她叫做香药叉木婉清,是不是?”
4,……木婉清道:“你叫谁‘木姑娘’?”钟夫人道:“我自是叫你啊。”木婉清冷笑道:“我还道你自言自语呢。听说你近来改名换姓,也叫上了‘木婉清’啦,没想到‘木婉清’这三个字,居然还让人家觉得挺美呢。‘香药叉’这外号,可不是什么好名头,你当真想要,我双手奉送,也无不可。钟夫人脸上一阵红,一阵青,柔声道:“木姑娘,我冒用你的名字,确是不该。我是心切爱女,只盼能仗你的威名,将神农帮一干人镇慑住了,好将灵儿放了出来。”木婉清语气稍和,道:“我的名头,真能有这么大的威风么?”钟夫人知她性喜奉承,忙道:“姑娘在江湖上的赫赫威名,何人不惧?料想姑娘的名字一到,神农帮便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伤害灵儿分毫。”木婉清道:“好吧,冒名之事,我不追究了,钟夫人,你下次再用我的名字胡说八道,我可不能善罢干休。你是钟万仇的妻子,难道……呸!”说著左足在地下重重一顿。钟夫人忙陪笑道:“该死,该死!我想到灵儿落入了歹人之手,一时心慌意乱,计儿想得左了,没顾到姑娘冰清玉洁的名头。”
此处应该说不仅仅是个外号换位还是个BUG弥补,木MM向追杀的人询问“事先有没有去求香药叉相助”
      按照书中逻辑钟夫人就是莫名顶替,显然在后面木MM才得知钟夫人冒名,那么这时候何来“万劫谷”“香药叉”?“香药叉”不就是她自己吗?如果说钟夫人仅仅冒充姓名外号还是香药叉,那么木MM“想到‘木婉清’这三个字,居然还让人家觉得挺美呢。‘香药叉’这外号,可不是什么好名头,你当真想要,我双手奉送,也无不可。”这样的回答又否定这种说法,钟夫人可是外号姓名全部“克隆”! 如果说,《神雕侠侣》是一部「情书」,那么,《连城诀》是一部「坏书」。
人性的丑恶在《连城诀》中,被描写得如此之彻底,令人看了不寒而栗,茶饭不思。整部
《连城诀》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恶行,而所有的恶行,为的是一大批宝藏,结果,人人
都为宝藏而发癫发狂。
  
    本书为2004年作者最新修订之定本,经金庸删削添补後,文字更加清畅晶莹。书
中第一大邪派「西藏血刀门」,一改为「青海黑教血刀门」,以示作者对藏传佛教的尊重
;梁元帝的大宝藏何以和「唐诗剑法」、《唐诗选辑》产生关连?连城剑诀(密码)的由来
为何?新版结局将详述始末。

■《雪山飞狐》世纪新修版 ■
    《雪山飞狐》有两项特别之处:一是故事的结局未完,结局可由每一位读者自行
再创作。二是书中的主要人物(胡斐、苗人凤等),曾在另一书中出现(即《飞狐外传》
)。《雪山飞狐》的主要人物,出场不多,著墨甚少,甚至还有的根本未曾正式出过场(
如胡一刀夫妇),但作者大师风范,挥洒自如,写来有如天风海雨,动人心魄,这些英雄
人物形象直逼入眼帘,令人拍案叫绝。另收录有《鸳鸯刀》、《白马啸西风》两部短篇。

  
    本书为2004年作者最新修订之定本,经金庸删削添补後,文字更加清畅晶莹。在
胡斐的回忆中,出现了《飞狐》里的红颜知己袁紫衣、程灵素,也有了抱过小若兰的记忆
,使得《雪山》与《飞狐》有了更细腻的连结。

 ■《神雕侠侣》世纪新修版 ■
     在金庸的作品之中,固然每一部都写男女之情,但是却没有一部写得像《神雕
侠侣》那样错综复杂、透彻入微且淋漓尽致。以杨过、小龙女的感情为中心,引出其他人
物在情海中的翻滚挣扎,几乎可以概括世上所有男女间各种形态的情爱。
  
    在新修版《神雕侠侣》中,金庸新添许多柔美感性的对话情节和人物心态的细腻
描写。小龙女在面对杨过的感情时不再「冷若冰霜」,两人对话堪可蒐集成一本情话大全
。而在郭襄爱慕杨过的情愫上,金庸首次明确且细腻著墨,笔触多情纯真,读来分外动人

  
    二○○三新版《神雕侠侣》前後历时两年修订而成,融入金庸大师对情爱、人性
的再思,绝对更引人入胜.

■《碧血剑》世纪新修版 ■
   在《碧血剑》中,金庸首先向正统的是非观念挑战。金蛇郎君是一个放荡不羁的
人物,金庸肯定了他的个性,将他写得极其动人可爱。此外,新修版《碧血剑》中,金庸
让书中人物情感更符合人性,如一改二版中袁承志对阿九的情愫隐晦不明,大胆增补袁承
志误闯入阿九寝宫後,由原来的以礼自持,终於放下心防对阿九坦承爱意,却因为青青,
在「情」与「义」间举棋难定一段。
  
    《碧血剑》新修版的另一个特色,是金庸将真实历史和虚构情节的揉合发挥得更
成熟,书後所附之〈袁崇焕评传〉是一篇极有价值的论文。另外新修版《碧血剑》也新写
出了李自成入北京、与「左革五营」内斗、做上皇帝後身不由己、终致一败涂地的缘由…
…读者在趣味阅读之馀,更可以领会到金庸大师四十年来新的价值观、民族观!

■《书剑恩仇录》世纪新修版 ■
   《书剑恩仇录》虽是金庸的第一部作品,但已经光芒万丈。《书剑》是「群戏」
,主角是「红花会」,而不是一个人或两个人。红花会一共有十四个「当家」,其中有几
名相当突出,活龙活现,令人激赏!《书剑》采用了「乾隆是汉人」的传说,借乾隆这个
人物,写出了既得权力和民族仇恨之间的矛盾,在表达这一点意念上,获得成功。
  
    二○○二年新修版《书剑》,前後历时两年时间完成。为了更细腻诠释陈家洛与
香香公主之间生死与之的深情,以及木卓伦、霍青桐族人间的大义,修订期间,金庸特觅
来伊斯兰教可兰经全文,反覆研究,增补一章〈魂归何处〉,约五千多字,从陈家洛口中
,引出金庸对於人生、情爱、民族的种种深刻思索,为《书剑恩仇录》一书,增添一重由
岁月锤链的智慧光芒!
  
    此外,新修版加强了陈家洛不敢爱霍青桐的内心描述;将曾受争议的玉瓶美女由
香香公主变成玛米儿;加笔刻划乾隆的心机重重与运筹帷幄等,也使得陈家洛与乾隆这两
个兄弟主角,其内心的矛盾冲突,更引人入胜!
  
  ■《射雕英雄传》世纪新修版 ■   
    《射雕》最成功之处,在於人物的创造。《射雕》的故事,甚至可以说是平铺直
叙的,所有精采部分,全来自所创造出来的、活龙活现、无时无刻不在读者眼前跳跃的人
物,如众所周知的郭靖、黄蓉。《射雕》在金庸的作品中,流传最广,最易为读者接受,
也在於这一点。《射雕》中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有传统武侠小说的影子,但
也成了无数武侠小说竞相仿效的写法。
  
    在最新修订版中,金庸最主要的企图是:改正了全书情节年代上的错误,解决「
黄蓉年纪比郭靖大」的问题,并藉此将桃花岛上黄药师与诸弟子的关系重新改写。尤其金
庸特别提到,新修版参考了许多【金庸茶馆】网站上金迷的意见,台湾金迷贡献良多。

  
    在梅超风的回忆里,黄药师与她有著怎样一段若有似无的情愫?陈玄风与梅超风
偷取《九阴真经》後,如何成为杀人不眨眼的「黑风双煞」?《九阴真经》的奥秘,会有
怎样重大的变革?书末,郭靖黄蓉原本镇守襄阳,如何变作了「青州城」?…种种新奇情
节,只在新修版《射雕》中。

  ■《鹿鼎记》世纪新修版 ■  
    奇书者,《鹿鼎记》是也。《鹿鼎记》奇在哪里?奇在金庸的其他小说都有明显
的悲剧角色和故事,唯独《鹿鼎记》只有喜感和闹剧。奇在主人翁的武功一点也不高明,
除了逃跑的功夫之外,韦小宝可以说是根本不会武功的人。奇在韦小宝有七个老婆,且是
用尽偷抢拐骗的方法得手的。奇在它虽然是一部闹剧,但却有令人深思的地方。奇在韦小
宝所表现的人性,只要反省一下自己,想一下朋友,几乎都可以或多或少发现韦小宝的影
子。
  
  在新修版中,仍可时时见到作者的改笔之妙。如二版留下的一堆恼人的年纪问题:建
宁公主最早怀孕,她可能比阿珂、苏荃更晚生产吗?连韦春芳都不记得韦小宝的年纪,但
在通吃岛上,韦公与众夫人排年岁大小时,竟连差几天几月都算得清清楚楚?金庸改来,
令人拍案!此外,书中人物更细腻的情感,也有增补。好比康熙就对韦小宝说了,必须让
建宁公主当正妻而非小妾;而本分认命的双儿,也曾在内心深处,衡量自己与其他夫人的
受宠程度……。
  
  
  在新修版中,仍可时时见到作者的改笔之妙。如二版留下的一堆恼人的年纪问题:建
宁公主最早怀孕,她可能比阿珂、苏荃更晚生产吗?连韦春芳都不记得韦小宝的年纪,但
在通吃岛上,韦公与众夫人排年岁大小时,竟连差几天几月都算得清清楚楚?金庸改来,
令人拍案!此外,书中人物更细腻的情感,也有增补。好比康熙就对韦小宝说了,必须让
建宁公主当正妻而非小妾;而本分认命的双儿,也曾在内心深处,衡量自己与其他夫人的
受宠程度……。
 


  ■《笑傲江湖》世纪新修版 ■   
  
    【笑傲江湖】中,主角令狐冲本著自己的天性行事,对於外界的评议,一概置之
不理,我行我素,为自己活著,不为他人的评议而活。「名门」令狐冲和「魔教」任盈盈
相恋,却「千秋万载,永为夫妇」;魔教妖女大获全胜,江湖道统大败亏输,这是《笑傲
江湖》的主旨。《笑傲江湖》没有任何历史背景,纯叙江湖上事,在一连串的曲折、奸谋
之中,逐渐暴露伪君子的面目,解决了正、邪的真正意义,这是一部写尽人性的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透过一些武林人物、江湖事件,企图刻划中国三千多年来政
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并以主角令狐?的「隐士」性格,隐约表达出自己对於个人自由
、个性解放的追求。在新修版中,这样的基调仍一以贯之。有别於新修版《天龙八部》在
诸多情节上大幅度改写、甚而重新提供另一种结局;这次修订《笑傲江湖》,可算较多完
整保留了二版的原貌,只在行文与桥段的漏洞上,细心雕琢,修弭补缝。



  ■《天龙八部》世纪新修版 ■   
    【天龙八部】的故事背景,涉及范围、层面极广,是武侠小说中绝无仅有的。另
外一个特色是:主角人物不止一个。萧峰、段誉、虚竹、游坦之、慕容复等都是主角人物
,跟他们发生感情纠葛的女子,如阿朱、王语嫣、木婉清、锺灵、西夏公主、李秋水、天
山童姥、阿紫、阿碧等,故事就围绕著他们身上发展,到头来千丝万缕,但又紧密结合,
环扣之间天衣无缝,无懈可击,成为一部庞大但不致松散、紧密但不失馀裕的巨构。
  
    【天龙八部】也是此次修订幅度最大的一部书,小从段誉认阿碧为乾妹子、萧峰
复仇之路上突遇五位来路不明的老者、萧远山的出身事迹、慕容博年轻时的回忆补充等等
,大到逍遥派中无崖子、李秋水、天山童姥的情爱纠葛又加上个丁春秋;王语嫣对「青春
不老」的痴迷,致使段誉摆脱对王语嫣的「心魔」;直至结局的全面翻盘;读者观来,都
将是一场全新的阅读震撼!
  
  

  ■《倚天屠龙记》世纪新修版 ■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有了新的突破,明教人物众多,一个一个介绍出场,
直到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才总其成。其间过程繁复,头绪万千,但是一点点写来,一个个
出场,有条不紊,组织结构之佳,在任何小说中,皆属罕见,在写成功了明教的同时,也
写成功了张无忌这位主角。《倚天》是金庸作品更趋向浪漫、趋向超凡不羁的转捩之作。

    在2005年最新修订版中,重大改变有:
  
  ?武林至尊的「倚天剑」和「屠龙刀」,两件兵器无坚不摧,如何可以互砍而断?刀剑
中的秘笈兵法,又如何不在熔练过程中烧毁?新版有了大修正!
  ?金庸首度明申明教的「三大令、五小令」,到底是什么样的内容,令张无忌拱手将开
国君主之位让给了朱元璋?张无忌未圆的皇帝命,竟是受限於明教的教规!
  ? 「四女同舟何所望?」对殷离、小昭、周芷若、赵敏始终三心两意的张无忌,终於
有了明确的选择。而《倚天》书末,张无忌答允替周芷若办一件事,这件「不违侠义道」
之事原来是……。



  ■《侠客行》世纪新修版 ■  
     《侠客行》中最独特的一点,是女主角丁璫对待爱情的态度。她明知所爱的人
是浮滑浪子,但仍然爱他,而不爱另一个外貌完全一样的正诚君子,说明了爱情和理智是
两回事。《侠客行》主角石中坚是一个完全不识字、完全不通世情的人,反而能领略到上
乘武功的真谛,而许许多多博学多才之士,反倒钻进了牛角尖中,走不出来。至巧不如拙
,再蠢笨的人,也自有他的际遇,《侠客行》中表现的哲理至深。
  
    本书为2004年作者最新修订之定本,经金庸删削添补後,文字更加清畅晶莹。最
重要的改变之一,是长乐帮主侍婢「侍剑」的命运,旧版她为丁璫所杀,新版石破天却救
了她一命。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查看完整版本: 【谈金好文过眼录】添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