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楼主: 刘国重

【谈金好文过眼录】添加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22-5-3 22:00 编辑

别再被药店骗
盘点有哪些实用廉价药


这段时间闹的沸沸扬扬的“廉价药事件”让小编不禁想起了小时候那些既便宜效果又超好的药,前段时间爆出76块钱的廉价药被炒到了3000多元,接着更是爆出医院廉价药缺口达到342种,一些廉价药即将停产消失。这些廉价药,效果其实和所谓的名牌药一样的好,不信你可以试试。

牙龈肿痛
牛黄解毒片,一个小时见效,24小时内可好。



图片



甲亢
哒巴锉一瓶,3.8元,吃了一周痊愈。。

皮肤问题(湿疹/皮炎/癣/瘙痒)
皮肤病不危重,要不了命。但患者痛苦缠绵,常常瘙痒难忍。医者也焦头烂额,確是医学一大难题。皮肤病是最常见的一种问题,社会上使用激素产品质量皮肤问题也非常普遍但是却埋下了隐患。小贴士:▸皮肤病常见的有湿疹、皮炎、过敏、癣、脚气等,推荐(peng yi)芃医湿疹膏,这个天猫上有卖的 知道的人不多,搜索一下,草本萃取无激素,效果与口碑均很好。小编身边有得了10几年皮肤病的,去医院花了几万都没治好,草本配制,无任何副作用,适合各類人群,有各种皮肤病亲们建议试试这个






图片



食欲不振
吗丁啉。服用后20分钟内立马产生飢饿感。他比什么江中健胃消食片要好得多。







图片





鼻炎
西医含有的激素会对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而这种伤害相比鼻炎本身來讲更爲严重,简直是雪上加霜。

后來听一老中医介绍,在淘寶天猫买“芃医蛇胆组合”來使用,不吃药不手术,滴一滴就好了。经常洗鼻子,用掌心盛温水或温盐水,低头用鼻子吸入,再擤出反复数次。不要挖鼻,拔鼻毛剪鼻毛,这些会引起细菌感染。现在每天清清爽爽的,整个人都精神多了。







口舌生疮
用口腔溃疡散,一瓶够你生3次口创的用的,在配合黄连上清丸,效果绝对好。

牙齿痛
用乙酰螺旋霉素1+甲硝唑片2片。不要太好用哦!

痔疮,肛裂
高中时,高考前夕,估计有内痔,出血,去了家门诊,整得好疼,也没好,落下病根。近期发作,整整三个月,出血,疼痛,一天近12个小时的痛。用了各种膏,拴,口服,内敷,都不管用。放假回老家后,

還好用老中医推荐(peng yi )『芃医屁舒膏』,针筒式设计使用超级方便。天猫京东网就有自己去搜。涂抹上冰冰凉凉,一下就舒服好多,坚持几天,消肿了。现在完全好了!

图片

口气/口臭
橄榄明矾水去除口臭法:取10克明矾,溶于100克水中,再放入10个捣碎的橄榄,浸泡半小时后,用來漱口,每天3~4次,每次15分钟左右,连用2~3天,一般即可去除口臭。

掉发/脱发
艾蒿是非常好的一个中草药,新鲜的艾蒿可以驱虫并且有祛湿治皮肤病的功效,晒干后的艾蒿做成艾條后更是一种中医的中药治疗手段艾灸。新鲜艾蒿或者干艾蒿煮汁后湿敷头部,可以防脱发,還能帮助头发乌黑。而且一定不要用吹風机其实是很伤害发根的,很多人掉头发的原因是吹風机损伤发根导致的,容易掉头发的女性,头发本身就比较脆弱。所以不要用吹風机,等自然干最好。

喉咙肿痛
用羚翘解毒丸加去疼片早晚各一次,一盒药搞定







胃溃疡
甲氰米胍或西咪替丁片加莨菪片,12元,吃兩瓶,好了不易犯。







图片







脸上过敏、红血丝
有些朋友皮肤较敏感,易出现红血丝!先把脸部清洁干净。

取:芃医冷敷凝胶膏,涂于患处,1天2次。天猫和药店均有售,因爲洋甘菊含有修复皮肤,提高皮肤免疫力的作用,一般20天左右皮肤就会修复的很好,此方简单方便!

腰间盘突出 滑膜炎 颈椎 肩周 坐骨
腰椎间盘突出是在腰椎间盘退變的基础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有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主要癥状就是腰腿痛伴有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无力,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有这類情况推荐使用 (芃医冷敷贴)它的作用原理是将多种药物通过渗入皮肤,起到、通经络、散寒湿、消肿痛的作用。可以刺激皮肤的神经來扩张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环,以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作用。因爲它局部给药,所以可以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从而发挥较强的作用 对于滑膜炎 颈椎疼痛的效果也是很好 天猫京东上就有卖!注意有这个情况的人一定要早睡!睡觉以平躺的方式最佳

图片



小儿腹泻
用次碳酸铋,吃半片,兩小时后就见效。

婴儿寶寶湿疹
用:芃医湿疹膏,这些都是草本植物萃取无激素安全,万能的京东/天猫就有卖。一天2~3次,几天可痊愈。

治痛風奇效
新癀片,三片止疼,再三片消肿。但不去根,不要用西药!目前痛風所用西药都具有严重的副作用,而且治标不治本。另外在间歇期服用降尿酸西药,不但停药反弹较快,而且经常因爲尿酸溶解过快而引起转移性痛風发作。最可的是,长期吃西药,注定会吃壞了肝肾脾,导致无法逆转的痛風反复加剧发作。最好還是外用涂抹芃医痛風冷敷凝胶,成分纯中药還添加鸸鹋油,鸸鹋油作用大家都懂,鸸鹋油有深层渗透能力关節炎癥有快速消炎镇痛作用。被用作天然的关節炎痛風镇痛治疗油 天猫京东上就有卖







图片

图片



头晕脑热
服用藿香正气液太极牌正气液,之后就会神清气爽,一个小时就止住了泻。

失眠的人
白天常犯睏,熬夜可能会上火,大便也拉不出,肚子胀得很厉害.吃了好多下火的药都无效,喝靈芝糖浆(30多元一瓶),喝了大约2个多小时就能轻松排便了。猜测是靈芝的效果,买了很多靈芝片熬水喝,喝了大约半个月,就再也没有失眠了.而且持续十几年的精神差、容易恍惚的癥状也没有了。

高血压
波依定,才3.8元一片,血压可平稳降下來,還可以减少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并发。


伤口消炎

用消炎粉,才几毛钱,還收敛伤口。







图片



治脸上黑星(雀斑)/黄褐斑/皮肤斑
斑斑点点的肌肤,是睏恼愛美人士的一大难题。时下,空气污染、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一切都成爲我们肌肤的强敌。长斑變得更爲普遍了。之前也用过很多的祛斑产品,包括美容院做护理,但是效果都不理想,后來一个同事推荐我使用(摩寶人參珍珠面霜),是北京一个老中医的祖传配方。在长斑的部位進行按摩没想到三个月后雀斑明显淡化,效果特别棒,也白了几个度 需要的亲到天猫上去找吧, 良心推荐!

图片

扁桃体炎
上呼吸道炎癥等,夏桑菊颗粒(冲剂),一大包20小包.卖2.5元一大包,平时也可做清凉饮料,不过病情严重的不行,适合刚有癥状,赶快吃。

阴囊湿疹股藓肛门周围
皮肤湿疹瘙痒股藓,主要是由于體内血熱风燥淤毒互阻引起的

推荐 芃医冷敷凝胶 选用多種植物藥材精研配方,从深层处解决皮肤的湿疹瘙痒问题 天猫上就有!良心推荐

見效。(熬夜也會引起肺胃蓄熱,牙龈因此肿痛)。

脚气 脚脱皮 水泡
脚臭也就是足癣,属于真菌感染,彻底的治愈只有將菌體完全的杀灭,具體的治療,最好最有效的治療還是中藥治療,患瞭脚气推荐上天猫搜 芃医旗艦店,他们家的芃医脚气喷剂组合,喷上几次 便可除臭,雲南草本中藥配方,有脚臭 脱皮 水泡的朋友一定要试试。基本上一天就有效瞭,平時应该穿透气性较好的鞋子,最好不穿皮鞋,天猫就有售,正品保障自己买吧。很便宜很好用!效果杠杠滴。不好用不推荐哈哈!

图片







青春痘·痘印·粉刺·痤疮
推荐使用 摩寶美肌精华,这是湖南的一个老中医研制的配方并在卫视栏目有過推荐。笔者之前脸上全是痘痘,痘印,非常严重,自尊心受到很大的影响,去医院花瞭好多冤枉钱,也没見好转,偶然机會認识这个老中医,推荐使用这个,就去天猫上买!基本上用瞭一个月左右,痘痘就瘪下去瞭,也不泛红瞭,效果非常好!







狐臭腋臭體臭
没必要做手術!解决狐臭體臭的小妙招可用 摩寶清爽套装,天然草本成分萃取,组合里面還有一瓶草本配方沐浴露可解决體臭 喷雾包包里必备, 逛街约會喷一喷,避免异味尴尬!价格很实惠還非常好用 天猫就有卖。體味比较重的,记住千萬别想着用香水可以遮盖,越遮盖味道越难闻!

耳朵痒
医院皮肤科诊断是外耳道湿疹。用“芃医草本乳膏”,天猫和藥店均有售,提示要谨防假冒产品。用棉签沾瞭伸进耳朵擦,几次可好且不易复发。

图片

拉肚子
诺氟沙星或黄链霉素片。

感冒发烧呕吐
中医看瞭下说是肠胃感冒,0.3元一袋的藿香正气片(20片)吃瞭半片.半小時後見效。如果有拉肚子又不肚子疼的症状一般用藿香正气水就能見效。

防感冒
黄芪用蜂蜜炖,每次几滴到一杯水里,每天一杯,冬天大人和小孩防感冒。

感冒发烧用扑熱息痛
最贵的5分钱一片,一般一次吃半片,2片基本就能搞定.要想用好点的就是感冒胶囊,5毛一板,一次吃2片,一般一板搞定。

小兒感冒
孩子咳嗽,不发烧,一次用维C,B1各一粒,還有小兒止咳糖浆;孩子发烧,可服小兒APC,效果很好.病毒感冒用病毒灵3到5元.中藥有抗病毒口服液6.8元,藥到病除。

长期咳嗽
如从秋冬到春咳嗽兩三个月都不好,喝生姜片泡开水,几天見效;甘草片对咳嗽都不错。

吃瞭海参牛肉等发物
牙龈肿得很高,同仁堂的牛黄解毒片(2元一小盒),吃瞭三片就好瞭。基本是一片見效。(熬夜也會引起肺胃蓄熱,牙龈因此肿痛)。

前列腺炎(慢性)
吃几瓶10几块钱一瓶的前列康。







图片



甲状腺肿大 结節 淋巴结
甲亢、甲减、甲状腺结節等各類患者现已超過2亿,某種程度上来说,甲状腺疾病其实是一个時代病,它和现代人长期工作强度大、心情压抑有着密切關联。大凡患有甲状腺疾病的人,要么他的脾气非常暴躁,要么长期郁闷、心情郁结。暴躁的人多會出现甲亢,郁结的人多會出现结節和囊肿。这个情况可以外用

(芃医甲状腺凝胶)采用多味地道纯草本中藥大组方综合藥,效迅速渗透皮肤进入體内直达病灶,软坚散结,化瘀通络,改善循环,通咽利喉,快速使结節逐渐软化,最终消散 天猫上就有 !建议试试这个

图片

醉酒
用熱姜水代茶饮用,可加速血液流通,消化體内酒精。還可在熱姜水里加适量蜜糖,可缓解或消除酒醉。

荨蔴疹
氯雷他定片,普通過敏(遇冷,吃错東西等)導致的荨蔴疹,用扑尔敏.几分或者几毛一片,見效很快,不過太便宜藥店不一定有卖,只能卖含類似成分的息斯敏等(口服产品谨遵医嘱)。


早泄 龜头 敏感


射精快分3种情况,2分内以下为重度,2-4分射为中度,4-10分射精为正常,同房時间短,容易影响身心健康,说起来挺尴尬小编自己第一次比较快!在2分鐘内,第二次稍微久一些,後面才知道是龜头過于敏感,女朋友也经常抱怨,後面她帶我去看中医,中医说不要乱用藥!介绍瞭 芃医延時喷剂 说是含植物草本和中藥 抱着试下的心态买回来用瞭效果还行 现在一般第一次在10分鐘以上  ,天猫京東或者一些藥店都有卖需要的自己去搜!



吃藥必看!喝对水藥效翻倍

吃藥必看!喝对水藥效翻倍



人们生病最常听到的话可能就是“吃藥多喝点水”,其实藥不同,喝水方法是不一樣的,喝对水能让藥效翻倍。








服胶囊


  服用胶囊時,有些人喜歡先把胶囊放嘴里,再用熱水冲服,这樣因口腔较干,胶囊容易黏在嘴里不易吞咽;而用熱水送服胶囊會使其快速溶化,胶囊皮极易黏在喉咙或食道里,因此服用胶囊前最好先喝少量温水或凉开水,不要选择熱水或果汁等。服胶囊後如果感到喉内有异物,这说明服藥時用水量不够,只需再加量連续喝水就可以让胶囊顺利服下去。





口崩片


  口崩片是一種放在舌面30秒内即能自動崩解成无數微粒的新型藥物制剂。它崩解速度快、吸收迅速等,适合一些特殊病人如老年痴呆症、癫痫病人等和孩子服用。服用口崩片前後一般不需喝水,尤其是经口腔黏膜吸收的急救藥品或须迅速起效的藥品,如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硫酸沙丁胺醇等口崩片在含服後切忌立即喝水,否则會將口腔中的藥物冲入胃里,影响療效。





糖浆和含片


  止咳糖浆、含片類藥物服用後會黏附在咽部,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从而起到消炎、止咳作用。如果喝過多水,會把咽部藥物有效成分冲掉,使局部藥物浓度降低,影响藥效。一般要求服完止咳糖浆、含片至少5分鐘内不要喝水,最好在服藥半小時後再喝水。





胃藥


  胃藥如铝碳酸镁、氢氧化铝混悬凝胶等,服藥時不宜多喝水,一般只需50毫陞水冲服即可,且服藥後半小時内不宜喝水。因为此類藥物进入胃肠道中會變成无數不溶解的细小颗粒,像粉末一樣盖在受损胃肠黏膜上,喝水過多或服藥後马上喝水,會使覆盖在受损胃肠黏膜上的藥物颗粒减少,保護膜稀释變薄,从而影响療效。





解熱镇痛藥


  吃解熱镇痛藥要多喝水,这不但能稀释藥物毒性,還可避免脱水。磺胺類抗菌藥如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等,服用後也要多喝水,否则會因尿量减少,藥物在肾或输尿管中形成结石,堵塞输尿管,甚至會造成肾衰竭。但也不用過分擔心,只要遵医嘱,定量服藥、喝水即可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一般服藥正确喝水方法


  200毫陞温水送服,多喝水是指一天2陞~2.5陞,少喝水是指用50毫陞左右水送服,且半小時内不宜再饮水。



  但需註意,患有严重心脏病、肾病的人不适合上述“喝水”的衡量标準,因为喝水太多會加重心、肾负擔。这類人对于如何及喝多少水,应咨询医生,不要自行确定。





告诉家人
这些食物千萬不要与藥同服!




谨慎用藥!

宁波60岁的王大伯將藿香正气水与頭孢同時服用,引起乙醛中毒。马上提醒身边人!


【【【【【【【【【【【【【【【【【【【【【【【

你脱的不是发,是气血,讲一个中成药,气血好,头发才好
原创 温暖中医
这篇文章曾在前段时间发表过,后经粉丝朋友提醒,此方也有中成药,故而今天拿出来再与大家说上一说,以下是正文。

古人把头发比作三千烦恼丝,认为头发掉落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然而现在却反过来了,脱发反倒成了现代人的一大烦恼。

脱发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从古医书中找找答案。

《黄帝内经》里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发始堕是头发开始掉落的意思,阳明指的是足阳明胃经,大家知道,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这句话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其实很简单,就是人的这个气色啊,头发啊都跟气血有关。

《外科正宗》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故毛发根空,脱落成片。”

《外科正宗》是明代大医陈实功所著,他在书中不仅指出脱发的原因是血虚,同时还给后人留下了宝贵一方——神应养真丹。

神应养真丹:当归、白芍、川芎、熟地、菟丝子、天麻、木瓜、羌活、各10克,水煎服。

中成药——养血生发胶囊。

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四味药分开来看各个都是补血的高手,组合到一起又总能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就是什么方,四物汤,算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四物汤是有名的补血剂,很多补血的方子都是以它打底,在它的基础上添砖加瓦。前面提到,脱发是因为血虚,四味药一上来先把血补足。

菟丝子补肝肾,肝藏血,肝脏里头存储的是身体剩余的没有被分派出去的气血,专门为头发的生长提供营养,要不怎么说发为血之余呢。肝在五行中属木,肾属水,肾水生肝木,或者说肝肾同源,通常就一起补了。

再看羌活,羌活擅长走上焦,能一直上到巅顶,把补进去的气血一直往上推。大家都知道脱发可能跟血虚有关,可补血药吃了不少,就是不见效,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因为补进去的气血没有上到巅顶?现代人老是久坐,气血本身就不怎么流通,四物汤里头虽然有上行头目的川芎,但是仅凭川芎的力量还不够,加了羌活以后,有它助川芎一臂之力,这事儿就稳妥了。

天麻平肝息风,把体内游走不定的风邪压制住。

风是从哪里来的?血虚生风。

这就好比天上老不下雨,土地干涸得厉害,树木吸收不到水分,它就会干枯,会掉叶子。没有了雨水的滋润,风也刮得更猛更频繁了。风一吹,叶子岂不是掉得更快?

最后还剩一味药,木瓜。不是我们平常吃的水果木瓜,而是药房里头切成片的药用木瓜,有除湿的作用。

我们说血虚会导致脱发,如果这个时候再有点儿其他邪气跟着搅合一下,比如风邪,风邪已经被天麻控制住了,再比如湿邪,湿邪是一种病理产物,是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的,就像你用洗碗水浇花一样,虽然也是水,但是因为水里头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花儿也是受不了的,过不了多久,它就枯萎了。湿邪腐蚀发根,头发也会掉。

这就是陈实功的神应养真丹,适合血虚风燥导致的脱发。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讲,我们现在常说的脂溢性脱发、斑秃都可一用。

脂溢性脱发:头发爱出油,你看现在好多人的头发一天到晚湿哒哒的,今天刚洗完,明天又恢复原样,其实就是水湿上泛。

斑秃:头发呈片状脱落,小的像硬币,大的像鸡蛋,有时候早上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头发少了一块儿,民间俗称鬼剃头。

关于神应养真丹,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曾经做过研究,结果显示神应养真丹治疗脱发总有效率在96.67%。无怪乎有人说神应养真丹治脱发效如神。

【【【【【【【【【【【【【【【【【【【【【【【【【【【【【【【【【
可以治伤。这里的伤不光指外伤,还有内伤。比如,食伤,暴饮暴食伤到脾胃了;怒伤,怒火中烧伤到肝胆了;恐伤,担惊受怕伤到心肾了等等,仙鹤草都可以缓解。

仙鹤草使用方法:

1、仙鹤草煮鸡蛋,这在江南地区非常盛行。取仙鹤草30-60克,水煎后放入鸡蛋1-2枚,直至蛋熟,去皮,放入汤液中再煮15分钟后食用。

2、取仙鹤草50克,红枣10枚,加水浸泡5分钟,煎煮15分钟取汁代茶饮。

《中药学》里记载说,“仙鹤草用于劳力过度所致的脱力劳伤,症见神疲乏力而纳食正常者。每天用本品30克同等量红枣水煎浓汁,分服,以调补气血,有助于体力恢复。”

《现代实用中药》里也说,“仙鹤草一两,红枣十个,水煎,一日数回分服,治贫血衰弱,精力萎顿等。”

3、取仙鹤草30-60克,红糖适量,将仙鹤草煎汤取汁,加入红糖,搅匀后饮用。

世人只知道人参、鹿茸这些药物的神奇功效,却不知道小小的仙鹤草竟也有神奇之处!




【【【【【【【【【【【【【【【【

屏风+霍香正气水/液,建议多备,
作为预防,用过这个冬天都没问题,
玉屏风补气扶正增加抵抗力,霍香正气去寒湿,病毒就是寒湿体质易感
有传言冬天第二波攻势要开始了,注意预防,有备无患

玉屏风可按我们推荐的药材,长期吃,自己打粉很划算 ,参考网页链接

霍香正气水/液, 用处很多
可以喷在棉布口罩上防病毒
另从一位中医看到的信息:
非要打苗的话(不建议冒险)提前三天喝藿香正气水,打的时候手臂打针部位提前都抹藿香正气水,打完再喝一礼拜藿香正水!!!
总之好处很多,
喵后解毒方,与道长有过一些交流,道长认为,解毒需要辨阴阳,考虑适用人群广泛,安全为要,他推荐如下几个方剂:
目前分以下几类:——

1.未成年,无症状:
玉屏风散(扶正补气去邪,可防可治),
大枣蜂蜜五味子茶(修复保肝解毒,增加抗性),
多吃葡萄干或饮葡萄酒(补血活血),
锌(提升免疫力),

2.成年,无症状:
玉屏风散,单用即可,也可加人参败毒散同用
大枣蜂蜜五味子茶,
三七粉或松针茶(活血化瘀),平日可吃葡萄干或饮葡萄酒(不吃也没事),
锌,
中焦虚寒(胃寒,呕吐等)可加姜枣茶(姜枣茶适合轻症胃寒。理中汤,附子理中汤,以胃寒程度,级别逐渐提高)

———————
3.有症状:

荆防败毒散,去邪,适合壮实不虚的人,
人参败毒散,扶正去邪,可防可治,适合气虚风寒症,可单用,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消肿止咳功效,可同用玉屏风
再造散,适合阳衰寒甚体虚之人,又有活血功效

宫寒(痛经,量少)加用艾附暖宫丸,
脾肾寒得厉害,如月经果冻状,可与参桂理中丸合用
以上两丸,非虚寒不可用,发高烧不可用

———————
4.症状严重,有其他疾病,务必找医生辩证处理

—————————
以上均2周一个疗程
锌(提升免疫力),
大枣五味子蜂蜜茶(保肝修复,增加抗性),
都属于保护性质的,喵后群体皆可用,正常人也可用,

~~~~~~~

!锌,建议不要用片(容易过量),口服液温服短期没问题,肉类含锌较多

!大枣蜂蜜五味子茶,做法:
北五味子每日3~5g(不可多用),大枣两三枚,泡水
蜂蜜调和成酸甜适口(依个人口味)
如胃寒,可用炼蜜
自己炼,小火砂锅慢熬至黏稠变色即可,去除蜂蜜寒性,这个得掌握技巧与火候,否则就易糟蹋蜂蜜。一般情况不用炼,胃寒怕炼蜜麻烦,平日可结合姜茶,理中汤保养脾胃。
北五味子,即东北五味子,首选野生,
参考网页链接

!松针茶,参考 网页链接

!玉屏风散和人参败毒散,扶正兼去邪,药性温和,都属于可防可治,既能预防XG,预防喵人传染,也能解毒。

!玉屏风散
推荐自己选好药材,打粉,制散剂沏茶效果好,因防风受热易挥发。比药房颗粒或口服液效果好,长期吃还省钱。
推荐药材: 仿野生种植黄芪,白术,野生关防风(注意这里用的防风),
散剂冲茶饮或小煎至沸即止。预防用6-9克,3岁以下3克。常用6~9克,最大15~30g,三岁以下3g即可。
如用量大,可药材煎水。
加减的问题,不太虚而邪盛防风适当加大比重,气虚为主而无邪,防风减少比重。2:2:1. 或 3:3:2常用配比。
服用易腹胀的——
可用3:3:2,加大防风用量,
白术可用炒白术,增加去湿功效,
服用时从小量慢慢加大,3克~9克不等,

这里推荐的野生关防风,普通防风的药效不足,燥湿祛风作用差,也不能很好地制约黄芪,配出来喝了不爽。药材质量问题也需要特别注意。所以药房买的玉屏风成药,效果肯定是差一截。

参考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人参败毒散,属可防可治,药性温和,比清肺排毒汤适用性要广。使用人参,因现在种植人参的药性不足,除非野山参,故如图推荐的红参。

!荆防败毒散,人参败毒散改下方子即可:
去人参,加荆芥,防风,配比不变
甘草减半,其他药等份

!几种散剂(荆防,人参,再造)的煎服方法:
煎两次,每次十五分钟,合并药液,分两次服。饭后服用。
先泡好药材,水开最多煎十五分钟,不可久煎,有附子的那个可先煎15-30分钟,体质特别寒的直接用再造散即可。


【【【【【【【【【【【【【【【【【【【【【

188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太波山300英尺的地下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石器工具,经鉴定这是5500万年前的遗迹;
1968年,考古学家朱伊特(Y. Druet)和萨尔法蒂(H. Salfati)在法国的一块石灰岩层里发现了一些不同型号的金属管,岩层的年龄是6500万年(Corliss, 1978, 652~653)。
远可追溯到在南非克莱克山出土的几百个精巧的金属球,距今28亿年。
在这些事实和進化论假说面前,我们选择什么?
1966年,墨西哥的霍亚勒克出土了一批铁矛,美国的地质学家麦金泰尔博士发现这是25万年的武器。
这个违背進化论的结果实在让传统的科学家无法接受。
这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名望的教授,因为坚持事实,被迫离开了自己的事业。
考古学家胡安·阿曼塔的遭遇同样发人深省。
在墨西哥的普瑞拉瓦城,他发现一个动物的颌骨化石里面有一块残破的铁矛的矛头,鉴定这是26万年前的武器,一些刊物公布了这个不寻常的发现,但很快招来了权威们不做任何调查的批判。
随后,阿曼塔失去進入考古现场的权利,一些人带著枪去现场,逼迫工人签字,表明那是他们埋在那里的。
60个人中,有3个人签字。
阿曼塔的事业夭折了,失去了继续从事研究的权利。
这类故事还有不少。
好象一些人总在维护著过去的东西,他们可以凭见识否定客观事实。
随著时间的推移,在事实面前,進化论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
一些進化论学者开始反戈一击,他们根据事实对進化论谨慎地提出了疑问,自然毫无例外地招来了经验性的批判。
然而,事实毕竟是真理的土壤。
图片
▲ 一九一二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电子厂员工签名证实发现了这只从三亿年前的煤里掉出的铁锅

图片
人类周期性发展的规律

史前文明展示了人类周期性发展的规律,与化石记录珠联璧合。
大量史前文明遗迹的相继发现,事实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以前的诸如進化论之类的假说。
考古学家克莱默和汤姆森(Michael A. Cremo &Richard Thompson )的《考古学禁区》(Forbidden Archeology) 一书,列举了500个确凿的事例,那是几万、几十万、百万、几万以至几十亿年前的人类文明遗迹,这些都曾是進化论回避的对象。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拉克西河岸的岩层中,在恐龙脚印化石旁边发现了12具人的脚印化石,十几年前,卡尔·鲍就对此开始了深入的研究,他以充分的论据排除了人为雕刻的可能。
后来,同一地层中又发现了人的手指化石和一把铁锤,锤柄已经变成了煤,表明这个地区在远古时,曾经深埋在地下。
锤头含有96.6 %的铁,0.74 %的硫,2.6 %的氯,这种现在都不可能造出来的合金,展示了史前一个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
图片
在加蓬共和国发现20亿年前的大型核反应堆,反应堆的结构也比今天的还要先進,可用的放射性元素全部被提炼光了。
许多学者猜测那个反应堆是外星人的遗迹,那么玻利维亚2万年前的帝华纳科(Tiahuaracu)古城,其中的古代神庙等巨石建筑显然是地球人的遗迹,它体现的天文学知识和冶金技术也超出了现代人;
而25万年前的铁制武器又展示出一个不太发达的人类文明,著名的美国Science杂志98年(282卷1453~1459)刊登了一系列考古发现:1.5万年前的人像,2.3万年前的人像、3万年前用猛象牙雕刻的马,9万年前带倒钩的矛。
我们知道,我们人类的文明从蒙昧时期发展到今天的辉煌,只用了5千年左右,这些间隔久远古迹的,很可能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明。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根据这些确凿无疑的事实,一些学者提出了史前文明学说。
他们认为人类的发展并不象以前想象的那样,而是周期性的,不同时期地球存在不同的文明,不同时期地球的大灾难毁灭了当时的文明,甚至灭绝了当时绝大多数的生物。
有幸残存下来的人,从原始状态开始,繁衍发展,又進入下一次文明,又在下一次全球性的灾难中毁灭,周而复始。
遵循着出生---发展---灭亡的规律,循环往复。
这一理论,与地质历史记录可谓珠联璧合。
当我们正视那些被進化论掩盖的历史时,冷静地认识到:化石不应该为進化论作证。進化论最基本的证据---过渡类型的化石,实际一直没有找到,《审判达尔文》一书的作者约翰逊(Philip Johnson)做了这样的总结:
化石向我们展示的都是突然出现的某种有机体,没有逐步進化的任何痕迹。这些有机体一旦出现,基本上就不再变了,哪怕过了几百万年,不管气候和环境如何变化。如果达尔文的理论成立,这些条件本应该引起物种的巨大变化。
那么化石在见证什么呢?---灾变。
图片
化石不是一般条件下能形成的,生物在腐烂风化前必须埋在地下很深,在强大的压力下才能渐渐变成化石。
只有大灾变才能提供这样的条件,化石也就成了灾难的见证。
地层中化石的研究恰恰告诉人们:物种的发展是很短时间内大面积突然出现的,发展繁荣,再到大毁灭,残留的和新出现的物种再这样发展,周而复始。
现代科学界公认:在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特大的灭绝,几乎灭绝了所有的生物,但并不是说大绝灭周期之间,就没有灭顶之灾。
地球周期性灾变的直接证明非常多。
波士南斯基对帝华纳科古城研究了50年,发现了充分的证据表明毁灭那个文明的灾难,是一场空前的大洪水。
在西伯利的冻土中,发现了冰冻的成千上万的哺乳动物的遗骸。
有的很完整,有的被扯碎和树干绞在一起。
检测它们胃里的食物,发现了还没来得及消化的温带的草。
活生生的事实告诉人们,极短时间内,发生这场不可思议的毁灭性的灾难,温和地区的生物,全部冻僵在今天的位置。
迄今可见的大型的史前人类文明遗迹,埃及的金字塔、墨西哥古玛雅人的金字塔、玻利维亚的帝华纳科古城遗址、秘鲁萨克塞华曼城堡也许是杰出的代表了。
这些巨石建筑体现了一个天文、建筑、冶金等技术超过现代人的文明。
图片
▲二亿六千万年前三叶虫上的鞋印
图片
另外的科学发展路线

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展现了另外的科学发展路线。
一个重要的线索告诉我们,有关这些地方的最初史料记载:古埃及人声称基沙金字塔与他们无关。
过去人们不能理解,就把这丰功伟绩给了古埃及人。
现在学者认识到:仅埃及基沙三座金字塔的石料重量,已经超过了伦敦所有建筑重量的总和,古埃及十万工人在二十年内搬运它们根本不可能,何况还要切削得不差分毫、更要精确的建造---没有一丝失误的痕迹?!
这些建筑用的巨石切削极为平滑整齐,重量都在几吨、十几吨,甚至上百吨、几百吨。
如埃及大金字塔中的王殿石棺,是一整块花岗岩雕凿成的,当时所使用的钻具比今天钻石头的电钻要快500倍。
巨石之间堆砌得极为紧密,连最薄的刀片都插不進去。
帝华纳科遗址的新发现揭示了这些建造技法的高超之处:他们把相邻的巨石之间凿出凹槽,倒入熔化的金属,金属凝固后,就把相邻的巨石牢牢地连在一起了。
这需要一个移动自如的冶金车间,一次能熔化好几加仑的金属,随著巨石向高处堆砌,冶金车间自如上升,下边的石块上没有留下任何压划的痕迹,可见冶金车间多么轻便!
这些技术是今天都无法做到。
埃及基沙三个金字塔正对著猎户星座带纹的三星,帝华纳科的神庙的正门和墙角,精确地定位了春天、夏天、冬天第一天太阳升起的位置。
所有建筑和方位和天体保持高度一致,表明他们掌握了精密的天文学技术。
如何把那样重的巨石摆放得那么整齐、方向极为精确,是今天的建筑师无法想象的。
它们充分展示了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曾经在地球存在过,在地球许多地方留下了他们风格的巨石建筑。
为什么当时的人类非要建造难度如此之大、耗费如此之大的建筑?
合理的解释是:当时的人类文明比我们推测的还要发达得多,建造这些并不困难。
图片
▲ 著名的巴格达电池
图片
当今科学误入歧途

今天的科学在许多方面与上述一期史前文明精神相反,背道而驰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实证科学忽视总体、整体,重视细枝末节。
它的指导思想认为“把握整体的关键是分化”,要研究一个事物,就把它细分、再细分,研究清楚每一个细节,再还原到整体,称为还原论。
而实际上,由于领域、学科分得太细、太专,根本就无法还原到整体,甚至各学科之间都不能完全了解,还原论成了泡影。
实际上实证科学发展的结果,已经无法把握整体,那么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就是:实证科学无法全面认识事物。
这条发展科学的路线的局限性一目了然。
人们抱著進化论,斥宗教道德善恶为迷信,蔑视古人的一切。
当我们发现这是误入歧途的时候,才惊讶地发现他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潜在危害,这也正是今天科学的不足之处的一个表现。
图片
進化论误导了整个生物学,同时误导了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和哲学等许多领域,误导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它让人把宗教和道德善恶视为欺骗,败坏精神寄托和道德制约;
它告诉人们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在竞争中采取各种手段发展自己;
它强调个性的发展,让人们相信反传统、反潮流的畸变可能出现更進化的、更好的结果;
它让人相信人是动物的后裔,让人相信人的本性来源于动物;
西方心理学進一步发展认为:人的欲望是人最本质的本性,甚至是進化出来的最好的本性,为物欲横流和伦理的败坏从科学上解除了约束,这种宣传已经充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种种这类败坏的因素渗透進现代常人社会的一切,潜在地推动了人类道德的滑坡。
科学使人们相信人是自然的主宰,对自然進行贪婪的掠夺和破坏,无休止的竞争、社会的畸形发展、资源的耗竭、环境的污染、惨烈的战争、为所欲为、只为自己、不计后果。
人们强调著个性,一面放纵地发展、“進化”自己,一面在紧张的竞争和顾虑中生存。
人越来越自私,当自私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和犯罪愈演愈烈了。
人们失去了理解和信任,在社会上失去了安全感,失去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失去道德的约束,人们失控发展私欲,短暂的享受和荣耀,换取著无可挽回的一切。
人类对此已经无能为力。
与那期巨石建筑代表的史前文明相比,今天科学的不足取、今天文明发展的误入歧途显而易见。
图片
图片
历史在警告我们

今天忘记了过去,历史却在警告我们。
周期轮回的史前文明告诉我们:历史是重演的,就象星球的运转有规律一样。
昔日我们凭借進化论自豪地甘当动物的后裔,自诩科学蔑视古人的愚昧。
许多从事進化研究的科学家奋斗几十年,越研究越发现進化的飘渺,有人象牛顿、爱因斯坦一样,最终醒悟,去宗教中寻找答案。
有一些陷入不可知论,还有一些人对科学的新進展所知甚少,还在维护著進化论----这个今天看来已经毫无科学性可言的信仰。
图片
当人们开始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的时候,一些考古学家,认识到古老传说的真正价值,特别是对自己祖先的故事,在后续的考古分析中,许多相继得到了证实。
留存至今的远古文明的后裔,他们信仰神灵,相信因果,也就有著道德的约束。
他们早已知道了文明轮回的规律,在世界各地的传说,比圣经还要古老,在上一次文明毁灭的灾难形式上惊人地一致---大洪水?!
在文明被毁灭的原因上惊人的一致---人类道德的败坏?
在古老文明的发源地的古老传说中,我们也能知道人类如何败坏,如何走向毁灭。
留下的人在警醒后人,而今天的人类,却把古人的警告看作神话。
无数辉煌的文明消失了,能看到的只是零星的残迹,在我们的记忆中,只记得柏拉图时代留下的传说:发达的亚特兰帝斯文明葬身海底。
当我们勇敢地正视人类真正历史的时候,也许能体会到那一期睿智的人类为什么要建造那些坚不可摧的“纪念碑”。
复活节岛上,那些默默望著东方的巨石人像,那些刻著眼泪的面孔,也许是祖先留给今天最珍贵的警醒。
突然面对这些一反过去的思维框框的事实,也许很多人一时难以接受,尽管面对的是事实。
笔者也曾面对繁乱的事实和矛盾,陷在進化论中茫然无措。
谁能找出这些杂乱、对立的疑团背后的和谐统一的答案呢?
我们期待著。
延伸阅读
500多名美国科学家联合签名反对达尔文的进化论
图片
中华网科技讯  500多名美国科学家联合签名反对达尔文的进化论。
在这些科学家联合签名的反对文章中写道:“我们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表示非常的怀疑”。 
这篇文章还称:“我们对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理论表示怀疑。我们认为,作为科学家我们有责任要求各领域科学界进行一系列更加深入的研究,以确定达尔文的理论是否合理”。
在这篇反对文章上签名美国科学家共有五百一十四名,其中有一百五十四名是生物学家、七十六名化学家、六十三名物理学家,其余的是一些毗邻学科的专家们。
据这篇反对文章的起草者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具有极其复杂的发展过程,达尔文进化理论狭窄的框框根本容纳不了地球生命的起源与未来发展进程。
图片
图片
猴子比人聪明的多

几年前,一位长期从事猴子野外行为研究的人说,猴子的行为十分神秘,几年研究下来,越发觉得进化论的理论无法站住脚。
猴子的群体的管理方式很独特,他们有很多办法“使自己生活的更好”,很多东西是人根本无法理解的。
比如对自然变化的反应,猴子比人要聪明的多,对于地震,洪水等各种灾难的反应,比科学仪器还准确。
怎么能说人是猴子变的呢?
按着达尔文的进化论推算,人类出现文明最多也就是1万年吧。
那么按着这个推理,猴子应该是最聪明的动物了,在猴子变成人之前,应该是它们主持世界了?
这又和进化论物种竞争的说法打架了。
进化论认为,生物界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变化而成的。
如果是这样,那么世界上万物都是这样进化来的了,那么小白鼠是什么进化来的?
大象是什么进化来的?
苍蝇蚊子是什么进化来?
现代生物学分类的那些不同的动植物中,同一分类级别的物种,哪些是简单的,哪些是高级的?
它们都是怎么来的?
当时有多少猴子变成了人,什么样的猴子能变成人,什么样的猴子不能变成人?
地球上那些没有猴子的地方,人是怎么来的?
远古时期又没有交通工具。
这位研究工作者说,如果把所有的疑问提出来自己就完了,研究课题就得结束。
因为那些老“科学家”绝对不同意这种背叛达尔文的观点。
因为这样,他们就等于在推翻自己研究一辈子的“成果”,等于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图片
图片
新的教学标准让达尔文尴尬

2005年8月10日是一个让达尔文十分尴尬的日子。
这一天,美国堪萨斯州教育委员会以六票对四票通过了一系列自然科学的教学标准,同意在学校的科学课程中引入和进化论矛盾的学说。
经过一些外界评审,新的教学标准将在新学期被采用。 
图片
图片
500名科学家否定进化论

超过500名拥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联合签署了一份声明,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质疑。
签署声明的科学家当中,有的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享有很高声望的成员。
2001年,PBS电视台为宣传其“进化”系列节目发表声明称:“实际上,世界上的每一个科学家都相信进化论是正确的。”
就在那个时候,西雅图的「发现学会」对PBS的言论首次提出了质疑。
发现学会科学与文化中心副主任约翰韦斯特说:“达尔文主义者仍在说没有一个严肃科学家怀疑进化论,但是这里有500名科学家愿意公开表示他们质疑这一理论。”
图片
图片
达尔文没有肯定过他的理论

其实达尔文没有肯定过他的理论。
专家说:其实进化论只是一种假设理论,达尔文希望将来能发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他的进化论是对的,可是禁得起检验的证据至今也没有找到,而且进化论的理论与事实也出入太大,论证模棱两可,结论也无法重复。
后来的学者是把进化论当作一种科学的信仰继承下来的。
这种新奇的假说很快形成了一个流行的信仰,人云亦云,现在被人当成了真理。
如果进化存在,必然存在进化过程中物种之间的过渡类型,否则进化就是谬论。
在逻辑上,过渡类型的化石也就成了进化论的三大证据之一;
而事实上,这方面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可用,达尔文等人猜想20世纪会找到明确的证据,结果现代的人一着急就自己伪造证据。
史前文明展示了人类周期性发展的规律,与化石记录珠联璧合。
图片
图片
数起伪造的“进化论证据”,伪造始祖鸟化石

在从猿到人的问题上,寻找过渡物种“类猿人”,早就列入了科学的“十大悬案”。
数次宣布的人类始祖,很快就被否定了。
例如1892年发现的人和猿之间的过渡化石“嘉伯人”,是一块猿的头骨和相距40英尺的一根人的腿骨拼凑出来的,学术界否定了“嘉伯人”,科教方面却还在宣传。
直到1984年“嘉伯人”才被新发现的猿人化石“露茜”代替。
但后来的鉴定中,露茜也被大部份学者否定了,科学家已经确定了露茜是一种绝种的猿,和人无关。
6具“始祖鸟化石”的相继问世,轰动了世界,成为鸟类和爬行动物之间过渡物种的典范。
后来鉴定出5具是人造的,剩下的一具拥有者坚决拒绝拿出来做任何鉴定。
最初的“发现者”坦白了造假的原因之一:太信仰进化论了,找不出证据只好自己伪造。
而教科书中,对始祖鸟和露茜的造假之事不予更正,继续蒙蔽公众。
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展现了另外的科学发展路线。
图片
图片
20亿年前核反应堆与进化论相矛盾

科学最新研究:地球上动物首次出现的时间距今不超过5.8亿年。
按着达尔文的进化论推算人类出现文明都没有超过一万年;可是另一项考古成果却是20亿年前,非洲落后的加蓬共和国造了一个核反应堆!
那时候连动物都没有,这不是打坚持进化论学说的科学家嘴巴吗? 
188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太波山下出土了许多精巧的石器工具,鉴定后确认这是5千5百万年前的遗迹,完全打破了进化论里人类进化的体系。
图片
图片
说真话的考古学家没饭吃

其实很多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进化论使科学走进死胡同,说真话的考古学家没饭吃。
1966年,墨西哥的霍亚勒克出土了一批铁矛,美国地质学家麦金泰尔博士奉命去鉴定。
她用了两种方法测定了铁矛的年代,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距今25万年。
这个违背进化论的结果实在让科学界无法接受。
一个欧洲学者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改成了人们愿意接受的年代。
而麦金泰尔,这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声望的教授,却从此失去了在相关领域里工作的一切机会。
已故的考古学家阿曼塔也遭遇了类似的命运。
他在墨西哥的普瑞拉瓦城发现了一个史前动物的颌骨,里面有一块残破的铁矛的矛头,鉴定发现是26万年前的武器,一些刊物公布了这个不寻常的发现,但很快招来了权威们不做任何调查的批判,阿曼塔的事业也从此被扼杀了。
今天忘记了过去,历史却在警告我们。
其实现在,很多真正以事实说话的科学家认为进化论是一个不能证明的荒唐学说。
新西兰遗传学家旦顿(MichaelDenton)在《出现危机的理论:进化论》一书中一针见血的说:“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二十世纪最大的谎言。”
很多专家认为:进化论不仅误导了整个生物学,而且误导了心理学、伦理学和哲学等许多领域,误导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进化论让人相信人是动物的后裔,让人相信人的本性来源于动物,人的贪欲是人的自然流露,给弱肉强食,疯狂掠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提供了理论根据。
世界就是这样败坏的。
很多人开始反思,重新认识人和社会,关注生态,避免人为的再次毁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人类历史上的大灾难。
作为个人,无论人类社会道德如何下滑,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道德底线总没有坏处,如果更多人认识到就会汇成巨大的回归洪流,未来就会更美好。


【【【【【【【【【【【【【【【

中国家庭应对紧急情况物质储备个人推荐方案(按照成年人的人均考虑)

一、应对7天左右断绝水电的紧急情况储备:
1、1000克巧克力(推荐黑巧克力或者军用巧克力)。1000克压缩饼干。500克牛肉干。
2、6000克矿泉水(推荐300毫升左右的小瓶,矿泉水瓶也是重要资源,喝完别扔)
3、4个500克以上马口铁罐头(建议水果、肉类各2,罐头也是重要资源)
4、250克盐(不仅仅用来吃),一小瓶高度白酒或者酒精。
5、刀具、指南针、口哨、打火棒、打火机、可以使用干电池的手电筒和收音机(以及额外的干电池)。
6、小型急救包、一盒安全套(安全套是万能工具别想歪)、两包卫生巾(卫生巾同样是万能神器别想歪)一瓶凡士林、其他个人急需药品。
7、所在地区的大比例地图、中国地图,野外求生手册(这些建议提早准备)。
8、橡胶雨衣、捆扎绳、隔潮垫。根据季节准备衣服。准备一双适合长途越野的登山鞋,若干袜子,手套,滑雪头套。
9、所有上述物品存放在一个大容量登山包内。

PS1:遇到这样的情况肯定是要准备撤离或者转移的,所以要准备高能量食品和步行转移装备。
PS2:重要个人信息资料(身份证驾驶证户口本结婚证房产证)妥善保管。重要财产(金银首饰手表)妥善保管。重要照片等准备U盘或者移动硬盘准备。

二、应对15-30天左右防疫隔离(水电网络等基本能保障条件下)的战略储备。

(一)、必须部分
1、20公斤以上的大米/面粉/玉米粉。
2、10公斤以上的香肠、酱肉、咸肉、火腿、腌制鸡鸭鱼类(无需冷藏的以节约冰箱空间),另外可以准备一些小包装的牛肉干、猪肉脯1公斤以上。
3、3公斤以上的鸡蛋及蛋制品(咸鸭蛋、松花蛋)。
4、5公斤以上的食用调和油。
5、按照每个人每个月2瓶酱油/1瓶米醋/1瓶料酒/2公斤盐准备各种调料。再强调一句:盐要超额准备,准备中途做腌制用。另外各种花椒八角桂皮茴香孜然等调料也相应准备。
6、各种辣椒酱、豆瓣酱、芝麻酱、花生酱、沙拉酱、咖喱酱、火锅调料等根据个人口味相应准备。
7、5公斤以上黄豆绿豆赤豆等(不仅用来直接吃,缺乏蔬菜时用来发豆芽)。各类真空包装耐存储的榨菜、咸菜、酸菜2公斤。
8、生姜、大蒜、干辣椒、带根的葱苗等1公斤以上。
9、整箱的可长期储存牛奶,按照每天250毫升以上考虑。
10、木耳、香菇、笋干等干制品1公斤以上。
11、耐存储水果:苹果、橙子、哈密瓜、柚子,10公斤以上。
12、耐储存蔬菜:土豆、大白菜、山药、老南瓜、番薯、老玉米10公斤以上。准备适量速冻蔬菜(如冻青豆)
13、洗衣粉/洗衣液/洗发水/香皂/肥皂/卫生纸/洗洁精等确保一个月用量。
14、至少3个月用量的垃圾袋。

(二)、根据个人经济条件及饮食习惯准备
1、按照每天500克考虑准备耐存储的零食。推荐准备瓜子、果仁、水果干、饼干。各种即冲的燕麦片、藕粉、膨化食品,糖果等。
2、速溶饮料、橙汁、咖啡。
3、方便面、自热锅等即食食品。
4、、午餐肉罐头、水果罐头。
5、不管是否饮酒,准备至少2000毫升以上高度白酒。其他酒水饮料自行考虑。
6、真空包装食品。
7、苏打粉、发酵粉。
8、黄油、奶酪。

(三)、其他必备物品
1、常用必须药品1个月。感冒、发烧、腹泻、抗生素等常用药物。
2、口罩、消毒液、湿巾。(至少2个月用量)
3、女性卫生用品和计生用品。(至少2个月)
4、宠物食品。
5、充电宝、干电池,可使用电池的手电筒和收音机。
6、一个带轮子的拖车或者推车(应对大量采购或者物资运输)。
7、蜡烛、储水容器。
8、婴儿所需要的奶粉、尿片等按照3个月用量准备。
9、其他特殊需要人群的特殊物资。

(四)、其他准备
1、现在开始保持家庭里有一周用量的新鲜蔬菜和肉类。
2准备3天左右速冻食品,去掉外包装重新包装后储藏。
3、准备好一周用换洗内衣单独打包存放。
4、家庭内准备一个可通风的房间(最好是具备独立的卫生间),并事先准备好足够的保鲜膜和胶带纸、储水工具、电茶壶、独立餐具,以应对万一家庭内部隔离需要(在房间门口搭设独立玄关空间,避免接触)
5、对常用电器进行一次事先检查。
6、各类水电网络费用预充值。
7、电脑手机上下载好游戏、APP。
8、了解好常用疾病所需要药物及采购渠道。

三、总结:
1、上述准备按照最极端、物资供应完全断绝情况下维生而考虑,在我国发生这种情况概率极低。无需超过建议过多准备以造成浪费损失,也注意及时更新到期食品(建议打成清单并标注好质保期到期时间)。
2、保持清醒和镇定的良好心态,相信国家相信政府,不要轻信谣言传播谣言。
3、邻里之间在避免非必要接触情况下互帮互助,尤其是帮助老人和其他困难家庭。尽早建立楼道、社区微信群。
4、确保信息通畅,和家人、社区保持联络畅通。
5、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尽量保持采购,但是要预防采购过程中的接触风险。
6、保持生活规律,在家里积极开展体育锻炼。

【【【【【【【【【【【【【【【【【【

在会议的开场致辞中,拜登向其他领导人发出请求和警告,要对气候变化采取有力行动。他呼吁,“现在没有更多的时间退缩、作壁上观或是吵来吵去了,这是我们所有人毕生的挑战。我们知道,这是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白左还是喜欢演戏,就在10月29日拜登抵达罗马出访梵蒂冈时,80多辆汽车组成的“超长”车队在意大利首都行进的画面引发热议。出行都是那排场,那样的资源浪费,还大谈特谈什么狗屁气候变化,被嘲讽是白左的“教科书式虚伪”!


小编今天要说的不是虚伪,而是虚假,这次所谓的气候大会上,没有一个人提气候变暖这个词,取而代之的是气候变化......!


因为气候变暖很难再骗到人了;


非洲国家喀麦隆降雪;

2021年9月9日,赤道附近的非洲国家喀麦隆罕见地出现了降雪,当地民众见到积雪后纷纷感到好奇,甚至有人身着夏装就迫不及待地玩起了雪。

图片



此次出现降雪是紧邻赤道的非洲国家喀麦隆,具体地点是喀麦隆西部地区,包括被当地人成为“小巴黎”的巴纳。

南非-9.9极度寒流:
2021年7月25日的报道,在当地时间2021年7月23日,南非国家气象局发布的通告称,在南非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结冰现象,在24小时内突发的低温至少打破了19项该国的历史低温记录,其中南非北开普省的金伯利地区温度低至-9.9℃。
图片


热带巴西7月飞雪;
据2021年7月30日的报道,巴西有几十座城市都出现了罕见的降雪,巴西气象部门表示,巴西的南部地区至少有43座城市都出现了降雪或者冻雨的天气。
图片

在今年以前,所谓的气候专家们,动不动就开世界大会,晒一些冰川融化的照片,晒一些所谓的极端高温造成的死亡数据,但今年的天气实实在在的打了他们的脸!

有些冰川在融化确实不假,但有些地方的气候在变冷可以被忽视吗?全球气候根本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变暖,根本不是减少炭排放就可以解决的!

地球现在的气候真实情况是:冷的地方在变热,热的地方在变冷,就连长年干旱的沙漠地区今年不也是有多处在发洪水吗?

所以说地球的气候其实是在迁移,而不是简单的变暖,所以普通人千万别为气候变暖一说点赞叫好,如果形成这样的共识,那么就会共同协力减少炭排放,减少炭排放最根本的方法不是少开车,少吃肉,少烧煤。你们看看这些讨论气候问题的各国专家们,哪个出行不是飞机,车队,他们有减少自己的炭排放吗?根本没有.......!

        【【【【【【【【【【【【【【【【【【

如松:只属于“老实人”的翻身机遇
原创 如松 如松 今天
这是一个以前曾经提到过的话题,感觉在今天有必要重提。

1971年8月,尼克松宣布金本位解体。

在金本位解体之前,国际金价是35美元一盎司。有部分人认为当时的金价是被美联储控制的,不属于市场价格,这种认识有误差。源于伦敦一直在进行现货黄金交易,虽然在美元危机时金价会上涨,但涨幅也不太大,总体来说,在金本位解体之前的金价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大致在每盎司35美元附近波动。

传统的理论认为,持有黄金是抵御通胀的手段。

我们知道通胀永远是货币行为。一升汽油从10元涨到20元,虽然价格上涨了1倍,但这一升汽油并未改变,加进汽车之后、汽车也不会因油价已经上升了1倍而多跑一米,因此,汽油在油价上升的过程中并未出现丝毫改变,改变的仅仅是货币,当货币贬值到原来的二分之一之后,油价就上涨了一倍。

上述是以单一种商品来说事,通胀也一样,它是将很多种商品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价格指数,这也是物价的表现方式。因此,如果通胀上涨了100%,即物价上涨了1倍,计算物价的一揽子商品并未出现丝毫的改变,通胀上涨100%的唯一原因是货币贬值了50%。

有朋友曾经问过,为何物资供不应求的时候会加剧物价上涨哪?这是我们的亲身经历,似乎物价上涨又不完全是货币的原因,也与物资的供需关系有关。

表面看起来这种价格上涨是物资太少所造成,但本质不是。为什么会出现物资供不应求这种状况?那是因为央行发行的货币太多了,当社会中的存量货币太多时就会体现出供不应求。在这里,购买的人再多也不会导致供不应求,购买的人很多只是表面现象,真相还是货币太多,源于没有货币就无法形成购买行为。而货币太多的时候就需要贬值,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并导致物价上涨。

总而言之,只要仔细思考就知道,通胀(物价上涨)的本质都是货币现象。

虽然物价上涨是货币现象,但加印钞票也未必立即在物价上体现出来,会有一个滞后期,这是过于繁杂的问题暂时不细说。但无论怎么滞后,最终都会体现出物价上涨,终点是不变的。

图片



现在,您可能已经发现问题了。

过去我在课程中计算过,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滞涨时期,1美元的购买力在十年间大约丢失了三分之二,即10年的总通胀率约为200%,在解除金本位时的金价是每盎司35美元,既然黄金体现的是抵御通胀的职能,到80年的时候金价就应该上升到大约每盎司35*3=105美元。

但事实不是,80年的金价最高上冲到了每盎司850美元,与金本位解体时(每盎司35美元)相比上涨了23倍以上。

所以,说“黄金是抵御通胀的手段”这句话明显是有缺陷的。





为什么那十年间金价的涨幅远远超过了十年间的通胀?这巨大的差异从何而来?

黄金天然是货币,货币的核心是信用,即黄金展现的是信用,这种属性千百年来都不曾改变。

我们知道,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信用这个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不可或缺,如果没有了它,任何交易都无法完成,所有人都会饿死(包括农民,因为他们买不到生产资料也就无法完成农业活动),所以千百年来黄金都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最后的守护神。可黄金又确有交易不便的问题,所以人类就依托黄金发行了银行券,这种银行券就是金本位货币。银行券的发行以黄金为保证金,保证金的比例一般被控制在所发行货币的28%以内(即央行有28块钱的黄金就可以发行100块钱的货币)。这不仅解决了黄金流通不便的问题,也放大了市场中的信用供给,这是进步,当然也是好事。

但由于政府债务问题不断加剧,政府就需要不断向央行借钱,但央行能够印多少钱被自己金库里面的黄金数量制约住了,这就是一对矛盾,当这对矛盾不断激化时央行就只能耍赖,所以1933年美国调低了1美元的含金量,到1971年的时候彻底解除了金本位(由于当时非美货币依托美元发行,所以相当于所有非美货币同时解除了金本位,所以谁都不要说谁,大家在同时耍赖),耍赖的过程都是货币进行违约的过程。

由此可见,货币违约是数十年一次的事件,这其中所蕴含的机会是数十年一遇,对多数人来说几乎就是一生一次。

在货币未违约(即按照发行规范来发行)之前,立足于货币为基础所发行的国债以及其它债券都具有类黄金的职能,收益率与通胀率同步(信用等级越低意味着风险越高,但收益率也越高,这是对风险进行补偿的机制),就对通胀给货币持有人带来的损失通过收益率进行了补偿。基于各种债券具有方便交易的特点,一旦人们需要抵御通胀带来的购买力损失时就可以购买这些债券,黄金的地位就很低,此时谁也不愿意持有不方便交易和储藏的黄金。

但货币开始违约(违反发行规范)之后,意味着货币的信用不断丧失,货币的信用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也就意味着建立在货币基础上的国债和债券的信用是不确定的,不再具有抵御通胀的职能(即不再具有类黄金的职能),此时就会带来两种需求:

第一是避险。

对于一般劳动者来说,在货币信用加速丧失、通胀不断恶化的动荡时期,通过购买实物金币依旧是避险的主要方式,源于黄金是人类社会最后的守护神,过去五千年来黄金一直在承担这样的角色,从未让人类失望。

第二是弥补信用短缺。

在多数时期,机构和个人购买国债、商业债券抵御通胀之后,还可以将他们抵押给金融机构贷款,这有助于金融机构放大杠杆率进行商业扩张活动,也是金融机构创造信用的主要方式。可当货币信用不断丧失、债券的风险上升时,金融机构就会降低质押率或拒绝接受,机构的扩张活动就遇阻,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活动也受阻。此时机构就会转而购买黄金抵御通胀,就可以将黄金正常地质押给金融机构进行扩张活动,金融机构也可以继续创造信用,此时,黄金起到的是补充市场信用功能。

因此,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滞涨时期,基于通胀的上升推动金价上涨了2倍左右,基于避险需求和补充市场信用的需求推动金价上涨了21倍,合计让金价最高上涨了23倍。

或者用更简单的方式来表述就是,通胀让金价上涨了2倍,类黄金产品(国债、债券等)失去信用职能之后、黄金进场承担信用职责,基于类黄金产品的数量(相对于黄金)极其庞大,黄金就开始体现稀缺性,因稀缺性回归推动金价上涨了21倍,合计上涨23倍。

再简单一点说,黄金是抵御通胀的手段,还是保证当代社会信用流转的最后屏障。

“老实人”的心中有“信”,所以这样的翻身机会只属于老实人。

(我从未见到市场上有人研究过这个问题,人们似乎也忽视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国际金价的涨幅远远超过同期美国的通胀率,本人在此算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启发大家的思维。同时,在上周一的文章《信号闪亮,一生一遇的良机正在降临》中已经论证到,美联储正在破坏自己制定的货币发行规范,个人认为这意味着美元已经开始进行轻度的违约)

        【【【【【【【【【【【【【【【【
韩国研究称喝咖啡能降低死亡风险

据韩联社,韩国等亚洲四国研究团队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喝咖啡能降低亚洲人的死亡风险,男女分别减少24%、28%。

首尔大学食品营养学系和医学院预防医学教师联合研究小组10日表示,对参与亚洲队列联盟的韩国、中国、日本、新加坡4国共33万人进行长达1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多喝咖啡降低死亡风险的效果显著。此前已有针对欧美人群的研究得出相似结论,但在亚洲人群中证明咖啡上述功效尚属首次。
研究小组分析称,咖啡所含的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咖啡因、葫芦巴碱(trigonelline)、镁元素有抗氧化、抗炎症功效,能调节血糖水平。
【【【【【【【【【【【【【【【【【【

@山野土郎中
口干汗多,五心烦热?你可能需要吃点这个药!

口干渴饮,五心烦热是阴虚的典型症状之一,夏天到了,出汗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如果本就有阴虚症状,汗出过多不仅会伤心阳,同时也会导致阴虚症状的加重,这时候的问题是喝多少水也改善不了的,您可以考虑选用以下方剂。

一、养阴主方增液汤

增液汤出自《温病条辨》由生地黄、玄参、麦冬三味药组成,为增液清热、润燥通便之剂,主治阴津不足证,乃养阴主方。

增液汤既能养阴增液,又能清热,而且润燥通便,临证时要按阴亏部位加味:心阴不足,选加炒酸枣仁、柏子仁、茯苓,肝阴不足,选加当归、白芍、枸杞;脾阴不足,选加黄精、芦根、石斛;肺阴不足,选加沙参、紫菀、百合;肾阴不足,选加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如见阴虚内热,选加知母、黄柏、银柴胡、桑白皮、地骨皮;如见虚火上炎,选加交通心肾的黄连、肉桂;如见大便秘结,选加增液行舟的白菊花和全当归、何首乌、草决明、桃仁、全瓜蒌。

增液汤能治疗干燥综合征,石斛必须用,如有鲜芦根,可把鲜芦根榨汁,兑在汤药里面,会更有效。治疗干燥综合征关键在中焦,养胃阴是关键,要养胃阴、去胃火,用增液汤配上白虎汤,不用粳米而用生薏苡仁,还要想到阴和气是互根的,补气能增强养阴,要加补气的药,既补气又生津养阴的药就是西洋参,用5g,另煎,煎3遍,煎出来的水兑在汤药里喝,然后把药渣吃了,这样就不浪费了。也可以把西洋参改成30g太子参,或者加白扁豆,做成白扁豆粥。

二、百合固金汤退虚热
百合固金汤出自《医方集解》,由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百合、白芍、当归、浙贝母、生甘草、玄参、桔梗 10 味药组成,养阴清热、润肺祛痰,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百合固金汤”,不是用来润肺,而是用来退虚热,虚热就是西医讲的神经性发热,不明原因低热难退,凡属阴虚内热证类,可试投“百合固金汤”,组方特点:第一,以增液汤养阴清热,用生地黄、麦冬、玄参;第二,润肺祛痰,用百合和桔梗;第三,通过柔肝来润肺,用当归和白芍,临证应用可加味:滋水涵木,选加枸杞子、白菊花;滋阴健脾,选加黄精、白术;清降虚热,选加青蒿、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银柴胡、车前草;气阴两虚,选加生黄芪、仙鹤草;阳中求阴,选加生杜仲、桑寄生、川断;调理月经,选加鸡血藤、香附、丹参、益母草。

三、归脾汤止汗

归脾汤出自《严氏济生方》,益气养血,成为心脾两虚证的效方。方中健脾补气用四君子汤、生黄芪、姜、枣,养血宁心用当归、炒酸枣仁、远志、龙眼肉,补而不滞用木香。

临床见自汗和低热,虚证居多,见到气血不足证者可投归脾汤。健脾用党参、炒白术、茯苓、生黄芪,宁心用当归、炒酸枣仁,补而不滞用木香。自汗不止,可选加浮小麦、生牡蛎;低热不退,可选加青蒿、银柴胡、地骨皮;心悸明显,可选加柏子仁、琥珀粉;失眠严重,可选加夜交藤、川芎、知母;贫血肌衄,可选加三七粉、仙鹤草、茜草、鸡血藤、石韦;月经不调,可选加香附、柴胡、鸡血藤、伸筋草、益母草;宫血不止,可选加赤石脂、乌梅炭、艾叶炭、生牡蛎、生栀子。

归脾汤可以用来治疗自汗、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也可以用归脾汤,但别疏忽了舌苔,苔腻的病人绝对不能用归脾汤,苔腻是有痰瘀,改成温胆汤疗效马上就提高了,舌苔退了以后,还是虚证再用归脾汤,效果就非常好。

再举个例子:脑卒中的恢复期或者后遗症期,大家喜欢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重用补气药,黄芪用到 30~60g,加上活血药,补气活血,但如果苔腻、大便还干时效果就差,这时可以用温胆汤、导痰汤,苔不腻了,再用补阳还五汤,就有效了,所以舌苔相当重要,绝对不要疏忽。
【【【【【【【【【【【【【【【
美国鼓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疾控中心承认新冠肺炎住院与肥胖有直接相关
2021年3月29日
       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3000多名患者的新冠肺炎检测结果呈阳性。这项研究发现,美国黑人尤其缺乏维生素D,因此更容易受到阳性测试的影响。
       12月份的一项较小的研究发现,每个新冠肺炎阳性患者都有维生素D缺乏。另一项研究发表在临床内分泌学与代谢杂志去年10月,82%的新冠肺炎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症。
       尽管如此,在美国并没有推动人们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量。这就需要吃更多的蛋黄、奶酪、蘑菇、脂肪鱼和/或服用补充剂。禁闭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症,因为它们会让人们呆在室内。日照触发维生素D合成当它击中你皮肤中含有的胆固醇的时候。因此,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对新冠肺炎的“大流行”负有直接责任。
◆肥胖与新冠肺炎
       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收到数亿美元的免税捐赠每年都来自制药公司。它的利益相关者依靠生病、超重的人群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但疾控中心偶尔也必须以公正的公共卫生机构的身份出现。然而,即使该机构试图做到公正,它仍然记得它作为制药广告公司的主要职能。
       一个CDC报告从3月12日开始,78%的因新冠肺炎住院的美国人超重或肥胖。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数据显示,近40%的美国人肥胖,72%的人超重。请注意,超重和肥胖并不需要太多时间健康问题的高风险例如,像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一个5英尺9,175磅的男人超重。尽管疾控中心梅尔帕在提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之前,它仍然把利益攸关方的愿望放在优先地位。
       这些发现强调了更高的BMI对临床和公共健康的影响,包括需要加强对新冠肺炎相关疾病的管理,继续确定疫苗的优先次序和掩蔽,以及支持健康行为的政策。
◆美国的卫生政策
       美国的现实突出了疾控中心在公共卫生问题上的口头禅。国际健康,Racquet&SportsClub协会(IHRSA)发现,美国15%的健身房永久封闭到2020年第三季度。据估计,到2020年年底,将有25%的健身房关闭。
        IHRSA还发现健身房不是传播新冠肺炎的来源。但许多州关闭或严格限制健身房。加州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州,拥有近4000万居民,但在多个司法管辖区仍不允许室内健身。允许室内健身的县有很多妨碍警告锻炼身体。同时,快餐店在这场所谓的大流行中茁壮成长。.
       企业和媒体也在鼓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Krispy Kreme因其臭名昭著而声名狼藉提供免费的釉面甜甜圈在2021年剩下的时间里,每天都有任何出示“疫苗卡”的人。
       当然,釉面的Krispy Kremes是最低热量选项在他们的菜单上。但想法是让人们进入商店购买更多。此外,他们正在结合脂肪,含糖消耗品和实验镜头。
        ”世界主义”杂志甚至没有糖衣(没有双关意)它的议程。2021年2月的封面为自己辩护。
       据媒体和政府称,新冠肺炎是美国最大的健康问题。疾控中心说,肥胖使疾病更严重。然而,美国政府、企业和媒体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事实上,这些实体正在有意识地做相反的事情,首先是鼓励(强迫)人们去做实验。
       最好的疫苗是维生素D,绿色蔬菜和运动
“倾听科学”是这场持续不断的新冠肺炎营销活动的口号。然而,理解健康和不健康之间的区别只需要常识。人谁有规律地锻炼,并且有饮食意识。全因死亡率降低35%,癌症发病率降低21%,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降低41%.
       健身和健康是生活方式,而不是新年的决心。那些重视自己健康的人在饮食习惯、体育活动和获得充足的阳光方面找到了平衡。实验性的接种,口罩和恐惧不能也不会拯救你。个人责任是新冠肺炎的终极预防措施。请保持警惕。

【【【【【【【【【【【【【
风清扬尘:
护肝片,疏肝理气,健脾消食。具有降低转氨酶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等。复方益肝丸
 锁定复方益肝丸,中成药名。为祛湿剂,具有清热利湿,疏肝理脾,化瘀散结之功效。主治湿热毒蕴所致的胁肋胀痛、黄疸、口干口苦、苔黄脉弦;急、慢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
易善复

风清扬尘:
强肝胶囊热利湿、补脾养血、益气解郁。用于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病、脂肪肝等。

【【【【【【【【【【【【【【
事实是印度疫情已经差不多过去了,因为他们用了依维菌素

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 随着COVID -19大流行在纽约地区和整个加利福尼亚爆发,疟疾药物羟氯喹(HCQ)作为治疗和预防冠状病毒感染的用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它与阿奇霉素联合使用时,确实在治疗感染的病人身上有显著效果。

    在那些依靠该药治疗的国家中,有许多关于感染最严重的病人完全康复的记载。
    在大流行为背景前提下,由6200名多国医生对COVID-19进行的具有大规模统计学意义的研究揭示了治疗模式 。


治疗和疗效

在COVID-19治疗方案中,最常用的三种是:56%的镇痛药、41%的阿奇霉素和33%的羟氯喹。

羟氯喹在COVID-19治疗方案中的使用率:西班牙为72%,意大利为49%,巴西为41%,墨西哥为39%,法国为28%,美国为23%,德国为17%,加拿大为16%,英国为13%,日本为7%。

在15个备选方案中,羟基喹总体上被选为最有效的COVID-19治疗方案(占COVID-19治疗方案的37%)。西班牙75%,意大利53%,中国44%,巴西43%,法国29%,美国23%,英国13%。



图片

点击此处 拯救便秘



羟氯喹最常见的两种治疗方案是:

(26%) 第一天400mg;第二天开始每次200mg,每日两次,连续4天。

(38%) 第一天每天两次,每次400毫克;以后每天400毫克,连续5天。

在美国以外,羟氯喹同样用于症状轻度至重度的确诊患者,而在美国,羟氯喹最常用于高危确诊患者。

在全球范围内,19%的医生为高危患者开具或见过羟氯喹预防性使用,8%的医生为低危患者开具羟氯喹作预防性使用。

    在中国和韩国,当COVID-19首次出现时,用羟氯喹与阿奇霉素治疗广泛有效。法国的一项研究显示,6天内治愈了所有21名服用该药的患者。


结论

    虽然这是一项回顾性分析,但结果表明,对COVID-19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隔离和早期治疗,至少3天同时服用羟氯喹和阿奇霉素可使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它治疗方法,病毒载量下降较快。
    在《法国马赛3737例COVID-19患者接受羟氯喹/阿奇霉素和其它方案治疗的结果:一项回顾性分析》的文件中显示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虽然这是一项回顾性分析,但结果表明,对COVID-19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隔离和早期治疗,至少3天同时服用羟氯喹和阿奇霉素可使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病毒载量下降速度也比其它治疗方法快。
    羟氯喹、维生素D、锌的联合使用,可起到预防作用,阻止COVID-19病毒附着在健康细胞上,从而防止病毒在细胞内复制。

    然而,尽管羟氯喹作为抗疟疾剂,最近又用于治疗狼疮,已经安全使用了70多年,但美国医学会(AMA)和其它机构都谴责羟氯喹的使用是无效和危险的。


    然而,美国医学会(AMA)反对使用羟氯喹的声明却被推翻了。在《美国医学会撤销之前反对给COVID-19患者开羟氯喹的声明(更新版)》一文中,美国医学会(AMA)的509号决议部分指出:

决议。我们美国医学会(AMA)撤销美国药剂师协会和美国健康系统药剂师协会的联合声明,并更新原联合声明,告知患者正在进一步的研究,以明确羟氯喹和联合疗法治疗COVID-19是否有任何潜在益处(行动指南);并进一步:
    决议,我们美国医学会(AMA)在此发布最新声明,以明示我们支持医生在其最佳临床判断的情况下,能够开出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进行标签外使用,并特别提到使用羟氯喹和联合疗法治疗最早阶段的COVID-19(行动指南),从而让医生给开出18种羟氯喹和联合疗法的患者放心;并进一步指出:
    决议。我们美国医学会(AMA)采取必要的行动,要求当地药店发配由医生开具的,并符合美国医学会(AMA)第H-120.988条政策所阐述的原则的处方药,即 “患者能够获得医生开具的处方药 “,并包括与美国药剂师协会和美国健康系统药剂师协会进行合作。

图片

点击此处 查看详情


时机就是一切

    拜登在当选后两天宣布批准使用羟氯喹。并且是在辉瑞、摩德纳、强生公司能够制造出疫苗之后。

    由此不由发问,如果大药厂,以及作为武汉实验室和COVID-19疫苗投资人的福奇博士(Dr. Fauci)不公开反对使用羟氯喹,会少死多少美国人?
    如果在澳大利亚、印度、西班牙、冰岛和意大利等其它国家,去年春天就可以使用羟氯喹。

    在美国也会被广泛使用,然而,医生被法律警告反对使用。药店也一样,被禁止发配有效处方药。
    羟氯喹、锌和维生素D被认为可用于预防性治疗,即在症状的最早阶段服用,如果不是更早的话。

    维生素D和锌基于其对抗流感、感冒、季节性疾病,当然也包括 COVID-19的作用,被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服用以建立免疫系统。重点是建立免疫系统,避免感染。
    相对于受病毒攻击染病,防患于未然是如此简单和低成本。


COVID-19仍然在美国各地肆虐

    1月份有8万多人死于COVID-19,拜登上任后有10多万人死于COVID-19,可见冠状病毒依然活跃,而且是致命的。(疾控中心:拜登上任首月预计10万人死于冠状病毒)。
    用这些方法预防和治疗疾病,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挽救成千上万的生命。防止成千上万的人发展到需要住院或呼吸机的地步。通过给他们提供预防感染的屏障,防止数百万人得病。
    羟氯喹价格低廉,易于制造,全国供应可随时获得。对于那些没有其它选择,也没有其它治疗方法的人来说,不采用这样一种唾手可得的治疗方案是难以想象的。
    现有数据表明,越早使用羟氯喹越有效。


川普对羟氯喹持乐观态度

    当然,一旦川普总统满怀希望地谈到羟氯喹的可能性,很多建制派媒体就以此为线索,嘲笑这个概念,贬低其有效性。无知和满怀嘲讽地撕毁人们的期望。


    媒体没有关注到这个药物可能非常有前途,而是对它大加嘲讽,试图削弱其有效的印象。我们必须立即就羟氯喹、锌和维生素D的使用进行全国性的讨论。

如果羟氯喹被医生采用是有效的,可能会挽救成千上万的生命。

【【【【【【【【【【【【【【【【【【【【【【【


黑老汉的白日梦
今天 21:11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全球首例! 澳洲宣布彻底治愈关节炎!
澳洲每年有300万人因为关节炎而丧失行动能力,必须接受关节移植手术才能恢复站立和行走能力。
澳洲科学家Peter Ghosh和他的团队发现,用于尿路感染的药竟奇迹般地治愈关节炎!这个药就是:
Pentosan Polysulfate Sodium
木聚糖多硫酸酯钠 ​​​​


【【【【【【【【【【【【【【

凤凰独家|管轶:新冠疫情是场长跑,我还看不到终点O管轶:云南再次爆发疫情,这件事刻不容缓

核心提示:

1、如果能在早期找到病毒感染人的源头,并且去除这些传染源,堵住它们进攻人类的“门”,那么很多大流行病是可以遏制的。很遗憾,我们没在最关键的时刻把这个“门”封堵住。因为病毒有一个成熟期,它已经充分发育进化成了这个已经高度适应、高度传播的病毒,这个时候再去堵这个“门”用处已经不大了,所以基于当时的态势,大流行是不可避免的。

【【【【【【【【【【【【【【【【【

世界各国合计拥有35,218吨黄金储备,高于一年前的34,700吨。在恶性或其它经济危机情况下,国家持有黄金储备以支持本国货币。

过去10年,央行大量购买黄金,帮助金价保持在高位。但创纪录的购买热潮在2020年暂停,当时金价飙升至历史新高,而新冠病毒疫情导致世界各地的经济停滞。2020年第三季度,一些国家选择出售部分黄金储备,各国央行成为净卖家。

然而,这一趋势似乎正在迅速扭转。世界黄金协会发布了一份报告称,今年2月份全球央行是黄金净买家。购买黄金最多的是印度,购买了11.2吨黄金。

世界黄金协会高级分析师克里桑·戈保尔(Krishan Gopaul)今年4月7日表示:“我们预计2021年各国央行将成为净买家,但近期央行需求前景仍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尽管黄金储备是每个国家都想拥有储存的奢侈品,全球只有不到100个国家拥有大量黄金储备。在全球35,000吨黄金储备中,五个国家拥有大部分黄金资源。全球只有34个国家拥有超过100吨黄金储备。

为了确定控制世界黄金的国家,Wall St. 24/7审查了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截至2021年2月,按国家(吨)计的黄金储备数据。

毫不奇怪,该名单上的许多国家都跻身世界上最富有国家之列。以下是全球黄金储备最多的前五个国家。

1. 美国
截至2021年2月黄金储备:8133.5吨
美元价值:5,000亿美元
黄金占外汇储备总额的百分比:77.5%
GDP:20.5万亿美元(人均62,530美元)
人口:3.282亿

美国是黄金储备最多的国家,它的储备量是第二名的两倍多。

图片

2. 德国
截至2021年2月的黄金储备:3362.4吨
美元价值:2,067亿美元
黄金占外汇储备总额的百分比:74.5%
GDP:4.5万亿美元(人均53,785美元)
人口:8310万

3. 意大利
截至2021年2月的黄金储备:2451.8吨
美元价值:1,507亿美元
黄金占外汇储备总额的百分比:69.3%
GDP:2.6万亿美元(人均42,420美元)
人口:6030万

4. 法国
截至2021年2月的黄金储备:2436.3吨
美元价值:1,498亿美元
黄金占外汇储备总额的百分比:64.5%
GDP:3.1万亿美元(人均46,110美元)
人口:6710万

5. 俄罗斯
截至2021年2月的黄金储量:2295.4吨
美元价值:1411亿美元
黄金占外汇储备总额的百分比:22.0%
GDP:4.0万亿美元(人均27,044美元)
人口:1.444亿

第六名到第十名的国家及其黄金储备数量分别是:中国(1948.3吨)、瑞士(1040.0吨)、日本(765.2吨)、印度(687.8吨)和荷兰(612.5吨)。

台湾的富裕程度不容小窥。排名第12,黄金储备有423.6吨。
【【【【【【【【【【【【【【【【【【【

今天 10:58 来自 微博 weibo.com
研究揭示:———智慧基因主要存在于Y染色体上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一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团队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的PNAS杂志上发表论文,报告了他们的这项研究成果。研究揭示:人类的智慧和灵性基因至少60%存在于细胞的Y染色体上。

众所周知,女性细胞中只有X染色体,即,XX染色体。 男性的是XY染色体(既有X染色体,也有Y染色体)。

这项研究结论也符合生活经验和常识:通常女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思维的逻辑性相对而言比男性少。而男性比较理性和逻辑。就是因为理性和智慧基因至少一半存在于Y染色体上。

同时,该项研究也暗示:不同人种的灵性智慧差异,主要在于Y染色体中灵性智慧基因的差异。黄色人种中Y染色体上的灵性或智慧基因相对较少,表达量较低,或者处于隐性状态(不表达状态或者关闭状态);而白人男子中Y染色体上的灵性智慧基因较多,或者处于显性表达状态,或者这些灵性基因的表达量较多。(这里的“表达”,是一个分子生物学词汇,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体现出来的影响思维行为的数量。嗯,只能这样通俗地讲了,有点难懂,呵呵)。

这也解释了为何中国人绝大多数都是唯物主义者或肉体主义者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男人的灵性智慧基因较少(或者虽然也不少,但是都处于关闭状态和不表达的隐性状态),因而看问题比较肤浅和短视。比如一个中国人经典的宇宙之问:"思想和灵魂能当饭吃吗?" 这个问题难倒了西方所有的哲学家和科学家。

题外话:男人具有XY染色体,也间接暗示了,神为何从亚当身上取出一根肋骨,就能造夏娃的原因。因为男人同时还有X染色体,只需要提取出男人的X染色体,自然就能造出夏娃了。(如今,国内还独出新裁,流行取出一节男人肋骨为女性垫鼻梁,美曰:肋骨鼻)

补充一下:虽然有些人(比如一些女人和一些中国男人)的灵性智慧基因(智慧DNA)的数量相对较少,但是由于这些DNA的表达量(由DNA生产出的特定灵性蛋白质或RNA的数量)较多,从而也会在某些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智慧和灵性。智慧和灵性不仅取决于DNA(基因)的数量,还取决于由这些DNA(基因)表达产生的蛋白质或RNA的量! 比如有的人有10个拷贝数的DNA,但是由于其表达量很低,只产生10个蛋白质分子或RNA,导致灵性感悟能力较低。而有的人可能只有2个拷贝数的DNA,但是由于其表达量很高,可以由这2个拷贝数的DNA生产和制造20个蛋白质分子或RNA。显然,后者的灵性智慧高于前者!
【【【【【【【【【【【【【【【【【【【【【【【【
来自参与第一线COVID-19治疗与观察的两名医生,Brian Tyson博士和George Fareed博士对于伊维菌素用于治疗的方式如下:

IVM 3mg 片每天口服 12-18 毫克(5 -6 片)

至少 2 天,然后每天继续服用相同剂量(12-18 毫克)

直到恢复最多 5 天(服用总剂量不超过 5 片)
】】】】】】】】】】】】】】】】】】】】】】】】】】】】】

@开心打哈欠:西芹榨汁,加量维C维D(维D对付突刺蛋白),松针茶,姜黄素/粉,MMS1 ,选择适合的解毒方式。

】】】】】】】】】】】】】】】】】】】】】】】】】】】】】】】】

德里和北方邦遵循了2021年4月20日发布的全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 (AIIMS) 指南,该指南要求连续3天,每公斤体重服用0.2毫克伊维菌素。这相当于一个150磅的人每天15毫克,或一个200磅的人每天18毫克。  法里德博士和他的同事布莱恩•泰森 (Brian Tyson) 博士使用羟氯喹、伊维菌素、氟伏沙明 (Fluvoxamine) 和各种营养药物(包括锌、维生素 D)的组合,治疗了大约 6,000名患者,几乎100%成功。


硫酸羟氯喹+阿奇霉素+锌口服液,是针对目前病毒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其次是伊维菌素,这两者的功效非常显著,印度疫情现在基本缓解下来了,就是这两种药方的作用。在预防新冠病毒方面,目前为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口服羟氯喹,首次400毫克,隔一周后,剂量减半至200毫克,每周服用,对于变异病毒都没有问题


【【【【【【【【【【【【【【【【【【【【【【【


小毛驴看大戏
2小时前
来自 iPhone 12
已编辑
[笑而不语]上次我跟你们说我发现了一个宝藏推主ZUBY,名义上是一个著名的说唱歌手,但是金句频出,像一个哲学家。他发了自己在大流行期间的20条感想:

1, 大多数人宁愿成为大多数,也不愿成为正确的人。

2,至少有 20% 的人口具有强烈的威权倾向,这将在适当的条件下显现。

3,对死亡的恐惧只能与对社会异见的恐惧相媲美。后者可能更强。(要好好理解)

4,宣传在现代与 100 年前一样有效。获取无限信息并没有让普通人变得更聪明。

5,任何事情都可以而且将会被媒体、政府和信任他们的人政治化。

6,如果有利于他们的政治和经济愿望,许多政治家和大公司会很乐意牺牲人的生命。

7, 大多数人认为政府的行为符合人民的最大利益。甚至许多对政府持批评态度的人。

8,一旦他们下定决心,大多数人宁愿承担错误,也不愿承认他们错了。

9,人类可以通过快速和相对容易的训练和调节来显著地改变他们的行为——无论是好是坏。

10,当受到足够的惊吓时,大多数人不仅会接受专制,而且会依赖专制。

11,被斥为“阴谋论者”的人通常都经过深入研究,而且完全领先于主流叙事。

12,大多数人更重视安全和保障,而不是自由,即使所说的“安全”只是一种幻觉。

13,享乐适应一旦产生惯性,就很难让人们恢复“正常”。

14,很大一部分人非常喜欢且享受被征服。

15,“科学”已经演变成西方数百万人的世俗伪宗教。这种宗教与科学本身关系不大。

16,大多数人更关心的是看起来他们在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实际做正确的事情。

17,政治、媒体、科学和医疗保健行业都在不同程度上腐败。科学家和医生可以像政治家一样容易被收买。

18, 如果你让人们足够舒服,他们就不会反抗。你可以通过给他们金钱、食物和娱乐来让数百万人在剥夺他们的权利时保持温顺。

19,现代人在捍卫自己的自由不受政府干预时过于自满且缺乏警惕。

20,愚弄一个人要比让他们相信他们被愚弄容易。(划重点)

21, 大多数人都相当富有同情心并且有良好的意图(这很好),因此,大多数人很难理解包括我们的“领导者”在内的某些人可能怀有恶意或不正当的意图(这是不好的)。

【【【【【【【【【【【【【【【【

治疗癌症

1、碳酸氢钠---小苏打
治疗白色念珠菌(酵母)
2、蒲公英
3、艾灸局部加热
温度提高1度,抵抗力增加5倍 ​​​

一生平安好2013:回复@Ccccfei:[作揖][作揖][作揖]
7-19 12:26
无昼10269:回复@Ccccfei:谢谢!!!
7-19 11:23
Ccccfei:回复@一生平安好2013:食用柠檬酸,或者自己买柠檬提纯柠檬酸,网上有方法
7-19 11:20
Ccccfei:回复@无昼10269:食用小苏打和食用柠檬酸,柠檬片浓度太低了,用于改善苏打水口味可以
7-19 11:19
无昼10269:回复@Ccccfei:好的好的 是不是那种食用小苏打 柠檬酸能不能直接加柠檬片 柠檬酸是不是要买的那种药啊
7-19 11:14
一生平安好2013:回复@Ccccfei:请问柠檬酸是在水里加柠檬吗?🙏
7-19 10:57
Ccccfei:回复@无昼10269:少打一个1,3g兑1500ml,[允悲][允悲][允悲][允悲][允悲],有癌再加柠檬酸一起喝,正常人就喝小苏打就可以了
7-19 10:25
无昼10269:回复@Ccccfei:好的 谢谢!
7-19 10:17
Ccccfei:平时兑水喝,3g兑500ml的水,可以预防
【【【【【【【【【【【【【【【【【

投资黄金最难就是最近十年的经验对今后十年没有借鉴意义,必须追溯到50 年之前,才更恰当。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很多经济学家认为黄金已经过时,工业用途不广泛,而美元已经代替黄金的货币功能。毕竟黄金的大牛市是70年代,距离现在也50年了。这50年黄金也只是波动。



康波周期以60年为一周期,与我们的一个甲子类似。60年分四个小周期,分别为回升,繁荣,衰退与萧条。也类似我们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图片



最近50年,如果你投资黄金是非常可怜的,金价的上涨速度甚至达不到同期物价水平的上涨速度,可以说做生意还可以有钱赚的时候,持有黄金资产不仅无法获得超额收益,甚至不能满足保值需求,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当经济还在增长的时候所产生的丰厚利润超过印钞的速度。这样经过40-50的长期惯性思维后,大家普遍认为黄金第一不能对抗通胀,而工业用途也不广泛,因此才有黄金是野蛮人的遗物的说法。
【【【【【【【【【【【【【【【【

福奇的表现就不令人奇怪了。科学家现在已经沦为政治的武器,他们利用人民对科学的迷信来达到政客的目的。

在下坚持低碳饮食已经超过4年,感觉越来越年轻,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所谓低碳饮食就是尽量避免米面糖,因为淀粉进入身体后也变成葡萄糖。记得刚开始低碳饮食的时候,晚餐无论怎样吃,都不会撑,非常舒适。当天我已经知道,这个饮食是符合人的饮食习惯。

人类进入农业社会才几千年。农业社会以前都以打猎为生,何来淀粉与糖?人类的消化系统就是这样诞生的。加上不吃糖后,身体会把脂肪转化为酮,以酮代替糖作为能量,脑部能量供应更充足。

如果想维持大脑健康,建议素食者使用营养补剂,很多营养植物中是没有的,大脑健康涉及了40多种营养素。素食者缺乏的营养素,胆碱,肌酸,肌氨酸和牛磺酸,所需含量都非常大,有时候补剂也不够用。

最重要的是,素食会导致维生素B12和铁缺乏,这肯定会影响人的智力。
对于孩子和老人来说,真的要多吃一些肉,孩子大脑需要发育,我们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要想脑子好,还得多吃肉。老人,如果想防止痴呆,少吃点米面糖,可以防止大脑胰岛素抵抗,多吃点肉,可以改善认知能力。

【【【【【【【【【【【【【【【【【【【

2003年,黄金在经历过20年大熊市之后,远远低于实际利率对应的中性价格,远远低于应有的水平。在2003-2006年,黄金逐渐觉醒,4年涨了80%,
008年到2011年的黄金大牛市中,黄金价格对实际利率对应的中性价格一直是溢价,最高的时候有27%的溢价。这种溢价显示出黄金市场预期实际利率未来趋势下行,提前透支了黄金价格。

2012年开始的黄金7年熊市中,黄金价格对实际利率对应的中性价格一直是折扣,最高有18%的折扣。这种折扣直到2018年熊市彻底结束,才逐渐消失,回归中性价格。
【【【【【【【【【【【【【【【【【【【【

美国财政部:最富有1%美国人少缴1630亿美元税

赫芬顿邮报当地时间9日报道,根据美国财政部的”税收缺口“分析,美国富裕家庭每年少缴6000亿美元税,最富有1%美国人,”选择不缴纳1630亿美元税“。

美国的税法包括两套规则:一套是针对普通工薪阶层和工薪阶层的,他们几乎要申报所有收入;另一个是富裕的纳税人,他们往往能够逃避所欠的大部分税款。美国国税局局长雷蒂格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认为税收缺口可能高达每年1万亿美元。

拜登政府希望推动更严厉的税法,以抵消大规模改革联邦安全网络的成本。

阴谋论古已有之,但这个词本身还很年轻,到1997年,牛津辞典才第一次收录“Conspiracy Theory”,承认了阴谋论对大众观念的强大影响。
【【【【【【【【【【【【【【【【


财迷‖归去来:小民该囤积神马东西来应对黑天鹅事件?
原创 在家蹲了一个月的 九龙塘右眼财迷 今天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今天,应各位看官的要求,来填一个坑——面对黑天鹅事件,该囤积一些神马东西?



窃以为,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黑天鹅事件的严重性。



在证券投资领域,“归纳法”无处不在。电视上西装革履、油头粉面、天花乱坠、舌绽金莲的股市分析师们经常谈论的技术分析(看K线图之类)本质上依赖的就是“归纳法”。窃以为他们的分析就和下面这张图一样引人发笑:





就财迷看来,证券投资领域的技术分析人员似乎都有狭隘经验主义者之嫌——他们最喜欢干的事情是机械地以为历史统计数据能够涵盖未来的所有现象,于是他们用旧事物预测新事物,用过去预测未来。机械地以为过去会怎样,未来就可能会依旧怎样。




苏格兰有一位了不起的哲学家David Hume(大卫.休谟):





他写了一本书叫做《人性论》。其中以著名的“黑天鹅问题”表达了对于狭隘经验主义者的怀疑:我们看到的白天鹅数目再多,哪怕几百万只甚至上千万只,也无法推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因为只要有一只黑天鹅,就足以推翻这个猜想。



后来,人们在澳大利亚真的发现了黑天鹅,为此还发行了邮票纪念:





黑天鹅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与白天鹅的强烈不对称性:一只黑天鹅就能推翻成千上万只白天鹅累成的证据大山,让一切归零。



写出《黑天鹅》的Taleb信奉随机性,总是警告大家小心概率的发生:





然鹅,这世界却喜欢非黑即白,总是一意孤行。据《黑天鹅》内容,信奉概率的发生让Taleb在1987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不但保留了本钱,甚至赚到了一点小钱钱。一意孤行则导致他的同僚在金融危机中大起大落,再也木有了翻身的本钱。



同理,就我等小民来讲,少数人觉得黑天鹅事件可能导致大洪水,两脚羊云云,这个或不靠谱,小看了现代社会的风险控制能力,但是,这次三镇疫情已经很清晰地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黑天鹅事件并不遥远,一些人或可能因缘际会,因随机的黑天鹅事件而一切归零。证据如下:



即使厅局级干部,也免不了受病毒侵染:





纵然霸道总裁,也难逃魔爪试探:







虽然学富五车,仍免不了撒手人寰:





更不要提众所周知的常凯导演:







这些人都是社会的中上层,不信可以看财迷文章《财迷‖神州阶层划分与阶层跃迁的天地人三关:从文章马伊琍离婚谈门当户对》,然后自行判断。



他们不缺钱财,不缺人脉,也不缺资源,遇到黑天鹅事件,却仍然去世,这就是黑天鹅的可怕之处——一次性让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人生游戏直接归零,不可能再翻身。



昔日恒温有言云:“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类似地,领导/大亨/院士尚且如此,你我小民又何以堪?



说实话,对神州人来说,黑天鹅并不陌生,不管是大西北曾经出现过的25乘以3事件,还是哪个“春夏之交”,又或66-68年之间的“文”斗,抑或58-60年的事件(不懂这些的自行问度娘),虽然时间都过去很久,但当事人都还活着,列位看官去问问身边的父辈和祖辈,都会发现一旦出现黑天鹅,总有代价出现。只是可叹很多神州中产阶级都是“金鱼中产”,和鱼缸里的金鱼一样,眼光只有五米,记忆只有三秒,早就已经忘了这些,总是认为这个世界上的天鹅都是白的,岁月一直静好。结果一不小心,就会输掉最后的本钱。



实际上,即使不会输掉最后的本钱——遇到黑天鹅事件,最麻烦的其实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件带来的稀缺及相关成本上升——你突然发现口罩价格大涨,一些粮食蔬菜的价格也大涨,甚至一些服务,比如电工/水管工,等等价格都会大涨。



搞不好还会被敲竹杠,成为资本大盘的玩物:





所以,黑天鹅不得不防。



要应对黑天鹅,就需要构建自己的反脆弱能力。



无论是疫情也好,平原地区的洪灾也好,或者是台风也好,当出现大规模灾害之后。尤其是如果这些灾害发生之后,出现情况失控,下岗增加,人们开始疯狂的你争我抢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a)迅速地月兑,远离灾害发生地区,或者b)不出门,与世隔绝。



遇见黑天鹅,如果不能a)月兑,需要b)家里蹲,窃以为需要做的准备有如下几类:



第一类:食物



三镇疫情表明:一旦遇到黑天鹅事件,大家最好能不出门则不出门。但宅在家,万一物资配送不灵,或者连快递小哥也怕了,不敢出门。辣么别的还好,大家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填饱肚子。



a)首先,人体需要碳水化合物。为了这个目的,家里可以囤一点真空包装的大米。一般来说真空包装的大米保质期是十二个月。所以理论上各位可以囤一年的粮食,最低也要囤三个月的粮食。



b)人体也需要维生素。比如,缺乏维生素A会得夜盲症。维生素C是骨骼组织和牙齿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维生素C可能导致坏血病。一旦得上这种病,就会牙龈肿胀,关节肌肉疼痛无比。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就会不治身亡。



如有条件,可以在天台或院子里开辟一块小菜园。种一些时令蔬菜,做到补充维生素。其中,番薯是一个好东西,因为这个嫩叶可以食用,根茎也可以食用,藤蔓还可以作肥料。土豆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土豆在各种气候和泥土里都能长得不错。在电影《火星救援》里,马特呆萌就是靠着种土豆吃活了几百天:





如果没有条件自己搞小菜园,可以囤一点黄豆/绿豆,学会如何制作豆芽的方法。豆芽是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好东西。中世纪的欧洲水手在海上航行的时候,最怕的不是巨浪风暴,而是坏血病。中国水手却并未出现这类问题,因为他们发明了用木桶发豆芽——豆芽富含维生素C/B、胡萝卜素、叶酸和微量元素,都是人体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绿豆一斤大约可以泡出9至13.5斤豆芽,黄豆一斤大约可以泡出9至10斤豆芽。即使是用黄豆,按一个三口之家一天消耗一斤豆芽算,如果囤40-50斤,应该足够支持一年。所以,一个三口之家,最低也需要囤积10-15公斤黄豆/绿豆。



c)人体需要蛋白质。以前人家的腊肉,酱肉,香肠等也都是可以囤积的。商场通常有很多腊肉卖,不过比较贵。最好的办法是和在农村是亲友的农户联系,请他们养一头猪,然后整个买下来自己杀了吃。如果能囤半条猪的腊肉(一百多斤),一个3口之家省着吃一年应该是完全木有问题的。下半年可以再买新的。



d)人体也需要脂肪。为了这个目的,可以囤一点食用油。食用油保质期是十八个月,囤一年的食用油肯定木有问题。最低也要囤三个月的食用油。



食用油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用来在停电的时候点灯照明。寺庙里的长明灯,很多都是豆油、菜籽油。其余的油,甚至猪油,都是可以用来点灯的,没有专门的灯芯,可以用面纱代替,找一个家用的不锈钢盆子,倒进油,放进灯芯,就可以点灯了。



e)除了这些生的食物,我们还需要囤积一点熟食,保证即使没有火也能维持生活。这些熟食中首推军用干粮。10斤的90军用压缩饼干,一共20包,一个人一天一包就够了,记得同时多喝水。一家三口最低需要囤60天的,那90-100斤这种军用干粮就够了。



第二类:医疗用品



这次三镇疫情已经证明:一旦发生黑天鹅事件,很可能医院就会人满为患。如果你去医院,等于是给医院添麻烦。



所以,首先,各位要高度重视锻炼身体。财迷哪怕是在疫情期间,都会隔一天运动一个小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药品是可以常备的:



a)感冒药/发烧药/拉肚子的药,都是必备的。



b)酒精可以用来消毒,也可以用来做燃料,是必备的



c)创可贴,碘酒/绷带/医用钳子及剪刀是干活时不小心伤到自己后必备的。



d)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药物在出现长期药品断供的时候,是可以救命的(伤口感染需要抗生素)。白求恩大夫就是因为缺发抗生素,伤口感染过世的:





e)维生素A/B/C/E等也最好囤一点,万一连蔬菜都找不到,光靠碳水化合物维持生命,哪么补充维生素就是必要的了。



f)如果各位家里老人或别的亲人身体不好,一定要备好常用药物。比如心脏病常用药,胃病常用药,降血压/血脂的常用药。



g)除此之外,各位可能还会忽略一样东西:常见病诊疗手册。以前神州有很多赤脚医生手册,就是这样的。财迷这里推荐《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是一个很好的东西。(财迷会将这本手册发到财迷QQ群1057540359,有需要的请到公号下鼓瑟吹笙一栏,找到入群方式)



第三类:工具



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出现黑天鹅事件的时候。家用设备找人修理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即使不会给生活造成麻烦,也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财迷自己就遇到这个事:疫情期间,老人在家,家里却突然断电。家里的工具不是很全,只好出门找电工。结果连续找了两个电工,都不愿意出门,第三个给了三倍价钱,才勉为其难地出来——当时财迷就想——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的黑天鹅事件,会不会找不到电工?如果找不到,那岂不是就要倒退回原始时代?有人或云我有网就行,大不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问题在于:没电的话就也会没网,这就让人很头疼。



所以窃以为如下几类工具是必须的:



a)日常工具:手电筒,电池,有能力的可以搞一个小型蓄电电瓶在家里,虽然不能用来带动大功率电器,比如电磁炉冰箱,但是照明够了。



b)电工工具:在家里常备一只电工笔,一把平嘴螺丝刀,一把梅花螺丝刀,一个尖嘴钳,都是必要。同样的,漏电器、空气开关、保险丝、灯泡等等需要更换的器材也是值得准备的。



c)装修工具:电钻,以及刀/锯/锤/钳,这样万一有什么事,包括地震/洪水导致门卡住无法出门,基本上都能用工具解决。



d)防护工具:包括垃圾袋、保鲜膜、雨衣胶带等等,在很多场合下都能用上。



e)户外求生工具。



之所以需要户外求生工具,是因为万一形势太过严峻,想要迁徙到安全区域,则可能需要行走一段路程,还需要和亲友保持联系。



1)准备一把兵工铲,可铲可砍可挖哪种,淘宝上有很多:





2)最好备一个净水器。万一遇到水源问题,接雨水净化了喝也是可以的:







3)短波收音机。这个可以帮助你了解外面发生了什么新闻。注意,一定是短波收音机,不是中长波收音机。



4)对讲机,就是保安常用那种,事先定好调频,可以在户外移动的时候和亲友保持联系。



以上这些工具其实都不算很贵(我在万能的X宝上都可以找到)。但在必要的时期,比如没有网络,没有电,没有净水的时候,是非常有用的。



另外还有一些工具,其实在财迷看来,作为生存狂是必备的,但在这里就没法子多说。财迷会另外在我的VIP群,也就是方舟群,发一篇文章《应对黑天鹅事件高阶版》以飨读者。感兴趣的看官拉到本文最后去加入财迷的方舟群静候财迷隔几天把文章推到方舟群中。



备齐了以上三类东西,就可以做到万事不求人,在家蹲3个月到一年。外面不管有神马疫情,即使是丧尸出笼,都不用担心了。即使要出门,也可以全服武装,不用担心裸奔。



最后,谈一谈人的问题。



神州历代兵荒马乱之际,动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曹孟德),或者“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杜工部),而经过这样的时代还能活下来的人,在神州主要有两大族群:1)客家人,2)潮汕人。



根据研究文献和文化线索,客家人和潮汕人都是从中原来的。李辉、潘悟云等人2003年论文《客家人起源的遗传学分析》表明客家人大都来自中原,而汕头大学的胡盛平论文表明潮汕基因与闽南民系基因存在延续性。闽南延续隋唐发音,客家话以宋朝发音为主。



根据这些证据,我们大概率可推论客家人和潮汕人都是河洛一带生活的“河洛郎”。潮汕人祖先走的沿海路线,从隋唐甚至更早就南迁到闽南,最后到达潮汕。而客家人是走山地路线,从宋代甚至更早就开始迁徙到赣南,再到闽西,然后再到粤东。如下图:





客家人(没有在外做官的哪些)和潮汕人都能活下来,且活得很好,窃以为是有原因的。



第一,这两个族群的名人都很厉害,客家人善于做官,其中最厉害的是就像是开挂了一样运气极好且夫人换了好几个的花帅。而潮汕人善于经商,和温州人都号称神州的犹太民族,号称三分之一潮汕人在本地,三分之一潮汕人在深港,三分之一潮汕人在海外,其中翘楚就有李财主和鹅厂的小马哥。



就财迷观察历史上的黑天鹅事件,得出一个经验:三类人存活的几率更高。a)掌握物资分配的人存活几率更高;b)掌握物流的人存活几率更高;c)抱团的人存活几率更高。下图请自行体会:





客家人和潮汕人两个族群,前者做官的人多,能控制救济物资的分配,后者经商的人多,能部分控制物流,同时又能抱团。比起其他地区的散沙们,高到不知到哪里去了。



最后,再说一下,而客家人和潮汕人这两个族群还有一个特别的习性,就是善于月兑,当初从中原月兑到南方,现在潮汕人又从南方月兑到海外,颇有一点孔夫子“乘桴浮于海”的感觉(不要和我提前一句,我忘了)。



在罗马衰落的时代,遗民们逃到亚得里亚海沿岸的渔村,在滩涂上硬生生地建立起了一个商业繁荣的城市,这就是后来的“千年共和国”威尼斯:







而同时期在意大利出现的另外几个小社群如热那亚、比萨和弗洛伦萨都颇有建树,其中弗洛伦萨后来成为文艺复兴大师们的摇篮,这里出产的名人包括诗人但丁、彼特拉克,作家薄伽丘,画家达·芬奇,雕刻家米开朗琪罗,历史与政治思想家尼可罗·马基亚维利、布鲁尼、瓦拉以及天文学家伽利略。



所以古人讲,树挪死,人挪活,是有道理的。下图请自行体会:



正如开头提到的,五柳先生有诗云:“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辣么,看官或问:所归何处?



窃以为一句苏轼的诗就可以回答这个大哉问:“此心安处是吾乡”。



言尽于此。
新时期应急手册
原创 worldpupil111 历史之瞳 昨天
前言

  疫情刚刚开始,全球交流和经济活动受到重创。未来有很多未知因素,意外和惊喜,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

  我们平时该做哪些准备呢?以三口之家的常见需求,谈一下个人看法,供参考。

  

  

~1~

短期应急



  短期应急主要是防火防震。

  去过不少机构,都对安全极为重视。比如,很多外企对来访者的第一个环节就是介绍安全需知,安全专员还会每年组织员工开展防火演练,所有人都必须参加。

  现在很多人住在高层,高层一旦着火,因为有烟囱效应,浓烟不到半分钟就可以从一楼冲到30楼,灭火与逃生困难很多。所以,高层住户应配置灭火器、防火面罩与消防绳。

  处于地震带的国家,家庭大都备有应急包。比如日本的防灾背包,叫作非常持出袋,袋中装有险情发生时必备的生活保障品以及逃生工具:三天饮用水和食品、防滑手套、防灾头巾、保温急救毯、急救药包、手电、逃生绳、求生哨……,一般放在门口顺手可及的地方。

  这些都是应对临时的突发情况,我们还需要应对更长的危机





~2~

中期储备



  先提醒一下,这方面的准备,不止是需要屯一些物资,更多的是培养独立生活的习惯、技能和精神。下面以问题导向说明:



  停水了

  水的重要性超出我们的想象。非洲大草原的动物们、干旱地区的人们,都会为了争夺水源而打仗。

  当水龙头和厕所没有水,是非常痛苦的体验。这样的事情我经历过,某个南方的夏天,停水第一天还比较平静,而三天停水让空气中弥漫着排泄物的味道。

  只要不发生战争,长期停水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们准备应急饮用水即可。每人的基础饮用需要2升,每人每天5升的量。三口之家3天的饮水储备是30升,超市里面5升装净水是6大桶。我的建议是4大桶,外加二箱小瓶装。



  停电了

  停电更麻烦。停电不仅导致停水,还会电梯停运,照明、通讯等都会受到影响。目前中国的电力基础建设还是相当好,但近年来上马的特高压网,其可靠性有待验证。

  这方面,可以备一些应急照明,比如手电、电池若干,现在的充电宝+应急灯组合也很实用,偶尔停电点个蜡烛也不失浪漫的气氛。



  食物缺乏

  这方面,可以根据家庭偏好,准备一个月的基础消费需求。包括30斤米,植物油、速冻食品、肉类罐头、水果罐头、坚果、蜂蜜、巧克力、牛奶、方便面等。对于特殊群体的食物需求,比如婴儿和病人,还有宠物,都需要考虑。请注意,食品都有保存条件与保质期,但稍过期问题不大。

  只要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活动,不主动和外界隔离,粮食问题不需要担心。令人担心的是脑子,很多人对粮食的理解,还停留在确保多少亿亩耕地的农民思维。

  六十年前耕地很多但吃不饱饭,现在耕地少了很多不担心饿肚子。以前之所以吃不上饭,原因是经济管制。改革开放后,大家可以参与市场交换,就再也不担心饿肚子。



  商店空了

  现在市场物资丰富,但任何一个国家,只要产生哄抢,都会产生临时的局部短缺问题,就象前些天美国的卫生纸供不应求。还好,现在我们已经是轻工业品的生产大国,普通产品无需担心,缺货很快就能得到补充。

  作为70后,接触过票证时代的尾声,肉、米、油、布、煤,一切都要凭票供应。后面的80后90后,在改革开放年代成长,很难想象那种物资匮乏的感觉。供给制下的生活,可以看一下历史读物,或者参考现在的曹县。关于日用品,大家可根据自己需求决定。

  清洁用品:洗漱用品、洗手液、洗衣液

  卫生用品:卷筒纸、抽纸、女性用品

  日用物品:瑞士军刀、垃圾袋

  特需用品:隐型镜片、药水、冲牙器



  车没有油了

  汽油存储有安全问题,也不能久存。所以应给车辆习惯性加满油,并做好保养。不管好车孬车,都用全合成机油,跑一万五千公里问题不大,可以拉长保养的周期。

  有空琢磨一下常用技能,比如换轮胎啥的,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我曾经坐商务车在荒僻的高速上爆胎,几个人合作很快换好了备胎,要是等救援不知猴年马月。

  如果公共交通出问题,可考虑低成本无损耗的自行车。武汉封城期间,就有居民用自行车拉家人去医院的报道。



  电子支付故障

  电子支付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引起不少问题。

  比如,有的地方不能刷卡,有的时候网络故障,那会很尴尬。另外,当我们的消费全部实现电子化,如果隐私信息不能得到保护,其实就相当于在公众面前裸奔。所以,请勿对无现金社会有太美好的幻想。

  日常生活,可随身携带二千元现金,以及二百元的小额钞票。



  医疗匮乏

  这是我们面临的很大挑战。前段时间的疫情,已经展现了强烈的次生灾难。很多手术被推迟,很多治疗被延误。现在很多医院,一进去先做CT和核酸测试,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还增加了聚集传染的风险。

  科技是对付病毒的关键因素。病毒已经广泛传播,感染测试应该在社区快速完成,而不是在医院扎堆。随着快捷高效的抗体测试技术出现,已经获得免疫力的感染者,可以免于14天隔离的折腾。希望这些黑科技早点引进,造福民众。

  不管你是否承认,全世界最终都会走向“群体免疫”的结果,我们需要做的是推迟自己感染的时间。如果你不能享受特需医疗服务,那强烈建议做好身体的保养,尽量避免去医院。家中需常备药物:

  消毒用品:碘伏、邦迪、卫生湿巾

  卫生防护:口罩、一次性手套、84

  医用工具:耳温计、医用纱布、绷带

  常用药品:泰诺、消炎药、达克宁、布洛芬、马应龙、西瓜霜、龙角散

  特殊药品:降压药、糖尿病药、心脏病药、抗过敏药

  常用补剂:儿童AD,金维他等



  匮乏的误区

  关于匮乏,有二个认知的误区。

  一是把匮乏理解为数量问题,其实本质上是质量问题。当社会无法自由竞争,将出现逆淘汰,优质的供给被排挤出局,市场上只能充斥着低劣的产品。

  二是把匮乏理解为物质匮乏,其实还有更重要的精神匮乏。不妨准备一些可以重复阅读的优秀作品,陪伴我们渡过困难的岁月。比如:

  《罗马帝国衰亡史》、《中东二千年》、《二战回忆录》、《荒漠甘泉》、《自由的基因》、《致命的自负》、《佛学入门》、《中国近代史》、《万古江河》



  上面这些应急物资,是平时就应当准备的,定期检查定期更新。但如果长期的危机到来,存贮更多物资的意义不大。如何理解





~3~

长期危机



  长期危机,是指短期无法结束的社会大动荡,比如二百多年前的法国大革命,或是一百多年前太平天国或义和团造成的混乱。

  真的遇到这样的局面,就好比恐龙遇到陨石撞击地球,我们也就认命了。在那样的时代,无论你准备的物资多么齐全,无论你训练的能力多么超凡,即使到达荒野求生节目中贝爷的水准,也很难在乱世中生存。

  现在那些鼓动你配置各种极端求生装备的文章,更类似于商家促销的手段。在我看来,你装备越豪华物资越丰富,更可能成为暴民的目标,挂的越早。所以,与其大量囤货,不如更加关注社会公义,努力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秩序。

  疫情远未结束,欢呼尚早。人类嘲笑鱼的记忆只有七秒,其实人的记忆也长不了多少。才过了一个月,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艾芬医生的那句话:“早知道有今天,我管他批评不批评,老子到处说。”多么痛的领悟。

  回顾武汉疫情,如果专家们不是随口说病毒不传人,如果李医生们的警示能够正常传播,如果武汉隔离的措施能够提前几天,如果能够多几个方作者传递一线信息,那么现在全社会付出的代价,会少很多很多。

  试问自己:我们是否足够努力,以避免在同一个地方再次跌倒?正如先人所说:

  抗灾不如防灾,防灾不如避灾。

【【【【【【【【【【【【【【【【【【【【【【【【【【【【【【【【【【【【

不是广告,家里有存米面的看
大牛哥荐读 头牛关注 昨天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大米的存储方法


家中储存粮食有个烦恼,打开米箱小虫与米粒齐飞,估计,遇到过这情况的也不在少数,这可怎么办?


大米为什么会生虫?

原因一:当粮食还在地里时本身就带上了虫卵。


原因二:年年买米,年年生虫有些虫卵就玩起了捉米藏藏在米缸底、米袋缝、墙缝、地缝等地方中由于藏得隐蔽,因此很难清除干净。


一般情况下,大米是不容易生虫的,但是当大米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温度达到20℃-40℃,湿度达到65°-95°时,仅需一周时间,虫卵就孵化出来了,大米正好给米虫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因此它们便能顺利繁衍下一代了。

如何防范大米生虫?





1.花椒法



花椒是一种天然抗氧化物气味特殊,米虫对气味敏感,对这种气味避之唯恐不及,准备几块干净的小纱布,将花椒包住。


放置在米箱中的上、中、下等不同位置,然后把米箱盖严盖子就好了,花椒要选用新买的,气味浓的,隔一段时间,等花椒味道变淡了,再重新换新的花椒纱布包就行了。


另外还可以取大约30粒花椒煮成花椒水,将装米箱用花椒水浸泡10分钟,然后自然晾干后再用来装米,也可以有效的防止大米生虫。


2.海带法


干海带有很强的吸湿能力,同时还具有抑制霉菌的作用,将干海带与大米按照重量为1:100的比例混装,每隔10天将海带取出晾至干透再放回,一份海带大约可以反复用20次左右,如此便可防止大米霉变和生虫。


3.橘皮法


将吃橘子剩下的橘子皮晒干,然后放在大米里,橘子皮的味道不仅可以驱虫,而且会使大米有清香味。


大米的保存要点


1.大米不要与水分高的食物同时储存,否则大米吸水易霉变;



2.大米不要存放在厨房内,因为厨房温度高,湿度大,对大米的品质有很大影响;



3.大米不要靠墙着地放置,将其放置在垫板上,也可以防止霉变和生虫;



4.大米存放时不要放在袋中,要隔绝空气存放。


大家选购大米时尽量选择小包装的,最好是现买现吃,杜绝生虫的隐患。


面粉的存储方法


面粉是面制食品的主要原料,在大家生活中占主要地位。环境气温高,湿度大,面粉很容易吸潮结块,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引发霉变,甚至滋生虫害。因此,面粉的安全储藏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面粉储藏的目的

储藏面粉在供应及用户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储存面粉带来四个方面的好处。


1、降低成本:在商业活动中,进货量越大,货价越低,运输成本也越低,信贷额也会越高。



2、改善粉质:大家都知道,面粉熟成需要时间,储存面粉就是给予面粉有足够熟成的时间。



3、稳定品质:面粉始终是生物产品,虽然制粉师会尽其所能去稳定产品,但免不了有其差异,这类差异则依赖烘焙师的经验和技术来加以调整。这些调整工作是需要预先测试面粉的性质后才能进行。储货越多,测试及调整工作不但可以减少,产品一致性可以得到延长,而且,面粉在熟成过渡期比已熟成好的面粉较不稳定。



4、保证货源,存货越多,短货机会越少,货源供给越充分。


面粉储藏的特点

1、容易发热霉变:面粉颗粒细小,与外界接触面积大,吸湿性强,同时粉堆孔隙小,导热性特差,最易发热霉变。刚出机的面粉温度高,未经摊晾即行码垛,往往也易引起发热。面粉发热多从水分大、高度高的部位开始,然后向四周扩散。


2、容易发酸变苦:面粉在高湿高温的环境下储存或储存时间过久,其中的脂肪容易在酶和微生物或空气中氧的作用下被不断分解产生低级脂肪酸和醛、酮、羧酸等苦、异味物质,使面粉发酸变苦。


3、容易结块成团:面粉颗粒小,堆垛下层常易受压结块成团。储藏时间越长,水分越大,结块成团就越严重。


4、容易发生虫害:面粉营养丰富,一旦生虫较难清除;若温湿度适宜,害虫繁殖速度非常快,以粉螨为例(温度:25℃、水分:15%),繁殖一代只需14-16天。


面粉的储存方法

面粉储存方法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散仓储存,一种是堆仓储存。


1、散仓储存: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面粉厂或大型的食品厂。这种方法可减去大量的包装和运输费。


2、堆仓储存:干燥低温的面粉,宜用实堆,大堆,以减少接触空气的面积;新加工的热机粉宜堆小堆,通风堆,以利散湿、散热。不论哪种堆型,袋口都要向内,堆面要平整,堆底要铺垫好,防止吸湿生霉。堆垛高度应根据粉质和季节气候而定,水分在13%以下的面粉,一般可堆高20包。长期储藏的面粉要适时翻桩倒垛,调换上下位置,防止下层结块。大量储存面粉时,新陈面粉应分开堆放,便于推陈储新。


这种方法是把面粉包装后储存,虽然总成本要比散仓高,但是这种方法灵活,且投资成本低。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面粉的储存的要点

此提出要点,是以堆仓储存最为基础。


1、通风良好,面粉熟成需要空气。这就是面粉的呼吸作用,而且新磨的面粉还有一个出汗的时间,这段时间面粉会排出大量水汽和热量。通风可以加强排出水汽并且帮助散热。


2、湿度干爽:储存时要注意仓库的湿度,因面粉的吸湿性很强,导热性很差,而面粉的含水量高时,则容易变质及发霉,库藏理想的湿度为60%。


3、温度清凉:面粉的熟成与温度有着密切关系,温度高,熟成快。但温度过高时,面粉中的蛋白质可能会使到破坏;酶活力增高,化学反应不正常,都会影响面粉的质量。


理想的储存温度都是在18℃-24℃之间,超越此限,就有可能发热生霉。


4、环境清洁:面粉是直接食用的成品粮,很容易吸引鼠蚁昆虫,保持环境洁净,可有助减少害虫及微生物的污染。尽量使用吸尘器清扫避免扬起地面散落粉尘。


5、没有异味:面粉的吸湿性很强,也容易吸附周边环境的异味,连带生产出的烘焙产品也含有异味。所以面粉与有异味的物品要分仓储存,切忌与有异味的物品堆放在一起,以免吸附异味。


6、离墙离地:国家法例规定,所用粮食包装都要离墙离地,好处有:①、增进通风,有利于面粉的呼吸及降温。②、容易清洁、散落在地上的面粉容易清理。③、减低虫鼠污染、因为通爽,虫鼠不容易结巢。


7、先进先出:仓库管理的运作定律,可以保证稳定及减少人为过期。


8、托盘选用:面粉利用托盘堆放时,可以达到离墙离地的要求,还有利于搬运。


托盘有多种原材料制造



①、木制托盘:这种托盘比较普遍,但是容易虫蛀,污染面粉。也容易导致木刺进入面粉袋中。


②、塑料托盘:目前比较好的,可以减少面粉污染机会。



③、钢托盘:承载能力强,100%环保,可以回收再利用,具备稳定的包装性能,防水,防潮及防锈;与木托盘相比有环保优势(如木托盘容量滋生虫害),与塑料托盘相比有强度、耐磨、耐温及价格优势。
年轻一代没有缺粮的体验,很难理解食物的重要。历史上,美国、苏联、德国、日本这样的强国,都曾经被粮食问题困扰。美国曾经有资本家焚烧粮食、倾倒牛奶的生产过剩年代,几年后就因为大萧条,人民到处挖野菜。



德国在战争时期,一个普通德国公民一天只能吃125克面包。



日本在二战后期,成年人每天只能喝一碗粥,只有未成年学生可以优先吃饭。



在粮食数量还充足的时候,储备适合长期保存的食物,不仅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社会打造更大的农业产能,也可在危机时刻给家人带来安稳感,还可以救济急需的人,也缓解了社会缺粮的危机。



所以,在任何时刻都在自己家里储备可以长期保存的食品,是每个公民的美德。





2、不适合长期保存的食品



食物若不能长期储存,就会因为变质而浪费。所以要了解哪些食物不适合长期储存。



首先是容易变质的多水食物。比如土豆,番薯,新鲜的果蔬,都很容易腐烂变质。



鸡蛋日常只能储存几星期,若是用石灰水或水玻璃处理,可以储存几个月。但是长期储存不行。




咸鸭蛋和皮蛋储存期也不宜超过半年。



还有一些食物虽然可以长期保存,但是热量和蛋白质含量低,占地方。比如八宝粥和水果罐头,就是这样的例子。作为方便食物是不错的,若是作为长期战略储备,那就太浪费储存空间了。



火腿肠是一种营养最均衡的食品,里面有淀粉、动物蛋白质、植物蛋白质、纤维素、脂肪、诸多无机盐。食用方便,味道也过得去。但是,火腿肠通常只能保质半年到一年。原因是密封效果不如罐头好。



牛奶,酸奶,都不能长期保存。





3、适合长期保存的即食食品



可以长期保质的食品中,首选即食食品。因为既然作为一种储备,就是为非常时期准备的,非常时期你可能遇到缺乏电、燃气和其他燃料的情况,很多食物就不能烹饪,只能直接吃。



可以长期保存的即食食品里,最常见的是方便面。虽然多数人觉得方便面需要热水泡,实际上它是熟的,直接啃就可以。方便面的名义保质期是六个月到十八个月,但是很多方便面放二三年还能吃。



类似的还有粉干,粉丝。这二样东西跟方便面一样,可以直接吃,保质期比方便面还长,若是烘干密封,放五六年没问题,有些加了很多明矾的老式粉丝甚至可以放十几年依然可以吃。平常年代你绝对不会干吃,但是它们在没有燃料的时候凑合一下还是不错的。



更适合的是炒熟的干粮。尤其是豆类,炒熟烘干全密封,可以保存多年。大众最熟悉的炒豆子大概是蚕豆、聪明豆之类,营养价值最高的的其实是炒黄豆。除了炒豆子,小麦、大米也都可以炒熟了干吃。



更专业的速食食品是压缩干粮。各种军用和救灾的压缩干粮,体积小,密度大,非常适合长期储存,平均保质期二十年。



还有一种高热量的速食食品,叫能量棒,提供能量的效果比压缩饼干更好,价格也更贵。



一些炒熟的食物种子加糖的传统零食也可以长期保存,比如芝麻糖、花生糖、大豆糖。



白糖可以保存几万年不会损坏。蜂蜜成分复杂,主要成分也是糖,如果对蜂蜜进行脱水处理,也是可以保存很久的。







蜂蜜可能产生糖结晶,这不是变质,没问题的,可以照样吃。蜂蜜的问题是许多蜂蜜含水量偏高,长时间保存不如白糖方便。



从营养角度看,蜂蜜和白糖没有本质区别。虽然很多人坚信蜂蜜里有许多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保健物质。



适合长期保存的高蛋白肉类即食食品,以肉干最好。越是含水率低的肉干,保质期越久。若是真空加热脱水的肉干,在密封包装条件下,可以存放十几年。但是这类肉干非常硬,口感差。



与肉干比,罐头可以保持更好的口感。只要没有漏气,大多数罐头的保质期是可以远远超过三年的。所以保质期三年的罐头,即使过了保质期,你打开看看,若是味道没变,可以照吃不误。



罐头里面的午餐肉,是高蛋白高热量的品种。如果储存空间有限,多囤积一些午餐肉。平常我们选食品总是选低热量的「健康食品」,但是在非常时期,高热量食品才适合养活人。



除了肉干和干粮,还有干燥的果蔬。现代的烘干技术,可以用射频真空烘干炉进行脱水,可以在温度不太高、保持更多原有味道和营养的前提下,得到含水率极低的蔬果干。这些蔬果干,在密闭干燥脱氧的包装下,保质期少则三五年,多则几十年。



番薯、芋头、山药、土豆这些高淀粉的食物,煮熟后再经过真空射频干燥,都可以作为速食主食。



食盐、酒精含量50%以上的高度酒、纯净水,都是可以无限期保存的东西,无需担心变质。





4、粮食种子的长期保存



大米是常用食品。大米「以及其他大多数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粮食种子」的保存方法很简单,只需要三点:干燥,隔氧,隔光。



普通真空包装的干燥大米,可以存放三年以上毫无问题。更好的办法,是在袋子里冲上氮气隔离氧气,并且外面用隔光的铝箔之类包装,避免光和氧气。



在家庭条件下,充氮气不方便,一般可以用脱氧剂代替。扔一包脱氧剂进去,消耗掉袋子里的氧气,就可以延长保存期限。







做好干燥、隔氧、隔光,大多数粮食种子都可以保存十年甚至更久。大豆、芝麻、稻谷可以保存几十年。未脱壳的莲子可能可以保存上千年。但是,保存时间过长的粮食味道会变差,只适合非常时期作为应急救命食品。



酿酒厂经常收购过期的陈米,做饭吃虽然味道差点,酿酒基本上还可以。





5、腌制品



腌制肉类,是古代常见的保存食品的方法。腌肉风干可以保存几年。虽然在极端情况下,甚至有人吃几十年前的咸肉干,但是味道和卫生状态都不合适。



尤其是以现在的卫生标准,尽量别吃长时间的腌肉。







腌肉里面也有美味极品,比如金华火腿,就是一款深受人民喜欢的食品,虽然它也是亚硝酸盐超高的不健康食品,但是味道好,可以长期保存。即使挂在农村厨房的炉灶边的墙上,沾满烟尘和各种脏兮兮的杂质,金华火腿也可以存放很多年,削掉发霉发黑的外皮,里面的肉是好的。有人吃过十五年的金华火腿,依然可以吃。



除了肉类,还有海鲜。许多海鲜都可以腌制。比如温州人喜欢的的鱼生、咸蟹、腌带鱼、鲨鱼鲞、黄鱼鲞、泥螺,都是腌制品的典范。



咸菜也是腌制品的重要成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某军区举办了一次咸菜比赛,有些部队竟然发明了二百多种咸菜。基本上任何蔬菜都可以腌制,即使是番薯藤、南瓜叶、蒲公英、车前草,都是可以做咸菜的。



除非你特别喜欢吃这些腌制品,否则不推荐。因为真的不健康,不如吃方便面、压缩饼干、干燥果蔬。







加入我们成为prepper,国内专业的prepper社群,群员消息互换及技能互助,南洋富商一对多更多细节指导及交流,欢迎点击下方蓝字链接或菜单栏「微信群」查看说明(199元/年)进群和我交流更多信息,入群人数过多,即将涨价,感兴趣的读者早日入群。

南洋富商微信交流群说明3.0


后台回复「生存」查看「硬核生存指南」全集。
【【【【【【【【【【【【【【【【【【【【【【【【【【【

如何将食物长期保存一千年丨硬核生存指南
原创 南洋富商 南洋富商 3月7日
工程师学者思维打造的硬核生存指南,用博古通今的文字带你走进迷人而有力量的求生世界。科学系统解构生存知识,创新结合进化心理学学科。国内先行的求生手册,2020年个人必学的自救指南。

课程会不断涨价,以实时价格为准。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课程说明及价格。



1、保存一辈子的食物


普通人并不需要长时间保存食物。但是有一些特殊的人,他们非常在意食物能保持多久,甚至希望能永久保存,他们也会在家里存放大量长期保存的食品。不久前,Costco就推出了一种末日生存者套餐:一大堆可以保质三十年的罐头,够你吃很久。这种套餐并不便宜,一套要七八万块。大多数人就是当时一时冲动,充满激情地为未来做准备,实际上都没用到那些罐头,我猜想再过二十年,那些罐头可能还堆放在他家地下室或者某个避难所。




但是,保留这种食物是有价值的。如果在未来的三十年,有一天他忽然需要用到这些食物,即使一生只用到一次,这些食物就是他的救命之宝。

这种末日罐头,保质期少则三十年,多则五十年,国外很多prepper会或多或少储存一些以防不时之需。

军队会大量储备罐头。1944年广岛生产的一批罐头,在2018年被人发现,打开尝尝,居然没变质,味道还行。这证明以1944年的技术就可以确保罐头存放74年。以今日的高新技术,做出更好的罐头并不难。

除了罐头之外,还有没有别的食物可以保存很久呢?当然是可以的,只要你知道如何保存,很多食物都可以保存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


2、肉类长期保存——冻肉


现在的技术,速冻保存是最合适的。快速冷冻,保存在零下18度以下,就可以使细菌长期失去活性。但是长期冷冻的电费成本相当高。

只要从未解冻,这样保存的时间是非常长的,传闻中的冷冻了四十年的鸡爪不是传说,而是真的可以照样吃。但是口味会变,细菌和卫生也达不到要求,所以通常半年时间就要轮换备用肉。可以吃和味道合格,毕竟不是一回事。按照中国规定,这种备用肉,猪肉四个月轮换一次,牛羊肉八个月轮换一次,所以通常你是不容易吃到40年的僵尸肉的。

在极高冷冻速度下,某些动物可以保存生命,解冻后甚至还是活的。比如许多鱼类就可以冻硬后再苏醒复活。很多年以前,就有某些身患绝症的富人把自己的躯体冷冻起来,保存在极低温度下,指望等未来科技发达后复活。但是,以当今的科技水平,他们即使解冻,也只是一具没有变质的冻肉,而不会复活。这种冷冻技术是很厉害的,冻上几万年都不会变质。目前,提供冷冻尸体的公司承诺,他们保证五百年之内不会让尸体有任何损坏。




在大自然中也有冻肉长期保存的记录,尤其是在隔绝空气和阳光的冻土层,经常保留千百年前的动物尸体。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西伯利亚冻土层下的猛犸尸体。最年轻的猛犸肉,大概有四千年。有些有一万年。保存完整的最古老的猛犸冻肉,是39000年前的。

二百年前,当地土著居民埃文基人(Evenki)偶尔会将猛犸象肉喂狗。猛犸肉脂肪形成的尸蜡气味令人作呕。肌肉纤维也会发生变化。食品化学家马特·哈廷斯(Matt Hartings)说,冰晶的形成会刺穿肉的肌肉纤维,解冻后却会变成一种粘性物质。

事实上,俄罗斯古生物学家“曾试图炸猛犸象肉,但最后它变成了一种臭气熏天的液体”。

所以,虽然猛犸肉可以给狗吃,人若是不到万不得已,大概不会去吃。

人应该吃的,是当代速冻技术制造的冷冻肉,那些保存复活尸体的,保存精子卵子的,都是这种技术。保存温度越低耗电越大,即使在极低温下可以保存几千年,也不是一种经济的手段。

我曾问驴友朋友,如果他在冰山,会不会吃那些野生动物冻硬的尸体。他说这个问题让他想起那些殉难的登山者,他们的尸体经常冻在冰山,上百年不变,如同一座座路标。


3、腌制的干肉


在没有冷冻技术的古代,人们用腌制再烤干的办法保存肉类。这种办法,或许会让人想到古埃及的木乃伊。




1982年马岛战争期间,英国海军发现一批克里米亚战争时期(1853-1855)吃的肉。这批肉的生产日期是拿破仑时代的。这种肉极硬,需要用锯和斧头加工,一般的厨师刀根本切不了。1839年达尔普林船长在阿松森岛的仓库发现那些咸牛肉是1809年腌的。1870年海军水手发现他们吃的咸牛肉是1805年装进木桶里的。英国水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还吃着纳尔逊时代(1805年以前)的咸肉干。

美军在一战时,也曾吃过南北战争年代的咸肉干。

这类古代的腌制干肉,味道都很差,气味都难闻,若非迫不得已,不会有人喜欢。也绝对达不到现在的食品安全标准。但是在极端情况下,人不会那么讲究,有吃就活,没吃就死,道理就是那么简单。

在中国,有一种美食叫金华火腿,以前浙江农村的人经常把它挂在墙上,可以保存十年以上。有人吃过十五年的金华火腿,味道尚可。金华火腿最好吃的是一年到二年之间的火腿。太久的火腿味道会变差。若是真空包装,则保存时间可以更长一些。

金华火腿味道极好,保存方便,存放多年依然味道不错。你若不在意亚硝酸钠含量偏高,不妨多囤积一些作为应急食品。

类似的,很多鱼类加盐腌制,再晒干,就可以保存几年。有些海生动物,比如墨鱼、鱿鱼、贻贝、干贝、海参,晒干就可以保存很久。若是采用现代方法加热真空脱水,真空包装隔绝空气,保存时间可以长达十几年到几十年。


4、干燥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有各种不同的保存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利用干燥种子本身的生命力。比如说,干燥的稻谷,在室内堆放的保存时间就远超大米。大米暴露在空气里,一二年就会长虫发霉,时间再长变成碎屑,要隔绝氧气才适合长期保存。稻谷可以在粮仓里保存十年。多年保存的稻谷碾米,味道虽然不如新稻好,至少比陈米好得多。

用古代传统的陶罐保存方式,最适合长期储存的是黄豆和芝麻,芝麻可以保存60年,黄豆可以保存20年。



大多数豆类晒干后,装在罐里密封防虫,就可以储存多年。黄豆,绿豆,红豆,黑豆,蚕豆,都可以。如果不密封,很容易被虫子吃掉。黄豆是出类拔萃的豆,营养含量高,可以做成大量的美食,无论是豆浆豆腐脑,还是豆腐、豆腐干、豆腐皮、素鸡、腐竹,都是美味。黄豆最简单的吃法,就是炒熟了吃。

炒熟的豆子只要干燥防虫,也可以保留很久,是非常好的即食食品。在燃料缺乏、停电的年代,可以只吃炒豆。另一种美味炒货是炒麦粒。

现代科技带来一些更好的储存方式。首先是真空包装。如果再加上脱氧、隔光,就更完善。

大米如果放在个铝箔真空袋包装,充入氮气,可以保留十年以上。普通人家里没有氮气罐,也不大会操作,那就用脱氧剂代替。脱氧剂可以把密封袋子里的氧气以化学反应的方式消耗掉,这样细菌和各种虫子都不易生存。

更好的干燥技术不是晒干、晾干、烘干,而是射频真空脱水。真空脱水技术在很多领域有应用,比如很多极硬的木头,可以放在真空罐里,加上短波射频电场加热,再抽真空,就可以迅速干燥。这种技术也适合各种粮食、蔬菜。

经过真空脱水的干蔬菜和粮食,密封条件下可以长期保存。若是加一点防腐剂,基本上是永久保存,几十年没问题。

有些碳水化合物,比如白糖,冰糖,蜂蜜,有极强的渗透压,可以把细菌杀死。只要里面水分含量低,基本上是可以永久保存的,尤其是白糖,存放一千年绝对没问题。

最好的纯天然种子食物,是莲子。埋在泥炭层保护的古代莲子,隔了一千多年依然可以发芽开花。如果你希望用古代的技术也把粮食能存放一千年,那就囤莲子。记住,要用外皮还没剥掉的莲子。


5、糯米砖,古人的生存智慧


大米做的年糕,若是烘干,存放几年不会变质。类似的还有粉干、粉丝、粉条。尤其是明矾含量高的传统粉丝,存放十几年可以照样吃。

在古代,中国江南人有一种特殊的囤积食物的方法,叫糯米砖。

糯米砖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糯米年糕。把糯米磨粉蒸熟,加入大量红糖,捣成年糕,里面还有明矾之类的防腐剂。一块块做成砖的形状,烘干,它就有了极高的硬度和强度,甚至比砖头和木头更结实。用这样一块块糯米砖砌墙,外面刷上石灰,看起来就和最普通的墙壁毫无区别。在石灰、明矾、红糖的共同作用下,糯米砖的存放时间是很久的。

遇到物质匮乏的年代,就把家里的某堵墙砸开,取出里面的砖,就可以吃。

这种保存方式非常隐蔽,无论是土匪来抢劫,或者穷人吃大户,都不会被发现。

在中国东北,清末明初有很多土匪,经常抢粮,东北人发明了一种保存食物的办法:把玉米糊一层层刷到墙上。干了以后,看起来就是一面墙,没有特殊之处。这样,即使家里的粮食都被土匪抢走了,还可以从墙上砸下玉米糊填饱肚子。

杭州临安有一种传统的加明矾的粉条,是把番薯粉做成很大的一块长方体,趁半硬的时候用一种特殊的刨子一条条削下来做成粉丝,再晒干。这种粉丝砖强度极大,足以砌墙或做各种用品。或许prepper可以去搞一些存放。


【【【【【【【【【【【【【【【【【【【【【【【【【【

【【【【【【【【【【【【【【【【【【【【【


乱世之中,什么是硬通货
大官人与十六哥 前天


我们选取精品,注重分享好文良读。

版权归原发媒体及原作者







来源:天涯论坛

1

最近各地很多街道都修复为民国风,有些小资也缅怀民国情调。

这让我想到民国年代的钞票大贬值。

那时候,我外公买了一个大衣柜,高度大约一米八。这个衣柜不是放衣服的,是存放现金的。

发工资的时候,若是拿不到大额钞票,就只能拿小额的。我外公是个技术工人,工资太重,一个人拿不动,就装在麻袋里,叫一辆人力三轮车拉回家,然后一捆捆放在衣柜里。

上街买菜,要带二个篮子,一个篮子装钞票,另一个篮子装菜。一篮子钞票花出去,一篮子菜拎回家。需要大笔钱的时候,大家懒得数钱,就用尺子量一下,看看钞票有多厚。

这就是我外公外婆民国时代的生活。

那时的工资,如雨后春笋,前几年工资还是一个月二十块,很快就是几百块,几千,几万,几十万。后来,很多人把太小的钞票贴在墙上,作为糊墙装饰,因为比买纸便宜。

这就是民国风。这样的乱世,别人跟你借钱,你敢借么?今天你借出去一千块给别人买房子,等他还钱的时候一千块只够买一斤猪肉。

2

当年民间有一种硬通货,是粮食。你今天跟我借五百块钱,收据上要写「今借到xxx谷300斤」,也就是把钱换算为粮食。不管你用什么钱还我,也按照当时的粮价计算。

粮食作为一般等价物,是非常合适的:产量有限,谁也没能耐一年把全国粮食产量增加十倍。它有使用价值。它是防伪的,你要伪造大米或小米,那只有上帝做得到。粮食容易分割,可以按斗或斤计量。

粮食在任何乱世,都是硬通货。如果粮食不是硬通货,说明这世道还不乱。太平盛世的重要标志,就是粮食不值钱。

当今以粮食作为硬通货的例子,是委内瑞拉。在委内瑞拉有很多交易群,开始是物物交易,后来就就出现了一种计价通货:方便面。

比如说,某个委内瑞拉人有一个旧手机要卖掉,拿到跳蚤市场群去卖,标价20包方便面。

方便面是比稻谷更容易使用的货币。它不需要拿秤去称,数一下数量就可以。

关于粮食,我想说几个故事。

故事一:河南某地,娶老婆聘礼是三十万人民币,加一套房子。以前缺粮的年代,聘礼曾经是几十斤大米;

故事二:建国初,华罗庚和苏步青抢夺数学所所长职位,苏步青主动放弃了,因为数学所所长的工资是一个月600斤小米,苏步青一家十来口,这工资太低,没法养家糊口;

故事三:1950年,国旗设计者曾联松拿到国旗设计的巨额稿费五百万「相当于后来的五百元」,赶紧买了几百斤粮食藏在阁楼。

3

在委内瑞拉,最不值钱的钱,是本国的钱。在网上曾经流行一张照片:

在委内瑞拉的一个垃圾堆里,大把大把的钞票扔那里,被风吹得乱飞。

国外的钱还是有用的,尤其是美元。

如果你有美元,就是比方便面更好的货币:因为外国人对方便面不感兴趣,他们不缺粮食。但是大家都认美元。当年萨达姆侯赛因要求石油用欧元结算,美国就不开心。有美国在,美元总是比别的钞票更可靠。

一旦政府出问题,本国钞票上到数字就可能位数大增,从二位数到十几位的例子,就是津巴布韦。这时候,就需要大家更认可的硬通货当货币。

金银虽然不再是主流货币,但是金银依然是不错的东西。乱世年代,黄金永远比纸币有用。

4

在乱世,哪些东西最适合当硬通货?

首先是能救命的。人命最值钱,无论你有多少钱,命没了,钱就是人家的。

乱世之中,粮食永远是最要紧的硬通货。身无分文,有吃有喝能活几十年。没了食物,即使腰缠万贯,一个月就会饿死。

无论是方便面,火腿肠,大米,还是罐头。但是,要考虑到粮食的储存期限。大米只能储存二年,晒干的稻谷可以储存五到十年,大豆可以储存二十年,芝麻可以储存六十年。

很重要的一种代替粮食的物资,是糖。如果你买冰糖或白砂糖,可以储存一千年不变质。白糖还是一种很好的天然防腐剂,很多食物加大量白糖,就可以保存很久。

除了粮食和糖,还有一样很重要的东西是药。所有的药里,最重要的是抗生素。记住:在乱世,无论是虫草,灵芝,石斛,黑枸杞,人参,都是没用的。那时候,即使是兽医用的那些药,养殖场给鸡鸭猪牛吃的那些抗生素,都可以拿来救命。也不要担心过期,有些过期很久的药,也可以救命。

即使你只有几百块一公斤的兽用四环素,也比没有抗生素好。

另一种好东西是净水材料。最方便的是沉淀用的明矾,消毒的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钠。

明矾现在很少有人用。很脏的普通水塘里的水,稍微加一点点明矾,可以把大量的悬浮颗粒结块沉淀下来,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寄生虫卵,就会成为沉淀物。

然后一缸水加一克二氧化氯或次氯酸钠消毒,杀菌杀病毒,这水就可以直接喝了。

乱世之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穿越危险到达干净水源之处。在打水的地方,或许正有持枪的匪徒霸占。逃生的路上,可能几天也遇不到干净的水,甚至只能得到路边水坑里的积水。

没有食物可以活一个月,没有水只能活六天。净化水的设备和药品,绝对是硬通货。


5

另一种硬通货是武器。没有武器,乱世就难以保命。武器弹药,总是乱世的硬通货。

张作霖先生当年成为中国首富,跟他擅长经营有关。据说他割据东北时,经常自己把大量枪弹武器通过黑市卖出去,又以社会安全的名义到民间强制没收武器,过段时间又偷偷卖出去。一边卖,一边没收,这钱就源源不断地挣。毕竟他是土匪出身,知道武器的价值。

除了武器,还有一种东西是燃料。燃料是消耗品,乱世时代,无论砍树还是割草,都不足以维持使用。在乱世,你能储存石油,石蜡,甚至煤,都会很值钱。尤其是汽油和柴油,可以直接发电,这在乱世极其重要。

6

还有一类很重要的东西,是工具。

在乱世,你不能指望工厂开工源源不断生产各种物品。你得准备什么都要DIY的日子。这时候,你就需要各种各样的工具。

这些工具,有些是手动的,有些是电动的,如果是电动工具,你得准备足够的电源——充电电池,太阳能电池,发电机和汽油柴油。

如果你是一个极限生存爱好者,一定熟悉贝爷的系列剧本。贝爷仅仅用一把小小的生存刀,就可以在各种环境下求生。

但是,那仅仅是电视节目。贝爷没有告诉你的是:他后面有一个救援团队,他出门前打疫苗,吃抗生素,他遇到危险有直升飞机救他。你若真信贝爷,想学他的样子靠一把刀独自荒野求生,那是太赌命了。

普通人若想钻木取火,三天也点不着一张纸。但是几毛钱一个的一次性打火机只需要一秒钟。拥有大量的打火机在乱世就是富人。

普通人若想徒手抓鱼,可能一天也抓不到一条。若是有一张普通的小渔网,一天可以收获上百斤。那时候,一张渔网的价值,远超几十万的瑞士名表。而那些名表的使用价值,只相当于二十块的电子表。

在现实中,你需要尽可能多的工具。你要在乱世来临之前就熟悉这些工具的用法,经常玩玩DIY,学习有用的知识。没有知识的人,给你一个富士康工厂也没用。

手电筒、打火机、对讲机,也是重要工具。很多人到现在都没玩过对讲机,这真是一件遗憾的事。乱世年代,你难道还指望可以用安卓手机上互联网?你要回到古代的日子。

有了对讲机,几十公里范围的信息传递只需要几秒钟。短短时间就能通知你的同伴。人群就不再是原子,而是组织。

这些工具,在乱世非常值钱。

7

在乱世,你会发现劳斯莱斯的作用还不如五北京吉普,林肯加长还不如拖拉机好用,LV包包远不如驴友的登山包,爱马仕皮带不如一根电工用的插工具的腰带,一个工具箱的工具的价值远超宋代官窑瓷器,卡地亚手镯的价值不如一卷铁丝,深海鲍鱼不如最便宜的火腿肠。

在乱世,有用的东西才能成为硬通货。你若能储存一些,到时候就可以交换各种用品。


这些东西总结一下:

粮食、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净水用品、武器、燃料、工具、黄金和美元。

还要补充一点:最最值钱的硬通货,是你的知识和技能。

你的医疗知识,可以救人性命,即使你身无分文,也可以在乱世生存。

你的各种劳动技能,在乱世都可以为大家服务,用你的服务换去各种物质。


你的知识和技能,别人抢不走, 路上不会丢,也不占地方,也不会变质过期。

不要等到乱世来临才学,那时候你根本没机会。你需要时刻有一颗生存狂的心,慢慢积累你的知识和技能,一步步优化你的乱世库存储备。

那时候,你和你的家人,会比别人多一份活下来的希望。

血氧计相当便宜,不少美国家庭尤其是本来就有慢性肺病的还是有它的,或者至少现在买个贵的也来得及 ($100以内在local药店还是能买得到的)。但是不少美国穷人家庭甚至连个$10称体重的秤都买不起,也就没有自己测血氧的能力。



3、不论如何造成的,今天新冠已经在全美广泛流传了,而且已知有很多无症状感染者,也就基本上不可能扑灭了。



所以象流感一样,大部分人在接下来的有生之年,迟早都会得上一次新冠,而且得了一次也不保证过几年不再得一次。这是人类医疗水平决定的,也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虽然现在貌似扑灭了,但一旦打开国门还是会要面对。所以,你我将来多半都会得上新冠,但如下所述,对此完全不必恐慌。



4、如果你将来出现了类似流感的症状 (发烧干咳嗓子痛) ,可以就当作你得了新冠或流感。



居家休息,和家人严格隔离,电话告知医生,加上自我密切测量血氧 (每4小时测一次,保证 >95%),就足够了。因为没有神药特效药,所以不必纠结于去测试。去测试并不能改变什么,顶多满足一下你自己的好奇心。即使测出来是阴性,如果你症状很象,那测试也可能是假阴性,你还是该隔离和密切监测。如果发烧,只吃 Tylenol (acetaminophen) ,按瓶子上所写计量吃。



如果吃了药烧退了,血氧也保持在95%以上,就不必看医生。







此外,我觉得治疗一般会有两个误区:



第一,狂喝水。



这个病在医院治疗的时候是要尽量少给水的,以避免肺积水 (pulmonary edema),所以在家喝水喝到满足自己口渴的程度就够了,不要刻意多喝水,象国内那种动不动吊瓶水更是不可取的。喝水要保持盐分,所以chicken soup比白水更好。



第二,长时间一个姿势卧床。



这个病多睡觉多休息很有利康复,但是长期卧床可能出现血淤导致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在医院都是给注射化血淤的药避免这点,在家则可通过多运动来避免。建议至少每四个小时起床一次在家慢走个一刻钟建,而且卧床时也多动动腿,多变换变换姿势(时不时趴着睡也有疗效,即所谓proning)。



5、从长期来讲,新冠的确是象个大号的流感,它的总体致死率大概也就是流感的几倍。



绝大多数得了新冠的都是无症状或者轻症就自愈了,也没什么后遗症。我亲眼所见,即使需要住院的新冠病人大概四分之三都出院直接回家了。因为美国已知新冠是无法扑灭的,所以出院标准远比中国宽松,例如不发烧不需要吸氧48小时即可出院,不需要重复做核酸检测,医嘱在家继续隔离14天即可。



这不是因为没床位,事实上我院普通床位现在一点都不紧张,而是因为呆在医院里没必要了,毕竟医院没有家干净。







6、但是为什么近期内我们还是要严格停工隔离呢?



因为新冠它是全新的,而不是象流感一直都在。在美国,流感每年死几万人 (这点绝无高估,每个医院里的医生每年都实际感受得到),但是新冠把这一年的病压缩到几个星期里发,造成单日发病数很高,医院爆棚。Flatten the curve的意思只是把单日发病数压下去,对这个flattened curve做积分的总发病人数还是不会少的。



但只要每天医院不爆,就能保证该给氧的给氧,该上呼吸机的上呼吸机,就能救回一些命。



7、新冠严重到要进ICU上呼吸机的是极少数,但如果上了呼吸机,不说九死一生,活下来的可能也最多只有一半了,这也是人类目前医疗水平决定的。



所谓抗细胞因子风暴的药我院也用,效果貌似很有限。病情严重到要上呼吸机一般都不是因为病毒本身,而是因为ARDS,可以通俗的理解为肺的过激反应。各种病毒和细菌,乃至一些非感染类的病,都可以导致ARDS。



如何避免ARDS一直是老大难问题,重点研究几十年了没有很多进展,不是近期可以解决的。就我这次亲眼所见,也只能说,会不会变成ARDS全都是靠命。虽然统计上来说有基础病的更容易得ARDS,但确实有年轻没有基础病的病人也得ARDS然后去世了,而有些高龄病人有很多很重的基础病,比如肾衰长期靠透析,心衰,肺阻滞,因为他们的基础病严重了要住院,然后医院几乎给每个病人都查新冠也查出来他们得了,但他们只是轻症,过几天也就出院了。



8、因为新冠在美国已不可能扑灭,而且致死率低,我认为只要疫情控制到平时流感的程度,也就是正常运转的医院能有床位接纳需要住院的新冠病人,就可以复工了。



象中国那样一直停工直到几乎没有新冠病人,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比如像华盛顿州目前的情况,貌似就可以在保持social distance的前提下在一两周内逐步复工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新冠作为呼吸道病毒的一种,在半年之后秋冬季时还会来犯。所以这半年里可以开始谋划如何应对第二波了。我建议等到这波疫情过去,夏天东西不那么贵的时候,屯好:血氧计(每个人都学会如何自己使用),体温计,Tylenol,鸡汤 (罐装可长期保存的)。如果工作需要经常旅行或者去人群密集处的话,根据风险程度屯好普通口罩,N95,护目镜不等。能复工的时候多挣点钱存着,做好再次居家隔离的准备。



9、美国12天已经更新了6代新冠肺炎检测试剂,从当初的检测时间:2天-1天—6小时—35小时—1.5小时—5分钟,准确率均大95%。



现在不用纠结于谁的作业该抄,也不用纠结于哪国的感染人数最多,不在一个平台上比较,这些数字都毫无意义。



这场疫情已经导致了世界各国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科技大比拼,相信最后战胜这场疫情的一定是新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

凛冬时代生存守则
原创 天风盗 天风盗 今天




凛冬已至。如何度过这数十年一遇的大漂移时代?为此,本文结合本人此前所发文章,以及相关分析,就当前趋势进行全面梳理,从资本运行、风险应对、资产配置和避险求存等角度,提出相对完整周期的逻辑与看法。



我希望,在季节转换之际,这些原则看法,能够为更多的人提供一点点有益的参考和启发作用,得以稍微从容一些渡过这个时代。本文篇幅较长,共分为以下四大部分:



第一篇:周期性质与判断

第二篇:临博周期

第三篇:破局周期

第四篇:SHTF状态



以下正文,直入主题。



第一篇:周期性质与判断



(1)周期划分



要知道事态往何处走,首先要清楚它从哪里来。从资本的角度,自白头鹰的里根和大英的撒切尔夫人开始,也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直到2015年,约三十年时间,属于基于华盛顿共识的经济全球化演绎周期。



2015年之后是逆经济全球化周期,标志性事件主要是三件,一是大英退欧,二是欧债危机,三是老特上位。



这里面还可以细分,譬如,逆全球化力量出现,事件的发轫点有两个,一是2008年华尔街次信贷危机,二是占领华尔街运动。从这个角度,2008年到2015年之间这7年,为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周期的重叠点,但主要还是经济全球化所占比重份额要大。2015年之后,逆全球化力量开始超过全球化力量。



之所以把这个分期点选在2015年,而不是大英公投退欧和老特上位的2016年,主要是从资本的角度划出分期。2015年秋,“李超人跑了”,即为春江水暖鸭先知。



要点在于,在超人之前,对于资本和资产安全性的考虑,主要是一个市场风险问题;而在超人之后,除了经济因素之外,正在愈来愈多的延入郑智的、政策的以及外部冲击所传导而来的各种不确定风险,包括诸多尚难以量化判断的、且极可能将交替起舞的灰犀牛,和黑天鹅。



那么,从2015年9月到2019年8月,这四年时间属于什么阶段呢?这要从性质上进行确定。所谓的逆全球化周期,在我看来,就是破局经济全球化产业链分工体系和既有多边框架经贸模式。2008到2015,为逆全球化力量崛起周期;2015到2019,即为逆全球化转守为攻阶段。



2019年8月,我称之为临界点博弈周期(以下简称为临博周期)的开始。



在这个大周期里,逆全球化力量从2008到2015的崛起周期里,所用时间为7年;2015到2019转守为攻周期,为4年;而如今的临博周期,我认为完成的时间一定会少于4年。



因此,概要而言,2008→2015,为逆全球化力量崛起周期;2015→2019,为逆化转守为攻周期;从2019年开始,为临博周期。本周期时长大概率低于4年,即不超过2023年。



也就是说,“2008→2020(或2023之前)”所含三个周期博弈,为克劳塞威茨所言的“破坏行动”,之后,最早于今年2020或最迟于2023将步入“决战周期”,也称之为破局周期。



(2)资本、资产和资源关系和价值



凛冬时代,必须清晰认识到资本(货币)、资产和资源的三者关系和价值,即:资源>资产>资本(货币)。尤其对于第三秩序而言,这是关乎对诸事态运行作出判断的基本前提。



从经济的角度来审视,相比美联储的缩表操作,还有更决定美元信用的基础要素。而这些,正是老特一直都在干的事情。目前来看,主要是这三个,一是推动全球产业链转移和制造业回流,二是实施大规模市场减税,三是大打所谓的单边主义经贸牌。鲍威尔和老特,两人玩的这种游戏,并非属于同一量级的事情。只要这三点继续玩下去,既有的全球化经贸秩序就会被动摇,没有悬念。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无论美联储具体操作如何,这八个字都不会改变——美元回流,信用收缩。



在以上三条资本趋势线的冲刷之下,加上第三秩序整体需求不足和信用丧失,对于不远的未来,可以预见,无论是市场流通货币,还是银行储蓄货币,难以充分体现为市场的有效需求,而且随着这种货币逐渐丧失在国际市场上的交易与交换功能,因而也谈不上是具有实质意义的资本。甚至,随着信用的加大流失,也难以作为可投资的资源筹码。即是说,失去了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资源对接的能力。



这也就是我作出“资源>资产>资本(货币)”判断的逻辑基础。本项判断,属于凛冬时代,将贯穿全文。



(3)好好工作,善待家人,锻炼身体,关注粮食



以上关于资源、资产和资本的关系与价值,从个人操作层面上,实质又可具体表述为——好好工作,善待家人,锻炼身体,关注粮食。



这里的资源,指的是一种市场空间和秩序,关乎结构安全。从经济体的角度说,譬如,鹰举办毛衣展会,便是对于某种经贸秩序的抽离;又譬如,某主要经济体希望与韩日建成某种区域形式的经贸区,也是出于对秩序获得的渴求。其关键词是抱团与互助。至于能否获得,那是另一回事儿。



对于企业和个人,资源的关键词,依然是抱团与互助。正如本人天风盗在之前文章所说的那样,从大的轮廓来看,抱团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郑智力量,二是社团形式,三是宗族血亲。这也是社会结构的三种层面,彼此之间经常含有一定重叠交汇的空间。



还需清楚的是,在失序的情形下,所谓的经济力量或集团是难以独立存在的,必须以某种形式,至少去依附以上三种力量之一。个人亦如是。



这里的资产,指的又是什么呢?还是先从经济体的角度来举例,譬如,当某经济体难以获得对接和融入白头鹰市场空间时,寄望于降低毛衣展会的规模与烈度,保持一定获取美元的渠道;又譬如,考虑与东瀛央行计划重启货币互换协议,也就是说,至少得以通过与日元关系的方式,维持一定的货币信用和国际市场空间。



这里说的就是资产。通过美元与日元,依靠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硬通货般的交换和交易功能,至少可以部分确保能源、粮食、矿产等商品资产的获得。



这里所说的资本,主要就是指货币。对于某种结构的经济体来说,如果基本失去以上关于资源和资产的获取功能后,将主要迎来两种结果,一是高强度降水的雨季,二是票据时代。我以为,前者发生的概率要大得多。



对此,本人此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好好工作,善待家人,锻炼身体,关注粮食。结合本文语境,不妨从资本、资产和资源的角度,再来看看这句话。



所谓“好好工作”,要旨在于,首先无论多少,保持一份收入来源渠道;其次,通过融入工作运行,保持一种人和事、人与信息以及人与人的秩序获得。这样的收入渠道和人际关系,就是一种资源。



所谓“善待家人”,“家人”是指除血亲宗族之外,还包括信得过的知根知底的朋友,要旨在于,沟通与信任成本能够尽量降低,并更有效地达到以上所提到的“抱团与互助”效果,获得源于团体的力量与支撑。这,主要也属于资源的范畴。



以上,在失序或趋向失序的形态下,由于这样拥有对资源和秩序的获得能力和渠道,当然有助于维持自身的存活率与安全性,无需多说。



所谓的“锻炼身体”,很简单,要旨在于,就是将自身视为一种“资产”,前置性做到身心强健,除了尽可能降低可能由于疾病等引发的医疗成本支出外,劈柴、搬砖、种田、修车、打架、缝纫等体力活都能去干,这样增加自身“被利用”或“被剥削”的剩余价值,也有助于提高自身在可能的失业潮和失序环境下的存活率。



所谓“关注粮食”,对于瓜众来说,如果你的资产不是以美元或日元来计价,那么,面对更大可能来临的高强度降水雨季后,你所拥有的货币形式,价值自然难以比得上资产形式的实物,譬如油气,譬如粮食。



关于这一点,我接下来还会进行具体分析。



第二篇:临博周期



所谓的临界点状态,扼要而言,就是指当前断层线之间的博弈,不但纵向加深,横向加宽,时间加快,而且不再存在单纯的解决方案。不再有单纯的毛衣,不再有单纯的货币,也不再有单纯的经济问题。这意味着,博弈的任何一方,在单一领域上的示弱或取胜,都不足以消弭冲突的趋势。



(4)资产配置三原则



第一原则:安全与风控,必须获得一票否决权。



毋庸置疑,在接下来的未来若干年里,无论资产还是人身,安全性都是考虑问题的第一要义。



体现在个人资产配置与管理上,即为“安全-保值-避险”,在未雨绸缪的基础上,才是投资获利等其他诉求。对于任何自认为输不起的游戏,均必须一票否决。



如果,有人自认为是市场交投高手,愿赌服输的,获取财富的概率,当然不能排除。其实,无论经济上行,还是下滑,市场永远都蕴含机会。如果,你是胡雪岩,哪怕在战乱的形态下,也有办法去为自己挖来一桶桶金银。但又有几个普通人具有如此能耐,或者幸运?所以这些,不在本文分析之列。



第二原则:水落石出,唯有真金白银和粮食。



这已经是一句大白话了。不妨记住,这种时候,凡事越简单,就会越有效。



首先,先说真金白银。



所谓真金,这里说的当然就是指黄金,包括金条和熊猫币,以及部分信用程度相对较好的金店金银首饰。



所谓白银,这里主要指的就是美元,而且是指现钞。如果可以选择,就尽量不要持有现汇,毕竟含有诸多不可控的不确定因素。具有同样信用等级的货币,主要是英镑和日元。



有必要说明一点,我这里列举的是主要经济体货币。有些小经济体国家货币信用等级其实也相当高,优于美元与日元,譬如瑞士法郎,便是成色十足的国际硬通货。但在凛冬时节,尤其是在这片土地上,又有几个人认得瑞士法郎的真实模样?为了减少未来交换与交易的沟通与流通成本,不建议普通人持有瑞郎,或是瑞典克朗这样的小经济体货币。说实话,这只能是高净值阶层或高能量群体才会采取资产配置的货币品种之一。



比美镑日稍低一个等级的,我认为是加元、澳元与欧元,其中,我认为,持有欧元的风险系数为以上六种货币中的最大者。



另外,港元的信用等级其实一直都不错,然而趋势在于,时间愈往后,其信用成色与成分,就愈往人民币靠拢。所以,如果你的主要诉求,不是以通过持有港元的方式试图去操作财富出境或转移的目的,那么与其选择港元,不如宁愿多些麻烦,直接考虑美元。



以上,一言以蔽之,配置部分真金白银的核心诉求是,黄金以避险,美元以保值,而非投资获利。所以,在持有过程中,面对市场必然会出现的那些价格波动,无需耿耿于怀。你必须要知道,自己究竟在干什么。



其次,再说粮食。



当凛冬时代来临,粮食与真金白银具有同等层级的价值地位,在某些特定形态下,其重要性甚至会超越真金白银。



第三原则:遵从三项资产选择标准。



这三项标准分别为,标准一,不懂的就别做。标准二,高流通性。标准三,市场标准化。



先说标准一,不懂的就别做。



顾名思义,你若不懂字画,就不要买字画,你若不懂资本市场,就别玩股票。很简单,毕竟凛冬时节,真没有多少空间让你来玩虚的花的。任何输不起的,都请别玩。



标准二,高流通性。



主要是指该资产品类市场份额大,认可度高,易于交易流通。在可选情况下,要侧重选择这样的品类。举个例子,你略有余钱,有意配置一些名家字画。假如有两个同等名气与市场价位的名家作品,但不同的是,一个存世作品只有十幅,另一个则有一万幅,这时你会怎么选?



是选择物以稀为贵吗?我的答案是,不。



这个时候就要选择作品存世量更多的那位名家作品。存世量多,流通量大,说明经过相对充分市场化检验,不但价格稳定,识别度高,而且鉴别真伪也相对容易,因而在你需要用钱的时候,也更容易找到下家。



当然,在字画市场上,任何落款为名家的作品,赝品一般都要比真品多。



再举一个例子。若你有意购置一辆中档价位的家庭乘用车,选择标准也是如此。正如前面卢沟晓月提到在白酒选择上,应优先考虑大厂正规渠道,购置汽车也是一样,应优先考虑大品牌知名厂家,除非你有特别偏好或特殊需求,那自然另当别论。



譬如,中档价位汽车里,丰田凯美瑞(含2.0,2.4,2.5在内),性能品质不必多说,早已经过充分的市场化检验,而且流通量大,认可度高,重要的是价格相对稳定,就算开了几年之后,只要不出大的状况,作为二手车出让,价位在10万左右,都不难转手。价位稍高一些的皇冠也一样。



标准三,市场标准化。



简而言之,就是指该资产品类可以进行具体量化计价。譬如前面提到的黄金,就是如此。钻石也一样,鉴别和定价标准全球统一,1盎司黄金或1克拉钻石,无论是在法兰克福,还是在新德里,其市场价格都差不了太多。



但如果你有意持有的是翡翠这样的资产品类,就完全不是这样。翡翠,无论是在种、水、色上,并没有统一的并可具体量化的执行标准。玉石市场里常见的一句销售口头禅是,因你是有缘人,所以卖给你有缘价。什么叫做有缘人?什么叫做有缘价?根本就没有标准。



还有一个市场规律应当要清楚。在盛世时代,消费扩张,标准化的黄金,不会太起眼;非标准化的翡翠,其价格则会呈现泡沫化走向,甚至一飞冲天。而在动荡时期,需求萎缩,标准化的黄金,其避险与救命的作用反而会凸显出来,价格也一样;非标准化的翡翠呢?其价格哪怕打到一折,甚至都会无人问津。



其他原产地玉石、普洱茶、观赏石等资产品类,和翡翠差不多,也没有统一的市场标准。不像黄金和钻石,硬通货就是硬通货,完全不跟你玩虚的。



以上所述,即是本人天风盗认为的凛冬时代资产配置三原则。这三项原则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具有明确的层级差别,优先次序为:第一原则高于第二原则,第二原则高于第三原则。具体资产配置的品类、数量和占比份额等,则必须要根据各自所处的不同条件进行选取。



(5)关注粮食



何谓粮食?在这里也是一种泛指,主要包括两种层级物资,一类是大米、小麦、高粱、大豆、玉米,以及包括猪牛羊、鸡鸭鱼、蛋类蔬菜水果等日常民生食品。另一类指的是前者的衍生品或制成品,譬如酒类、罐头、饼干、香肠火腿肠,乃至于盐油酱醋茶,以及香烟巧克力等。



在本文语境里,常备西医药品和中医药材等,与粮食具有同样的资产配置意义。



诸位明鉴,当前的整体趋势,体现在粮食市场上,就是价格上涨。基于此,对于普通人而言,从资产保值的角度出发,前置性储备一定的粮食量,当然值得考虑。



难点在于,我们无法提前预见凛冬将会持续多长时间,一年还是两年,抑或是十年。同时,许多粮食品种,譬如真空包装的大米,常备药品,其保质期却是确定的。罐头与压缩干粮保质期较长,但使用率又不高,在未来特定环境下,作为物物交换,也不是较好品种。



较好的储存品种,我认为是50度以上高度粮食白酒。在一个失序的或趋向失序的艰难环境下,高度粮食白酒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其一,普通人日常生活需求会紧缩,但对高度白酒的需求几乎不会减少,甚至还会上升;二,相比其他日常生活用品,高度粮食白酒保值性能较好;三,物物交换中,高度粮食白酒是极受欢迎品种,不但易于保存和携带,还会较容易换取粮食、能源、医药、工具等物品;四,高度酒除了饮用外,还具有消毒镇痛,以及作为燃料等功能。



在白酒选择与储藏方面,有一位名为“卢沟晓月”的朋友曾有给过我相关指导。我认为他的看法非常具有价值,所以就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以下看法会提到一些酒类品牌名称,是为了更好进行客观陈述,不代表对具体酒类品牌的选择,也不代表其品质的好与不好,更不代表那些没有提到的酒类品牌好或者不好。



具体为以下五点,供各位参考:



首先,要避免假酒,应对途径是购买于大厂正规渠道;但因为经济效益的原因,很多大厂生产的高度白酒也是以粮食酒精加各种添加剂调味出来的,不是纯粮固态发酵,时间久了会分离影响质量。



其次,白酒只能存高度纯粮酒,时间久了会更好。真正纯粮固态发酵的白酒就那几个知名的,都非常昂贵,而且排名第一的还买不到。实在不行,大厂正规渠道的高度白酒也只能凑合了。



其三,1、普五等五粮液的高端酒瓶盖设计可能导致跑酒;2、青花郎、珍品剑南春应该也是瓶盖设计问题,盖顶里面都有两个孔;3、都说存“坤沙”酱香酒比较好,飞天茅台酒瓶盖设计简陋,买来还要自己再隔着胶帽顺时针再稍微旋紧点,然后瓶身用保鲜膜缠好才能长期保持不跑酒。茅台王子等系列酒比较好:一般如果瓶子上写了是“大曲酱香型白酒工艺”的都是坤沙酒,而且密封好、不需要二次包扎,如:有点文化价值的:茅台王子鸡年生肖、狗年生肖;中端纯饮用价值的:酱门经典、2018年6月前出厂的赖茅传承(之后就降级了)、金王子,稍低端的:普王子、迎宾中国红。



其四,外国的酒基本都是40度的,难以长期保存,纯粹是商品让消费者无法享有陈瓶价值;中国的酒大部分虽然高度,但是新工艺的勾调酒,没有长期保存价值,纯粮固态发酵的酒就特别贵,而且瓶盖还跑酒让你存不了;当然如果是存了为了以后交换用的,存点52度以上的二锅头都可以。



其五,未来烟酒税仍有可能增加。



在此意义上,以粮食酿造的高度白酒,这样的资产,至少跑得过人民币,当然值得拥有。



(6)境外求学、就业和移民选择层级



本内容是很多朋友关注的话题,我扼要谈一下个人看法,以为抛砖引玉。综合经贸形式、语言文化、法律体系、制度形态等参数来看,在求学、就业和移民等选择上,我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选择层级,或四种选择模式:



第一层级:美英系。



涵盖范围:美利坚,大英,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新加坡,台湾和以色列。



第二层级:日韩。



涵盖范围:顾名思义,就是指东瀛与韩国。



第三层级:德系与法兰西。



涵盖范围:德意志,瑞士,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兰西。



第四层级:欧系。



涵盖范围:意大利,荷兰,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冰岛,西班牙,葡萄牙,波兰,匈牙利,捷克等。



第五层级:其他。



涵盖范围: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印度,南非,墨西哥,巴西,智利,阿根廷,希腊,北极熊等。



以上即是我个人对于选择层级圈层的划分,可能有人会感到有些疑惑,没关系,以下就是我关于进行这种划分的相关说明,共11点:



1,不同层级的划分,并不绝对说明上一层级所有国家都好于下一层级国家,譬如德意志的教育水平就高于上两个层级的许多国家。东瀛的教育、就业环境也不亚于上一层级的美英系。又譬如,第三层级的德系瑞士,为永久中立国家,整体上也不亚于前两层级,瑞郎的信用等级甚至要高于美元、日元和英镑。在许多方面,瑞士几乎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2,层级的划分除了文化制度经贸法律等相近或相融之外,主要是语言的区分。这里主要指第一、第二和第三层级。譬如在第一层级美英系中,以色列的官方语言是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但在大学教育中,主要授课语言除了希伯来语之外,就是英语。同时,整个以色列,大多数人都会讲英语,是通用的语言。台湾类似这种情况,但英语通用率要低于以色列。香港和新加坡,英语通用的程度则更高一些。



可以说,第一层级,基本就是英语可通用的鹰秩序,是最为自/(由)与开放的体系,圈层的流通与发展空间最大,同时也会让人拥有相对较多的前景和机会选择空间。



3,日韩列为第二层级,之所以高于法德,主要着眼于地缘、文化、传统、民族等较为相近,与境内联系和呼应较为便捷。有一点很重要,一百年多前,即使在甲午海战之后,清末民初失序时期,老蒋、鲁迅、汪精卫、孙中山、秋瑾、陈独秀、李大钊、陈寅恪等一大批目标诉求各不相同的人到东瀛留学或活动,均获得生存与发展空间。整体上看,东瀛并不排华。



4,第三层级的德系,是指除了德意志之外,瑞士,奥地利,比利时和卢森堡都是德语国家。我将法兰西放到这个层级,也是出于法语和经贸文化的圈层影响力。譬如,地中海沿岸国家,非洲大部,中东即东南亚部分国家,均与法兰西有着较深的渊源,以及较好的认同感,会让你具有潜在的较大的生存空间或发展前景。



法兰西黑绿比例成分较多,容易产生族群之间矛盾以及治安管理问题,这是弊;但同时也说明,法兰西社会宽容度较高,这是利。所谓选择,实质就是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



5,关于第四层级欧系,主要是指在德系和法兰西之外,主要是其他新教和天主教为主体国家,但不包括以东正教为主体的欧洲国家在内,譬如希腊、罗马尼亚等。这个层级里,有不少人对北欧五国情有独钟,我也认为不错。



6,关于第五层级,主要是指相对稳定和传统对华友好的国家如泰国等,以及当前新兴力量体系国家,譬如越南,印度等。还有,还包括具有国际影响力并与我国多有关联往来国家,譬如北极熊等。



7,以上所有层级里,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层级范围内,均为可选项。第五层级的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巴西等,亦为可选项,其他诸如北极熊等,为谨慎可选项。印度,菲律宾,南非等则介于两者之间。



8,我所列举的这些层级国家,均不含穆斯林占主体的国家。但要说明,我不把马来西亚包括在内。毕竟华裔在马来西亚为第二大族群,人口占比超过20%,和泰国一样,华人在当地经济运行和文化合作往来等方面拥有极大的影响力。除了伊斯兰教之外,马来西亚主要还有佛教和基督教,这一点与印尼有所不同。



9,以上五层级范围之外,如非必要,最好暂时不考虑。譬如波斯,如非具有明确出于语言、宗教、文化与经贸交流合作项目、重大投资项目以及具有家族渊源关系等诉求之外,普通人应暂时避开这个选项。



10,无论计划选择哪一个目标所在地,一定要对有关咨询进行充分的掌握与分析,譬如所在地的入学、就业和移民条件,法律体系,产业结构,商业环境,消费水平,以及所需的费用成本等,然后根据个人家庭条件和关键目标诉求,因人而异,作出各自适合的选择。



11,关于相关选择与决策问题,作为父母的,一定要多与孩子沟通,即使彼此还存有部分分歧,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还是要学会逐渐把最终选择权交给孩子。在我看来,任何专业和行业,都不会没有前途,关键还是在于个人的兴趣、志向和天赋能力,这是未来竞争的、长期的决定性因素。年轻人对信息与价值的掌握和鉴别能力,包括渠道来源、视野范围和标准设定,与其父辈,往往都有所不同。



请多一点相信年轻人,无需太多忧虑,也不必强求,儿孙自有儿孙福。还是慢慢放手吧,这里会产生源自信任的力量,也是作为父辈们走向真正成熟的必经之途。



在凛冬时代,如果一定要说投资,我以为,对于多数普通人而言,让自己和家人平安与健康渡过这个时期,便是最好和最大的投资。



第三篇:破局周期



所谓破局周期,将出现于临博周期之后,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失序状态的降临。所谓的标志性事件,有可能是任何偶发的或飞出黑天鹅的诸项事件。



(7)本周期下的资本逻辑



资本流动的性质是什么?扼要而言,即是某种金融资产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换言之,就是金融的本质,即是交易融通。从运行形态上看,用五行的语境来表达,则是水性润下,往下走,有滋润万物并无处不在的意思。



不仅是资本,包括货币、金融和经济在内,最本质的内涵就是估值和融通。其运行的基本形态,遵循耗散结构规律,以耗散的形式向下分流,先从大的资源管径流向分支,再到消费终端。这个过程是循环可逆的,流向的过程中难以避免会形成阻塞物。在一些特定状态下,当某些阻塞物无法被有效排除,从货币与金融的角度上表述就是,有些大渠道和大资本被阻塞了,无法“润下”到终端市场,就会出现大资金的空转和虚耗,市场的核心功能就被破坏了,亦即为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呈现。



从逻辑上看,这个点就是资本临界点状态,打破这个形成阻塞的运行结构就叫做破局。



当前全球债务扩种模式及其规模,就是这样的阻塞点。无论从货币,还是从金融的角度,那些所谓的“池子”理论或模式,作为成规模化的资本固化(如楼市等)或债务形式,核心都在于缺乏融通渠道,逐渐丧失在市场上往返对流的循环功能。不同程度上,白头鹰,欧元经济区,第三秩序等,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随着这样的问题的不断累积,就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所蕴含的资本危机。因而所谓的破局周期,也就属于经济全球化危机的出清过程。



这个时候,资本的功用性就会发生变化。投资,经营,以及抄底等,这时都不再是新周期的主要博弈形式了。



在破局周期,对某些经济体而言,资本演绎逻辑将出现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资本将丧失在国际市场上的资源对接能力,原因包括货币信用丧失、流通渠道堵塞和市场秩序动荡等。二是,财散而冰聚,部分siquan势力就有可能会冲击公权体系。上文提及的何谓标志性事件问题,其实就涵盖于本逻辑之内。



对于鹰系而言,老特锋芒直指 “白左建制派+华尔街跨国资本集团”,推动制造业回流,以及即将启动的大基建计划等游戏,核心意图就是要通过此举给白头鹰回血。换言之,老特必须破局白左建制派体系,抽干华盛顿沼泽,才有可能夺回鹰优先政策下产业工人和中产阶层的全面资源对接能力。



至于鹰本年度选战,驴党唯一的机会,只存在于鹰经济“突然”出现某种“失控式”的走向之中。千万别低估驴党可能出现的“疯狂”程度,毕竟处在临博周期,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对此,老特并没有可以高枕无忧的资本。



所以,所谓的破局形式,用克劳塞威茨在《战争论》里的话来说,便是到了“决战行为”的演绎周期,或者用Bannon的话来说,也就是将开启“第四回合”。



(8)物资储备和配置要点



必须要说,未来之局并非必然一定走向失序之地,这里尚存有不确定性。



所谓失序,是一种非正常的极端状态,存续的时长是现在无法作出量化判断的。同时也要知道,如果出现某种失序,在诸多条块之内,也会有区域性的秩序形成、崛起并取代,但时长和形态,也不是现在就可以判定的。



所谓物资储备,即是面对某种可能出现不确定性的或最坏的情形,未雨绸缪,在资金、粮食、药物、工具以及部分日常耐用品和易耗品等方面,稍做一些前置性的准备,有其必要。



除了物资,还包括心理和认知上的准备,譬如,你要考虑到,如果你失业了,又该怎么办?别以为自己现在捧的是铁饭碗,不会有事儿,满清那么多铁帽子王,还摆明了说是世袭罔替呢,然而能善终的又有几个?所谓变局周期中的不确定性,同样包括你的铁饭碗所谓的“铁”。



配置的基本原则,首选当然是硬通货。配置的形式构成,主要为“美元+实物金条”模式。说白了,持有美元,主要是出于维持基本生活质量的考虑;选择黄金,则是前置性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进行准备,为家庭在不确定性状态下预留一条逃生通道。



具体配置的份额,则要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来选择,譬如有储蓄存款余额和无余额的家庭,或者可支配余额为100万元(或以上)和可支配余额低于10万的家庭,具体的配置份额或者是否选择配置,都会不一样。



理论上说,美元现钞和现汇,除了有无利息之外,在一般情形下,两者是一样的。但在当前趋势演绎之下,持有现汇的方式,随着管控力度的持续加大,有可能面临被强结的情形,不能被排除。因而从安全性考虑,现钞比现汇自然要好。



仍需知道的是,持有现钞并非就可以从此安枕无忧了,在未来某些情形下,要提前准备将部分美元储备转换为实物黄金的相关预案。



物资储备不是多多益善,过多反而会招来贼惦记,留下安全隐患。一般而言,能跑赢半数人即可。活下去,安全并保持健康,是第一位的。



除了上述所言,本周期里,应注意以下储备、配置等若干具体事项:



1,黄金、美元与白银



处在经济危机周期的当前,我继续看好美元作为全球硬通货币的信用稳定性,对于黄金价格继续长趋看涨。这是我的基本判断。



眼下全球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方向和利率走势,均明确指向——继续利好美元债券资产。因此,面对未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周期,从保值和避险角度,将一部分资产,转换为以包括黄金在内的硬通货币为计价的资产,是可考虑的配置形式。对于有渠道和选择空间的人,“美元+美债+黄金”对冲组合,是一种对冲未来金融危机、地缘郑智压力、疫情影响等风险的较佳资本配置模式。



这里的美元,也可换为日元、英镑等同一信用等级的货币形式;美债则主要是指10期及以上长期美债。



关于白银。我曾说过,这10年里,金强银弱的分化走势是一个特点。两者作为贵金属,同时也具有商品属性。相比之下,黄金的贵金属属性更高,白银要差一些;同时,白银的商品属性则多一些,黄金少一些。这段时间的行情,白银更多跟随的是大宗商品走势。但作为一个较大风险周期,白银的贵金属属性还是会显现出来的,这是长趋。



2,黄金股和纸黄金



有人对黄金股更感兴趣,这没什么问题,但要知道的是,黄金股和现货黄金价格走向虽有同方向特点,但并非完全相关,一是黄金股会更敏感,二是你还要对具体企业的经营和盈利数据有一定掌握。此外,如果股市出现波动或洗盘风险,必然也会传导到黄金股。



银行里的纸黄金呢?我当然也不会认为一定会有什么问题。依然要知道的是,你买的究竟是什么。与原油宝不同的是,纸黄金不是投资实物金的标的,不存在交割提货上的问题;相同的是,本质上所买的都是银行本身的信用。



有人会担心,如果现在兑换部分黄绿作为资产配置,以求保值与避险,在未来某些形态下会不会被宣布持有该项资产为非法,或被强行收缴,这种可能性当然不能被排除。但大概率会给出一个过渡期,譬如在过渡期内以某种“价位”回收黄绿,不至于让你颗粒无收。同样是大概率的是,这种“价位”不会是所谓的“市场价。”



只是话说回来,在一片缺乏siyoucaichan保护fazhi基础的土地上,又有那一项资产必然是万无一失的呢?所以在危机周期进行资产配置时,必须要有一种权衡利弊的风控意识,并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配置。



3,关于实物金具体形式



其一,金条,金币,以及金店所售的项链、手镯等首饰,均为可选之物,但金条的保值性能要优于金币和金店首饰。在经济凛冬周期内,如同字画市场的收藏功能必然会下降一样,含有较低加工成本的金条,其保值性能当然要超过具有较高加工成本的金币和首饰。



其二,对熊猫币情有独钟的朋友,一定需要注意的是,购买的时候,务必选择那些除了标注面值之外,还同时标示出具体重量和含金量的金币品种。当前的市场上,有些金币只有面值,而没有标示出具体含金量,从市场和流通的角度上看,这甚至不能被称之为“黄金”。



其三,黄金和白银,两者亦是可选之物,但黄金还是要优于白银。主要区别在于,白银在市场上的流通便利性不如黄金,而兑付成本一般又会高于黄金。



其三,境内和境外购买渠道,都可以。在可选的情况下,境外渠道如渔村等,整体信用程度要高一些。



4,硬通货配置之忧



有人存在这样一种对于未来的不安,即是担心系统会有一天宣布持有黄金美元等硬通货为非法。我的判断有如下两方面:



其一,这是小概率事件,强化管控为更可行政策方向。



其二,如果真的出现,则意味着四点:一是,所处时间节点不是回到1956,而是更接近1948。二是,大概率主要针对特定区域,难以全面实施。三是,若试图全面施行,那么执行成本、操作难度以及秩序控制度要求都很高,难以为继。四是,触发更多临界点事件出现。



5,关于美股等风险类资产



经济全球化所蕴含危机的出清,意味着美股仍将迎来大幅且无情的洗盘。诸位明鉴的是,1929年华尔街金融风暴,道指持续下跌时间为3年,幅度约为90%。再加上几年之后的二战,这就是危机出清。今年年初道指下跌30%的走势,不过是小菜一碟。如今的美股,当然是高风险类资产品类。



在不影响趋势方向的前提下,老特一直试图控制脱衣的节奏,主要诉求之一,就是不想在选战关键时刻里看到天空飘起过于璀璨的烟火。这一役,对手又将在何时抛出胜负手呢?



6,渔民村落资本流向



本埠角色定位未决之际,资本以及人口呈现某种持续外流迹象。流向的主要目的地,除了临近的新加坡,还包括白头鹰,大英,加拿大,澳洲与东瀛等。我以为,无需过于纠结于这个问题上,毕竟这远非终局之势。而且,所流向之地,基本属于资本可自由进出的、流向可逆的系统,当定位问题消弭之后,仍可归来。



资本寻求某种安全港以避风浪,有所担忧,是常识之举。我个人对其前景判断,并不绝望。三个基本原因,一是,村落为系统国际资源和市场对接主要枢纽通道,仍不可或缺;二是,系统内各大佬财富停靠、兑现与xi/白之金融港,怎可随手放弃?三是,各条块利益博弈之风暴眼,谁又会轻言退场?



村落水很深,地当孔道,还有得玩儿,请别太短视了。



7,村落求学



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虑,面对当前事态,留学村落是否仍然可行?我的判断是,相比境内,这依然是一个不错的可选项。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



其一,我认为村落最终走向失序之局,为小概率事件,整体环境仍优于境内。其二,基本为独立办学,整体教育依然处于高水准。其三,基本属西式教育体系,主要为英文授课,开放性与兼容性都不错,以及与英美等高校交流合作空间大,机会也多,有利于培育独立分析判断能力。其四,利于本埠内外就业选择,以及利于获得永居资格,未来整体选择空间较大。



8,关于购房



关于房产购置,我的基本看法依然是——若是确有自住需求,譬如免不掉的婚房、被要求的学区房等,那么该买还是得买,无需过多考虑价格的涨跌。



如果是出于投资性或保值性购房,我的看法是能免则免,能后延则后延。别忘了,从资本和经济的角度上看,当前老特推动制造业和资本回流,其实包含着一个金融上的诉求——让海外美元资本尽可能逃离园区资产价格泡沫。



如果你只拥有本币计价资本,担心跑不过房产,一定要进行投资性或保值性购房,那么可能的话,请首先选择一线城市,或者是苏宁杭这样的区域中心城市。珠三角优于长三角,我个人认为前者的人文包容性和商业上的开放性,都要好一些。在所选城市中,别光顾着眼前价格而去选择偏远区域房产,地段和功能配套等仍是核心要素。



9,房地产税



基于临界点状态分析,我的基本判断是,全面施行房地产税仍是小概率事件。更可能的征收方式有两种,一是主要面对高净值群体(投资性购房诉求者应注意这一点);二是仍采取局部区域试点方式,并预留下多种弹性操作空间。



财收问题的解决方式,当前以及接下来一段时间更大的概率是,采用财赤和货币发行等措施,以此为支撑维持系统整体运行的支付方式。



10,土地与粮价



不久前,多地试点区域下放农村用地审批权限,此事从整体上看,目前仍属试水温阶段。关键要看财收模式如何分配和走向。这是博弈的焦点。



从更远一些的周期来看,未来土地财政出现具有全局性的改变,是大概率方向,主要即是从楼市上涨模式切换到农村土地资本化模式。换言之,从财税角度看,即是要从高房价征收模式切换为高粮价征收模式。



这种判断的核心逻辑是两个,一是,楼市模式已不可长期持续。二是,若干年前,在整体低成本经济运行阶段,没有实现产业链升级。如今已失去进行产业升级的基础条件,能够选择的,只能是进行产业转移。



应该知道的是,如此涉及面广的模式切换,过程中可能伴随着诸多难以预见的不确定性风险,而且粮价模式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因而,当前主要操作方向是,一是全面落实农村土地收储准备;二是在城市范围逐步推出房产税征收试点与试行;三是尝试以“城市房产税征收+部分粮价征收”模式逐步推广过渡。



这个阶段,至少从控盘者的角度,是不允许楼市失控,或出现价格持续大幅走低情形。



此外,有人担心,在当前疫情影响之下,其他经济体会不会进行粮食出口封锁?我的看法是,当前诸国所为,只是短期的进出口限制,不算是封锁,具有暂时性。若事态继续发展,美俄巴西阿根廷等几大粮食出口国政策走向可能会出现变化。



接下来会对粮价造成影响的还包括,随着美日德意志持续跟进撤资,转移产业链,导致第三秩序美元不足,粮食进口会遇到资金压力。最坏的情形是走向失序。



11,个人负债问题



有人认为贷款购房等个人负债没什么问题,尤其是处在未来放水与通胀周期,债务也会因此而被稀释,实质等同减少负债规模。



这种看法太想当然了。常识是,大通胀会带来高利率,也必然带来整个市场环境的高失业恶化之局。因此,具有以上大额负债消费想法的人,不妨先考虑这几个问题:



1,若出现大通胀,你是否可确保一定不会失业?2,若还有工作,工资上涨的滞后期有多长?能否跟上物价上涨速度?3,负债的利息浮动区间,你能接受多大的变动?4,大通胀首先意味基础民生物品大幅上涨,生活成本大幅升高,你如何面对持续增大的消费压力?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债务扩张式泡沫迟早有消散的一天,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不论何种形式的负债,其实也一样。



因此,不要负债,或尽量减少负债。只要是还没有偿还与结清,勿论生死,债务迟早都会找到你头上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服毒处死之际,仍不忘嘱咐身边的底子,说他还欠着别人一只献祭的公鸡,请一定要帮他还上。这是苏格拉底临终前说出的最后一句话。



12,地域生存成本判断



在失序或部分失序情形下,如果一个人必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生存,从安全的角度上看,如何评价风险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事情。我以为,以下六条评判标准可供参考:



其一,沿边地区优于内陆省份,因为存在可能的外部联系通道,无论是物质、人员还是信息等皆如此,如岭南、西南等;其二,功能性集中型城市优于普通城市,这里所言的功能性包括军政要害部门驻地、物流交通枢纽、商业和金融中心等;其三,单一民族成分城市优于多民族混居城市;其四,产业综合化城市优于单一产业城市(指一般情形,某些战略物资生产型城市不一定);其五,沿海沿江(可通航运)城市优于其他城市;其六,具有商业传统城市优于商业文化较弱城市。



因此综合来看,在主要区域上看,我个人以为,优先次序大致如下:



岭南闽优于江浙沪,江浙沪优于京津冀、湘楚皖以及川渝滇,川渝滇优于中原与华北,华北优于东北,东北优于西北。



第四篇:SHTF状态



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本篇内容基于一种假设前提——SHTF状态——来展开分析。所谓的“SHTF”,即是英文“SHIT HIT THE FAN”的缩写,意思是大麻烦来了。



必须首先说明,本篇文字基于塞尔克的《SHTF城市生存报告》,内容主要记录1992年间波斯尼亚危机中与其家庭于长期SHTF状态下生存的第一手报告。



对于SHTF状态,塞尔克是这样描述:“我在一个5-6万人的城市里住了一整年并且活了下来,这一年里我们没有电、燃油或燃料,自来水,食物分配,任何其他的商品物资分配也没有,任何形式的有组织的法律机构或政府同样没有。城市被包围了一年,在城里实际上就是SHTF状态。”



原文很长,回复中的各种问答也非常多。本人天风盗对相关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了相应的整理和归纳,但尽量保持塞尔克的原话。同时,就问答内容,我均作出了个人的具体点评,标注为“风评”。



(9)社会、货币与金融秩序



问1:秩序是如何失去控制的?



答1:我没有移民到其他国家,一切发生得太快了。就在SHTF前几天,电视上说一切都好。现在我觉得我还有本事早早发现可能要有麻烦,比如当你听到人们都在说不会有事的,那你就该注意,没准周围的一切都要垮了。我们没有准备的时间。关于抢劫食品店和加油站,这些发生的非常非常快,枪声一响,储备一耗光,抢劫就开始了。



的确有些部门企图保持秩序,但秩序在事发后第一周就瓦解了。而在一两个月后,警察也消失了,80%的医务人员逃回家去。我们有一些自卫小组。实际上,任何有枪的人都在为了他的居所和家庭而奋战。



风评1:失序,往往说来就来,让人瞬间猝不及防。SHTF状态是如此,其他轻度的或局部的失序,也是如此。譬如呈现在信用与金融体系上,委国、北极熊、阿根廷等国主权货币大幅贬值或者恶通出现,不会给大多数人预留足够的准备时间。再譬如,2015年A股市场突然出现连续大幅下挫,也往往超过大多数散户的意料。



问2:关于内战和宗教争斗,有什么说的吗?



答2:这不是一场天主教对msl的战争,这是一场内战。敌军迅速把城市环形包围起来。如果你问我这只军队之前在哪里,为什么我们 没看到他们开到,答案很简单:这支军队本来是我们自己这一方的,一觉醒来,发现他们变成敌方了,而且他们把所有离开的路都堵死了。这是真事。解释得简单点,进攻方与防守方之间,双方角色经常互换。我只是为了我的家庭和我自己能活下来而战。



风评2:失序的状态下,人性暗黑的一面必然被加倍放大,好与坏之间的道德界限趋向无限模糊,并随时会交叉与重叠。让你自己和你的家人安全并活下去,这是第一要义,其他的都不再重要。



问3:你们当地的货币还保值吗?能用钱买到东西吗?期间金银是否很有帮助?



答3:当地货币一钱不值。我有时可以用外币买到东西,(美元或德国马克),但即使是这种能买到的罕见例子中,兑换率也很离谱。比如一罐豆子需要 30-40美元(正常价格是0.5美元)。有些人有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渠道,黑市什么的,可以从中赚很多钱,但这很少见。多数交易还是物物交换。当地的货币体系崩溃的很快,几周内或个把月而已。关于金银,我当时用自己所有的金子买了弹药,但金银那时并不值钱。



黑市是存在的,比如,为了一罐牛肉玉米罐头,女人会随你摆布几小时(这听上去很令人悲哀,但这是事实)。我还记得,大部分这样的妇女都是绝望的母亲。蜡烛,火柴,抗生素,电池,弹药,当然还有食物,我们为了所有这些,像动物一般争斗。



风评3:SHTF状态下,尤其是处在一个封闭而缺少外向渠道的城市街区内,金银或许不是那么重要。但如果是非SHTF状态,而是局部失序且仍有外部联系通道的空间里,金银的持有,依然非常重要。譬如,如果你毗邻港澳,或者所居住区域接近东南亚等境外国家,尤其是黄金,包括金条或熊猫币都可以,就会呈现出硬通货的本色,不但能够让你进行一些较大的交易行为,关键时刻甚至还可以用来保命和脱险。从避险与保值的角度,美元基本等同于黄金,但在流通与携带上比黄金具有优势。



若持有美元现钞,最好准备一些小额面值的,以方便日常使用与交换。可选情况下,境内尽量不要现汇。欧镑日等其他国际化货币也可以考虑。



问4:银行的情况如何?



答4:关于银行,贷款,信用卡,所有金融体系瘫痪大约1年,所以这些都没用。这是个复杂的问题,即使在20年后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在欧洲法庭与银行打官司,因为银行不承认他们的存款。那段时期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货币改变了,我是说基本的货币名称种类都变了,而且变了2-3次,通胀发生了,存折或贷款证明什么的可能也丢了。我记得有人利用那种情况发财,他们现在还是富人。



很多人事后无法证明自己是自己财产的主人,比如:我父亲有个很好的公寓,战后他打了4年官司证明这栋公寓是他的。发生这事的原因很多。



风评4:SHTF状态下,忘记银行里的存款吧,但若有条件,要记得保存好有关你拥有资金与资产权益的相关证据材料,未来会起到作用。部分秩序失控,但未到SHTF状态,大约就像委国或阿根廷那样货币贬值,或者每人每天取现被严格限制抑或可能形成挤兑无法取现等,如果判断未来可能有风险,根据个人具体收支情况,手头上应该持有部分现金,不一定全部存放银行。



还有必要的是,尽量不要负债,或尽可能消减自身负债。此前就有人放风,欠人钱财,倾家荡产也要你还。而且要注意,货币贬值或持续通胀情形下,你的收入未必会见涨,甚至会失去收入来源,但你的债务,无论是临博周期还是破局周期,都不会因此而削除。



(10)安全自保与敌我判断



问5:你是如何安全地行走的?



答5:事实上,整座城市和我们的街区都完蛋了,我住的街上(15-20个房子),我们组织了巡逻队(每晚5个武装男子)严防歹徒或敌人。我们在一条街上与人们进行物物交换,这条街距离我家大约8公里,街上有一些多少有点组织进行交换的人。但去那里非常危险,只有晚上才能去(白天这就是一条狙击手之路)。而且,你在那里被抢劫的概率比交换到东西的概率还高。所以我在那里只交换过2次。请相信,我是实在没别的办法了才去那里的。



城里几乎没有车辆,因为大部分街道塞满了废墟,废弃车辆,损坏的房屋碎片,而且汽油非常宝贵。如果我需要到别的地方去,我几乎总是夜间行动,并且从不单独行动,但也不会很多人一起去(大概2-3人而已),出去时永远带着武器,迅速行动而安静。事实上,我总是隐蔽行进。



关于在城市里穿行:如我所说,永远在夜间行动,绝不单独行动,最好2-3人,行动要迅速。不要有任何引人注意的特色,要和其他人看起来一样。如果别人面露绝望,贫穷,肮脏,你也要这样。绝不要让别人知道你家有许多食物,弹药,干净衣服或其他东西。外表和行为要看上去和别人一样。但当有人攻击你或你的家庭时,你要让他明白,你是有充分准备的。



风评5:不管是哪一种情形,接下来增加自我安全与防范意识,都是必然。非SHTF状态而可能局部失序情形下,出行交通工具选取上,如果你选用的是购置燃油汽车,就有必要提前考虑到,你究竟能承受得起多高的燃油价格,甚至如果是燃油紧缺呢?这并非是完全多余的问题。



问6:为什么夜里比白天安全?夜里当然比白天容易躲藏,但匪徒难道不是夜晚行动吗?另外,你具体去什么地方?原因?



答6:白天几乎无人出来,因为有狙击手。战线离我们很近,所以无论你要做什么,夜里再干。交换东西,找木柴(我要强调在城里这非常重要,也非常困难),找其他东西,查看某人的情况,打听消息(这非常重要,许多人就是在去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或者去打听新闻时,被杀死的)。记住,当时没有新闻,没有电台广播,没有电视,什么都没有,只有流言满天。你可以呆在家里冻饿而死,甚至可以死于小伤口引起的感染,也可以冒着生命危险出去,搜寻生存所需的东西,交换有用的东西。



风评6:在某种状态下,消息是不畅通,甚至是闭塞的,手机、电视和网络等,都有可能处于瘫痪状态,或者是严密受控。这个时候如果能及时获得外部不同的信息来源,会非常重要。因此,如果这个时候你拥有一台短波收音机,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记住,不是中长波,一定要选取短波。同时要准备一些质量较好的配套电池。



问7:你如何强化你的住宅?当时你的住所有那些安全保卫?



答7:我家的防卫是很原始的,我们事前没有准备,只能用现有的东西防卫。窗户破损,屋顶受损,所有窗户都用东西挡住,沙袋,石块。每天夜里我都把院门用街上找来的瓦砾碎块堵上。我用一个旧的铝制梯子从围墙进出,回来时叫屋里的人把梯子递给我,让我爬进来。



很奇怪,大部分有安全系统的房子首先被摧毁了。当然,城市里会有些房子非常漂亮,有好看的墙,有狗,警报器,窗户上有护栏,报警器。你可以想想会发生什么:歹徒首先会攻击这些房子。有的房主会抵抗,有的不会,取决于你有多少人,多少枪。所以,房子有安全系统是好事,但必须低调。别再想什么报警器了。如果你住在城里,SHTF时,你需要外表简单但实际受到保护的房子,房子里要有很多火狗弹药。低调,不花哨,这非常重要。



风评7:很不幸的是,如今大多数城市居民居住的都是多层和高层公寓楼房,如果某种失序状态到来,断水断电断气等都会是常事。更严重的是,如果处在一个缺乏安全管理的鱼龙混杂小区,或者是城郊高层住宅小区,有可能面临安全问题。装置防冲撞钢制安全门是必须的,但这也只能应对短期的或偶发的乱局。



问8:当歹徒冲你或你的家庭来的时候,你是如何对付的?



答8:多数情况下,如果有人攻击我,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更强大。他们这样想是因为不知道我有些什么。我的确遇到过歹徒对我们的住所发生兴趣的情况,关于这一点,我只想说,我们有更强的火力,我们有砖墙。我们房子里在窗户上堆放各种东西,只留一个小的开口用于射击。永远有至少5个家庭成员随时准备战斗,还有一个藏在对面的街道上。



而且我们有街道卫兵,我们这条街的人都组织好了,如果出现匪徒歹徒,这条街到处都会射出火力。城里交火很多,起初我没有足够的武器,只有一长一短(二战时期的)两支枪,大约100发子弹,后来我与别人交换来更多的弹药。记住,我用汽车电池换了两支长枪。



风评8:必须要考虑与多个邻居或者是所居住小区组成自己的安保小组,这些人必须要信得过,除了家人,最好是知根知底的朋友。关键点是抱团与互助。从大的轮廓来看,抱团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郑智力量,二是社团形式,三是宗族血亲。这也是社会结构的三种层面,彼此之间经常含有一定重叠交汇的空间。



还需清楚的是,在失序的情形下,所谓的经济力量或集团是难以独立存在的,必须以某种形式,至少去依附以上三种力量之一。个人亦如是。



问9:你如何确定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答9:多数情况下,你无法判断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我们没有郊区和农场,郊区只有敌人的军队,我们是被敌军包围着的。街上有有组织的匪帮,10-15人一伙,有时甚至50人一伙,但同样也有许多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普通的父亲,爷爷,亲友,其中有些被抢劫甚至杀死。这种情况下,没有多少绝对的非黑即白的好人或坏人,多数都是灰色的,准备做任何事,应付任何状况。



我只信任家庭成员和少数几个真正的朋友,其他所有人都是潜在的敌人。当你的朋友必须在你和他的孩子之间杀死一个的时候,你认为他会干掉哪个?



风评9:这本质就是信任成本问题。非正常秩序之下,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便会呈现得一览无遗,“我们”的定义就会随着局势恶化的趋势日益变小。譬如,一开始没那么糟糕的时候,来自同一个文化地域或者是操持同样口音的人之间,或者是朋友与同事之间,会更容易获得彼此的信任;当局势继续变糟后,哪怕是来自相同地域,持有相同乡音的人之间,都可能转向彼此防范。这时候信任感更会体现在彼此血缘远近上,尤其是直系亲属。



问10:你的后勤支援小组是哪些人?



答10:我的小组就是我的家庭,我的血亲(叔叔、祖母等亲属),在市镇街道上,我有些好朋友,但我最好的朋友是我的家庭。我从不把陌生人带进小组。人数少的家庭单位,那不大有利。通常小家庭单位会团结起来一起住在一个大房子里,包括亲戚们(我自己就是这种情况)。但如果单枪匹马想活下来,没门,不管你准备的多好,武器多么精良,也活不下来,你最终会被干掉。我看到过这样的例子,而且看到过很多次。家庭小组,或者最好的朋友结伙,小组成员各自做好了不同的准备,有各种知识技能,我相信这是最好的。



我赞成低调,不因任何理由引起他人注意是很重要的。但当歹徒来到的时候,你需要数量众多才能抵抗,人要多,枪要多,最好的伙伴就是你的家庭。我从没加入过大的团伙,那个时期大的团伙就是匪徒歹徒。这就是我那时的经验。对于一个大家庭或一圈好朋友,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有更多的嘴等着吃饭,而是把他们看作更多的枪手和更强的力量。



风评10:必须强调塞尔克所提到的这个经验——“对于一个大家庭或一圈好朋友,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有更多的嘴等着吃饭,而是把他们看作更多的枪手和更强的力量。”这个时候,哪怕是你年迈体弱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他们都有可能给予你非常宝贵的经验或建议。你要更关注依然是如何去凝聚更多的力量,以应付各种难以预测的不同事态。另外,真的千万不要试图单打独斗。如果你认为自己是英雄,那么好吧,你可以天外飞仙了。



(11)储存物品类别与方式



问11:你是否事前做了准备?



答11:我们事前没有做准备,事发后只好就现有的条件应对情况。你可以想象,我们用自己能找到的一切东西帮助生存。真到了SHTF的时候,也不必考虑过多,用常识思考就行了。多准备小东西,比如打火机,火柴,打火石。有一台发电机当然不错,但我觉得1000个美制BIC打火机更好。发电机是好,但在SHTF的情况下,恐怕会引来一整支军队。1000个BIC打火机不占多大地方,还便宜,你总是可以找到愿意交换的人。



风评11:令人遗憾或者黯然的是,任何大的变局来临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做好准备,只能随波逐流。过去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我相信,未来还会是如此。从心理认识的角度,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会是一个例外。愚蠢,是人类的本色之一。



问12:如果今天给你3个月时间做准备,你会怎么做?



答12:如果我有3个月的额外时间做准备,我要有足够6个月的食物、卫生用品、能源,等等。住所在安全方面要经过强化。我的房子有一个大花园,我掌握了种植农作物的知识。我想我现在有足够的力量做任何事,只要能让我的家庭活下来。当一切都在垮掉的时候,你要确保为了保护子女,你有做坏事的能力。你并不想当英雄,你只想与家庭一起活下来。



风评12:只作为一种对生存的认知思考,诸位如果拥有三个月时间准备,究竟要做些什么?我以为,对这个问题,至少值得花一分钟来想一想。就一分钟,可以么?



问13:我们应该储存哪些东西?



答13: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储存的越多越好,只要你的钱和储存空间允许。我想,只储存一样东西你是活不下去的,除非你想当强盗,那你只储存弹药就行了。武器方面,简单些比较好,我总是带着.45口径的Glock,因为我很喜欢这种枪。除了弹药,食品,卫生用品,能源(比如电池),你还需要注重储存可供物物交换的小东西,比如小刀,打火机,打火石,等等。那时打火机和火柴是真正宝贵的东西,大部分人没有足够的柴火来保持长明火。对大部分人来说,那时的生活就是永远在搜索:找火种,找木柴,找食物,找弹药。



还要多备酒精,这玩意儿能保存很久。我的意思是储存威士忌一类的烈酒,具体是哪种并不重要,这是非常好的用于物物交换的东西。净水药片,任何品种的酒精棉一类擦拭用品,消毒用品,大量的肥皂,漂白粉,手套,口罩,各类一次性卫生用品,还要非常注意急救训练,学习如何处理小伤口,烧烫伤或枪伤。那时没有医院,即使你找到了医生,他也可能没有必需的药品或医疗仪器,或者你没法给他用以交换的报酬。还要学习何时以及如何使用抗生素,储存大量抗生素。相信我,有了足够的医药知识和药品,那时你会成为富翁。



另外,你必须储备一些简单的卫生用品,比如大量的垃圾袋。请注意我说的是“大量”,垃圾袋有很多用途。你还需要橡皮膏或透明胶带那样的东西,很有用处。杯子,盘子,不管是纸的还是塑料的,你都需要很多。当时我们没有多少。我的意见是,卫生用品可能比食物还重要。如果你奶奶还活着,她可能认识一些附近山上的可食用植物。



战争期间,我大部分时间通过房顶的4个大桶收集水,然后煮沸消毒。城里也有河流,污染太严重了。我觉得,根据你要生存多久,你必须准备好做一些比较丑恶的事情。



风评13:弹药这个问题还是先不考虑吧。一些可供防身的刀具如柴刀菜刀斧头等,还有一些可供击打的棍棒等,应有所考虑。酒类最好就是高度粮食酒,至少是50度以上。能源永远是大问题,如果真的失序,水电气供应都不会正常,甚至会长时间断供。你烧柴么,或者是储存煤球?用什么烧?不妨有所考虑。



饮用水来源和存放问题,也应提前有所考虑。譬如,你居住在某小区高层住宅里,楼下会每天用罐装车给你运送来生活用水么?或者每天运来,成本你消受得起么?这个环节未必个人可控。



问14:我应该留多大地方用于储备酒精?安全体系如何?



答14:要考虑两个方向。在绝望的时期,人们需要比平时更多的酒,所以我觉得这是个赌博。酒类是很好的可交换物品,我用酒精与别人交换时从未遇到过问题。但我也要说明,我认为可以节省存储空间,储藏占地比酒精少但同样可用于交换的物品,比如电池,抗生素。我从不在自己家进行交换,更不会大额交换。只有很少的人知道我家里到底有多少东西。



风评14:存储物品,最好有两个以上地方,而且尽量做到不要让亲人之外的人知道你的储存物品和方式。狡兔三窟的玩法,不妨学一学了。



问15:你提到交换弹药等物品,你有多少弹药?你希望有多少?到哪里可以找到愿意交换给我武器的人?



答15:我有多少弹药?有很多,能搞到多少就要多少。如果你让我给建议:首先要准备的是武器和弹药,然后是其他东西。我是说任何东西,取决于你有多少钱,多大的储存空间。如果你忘了储备什么,没关系,总有人储备了你遗忘的东西,你可以交换。但你如果忘了储备火狗弹药,那你可能根本无法走到进行交换的地点。



开战后每个家庭都有武器。的确,警察采取行动收缴非法武器,但各有各的办法,许多人能把武器藏好。我有有执照的合法武器,政府部门有所谓“临时收集”法,也就是说,某种异常情况发生时,政府有权临时收缴合法持有的武器。我牢记这一点,我也像其他人那样做。



SHTF时,如果你有可交换的东西,弄到枪并不难,但非常重要的是,最初的日子里,恐慌和是最严重的,也许你根本没时间弄到枪。而面对骚(乱)和(暴)民,没有武器可是太糟糕了。具体到我的情况,我想有人需要汽车电池是为了用车上的收音机,而他有多余的武器可以用来交换。



风评15:武器不是问题,前提是你必须拥有别人需要或缺乏的东西。



问16:那时盐宝贵吗?你如何得到酒精和其他物资的?何时进行?在哪里进行?



答16:宝贵,但不是特别宝贵,比如咖啡和香烟就比盐贵。我说过我有很多酒精,可以毫不困难的换来我需要的几乎所有东西。那时酒精的消耗量10倍于平时。更不用说还要用酒精擦洗和消毒了。谣言很重要。如果某人告诉你几个街区之外有个老人有些罐头食品,而他在寻找弹药或其他东西,你就去那里试试。我说过,那时人们都在不停的找这找那。同样,也会有人来到我的街区,带着他们的东西进行交换。夜里有所谓的“交换街”,就是体育中心的一大片废墟,你可以去那里交换东西,但那里不受任何人控制,很危险。



风评16:在某种情形下,黑市或“交换街”是获取信息来源的方式之一,而信息应当被视为具有某种“物品”交换功效的东西,包括某些实用技术也是。与咖啡和香烟具有同等价值的,是茶,在易于保存与携带方面,普洱茶不错。



(12)生存状态、技能以及其他



问17:需要何种技能?



答17:一定要学会修理,包括修鞋或“修理”人体,任何修理都行。我的邻居知道如何制造油灯所需要的油,他在那段期间从不会饿着,但他绝不告诉我怎么做。我的意思是,你一定要学习掌握一些技能,因为SHTF状态下,人们需要那些掌握了修缮技能的人。我是一个注册护士,在那种情况下,我的知识就是我可以拿来交换的东西。平时把自己训练好,学习好,在那种情况下,如果你会修理东西,这可能意味着财富。你的储备总有一天会消耗光的,但你的知识可以变为食物。



风评17:这里评判技能的标准主要是两个,一是现实生存必须;二是可以进行具体量化。除了塞尔克说的这些,还包括,诸如你能打架,或者一个人能扛三百斤土豆爬上十层楼之类。那些务虚的,或者是超出常识之外的理论见识等,不会被大众需要。真的别去想太多,对于普通人而言,简单的生存常识更为重要。不妨记住——越简单,越有效,在失序环境下尤其如此。



问18:木柴呢?看上去在你的城市周围有许多树林,你为什么要用门和家具做柴火呢?



答18:如果你看地图,波斯尼亚的确有很多树木丛林,但我住在一个靠近克罗地亚的城市,市内有一些树木,公园,果树,但城区大部分都是建筑物和住宅,相信我,当没有电力可供取暖和做饭时,所有城区树木都被飞快的用作木柴烧光了。然后,你就只能烧家具,门窗,木地板等。请相信我,这些东西烧得太快了。



风评18:煤炭,煤球,煤油,蜡烛等,可能会是日常消耗品,也都可以长期存放。



问19:和我们多说说做饭的情况,你不担心做饭的味道被其他人闻到,知道你们这里有吃的吗?



答19:当时的情况是:没电,没有自来水,下水道系统几个月前就完蛋了,尸体就在毁坏的房子里,污垢和垃圾到处都是,相信我,人们很难闻出什么味道。关于做饭,我用一些东西换来一个老式的烧木柴的炉子。我把它放在厨房,加上一个固定排风烟囱穿墙而出,我后来就靠它做饭和取暖。夏季我在后院做饭(后院有围墙,砖制的,很幸运)。



也许野外生存情况会不同。我们的饭,多数情况下就是面饼加当地的可食用植物(这些东西不需要用油烹饪,也不需要太多柴火)。当然我也吃任何能找到或交换到的食物。米饭那时也是很好的食物,也不需要太多柴火。



风评19:要考虑无法用电或生火的情形,因此压缩饼干、罐头、密封袋装香肠、火腿肠、方便面等,有条件的话不妨可以考虑。



问20:上厕所怎么办?抱歉问这种私人问题,但我想知道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



答20:我们用铲子在靠近房屋的任何地方挖坑作为厕所。听着很脏,也的确很脏。我们用收集的雨水擦洗自己,有时去河里(多数时候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我们大部分时期都没有手纸。如果有,我会用来交换,而不是自己使用。厕所的问题确实一直很糟糕。



风评20:确实糟糕,如果想一想,要是住在20层楼,无水无电,下水系统全部堵塞,家里又有老人和小孩,那实在是太糟糕了。高处不胜寒。



问21:人们死后如何处理?哪里去火化?



答21:那个时期死去或被杀的人,不会有合适的葬礼。人们用每一块合适的空地,离家近的土地,安葬死者,有时甚至就葬在自家花园里。2-3个城市公园也变成了乱坟岗。我没注意到什么火化一类的事情,就我所知是没有这样的例子。



风评21:几乎是不堪设想。死亡成本或者很高,或者极低,总之呈两极分化。高,是指安全成本付出;低,就是随手丢弃。生命无比高贵,又是如此卑贱。



问22:受伤的人如何治疗?



答22:那时人们大部分是枪伤,在没有专家或其他物品的情况下,如果伤者设法找到一个医生,他有大约30%的可能活下来。这不是电影,现实中大部分伤者都死去了。很多人甚至仅仅因为很小的伤口,造成感染,死去了。我的抗生素只够治疗3-4个病人,这些当然要为我的家庭留着。



那时候小病就可以要了你的命,比如在没有药且缺水(补水疗法,输液治疗)的情况下,拉肚子就可以在几天内夺去你的生命,尤其是孩子。许多皮肤霉菌性疾病,食物中毒,我们毫无办法。我们主要靠当地的草药治病,如果你受伤了,把拉齐亚酒倒在伤口上,然后努力寻找药品,特别是抗生素。你需要学习治疗处理许多情况,上网找找,完成训练,也许是EMT或急救训练。SHTF状态真的与平时不同,你需要懂得输液,何时使用某些药物或抗生素。给自己打破伤风疫苗,准备好对付毒蛇咬伤的东西,肾上腺素相关的东西(过敏反应,各种各样的),去虱子的东西(虱子引起的疾病可以致死,要学会如何去掉身上的虱子)。



你的储备里应该有复苏装备,比如氧气包,人工呼吸罩。学会使用这些东西并不难。我得说清楚,在正常生活状态下,你不能随便使用上面说的这些,除非你受过训练并有执照(急救执照,护士执照,医生。但在SHTF情况下,没人关心你有无执照,你只要学好怎么用,储备好,就行了。



我用我拥有的资源提供帮助,但我要求食物或其他东西作为交换。我对医疗问题未作准备,现在我知道这种准备是必须的。



风评22:塞尔克本就是医护人员,这里说得已经很详细了。除此之外,如果你还懂得一些简单的中医治疗,中草药识别与药用使用等,就太棒了。当然,如同其他技能一样,掌握某种医护知识,当然是你拥有的可供交换与利用的一种资源。



以上,即为SHTF城市生存手册,以及本人所作的具体点评。



假设是假设,认知是认知。没有人愿意看到失序或趋向失序情形的来临,但万一出现了呢?只是希望通过此文,让更多人埋下一份认识的种子,若未来万一出现某种失控情形,大家都能拥有一些基本的对应意识,不至于过于慌乱。



纵观全篇内容,其实也就是这一句话——好好工作,善待家人,锻炼身体,关注粮食。



活下去。



必须在此说明,本文关于资本(货币)、资产、资源等内容,只是个人看法,作为观点交流之用,仅供参考。在相关选择配置和交易操作上,本人没有也不会提出任何建议。



天风盗

2020年6月29日

【【【【【【【【【【【【
这期间已知的16万4,280个死亡案例中,从年龄段来看,65岁以上死亡病例占79.2%左右,而44岁以下年龄段死亡病例约占2.97%。

就像被广泛报导的那样的,新冠肺炎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具威胁。

从性别来看,男性8万8,716人,女性7万5,560。男性致死率比女性高。而且90%的死者是住在老年关怀院。

《紧急援助法案》,医院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可以从联邦政府的更多的补助。拿纽约来说,据说医院每申报一个新冠死亡病例,就可以得到1.2万美元的补助。《纽约时报》8月29号报导指出,根据7月份的美国对新冠肺炎筛检研究显示,有近九成的感染者体内的病毒量并不足以传染给其他人。这是因为美国采用的C19 PCR检测过于敏感,无法用于评估传播,高达90%的检测呈阳性的人几乎没有携带任何病毒。

CDC终于明白了,检测来检测去,原来绝大多数都属于体内病毒含量很低的携带者。于是修改了检测标准“除非是高风险族群,针对可能暴露在感染环境中却没有感染征状的民众都无须筛检。”



中美两国检测标的不一样,美国的统计方式,只要携带病毒就会被记录到确诊病例中,所以也就是说美国620万确诊案例中,实际上有近560万人是不具有传染性的。



【【【【【【【【【【【【【【【【停电应急包】物品清单+部分物品链接及购物/试用心得。之前本来只是想简单的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给小伙伴们准备的小礼物,结果太多人来问各种链接,就一并回复一下。纯属个人购物记录分享,非广告。

1、收纳包,双层,好分类,隔断可自由调整,很轻。除了下述清单物品,还可以放其他你觉得重要的东西。38-48元/个,2件8折。http://t.cn/A6qC3pwe

2、打火机,订的BIC还沒到,就先超市买了一点。防风款,12个20元;

3、蜡烛x2,单颗可燃烧8小时(说明书上写的,6-7小时应该有),50颗59元,约1.2元/颗。两包9折http://t.cn/A6qCXtv8

4、邦迪创可贴x10片,自己搜着比价吧,正品就行;

5、小剪子,之前买4.8,刚去看变5元了http://t.cn/A6qC3pwg

6、酒精消毒棉片x6片,之前家里屯的,安可新牌;

7、电池,小米,5号x4节,7号x4节,可能是因为颜色好看才买的[doge],价格也比劲霸什么的便宜。我自己还另外买了两板象蜡笔那样透明盒子装的http://t.cn/A6qC3pwk

8、手电筒,这个试用过了,还不错,三种灯光模式:照明、频闪、SOS,23.9元/个(我买的时候好像贵一点[允悲] http://t.cn/A6qC3pAP

9、充电宝,大部分人都有,可以不用再买。我自己很少用充电宝,选这个是因为它看起来比较轻巧,自带三线。还没试用过,对质量不负责任~99-112元(价格一直在变),两件9折http://t.cn/A6qC3pwD

10、暖宝宝x2片,京造,69.9元/箱,100片,应该够用一整个冬天……http://t.cn/A6qC3pw1

11、黑巧克力x2片,嗯,这个是袁老师建议的,可能怕停电时大家饿着吧。下了单,明天才到,就只能先上链接了http://t.cn/A6qC3pwF

12、现金零钱100元,我现在一年也用不到几次现金,身上也完全不带现金。但考虑到一旦手机没电,就傻了。所以可以备点现金,100的大家随意放多少,建议放点20、10、5元的小面额,因为对方可能也没有零钱找给你,这样可以以最小的找零损失完成交易。

这个包里还有些空间,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放入证件、卡、常用药、收音机、针线包等各种物品,转换成适用性更强的应急包,一拎即走、很方便。

坐飞机的朋友要注意一下,打火机和剪刀不能随身携带,剪刀可以托运,打火机不行。

谢谢大家的信任,很高兴跟你们分享。照顾好自己,有余力时可以顾及一下家人、朋友和小伙伴。[心]

应急物资清单(全网购)

1、可长期储存主食:三口之家 600斤/年

   抽真空包装大米、面粉、干面条、意大利面、军用压缩饼干、各类饼干、方便食品.



2、罐头类食品:三口之家600-800个/年

   牛肉、紅燒豬肉、魚、雞、午餐肉、糖水菠萝、脱干蔬菜



3、辅料:5公斤盐、20公斤糖、60升食用油、火锅底料5公斤、6公斤黄油(冰冻)、10公斤蜂蜜、5公斤果酱等高热量食物



4、大过滤量手压式净水器、戶外单人直飲水杯,50-100升塑膠水桶數个



5、应急燃料:20公斤固体酒精、小蜡烛200只、点火器、50只装防风打火机



6、医药品:消毒酒精10瓶(300毫升),酒精棉若干,口罩500只,双氯芬酸鈉片(止疼消炎)、硫酸羟氯喹40盒,阿奇霉素10盒,青霉素、紅霉素油膏、眼药水若干,黃莲素若干、感冒藥、创可帖若干、止血绷带、体溫計、血壓計、家用急救包等



7、其他物资:

   对讲机、手電筒、電池、全波段短波收音机、太陽能電池板4-6平米(充手机等)、長時LED应急灯2个、室内蚊帐床2套(防断电后蚊虫)、户外帐篷、雨衣、雨鞋等,户外应急背包等



8、个人防护物资(参考香港黑衣人)

   户外刀、工兵铲(斧)、防刺衣、防弹背心、防护头盔、运动面罩、伸缩棍、护膝、护肘等



9、大量衛生紙、衛生巾(棉)、肥皂40個、消洗液若干、半年以上寵物食品、其他個人用品(理发器等)

6个养肝方
1.肝火目赤:症见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暴发火眼、大便燥结、小便赤黄等,这时可服些黄连上清丸。



2.肝火失眠:症见夜卧不宁、容易惊醒、口渴多饮、大便干燥、胁肋时胀或小腹隐痛,可选用复方芦荟胶囊,连服2天即可。



3. 肝火耳鸣:肝火上攻耳窍导致耳鸣,常表现为耳如雷鸣声、轰轰作响、或如潮声,同时还伴有易怒、面赤、口苦、胁痛、耳窍胀塞等,可用龙胆泻肝丸。



4. 肝火眩晕:肝经之火而上炎的眩晕,表现为头晕头痛、面红赤、口苦目赤、小便短赤等,可用清肝泻火的龙胆泻肝丸。



5. 肝热自汗:因肝热迫汗而易出汗,动则尤甚,常兼口干、口苦等症,治用丹栀逍遥丸。

山药扁豆饭

粳米100 克,扁豆20 克,新鲜淮山药50克。加适量水,大火煮沸,然后小火焖熟即可。由于春季容易出现肝气过盛而影响脾胃,因此春季养肝还强调健脾益胃,这碗饭的精妙之处便在此了。
最近几天,白银市场备受关注,更有人已经喊出每盎司白银的合理价格(计算通胀之后)应该在1000美元(本人没能力评论这个数据)。
我们知道次贷危机之后美联储进行了大放水、去年又加码放水,但本世纪以来美国GDP增长的十分缓慢,这就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增长的速度很慢,但市场中货币的数量却在急剧膨胀,这意味着货币需要加速贬值(指的是购买力加速下降,非美元指数)。
可我们在生活中对美元贬值的感觉并不强烈,为什么?源于有人进行了掩盖。
要掩盖货币贬值,就要美化CPI,通过CPI来掩盖真实的通胀率。所以,美国早就已经将房价剔除出计算通胀的篮子,也会调低医疗、教育项目在计算CPI时的权重,根源在于房价、医疗、教育价格涨势太猛,等等,十八般武艺齐上,目的都是通过CPI数据掩盖真实通胀。
稍微有点金融知识的人都知道,这世界上只有金银才是真正的货币,纸币是银行券(认为纸币是货币的,是个人的自由)。当以纸币标价的金银价格涨势过快的时候,人们就知道纸币(银行券)在加速贬值,人们就会抛弃纸币(银行券)转持货币金银,所以,要掩盖美元真实贬值的速度就要压制金银价格。
这个重担应该交给谁哪?美元是美联储发行的,美元被抛弃就会导致美联储信用受损甚至破产,压制金银价格的重担就应该交给美联储的重要股东。美联储中有一个重要股东叫摩根,所以您就看到摩根大通长期是白银市场的空头。
有人认为,既然要压低白银价格,在期货市场上多开空仓就可以了,反正摩根大通有钱,这是典型的想当然。如果多头合约最终要求空头合约进行实物交割,而空头交不出实物,就构成违约,违约的结局就会让你破产!
所以,要压制白银价格需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供过于求。
当供过于求的时候,市场上卖出实物的合约数多于要求交割实物的合约数,此时,金融机构就可以肆意开空仓,因为不必担心交割问题。
第二,必须掌握尽量多的实物库存。
这个世界随时可能爆发突发事件,有些事件会导致数月内金银实物的避险需求暴增,进行实物交割的需求集中释放。此时,进行价格操纵的那些空头合约,就有可能被要求进行实物交割,当自己有大量的现货库存时就不会因无法完成交割而构成违约。
所以,我们就看到美联储的重要股东、白银市场的大空头摩根大通大约占有纽约期货交易所约一半的白银库存。
由下图可见,由于白银在过去二十年中供过于求(新兴市场国家大基建导致伴生白银产量暴涨)、摩根大通掌握了大量的实物现货,让他可以肆无忌惮地做空银价(这是明摆着的),导致金银比持续下跌,最低曾达到1:100以下。当白银价格长期不振的时候,又会拉低黄金价格,再加上对CPI的操弄,就提升了美元在市场中的地位,掩盖了美元真实的贬值速度。
图片

对白银来说,基于矿山不可能在短期被勘探出来,产量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快速增长,即供给刚性受限,当供需关系逆转、导致库存“耗尽”(或走向耗尽)时,就会产生逼空效应。
白银供需关系逆转(这个信号已经出现了)是白银库存可以走向耗尽的前提,如果美国爆发财政危机和债务危机(本质是美元危机)就会加速让库存走向耗尽,因为避险需求将激增。
与杀多石油、逼空GME股价一样,“耗尽”也是白银市场的关键词。
白银在未来会否爆发逼空,以及何时出现逼空,这个世界几乎没有人会知道(至少现在很难看见),但一个乐观的信号已经出现:
图片
图片

这说明白银正常的供给已经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库存开始受到冲击。此时,要观察实物需求高速增长的状态能否持续,只有如此才能尽快耗尽库存。
当市场高呼美元危机的时候,说明白银已经被逼空了。

杀多、逼空都是很极端的情形,都会让人实现财富大翻身。
但无论杀多还是逼空,都会在短期内造成市场的剧烈波动,一旦将对手盘快速耗尽(即主力空头或多头被逼平仓),杀多和逼空走势就告结束,源于杀多或逼空的基础消失了。
任何一个品种,无论是出现杀多还是逼空,都需要具备很多特定的因素才会出现,要考虑生产特点、交易规则、库存、供需关系、金融市场是否稳定、纸币是否面临危机,等等,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这件事上永远不会千篇一律,但就我个人的理解,“耗尽”是关键词。
【【【【【【【【【【【【【【【【【【【【【【【

新加坡至今已有367名孩童感染冠病 没有一例重症

新加坡至今有367名孩童感染冠病,其中近半数感染的是德尔塔变种病毒,但是没有任何孩子出现严重病况。

卫生部兼通讯及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今天(9月14日)在国会上答复提问时公布有关孩童染疫的数据。

普杰立说,全球数据显示,比起成年人,因出现严重病症而须要入住加护病房的确诊孩童比率非常低,以色列有0.7%、韩国0.3%、法国0.6%。一般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肥胖、糖尿病或哮喘等其他疾病的孩子,冠病病危的风险也相对增加。

】】】】】】】】】】】】】】


转:英国对本周献血者的检测结果,96.2%的人有新冠抗体(上周是95.5%),其中16.4%是自然感染产生的抗体。献血者都是健康的成年人,而且素质比较高,接种率也高,全人群的免疫率未必这么高,但应该差不多,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英国全面放开后感染率反而下降。2021、8

在日本因为学历造成的收入差距不大,所以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没有国内高,家长不会逼孩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日本2020年的学历和收入调查:
高中毕业平均工资:29.5万
专科学校:30.9万
高等专科、短期大学:34.5万
大学毕业:39.1万
研究生毕业:46.5万


丹麦政府宣布本月10日取缔罐罐肺炎禁令,从该日开始,丹麦将不再认为罐罐肺炎是“危害社会的传染病”。
瑞典卫生部长 Lena Hallengren 也在昨天宣布将在本月29日取消以下的限制:
公共聚会的最高人数限制
私人聚会的最高人数限制
饭店每桌最高人数限制
在家工作的建议

根据美帝财政部本月8日的报告,最富有1%的美帝纳税人2020年未能缴纳约1630亿美元(约合10534亿人民币)的税款,约占未缴税款总额的28%,而收入排名前5%的美帝纳税人2020年逃税约3070亿美元(约合19829亿人民币),占总金额的53%。
美帝财政部指出,最富有的美帝人是逃税“大户”。因为拥有高收入的纳税人,有财力利用会计师和税务员提供服务,来帮助他们免于承担真正的所得税责任。美帝财政部官员娜塔莎·萨林在报告中写道:“美帝的税收占GDP的百分比低于近代历史上绝大多数时期,部分原因是未征收到的欠税数额巨大。”

】】】】】】】】】】】】】】】】】】】】】】】】】】
Ivermectin 用法用量
药物类别:抗寄生虫,抗细菌,抗病毒和抗真菌
剂型:薄膜衣片
包装: 4片
成分:
Ivermectin 6mg
SDK:VD-26110-17
制造商:制药股份公司An Thien-Estore>
书记官长:Thien Estore制药股份公司>
发行人:Estore>
点:
Ivermectin已被选择用于治疗Onchocerca丝虫病,尽管它在治疗包括由类固线虫引起的肠道类线虫中非常有效。Ivermectin在淋巴系统淋巴蠕虫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

药理特性:

Ivermectin是阿维菌素之一的半合成衍生物,阿维菌素是从发酵链霉菌中分离出的具有大环内酯结构的一组物质。伊维菌素对多种线虫有效,例如线虫病,鞭虫,pin虫,round虫,钩虫和班氏无花果。但是,该药物对肝吸虫和tape虫没有作用。

目前,Ivermectin是治疗肠粘虫丝虫病的首选药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杀线虫剂,但对成虫无害。服药2-3天后,皮肤中的蠕虫幼虫迅速消失;而幼虫在角膜和前房较慢。

用法用量
-Ivermectin在清晨不吃东西或其他时间用水服用,但在服用药物前后应避免进食2小时。- 成人和5岁以上的儿童:使用0.15毫克/千克的单剂量。每年必须以上述剂量重新治疗,以确保控制Onchocerca丝虫病。如果患者的眼睛中的幼虫受到严重感染,则可能需要更频繁地重新治疗,例如每6个月一次。

-关于Ivermectin剂量治疗Onchocerca感染的说明:

体重(kg)单次口服
15-25 3毫克
26-44 6毫克
45-64 9毫克
65-84 12毫克
≥85 15毫克
每三天一次,每次按对应体重服用
副作用:
Ivermectin是一种安全药物,非常适合多种治疗方案。该药物的大多数不良作用是由于对死幼虫的免疫反应。因此,这种作用的严重程度与皮肤中幼虫的密度有关。报告的不良事件包括发烧,瘙痒,头晕,水肿,皮疹,淋巴结压痛,出汗,震颤,肌肉疼痛,关节肿胀,面部肿胀应用程序Mazzotti)。据报道严重体位性低血压伴有出汗,心动过速和意识模糊。
注意事项:
没有足够的经验为5岁以下的儿童使用药物,因此请勿在该年龄段使用药物。

【USANA 葡萄糖酸锌咀嚼片】

夏天必补锌
锌 被誉为“生命之花”
影响食欲、抑制病毒复制#

为什么要给孩子补锌?
锌虽然是微量元素、但是作用可是很大的
⚠️ 5-9月份‭补锌‬
🎈 锌是容易流失的‭一种‬微量元素,
🎈 会随着‭汗液‬的流失而排出体外,
🎈 夏天‭出汗‬多造成锌流失…

】】】】】】】】】】】】】】

锌被认为可以增强中性粒细胞抵抗感染的能力;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可能在免疫反应中发挥相当作用。

而且,先前部分而不是全部证据显示,大高剂量的维生素和葡萄糖酸锌似乎可以减少普通感冒持续的持续时间,并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就是说,它们对于感冒治疗似乎有一些积极的影响。

在缺乏针对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的情况下,葡萄糖酸锌和维生素C是否可能有助于这种严重疾病的治疗呢?

似乎值得尝试。

为此,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科学家设计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对锌和/或维生素C是否可以带来常规治疗以外的额外好处进行了探讨。


试验共招募到了214为经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新冠病毒病患者。

所有患者被随机1:1:1:1分为4组,分别接受10天的葡萄糖酸锌(50 mg),维生素C(8000 mg),两种药物组合使用,以及常规的治疗。

试验主要终点(研究目标)是看包括发烧,咳嗽,呼吸急促和疲劳严重程度等症状减轻(已评分进行评估,每种症状4分)50%所需要的天数。

次要终点是观察包括症状严重度总体评分达到0分所需的天数,到第5天时症状累积的严重度评分,住院时间,死亡率,需要使用的辅助处方药物,以及观察这两种非处方药的不良反应等。

结果显示,对于随观察的主要终点,四个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

其中,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症状评分减轻50%所需要的平均天数为6.7,(4.4)天,维生素C组为5.5天,葡萄糖酸锌组为5.9天,同时接受这两种药物患者组为5.5天。

至于其他系列次要终点,各组之间同样没有显着性差异。

因此,研究者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大剂量的葡萄糖酸锌和维生素C对于新冠病毒病的治疗没有正面意义,因此,研究被提前终止。

】】】】】】】】】】】】】】】】】】】

城市灾难之应对无净水:家中常备聚合氯化铝PAC+含氯净水片+高锰酸钾消毒片+活性炭,都是淘宝几十块钱就能配齐的净水装备,就算是洪水,沉淀后用这一套也能起到净化作用,净化几吨没问题,不光自己,邻居也够了,烧开后饮用无忧——自来水厂差不多用的就是这一套,有效期三年;有条件的再加臭氧消毒、滤水壶或纯水机,就可直接饮用了。不能直接上滤水壶,水太脏一会儿就废了。
城市灾难之应对停电,家中常备夜市灯(60W亮度,代替应急灯,充一次电可放半年,亮7-10小时)+快充充电宝+快充太阳能充电板(家用21W就够)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之一,太阳下2小时充小米10 80%的电不是问题,阴天一上午也够了。不充手机的时候可以慢慢晒着它充电宝。这一套淘宝300配齐。
升级版配置是18650DIY电池盒,可以配合18650强光电筒(夜间求生)使用。不是末日求生,没有必要买手摇收音机,家里哪找不到几截干电池?收音机买个德劲爱华几十块的就可以,撑过一周就OK。没收音机也可以用喜马拉雅、蜻蜓等APP听FM,就是费点电而已,黑屏就好。


】】】】】】】】】】】】】】
我一周喝两次松针茶,其余时间柠檬片+五味子+冰糖

苗里可能存在的毒素,方法如下:

每天早,晚用松针粉,松针茶,蒲公英泡水喝。

射過並需要幫助,請向他們提供此營養方案:

• NAC(N-乙酰半胱氨酸)(加速解毒,被認為是體內超級解毒劑穀胱甘肽的生產者) 劑量:每天空腹服用 1200-2400 毫克。 推薦使用 NAC 對氧化石墨烯和 SM-102 進行解毒。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最近將在美國的櫃檯購買定為非法,因此很難找到 NAC。
• 洌刻? 30-80 毫克,取決於免疫壓力)
• 維生素 D3 *(每天 10,000 IU)
• Lypospheric 維生素 C(30 毫升,每天兩次)*
• 槲皮素(500-1000 毫克,每天兩次)*
• 碘*(劑量取決於品牌,並非越多越好。碘是一種產品,您必須從小劑量開始,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積累。
• PQQ *(每天 20-40 毫克)
• 鍍銀(每天 1-6 滴,取決於暴露程度)(鍍銀阻止刺突上的含硫蛋白進入細胞。刺突蛋白上的富含硫的氨基酸與銀相互作用,導致它們折疊錯誤)。

莽草酸鹽主要來源:
• 莽草酸或莽草酸松針茶(來自綠色食用松針)有有毒松針,小心! 喝松針茶時,也要喝掉積累的油/樹脂! 莽草酸、莽草酸及其衍生物具有:抗癌、抗病毒、抗菌、抗凝和抗血栓形成的特性。
• 茴香和/或八角茶:這些也是莽草酸或莽草酸(已知可以中和刺突蛋白)的極好來源

• C60(每天1-3 滴滿):我們在註射者身上看到的問題之一是他們的能量場(磁場)和炎症熱點的干擾。 C60 是一種豐富的電子來源,就像滅火器對炎症的作用,同時(因為它在整個身體內生物分佈)推動整個身體的電子流正常化。 建議使用 C60 來中和刺突蛋白,解毒氧化石墨烯和 SM-102。

• 木炭(每天2-4 粒):木炭是卓越的解毒劑,當空腹服用時,會向下進入腸道並激活稱為“間質透析”的血液淨化過程。

• 柑橘類水果(尤其是血橙,因為橙皮苷含量高 - 橙皮苷是一種查耳酮,如槲皮素,可使刺突蛋白失活)
薄荷(橙皮苷含量很高)

• 幫助禁用刺突蛋白的超級草藥:
五味子*(莽草酸含量高)
Triphala 配方:在梵語中,Triphala 一詞的意思是“三種水果”:由印度醋栗 (Emblica officinalis)、黑木莓 (Terminalia chebula) 和黑木莓 (Terminalia belerica) 組合而成。欖仁果實富含莽草酸。
聖約翰草(莽草酸存在於整個植物和花中)
紫草葉(富含莽草酸)
小白菊(葉子和花富含莽草酸)
銀杏葉(富含莽草酸)
GiantHyssop 或 Horsemint (Agastache urtifolia)(富含莽草酸)
LiquidAmbar(甜膠樹)一種刺狀種子莢茶,富含莽草酸。

• 食物:胡蘿蔔和胡蘿蔔汁(富含莽草酸鹽)
蒲公英葉(Common dandelion (Taraxacum officinale) 在體外有效阻斷 ACE2 細胞表面受體與刺突蛋白 D614、突變體 D614G、N501Y、K417N 和 E484K 之間的相互作用)

• 植物芽:
Wheatgrass and Wheatgrass Juice(幼葉莽草酸含量高)收起

切记:低血压和孕妇不能喝松针粉。

】】】】】】】】】】】】】】】】

锌疗法和维生素C疗法 Zinc & Vitamin C Shock Therapies
Anjani 蜂鸟健康TheHummingBird 今天
图片


English Text is further down

锌疗法和维生素 C疗法是强大的疗愈工具,锌和维生素C本身也是安东尼威廉新书《Cleanse to Heal》中几乎每个疗愈方都用到的补充剂,可以为免疫系统提供对抗感染所需的关键营养元素,从而快速重建免疫系统,无论是应对第一次发生的病症还是复发病症。

锌可以滋养免疫系统,为免疫系统提供最关键的微量矿物质,使其处于最佳运作状态。现在地球上每个人都缺乏锌,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流感和各类病毒得以肆虐的原因之一。锌可以抑制病原体,使其变得迟缓且不那么活跃,有助于阻止病原体快速增殖,从而帮助免疫系统去除病毒和有害细菌。

维生素 C 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物(氧化意味着衰老和死亡,抗氧化意味着逆转衰老和死亡),同样可以滋养免疫系统。最重要的是,致病的病毒和有害细菌对维生素 C 高度过敏。在保护我们细胞免受氧化的同时,维生素 C 具有摧毁病原体的能力,可以使其分解和消散。

如果有以下任何病症,可以尝试锌疗法和维生素疗法:感冒、流感、尿路感染、麦粒肿、唇疱疹(单纯疱疹病毒1型)、单纯疱疹 2型、带状疱疹、皮疹、咳嗽、喉咙痛、鼻窦感染、肺部感染、口腔溃疡,或单核细胞增多症。


图片



1.锌疗法

锌疗法是一种非常有帮助的方法,因为现在地球上所有人都缺乏锌。这种矿物质很久以前就从地球的土壤中消失了,因为当有毒重金属进入土壤(包括有机农场的土壤)时会发生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会破坏土壤的免疫系统,导致其死亡。在今天,食物中的微量矿物质锌微乎其微,且随着各种污染物进入土壤并耗尽土壤的免疫系统(诸如杀虫剂、除草剂、汽车尾气、过去几十年汽车刹车产生的旧石棉、DDT和从天而降的有毒重金属)而变得越来越少。锌本应该是我们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而现在每个人都缺乏锌,因此每个人都非常需要锌。

如果我们体内没有足够的锌,免疫系统可能会对流感病毒等外来入侵者反应过度,或者对EB病毒等慢性病毒感染反应不足。反应过度可以意味着更高的高烧和其他更严重的症状。反应不足则意味着长期的低度病毒感染会随着时间发展成慢性疾病。当我们的免疫系统获得充足的锌时,就不会发生这种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的情况。锌还可以抑制病毒、有害细菌或极具攻击性的细菌,因为病毒和有害细菌对锌过敏;锌可以去除并削弱病原体,使其变得不活跃,帮助免疫系统能够更快地消灭病原体。

如果你感觉自己感染了病原体,或感染了流感,或者患有以上列出的病症之一,对于成年人,请每3个小时将 2 吸管的高品质液体硫酸锌滴入喉咙,在吞咽前使其在喉咙处静置一分钟。如果你没有诸如流感引起的恶心症状,则每天最多可以重复该操作五到六次(即每三小时将两吸管液体锌滴入喉咙,每天摄入总共 10 到 12 吸管),进行两天时间。

如果你的味觉很敏感,可以尝试更温和版本的锌疗法:每三小时滴 1 吸管,每天最多重复 5 次,或每次摄入2吸管,每天重复 3 次。

请在如此操作两天后,将锌的剂量恢复到平时补充剂正常摄入剂量。

以下儿童的锌疗法剂量(请注意,同样操作两天后,请将剂量恢复至正常儿童摄入剂量):

1 至 2 岁:醒着时每三小时将 2 小滴锌(请注意剂量,是滴,而非吸管)加入果汁、水或直接滴入口中;

3 至 4 岁:醒着时每三小时将 3 小滴锌(请注意剂量,是滴,而非吸管)加入果汁、水或直接滴入口中;

5 至 8 岁:醒着时每三小时将4小滴锌(请注意剂量,是滴,而非吸管)加入果汁、水或直接滴入口中;

9 至 12 岁:醒着时每三小时将10小滴锌(请注意剂量,是滴,而非吸管)加入果汁、水或直接滴入口中;

13 岁及以上:醒着时每四小时将1吸管(请注意剂量,在此是吸管)滴入口中;

由于儿童的特殊敏感性,选择正确类型和品质的液体硫酸锌尤为重要,市面上几乎所有的锌都具有强烈且一般人不喜欢的味道,而且通常还含有刺激性的添加剂。


图片



2. 维生素C疗法

成人维生素 C 疗法需要: 2粒500毫克的维生素C胶囊、1杯水(最好是温水)、2茶匙生蜂蜜和一个橙子的鲜榨橙汁。

准备方法如下:

打开维生素C胶囊,将粉末倒入温水中,搅拌至溶解后,加入生蜂蜜和橙汁,搅拌均匀。

在出现感冒、流感,或任何以上列出的病症感染刚开始的迹象时,在醒着的时候每两小时喝一次以上的混合液体。

可以进行两天后,再将剂量调整为平时每天摄入维生素C的剂量,或者也可以在整个感冒或流感期间持续使用该方法。

如果感觉每次需要更多的维生素 C,可以在每杯混合饮料中使用 2 粒以上的维生素C胶囊。如果不想使用生蜂蜜,请用100%的纯枫糖浆(请注意,不是枫糖味糖浆,这含有味精成分)代替。如果不喜欢橙汁,可以用一个柠檬的汁代替。

以下儿童的维生素C疗法的剂量和制作:

1 至 2 岁:1粒500 毫克的维生素C胶囊,将粉末倒出与半杯水、1茶匙生蜂蜜和半个橙子的鲜榨汁混合,醒着时每 6个小时摄入该混合饮料一次。

3 至 4 岁:1粒500 毫克的维生素C胶囊,将粉末倒出与半杯水、1茶匙生蜂蜜和1个橙子的鲜榨汁混合,醒着时每5个小时摄入该混合饮料一次。

5 至 8 岁:1粒500 毫克的维生素C胶囊,将粉末倒出与1杯水、2茶匙生蜂蜜和1个橙子的鲜榨汁混合,醒着时每4小时摄入该混合饮料一次。

9 至 12 岁:1粒500 毫克的维生素C胶囊,将粉末倒出与1杯水、2茶匙生蜂蜜和1个橙子的鲜榨汁混合,醒着时每2小时摄入该混合饮料一次。

13 岁及以上:2粒500 毫克的维生素C胶囊,将粉末倒出与1杯水、2茶匙生蜂蜜和1个橙子的鲜榨汁混合,醒着时每 3小时摄入该混合饮料一次。

注:

1. 安东尼威廉推荐的所有补充剂品牌和食品品牌可以在官网上查看:
http://www.medical-medium.com/preferred/supplements

2. 安东尼威廉推荐的液体锌和维生素C的品牌为Vimergy,可以在天猫上搜索“Vimergy海外旗舰店”找到(或复制以下链接在淘宝中打开):
9👈 hi:/✔h2o0X6SDsOC₤  Vimergy海外旗舰店

3. 以上新书中两种疗法的剂量基于Vimergy这个品牌的锌和维生素C的剂量,如果使用其他品牌,第一请选择无任何添加剂成分的高品质补充剂,第二请根据品牌自行决定剂量,因为不同品牌剂量使用方式可能完全不同,以避免过量或不足摄入。关于补充剂如何选择的更多信息,请见:关于草本和营养补充剂

4. 以上剂量和使用方法并非每日摄入补充剂的剂量,而是在遇到感冒流感或以上列出病症期间使用的疗法,请在规定时间之后恢复到日常剂量:锌疗法请使用两天,维生素C疗法一般也是两天,也可以选择在整个感冒和流感期间持续使用。

图片


三.  锌 - 对抗病原体的强大武器

锌(液体硫酸锌形式)负责肝脏的2000 多种化学功能,包括我们在子宫内受孕后肝脏发育的过程,以及随着我们的成长到成年期之前,肝脏发育都需要锌。肝脏储存了大量的锌,因为知道我们都缺乏锌,匮乏的部分原因是我们吃的食物中缺乏锌。如果没有锌,肝脏就无法发挥保护全身的功能,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侵袭会耗尽我们的锌储备。



锌可以增强白细胞(诸如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从而显著增强免疫系统,帮助免疫细胞寻找并摧毁病原体细胞。锌有助于肝脏的免疫系统抵御进入肝脏的各种有害微生物。如果感觉自己可能感染了感冒或流感,请立即尝试以上锌疗法。



几乎所有人基本上从父母辈开始就缺锌,父母辈缺锌会遗传到小孩,如果长期缺锌,指甲并不光滑,会有许多竖纹,严重缺锌会导致指甲非常脆,容易折断。现在很少有人指甲光滑,一条竖纹都没有。维持健康的锌水平有助于保护我们免受病原体侵害,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未来的疾病风险。缺锌导致我们的免疫抵抗力普遍下降,这也是为什么流感如此肆虐以及各类细菌病毒越来越猖獗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出生时就继承了祖辈的锌匮乏,或者在一生中逐渐变得缺乏锌,弱化的免疫系统给病毒提供了发展的绝佳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出现各类病症以及恶化,诸如疲劳、皮疹、头晕、眼睛浮肿、心悸、偏头痛、皮肤干燥、头发脆易断、耳鸣、睡眠问题、经痛、甲状腺问题等。

严重缺锌会导致严重的病症(可点击直接每种病症阅读更多信息)。锌是肝脏健康、自身免疫疾病、青春痘、肾上腺问题、关节炎、癌症、湿疹、牛皮癣、脑雾,儿童和婴儿健康、糖尿病、疲劳、情绪波动、痛风、心悸、肝炎、高血压、高胆固醇、潮热,各种炎症、偏头痛、小肠细菌过度增长、鼻腔内的感染、体重问题、眩晕、耳鸣、多发性硬化症、狼疮、莱姆病、各种甲状腺疾病、EB病毒和带状疱疹等病毒引起的各种病症、尿路感染、念珠菌以及现在存在所有各种症状。如果现在有任何的病症,或希望能够预防疾病,请将锌变成你最好的朋友。

即使血液检查显示你有足够的锌,也不代表肝脏或关键器官内有充足的锌。因此血液检测并不能帮助我们判断缺锌的状况。是否有慢性病症、指甲的竖纹和易脆状态与否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



请选择高品质的液体硫酸锌,使用剂量可以参考新书《Cleanse to Heal》中不同病症的建议剂量。


图片


四.  维生素C - 对抗任何疾病的必需品

维生素C具有消炎作用,因为它能加强免疫细胞诸如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从而增加血液的白细胞计数,得以对抗病毒、细菌、酵母菌、霉菌和其他真菌。充足的维生素C是对抗任何疾病的必需品。



补充正确种类的维生素C能够净化肝脏、血液和淋巴系统、增强肾上腺、修复受损的神经传递素,从而恢复中枢神经系统;还有助于帮助身体有效排毒,这是许多慢性疾病患者面临的挑战,维生素C会支持我们直到获得所需的排毒支持营养元素。



维生素C还可以增强肝脏免疫系统的各个方面。肝脏在其执行的2,000多种化学功能中都会用到维生素C。维生素C不仅可以帮助肝脏排毒和净化,还可以阻止肝脏变得停滞(即功能不佳),分解并排出肝脏内储存的脂肪细胞,并在肝脏经历与压力相关的肾上腺素激增后帮助肝脏复原。维生素C还可以帮助阻止肝脏核心部位瘢痕组织的形成,并帮助修复。维生素C还可以帮助缩减结节、肿瘤和囊肿。


愿天下人健康、平安、健康。



以下是三种查找公众号所有发布过内容的方式:

1.  在公众号介绍页面,右上角有放大镜显示的搜索功能,可以直接输入关键字搜索所有包含关键字的文章。这个是最全面的方法。

2. 关键字查找:公众号已经设定关键词回复功能,但功能有限(因为有数量限制),无法找到至今发布所有内容。

3. 大家也可进入公众号菜单中的索引和链接文章中进行查找,这些文章中已经包含了公众号至今发布的所有文章:

- 如欲搜索各种疾病相关信息,请在公众号菜单->疾病篇中点击查看“疾病索引和链接”一文以查找您感兴趣的话题;

- 如欲搜索各种疗愈食物相关信息,请在公众号菜单->疾病篇中点击查看“疗愈食物索引链接”一文;

- 如欲搜索相关排毒疗愈净化法,请在公众号菜单->疗愈篇中点击查看不同的净化疗愈法;

- 如欲搜索健康菜谱,请在公众号菜单->更多中点击“美味食谱索引”一文。
【【【【【【【【【【【【【【【

黄金意味着稳定、财富,是历史上唯一存续并保持购买力的实物。就目前公开的历史来讲,黄金统治了5000年,而且所有以法定货币为形式的对手都崩溃了。这就是为什么各国政府持有34000吨,价值2万亿美元的黄金。正如格林斯潘说的那样,“如果它(黄金)毫无价值和意义,为什么每个人都(中央银行)仍然持有它?”美国政府讨厌黄金,因为它暴露了他们对经济的操纵和管理不善。

那美元为什么会崩溃?因为超级、债务崩塌和泡沫断裂已经无法阻挡的到来了。就像海底发生了10级地震,无论你的堤坝多么牢固也抵抗不了即将到来的超级海啸。从1971年至今,美元的价值下降了98%。但这只是开始,随着世界各国央行不顾一切的试图拯救金融体系,美国和其他所有货币可能从现在再下跌98%以上。历史上的每一种货币都消失了或变得一分不值。至少有160种货币死于恶性,今天现存时间最长的货币是1694年发行的英镑,当时一英镑可以购买12盎司白银,今天一英镑只能购买0.05盎司。这就是我说的,尽管英镑存在了超过300年的时间,但在此期间它失去了99.9%的购买力。
对于金融而言,随着股票、债券和房地产等泡沫资产的实际崩溃,实物黄金和白银将成为救命稻草。鉴于当前金融系统的脆弱性,贵金属必须存放在系统外。
【【【【【【【【【【【【【



被好几个人问怎样服依维菌素,我是没有针对疫苗的答案,但要告诉大家美国医生在新冠预防和治疗上的依维菌素经验开方:

剂量是依个人体重,

预防:单日剂量:0.2mg/kg,服一日,隔两天再服一次,(也有医生建议连服两日,不间隔),然后每7天服用一次。按医生的经验,大概是开12-18mg/日。
(请看附图,什么人适合预防用药有解释)

治疗:单日剂量:0.2mg/kg,连服不超过4天左右(通常少于4天)

比较前面讲的墨西哥城的轻症治疗剂量:2片/日,6mg/片,服两日,和美国医生的单日剂量是一致的,所以美国医生大概是参考了墨西哥城剂量。

预防为什么先服两天后再每隔一周服用,医生解释是依维菌素进入人体细胞后有一定存留期(排出较慢),所以隔一周后再补充体内含量。

既然依维菌素可用于健康人的预防药物,又有医生实际开方经验,大体成人10mg/日左右,服两天是安全的。

大家可作个参考。但一定要和医生咨询,因为还有体质,个人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和其他药物相冲的情况。

(在国外医学网见有人说他曾连续一年用依维菌素药膏(应该是治皮肤病)抹在鼻孔内作预防新冠。这个当花边新闻看吧)

另外,依维菌素有极好治新冠后遗症效果。
后遗症:胸闷,心悸,晕眩,头痛,疲乏,发冷,出汗,身体痛疼,干咳,体温高,脑雾/注意力不集中等。

依维菌素用法(秘鲁圣马科斯国立大学医学教授经验):0.2mg/kgx2日:88%患者彻底改善,在此基础上(看到效果),接着0.4mg/kgx2日,94%患者彻底改善。

美国俄亥俄州肺科医生经验:气促,非典型支气管炎症 ,脑雾,疲乏,0.2mg/kg,3-5日,显著效果。

这些患者通常有几星期至1年症状。年龄从30几岁至77岁。

后遗症患者当然是体内不再有新冠病毒(检测不到病毒RNA),但仍持续有新冠相似症状,只有一个原因:血液中有未清除刺突蛋白(因为新冠症状的几乎唯一祸首就是刺突蛋白),而依维菌素有效,是它能强效杀刺突蛋白!
【【【【【【【【【【【【【【【【【
【【【【【【【【【【【【【【【【【【【【【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21-11-29 16:51 编辑

[以下为新文


杜老誌兴衰史:从顶级夜总会到平民大排档
原创 西野之米蟲 西野米虫 2020-05-15
湾仔有一条“杜老誌道”,承载着许多老一辈港人的回忆。



1948年10月,有个姓杜的年轻女孩,跟随着新婚丈夫,从杭州来到香港工作。没多久她就发现,周围的人开口闭口都叫她“杜老誌”。



杜姑娘很郁闷,明明是美貌典雅的大家闺秀,为何被起了这样一个老气横秋的绰号。



经解释才明白,几个月前湾仔开张了一家“杜老誌舞厅”。每天黄昏开始营业,灯红酒绿夜夜笙歌。



以此三字戏称,是并无恶意的玩笑。但杜姑娘却不感到好笑。她不懂粤语,也不习惯香港的饮食。丈夫忙于工作,缺少朋友的她无法适应香港的生活。



所以杜姑娘很快移情别恋,向丈夫提出离婚,后来她一个人返回了杭州。



杜姑娘的名字叫做杜冶芬,那个失意的丈夫名叫查良镛。他在50年代曾有个笔名叫“林欢”,专门写影评和编剧本。



据说,“林”是因为夫妇两人的姓氏“查”和“杜”中都有一个“木”字,双“木”成“林”,而“欢”是曾经男欢女爱的幸福写照。



图片

金庸与杜冶芬的结婚照。网络图片



到了60年代,查良镛已经成为名声响亮的小说家金庸。杜老誌也从舞厅变成了夜总会,而且是全港格调最高的夜总会,光顾的均是老板、律师、名流等达官贵人。



如果要带小姐外出吃宵夜,客人需支付五百至一千港元的出台费。而当年普通劳工阶层的月薪仅两三百元。



作家沈西城60年代中期曾光顾过一次,半个世纪后他仍念念不忘,于2018年撰文回忆细节,说杜老誌的装修一点也不豪华,之所以雄霸全港,是因为小姐和客人的素质都很高。



不能说所有杜记的小姐都漂亮,然而她们几乎每个人都拥有本身的特色,用一句最普通的话来表达,就是有她个人的气质,或表现在举止上,或反映在语言中。



至于客人,则是十居其九都是非富则贵。因为有了身份,都不会是急色鬼。这就让杜老誌由始至终都弥漫着一种高贵浪漫的气氛……



时光流转到80年代,夜总会换了老板,杜老誌的招牌依然保留了下来,在纸醉金迷的香江继续绽放光彩。



小姐的素质更高了。据本地媒体采访当年的某位经理成哥表示,挑选的标准“不单要看容貌身材,还要考学识,严过选港姐”。



地产界投资达人、专栏作家汤文亮也曾撰文大赞当年那些小姐的文化修养:什么诗词歌赋何止略懂一二,简直是琅琅上口,见我没反应,主动说唱支“夜上海”给我听,见我对国语歌没兴趣,于是改唱英文歌《Yesterday Once More》……



她们不单会唱英文歌,还会用标准流畅的英文与你谈经论典,比如告诉你,“杜老誌”这个街道名,其实是一个英国人的名字。



图片



此人1841年12月生于印度孟加拉,1862年到香港当官学生。曾任英治时期香港政府布政司、财政司、香港监狱长、海军法庭负责人,兼司法长官及死因裁判官。1882年曾署理香港总督。



当他在这块小小的弹丸之地发号施令时,不会知道未来的某个时间段里,自己的名字竟然和夜总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这种方式被人铭记。



90年代初,香港夜总会继续繁荣昌盛。每个月营业额至少几千万,甚至过亿元。客人一晚消费数万、数十万者屡见不鲜,打赏给服务生的小费都是一千元起价。



但那已是最后的辉煌。



98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香港经济严重下滑。之后深圳高速发展,欢场行业纷纷北上。客人不再重视小姐的素质高不高,更看重的是性价比。



杜老誌的生意也江河日下,苦熬数年后,于2002年6月宣布结业。



结业启事写的非常文雅:花开自然花落,明月几见常圆。盛宴无友不散,欢欢乐乐收场。谨向十数年一直支持到底各界人士致衷心谢意。



不少老一辈的人感到可惜,对它依然心心念念,所以到了2006年,“杜老誌”在万众期待之中重新开业。



然而好景已一去不复返,生意始终差强人意。据说每月营业额最多也就几百万元。



2011年2月,作为夜总会的杜老誌再度倒闭。时代的滚滚洪流,终于将它彻底淹没。



剩下的,仅是那么一点点的怀旧情绪,仍然被商家惦记。2019年9月,又有金主打着“杜老誌”的招牌开业了,这次开的不是夜总会,而是大饭店。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C%E8%80%81%E8%AA%8C,%E8%80%8C%E6%98%AF%E5%A4%A7%E9%A5%AD%E5%BA%97%E3%80%82

金庸最佩服他!把他写进小说,为他一怒拔剑
原创 余博 黑江湖 2020-09-28
图片
▲1988版《八千里路云和月》





千万人是金庸的粉丝,那金庸是谁的粉丝?金庸在不同场合列举过佩服的人,今人不说了,单说古人,被提及相当多的是范蠡、张良、岳飞。范蠡是《越女剑》的男主,张良在《神雕侠侣》中林朝英的石刻上被提及到,有“子房志亡秦,曾进桥下履”之句,作者表现得都很克制。到了岳飞这里,才暴露粉丝本性。



我做了个统计,金庸小说中提及岳飞的小说有《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鹿鼎记》《碧血剑》《天龙八部》《卅三剑客》。



从少到多说起。



《笑傲江湖》第十四回“论杯”中,岳不群带着一家人来到朱仙镇,特意去看战争古迹,因为都姓岳,还颇为自豪。



《卅三剑客》中“秀州刺客”开头就是“宋靖康年间金人南侵”,自然少不了岳飞的英雄身影。



《天龙八部》的“释名”中,迦楼罗的词条里提到岳飞,因为有传说,岳飞是佛祖身边的大鹏鸟转世。《说岳全传》第一回就叫“天遣赤须龙下界,佛谪金翅鸟降凡”。



金庸之敬岳飞,不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打call,而是带着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鹿鼎记》。



《射雕英雄传》通过岳飞说“忠奸”。《射雕英雄传》等于是《说岳全传》的续篇,价值观就是岳飞的忠孝,这是郭靖的品格底色,不同的是性格塑造。《射雕英雄传》开篇张十五说书就是说岳飞故事,而且提出了在当时比较新的观点,害死岳飞的不是奸臣秦桧,而是昏君赵构。



之后几乎每一回都会出现岳飞的名字,毕竟有大段故事是围绕《武穆遗书》展开,岳飞两个字是绕不过的,于是就会出现完颜洪烈频繁艾特岳飞的段落。新修版梅超风的往事如烟里,也提到黄药师的祖父一再为岳飞上奏折伸冤。黄蓉、郭靖到陆乘风家中,品评过岳飞的《小重山》。郭靖辅佐铁木真打仗,用了不少岳飞的战术,后来和铁木真反目,是用岳飞做榜样。我们说郭靖是儒家典范的大侠,其精神品格的参照就是岳飞,所以《射雕英雄传》也可叫《说岳后传》。



这个调子在第二部小说《碧血剑》中就定了下来,袁承志大概是存在感最低的男主,因为金庸暗线主人公是夏雪宜和袁崇焕。袁崇焕的设定就是岳飞的翻版,第一回中,张朝唐将袁崇焕比作岳飞和诸葛亮,文武全才,精忠报国,死而后已。小说之后还特意写了《袁崇焕评传》,袁崇焕和崇祯的关系,很有岳飞和赵构的影子,金庸对袁崇焕的推崇,更多是因为把袁看成是岳飞再生,有偶像光辉的加成。



《倚天屠龙记》通过岳飞说“生死”。小说中用到《武穆遗书》,自然也少不了岳飞,结局时候还用了岳飞的牛头山之战。实际上,早在第五回“皓臂似玉梅花桩”就有了关于岳飞的大辩论,辩论双方是谢逊和张翠山,这次的主题不是忠奸,而是生死。谢逊的观点是,不要一味惋惜岳飞之死,他是不愿意和奸贼为伍,为理想信念而死,所谓求仁得仁,又何苦之有。毕竟人固有一死,只要自己觉得重于泰山,虽死也无憾。



谢逊的观点和明教人诵念的“焚我残躯,熊熊烈火”是一个意思,不是将个人的生死归结于为了某个人,而是为了殉道,从而使死亡超越了一般的现实意义,并带有了哲学意味,对岳飞的形象是一种深化和升华。



《鹿鼎记》通过岳飞说“进退”。韦小宝的文化知识都是听书而来,所以只知道猫头鹰、岳家军、大明英烈,他一说人的政治前途,就拿岳飞当例子,什么元帅、少保,面对打仗,也是觉得岳家军最为开挂,所向披靡。而拿岳飞说事最多的是天地会,玄贞道人很早就说“不做秦桧,也不能做岳飞”,施琅被郑家欺凌之后,归附清廷,面对陈近南的质问,直接就是一句“难道让我学岳飞”,意思是主公不仁,自己就要等死。陈近南也只能回复一句“不做岳飞,也别做秦桧”。



如果说之前金庸小说中对岳飞的选择是持肯定和赞颂的,那么到《鹿鼎记》已经有所质疑,陈近南身上就有岳飞的影子,后来死于郑克爽之手,也和风波亭之冤一样让人唏嘘,但更多已经传递出“不值得”的价值观,不是头脑发热的理想主义,而是理性思考的现实主义。所以《鹿鼎记》不像武侠,也可以从岳飞作为儒侠人格偶像的被质疑乃至坍塌窥见一二。



之后,金庸就很少如此频繁地为岳飞打call了,最后一次比较大的动静是封笔之后的二十多年,有条假新闻说金庸要写历史小说,且要为秦桧翻案,就有读者“向金庸先生进一言”,金庸也立刻撰文《论岳飞与秦桧》出来辟谣,列举大量证据表达对岳飞的推崇,也算是一怒拔剑了。



何止金庸,他的老友梁羽生也喜欢在作品中cue岳飞,包括《江湖三女侠》《萍踪侠影录》《狂侠天骄魔女》《瀚海雄风》《鸣镝风云录》《风云雷电》《武林天骄》等。所以,武侠迷们也要感谢岳飞,毕竟他给武侠人物树立了一个精神典范,才会让作者塑造出那么多的侠之大者。



【【【【【【【【【【【【【【【【【【【

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这一生都属于他了。

——歌德(德国诗人、剧作家)



他创造的思想和美如此广受传播而俯拾即是,令人出于本能与之亲近。

——简·奥斯汀(英国作家)



从我十岁起,我几乎每天都读莎士比亚的作品。

——柯勒律治(英国诗人)



莎士比亚这种天才的降临,使得艺术、科学、哲学或者整个社会焕然一新。他的光辉照耀着全人类,从时代的这一个尽头到那一个尽头。

——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 )



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

——屠格涅夫(俄国作家,诗人,剧作家)



他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

——德莱登(英国古典主义者)



上帝梦见了世界,就像莎士比亚梦见了他的戏剧。

——博尔赫斯(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



他是“时代的灵魂”,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时代!

——本·琼生(批评家、剧作家)

【【【【【【【【【【【【【【【【【
见]“革命教员”杨云骢
楼主:南窗寄傲生Lv 19 时间:2006-01-15 20:22:00 点击:875 回复:12
冲榜
守护
脱水打赏看楼主设置
极费力地温习完梁羽生的这部并不算长的《塞外奇侠传》,脑子里却奇怪地联想起大陆曾风靡一时的“革命小说”来。。因为小说的男主角的言行太“革命浪漫蒂克”了。下面摘抄两段原文以见一斑。
  
  《塞外》第六回,杨云骢教育楚昭南的一段,杨说:“你自己细想一会,然后告诉我们,你错在什么地方,投降清兵是一个大错,但在这件大错之间,早已经有许多错了!比如,你只是为着这个姑娘而打仗,虽然作战勇敢,也是错误。”又道:“我不提你啦,一个人的错误,要他自去细想,自己去挖掘出来。投降胡虏这个大错,是许多错误总因,你要把错误的根挖出来!”。。。楚昭南,听懂了吗,“要把错误的根挖出来”,换句话说,“灵魂深处闹革命”乎?
  
  又第八回,杨云骢“看到了飞红巾性格上的优点和缺点。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好好的和飞红巾讲”,后来第十回,他对飞红巾进行思想辅导,严肃地批评了飞红巾“内心的骄傲”,他苦口婆心地说:“如果你任凭自己的骄傲在心里滋长,甚至开花结果,那么,飞红巾,那个果子就会把你的心灵毒害了……红巾,你真实的告诉我,当你听到那些赞颂你的歌声时。你的感觉怎样?是引起你的高兴呢,还是引起你的戒惧?我猜,你是高兴的,就是表面上表现出不高兴听,其实心里还是高兴的,是不是这样呢?飞红巾。”
  
  不用再引了,我相信梁先生是带着严肃认真地态度写这一段的,他的确想树立一个大侠的形象。但现在我们读来,却受不了思想的感染,只觉得滑稽好笑。杨云骢的口吻,不和那些样板小说,公式英雄没什么两样么。。
  他不是什么大侠,只像个板着脸说教的‘指导员’。又比如《七剑下天山》第二十四回,‘七剑’中的张华昭对易兰珠说:“兰妹妹,我懂得的,我的父亲给清兵杀死的时候,我的心中也是充满着复仇的火焰,一点也不想到其他。但是,我们永远在一起,也并不妨碍我们的事业呀!”
  按:梁羽生小说中颇爱写这种“爱情与事业(革命)”的冲突,这也与大陆左翼革命小说类似。龙皮大衣 回复日期:2006-1-15 21:18:04 
     还看这个吧,连农村包围城市都出来了
     义和团失败了,但这失败却是另一成功的起点,他们退出了城市,退入了乡村,不再是
    几十万人的大集团,而是结合着数十数百人的小部队,火种没有熄灭,火种埋在民间。
     在李来中退出了北京时,他才感觉到柳剑吟以前劝他不要入北京的话是对的。他们还没
    有条件进入大城市,他们应该做的是生根在广阔的农村。
     京津失陷之后,混入义和团中的坏分子都完全清洗出去了,而满清政府,也完全露出了
    狰狞的面目——对外谄媚,对内“镇压”的面目。它竟然和联军一起“会剿围匪”,中国老
    百姓,又受了一次大教训:封建的统治者,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信赖的。梁氏的“侠”是一个和当时政治观念联系很紧密的概念,不是单单的行侠仗义。梁氏受左派思想影响很深,尤其是抗日救亡时那种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梁氏任职于《大公报》,属于左派报纸而且基本上与大陆政府保持一致,梁本身在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属于左派。所以梁氏小说中强烈的左派阶级斗争的思想就不奇怪了,况且六十年代的香港的政治气味很浓,

  梁羽生作品年表:
  第三部 塞外奇侠传 1956年08月18日~1957年02月23日 周末报 清 时名《飞红巾》

  至此已经有了答案。1 灵魂深处闹革命,人家就是闹革命这一派的。2 这是梁羽生的第三部作品,在各方面还远未达到成熟期。刚才我也打开梁羽生全集的电子书瞄了几眼《塞外》,这文笔确实不够华丽,不够却明显能感觉到一种很“纯”的味道,并不能完全说是一种缺点。

【【【【【【【【【【【【【【【【

音韵学”三问
  
  (1)《连城诀》第一回《乡下人进城》:
  
  那老丐笑吟吟地受了他这几拜,随即解释剑招,如何“忽听喷惊风,连山石布逃”,其实是“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如何“落泥招大姐,马命风小小”,乃是“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在湘西土音中,这“泥”字和“日”字却也差不多。
  
   有朋友告之我“泥”和“日”湘方言相同(近)吗?或者哪位熟悉音韵学的高人告诉下这是否在音韵学上有根据(惭愧只知道章太炎有个著名的音韵学观点叫“古音娘日二纽归泥”,音韵学所谓的纽就是现在的声母,但不知是否和这个有联系)
  
  (2)还有个和上面类似的问题,《倚天屠龙记》第十六回《剥极而复参九阳》:
  
  那少女…………问道:“你叫甚么名字?为甚么到这儿来?”…………“我叫阿牛。”那少女微微一笑,道:“姓甚么?”张无忌心道:“我说姓张、姓殷、姓谢都不好,‘张’和‘殷’ 两个字的切音是‘曾’字。”便道:“我……我姓曾。姑娘贵姓。”
  
  问题就是“张”“殷”能反切出“曾”吗?在古代韵书上是否有依据。
  
  (3)《笑傲江湖》:岳灵珊微笑道:“自己师兄妹,老是记着一口剑干么?何况那剑确是我自己失手掉下山谷的,那只怨我学艺不精,又怪得谁来?大家‘蛋几宁施,个必踢米”罢了!”说着格格格的笑了起来。令狐冲一怔,问道:“你说甚么?”岳灵珊笑道:“啊,你不知道,这是小林子常说的‘但尽人事,各凭天命’,他口齿不正,我便这般学着取笑他,哈哈,‘蛋几宁施,个必踢米’!”
  
  福建话是这样读的吗?具体是福建什么地方的口音?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8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22-1-3 17:07 编辑

查良鏞先生的十九歲──往重慶求學的兩則資料
原创 鄭振偉 獨家人物傳媒 今天
《百年巨匠系列》之
金庸辭世三周年祭 電影、武俠與歷史
图片

前 言

國民政府在抗日戰爭期間設有各種救助機構,包括戰區學生指導處,為逃離戰區的學生提供升學和就業方面的救濟安排。凡選擇繼續學業者,經審查合格後即可以借讀或轉讀的方式安排就學,而政府也有貸金政策。及後淪陷地區日增,教育部為救濟學生,凡未及考入專科以上學校者,予以登記驗證後,即分發至先修班肄業。一九四二年五月-九月的浙贛戰事,對於救濟戰區青年,政府亦積極辦理招訓工作。教育部本來就有戰區學生招致訓練會,各戰區亦設有分會,負責辦理招致、接待和分配訓練等事項,至於登記考試入學則由各該省教育廳和專科以上學校負責辦理,而當時教育部在蘇南、皖南和閩北各地都設有招待點。查良鏞十九歲前後經歷的正是這個戰亂和流徙的年代。

重慶教育部和廣東省教育廳往來的電文

查良鏞先生十九歲的時候正值浙贛戰事,筆者在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的案卷中找到兩份相關的珍貴資料。檔案館供閱讀的是電子掃描檔,第一份資料包含重慶教育部和廣東省教育廳往來的電文,以及「廣東省教育廳收容戰區退出學生登記表」。在曲江縣城韶關的廣東省教廳於一九四二年十一日十一日發出兩封電文,其中一封有七名學生,另一封有一名學生,前一封電文的內容如下:
廣東省政府教育廳代電//教育廳重慶教育部鈞鑒:現據上海私立新本女子中學校等畢業生張履冰、鄭雲章、許祖雄、張耀、陸綸、唐日新、查良鏞等七名,各呈具表件遵章申請登記前來,除將登記表各抽存乙份外,理合連同原繳證件呈報察核電示祗遵。計附張履冰等證明書七紙、登記表七份、相片五張。韶廣東省教育廳長黃麟書酉(戍真)三戰印。
教育部於十二月九日分別回復國立中山大學和廣東省教育廳,編號分別為高字第50696號和50697號。原文如下:
(一)電5789//坪石「中山大學」:分發查良鏞、張履冰、陸綸、唐日新、張耀、許祖雄、鄭雲章、徐國盛等八名入該校先修班肄業,仰驗證收容。教(育)部()印亥青高。
(二)代電//廣東省教育廳:本年十一月十一日三戰字第一一○三、四兩電暨附件均悉。准予分發查良鏞、張履冰、陸綸、唐日新、張耀、許祖雄、鄭雲章、徐國盛等八名入國立中山大學先修班肄業。仰即轉飭該生速即持同學歷證件徑赴該校報到入學。登記表存部備查,餘件發還。教育部(文)坿件。
該案卷中八名學生的登記表保存完好,從登記的資料來看,各人於一九四二年八月至十月期間先後抵達韶關,當中有三名僑生。查良鏞與其他七名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似沒有任何關係,應是廣東省政府教育廳於各人登記以後一併呈報重慶教育部辦理。查良鏞的登記表上各個欄位的資料如下:姓名「查良鏞」,性別「男」,年齡「十九」,籍貫「浙江」,現在地址「廣西桂林環湖北路八號毛咸先生轉」,原肄業學校(校名/科別/年級)「浙江省立衢州中學高中畢業」,離校年月「卅一年七月廿九日」,到韶年月「卅一年九月十五日」,原擬借讀何校何年級「國立中山大學法學院經濟系」,證件或聯保人「畢業證明書」,在韶之親戚姓名及地址,空白,備考「畢業證明書經驗證後彙報教部未發還」。表格下方有辦理登記人員的印章,辦理日期為「卅一年十月五日」。又登記表的右上方貼有查良鏞的半身照。
這些資料明確顯示查良鏞於一九四二年九月十五日抵達韶關,並於一九四二年十二月獲教育部分發至粵北坪石的中山大學先修班。分發的意思就是不用再經考試,案卷中還有其他個案,有的是空白,有的是「擬准」、「未便照準」,又或「自行報考」。

查良鏞致教育部的親筆信件

能看到重慶教育部和廣東省教育廳往來的電文實屬難得,但筆者之後又再發現查良鏞的一封親筆信。謹轉錄如下:
敬啟者:學生查良鏞籍貫浙江海寧男性十九歲,本屆於浙江省立衢州中學高中部畢業。此次因浙贛戰事發生,倉皇經江西、廣東、湖南等地而至桂林,因途中勞頓跋涉,在江西南豐縣臥病達二月餘,故至江西贛縣時已九月八日(有南昌青年會文件證明),至廣東曲江已九月十五日(有廣東省教育廳文件證明),已桂林已九月十八日(有桂林青年會文件證明),各大學招生考期均已差過。生於十月一日曾有報告請求貴部分發至國立大學肄業,想已先此收到,日昨見鈞部頒佈之專科以上學校學生學籍之規定中有載明,在戰時凡高中畢業生因特殊故障而不及參加大學之入學試驗者,可請教育部核准在大學中試讀,肄業一年後,如成績及格,再參加次年之新生入學試驗,成績及格即可轉為正式學生。自維尚合於此項規定,故再行申請,祈分發至國立中山大學肄業。生之志願為法學院經濟系(能分發至中央大學、西南聯大、復旦大學亦所願意),實因不及參加考試(在江西南豐生病時居於南城遷來之三民主義青年團南城分團部,如屬需要,生可請該部出具證明書,南豐博濟醫院及長安辕熕嗫沙鲎C明書),且生現在桂林,舉目無親,途中衣物棉被散失殆盡,現經濟異常窘迫,日常生活僅靠中央振濟會第九振濟會所發之少數生活費維持,而繼續求學之心則非常迫切。生此次在衢州中學以第一名畢業,在校中六學期均為公費生,每學期成績均在八十分以上。以上情形可向浙江省教育廳調查,純系屬實。如能分發,至學校後,生願受任何考試,如成績不及該校之錄取新生標準,自願不能肄業,因生自信平素對高中各項功課均尚有根柢也。生有淪陷區退出之檔,畢業證明書於九月十五日至廣東省教育廳登記請求救濟時已由該廳送部核驗,可請抽驗之。現有廣東省教育廳出具之收據。為以環境困難,熱心向學,務祈照準為丁H缰林醒氪髮W能入學,則生自當排除萬難,即日來渝,因生之惟一志願,即為入中央大學也。無論可否,均請賜一覆書。通訊處:「廣西桂林環湖北路八號毛咸先生轉」。懇切上聞,專此敬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鈞鑒//學生查良鏞謹啟//十月七日//同行來桂之同學皆得復入桂林高中求學,而生則以高中畢業,故無校可進,務請准予分發。

原手稿或有筆誤,此處不作訂正。衢州於一九四二年六月七日淪陷。根據衢州中學昔日師生的回憶,浙江省立衢州中學的校址原在衢州城府山,一九三九年的時候已遷至石梁;一九四二年五月日軍侵擾浙西,衢州告急,校長陳博文決定遷校,師生於五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全部遷離。衢中遷校的第一站是常山縣芳村,但只停留約一個月,因日軍侵擾加劇,也傳聞有人企圖搶劫,學校於是再遷往遂安縣夏洲村,大約是當年的七月。浙贛西段的日軍於八月底撤回原防。衢州中學於一九四三年二月遷回石梁。
一九四二年各大學的試期應是七月中以後,查良鏞臥病兩個月,肯定錯過試期。查良鏞在信中提及同行赴桂的同學,假設是同行,理應與查良鏞一起向廣東省教育廳登記救濟,但上文提及的登記表未見有衢州中學的高中學生,而同行的人於抵達桂林後即轉讀桂林高中。查良鏞在南豐因病滯留兩個多月,夥伴同行的情況並不清楚,所以也可能是查良鏞抵達桂林後再跟各人會合。浙贛戰事始於一九四二年五月中旬,查良鏞走的路線從浙江衢洲石梁鎮開始,到過江西的南豐縣和贛縣,之後是曲江,再到桂林。查良鏞表示當時衣物棉被盡失,只靠一點救濟費維生,雖然生活困窘,但字裡行間對於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當時希望能分發至國立中山大學,但更大的志願是「法學院經濟系」和「中央大學」。查良鏞於九月十五日抵達曲江,即日便到省政府教育廳登記,登記表上填報借讀國立中山大學的志願,但之後即啟程前往桂林,十月七日信件上的通訊處是「廣西桂林環湖北路八號」,與登記表上的地址完全相同,足以說明查良鏞在韶關時已知道自己的去向。登記表上的其他資料與信中的資料基本相同。這封信的內容還有一個特點,查良鏞多番強調自己有不同的證明,包括「淪陷區退出之檔」,也有「南昌青年會」、「廣東省教育廳」和「桂林青年會」等單位的檔,也可請求「三民主義青年團南城分團部」和「南豐博濟醫院及長安辕熕钩鼍咦C明,可以猜想戰區退出來的學生當時必須有足夠憑證以資證明身份,而最重要的應是經廣東省政府教育廳呈繳的畢業證書,但當時的教育部應該還沒收到相關的登記表和畢業證明書,因上文提及的「廣東省政府教育廳代電」是十一日十一日發的,而這一封信於十月十六日已寄達重慶的教育部(見下)。
上述信件中的內容顯示查良鏞另有一封寫於十月一日的信件,惜未有發現。案卷中的該組文件另有一頁「教育部文電摘由紙」(一百七十二頁),備考一欄蓋印一九四二年十月十六日收到,批示一欄蓋印十月十七日下午到高等司,事由一欄填寫「懇請分發入學」,擬辦一欄見三列文字和多個簽名,但難以辨讀,文字可能是「(前呈----第四九○三四號)//已分發------先修班//此件擬存」,簽名者包括陳立夫和吳俊升等。如辨讀無誤,即十月一日的信件已見於當時的案牘。相同標題的案卷共三個,案卷號和起訖時間分別是6093(1)/1942.8-1942.11、6093(2)一九四二.1-一九四二.9和6093(3)1941.12-1942.8,而案卷中的各組檔也不全是按日期順時排列,筆者檢讀另外的兩個案卷後也再無發現。

查良鏞投考各學校的情況
查良鏞再次致函教育部申請,表示入讀中山大學的意願,但獲分發至先修班,他是否前往,不得而知;一九四三年八月九日國立中山大學公佈各院系的新生名單上,未見有查良鏞的名字,也未見有其他獲分發該校的學生名字。當年的中央振濟委員曾命該會第七救濟區對於經韶赴桂林和重慶等地升學的學生,全部發給免費乘車證。既然查良鏞強調自己惟一的志願是入讀中央大學,故筆者也就順便追縱相關的資料。《中央日報》於一九四三年九月十一-十四日連續四天公佈「中央政治學校」大學部錄取各區新生的通告,錄取名單上合共五百三十九名學生,查良鏞的名字就在「重慶區」考生的名單上,依第一志願錄取。這說明查良鏞當時已排除萬難抵達重慶。名單上還有依第二志願錄取的名單和語文專修科的錄取名單,蘭州區的名單有待公佈,獲錄取的學生限於十一日一日至二十日期間到重慶小溫泉該校報到,逾期者將取消入學資格。但由於當日的新生宿舍未及落成,新生的報到日期延至十一月十日起至二十五日止,保送生則延至十一月五日起至二十日止。另外,「國立中央大學」於九月六日亦公佈了重慶、成都和貴陽三處新生或轉學生的錄取名單,文學院五十二名、理學院六十四名、法學院一百二十七名、師範學院一百二十四名、農學院六十九名、醫學院四十九名、工學院一百九十名,另二年級轉學生六名,查良鏞的名字就在師範學院的名單上。國立中央大學三十二年度招考新生,報名和考試日期分別是七月二十一至二十八日和八月一至三日,考生共有五千九百四十七名,法學院占一千四百八十二名,約錄取8.56%,而師範學院占七百一十七名,約錄取17.29%。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通告末端其中一個「注意」事項:「凡因志願投考之院系名額已滿而取入性質相近之院系者入學後不得請求改轉院系」。查良鏞在信中說他惟一的志願是入讀中央大學,但後來的選擇是中央政治學校,除了因為中央政治學校是免費以外,這個「注意」也許是其中一個原因——入讀師範學院後不得請求改轉院系。
查良鏞是否同時報考了其他大學?查良鏞的信中還提及復旦大學和西南聯大,復旦大學的報名和考試日期分別是七月二十五至二十七日和七月三十至三十一日,西南聯大的報名和考試日期分別是七月十九至二十日和七月二十八日起。此外,當時的國立四川大學「法學院法律系及司法組政治系經濟系」也在招生,報名日期是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三日,考試日期是八月六至八日。各校之間的試期,及其與國立政治學校和國立中央大學的試期亦無衝突,就資料所見,西南聯大錄取新生的名單上有查良鏞的名字,但名字是列在文學院而並非法商學院。
中央政治學校直接隸屬於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該校原是國民黨培植革命建國人員的機關,與普通大學隸屬於教育部者不同。該校始於一九二七年五月所創辦中央黨務學校,修業年限原為一年,一九二九年六月改為四年,並以黨校第二期學生為政校第一期學生,一九四七年二月該校奉令與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合併,改組為國立政治大學。從一九四三年七月份刊登的招生廣告所見,該校在重慶、成都、西安、蘭州、洛陽、桂林、昆明、泰和、永安和雲和等地共設置十個考試點,招一年級新生四百名,但前此教育部一九四三年六月五日高字第26723號訓令「中央政治學校三十二年度招考新生,除由該校招考三百名外,另行規定二百六十一名,由各省市縣教育廳局保送」。重慶考區設在該校本部即南岸小溫泉,七月二十至二十二日報名,二十三至二十四日口試,二十五至二十六日筆試。根據同屆考生饒敏卿所述,中央政治學校考取三十二年度應考人數八千五百四十六名,錄取六百三十五人。考生須呈繳畢業證書、相片和體格及格證書。招生簡章規定的體格標準,男生須身長在一百五十八公分,體重四十五公斤,女生身長一百五十四公分,體重在四十二公斤以上。這是劃一的標準,饒敏卿的文章並記重慶區二千三百二十五名考生中,體格不及者多達四百七十二人。饒敏卿於一九四二年春畢業於浙江省立金華中學高中,也因為浙贛戰事而錯過試期,他的名字見於雲和區依第二志願錄取名單上(雲和區第一志願錄取三十三名,第二志願十一名)。他是九月二十九日接獲錄取通知,之後從浙東經閩贛湘桂黔至渝,走了三千多公里路,歷時三十四天。根據另一位曾重考的學生所述,口試沒有一定的範圍,視乎主管人員而定,時間也可長可短,老先生和新先生的問題也不同,該文還記下兩次口試須回答的問題,作者的建議是要多留心報章雜誌,而態度和口才尤關重要;筆試共六科,分別是國文、英文、黨義、數學(高等代數和解析幾何)、中外史地和理化。
當時的中央政治學校設有大學部、專修部和公務員訓練部。大學部設有法政、經濟、外交、地政和新聞五系,法政系分行政和法制兩組,經濟系分經濟行政、財政金融和統計三組,地政系分土地行政和土地金融兩組,外交和新聞兩系不分組,肄業期各為四年。專修部設地政、新聞、統計和語文專修科,語文專修科又再分蒙文、藏文和印度文三組。三十二年度只招上列五學系和語文專修科新生。公務員訓練部分高等科和普通科,分別收考試院高等考試初試及格和考試院普通考試及格的人員,前者訓練期四個月,後者半年,訓練期滿再試及格即可分發中央及地方行政機關服務。查良鏞入學以後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如何?上述饒敏卿一文關於該校的學習和生活有詳細的記錄,可資參考:
首為始業教育:始業教育為本校各科系班學生必經之階段,新生一進校,即開始始業教育,惟期間長短各異。按以往規定,大學部為一學期,專修科為三個月,普通科一個月,高等科三星期。始業教育期內,除授以基本課目外,更有精神訓練與軍事訓練。精神訓練之範圍甚廣,有關於本校之認識者,如本校校史、沿革、組織系統、教育宗旨與內容等。有關於本黨之認識者,如黨史,總理及總裁革命史、主義、政綱、政策等。有關於國內外大勢之認識者,加本國文化、政治、經濟概況,及國際情形等。有關於生活之訓練者,如立身處世為學辦事之方法等。此外又有音樂訓練以培養愛美之情感,有體育訓練以鍛煉堅強之體格,軍事訓練分學術科訓練及軍事管理二者,學術科訓練授現代國防知識,軍事學術科之基本要義,及軍事之基本技能。軍事管理在使學生養成簡單樸素,整齊清潔,勤勞刻苦之生活習慣,熟習確實、迅速靜肅、秘密之行動要領……本校設有特別黨部,下設若干區黨部,每一區黨部之下,分若干區分部,區分部之下,又分若干小組,每一學生均編入此組織系統內,而以區分部在小組討論會為實施訓練之重要機構。小組討論會每週舉行一次,由主管訓導列席指導。學生除參加小組會議外,又由訓導指定閱讀總理遺教等書,讀後各筆作記,送交主管訓導批閱。
由此可見,校內的管理相當嚴格。中央政治學校的大學部設於小溫泉,而這個校部原是重慶的名勝,饒敏卿描寫得非常優美,「四山環繞,花溪曲折,流貫其間,林木叢生,蓊鬱蒼翠,嚳舍錯落,掩映於綠蔭叢中,恬靜清幽,遠絕市囂。課餘暇日,利涉橋邊,憑欄遠眺,則可見萬山夕照,瀑布奔流之勝;花灘溪裡,扁舟蕩漾,則可覽數峰競秀,飛泉奔霧之奇」。該校學生的膳食由學校供給,衣履如棉大衣、棉軍服、單軍服、綁腿、皮帶、帳、枕等,也全部由學校供給,學生每月並可獲發二十元零用。理髮和洗衣免費,校方更把溫泉辟為浴室和游泳池。
圖書館約有五萬冊藏書,學校有法政研究會、經濟研究會之類的研究會社共十五個,研究會刊物出版之時,貼滿了走廊壁間。校內也不時舉行美術展覽會,展出中西圖畫、木刻和刺繡,又有歌詠團、話劇社、國樂平劇等組織,每逢節日或國慶和校慶,禮堂內歌聲舞影。此外,學生也注重個人的體格鍛煉。饒敏卿記述的簡直是人間樂土,與戰區何啻天壤。
筆者試比較另一篇文章,該文作者以為即使在軍事管理之下,但在相當範圍內仍然是很自由的,也認為該校的生活環境優美,同學有求知精神,邉语L氣好,生活上受著政府的優遇,學術研究和藝術生活也很豐富。故即使饒文有誇張之嫌,但某些學習和生活條件也應屬客觀事實。

小 結
查良鏞沒給自己寫傳,但某些傳記是經過他本人審核和改正過的,某些立傳者也跟他做過訪談以收集資料,而他也許認為沒必要告訴別人自己的所有經歷。查良鏞入讀中央政治學校一年多便遭勒令退學,不管是因為對校內的某些現象打抱不平,又或是不願投筆從戎,但他離開了中央政治學校後得表兄幫助而在國立中央圖書館任職,卻又有機會大量閱讀西方文學的原著和譯本。
年僅十九歲,已經歷烽火硝煙、求學入學失學。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一些主角在成長過程中經歷艱辛,筆者無意於索隱,但個人經歷是否隱含其中,或未可知。儘管這些際遇暫難揭示與他日後創作武俠小說的因緣,然而卻也不是絕對。金庸的第二部小說《碧血劍》,作者正是讓金蛇郎君在藏寶圖上寫上兩行字,要求得寶之人到浙江衢州石梁尋訪溫儀。
查良鏞在中央政治學校就讀那年的暑假裡,除了讀《資治通鑒》以外,還讀威爾斯的《世界史綱》,睏了便直截睡在窄窄的長櫈上,睡了一個暑假從來沒有在夢中掉下來過。《神雕俠侶》寫小龍女在一條懸空的繩子上睡覺,查良鏞曾憶述這也許就是創作靈感的來源。
在結論補上這一筆,旨在說明本文整理出來的一段經歷的意義仍有待進一步的探索。學術界雖然有不少金庸傳記的專著,但關於查良鏞十九歲的這段經歷,只有傅國湧的《金庸傳》(修訂版)寫得比較詳細。作者引述程正迦的回憶錄,補充了查良鏞與另外七名同學(江文煥、王浩然、黃文俊、吳汝榕、程正迦、程正返和朱卿雲)結伴西行的經歷,各人大約是在贛州分道揚鑣,查良鏞表示去湖南找老同學,一九四二年冬輾轉到達湘西。傅著的一大特色是成功利用檔案的資料,其中包括杭州市、衢州市和浙江省檔案館的庋藏,筆者在二檔館無意中也發現了兩則,謹此也略作補苴。查良鏞先生已逝,亦盼以茲紀念。
(作者鄭振偉系澳門大學學者)

排版:高玉婷/審核:陳志明



】】】】】】】】】】】】】】】

序邝万禾《金庸小说中的佛理》
原创 潘国森


  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海宁查良镛先生以九旬以外的高寿辞世,他以「金庸」为笔名撰写的武侠小说必定是今后中国人一见「金庸」两字,便立刻想到的成就。他的小说必然盖过了九十多年来他别的功业,虽然写小说以外的金庸,还曾经为他身处的时空、在其他领域贡献良多。

  老人家走了,大家都少不免悼念一下,笔者却以为生、老、病、死都是人生必须经历,我们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也绝不必过于伤感,「读好金庸(小说)、读懂金庸(小说)」就是对「明教金教主」、「武林盟主查大侠」的最崇高敬意。

  笔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读金庸小说,学习金庸、研究金庸,竟然成为人生一大读书计划、学习经历和智力活动(intellectual activity)。

  忽然有一日,附录在修订二版《天龙八部》陈世骧教授的两通书信吸引了笔者的眼球!

  金庸白纸黑字写道:

  ……「热切的」将此书(《天龙八部》)献给陈先生。

这可是非常的、非常的不得了!
陈教授说:
  ……然实一悲天悯人之作也(指《天龙八部》)……

  ……书中人物情节,可谓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大超脱……

于是笔者就开始接触一点佛学的入门基础,然后就有了推介陈教授两通信的文字,在一九九四年发表(见附录《释「陈世骧先生书函」》)。笔者虽然在「金庸学研究」的领域里经常勇于「现炒现卖」、「自吹法螺」,但是涉及佛学佛法,还是要度德量力为宜。
  本书从佛学、佛理的角度去赏析金庸小说佛法最高的《天龙八部》和《侠客行》。

谈《天龙八部》的慈悲胸怀,即是陈世骧教授的「悲天悯人」;谈《侠客行》的般若中观思想……如此种种,不愧是以佛理研究金庸的接棒人,读好金庸小说的佛弟子或会更有共鸣。而当年有幸得聆陈世骧教授讲《天龙八部》的朋友如果有缘得见此书,会不会有甚么回响?
  笔者能够与邝万禾医生结识,超越了一个在香港、一个在马来西亚的地理阻隔,当然完全是为了金庸小说的因缘。王勃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当代人会有一番与前贤截然不同的体会。

  万禾与王怡仁大师、「愚夫愚大师」都是学医,他们对金庸小说的热诚相同,用心钻营的领域却相异。

  查大侠老人家走了,会不会反而激发起海内外「金庸学研究」的后起之秀(三位大夫都比笔者年轻)都把他们精读金庸小说几十年、修练「金庸学神功」几十年的成果与千千万万、甚至数以亿计的读者同道分享呢?

  我们十分期待不断会有新的惊喜,然后掩卷击桌叹曰:「连这个领域、这个范畴都有人研究!」

  万禾提到《碧血剑》、《雪山飞狐》、《鸳鸯刀》、《白马啸西风》、《连城诀》和《越女剑》都没有触及佛教哲理。其他各部在此补充一下,俾读者能以本书与各小说对读,更贴近金庸大师的创作意图和成绩。

  《书剑恩仇录》有南少林天虹禅师为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讲《百喻经》,陈家洛以「救人危难,奋不顾身,虽受牵累,终无所悔」婉拒禅师的劝导。

  《射鵰英雄传》有欧阳锋以图说佛经故事「割肉饲鹰」,意图挤兑一灯大师损耗功力救人,预先除去劲敌。

  《神鵰侠侣》有一灯大师讲《佛说鹿母经》,还惊叹在死亡边缘的小龙女「说出话来竟是功行深厚的修道人口吻」,能够「参悟生死」。一老一少、一男一女的心心相印,大情圣杨过反而第一次感到与姑姑隔了一层,似是外人!

  《倚天屠龙记》有创自《金刚经》的「金刚伏魔圈」与渡厄大师点化旧日的连环杀手金毛狮王谢逊。

  《飞狐外传》有圆性拒爱的佛偈:「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无独有偶,《倚天屠龙记》也有小郭襄无意中听到觉远禅师都是在念这几句。

  《笑傲江湖》有仪琳多次虔敬地念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感动了浪子令狐冲。

  《鹿鼎记》则有晦聪方丈和澄观老师侄赞叹晦明僧(韦小宝)的惊人定力,晦聪方丈说小师弟「时时无心,刻刻不动」;老师侄则以《金刚经》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比拟小师叔的大智!

陈世骧教授推崇金庸小说「恻隐佛理,破孽化痴」,读者若要加入探讨「金庸小说中的佛理」,相信还有广阔无垠的空间!
期待继陈教授、邝医生之后,还有更多发人深省的妙论高见!
  是为序。



潘国森序于香港心一堂

二零一九年一月

【【【【【【【【【【【【【【

金庸姑蘇行
原创 查玉強 獨家人物傳媒 2021-11-30 09:01
《百年巨匠系列》之
金庸辭世三周年祭 電影、武俠與歷史
图片

金庸坦言,非常崇拜自己的祖父。但金庸出生時,祖父已離世,故金庸對祖輩的情愫,實際更多地體現在祖母身上了。金庸的祖母查黃氏(一八七三至一九三七)是蘇州人,金庸從小聽著祖母的蘇州話長大,祖母燒制的蘇州菜是他的最愛,即便到了耄耋之年還時常念叨著。出於親情,金庸愛屋及烏,遂對蘇州也比別的地方更來得鐘情了一些。
金庸在蘇州有幾門過往甚密的同宗近親;金庸的胞兄良鏗曾在蘇州國立社教學院任教;金庸曾就讀於東吳大學法學院(雖已遷至上海),其前身就是蘇州大學;金庸還有個愛好,喜歡聽蘇州評彈……所以說金庸與蘇州似乎有著割舍不斷的情緣。
金庸還坦言,從童年就開始喜愛著蘇州這座城市,喜歡看蘇州的粉牆黛瓦,喜歡聽蘇州人的吳儂軟語。既然金庸這麼鐘情於蘇州,那他這一生中究竟去過多少回蘇州?對此,恐怕誰也說不清楚。金庸老家海寧與蘇州離得不遠,即便在交通不便的農耕時代,也不過是一天的水路。所以,對當年的金庸而言,蘇州就是個說去即至的地方,若要想過去實在太方便了。
但自從一九四八年金庸去了香港後,倘想再造訪蘇州,這機會就不多了。特別在改革開放前三十年間,且不說路途遙遠,行動亦多有不便。這三十年間,金庸是否到過蘇州,據他的胞弟及蘇州的幾位堂弟回憶,都說沒這回事。
自改革開放後,思想解放了,禁錮消除了,國門敞開了,陸港之間交流日顯頻繁。金庸與其他香港同胞一樣,返陸隔三差五,易如反掌。所以盡管金庸事務繁忙,但對蘇州一定仍是擬造訪的必選之地。話可能扯開去了,還是言歸正傳,說說金庸究竟到過蘇州沒有?在對現有信息梳理後得知,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金庸曾三次造訪蘇州。
第一次是在一九八六年五月七日。那年,金庸四月下旬在北京參加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剛被任命為政治體制專題小組港方負責人。會議結束不久,久存訪蘇之心的金庸即從北京乘夜(火)車南下,專程到蘇州探望堂伯父查忠禮(已故)之家人。
七日上午,金庸在蘇州市政府有關部門的安排下,偕夫人驅車前往由堂弟查良平任廠長的蘇州絲綢印花廠參觀。到廠後,金庸與兩位等候多時的堂弟良平與良中(時任市紡織產品研究所科研辦主任)愉快地見了面。兄弟相逢,因多年不通音訊,彼此先相互詢問年齡。金庸對良平說:「我今年六十二歲,比你年長四歲。」邊說邊指著夫人林樂貽,「你還得叫她嫂嫂呢。」大家還拉起了家常,金庸說:「當年,家父到過蘇州伯父家,長兄良鏗一度還住在伯父家,這些事我都還有印象。」接下來參觀工廠,聽了介紹,金庸為印花廠還題了詞:「謇C江山千萬裏,慧心巧手妥安排。」參觀一結束,金庸便向兩位堂弟道別,當天下午就離開了蘇州。
事後,金庸給兩位堂弟作了本為專程家訪,卻又匆匆離去的解釋:「我不習慣一大幫人隨行(當時陪同人員加記者有二十多人),尤其是政府領導陪同。」慣於平民化的金庸,一時適應不了由官方安排的這種排場,於是一走了之。
图片

金庸第二次到蘇州是在二○○○年四月二十九日。金庸抵蘇前二天(二十七號),人在南京,他是受邀訪問南京大學,當時在南大還給學子們作了《南京的歷史政治》的演講。這次抵蘇,適逢母校蘇州大學的百年校慶。金庸也是受了邀請,前來接受蘇州大學給予名譽教授的聘書。學校為此還專門搞了個受聘儀式。儀式結束後,金庸為學弟學妹們作了《蘇州的人文精神》的演講。隨後還為母校的百年校慶題了詞:「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季劄、伍員、陸遜、範仲淹皆吳人中之可法者也。」這一天,整個活動安排得十分緊湊。

當晚,金庸下榻於蘇州的竹輝飯店。堂弟良平一家白天欲會金庸,時間排不進去,便在晚上前往拜訪,雙方見面後攀談了許久。金庸還特別為上回匆匆離蘇再次解釋。金庸看著良平一家子,祖孫三代,人丁興旺,則不無感慨地對堂弟說道:「我至今還沒有第三代「家」字輩的人。」到了快分別時,金庸與堂弟一家人合了影。第二天,事務纏身的金庸離開了蘇州。

二○○七年九月二十二日是金庸第三次來蘇州的日子,這次主要為其小說《雪山飛狐》被改編為蘇州評彈,舉行開播儀式而來。是日,由蘇州電視臺與蘇州日報社派出專車到上海浦東機場去接自香港飛來的金庸。

當天下午,先到蘇州評彈學校,金庸觀看了師生們的表演,並接受了學校授於的榮譽教授的聘書。離校前,金庸為學校題詞「評彈搖籃」。當晚,宿香格裏拉大酒店,蘇州的幾位堂弟照例趁晚上這段時間,前往賓館晤見堂兄,拉起了親人間拉不完的家常話。

第二天是活動的正日。這天,金庸先參加了評彈《雪山飛狐》的開播剪彩,然後在現場由市領導陪同聆聽了邢宴芝、邢宴春兄妹的精彩彈唱。不知是聽到了久違了的鄉音,還是為自己的作品成功地搬上評彈的舞臺,金庸聽著激動得熱淚盈眶。接著應母校所請,金庸又去蘇州大學接受了名譽博士的證書。

當得知這是蘇大有史以來第一次授出的名譽稱號,金庸特別高興,他說:「我得過很多學校的名譽博士、名譽教授,但像這樣的第一個,我還是第一次獲得。在我有生之年,我對蘇州大學的「愛情」不會改變。」隨後,金庸便在存菊堂禮堂內對學弟學妹們作了《中國歷史大勢》也是七年後的第二次演講。當時,蘇州的幾位堂弟也在座聆聽了演講。

當晚,金庸應邀赴松鶴樓宴,品嘗到了地道的蘇幫菜,並欣然為松鶴樓飯店寫下了「百年老店,歷久常新,如松常青,如鶴添壽」的祝福之語。

第三天,東道主仍作了參觀遊覽、會客訪談的活動安排。當時,有記者問金庸,對《雪山飛狐》(節選)取代魯迅的《阿Q正傳》,入選北京版的高中語文教材,最後被定為推薦閱讀作品並列為教師教育參考書一事有何感想。

金庸回答說:「我獲此消息很高興,但千萬不要把我和魯迅相提並論,我很佩服魯迅,我遠不及魯迅。」第四天,即九月二十五日,金庸離開了蘇州。這是金庸在蘇州待得時間最長的一次。

對於金庸每次都是匆忙來去,蘇州的幾位堂弟也曾不無抱怨地跟這位堂兄提過意見:「您別老是匆匆來匆匆去,下回到蘇州,能否推掉所有的公事與應酬,讓我們家人好好地敘敘親情,拉拉家常,行嗎?」

金庸對兄弟們提出的這個合理要求,則很爽快地回應道:「好的,好的!」於是,弟兄們一直盼著這一天。

二○一八年十月三十日,香港傳來噩耗,堂弟良中即發去唁電以示哀悼,不久就收到金庸夫人發往蘇州之復函,其曰:「查良鏞(金庸)先生圓滿無罣礙走完人生旅程,蒙惠賜唁函,高誼隆情,謹致謝忱。」這是金庸對蘇州的兄弟們最後的一聲回音,也是金庸對蘇州這座一直喜歡著的城市的最後告別。

如今,金庸離開了人間,離開了號稱人間天堂的蘇州,他已到了真正的天堂。願金庸天堂快樂!

(作者查玉強系內地文史學者)

排版:高玉婷/審核:陳志明

【【【【【【【【【【【【【【【【【【【

金庸先祖查继佐在“明史案”中的作用
新垣平 明史学会 2022-01-02 21:00
图片



康熙初年的“明史案”是清代一起大狱,也是历代影响最大的案件之一。当代许多人是从金庸小说《鹿鼎记》以及改编的影视作品中了解这桩惊天惨案的。金庸的故事讲得很引人入胜。可惜真实历史中并没有妇孺被武林高手救出,最后还杀掉吴之荣报仇的解气情节,而是非对错也远比小说中更复杂纠结。特别是金庸的先祖査继佐(伊璜)在此案中的作用就和小说中所写完全不同。


顺治年间,湖州南浔的富户庄廷鑨编了一部明史,因为文字违禁而被人告发,清廷下令严办,最终七十多人被诛杀,数千人受株连。在金庸小说和一些简化版本中,告发者就是吴之荣一个恶人;而该书的修阅者査继佐因为名将吴六奇的救援而侥幸得脱。但实际上,最早的告发者恰是査继佐。



图片




庄廷鑨是一个盲人,得到明朝首辅朱国桢的一部明史书稿,便想以此为基础编一部明朝全史,让自己也流芳百世。庄廷鑨身为盲人,才智也非一流,本来困难重重,但财力雄厚,得以请到江浙一带不少文化精英参与修撰,一时成为文坛盛事。然而庄廷鑨在成书前就已过世,由其父庄允城最终于顺治十七年(1660)刊成《明史辑略》一书,一时洛阳纸贵。此书洋洋洒洒一百多卷,但出自多人之手,成书草率,错谬不少,特别是一些心系明朝的撰述者用明正朔,激烈攻击清朝先祖,也没有删去。


另外,在本书扉页的“参阅”名单中列入了査继佐、陆圻、范骧三位江南名士的名字,实际上三人并未参与,纯粹是被用来打广告。顺治十八年(1661),陆圻首先看到此书,告诉了査继佐,本来大概只是当成笑谈,但査继佐的政治嗅觉很是灵敏,他深知明朝灭亡才十几年,南明郑氏等残部还在边陲活动,此时敲锣打鼓公开出版一部讲述明亡清兴的史书有多敏感可想而知。査继佐随手一翻,就发现里面不知多少违禁的文字,而他的名字赫然在首页上列第一位!


査继佐“殊骇,所谓大警者以此定矣”(据其门人所编《年谱》),决定主动向朝廷检举。他很快给浙江学政胡尚衡写了一篇牒文,说明自己和陆、范三人与此书无关,并含糊说此书“倘或犯于所忌,间有非所宜言”。对此事,胡尚衡并没有太重视,踢皮球般转给了湖州府学方面。


但审查一启动,就沿着任何人也无法控制的方向发展。湖州府学的教谕赵君宋积极表现,找出了许多条违碍文字,报给上头。庄允城通过其关系网得知后,使出了釜底抽薪的高招:一边贿赂各级官员,一边将书店里的《明书辑略》收回,抽毁有问题的章节,用别的内容取代,制造出“洁本”,一度让此事不了了之。但原本毕竟卖了不少,不可能完全瞒天过海。不久其他一些人也开始揭发。最坚持不懈的就是吴之荣,屡屡碰壁后一咬牙去北京活动,终于让翻了船。


清廷下令彻查,査继佐一度被拘到北京,查家差点陪着一起覆灭,但最后证实査继佐等人是首告者,三人成功脱罪,还因首告之功,被赏了被籍没的部分财产,査继佐也因此被一些士人非议。此后,査继佐据说靠这笔血财弄了很多美貌歌姬,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颇为人不齿。


但谁也不知道,这只是査继佐的伪装,此时他本人也在撰写一部明史,十年后方得完成,是一百零二卷的巨帙,名为《罪惟录》,取“知我罪我,其惟春秋”之意。此书写了二十九年,“手草易数十次,耳采经数千人”,十分不易。书中记载了南明抵抗运动的许多秘史,其“悖逆”远在《明史辑略》之上。经过明史案之后,査继佐哪里还敢出版,只能将这本书秘藏起来,留给未来。清朝灭亡后,《罪惟录》才重现人间,成为现代学者研究南明史的必读书。《明史辑略》基本不存,但检举此书的査继佐居然为后世留下了一部更反清的史书,堪称历史的极大反讽。



图片




但査继佐何以去检举庄氏,留下人生污点?撰写《罪惟录》的査继佐,不论对《明史辑略》乱列自己姓名多么不快,但思想情感上是有共鸣的,不至于像吴之荣一样为了荣华富贵去告密。问题在于,其他人置身事外即可,但如果他不去主动撇清关系,一旦明史案发,自己死定了不说,也必然殃及家人,一生心血之作也会胎死腹中。而即便自己不去告发,以《明史辑略》的招摇过市,其言论迟早会被人注意到,社会永远也不会缺告密者。退一万步讲,就算一时成为漏网之鱼,以清廷文网越来越严厉的趋势,过几十年还可能被追查。吕留良死后多年尚被开棺戮尸,满门抄斩,就是最好的例子。


从这个角度讲,査继佐没有清白而又安全的选择,这或许也是“罪惟”二字的深意吧。

【【【【【【【【【【【【【【【【【【【【【【【
老舍作品水平如何?韩寒:文笔差,陈丹青:不经读,这评价对吗?
原创2021-10-15 18:05·麟稀的书影流年
原创:麟稀

原创不易,不要吝啬给个鼓励~~

有温度 有力度 有角度
就等你来关注

老舍作品水平如何?韩寒:文笔差,陈丹青:不经读,这评价对吗?
老舍作品水平如何?韩寒:文笔差,陈丹青:不经读,这评价对吗?
你好,我是麟稀
换个角度,来读书

老舍作品水平如何?韩寒:文笔差,陈丹青:不经读,这评价对吗?
老舍在文坛上举足轻重,被称为“人民民艺术家”,作品脍炙人口,入选语文课本,是公认的大家,但被韩寒和陈丹青“炮轰”:“文笔很差”,“不经读”,舆论一片哗然,支持的寥寥无几,更多的是骂:一个写畅销书的赛车手,一个画画的艺术家,竟然敢如此狂妄?!

觉得梁实秋那批人他们文字非常活,所以看的比较多是他们的文字。包括老舍茅盾他们的文笔都很差。

还有巴金,写得很差的。冰心完全没有办法看。老舍还好,但是不经读,读过就可以了。钱钟书当然学问好,见解也好,但不是我喜欢的那类作家。

不管别人怎么评价、炒作,这些大家的水平地位并不会动摇,他们随便一个人都著作等身,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耳熟能详,巴金的《家》《春》《秋》蜚声海外,是《红楼梦》之后描写封建大家族衰败最优秀的作品。茅盾虽然有些陌生,但《子夜》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长篇小说”。

老舍作品水平如何?韩寒:文笔差,陈丹青:不经读,这评价对吗?
韩寒陈丹青以名人身份在公开场合如此评论,当然不对,但这次谈话却让人豁然开朗,原来名家并非完美无缺,我们从小仰望他们,没想过质疑,也没有质疑,一直当他们是神,其实,读书没有思考没有见解等于白读,对名家的名作只会喝彩是种亵渎。

名家的文学水平到底如何?毫无疑问,肯定一流,不然也成不了名,不然也不能选入教科书让亿万学子研读,但,有没有瑕疵呢?今天以老舍的《骆驼祥子》为例分析下。



环境描写繁复冗长,简单直白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在烈日和暴雨下》是教材中不变的篇章,描写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心酸,真实深刻地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作者对挣扎在旧社会最底层劳动者的深切同情,其中的景物描写令人称快。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仅仅一小段就可见功力非凡,老舍的文字通俗易懂,浅近直白,非常有感染力,用环境的严酷写出祥子的艰难,刻画出人物形象,但这一章放在整部作品中就显出不足。

老舍作品水平如何?韩寒:文笔差,陈丹青:不经读,这评价对吗?
全书24章,这是18章,高潮即将开启,读者盼着看故事,老舍却安排这么一长段环境描写,环境能展现人物,交代大环境当然很必要,但一般在开头,中间可以但不能大篇幅,因为会影响故事的流畅。

环境描写不论写的再好,都不能喧宾夺主,但老舍用大段笔墨,这不是塑造人物,而是想炫耀写作技能。翻完整本书,会发现环境描写非常多,老舍时不时来一大长段,翻来覆去的写环境恶劣,无非凸显祥子的勤劳,啰嗦冗长。

景物描写繁复有时会韵味十足,形成独特意境,但老舍的文字不是高雅范儿,而是通俗款,他写的一看就懂,不用思索更不用回味,柳树打着卷,马路上尘土飞扬,而祥子在暴雨中拉车,老舍表达的太过简单直白。



心理描写细腻曲折,和身份不符
比环境描写更繁复的是心理描写,这也是《骆驼祥子》最打动人的地方,祥子不善言谈,为了刻画人物,就得写内心世界,老舍能把祥子写的栩栩如生,靠的是心理描写,但他写的过多,全书至少有15000字在写所思所感,但祥子是不识字,头脑简单的糙汉子。

祥子是乡下人,没念过书,性格直倔,是以拉车为生的底层体力劳动者,但他的感受细腻敏锐接近贾宝玉,这就有逻辑破绽。

老舍作品水平如何?韩寒:文笔差,陈丹青:不经读,这评价对吗?
乡下人当然会思考,没读书不影响思考,但不会细腻,而是粗线条,选一样放弃另一样,很简单,更何况祥子性格倔强不转弯,他平日一言不发,逼急了打架,说起最关心的拉车也没多两句话。

“我不愿意闲着!”他只说了这么一句,为是省得费话与吵嘴。

“我会!赚不着钱!我会拉车,我爱拉车!”祥子头上的筋都跳起来。

祥子又没了话。

祥子说话掷地有声,全是短句,连稍微绕点弯都不会,但老舍却让他和虎妞发生关系后,坐下来浮想联翩,昨晚的事让他憋闷、疑惑、羞愧、难过,并且觉得有点危险。

祥子的第一反应是怀疑,虎妞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一向敬重,没听过虎妞有不规矩的地方,没人在背地议论虎妞,那,为什么有昨夜呢?祥子临时回来没人知道,虎妞怎能一心一意等他?难道随便哪个都可以?

老舍作品水平如何?韩寒:文笔差,陈丹青:不经读,这评价对吗?
怀疑完虎妞的贞洁和人品后,祥子想起娶亲,这是他的第二个想法,他想等有了车,生活舒服些后,想娶个年轻力壮,吃得苦,能洗能作的姑娘,他一直规规矩矩,因为他想娶个一清二白的姑娘

想完亲事,祥子更厌弃虎妞,拿她当朋友看,的确不错,但当老婆看,丑,老,厉害,不要脸!虎妞比抢他车,差点要他命的大兵都可恨可厌,虎妞毁了他,害他成了偷娘们的人!厌恶虎妞是祥子的第三个想法。

祥子又想到刘四爷,刘四爷知不知道虎妞是破货呢?不知道祥子独自背黑锅,知道但不管,那父女俩是什么破烂玩意?他和这种人混在一起,又是什么东西?祥子打定主意:

就是他们父女都愿意,他也不能要她;不管刘老头子是有六十辆车,还是六百辆车,六千辆!他得马上离开人和车厂,跟他们一刀两断。祥子有祥子的本事,凭着自己的本事买上车,娶上老婆,这才正大光明!

祥子的第四个想法是不娶虎妞,不娶就不娶吧,那就想着如何善后,得给虎妞和刘四爷一个交代,但老舍来了段500字的心理描写,让祥子回味起昨夜,他愤恨烦乱,但被吸引,他忘不了,昨夜在他心里盘绕,他不知如何是好,对现在与将来,都没办法,仿佛是碰在蛛网上的一个小虫,想挣扎已来不及了。

老舍作品水平如何?韩寒:文笔差,陈丹青:不经读,这评价对吗?
好矛盾好纠结好难忘,但还没完,因为祥子想喝酒,他想喝的人事不知,但不敢去,他又想起买车,但不能专心地去想。他该回车厂,但真怕回去。他怕遇到虎妞,又越想躲又越想遇到,好奇怪呢,他想起小时候捅马蜂窝……

五大三粗的祥子话都没两句,老舍却给他安了七窍玲珑心,让他没完没了的想,刚想好一件事很快再推翻,嫌弃虎妞又摆脱不了诱惑,想一刀两断又不想离开,繁复、矛盾、千回百绕,这还是简单木讷的祥子吗?



对祥子过于同情 失去客观
作家对笔下的人物必然有感情,没感情写不出鲜活,这点老舍自然懂,但老舍不懂,除了要倾注情感,还要保持全知视角,既能深入内心,又能冷眼旁观,写优点也写缺点,对人物全面不避讳的描写评价。

祥子善良、勤劳、踏实肯干,老舍非常欣赏,他不惜笔墨,用大段的环境和心理描写把祥子塑造的更立体鲜明,哪怕因此行文不够流畅,也在所不惜,老舍同情祥子的遭遇,他屡屡用严酷环境衬托祥子的坚韧不拔。

但老舍只写其一,却少写其二,一个人为什么总那么惨?似乎全天下的倒霉事都让他撞上,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老舍极力渲染可怜,却很少写祥子的可恨。

老舍作品水平如何?韩寒:文笔差,陈丹青:不经读,这评价对吗?
初读很同情祥子,可代入其中,就发现祥子的愚钝多于悲剧,他人生的两次大劫难,换个人都能躲过去。

整整三年日晒雨淋,祥子终于有了自己的车,打仗的消息到处传,西苑来了兵,长辛店打上了仗,齐化门已关了半天,祥子都不注意。粮食涨价,有钱人出高价逃命,车都不敢出城,在“谣言”传了十几天,祥子依然把车拉出城,为了两块钱和“大个子”的恭维,他连人带车被兵捉了。

北京城那么多车夫、车行,怎么倒霉的偏偏是祥子?老舍没一句苛责。

虎妞怀孕后分外娇惯自己,贪吃油腻也不爱运动,导致胎儿过大,虎妞是头胎,年纪偏大,但祥子依然拉车,虎妞支持不住,让祥子请接生婆,还不到生产的时候,但虎妞受不了折磨,哭着喊着要去寻死,祥子的做法是:暂不去拉车。

虎妞从月中闹到月底,不像人样,祥子就每天看着,接生婆暗示祥子会难产,而接生婆只会接生,但祥子什么也没做,他守着虎妞三天三夜,看着虎妞喊佛许愿,喊的嗓子都哑了,也没主意,还是虎妞让他请虾蟆大仙。

老舍作品水平如何?韩寒:文笔差,陈丹青:不经读,这评价对吗?
请虾蟆大仙得五块钱,祥子没钱,虎妞拿出最后七八块钱,祥子请来装神弄鬼的两人,他迷迷糊糊的磕头,虎妞喝了神符还是闹,眼珠已慢慢往上翻,祥子直挺挺跪在高香面前,虎妞只剩大口的咽气,已经不会出声,最后的指望是送医院。

但祥子张着大嘴哭起来,帮忙的小福子落完泪去医院问问,接生20块,难产去医院得几十元,祥子只有那辆值80块的车,但他觉得没办法,只好等着该死的就死吧!虎妞带着死孩子断了气,祥子把车卖了办丧事,他老婆孩子和车全没了。

这出悲剧闹剧让人无法看下去,祥子的愚钝令人发指,但老舍只有一句:愚蠢与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轻飘飘一句一带而过。

祥子的愚钝无能远胜善良勤劳,他总遇上倒霉事,遇上一点办法也没有,但老舍突出祥子的优点,极力淡化缺点,把人物的悲剧归根于外部环境。老舍偏爱祥子,偏爱到为他开脱,看过原文都知道,祥子和虎妞那一夜是祥子主动的

老舍作品水平如何?韩寒:文笔差,陈丹青:不经读,这评价对吗?
他警告着自己,须要小心;可是他又要大胆。他连喝了三盅酒,忘了什么叫作小心。迷迷忽忽的看着她,他不知为什么觉得非常痛快,大胆;极勇敢的要马上抓到一种新的经验与快乐。平日,他有点怕她;现在,她没有一点可怕的地方了。他自己反倒变成了有威严与力气的,似乎能把她当作个猫似的,拿到手中。

可一夜过后,祥子很后悔,他嫌弃虎妞老、丑、厉害,指责虎妞不要脸,有意思的是,老舍整本书只写祥子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让读者以为那就是全部,祥子的所思所感绝对正确。



对女性的偏见和肆意嘲讽
虎妞是最惨女主角,没有之一。民国人均寿命35岁,虎妞的年龄被设定为三十七八,比祥子大十七八岁,年龄大已够致命,虎妞还相貌丑,粗俗彪悍,没一点女性魅力,但老舍还嫌不够,再添上致命一击:不是处女,不要脸。

虎妞一个人吃酒菜却摆三个酒杯,大晚上11点多不睡,擦了粉抹了红唇,穿着浅绿绸子夹袄,青洋肥腿单裤,让祥子觉得奇怪慌乱,老舍这么写,虎妞真是百口莫辩,所有描写都暗示这个人不检点,似乎随便哪个车夫都可以。

老舍作品水平如何?韩寒:文笔差,陈丹青:不经读,这评价对吗?
但看过小说都知道,虎妞很要强,她继承刘四爷不受气的脾性,哪怕是亲爸敢骂骂咧咧到她身上,照样骂回去,就算没人惹她,身体疲乏也颇想找谁叫骂一场,这种性格的人做事怎么会落人褒贬呢。

再说,虎妞是车行老板的女儿,穿的起绸缎,吃的起酒菜,是有头有脸的人,所有车夫盯着她,若是有什么把柄,哪儿还管得了人

别看虎妞年龄大相貌丑,但眼光很高:

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都留给祥子听。

虎妞嫁给同龄人只能当续弦,她不可能受这委屈,她是女强人,是干事业的,找个年轻听话的棒小伙,既能和之前一样“野腔无调”,还有家庭的温暖,她能牢牢掌握生活的主动权,她看中的祥子强壮、善良、精神,是车夫中的佼佼者。

老舍作品水平如何?韩寒:文笔差,陈丹青:不经读,这评价对吗?
车厂的三间铺面房,其中一间作为柜房,只许车夫们进来交账或交涉事情,不许随便进入,祥子能进去吃饭是虎妞厚待,虎妞活在所有人的视线下,毫无隐私可言

他一向很敬重她,而且没有听说过她有什么不规矩的地方;虽然她对大家很随便爽快,可是大家没在背地里讲论过她;即使车夫中有说她坏话的,也是说她厉害,没有别的。

要强、彪悍、不受气的虎妞被不停嘲讽,“她脸红起来,黑红,加上半残的粉,与青亮的灯光,好像一块煮老了的猪肝,颜色复杂而难看”“像个大黑塔”“黑脸上起着一层小白的鸡皮疙瘩,像拔去毛的冻鸡”,虎妞在丈夫祥子眼中不堪到极点:

她也是既旧又新的一个什么奇怪的东西,是姑娘,也是娘们;像女的,又像男的;像人,又像什么凶恶的走兽!

老舍对虎妞极尽嘲讽,用词刻薄到不像名家,可嘲讽的点无非是“老”“丑”,这种不适在读到小福子时达到顶点,小福子是暗娼,靠卖肉为生,却被称赞:

老舍作品水平如何?韩寒:文笔差,陈丹青:不经读,这评价对吗?
在他的眼里,她是个最美的女子,美在骨头里,就是她满身都长满了疮,把皮肉都烂掉,在他心中,她依然很美。她美,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

大杂院是北京的底层,但小福子在大杂院也被唾弃,混账父亲把她的血泪钱要走,还辱骂她,小福子大气也不敢出。一个是祥子的老婆,一个是爱人,老舍态度截然不同,这是女性观的折射。

老舍欣赏善良、简单、顺从、软弱、被侮辱、甘于牺牲的底层女性,哪怕小福子做妓女也美,而虎妞市侩、强悍、大胆、泼辣,是生活的强者,不是传统女性,精明能干追求爱情全是错



小说读到最后总觉得不够过瘾,老舍写了大环境黑暗,写了祥子的悲惨遭遇,但不深入思考悲剧根源,缺乏入骨三分的剖析,他甚至不愿深入剖析祥子的性格劣根,这和老舍的性格及成长经历有关。

老舍作品水平如何?韩寒:文笔差,陈丹青:不经读,这评价对吗?
老舍是循规蹈矩的市民阶层,在他看来,国家秩序比利益更重要,他笔下的坏人都是秩序的破坏者,他笔下的好人是本分勤劳的朴实人,比如祥子,他赞美好人,但对坏人只是嘲讽,不赶尽杀绝,这种含糊态度令同时代作家非常不满,尤其再加以幽默,连嘲讽都消解殆尽。

看老舍的作品像吃卤煮火烧,简单爽快,口味独特,但食材都烩到一起,不分彼此,没什么可深入解析的。
发表于 2021-11-29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郑振伟这篇文章,对金庸1942至1943年这段少年求学经历了解又深了,金庸生前都没披露过哦。

之前看严晓星的《金庸年谱简编》,只说金庸1942年逃到江西南丰后,就去了湖南同学老家经营农场,想不到还去了广东韶关、广西桂林。若如此的话,金庸之后是否又从广西桂林去了湖南同学那里住了几个月,再1943年去重庆升学考试?这才能和严晓星所讲述的对得上啊。很想这篇文字继续解惑,但没有说清楚。

1942至1943年,金庸的行程真的好紧凑,去了多个省份城市,真正的颠沛流离,年纪轻轻就见识尽世间的苦难哀愁。
 楼主| 发表于 2021-11-30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21-12-1 22:59 编辑
慕容德 发表于 2021-11-29 20:20
看郑振伟这篇文章,对金庸1942至1943年这段少年求学经历了解又深了,金庸生前都没披露过哦。

之前看严晓 ...


我在《金庸评传》,把1950之前的数年,称为【金庸的漫游时代】。

【【【【【【【【【【【【【【【【【【【

毛姆:世界上最好的十部小说
博雅人文 2021-11-30 18:06
图片



世界上最好的十部小说

文 | 毛姆

最近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博雅人文”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我想告诉本书读者书中的论文是怎么写成的。我在美国期间,有一天《红书》杂志的编辑要我列出心目中的世界十大好小说。我遵命照办,之后就把这件事忘了。

我随同书单写了一篇短评说:“聪明的读者若学会把书中没有兴趣的部分略过不读的艺术,读这些书将是最大的享受。”过了一段日子,有位美国出版商建议把这十大名著重新刊行,删去一般人不会喜欢看的部分,再附上我为每本书所写的导读。这项建议勾起了我的兴趣,我遂着手进行。所写的导读经过删节,大抵已在《大西洋月刊》杂志上发表,似乎颇引起读者的兴趣,所以有人觉得集结成单行本对读者将方便不少。

我原来开列的书目,稍微做了更动。书单最后一本我起先列了马赛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可是基于若干理由,此书并未收进后来提的名单内。我并不后悔。普鲁斯特的小说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篇幅极长,即使大删特删仍不可能删到合理的规模。

此书成就非凡,但要评估后世对它的评价则言之过早。普鲁斯特的狂热仰慕者——我也是其中之一——可以兴致盎然细读每一个字,不觉厌烦。有一次我一时夸张,曾说过我宁可读普鲁斯特的作品烦死,也不愿读其他作家的作品开心得半死。但我现在愿意承认:那本书各部分的价值优劣有别。依我拙见,普鲁斯特受他那时代的心理和哲学思潮影响所写的漫长章节,未来的人势必不感兴趣。

上述思潮有些已被认定是错的。我想到时候会比现在更明显看出他是伟大的幽默作家,他创造新颖、多样化、栩栩如生人物的能力足以和巴尔扎克、狄更斯和托尔斯泰媲美。也许那时候才会发行他浩瀚巨作的浓缩本,省略已被时间削去价值的部分,只留下小说的精华,亦即具有永恒趣味的部分。《追忆似水年华》还会是很长的长篇小说,却是不折不扣的上乘佳作。

我最后选的世界十大好小说书目如下:


《汤姆·琼斯》



《傲慢与偏见》



《红与黑》



《高老头》



《大卫·科波菲尔》



《呼啸山庄》



《包法利夫人》



《白鲸》



《战争与和平》



《卡拉马佐夫兄弟》



不过我事先声明,筛选评论世界最好的十部小说简直是胡扯。世界最好的小说何止这十本,也许要挑一百本最佳小说,连这个我也不敢确定。若找五十位博览群书、拥有深厚学养和精湛功底的人来列出世上最好的一百部小说,我相信至少有两三百本书得一票以上的。但这五十张书目若由使用英文的人士提出,我想我选的十部小说也必占有一席之地。我特别强调使用英文的人士,是因为我书目上的小说至少有一部《白鲸》在受过教育的欧洲大众心目中仍相当陌生。我想除了英语文学专业的学生之外,这本书的德文版、西班牙文版或法文版大概不会有人阅读。18世纪法国有很多人读英语文学,可是后来法国人对于自己疆界外的作品都没有太大的兴趣,直到最近依然如此;若由法国人来列一百本最佳的小说,里面一定有不少英语系国家的人听都没听过或者很少人阅读的作品。

这种意见分歧的现象不难解释。某一部小说特别吸引某一个人(判断力非常健全的人),使得他认定这本书身价非凡,理由肯定有很多。也许他是在生命中特别容易受感动的时期或环境下阅读的,也许基于他自己的偏好或个人的联想,书中的主题或背景对他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例如我可以想象,热爱音乐的人一定很容易把澳大利亚作家亨利·汉德尔·理查德森(Henry Handel Richardson,1870~1946)的《毛里斯客人》列为最好的十部小说之一,英国史塔福郡“五城”的原居民欣赏阿诺德·本涅特(Arnold Bennet,1867~1931)忠实描写五城的特性和民风,很可能将《老妇人的故事》列为十大小说之一。

上述两本都是好书,但我想公正的裁判绝不会把它列入世界十大好小说之列。读者的国籍使他对某些书特别感兴趣,会觉得它比一般公认的出类拔萃。举例来说,我想任何受过教育的法国人像我一样列书目,可能会把拉斐特夫人(Madame de Lafayette,1634~1693)的《克莱芙王妃》列进去。说来也算公平,那本书有显著的价值,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心理学小说;故事动人,具有说服力,角色刻画得很生动、很微妙,文笔出色,而且精炼优美。书中描述一个在法国连小学生都很熟悉的社会状况,小学生读过法国两位戏剧家高乃依(Corneille)和拉辛(Racine)的作品,对这本书的道德气氛早已非常熟悉,书中内容涉及最辉煌的法国历史时段,魅力非凡,对法国文学的黄金时代有具体的贡献。可是在英美读者眼中,人物显得像木头,举止不自然,他们的荣誉感、他们对个人尊严的重视,有点可笑:我不是说这种想法正确,但有此想法就不会把这本书列为世界十大最佳小说啦。

不过我想长篇小说个别价值的评断会产生极大的分歧,主要是因为长篇小说基本上是不完美的文学体裁。没有一部长篇小说是十全十美的。我所选的十部小说,没有一部你无法在某一细节挑出毛病,我写每一部书的导读时就打算好好挑剔一番;不分青红皂白赞美某些被公认为经典名作的书对读者反而是最大的伤害。

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发现某某情节不太可能发生,某某角色不真实,某某段落描述冗长不堪。他若天生不耐烦,会指责向他推荐这部小说为杰作的批评家们简直是傻瓜;他若生性谦卑,就会责怪自己,认为这本书超出他的智力,不适合他读;但他若坚忍不拔,极有毅力,他就会本着良心读下去,然而读的时候仍觉得没什么乐趣可言。但小说是要给人津津有味阅读的啊,若不能提供乐趣,这本书就一文不值了。既然如此,每位读者都是他自己最好的批评家,只有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又不喜欢什么。

人没有读小说的义务。批评家可以指出,依他看来(这是很重要的先决条件)某部一般公认的伟大小说有哪些长处,缺点又在哪里,从而帮助读者。我再说一遍:我们要先提醒读者,千万别奢望小说十全十美。

在我详述这个说法之前,我想对小说读者说几句话。小说家有权对他们提出一点要求:他有权要求读者们下点功夫读一本三四百页的书时稍有耐心;他有权要求读者具有足够的想象力,能揣摩作者想引他们介入的场景,在脑海中填上作者所绘的肖像;最后小说家有权要求读者们具有同情的能力,否则他们便无法进入小说人物的爱与悲、忧患、危险和奇遇之中。除非读者能付出一点自己,否则他不可能从一本小说里领略最好的内涵。

现在我要指明我心目中一本好小说该具备哪些素质。它该有兴味广泛的主题——我的意思是说,不只是一小群批评家、教授、文化素养精湛的人、卡车司机或洗碗工感兴趣的主题,而是广泛符合人性、各种男人和女人都觉得有趣的主题。举个例子来说明我的意思:作家可以写一本小说来谈蒙特梭利教学法,教育学家一定非常非常感兴趣,但我相信这本小说必然是平庸之作。小说的故事应该连贯、有说服力;应该有开头、中间和结尾,结尾应该是开头的自然结果。一件件插曲该有可能性,不只发挥主题,且由故事中衍生出来。

小说家创造的人和动物应以个别特性来观察,他们的行动应由个性产生,绝不让读者说:某某和某某不会有这样的举动;反之读者不得不说:我就预料某某和某某的言行会是如此。我想人物本身若是趣味盎然那就更好了。福楼拜写过一本名叫《情感教育》的小说,在许多杰出的批评家之间享有盛名,但他特意选一个没有特征、没有个性的人当男主角,叫人简直不可能关心他做些什么或者遭遇如何,结果这本书虽有许多优点,却很难让人读完。

我想我该解释我为什么说人物该以个别特性来观察;寄望小说家创造出崭新的人物未免要求太苛刻。他的题材是人性,虽然人有各种类别和处境,但种类并非无限,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剧本、史诗写了几百几千年,作者创造出全新人物的机会实在太少了。我综观所有小说,想得出来的绝对原创性人物只有堂·吉诃德一个,如果有什么博览群书的批评家发现他这号人物也有远祖,我不会感到吃惊的。作者若能透过他自己的个别特性来看他笔下的人物,而他的个别特性若够称得上特殊的话,往往能给人一种错觉,以为这些人物是原创的,那这个作家就很幸运了。

举止应衍生自性格,言谈也是一样。时髦女性说话该像时髦女性,街头妓女说话该像街头妓女,卖汽水的说话要像卖汽水的,律师说话要像律师。对话不该有一搭没一搭,但也不该让作者趁机卖弄他的意见;应该用来刻画发言者的性格,让故事进展下去。叙述的段落应该生动、不离题,长度只需使相关人物的动机和所处情境清晰服人就行了。文字应力求简洁,让一般教育程度的人可以轻易阅读;文体应符合题材,就像剪裁合度的鞋子符合形状优美的脚一般。最后,小说应做到引人入胜。我把这一项放在最后,但却是不可或缺的特质,少了这一项,其他特质将派不上用场。头脑健全的人,谁也不会为了求教诲或启发而读小说。他若需要教诲或启发却不去读专门写来教诲和启发人的书,那他就是傻瓜。


图片



就算一本小说具有这一切特质——那已要求太多了——仍像宝石有瑕疵一般,其形式本身就有缺陷,使得完美不可能达成。短篇小说可以依据长度在十分钟到半个钟头内读完,处理的是界定清晰的单一题材、一个事件或一系列密切相关的精神或实体事件,而且是完整的,不可能再增添或去除什么。我想短篇小说可以达到十全十美的境地,我认为要搜集相当多已达此境界的短篇小说并不困难。但长篇小说长度不确定,可以长如《战争与和平》,一段时间内述及一系列事件,出现许多许多人物,但也可以短如梅里美的《卡门》。

为了使故事合乎可能性,人物合情合理,作者必须叙述许多跟故事相关、本身却不见得有趣的事例。事件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来分隔,作者为了作品的平衡必须尽可能杜撰些内容来填满这段时间。这些段落称为桥段。有些作家尽量避免桥段,直接从辞藻绚丽的事件跳到另一个辞藻绚丽的事件,但我想不起成功的例子。大多数作家乖乖过桥,而且多多少少有些技巧,但过程中很可能有点沉闷无聊。

作家是人,难免有他的古怪念头;长篇小说的形式不严谨,尤其在英格兰和俄罗斯写的更是如此,使作者有机会详述自己心中珍爱的题材,他的心智或批评意识往往不够强,不明白某一题材尽管他觉得有趣,除非是他的小说计划所必需,否则就不该摆进书里。此外小说家几乎免不了受当时的风尚影响,毕竟他受影响的力量非凡,所以往往会写出风尚一过便失去吸引力的作品。

我来举个例子:19世纪之前小说家很少注意场景,一两句话就足以把他们要描述的背景交代完毕;可是浪漫派得到大众的喜爱之后,为描写而描写日渐流行。某个人上街到一家药店买牙刷,作者一定会告诉你这个人经过的房子是什么模样,店里卖哪些东西。黎明、落日、星夜、万里无云的天空、上升和渐缺的月亮、波涛汹涌的大海、山尖积雪的群山、黑暗的森林……没完没了的描述。有些描述本身美极了,但跟内容毫不相干!

作家们过了很久才发现,场景的特征无论以多么诗意的眼光来观察,又以多么可敬的手法来表达,除非必要,否则仍属徒劳。也就是说,除非能帮助作者继续说故事,告诉读者跟书中人有关而他非知道不可的东西,否则都没有用。这是长篇小说中一项偶然的缺陷,但另外一项缺点似乎是与生俱来。既然是篇幅相当长的作品,写起来难免要花费一段时间,至少要几个礼拜,通常大概要几个月,有时候甚至要好几年。作者不可能持续被灵感眷顾这么长的时间。我不喜欢用“灵感”一词——用来指句式自由的散文有点自抬身价,我宁可留给诗人专用。诗人从事的艺术比小说家高贵;可是小说家另有补偿:诗除非具有最高的品质,否则易受忽略,长篇小说就算有许多缺点,仍不至于一文不值。

尽管如此,小说家写稿受某种东西影响,若不叫灵感,我找不到更好的字眼,只好称之为潜意识。也许正因为这是一个意义有点不明确的含糊词汇,可以充分表达作者的一种感觉:他白纸写上黑字,充其量只算活跃的媒介,其实他是抄录者;他发现自己正在写他不晓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快乐的思绪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泉涌而来,未曾预料的概念像宴会的客人未先告知就登门造访一样惊喜。我想这没什么特别神秘的地方:未曾预料的概念无疑是过去长期经验的结果,快乐的思绪起自概念的联想,他自以为不知道的事情储存在记忆的隐秘处。潜意识把它带到表层,自由自在地从笔尖流到纸上。

但潜意识是率性又不确定的;无法强迫,任何意志的努力也无法激励它活跃起来;它就像风爱向哪儿吹就向哪儿吹,像雨落在正直的人身上也落在不正直的人身上。老练的作家有各种方法哄潜意识来帮他的忙,但有时候潜意识始终固执不来。若听任潜意识自生自灭——在长篇小说这么长的作品中,此事常常发生,作者只能孜孜不倦下功夫,仰仗他的一般能力。倘若他能借这些方法引起读者的注意,那才是奇迹呢。

当我斟酌小说家必须克服多少障碍,回避多少预料不到的困难和危险,我一点也不惊讶连最伟大的小说家都难以做到十全十美,我反而惊讶他们竟能做到没有“更不完美”。大抵由于这个原因,要挑出十本小说来评为举世最佳简直不可能。

我可以再列出十本各自不同却可媲美前十本的巨作: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巴尔扎克《贝蒂表妹》、司汤达《帕尔马修道院》、简·奥斯汀《劝导》、劳伦斯·斯特恩《项狄传》、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名利场》、乔治·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亨利·詹姆斯《使节》、勒萨日《吉尔·布拉斯》。我选前面十本有充分的理由,选现在列的这些也可以提出同样充足的理由。我的选择十分武断。

过去读者似乎喜欢小说写得很长,作者往往只得就范,提供超过故事本身所需的内容给出版商。他灵机一动想出一个轻松的办法:在长篇小说中插进一些短篇小说,有时候长得可以称得上中篇,跟原先的主题一点关系都没有,充其量只是看似合理而附加上去的。没有一位作家做这件事比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更优游从容的了。这些额外加入的内容往往被视为这部不朽杰作的瑕疵,如今读来只叫人厌烦。当代文学批评家为此攻击他,他在书本的第二部分避开这个恶习,遂产生一般公认不可能的现象——续篇竟写得比前集优秀;但这并不能阻止后继作家(他们一定没读过那些批评)使用这么方便的手法,交给书商们大量稿件,凑成可以卖的一册书。

19世纪新的出版方法产生,小说家受到了新的诱惑。以大量篇幅刊登所谓轻巧版文学的月刊杂志销路极佳,使作家有机会用连载方式将作品呈现在大众面前,自己也获利颇丰。大约同一时间,出版商们发现每月分期发行畅销作家的小说对他们十分有利。两种情况下作家都会签约提供一定数量的内容填满某些页数。这套办法鼓励作家们从容不迫、唠唠叨叨。法国作家论行支付稿酬,他们毫不犹豫尽量多写几行。他们是需要赚钱糊口的工作人员,即或这样所得也不丰厚。有一次巴尔扎克到意大利,见到一些图画,大大动容(谁不动心呢?),就打断他正在写的小说叙事,插入一篇谈这些图画的文章。

我们从作家们自己的“招供”中得知:连载的作家们,即或是一流作家如狄更斯、萨克雷,也不时会觉得被迫在固定时间交稿是一种可憎的负担。难怪他们要东拉西扯凑篇幅,难怪他们的故事布满不相干的插曲。有一次出版商告诉狄更斯他的某一堆月刊稿少了两大张,亦即十六小页,他只得坐下来,尽可能搜索枯肠勉强写出。他对这种写法很有经验,事实再明显不过:如果他写在这十六页中的内容是处理这部分故事所不可或缺的,那他一开始就会写上去啦。


图片



一本小说的缺陷无论是由于小说这种体裁与生俱来,或者归因于作家的缺失、时代的风尚或出版方法,读者都没有理由耐心忍受。有见识的人不会把阅读小说当作应尽的义务。他把看小说当作消遣。他想要被带出己身之外。他准备对书中人物产生兴趣,念兹在兹想看他们在特定情境下会有什么言行,遭遇又是如何;他同情他们的烦恼,为他们的喜悦高兴;他设身处地理解他们的处境,多多少少还体验了他们的人生。书中人物的人生观、他们对于人类思辨题材的态度,无论以言语说出或由行动中表现出来,都会勾起读者惊奇、欣慰或愤恨的反应。但读者凭本能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他就像猎犬追踪狐狸的味道一般兴趣盎然。可是有时候作者失败了,读者找不到兽迹留下的味道,只好四处慌乱挣扎,直到再找着为止。他会跳来跳去略过乏味的部分阅读。

人人都会跳来跳去,但要跳着读却不损失重要内容可不容易。就我所知这可能是天赋,也可能必须靠经验来求得。约翰生博士看书跳得很凶,鲍斯韦尔告诉我们:“他天赋异禀,立刻就能抓住任何一本书有价值的地方,用不着苦苦从头读到尾。”但鲍斯韦尔说的无疑是知识方面的书籍;读一部小说若成为负担,干脆不要读就好啦。不幸的是,基于长篇小说这种体裁的基本缺陷、作家或出版方法的缺失,很少长篇小说能从头读到完始终是兴趣盎然的。跳着读或许是坏习惯,却是情势所逼而养成的坏习惯。可是读者一旦开始跳着读,就很难停止,于是他可能会错过许多读了对他有好处的东西。

过去的读者似乎比今天的读者更有耐心。以前娱乐少,他们较有时间看我们现在嫌太冗长的小说。也许他们对打断陈述的枝节话和题外话并不感到愤慨。但某些具有此项缺点的小说名列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名著之林,这些书若因此愈来愈少人阅读未免太遗憾了。

我们设计这一系列文章,是要劝诱读者阅读这些好书。我们尽量删除这十部小说中累赘的部分,只留下道出作者想说的故事、刻意阐明扣住主题的概念、充分展现他所创造的人物等内容。某些文学系学生、某些教授和批评家会怒斥戕害一本杰作是令人震惊的行为,作者怎么写就该怎么读才对。但他们真的这么做了吗?我建议他们跳过不值得阅读的地方,或许他们已培养出略读却获益良多的艺术,但大多数人还没有做到。若由鉴赏力和辨别力够高的人来替他们略去无趣的部分,岂非更好。此事若做得高明,就能给读者一本每个字读来都津津有味的小说了。

柯勒律治(Coleridge)谈到《堂·吉诃德》说:这是一本只需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的书,他的意思也许是说有些部分冗长沉闷,甚至很荒谬,一旦发现这一点,再读就浪费时间了。这是一本伟大和重要的书,专攻文学的学子无疑该从头到尾读一遍(我自己从头到尾读了三次),但我忍不住认为一般读者——读书求乐趣的读者——全然略去枯燥沉闷的部分也没什么损失。这一来他必定更能欣赏与故事直接有关的斯文武士和世俗乡绅的冒险与对话,非常有趣、非常动人的部分。另外有一部小说,确实很重要,但不能肯定算是伟大的作品,就是塞缪尔·理查森(Samuel Richardson,1689~1761)的《帕梅拉》,篇幅很长,除了意志最最顽强的小说读者,一般人大概无法全部读完。若非我见到一部删节过的版本,我相信我一定读不下去。删节做得极好,我完全不觉得少了什么东西或有什么损失。

节略没什么好指责的。我想任何上演过的剧本在排练阶段多多少少做过全盘更动或删节,而且对该剧还是有好处的。我不知道长篇小说有什么理由不能经过同样的程序,说真的,我们知道大多数出版商都有编辑专门从事这个工作,而他们处理过的书大抵因此变得更好。小说中原来被视为一大堆枯木的部分若不剪除,读者是不会读它的,如果读者能接受引导去读本系列的伟大小说,出版商和编辑的努力就不算白费了。这些伟大小说不会因删节而损失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因为这几册书现在所留下的尽是珍宝,他们能尽情享受极大的知性快感。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21-12-2 12:10 编辑

牛阿曾:
当时香港的报纸分为两派,一派坚持用白话文写作,叫中原派,一派搞粤语入文,叫粤港派。讲粤语和粤语入文是两回事,中国方言那么多,但大家平时写作还是用白话文,用方言写作的情形不多。
明报创刊号的副刊一共就两版,一版登神雕侠侣,另外一版登三苏(高雄)的三及第小说《香港靓女日记》,三及第小说是当时和武侠小说并重的明报副刊两大卖点,甚至明报的新闻标题都搞粤语化。迎合广东籍读者,打开销路的意图很明显。

【【【【【【【【【【【【【【【【【【、




新垣平 | 《鹿鼎记》里的明史案,金庸祖先是不是告密者

1



清顺治十一年(1654),名士查继佐听到一桩轰动士林的劲爆消息:前明朱国祯的秘本史稿出现了。

查继佐出自海宁名门查家,人称“东山先生”,明清之际曾参与抗清,事败后迁居杭州,书画自娱。查氏家资豪富,宅中养了许多绝色歌姬,交游的多是官员富户,日子安逸。

图片
查继佐像

这一年查继佐已经五十四岁,本可就此安度余生,但这个消息传来,他心中的一个梦想随之复活。

朱国祯是晚明的内阁首辅,也是史学大家,晚年写过一部规模宏大的史书《皇明史概》。不过该书的列传部分只写到明初,欠缺很多,朱国桢于崇祯五年(1632)去世了,后面的内容也就断更了。

此后明清易代,天下大乱,谁知过了二十年,朱国祯未发表的四十多本手稿忽然重现于世,出现在同镇的富户庄胤城家中。

据说,没落的朱国桢子孙,拿一部手稿向抵押筹钱,庄胤城的两个儿子庄廷鑨、庄廷钺爱好文史,发现这书稿正是《皇明史概》中缺失的列传部分,原来朱国祯已经写就了底稿,只是未及出版。他们如获至宝,找人日夜抄录,不久朱家子孙又把手稿赎回,不知所踪。

得到了朱国祯的未刊史稿,并正打算以此为底本,写成一部完整的明史。

对此事,查继佐深感振奋,又有些复杂微妙的情绪。

此时南明残余势力日益式微,大部分人接受了明亡的事实。修撰有明一朝的全史,既可以寄托故国哀思,又可以成为传世的不朽事业,许多明朝遗民都在致力,宛如学者间一场无形的竞赛。比如查继佐的朋友张岱正在写《石匮书》,谈迁在写《国榷》,查继佐自甲申之变后就有此志向,可是尚未动笔,人家已经手握一部武林秘籍,占尽先机了。

查继佐认为朱国祯“才弱”,不过“考核最详,称信史”,这种对史实的整理和考证,正是最重要的根基。有这样一部书作为底本,可以说著史已经成功了一半。

查继佐开始积极地打听有关消息,据说庄廷鑨正在积极进行,但限于能力,累到失明,也没什么头绪,查继佐为朱国祯的书稿落在才干不足的人手上而深深惋惜。同时又觉得,这或许是他的机会,他派人去转达,自荐“代草”史书,让庄廷鑨安心养病。

查继佐一定不会想到,他将因此卷入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文字狱。

图片

查继佐的后人金庸在《鹿鼎记》就提到了明史案



2



庄廷鑨得知名闻遐迩的“东山先生”有意参与,十分兴奋,派弟弟庄廷钺前往杭州,拜在查继佐门下。

但不到一年,双方合作告吹,据查继佐的日记,庄廷钺不无尴尬地告诉他:“家兄意独为之,不欲分人,且先生不须此。”庄廷鑨不愿意让人分享著作权,不打算把朱国祯的文稿给查继佐看。

似乎是庄廷鑨太小气,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真由查继佐来“代草”,那么书稿是朱国祯的,整理是查继佐的,还能有多少主导权?所以庄廷鑨不愿接受。至于“先生不须此”一句更是意味深长,似乎是赞扬查继佐的史学造诣,又似乎是暗指查继佐也打算写一部明史,二者有竞争关系。总之,这次合作无疾而终。

不过即使查继佐到了,合作也未必能顺利进行。稍晚一些时候,庄廷鑨请来了比查继佐名头还大的顾炎武,见面后顾炎武认为庄廷鑨学问太差,无法编好这部书,也是拂袖而去。

合作失败,连朱氏原稿的影子都没看到,查继佐颇感挫败,在此刺激下,他正式动笔,写作自己的明史。为搜集南明史事,查继佐南下游历,在广东,他遇到了一生中的贵人——镇守潮州的总兵官左提督吴六奇。相传吴六奇是当年查继佐救助过的“雪中奇丐”,此时前来报恩。不过查继佐大弟子沈起编撰的《东山年谱》中说,这是以讹传讹,与查继佐有旧交的是潮州提督陆晋,查继佐是通过陆晋,结识了吴六奇,但两人一见如故,成为至交,吴六奇还让两个儿子拜在查继佐门下。

有吴六奇和陆晋罩着,查继佐在广东舒舒服服呆了一年多,访求了不少南明的珍贵资料。回浙后,查继佐陆续听到南浔的进展:庄廷鑨已在几年前去世,但其父庄胤城仍在完成儿子的心愿,具体事务是庄廷钺掌管。庄廷钺的史学才能还不如他哥哥,也没什么编史的兴趣,就是花钱去砸,重金聘请名士来整理撰写,名士们或者为了钱敷衍了事,或者直抒胸臆,无所顾忌,父子没有能力统筹审核,而的修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

查继佐听说之后常感到心绪不宁,写诗作画都没有心情,一直告诫身边人:要出大事了。

顺治十八年(1661)初,大事来了:顺治皇帝驾崩。



3



顺治驾崩于正月初七,野史说他出家了,不足为信。顺治帝汉化较深,他自后,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个满洲顾命大臣把持朝政,打压汉官,稍加和缓的满汉关系又紧张起来。江南作为汉人的文化中心,遗民众多,反抗意识强烈,受到清廷特殊的注意。顺治刚死,就在苏州爆发了“哭庙案”,四大臣严办之下,金圣叹等十多个文人被杀。

图片

因为“哭庙案”,金圣叹被杀

就在这节骨眼,父子所编的《明史辑略》(又作《明史辑略》《明书辑略》《明史纪略》,因遭禁毁,确切书名已不可考)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江南各大书肆。

撰述明史,在清初倒未必一定不许。但清廷希望臣民接受的叙事是这样的:明朝历经二百七十余年,气数已尽,被反贼李自成所灭,天下大乱。上天决定,让爱新觉罗家来当天下之主,爱新觉罗说我一个东北少数民族,怎么到北京当皇帝了?然而天命已经决定了,所以大清入关,剿灭流寇,为明朝皇帝报仇,受到人民群众热烈拥护,开创了满汉共治的新大清。

这样,不去提及明朝后期的辽东战事,也不提清军下江南的种种屠杀暴行,结束于1644年崇祯帝之死,也能有头有尾。清朝欢迎,至少不拒斥这样的“洁版”明史。

然而《明史辑略》,出自非专业人士之手,有无这样的政治觉悟,就很成问题。

查继佐第一时间拿到《明史辑略》,这是一部将近一万页,上百册,好几百万字的煌煌大书,不过查继佐直奔他最感兴趣的内容,很快发现了严重的政治问题:本书对和清朝有关的敏感内容没有任何避讳:直书清朝先祖的名号,更用夷、虏等蔑称指涉清廷,记载了南明的抗清事迹,甚至不书清朝年号,而用隆武、永历等南明年号!这几乎是公开叫嚣要反清复明了。

这些问题,在《国榷》《石匮书》和查继佐自己撰写的史书中都存在,甚至应该说是闪光点:如果不直书其史,褒贬在心,写史还有什么意义?不过区别在于,这些史稿只是秘藏或者小范围内流传,谁也没有傻到拿去公开出版。但《明史辑略》却出现在大街小巷的书摊上,谁都可以购买,而此时书中的永历帝、郑成功等人还在南方准备反攻中原呢。

查继佐必然也同时注意到另一件事,一万头草泥马在他内心咆哮:

首页上的“参订”,领衔的是他的名字。



4



参订表面上是参与修订的意思,不过事实上的作用相当于今天书腰封上的“xxx推荐”,当事人都未必知道,就被“联袂推荐”了。《明史辑略》上二十来个参订的名士,有几个真正参与的都不好讲,排在第二第三的陆圻和范骧是浙江名士,也是查继佐的好友,他们就根本不知情。

不过查继佐的情况比较复杂,虽然没给他看朱氏原稿,但毕竟他们有过接触,追查起来脱不了干系——事实上,后来,庄胤城也说“查某始原共事”,认为查继佐是本书整理者之一。

顺治十八年春,查继佐呆坐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明史辑略》前,满头黑线,不知如何是好。

查继佐犹豫了很久,大概有几个月的时间,《明史辑略》规模宏大,售价高昂(六两银子一部),销量有限,起初影响还不算大,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危险系数在不断增加。

查继佐的朋友陆圻偶然听人说起此书有问题,上面还列着他们几个人的名字,就来找查继佐商量,结果发现查继佐书桌上就放着一本,一翻之下大惊失色,对查继佐说:“这玩意你还放在桌上?快想办法,要不然我们死定了!”(据陆圻女儿陆萃行的《老父云游始末》)

然而二人还是没有立即行动,直到十一月十三日,查继佐、陆圻和范骧三个老友因为子侄考学的事在杭州相聚,提到此事。范骧拿出了一份底稿,说朋友周亮工也警告过他赶紧和这本书划清界限,要和二位朋友共同去检举。

周亮工也是当世名流,长期在清廷为官,非常清楚上面的政策变化,他的意见显然更值得重视。再说事情都传到他耳朵里了,可见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这促使查、陆二人下定决心,联名上书。

呈状写好之后,先是送给浙江按察使熊光裕备案,熊光裕说这是读书人的事,不肯接手,到了康熙元年(1662)一月十七日,又把呈状还给了他们,查继佐只好暂时放在自己书房里。

二十二日,严州推事嵇永福来访,求看查继佐宅中的女乐表演,查继佐说姑娘们还没梳妆,得等半天。嵇永福等着无聊,随手翻书,看到了状子,询问原委后拍胸脯说,这事兄弟帮你办了,算是今晚的酒钱。就去找浙江学政胡尚衡。胡尚衡也为难,请嵇永福代为处理,嵇永福就代批了一句“明史一书非奉旨,孰敢擅刻,仰湖州府严查确报”,让湖州府方面去查办。(据范骧子范韩的《范氏记私史事》)

不过查继佐在其日记里坚持是自己的检举最后说动了胡尚衡,他自称写信给胡尚衡晓以利害:书里提到本朝上位的事,学政大人您还不知道吗?弄不好把您也拖下水!这才引起了胡尚衡的重视。



5



明史案的“首告”,按理说并不光彩,不过后来脱难的查、陆、范三家留下的记叙中,都并无避讳,各家记载虽有一些矛盾和混淆,但三人的共同检举是无疑的。

查陆范三人都是明朝遗老,从感情上还是心怀故国的,但搞出这么大的乌龙属于自己找死,不应让旁人也受牵连。后来案发后,查继佐还叮嘱儿子说,无论朝廷已经知道多少,你小子不能说出其他参阅者的姓名,要不然就是杀人。光看这一点,完全可说是品德高洁。

查继佐等三人认为自己检举没有错的理由在于,事情是吴之荣告发才闹大的,和三人没有直接的关系。

图片

庄氏史案本末

从事件后来的发展看,胡尚衡批示后,事情下放到了湖州府学赵君宋手里。赵君宋拿着《明史辑略》中的问题,勒索了一笔钱,又打点知情官员,从市场上收回原书,出了“修订本”,把有问题的地方全部删去,又把原刻版毁去,认为可以就此过关。但之后陆续有人听到风声,继续去勒索,其中革职的归安知县吴之荣连番举报,却没捞到多少好处,一咬牙一口气告到了北京,四大臣正对汉人咬牙切齿,便趁机兴起大狱。

吴之荣毫无疑问是明史案的第一祸首,许多当时的人,包括侥幸没被波及的顾炎武,也不认为文字狱是查陆范的锅,査继佐的旁系后代金庸写《鹿鼎记》,以明史案开篇,却完全略去了首告三人组的故事。但无论怎么说,吴之荣后来的举报和查陆范之前的检举之间还是存在着间接的因果联系。

査继佐他们可能会说,这个指控没有意义,即使他们不去检举,《明史辑略》这么公开发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也早晚会被查到。他们还可以辩称,自己只是向浙江学道备案提醒,而由于自己与浙江官员的良好关系,此事本在可控范围内,之后官员要求缴书毁版,本质上也是一种大事化小的保护。而事实上,经过前期的查禁和销毁,原版的完整《明史辑略》最后只剩下一部,被赵君宋藏在湖州府学内,如果这一部侥幸未被发现,很多列名的学者就可以保全。

有很多理由可以辩解,不过在实际的因果链条上,三人的检举的确是明史案爆发的导火索,除了三家自己外,也未能挽救最后的惨烈结局,如果他们不去检举会如何?可惜,历史无法假设。

《鹿鼎记》中金庸的曲笔固然是为亲者讳,但有些网贴大肆渲染查继佐等人的“告密”,认为这是不齿于人类的卑鄙行径,也是丝毫没有理解当事人的两难处境:如果去检举,自己和家人可以脱罪,但其他人很可能要死;如果不去,未必就不会事发,结果很可能是所有人都会死。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艰难的抉择。

此后几百年的国人,对这种道德困境应该也不会陌生。



6



查继佐与《明史辑略》之间的关系暧昧,案发后,作为第一批要犯被捕,同批的庄胤城死于狱中,其他人也被诛杀殆尽,但查继佐的确有贵人相助,嘱咐他一口咬定毫不知情,靠着首先检举的官方档案,最后和范陆二人成功脱罪。这位贵人是吴六奇还是陆晋,或者其他人,已经难以考证。

康熙二年(1663),判决出来了。诛杀者近百,牵连被流放的可能有上千之多,刻书的工人、卖书的书商、买书的读者一律被杀。只有查陆范三人脱罪,不但脱罪,而且领到了和被株连的朱姓富户(非朱国祯家)的大量财产作为官方奖励。但三人的反应各有不同,范骧推拒了分给他的抄没财产,闭门谢客,陆圻出家云游,不知所踪,他领到的财产,据说都送给了查继佐,酬谢他投递呈状,保全自家。

查继佐在杭州被无罪释放后,第一个举动却是奔赴北京,去向京城中帮助过他的官员感谢,这种高情商做法巩固了他的人脉,从此再没人找他麻烦。此后,他继续莺歌燕舞,纵情诗酒,而知情者如弟子沈起,却在年谱中说,老师是以自污来自保,目的,还是一个:是他心中的明史。

史案后,“民间修史”之风立刻刹住,但查继佐还在暗中进行,沈起就是他的助手。为了这一事业,他必须示人以沉溺享受,再无大志。但查继佐没有耽误自己的“地下工作”。十二年后(1675),七十多岁的查继佐最终完成了一百零二卷的明史全书,取名《罪惟录》, “罪惟”即是“知我罪我,其惟春秋”之意,其中隐含无数辛酸惨痛,查继佐在序言中说“改书名为罪惟,天下之大,或犹有深原其故者”,言下之意想必也有当年明史案在内。

图片
《罪惟录》

《罪惟录》的许多写法比《明史辑略》更加大胆,比如详实记载了明亡后的抗清活动,并为南明诸帝立本纪。查继佐当然不敢拿去给人看,而是嘱咐后人秘藏起来,清亡后才公诸于世,成为研究明代特别是南明历史的最重要史料之一。

完成《罪惟录》后第二年,查继佐溘然长逝。他不知道《罪惟录》的命运将会如何。

后记:

《罪惟录》面世时,全本的《明史辑略》已经无存,但吕留良的儿子吕葆中抄录的几卷保留了下来,对照显示,两部书有不少雷同,而年代上显然是庄廷鑨在先,因此有人认为《罪惟录》是《明史辑略》删削而来,洗稿之作,欺世盗名。

不过也有许多地方截然不同,相同之处可能是使用了共同的史料来源,古代史书相互沿袭文字是惯例,不能以现在的抄袭概念来套用。近年的研究者进一步分析《罪惟录》的资料出处,发现或者取自早先的多种历史著作,或者来自于查氏自己早年的史学著作和收集的口述文献,能明确与《明史辑略》挂钩的地方很少。

故而,《罪惟录》应当是一部独立著作,应当相信查继佐在序言中所说,此书是他“手草易数十次,耳采经数千人”而成。

不过,《罪惟录》中仍可能保留了《明史辑略》中一些重要史料。若如此,是最令人欣慰的,它证明了一点:历史的记忆薪火相传,多么暴虐蛮横的杀戮焚毁都无法将其彻底抹去。



【【【【【【【【【【【【【【

金庸秘书李以建:金庸先生在张印通校长铜像前涕泪横流



  上世纪90年代,我到了香港,刘再复老师推荐我到金庸先生身边工作,于是我又遇到了一位常人难以求教到的老师。

  2003年,我跟随金庸先生前往浙江嘉兴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安排了一项活动,邀请金庸先生返回他的母校——嘉兴一中,拜访老师,跟众多的学弟学妹们见面。那天,当金庸先生步入校园,先来到张印通校长的铜像前,他献花三鞠躬后,情感交集,难以控制自己,竟然涕泪横流,乃至失声痛哭,在场的所有师生无不为之所恸。直到他在学校的大礼堂入座,面对着近千位的老师和同学,仍很难抑制自己的激动心情,用哽咽而沙哑的声音,说出第一句话:“同学们,你们一定要感恩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老师。”当时金庸先生已经八十岁,而张印通校长则是他十二三岁时的老师,时隔六十多年,他依然刻骨铭心地难以忘怀,可见师恩如山重。这,也是我在金庸先生身边工作二十多年来唯一的一次见到如此场景。

  大家知道,金庸先生于1936年小学毕业后,就考入了当时的省立嘉兴中学。其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他入学的第二年,1937年11月嘉兴即将面临日军的沦陷,张印通校长于是带领全体嘉兴中学师生,走上流亡办学的道路,他们跋山涉水,经余杭、于潜、兰溪、永康,最后到达丽水碧湖。在艰难的流亡生涯中,张印通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一路上坚持给孩子们上课,并照顾和安排好这些学生的衣食住行。我以为,张印通校长的所作所为对青少年的金庸具有刻骨铭心的影响,在金庸先生心目中,张校长就是爱国爱民的侠之大者,他甚至印刻在金庸小说的英雄人物身上。为此,金庸先生于1995年捐资在校园内设立了一座张印通校长的铜像,并亲笔题词:“敬爱的张印通校长”,下署“学生金庸敬题”。

【【【【【【【【【【【【【【【【【【【【【【【【【
异质之花:谈《围城》与《应物兄》的差异 | 新批评
原创 何建委 文学报

《围城》连载后,面对有些读者的批评,钱锺书亦不无遗憾地说道:“渐渐明白,在艺术创作里,‘柏拉图式理想’真有其事。悬拟这本书该怎样写,而才力不副,写出来并不符合理想。”可见,钱锺书对《围城》这个“小时候的营生”并不是很满意。
如青年评论者何建委所言,《围城》是“所见的人生似乎不多”、“才胜于情”的“学人小说”,

与钱锺书否定《儒林外史》对《围城》的影响类似,李洱不仅否定受到《儒林外史》的影响,也不认为《应物兄》与《围城》有多大关联。他说:“开句玩笑,把它与《围城》相比,就像拿着猪尾巴敬佛,猪不高兴,佛也不高兴。”两位作者的否定,是出于哈罗德·布鲁姆所说的“影响的焦虑”的考虑吗?虽然这种现象在文学史上屡见不鲜,但笔者还是愿意相信,钱、李二人只是在陈述事实。
《围城》与《应物兄》的形式也有着显著不同。钱锺书的好友郑朝宗并不讳言地说:“钱先生所见的人生似乎不多,于是他更珍惜这仅有的一点点经验,要把它蒸熟、煮烂,用诗人的神经来感觉它,用哲学家的头脑来思索它。其结果,事实不能仅仅是事实而必须配上一连串的议论。这议论由三方面表达出来:作者的解释、人物的对话、主人翁的自我分析。说到这里,不由得令人想出个新的名词:‘学人之小说’。”而夏志清则认为,《围城》“是讽刺文学,有统一的结构和更丰富的喜剧性,称得上是‘浪荡汉’的喜剧旅程录”。

事实上,与其说钱锺书受到了《儒林外史》的影响,不如说是受到了17、18世纪英国散文随笔的影响。早在1946年就有读者指出,“钱锺书写的小说有一种散文的美,轻灵飘渺,幽默中带有点俏皮,《文艺复兴》上写的一篇《围城》,虽非力作,也拥有一部分读者。”而《应物兄》采用的形式,虽然有着筹备儒学研究院的主要情节,但与钱锺书的“流浪汉小说”式的叙事,显然是不同的。李洱的小说,更多汲取的《论语》等中国传统典籍的叙事方式,以“言”推进叙事。在这个叙事场域中,所有人都在说话,包括动物、植物也在说话,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我们不难判定,《围城》更多属于“独白”小说,即《围城》更多的是钱锺书的声音。
虽然同样描写了知识分子,但钱锺书与李洱对待知识分子(包括知识女性)的态度明显不同。钱锺书是“刻薄”的、讥讽挖苦的。陈炜谟于1949年1月化名熊昕发表了《我看〈围城〉》一文。他认为,《围城》虽然在当时寂寞的文坛有重要分量,显现了作者的天才,但由于作者自命不凡,抱着事不关己、居高临下的态度,无视人生与现实,“对于女人似乎只有奚落,不然就是谩骂”,缺乏应有的人道主义关怀,以致“从全体来看,依旧是失败的,至于效果,甚至是有毒的”。1948年,王元化《论香粉铺之类》用近三分之一篇幅批评《围城》,“这里没有可以使你精神升华的真正的欢乐,真正的痛苦,有的只是**。再有,就是要雨下不停似的油腔滑调的俏皮话了。”迟至上世纪80年代,尽管《围城》已经充分经典化,但施蜇存、史景迁等大家依然对《围城》有着尖锐的批评。施蛰存认为钱锺书“不是写长篇,而是发泄他的‘恶客’(上海方言,刻薄之意)”,是“洋才子说刻薄话”。2014年3月到华来访的史景迁认为《围城》“以一种轻蔑的姿态评判了他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悲伤而尖锐,对婚姻、家庭以及对学术界都有着极度悲观的看法。整本小说描述了一幅阴冷的图像,女性是可以被操控的,西方人则荒谬而专制,主人公想要冲出去却最终一无所获”。陈炜谟、王元化、施蛰存和史景迁等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围城》的批评,皆为基于学理的批评,并非无根游谈。

【【【【【【【【【【【【【【【【【【【【【【【【
王元化“痛诋”《围城》探究(二)
哼哼是只猪
哼哼是只猪
挖掘机专业的小学生
​关注
围城简介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02

“痛诋”并非无根游谈






作为特意推崇鲁迅、罗曼•罗兰、契诃夫的王元化,在《围城》当中,“看不到人生,看到的只是像万牲园里野兽般的那种盲目骚动着的低级的欲望”,难以得到精神升华,虽然这样批评未必完全正确和符合《围城》作者的本意,但与《围城》文本部分吻合,有一定根据。当时,与王元化感同身受的尚有四川大学教授陈炜谟。他于1949年1月化名熊昕发表了《我看〈围城〉》一文,认为《围城》虽然在当时寂寞的文坛有重要分量,显现了作者的天才,但由于作者自命不凡,抱着事不关己、居高临下的态度,无视人生与现实‘对于女人似乎只有奚落,不然就是谩骂”,缺乏应有的人道主义关怀,以致“从全体来看,依旧是失败的,至于效果,甚至是有毒的” 。



王元化、陈炜谟对《围城》的批评,或许可能受到时代语境的制约,但施蛰存、史景迁等大家对《围城》的批评,足可佐证部分读者的真实感受。尽管上世纪80年代后经夏志清追捧后,《围城》风靡大江南北,但文学大师施蛰存并不认可,认为钱锺书“不是写长篇,而是发泄他的‘恶客’(上海方言,刻薄之意)”与“洋才子刻薄话” 。无独有偶,2014年3月到华来访的史景迁认为《围城》“以一种轻蔑的姿态评判了他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悲伤而尖锐,对婚姻、家庭以及对学术界都有着极度悲观的看法。 整本小说描述了一幅阴冷的图像,女性是可以被操控的,西方人则荒谬而专制,主人公想要冲出去却最终一无所获” 。上述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围城》作出殊途同归的批评,可见并非无根游谈。






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用长达10页的篇幅高度评价了《围城》,认为《围城》是讽刺文学,有统一的结构和丰富的喜剧性,称得上是‘‘浪荡汉”的喜剧旅程录,具有讽刺、风险味道;文体简洁有力, 有胆去正视全面的感情冲突;对细节的交代,毫不含糊;对意象的经营,更见匠心;结尾以终结故事的那个怪钟,亦带着它全部的有意讽刺,在读者的脑海里留下了印象;总体上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立和彼此间的无法沟通的小说— 并认为《围城》“可能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中最伟大的一部小说”。他在高度评价中,大量引用了 1947年文本中的事例,与王元化批评《围城》用的是同一版本。夏志清与王元化的视角不同,夏志清关注的是文体、风格等。这一点,夏志清也有所意识!“明白”没有引用《围城》“精彩警句和双关语”的缺憾。同时,他也没有涉及《围城》是否具有人性关怀这一重要话题。另外《围城》是 ‘‘讽刺小说,与汤姆•琼斯有所类似”,并不是夏志清的创见,早在1948年林海(郑朝宗)便已撰文指出。



夏志清的赞誉与王元化的批评,都不能使钱锺书满意,前者被冠为“过高评价”,后者被视为“痛诋”,显然他们都与钱锺书的本意有所偏离。关于《围城》本意,钱锺书1947年的夫子自道颇可玩味,他渐渐明白“在艺术创作里‘柏拉图式理想’真有其事。悬疑这本书该怎么写,但才力不副,写出来并不 符合理想。在未做以前,它是美丽的对象,在做成以后,它变为残酷的对照” 。由此可知,钱锺书创作《围城》有较高期待,充满了理想,但由于各种原因《围城》没有达到预期,他不太满意。即使33年后,《围城》已今非昔比、赞誉无两,他仍觉“很不满意”。



王元化的“痛诋”、夏志清的“过高评价”、钱锺书的本意一有理想却不太满意,这三者之间虽看似矛盾,但若联系到他们的独特视角,注意到他们的特定场合,觉察到他们的意图伦理,却又具有各自的真实,都非常合理,共同丰满了《围城》,使之‘‘立体化了,活起来了”。



03

‘痛诋”的原委






王元化的《论香粉铺之类》共2573字,由13个段落组成,其中922字涉及《围城》。王元化通过该文既批评了《围城》,又批评了当时文坛普遍存在的不良风气,比如严肃的文艺作者参与低级趣味创作, 过多刻画肉体、欲望以片面迎合观众;文艺界盛行只重技巧不问内容的风气,流行挂羊头卖狗肉,比如明明违背克里斯朵夫精神、却以之相标榜相装饰;张爱玲等作家又要像敌伪时代那样走红了。1947年朱自清亦有类似的批评:“目下黄色和粉色刊物的风起云涌是动乱时代的颓废趋势……**的和玩笑的作品,都是迎合一般人的低级趣味来骗钱花的” 。当时的环境可见一斑。令人疑惑的是,王元化何以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于如此“痛诋”?若细读该文,便不难感受“痛诋”背后浓郁的“约翰•克里斯 朵夫”精神“约翰•克里斯朵夫”精神是打开“痛诋”原委的密钥。



首先,王元化在行文开展批评时,处处参照《约翰•克里斯朵夫》“节场”部分,直接援引的有五处: 分别是“风流豪侠的护花使者”“证明某部描写男娼风俗的小说实在是纯洁’,“肉欲是艺术酵母’,“用 着本多派教士那样耐心研究五大洲艳窟” “这样使产生了雨点般多的小说,老是猥亵的,装腔作势的……令人读了如入香粉铺,闻到一股俗不可耐的香味与糖味””借用的词有标题中的“香粉铺”,文中的 “呕心尽心“象鸡下蛋似的“万牲园“技巧”等。

施蛰存先生侧记(图)


摘自《拾遗小笺》,陈子善著,

  推荐理由:中国现代文学浩如烟海,由于各种原因,有不少精品遗落在历史的长河中。本书是陈子善教授对于现代文学史上一些著名作家生平和文学成就的研究结集,其中包括一些在当时非常有名,但后来被历史遗忘的作家。这些人物有傅雷、柯灵、施蛰存、姚克、南星……作者搜寻探讨了有关这些作家不为读者所了解的文学作品,既是对文学的尊重,也是对历史的一种负责。

  每次去拜访施蛰存先生,都在午后三到四点之间,这是施先生会客的固定时间,二十多年如一日。除非特殊情形,我不会在上午去打扰他老人家,那是他的工作时间,也二十多年如一日了。

  施先生住在上海愚园路上临街的一幢小洋楼里,二楼朝南,书房、客厅、餐厅和卧室合而为一。床头悬挂名人和友朋的字画,经常掉换,我记得起的就有康有为、沈从文、周退密、潘素等位。老式写字桌前小玻璃柜内陈放着他老人家近年雅兴大发搜集的文物古玩,都是玲珑剔透、惹人喜爱的小物件。室外略嫌局促的走廊上则是高到天花板的木制书架,挤满了中外古今的文学书刊,我仔细浏览过,大都是一九八年代以来印行的,以古典文学为主,偶尔也能翻出一二本老人家一九三、四年代的著译残本。施先生慷慨,每次我去翻书,总不忘提醒一句:“你如有兴趣,拿去就是!”

  这位中国一九三年代的大作家,引领一代风气的《现代》杂志的主编,被李欧梵誉为“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开创者”的老人,自我认识以来,就一直在这间普普通通的小屋子里看书写作,会客答疑。我原先没有记日记的习惯,记不清最初是怎么拜见施先生的,反正是既然在华东师大中文系任教,几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像许杰先生、徐中玉先生、钱谷融先生等位,都是必须经常请益的,施先生当然也不例外。不过施先生虽然“窗开四面”(指现代小说、古典诗词、碑版书法和外国文学翻译四大方面),著作等身,名扬中外,但当时他老人家的研究重点在唐诗和词学上,写《唐诗百话》,编《词学》丛刊,忙得不亦乐乎。本来不应有太多的接触。不料一九八年代以来,“新感觉派”时来运转,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也随之重获评价,用他自己带点自嘲的话说,就是“像鉴赏新出土的古器物那样,给予摩挲、评论或仿制”,这就与我的专业发生这样那样较为密切的联系了。

  查已经出版的施先生《昭苏日记》(二一年一月文汇出版社初版),一九八五年三月廿一日条下有:上午“陈子善来(取赵令扬字)”,五月十八日条下又有:“下午陈子善来”。这大概是我最初到施先生家去的记载,但也不敢完全确定,也许更早些时候就已登门,施先生日记中失记了。所谓“取赵令扬字”,系指时任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的赵令扬先生来沪,慕名向施先生求字,施先生欣然挥毫,交我转达一事。后一次拜访已经全无记忆了。

  幸好一九九七年秋到日本访学后,我开始记日记,因此留下了上个世纪最后几年向施先生请教的记录,可在这里摘录数则。

  一九九八年三月三十日下午,带台湾学者许秦蓁等访施先生,“谈刘呐鸥。施先生仍很健谈,谓刘呐鸥是三分之一日本、三分之一中国台湾、三分之一上海洋场文化的混合。”

  同年六月一日下午,带韩国留学生白承道、梁兑银夫妇访施先生,“谈三十年代"现代"同人。据施先生回忆,当时上午9:00—下午4:00工作,4:00—6:00逛书店,6:00以后回家,周六、日晚7:00—11:00则看电影(以外国片为多),一周大约要看二三次电影,也去跳舞场,也去跑马厅,但听音乐会则较少。看电影是与朋友一起去,男或女的。但与戴望舒、杜衡一起玩的机会不多。邵洵美晚上要抽鸦片,也不大有机会一起玩。这些对理解三十年代上海文人的生活很有帮助。施先生在答问时强调"上海永远是一个中西混合的城市",可谓至理名言。”

  同年十月廿四日傍晚,陪中国台湾学者彭小妍、英国学者贺麦晓访施先生,“谈刘呐鸥、戴望舒、三十年代上海的文学社团、文艺茶话会、书报检查制度和曾今可、虞岫云等。施先生记忆清楚,妙语如珠,实为翻检二三十年代上海文坛的一部"活字典"。

  一九九九年二月二十日下午访施先生,“得其赠《施蛰存散文》(浙江文艺版)一册,与其谈张竞生《性史》。施先生谓此书"不灵",有招摇撞骗之嫌。此书显然受当时西方的盛行的弗洛伊德、蔼理斯等人学说的影响,这类书当时西文也出了不少。张竞生此书轰动三四个月后也就过时了。张在上海又开"美的书店",出版《第三种水》,也不成功,后来就回广东去了。又观赏张伯驹妻潘素的山水图卷。”

  同年六月八日傍晚,陪李欧梵访施先生,陆灏也在座。“施先生畅谈三十年代文学、电影和自己的创作。施认为现在上海经济不错,文化不行,比不上三十年代。现在上海没有吴昌硕,北京没有齐白石。三十年代(一九三至三七年)是最辉煌的。施并回忆二十年代(一九二三至二四年间)在上海《时报》副刊(李涵秋主编)用施青萍笔名发表影评,评介德国默片电影《斩龙遇仙记》(即《尼布龙根指环》原型),同时推崇第一部默片《赖婚》和《璇宫艳史》等电影,他喜爱的电影明星是卓别林和邓波儿。施先生还回忆与邵洵美、项美丽吃过二次饭,一次与戴望舒等在知味观,邵、项不请自来。一次在北四川路新雅饭店请邵,项也来。项美丽后来去香港嫁一英国军官,邵洵美汇钱给项,被认为资助英国特务而受连累吃官司。施先生还回忆与张爱玲见过二次面,一次在沦陷时期回上海,邵洵美请客,张爱玲也来,穿中国缎子的绣花旗袍,很特别。另一次是解放后上海第一次文代会,张即坐在施先生邻座。那次文代会是在吴淞路的一家原来的日本戏院里举行的,最后还合影留念。”

  同年十一月廿四日傍晚访施先生,“数月不见,老人家更显清瘦,耳也更聋,但精神尚好,其时他正与师大中文系基地班学生漫谈,谈及钱锺书的"恶客"(上海方言,刻薄之意)。钱锺书写《围城》,不是写长篇,而是发泄他的"恶客"。王辛笛《手掌集》出版后,钱锺书、施先生和另一位作家应邀到王府便饭并获赠样书,离开王家后,钱锺书指着《手掌集》封面图案对施等人说:辛笛手中抓着一朵花,他印出来了,但他另一只手抓着钱(当时辛笛在银行任职),却不印出来。”

  次日下午又访施先生,“交以拙编《饭后随笔》(上下),得知其正在读《马可·波罗游记》,还想读《遐庵谈艺录》和《骨董琐记》。施先生还问为什么还没有出版周作人的全集,应该出,可定书名为《知堂全集》。”

  二年一月十二日下午访施先生,“转达香港作家林真的问候。老人家幽默地说:耳朵越来越聋,心脏越跳越慢,记性越来越差,手写字越写越僵。”

  同年二月二日下午,带刘呐鸥之子、中国台湾物理学家刘汉中夫妇访施先生,“谈刘呐鸥一九二七年日记的发现和整理,谈刘呐鸥全集的编辑,施先生对此事表示极大的关切。”

  同年八月廿一日下午访施先生,“漫谈《北山楼诗》的编选,并请其在《云间语小录》、《北山谈艺录》上签名供台湾远流出版公司救助地震灾民义卖之用。”

  同年十二月廿六日下午带香港张历君、郭诗访施先生,“请施谈小说创作包括与弗洛伊德和心理学以及与外国电影的关系,施先生回忆当年心仪的电影明星是嘉宝、卓别林和邓波儿。”

  够了,仅从上述不加修饰的简略记录,已完全可以看出施先生虽然已届期颐高龄,仍思路敏捷,真率可爱,在交谈中不时灵感迸发,睿智闪现。老人家所说的不仅是回忆一九三年代文坛轶事,更有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发展的严肃思考。

  值得补充的是,关于鲁迅,关于一九三年代与鲁迅那场有名的“庄子与文选”的论战,施先生从不主动谈起,若你问及,他会建议你先去认真读一读当时论战双方的文章,过后再来与他讨论。鲁迅称他“洋场恶少”,他当然不会高兴,但早已淡然处之。他曾对我说过,鲁迅“骂人”从不留情面的。新世纪以来,施先生耳背越来越严重,去拜访他只能完全依靠笔谈了,再加师母谢世,老人家的精神明显大不如前。为了让他好好休息,我尽可能少打扰,也不再带人去。但是只要去,施先生一定仍先吩咐保姆上茶,然后侃侃而“谈”(其实是写了)。像他这样几乎亲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全过程的作家、学者,本身就是一部真实生动的文学史和学术史,丰富而又深刻,小叩小鸣,大叩大鸣,就看你的造化了。

【【【【【【【【【【【【【【【【【


其次,王元化批评的对象与《约翰•克里斯朵夫》高度契合。王元化能够觉察到身边存在的这些文坛现象,与他所喜爱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有关《约翰•克里斯朵夫》中指责往昔严肃道德的文坛权威,为片面追求上座率‘像下蛋一样’、“心血呕尽”地“有规律生产”**等低级趣味作品,且不惜增加噱头,实在可怜、可笑、可悲、荒唐至极;批判文艺作品,仅仅推崇表达技巧,忽视艺术性与人道主义的关怀内容,比如将“展览大腿”与艺术混为一谈,将贝多芬变成玩笑符号,不仅亵渎艺术、蔑视人性,混淆猥亵与神圣,更是病态与空虚的体现。王元化深受《约翰•克里斯朵夫》启迪,所以有联系现实而批评《围城》。



再次,王元化的大无畏批评与“约翰•克里斯朵夫”精神鼓舞密不可分。在他看来,1948年前后的上海文坛,与约翰•克里斯朵夫面临的巴黎庸俗艺术市场非常相似,而且相似的更有人们冷漠麻木的态 度。大家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而王元化选择了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方式,对这些现象进行艺术“痛诋”。值得注意的是,1945年他在《关于〈约翰•克里斯朵夫〉》一文结尾处特意激赏了 “约翰•克里斯 朵夫对巴黎庸俗艺术市场的挑战’并对此深表钦佩,巧合的是,48年王元化在《论香粉铺之类》一文 结尾处语重心长地申明了自己要向当时文坛的不良现象进行挑战的意思。这充分说明“约翰•克里斯 朵夫”精神一直在他心灵深处涌动,直至三年后全面喷发。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约翰•克里斯朵夫”精神的鼓舞,如果不是文坛不良现象与“约翰•克里斯朵夫”精神相悖,王元化也不会发出这样的呐喊。



第四,王元化的批评目的与“约翰•克里斯朵夫”精神灵犀相通。作为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 他们痛感的是这些不良文艺现象,实质是与过多的讥讽一样,忽视了艺术的人道主义关怀本质,冲淡了严肃思想,消解了尊严与伟大。他们尤其担忧这将动摇大家对理想与崇高的信念。他们批评这些文艺现象,目的是避免其影响扩大,合理引导群众的纯正趣味,发挥文艺的人道主义关怀,发扬文艺对生命的唤起和对人性的关注,推动文艺健康发展与社会进步。(未完待续)



【【【【【【【【【【【【【【【【【【【【
《袁督师传》· 梁启超 (2016-12-17 21:08:33)转载▼

第一节 发端
     
      有人焉,一言一动,一进一退,一生一死,而其影响直及于全国者,斯可谓一国之人物也已矣。吾粤崎岖岭表,数千年来,与中原文关系甚浅薄,于历史上求足以当一国之人物者,渺不可睹。其在有唐,六祖慧能,创立禅宗,作佛教之结束;其在有明,白沙陈子,昌明心学,导阳明之先河。若此者,于一国之思想界,盖占位置焉矣。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
  《明史》之传督师也,一则曰:“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再则曰:“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呜呼,何其言之之有余痛耶!吾闻万季野《明史稿》,为督师立传,凡二巨册(见魏默深《古微堂外集》)。度其于督师之雄材伟略、远猷硕画,必能纤悉详尽。又督师当时所以对待敌军,及敌之所以委曲行反间者,一切重要关目,必能甄载无遗。惜乎宫修之本,忌讳滋多。原稿今虽流传人间,而鄙人弇陋,未获钞读。以此率尔论述,能无恧焉?虽然,以数千年来历史上一大异动,重以乡先正之纪念,蒙虽不文,乌可以已,作《袁督师传》。

第二节 袁督师之时代
     
       满洲之初起东裔,自其始非必有并吞中原之大志也。而明季之君庸、帅愎、将疲、卒孱,实有以启之。故欲知当时明、清递嬗之历史,当分三方面观察焉。
  一曰北京政府。当时北京政府之权力有四:一曰帝,二曰内监,三曰阁臣,四曰本兵。袁督师时代之政府,其帝则熹宗之昏弱而无能也;怀家之卞急而善疑寡断也。其内监则与魏忠贤相终始也。其阁臣则皆□冗伴食之辈也。而制阃外将帅之命者,尤在本兵。明末本兵之权至重也。今将天启以来,任兵部尚书者列表如下:

万历四十四年至四十八年黄嘉善
天启元年王象乾 张鹤鸣
二年鹤鸣 孙承宗 董汉儒
三年汉儒 赵彦
四年彦
五年彦 高第 王永光
六年永光 冯嘉会
七年嘉会 王之臣 霍维华 崔呈秀 阎鸣泰
崇祯元年鸣泰 王在晋 王洽
二年洽 申用懋
三年梁廷栋
四年廷栋 熊明遇
五年明遇 张凤翼
六年至八年凤翼
九年凤翼 杨嗣昌
十年至十一年嗣昌
十一年嗣昌 傅宗龙
十三至十四年陈新甲
十五年新甲 张国维
十六年国维 冯元飙 张缙彦
十七年缙彦

  (表之说明)崇祯二年以后之本兵于袁督师无关,并列之者,为末节叙督师逝后之时局须资参考也。凡与东事最有关系着,添·符于其旁。
  二曰东北边将。边将之任免,政府主之。而边将之得人失人,大局系之。岂惟袁督师。即如熊廷弼、孙承宗之流,使能久于其位,东事之败坏,尚不至此极也。今将当时任东北兵李之将帅列一表,次乃论其功罪。

人官年摘要杨镐巡抚辽东万历三十八年旋罢。杨镐经略辽东万历四十六年至四十七年四十七年三月帅师出塞败,逮治罪。熊廷弼宣慰经略辽东万历四十七年至天启元年四十七年三月代杨镐,四十八年八月罢。袁应泰经略辽东天启元年代熊廷弼。其年三月,清兵入辽、沈死之。薛国用经略辽东同 王化贞巡抚广宁天启元年至二年化贞以元年五月,廷弼以六月受任。其明年清兵取西平堡,化贞弃广宁与廷弼走入关,俱被逮。熊廷弼经略辽东同王在晋经略辽东天启二年其年八月告归,孙承宗代之。王象乾蓟辽总督同 孙承宗经略蓟辽天启二年至五年五年十月为魏忠贤所排去,高第代之。袁崇焕监关外军天启二年至六年时实官由佥事进按察史。高第经略辽东天启五年至六年六年七月,以不救宁远罢黜。王之臣经略辽东天启六年寻罢经略不置。袁崇焕巡抚辽东天启六年至七年至是罢经略不置,以关内外专任崇焕。王之臣巡抚辽东天启七年至崇祯元年 袁崇焕督师蓟辽崇祯元年至二年



  三曰满洲之势力。满洲之势力与明达将之贤否为消长。
  今列一略表,与前表参观,而大势可知矣。

  万历四十四年  清太祖始改元天命。
    四十六年  始伐明,克抚顺。
    四十七年  明以兵二十四万伐清。不克。
  天启元年    清攻克沈阳。
    二年    清攻克西平堡。
    六年    清兵大举,西渡辽河,攻宁远不克。其年,清太祖崩。
    七年    明、清议和不成,清来攻,不克。
  崇祯元年    复议和,不成。
    二年    清大举入寇。

  合观三表,然后当日之时局可得而论次焉,万历四十六年以前,清兵方有事于扈伦四国(哈达、叶赫、乌拉、辉发也),未有窥中原之志也。及天命建元(四十四年),四国已服其三,惟叶赫恃明援不下。欲图之则狼顾,恐明之议其后也。故四十六年,以七大憾誓天伐明。是为明清交兵之始。
  其年虽克抚顺,然未尝守也。时杨镐始为经略,镐镇朝鲜者十余年,丧师数次,本无军略。朝廷以其谙辽事,故畀以重任。而大学土方从哲、兵部尚书黄继善等,日促镐进兵。御史王象恒力言非策,引哥舒翰出潼关为戒。不能用也。乃集沈阳兵二十四万,分四路深入,袭清都。清太祖以五万人拒之,并力破其一路,阅五日而三路皆破。镐遂以丧师逮罪。
  是为清军第一次得志。则杨镐之溺职,与部臣之调度乖方为之也。
     于是乃起熊廷弼代镐。延弼者,前于三十六年巡按辽东,兴屯田、察军实,辽人所以神明视也。时辽湾大震,诸城堡军民尽窜,数百里无人迹,中外谓必无辽,廷弼兼程冒雪,遍阅形势,招流移,缮守具,简士马,肃军令,主固守,不浪战。集兵十八万,分布叆阳、清河、抚顺、柴河、三岔、镇江诸口。小警自御,大警互援。更选精锐为游徼,乘间收零骑,扰耕牧,以俟窍会,清人惮之。为之按兵不出者岁余。
  而明臣忌廷弼者,争劾其不战。廷弼遂不安其位,愤愤抗疏乞罢斥。(疏云:今朝堂议论,全不知兵。冬春之际,敌以冰雪稍缓。哄然言师老财匮,马上促战。及军败,始愀然不敢复言。比臣收拾甫定,而愀然者又复哄然责战矣。自有辽难以来,用文将,用武吏,何非台省所建白?何尝有一效?疆场事当听疆吏自为之,何用拾帖括语徒乱人意?一不从辄怫然怒哉。)
  以袁应泰代之。应泰吏事敏练,然非将才。会蒙古诸部大饥,多入塞乞食。应泰言不急收之,且为敌有。招降数万,分处辽、沈二城。降者多占民居、妇女,辽人大怒。而清又阴抚之,于是降人与辽人皆为敌耳目。敌伺廷弼之既去也,乃于天启元年引兵七万攻沈阳。明军以万余众拒敌,殊死战。史家谓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云。然遂不支,辽阳随陷,应泰与巡按御史张铨死焉。坐是辽河以东堡寨营驿及海、盖、金、复、耀诸州,大小七十余城俱陷。是为清军第二次得志,则政府妒嫉廷弼,而袁应泰用违其才之为之也。
  辽、沈既失,朝廷大震,乃尽谪前劾廷弼诸臣,而起廷弼于家。乃建三方布置策,广宁、登莱,各设巡抚,而经略驻山海关,节制三方。初廷弼之未至也,广宁巡抚王化贞,先部署军事,沿辽河置六营,又分戍西平、镇武、柳河、盘山诸要害。及廷弼至,言今日但宜固守广宁,若驻兵河上,兵分则力弱。敌轻骑潜渡,破其一营,则诸营皆溃。河上止宜游徼兵,更番出入,示敌不测。而大兵悉屯广宁,深濠高垒以俟。此实一时制胜第一义也。化贞素呆不知兵,与廷弼议不合,徒为大言。谓用毛文龙,用降将李永(芳)等,用蒙古插汉助兵四十万,可以一举荡平。尽懈营垒城濠,不复设备。廷弼既屡与龃龉,乃相互劾。而兵部尚书张鹤鸣袒化贞,无言不从。化贞拥兵十四万于广宁,而廷弼关上无一卒,号称经略,乃一匹夫。十月冰合,清兵复将渡河,边民争窜。
  鹤鸣方集廷议,以经、抚不和,欲去廷弼,专任化贞。而清兵已围西平矣。化贞稗将孙得功阴通敌,伪言敌骑已薄广宁。
  化贞不知所为,跄踉弃城单骑走,遇熊廷弼大凌河,乃相与尽焚积聚,护难民数十万入关。廷弼数年来之心血全空,比清兵至广宁,化贞窜已二日矣。锦州、大凌河、松山、杏山右屯、前屯四十余城堡旨陷。时天启二年正月也。是为清军第三次得志。则鹤鸣、化贞相狼狈,以厄廷弼,罪不容于死。
  然且化贞以轻罪末减,而廷弼被戮,传首九边,田产籍没,家属为奴。明之政府,殆不可与处矣。至是而袁督师乃受命于败军之际,始渐预兵事。

第三节 袁督师之履历及监军时代
   
     督师名崇焕,字元素,广东东莞县人。万历四十七年成进土,授邵武县知县。史称其少年慷慨,负胆略,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情形,以边才自许云。天启二年正月,朝觐在都,御史侯恂请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职方司主事。无何,广宁师溃(即王化贞失事之役),廷议守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部中失袁主事,讶之,家人亦莫知所往。己,还朝,具言关上形势,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廷臣益称其才,遂超擢佥事,监关外军。盖廷臣监军,明制然也。乃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时关外地悉为哈喇慎诸部所据,崇焕乃驻守关内。未几诸部受款,经略王在晋命崇焕移驻中前所,监参将周守廉,游击左辅军,经理前屯卫事。寻令赴前屯,安置辽人之失业者。
  崇焕即夜行荆棘虎豹中,以四鼓入城。将士莫不壮其胆,以是在晋亦深倚重之,题为宁前兵备佥事。
  守关外以捍关内,此袁督师毕生之方略,而亦兵家一定之形势也。时王在晋以兵部尚书代熊廷弼,无远略,徒作偷安计,以故崇焕不能尽其才。至是,在晋议于距关八里筑重城,崇焕力争,以为非策。争不得,奏记首辅叶向高,亦不省。会在晋与蓟督三象乾争论不决,而十三山难民十余万久困不能出。乃使大学士孙承宗行边。崇焕自请将五千人驻宁远,以壮十三山势,别遣骁将救之。宁远去山二百里,便则进据锦州;否则退守宁远。奈何委十万人置度外。承宗以谋象乾,象乾以关上军方丧气,议发插部护关者三千人往。承宗以为然,告在晋,在晋竟不能救。众遂没脱,归者仅六千人。呜呼!崇焕一言之用否,十余万人之性命系之,此既可为一长叹者也。
  承宗既驳八里重城议,集诸将谋所守。阎鸣泰主觉华,崇焕主宁远.在晋及张应吾、邢慎言皆持不可。承宗竟主崇焕议。已而承宗代在晋督师,崇焕之政略乃得实行。时关以外、宁远以西诸城堡悉为蒙古所据,声言助守边。崇焕议尽驱之边外,毋倚以为累。九月,承宗乃使崇焕与副将满桂屯军宁远。是为袁督师领兵之始。

第四节 袁督师之守宁远
      
      宁远在山海关外二百余里,面辽东湾,与桃花岛相对。
  今者榆营铁路所经过之一要驿也。初承宗令祖大寿筑宁远城,大寿度中朝不能远守,筑仅十一,且疏薄不中程。三年九月,崇焕至,乃定规制: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广三丈,上二丈四尺。使大寿与参将高见、贺谦分督之。明年工成,遂屹然为关外一重镇。崇焕与将卒共甘苦,抚民庶如父兄,人人皆乐为尽力。由是商旅辐辏,流移骈集,远近望为乐土。旋遭父忧,夺情视事,时尚官佥事也。
  天启四年九月,偕大将马世龙、王世钦率水陆马步兵万二千,东巡广宁,历十三山(按:十三山即大凌河出海处也),抵右屯,遂由水道泛三岔河而还(按:三岔河入辽河,汇辽河入海,即今之营口也。督师此行,殆由辽东湾航海返镇)。寻以五防叙劳,进兵备副使,再进右参政。崇焕之东巡也,相度地势,策画战守,为恢复之计。时承宗委任甚专,言听计从。五年夏,种种准备既具,崇焕乃说承宗遣诸将分戍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诸要害,扩地复二百里,几尽复辽河以西旧疆,而宁远且为内地。循此以进,则敌军欲越雷池一步,盖其难哉。故自承宗、崇焕之戮力,而敌军戢伏,不敢犯明边者四年。
  古未有奸臣在内,而名将得立功于外者,斯言谅哉。时魏阉之势,炙手可热。其党日排承宗,遂至不安其位,以高第代。第恇怯柔媚之小人也。既至,谓关外不可守,令尽撤锦、右诸城守具,移将士于关内。崇焕谏曰:“兵法有进无退。诸城已复,安可轻撤?锦、右动摇,则宁、前震惊,关门亦失保障。今但择良将守之,必无他虑。”第不听,且欲并撤宁、前二城。崇焕曰:“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
  我必不去。”第无以难,乃撤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塔山守具。尽驱屯兵入关,委弃米粟十余万,死亡载途,哭声震野,民怨而军益不振。崇焕愤悒,三抗疏乞终制,不许。十二月,进按察使,视事如故。然数年心血委于一旦,敌志始骄矣。
  清军知经略之易与也,又窥崇焕之无援也。天启六年正月,大举渡辽河捣宁远,兵十三万,号二十万,越城五里,横山海关大路而军。边将皆震恐,无人色。崇焕乃偕大将满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何可刚等,集将士誓死守,更刺血为书,激以忠义,为之下拜。其书语多触犯本朝,故《明史》缺焉。而将士诵书,咸涕泣不可仰,慷慨请与将军共生死焉,盖至诚之感人深矣。于是尽焚城外民居,携守具入城,坚壁清野以待。令同知程维模诘奸,通判金启倧具守卒食,辟道上行人。檄前屯守将赵率教、山海守将杨麒,凡遇宁远将卒逃至者悉斩。人心始定。
  是时我军仅万余人,而敌之强且十二、三倍。经略第、总兵麒并拥兵关上不救。中朝闻警,兵部尚书王永光大集廷臣议战守,无善策,盈廷皇皇,谓:必无宁远。越十日,崇焕以捷闻,朝野上下,罔不失色挢舌,额手以相庆者。先是,清军进攻,戴楯穴城,矢石雨下,不能退,城垣圮丈许。崇焕身先士卒,辇石塞缺口,身被再创。部将劝自重,崇焕厉声曰:“区区宁远,中国存亡系之。宁远不守,则数年以后,父母兄弟皆左衽矣!偷息以生,复何乐也?”自裂战袍裹左臂伤处,战益力。将卒愤厉,奋争先,相翼蔽,城复合。呜呼!若于吾先民中求完备之军人资格者,袁督师当之矣。明日复攻,崇焕乃令闽卒发巨炮,一发决血渠数里,伤数百人。凡三日,三攻三却,围遂解。崇焕复开垒袭击追北三十余里,清军大乱,死者逾万人,乃分兵略觉华岛。宁远军虽以城初完,方缮守备,不克救,然敌之锐气大挫。故《明史》大书曰:“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呜呼!岂敌之果强?毋亦我之太弱而已。请太祖自起兵征尼堪外兰以来,未尝一遇勍敌,至是为崇焕所破,悒悒不自得,不数月而殂落矣。

第五节 袁督师之初督师
     
     捷报闻,擢崇焕右佥都御史,玺书奖厉桂等,进秩有差。
  初高第镇关门,尽反承宗所为,务折辱诸将,诸将咸解体。
  至是坐失援褫职去。三月复设辽东巡抚,以崇焕任之。魏忠贤遣其党刘应坤、纪用等出镇,崇焕抗疏谏不省。旋叙功加兵部右侍郎,赍银币,世荫锦衣千户。时代高第者为兵部尚书王之臣。之臣亦庸才,与崇焕不相协。中朝乃命之臣专督关内,以关外属崇焕。崇焕知廷臣忌己也,上书曰:
  “陛下以关内、外分责二臣,用辽人守辽土,且守且战,且筑且屯,屯种所入,可渐减海运。大要坚壁清野以为体,乘间击瑕以为用。战虽不足,守则有余;守既有余,战无不足。顾勇猛图敌敌必仇,奋迅立功众必忌;任劳则必召怨,蒙罪始可有功;怨不深则劳不著,罪不大则功不成。谤书盈箧,毁言日至,从古已然。惟圣明与廷臣终始之。”
  盖崇焕保守进攻之大计划,皆略具于是。而此后死于敌之间,死于朝廷之疑,皆若先见之矣。书上,优旨褒答。
  其冬,崇焕复巡历锦州、大、小凌河,议大兴屯田,渐复高第所弃旧土。盖当时满洲游牧水草之性,志不过卤获,得土而不居。如廷弼、承宗,崇焕等之政策,实足以自固其圉,而无启戎心。惜珠厓之弃,视为固然,一误再误。数年而缮之,一旦而堕之;复数年而后再缮之,复一旦而堕之。今日崇焕所掷心血以欲易之地,皆其数年前掷心血而既得之者也。呜呼!明之日蹙,其有以自召矣。于是崇焕益上书言,辽左之坏,虽由人心不固,亦缘失有形之险,无以固人心矣。兵不利野战,只有凭坚城用大炮一策。今山海四城既新,当更修松山诸城,班军四万人,缺一不可。帝报从之。

第六节 袁督师之和议及宁锦之捷

  以和为守,以守为战,此袁督师对满洲之大政策也。李牧之所以破虏,羊祜之所以沼吴,名将之最上战略,往往在此点。于是清太祖方殂落,崇焕乃遣都司傅有爵、田成等同李喇嘛往吊丧,贺新君,且觇虚实焉。清太宗遣方吉纳、温克什送之还,且来报聘。崇焕乃复书申和议。(书云:“再辱书教,知渐息兵戈,以休养部落。即此一念好生,天自鉴之,将来所以佑汗而昌大之者,尚无量也。往事七宗,汗家抱为长恨者,不佞宁忍听之漠漠?但追思往事,穷究根因,我之边境细人与汗家之部落,口舌争竟,致起祸端。作孽之人,即逭人刑,难逃天怒。不佞不必枚举,而汗亦所必知也。今欲一一辨晰,恐难问之九原。不佞非但欲我国家忘之,且欲汗共忘之也。然汗家十年苦战,皆为此七宗,不佞可无一言乎?今南关、北关安在?辽河东、西死者宁止十人?仳离者宁止一老女?辽、沈界内之人民已不能保,宁问曰禾?此极惨、极痛之事,我国家所难消受,而汗家之雪怨固已满志快心者也。今若修好,则城池地方作何退出,官生男妇作何送还,是在汗之仁明慈惠,敬天爱人耳。天道无私,人情忌满,是非曲直,原自昭然,各有良心,偏私不得。一念杀机,起世上无穷劫运;一念生机,开后来许多吉祥。不佞愿汗熟思之。来书中所开诸物,以我国家之财用广大,亦宁靳此。然往牒不载,多取违天,又汗所当酌裁也。
  方以一介往来,又称兵于朝鲜,何故?我文武官属遂疑汗之言不由衷也。兵未回,即撤回;已回,勿再往,以明汗之盛德。息止刀兵,将前后事情讲析明白。往来书札无取动气之言,恐不便奏闻朝廷。惟汗坚意修好,再通信使,则凛简书以科理边情。有边疆之臣在,宁或虚汗美意,壅于上乎。”
  据《开国方略》补录。)太宗复书,词甚倨,然方欲有事朝鲜,惧崇焕蹑其后,和议遂粗定。
  七年正月,朝议以崇焕与王之臣不相能,召之臣还。罢经略不设,以关内、外专属崇焕,与镇守中官应坤、用并便宜从事。崇焕锐意恢复,乃乘清军之出,遣将缮锦州、中左、大凌三城,而再使之特书议和。会朝鲜及毛文龙同告急,朝命崇焕发兵援。崇焕以水师援文龙,又遣左辅、赵率教、朱梅等九将,将精卒九千,先后逼三岔河,(按:即在田庄台、营口之间,今正日、俄陆战之烧点也。)为牵制之势。
  会朝鲜降,乃还。
  初,崇焕议和,中朝不及知。及奏报,优旨许之。后以为非计,频旨戒谕,崇焕持益力。而朝鲜及文龙被兵,宝官因谓和议所致。四月,崇焕上书云:
  “关外四城,虽延袤二百里,北负山,南阻海,广四十里尔。今屯兵六万,商民数十万,地隘人稠,安所得食?锦州、中左、大凌三城,修筑必不可已。业移商民,广开屯种,倘城不完而敌至,势必撤还,是弃垂成功也。故乘敌有事江东,姑以和之说缓之。故知,则三城已完,战守又在关门四百里外,金汤益固矣。”
  崇焕议和之真相,盖在于是。其时清太宗复移书相诘,有“今将军遣使议和,又修葺城垣、潜图侵逼”等语。盖崇焕议和之故,敌军知之,而明之君臣懵焉。明之为明,殆难言哉!奏上,帝优旨报闻,然非其意也。后崇焕莫须有之狱,遂伏于是。时率教驻锦州护版筑,朝命尤世禄来代,又以左辅为前锋总兵官,驻大凌河。世禄未至,辅未入大凌。
  五月十一日,清兵南抵锦州,四面合围。率教偕中官用婴城守,而遣使议和,欲援师以待救。使三返,不决,围益急。
  崇焕以宁远兵不可动,选精骑四千,令世禄、大寿将,绕出清军后决战,别遣水师东出相牵制。且请发蓟镇、宣、大兵,东护关门。朝廷已命山海满桂移前屯,三屯孙祖寿移山海,宣府黑云龙移一片石,蓟辽总督阎鸣泰移关城,又发昌平、天津、保定兵驰赴上关,檄山西、河南、山东守臣整兵听调。世禄等将行,清军已于二十八日分兵趋宁远。崇焕与副使毕自肃督将士登陴守,列营濠内,用炮距击。而桂、世禄、大寿大战城外。士多死,桂身被数矢。清军亦旋引去,益兵政锦州。以溽暑不能克,士卒多损伤,六月五日亦引还,因毁大、小凌河二城。时称宁锦大捷,是为明军对清军第二次血战,皆袁督师节制调遣之成效也。惜大、小凌防守未完,而敌军奄至,未免有亏蒉之憾。观此,益信“以和为守,以守为战”之政策之不容已矣。使督师能久其位而行其志,则成就亦安止此?
  时魏忠贤方专权,炙手可热。中外争颂功德。崇焕不附,衔之滋甚。叙宁锦战捷功,文武增秩赐荫者数百,忠贤子亦封伯,而崇焕止增一秩。犹以为未足,复使其党劾罢之。七月,崇焕遂予告归。

第七节 袁督师之再督师

  熹宗崩,怀宗即位,忠贤伏诛,削诸冒功者,廷臣争请召崇焕。其年十一月,擢右都御史,视兵部,添注左侍郎事。
  崇祯元年四月,命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所司敦促上道。七月,崇焕入都,先奏陈兵事,帝召见平台,慰劳甚至。咨以方略,对曰:“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帝曰:“复辽,朕不吝封侯赏。卿努力解天下倒悬,卿子孙亦受其福。”崇焕顿首谢,目曰:“陛下既要臣,臣安敢辞难?但五年内,户部转军饷,工部给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须中外事事相应,方克有济。”帝为饬四部臣如其言。崇焕又言:“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煤。”帝起立倾听,谕之曰:“卿无疑虑,朕自有主持。”大学士刘鸿训等请收还王之臣、满桂尚方剑,以赐崇焕,假之便宜。帝悉从之,赐崇焕酒馔而出。
  崇焕以前此熊廷弼、孙承宗皆为人排构,不得竟其志,乃再上疏曰:
  “恢复之计,不外臣昔年‘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之说。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此臣与诸边臣所能为。至用人之人,与为人用之人,皆至尊司其钥,何以任而勿贰,信而勿疑。盖驭边臣与廷臣异,军中可惊可疑者殊多,但当论成败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事任既重。为怨实多,诸有利于封疆者,皆不利于此身者也。况图敌之急,敌亦从而间之。是以为边臣甚难。陛下爱臣知臣,臣何必过疑惧?但中有所危,不敢不告。”
  呜呼!督师此言,字字血,语语泪矣。明所以亡者不一端,而朝廷不能见信于其臣,则亡征之尤剧而不可药者也。
  不然,以磊落飒爽之袁督师,而何以自危至是?而明之所以待督师者,后此乃皆不幸而言中焉。呜呼!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书上,帝优诏答之,赐蟒玉、银币。疏辞蟒玉不受。
  是月,川、湖兵戍宁远者,以缺饷四月,大噪,余十三营起应之。缚系巡抚毕自肃、总兵官朱梅、通判张世荣、推官苏涵淳于谯楼上。自肃伤重,兵备副使郭广初至,躬翼自肃,括抚赏及朋桩二万金以散,不厌。贷商民足五万,乃解。自肃疏引罪,走中左所自经死。崇焕以八月初抵关,闻变,驰与广密谋。宥首恶张正朝、张思顺,令捕十五人,戳之市,斩知谋中军吴国琦,责参将彭簪古,黜都司左良玉等四人。发正朝、思顺前锋立功。世荣、涵淳以贪虐致变,亦斥之。独都司程大乐一营不从变,特为奖励。一方乃靖。
  时关外大将四、五人,事多掣肘。后定设二人,以梅镇宁远,大寿仍驻锦州。至是梅将解任,崇焕请合宁、锦为一镇,大寿仍驻锦州,加中军副将何可刚都督佥事,代梅驻宁远,而移蓟镇率教于关门。关内、外止设二大将。因极称三人之才。谓:“臣自期五年,专藉此三人,当与臣相终始。
  届期不效,臣手戮三人,而身归死于司败。”帝可之,崇焕遂留镇宁远。自肃既死,崇焕请停巡抚;又登莱巡抚孙国桢免,崇焕又请罢不设,帝亦报可。哈喇镇三十六家向受抚赏,后为插汉所迫,且岁饥,有叛志。崇焕召至于边,亲抚慰,旨听命。
  二年,闰四月,叙春秋两防功,加太子太保,赐蟒衣、银币,荫锦衣千户。

第八节 袁督师之杀毛文龙

  杀毛文龙一事,袁督师冤狱之近因,而其为功为罪,又当时舆论所最嚣嚣者也。文龙之应诛与否,该《明史》本传自明。而督师此等举动,非有霹雳手段者不能学也。今录本传全文如下:(以下引自《明史·袁崇焕传》中华书局点校本第六七一五页至第六七一页。略)
  程本直《漩声记》评文龙之案曰:“自武登抚相与争而去,其欲得而甘心于文龙者,非一日也,非一人也。辱白简、挂弹章,可数百计也。是左右诸大夫皆曰可杀,国人皆曰可杀也。其不杀也,非不杀也,不能杀也,不敢杀也。是以崇焕一杀之而通国快然。”观此则当时舆论之所存,可以见矣。夫以举国不能杀,不敢杀之人,而督师毅然去之,若缚一鸡而探一彀也。指挥若定,声色不惊。呜呼!非天下之大勇,其孰能与于斯?自文龙之死,其部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次第叛,后卒为满洲伥,扫定西南。或以是为袁督师实有以致之。虽然,吾以为此亦有乎其人耳。文龙不死,安知其不执梃为诸降王长?而督师死后,其最得力之部将祖大寿,虽降而旋反正;而何可刚被执不屈,义烈炳千古,则又何说焉?彼不徒感激主将之私恩,而服从主将之公义者,盖有素也。

第九节 袁督师之冤狱

  子胥湛而吴沼;鄂王僇而宋夷。古来豪杰以一身生死系一国存亡者,历史上前例往往不乏。若袁督师者,其重要之一人哉。先是半年前,崇焕上疏通筹全局,略言:“臣身在辽,辽无足虑。惟蓟门单弱,敌所窃窥。请严饬前督,峻防固御,为今日急著。”时督蓟者为刘策,巽懦不知兵事。崇焕一疏不省,复再疏之,三疏之。得旨下部科会议,迁延不行。
  是年十月(崇祯二年),清兵十余万人,以蒙古兵为向导,大举入犯。惮崇焕之威,乃改道入龙井关、大安口、喜峰口,所向披靡,如行无人境,果如崇焕言。崇焕于十月二十八日闻警,即檄调诸辽将祖大寿、何可刚等入卫。所历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田诸地,逐路置防,逐城设守。
  戴星犯雪,于十一月初十日驰至蓟州,欲背捍神州,面拒敌众。十二、十三等日,与敌兵相持于马升桥诸要隘。清军不意袁军骤至,相视骇眙,乃宵遁,疾趋而西,直犯京师。崇焕心焚血注,愤不顾死,士不传餐,马不再秣,由间道飞抵郊外。两昼夜疾行三百余里,先清军至三日。清军初遇崇焕救蓟,意欲避坚攻瑕,乃越蓟西,蟠踞潞中。将中断京师,使与崇焕首尾不相应。一面结营困潞,一面张势撼京。谓潞困而京可不俟攻也,不知崇焕之舍蓟而蹑其后也,不知崇且舍潞而绕其外也,不知崇焕业据京而出其前也。时崇焕军营于广渠门外。敌军初在高密店遇侦,咸大失色,诧以为袁督师之兵从天而降。二十日,转战于广渠门,自辰达申,却敌十余里,追北至运河,清将阿巴泰、阿济格、恩格德尔之军皆溃。太宗及诸贝勒相语,谓十五年来未尝有此劲敌。于是不复逼京师,惟出没于海子、采囿之间以观变。先是,崇焕以兼程赴援,仅以马兵五千从。其步兵不能兼进,以五千而当十余万之大敌,势力太相悬绝。故朝议虽日促战,而崇焕犹持重不发,即广渠门之役,犹非其志也。而盈廷乃以“逍遥城下,拥兵纵敌”,呶呶为崇焕罪。计步兵全军,十二月初三、四间可至,而初一日遂有逮崇焕之旨。
  先是崇焕至蓟,奏报达,帝甚喜,温旨褒勉,发帑重犒将士。及兼道入卫,帝立召见,深加慰劳,咨以战守策,赐御馔及貂裘,倚重甚至,时清军新挫,畏崇焕如虎。借贝勒有请攻城者,太宗托以不欲损将卒,二十七日,乃退驻南海子。适前获明太监二人,以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巴克什达海监守之。至是鸿中、承先遵太宗所授密计,坐近二太监故作耳语,云:“今日撤兵,乃上计也。顷见上单骑向敌,敌有二人来见上,语良久乃去。意袁巡抚有密约,此事可立就矣。”时杨太监者,佯卧窃听悉记其言。三十日命纵杨太监归,具窃以所听者上闻,狱遂起。
  十二月初一日,崇焕再被召对,遽缚下诏狱。大寿在旁,战栗失措,出即拥兵叛归。帝取崇焕狱中手书往召,大寿乃归命。(事详《剖开录》。略)时辅臣温体仁,毛文龙乡人也,衔崇焕杀文龙,每思有以报之。适兵部尚书梁廷栋,曾与崇焕共事于辽,亦有私隙。二人从中持其事,崇焕由是得罪。又崇焕尝与大学士钱龙锡友善,龙锡故主定逆案者。
  魏忠贤遗党高捷、袁宏勋、史塟辈,谋兴大狱,为逆党报仇,见崇焕下吏,遂以擅主和议、专戮大帅二事为两人罪,捷首疏力攻,塟、宏勋继之。又前者东江岁饷百万,大半入权宦囊中,自崇焕斩文龙,尽失其赂,咸相衔刺。至是清军犯京师,中官、勋戚在围城中,思旦夕解围,咎崇焕不即战。会总兵满桂,初与焕共守宁远,丙寅之役,首主弃城,为焕所叱。至是入援,令其部曲大掠近郊,皆伪称袁兵,以鼓众怨。后因败入瓮城,浸润中官,乘机谮之。合此诸原因,故崇焕遂不得不死。于是,铺臣周延儒、成基命,吏部尚书王永光各疏救,不报,总兵祖大寿以官阶赠荫请赎,不报;兵科给事中钱家修请以身代,不报。布衣程本直诣阕抗疏呼冤,与钱龙锡同论死;御史罗万寿以申辩崇焕非叛逆削职下狱。凡崇焕在狱中半年余,关外将吏士民日诣督辅孙承宗所号哭雪冤、愿以身代者未尝绝,承宗知内旨已定,不敢上闻。于是崇焕遂死,会审之日,风霾昼闭,白日无光。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遂弃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

第十节 袁督师死后徒东北边事

  督师下狱之明日,命大同总兵满桂为武经略,督步骑四万阵永定门外,严濠栅,环以枪炮十重。清兵宵进,效明兵甲裳旗帜,黎明乘不意,突冲入其营,满桂战死,生擒总兵黑云龙、麻登云等。帝以庶吉士金声之荐,擢游僧申甫为总兵,造战车,又擢庶吉士刘之纶为兵部侍郎,募义兵。皆以仓卒未训练,败死。举城皇皇,不可终日。会祖大寿、何可刚得督师手书,引兵还救。初清军料崇焕下狱后,大寿辈非叛作贼,即降从彼。至是,见辽兵还为明战守,乃遽为议和书,分置永(安)定门、德胜门外,移军略蓟而还。盖督师一书纸,犹足以却敌也如此。
  清军既还,沿途侵略。明年正月,克永平、克迁安、克滦州,遂班师,留贝勒济尔哈朗统兵万人守永平各城。三月,复命二贝勒阿敏益兵五千助镇守。时明帝已复起孙承宗镇关门,而祖大寿统各路援军相为犄角。五月,遂连复滦州、迁安、遵化、永平诸城。清军殆尽覆。六月,阿敏逃还沈阳,太宗震怒,议罪幽禁。皆祖大寿力也,皆袁督师教也。
  崇祯四年,清军复攻大凌河。时孙承宗率由袁督师政策,已复关内四城,复理关外旧疆,欲并力先城大凌河为屏蔽。巡抚邱禾嘉违其节制,中央政府复掣肘,遂败衄。十一月,廷臣复劾罢承宗,而明益不可为矣。令将此后明清之交涉复列略表:
  崇祯七年 清兵四路来侵。一从尚方堡之宣府,趋应州,至大同,一由龙门口入,会于宣府;一由独石口入,会于应州。一由得胜堡入,历大同,趋朔州。
  八年  清多铎攻锦州,多尔衮由朔州毁武宁关入,略代、忻、应、敦,斩俘七万余。
  九年  清阿济格等分路逾独石口,入居庸,克昌平,逼燕京,过保定,克十二城,五十六战皆捷,俘人畜十八万。督师张凤翼、宣大总督梁廷栋皆按兵不敢战。
  十一年 清多尔衮,岳托两路来侵,一沿山,一沿运河,山河之间,六道并进。督师卢象升拒战,于庆都死之。清兵遂蹂躏真定、广平、顺德、大名,至山东临清州,渡运河,破济南。克城五十,俘人口四十六万有奇。
  十二年 春,清太宗亲攻锦州、中后所、围杏山。九月,略锦州、宁远,扰其秋获。
  十三年 遣兵屯义州城南,逼明关外诸城,扰其春耕,宁远总兵金凤战死。
  十四年 清多尔衮、豪格攻锦州,围之经年,饷道断绝,祖大寿死守。
  十五年 二月,松山副将夏承德应敌,清军遂入城。蓟辽总督洪承畴生降,锦州亦陷。十月,清阿巴泰等复来侵,直抵山东兖州。
  克府三、州十八、县六十七,俘人民三十六万。
  十七年 三月,以流寇内遏,尽弃关外四城。召宁远总兵吴三桂统兵入关卫京师,途中闻燕京陷。适清多尔衮率师将收关外地,并经略中原,三桂迎降,清兵遂长驱入,明亡。
  当十四、五年间松山、杏山之役,清太宗谕诸将:以士军屡入塞,不能得尺寸地,皆由山海关阻隔,而欲取关非先取关外四城不可云云。以故倾举国之兵,竭两年之力,以必克为期。
  及宁、锦陷,而明、清之兴亡决矣。凡此皆袁督师所逆料之而经营之于二十年前者也。祖氏兄弟,大寿、大弼、大乐以督师裨将,遵其方略,犹能为睢阳之守着岁余,非洪承畴之降,锦州固未易下也。呜呼!使袁督师而在也,雷池一步,敌其能飞渡耶。督师始终一贯之方略曰“守关外以捍关内”,而此后明卒以弃关外而亡。甲申之事,督师其知之矣。抑督师以擅主和议为冤狱之一口实,而明亡以后,史家追惟覆辙,乃知当时竭天下兵饷大半以事关东,为直接引起中原盗贼之原因,卒至东西交哄,驯即于亡。使循督师“以和为守,以守为战”之策,则有余力以靖内难,然后休养国力,从容以抵制外寇,亦何至自坏长城,引虎入卫也耶。呜呼!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斯之谓矣。崇祯十五、六年间,山海关内外仅千里间,有督臣四(关外总督、关内总督、昌平总督、保定总督),巡抚六(一宁远、二永平、三顺天、四密云、五天津、六保定);总兵八(宁远、山海、中协、西协、昌平,通州、天津、保定)。事权愈分,大局愈坏。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专阃十数,能赎一袁督师乎?痛哉!

第十一节 结论

  程更生(名本直,以布衣为袁督师讼冤数四,卒与俱死者。自言:尝三求见袁公而不予见。予非为私情死,不过为公义死。且谓愿死之后,有好事者瘗其骨于袁公墓侧,题其上曰:“一对痴心人,两条泼胆汉”,则目瞑九原矣。云云。
  此亦一奇士,崇拜袁督师者宣并崇拜之。)之为袁督师讼也,曰:“客亦闻敌人自发难以来,亦有攻而不下,战而不克者否?曰:未也。客亦知乎有宁远丙寅之围,而后中国知所以守;有锦州丁卯之功,而后中国知所以战否?曰:然也。(中略)今日滦之复,遵之复。永之复也,谁兵也?
  辽兵也。谁马也?辽马也。自崇焕未莅辽以前,辽亦有是兵,有是马焉?否也。”又曰:“崇焕十载边臣,屡经战守,独提一旅,挺出严关。迄今山海而外,一里之草莱,崇焕手辟之也;一城之垒、一堡之堞,崇焕手筑之也。问自有辽事以来,谁不望敌数百里而逃,弃城于数千里而遁?敢与敌人画地而守,对垒而战,翻使此敌望而逃弃而遁者,舍崇焕其谁与归!”呜呼!此岂阿好之言哉。使督师以前而有督师其人者,则满洲军将不能越辽河一步;使督师以后而有督师其人者,则满洲军犹不能越榆关一步。故袁督师一日不去,则满洲万不能得志于中国,清军之处心积虑以谋督师,宜也。而独怪乎明之朝廷,自坏长城,为敌复仇,以快群小一日之意见,而与之俱尽。天下古今冤狱虽多,语其关系之重大,殆未有袁督师若者也。呜呼!岂惟前代,今日之国难,急于明季数倍,而举国中欲求如一袁督师其人者,顾可得耶?顾可得耶?“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读袁督师传,二百年前事,其犹昨日也。
  程氏又评袁督师之为人曰:“举世皆巧人,而袁公一大痴汉也。唯其痴,故举世最爱者钱,袁公不知爱也;唯其痴,故举世最惜者死,袁公不知惜也。于是乎举世所不敢任之劳怨,袁公直任之而弗辞也;于是乎举世所不得不避之嫌疑,袁公直不避之而独行也。而且举世所不能耐之饥寒,袁公直耐之以为士卒先也;而且举世所不肯破之体貌,袁公力破力之以与诸将吏推心而置腹也。(中略)予谓掀翻两直隶,踏遍一十三省,求其浑身担荷,彻里承当如袁公者,正恐不可再得也。”呜呼!读此言也,则袁督师之为人,虽百世以下,犹如见之矣。余大成氏复记袁督师之论曰:“予何人哉?十年以来,父母不得以为子,妻孥不得以为夫,手足不得以为兄弟,交游不得以为朋友。予何人哉?直谓之曰大明国里一亡命之徒,可也。”呜呼!吾侪昔读加富尔传,称彼无妻,以意大利为妻。稍有热血者,闻之罔不感叹焉!若袁督师者,岂所谓无家而以中国为家者耶?乡人有传录督师遗诗者,有云:“慷慨同仇日,间关百战时。功高明主眷,心苦后人知。”(《南还别陈冀所总戎》)又云:“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杖策必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候。”(《边中送别》)又云:“荣华我已知庄梦,忠愤人将谓杞忧。”(《偕诸将游海岛》)呜呼!若袁督师者,真千古军人之模范哉!真千古军人之模范哉!


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21-12-5 16:04 编辑

侠义平生


  他的器量之大真是罕见,可谓侠骨柔肠豪侠风度。

  红花须要绿叶扶持,一个好汉也要三个帮。金庸纵有盖世才华,要是

没有得力的帮手,恐怕也难施拳脚。


  有了一帮手足,就必然有人事的纠纷。“武林高手”金庸是如何发掘

人才,又如何应付各种人事关系的?为什么那么多“好汉”先后离开《明

报》,却从不说金庸一个“不”字。还有那众多商场上的对手,同行中的

竞争者,当然也有性格不合,说不到一起之人,但至今未见诋毁金庸的言

辞。由此也可窥见这位侠之大者的人品之一斑。



  先说“胡菊人脱离明报事件”。



  胡菊人的文章写得漂亮,编辑眼也独到。他从1967年起担任《明报月

刊》总编辑,全身心投入,将月刊办得有声有色。《明报月刊》在文化界

地位崇高,《明报月刊》的总编也自非一般报刊杂志的总编可比。胡菊人

自然心满意足,不曾有过什么跳槽的想法。



  但是,1980年,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安心工作了十三年的胡菊人提

出要离职。事情源于一个台湾人。此人携巨款赴港,准备在香港办报,扬

言要办一张像《明报》那样具有影响力的报纸。他先是由古龙介绍找到倪

匡,后又找到胡菊人。



  胡菊人开始有点犹豫,但台湾人反复强调他要办的就是胡菊人理想中

的报纸,一种充满责任感的报纸,一种能够拯救一代青年人的报纸。胡菊

人不由得心动,他心想:“我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经过多次接触、磋商后,胡菊人当机立断,决定离开《明报》,自创

天下。



  据说,当他提出辞呈时,金庸整个人都呆住了。“不会是真的吧!”

金庸第一个反应便是这句话。“是不是薪酬不满意,菊人兄,我们可以商

量呀!”金庸还以为胡菊人不满意薪酬。



  “不,查先生,我在《明报》服务了这么久,从来就不计较什么薪酬

问题,我只是想出去闯一闯。如今,我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想

放弃。”胡菊人说得诚恳:“我要出去办报。”



  “什么?”金庸吓一跳:“办报?”因为他知道胡菊人没有办报的经

验。



  胡菊人坦率地向金庸陈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金庸听得直冒冷汗,他

觉得胡菊人过于轻率,办报不同于办月刊,弄不好,会身败名裂的。这时

候他倒不是担心胡菊人的离去会影响《明报》,而是担忧胡菊人将来的处

境问题。



  “你想清楚了吗?菊人兄?”金庸沉住气:“办报可不是闹着玩的,

当年《明报》的艰辛你是目睹的呀!”



  胡菊人心意已决:“查先生,我想过了,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机会。”



  金庸只好叹道:“菊人兄,你再考虑一下吧!”



  金庸想尽可能“拖”住胡菊人,立刻打电话给倪匡:“倪匡,胡菊人

要走了。”



  “我早已知道。”倪匡说。



  “那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这是他的私事,我为什么要告诉你!”倪匡理直气壮。



  “那怎么办?”一向沉稳的金庸竟然有点气急败坏。



  “你说怎么办?”倪匡反问。



  “当然挽留他,不让他走,”金庸说:“你跟他说说吧!”



  “我跟他说?”倪匡一怔。



  “你平日口才那么好,除了你,还有谁说得菊人听?”



  “还有孙大姐。”



  “那你们两个一齐去说。”金庸真的急了眼,他爱才如命,实在不愿

看到多年的手下和朋友突然离去。



  倪匡、孙大姐向胡菊人说明了利害关系,但胡菊人的决心很难动摇。



  金庸无奈,眼睁睁地看着胡菊人离他而去。



  为了酬谢胡菊人十三年来的服务,金庸特地在酒楼设宴欢送,并即席

赠与黄金劳力士表,场面很是感人。



  胡菊人离职之际,暗中招兵买马,心想《明报》的老同事如果愿意合

作,那么一定能将报纸办好。没有想到金庸比他棋高一着,早就宣布所有

工作人员获得加薪,还设宴慰劳。所以,尽管胡菊人分别约请喝茶,仍未

见效。



  看来,金庸早就料到胡菊人有此一着。胡菊人离职本来可能酿成大风

暴,却被金庸化解得风平浪静。



  后来,胡菊人在《中报》混得不好,金庸听说后十分难过,常向孙大

姐询问胡的近况。对于胡菊人暗底拉拢《明报》人员,金庸也从无责怪之

意,反而人前人后称赞胡菊人是个好编辑。



  胡菊人辞去《明报月刊》总编后,金庸亲自兼任老总,觉得十分不便

,四出找寻适当人选,结果找到了董桥。董桥那时在中大有教职在身,不

想放弃。金庸看过董桥的翻译,评为第一流高手,因而一定要把他请到才

甘心。他知道董桥是为了中大的丰厚薪资,方始犹豫,于是答应董桥给予

同样的待遇,终于挖角成功。



  另有一次“风暴级”事件是“林三木离职风波”。



  林三木原是《明报》资料室职员,受金庸赏识而获保送英国研读经济

。学成归来,出任《明报晚报》副总编辑,不久即升为总编。



  林三木是潮州人,有潮州人的固有狠劲,办报纸作风大胆泼辣。《明

报晚报》在他的主持下,销路直线上升。主要原因是它提供股市消息十分

准确。



  股市狂潮时,买股票等于买马票,要讲究贴士。《明报晚报》就等于

马经,专向股友提供贴士,作隔天预测:汇丰好市,会升多少;和记下挫

,理宜抛出;……股友就根据提示去处理明天的买卖。由于所作预测命中

率很高,《明晚》就成了股友心目中的明灯,销路哪能不好。



  林三木有什么法子获得那么多贴士呢?原来,股票市场里的许多大户

,如李嘉诚、廖烈文等,都是潮州人,跟林三木有同乡之谊。加上林三木

的外表长得气宇轩昂,风度翩翩,而又口齿伶俐,身份又是《明晚》老总

,许多大户都愿意跟他来往,酒醉饭饱,谈起明日股市,自然会说出个人

观感。



  香港的股市交易,主宰权只受两种情况控制,一是国际形势,二是本

港大户。国际形势并不是天天在变,所以大户的力量,反而显得突出。



  林三木根据他们透露的口风,第二天一早回到报馆,便写成文章发表

。《明报晚报》是在下午一点多钟出版,股友看到林三木的提点,仍可赶

得上下午的交易,所以有段时间,全香港的股友都把《明晚》奉为奇皋。



  那些大户之所以自愿向林三木提供消息,无非志在宣传。想一某只股

实开,最好的方法莫如能在事前通过传媒制造消息,那么,股票就一定会

升。这是先利己后利人的做法。



  《明报晚报》的销路就这样越来越好,林三木借着他的关系,也在股

票市场上赚了一大笔,于是便想自己也试着办一份报纸。



  林三木为人沉着,同时对商场也相当了解。他暗中筹备,理想定得不

太高。他只是想出一版大张的日报,内容全以经济为主,副刊只占半版。

这样,他跟太太骆友梅两个人就可以负起编辑工作,最多请两个校对和一

个记者,支出有限。



  再加上他跟上流社会的交情,取得第一手资料自不成问题,同时也可

以凭此拉一点广告。他的计划应当说没有什么破绽。一切成熟后,他便向

金庸摊牌。



  金庸自然再三挽留,但创业的激情使林三木决然他往。于是,《信报

》创刊了。



  《信报》成为《明报晚报》的最大劲敌。



  许多人认为林三木太过忘恩负义,但金庸说:“人望高处,水往低流

,林三木有这么好的成就,我也高兴。”



  在许多社交场合,金庸都会跟林三木碰头。金庸一见林三木,一定会

走过去握手,很客气地称呼他做“林先生”,而没有一般老板名人的习气

,总是将别人当做自己的昔日“马仔”看待,称人小名。



  林三木离开《明报晚报》后,财经消息便由黄扬烈负责。黄扬烈由此

也认识了不少中小股票户。



  这些中小股民眼看林三木办《信报》这么成功,不免见财眼开,鼓动

黄扬烈与他们合股创办《财经日报》。于是《明报晚报》又少了一员干将





  《财经日报》的成绩平平,不少股东相继退股,最终实在顶不住了,

黄扬烈请求金庸入股。



  金庸居然答应了。他没有怪黄杨烈离开《明报》,反而百般安慰,说

办报就是这样的了,不办过不知个中苦乐。



  没有多久,金庸眼看《财经日报》仍然销路不佳,怕黄扬烈累坏,便

把《财经日报》买了下来,成为《明报》机构的一分子。



  还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王世瑜,据说他是金庸最喜欢的人。



  很多年前,王世瑜在《明报》打工,职位是信差。他办事勤快、机灵

,深得金庸欢心,便升为校对,后又升为助理编辑、编辑,一直做到《华

人夜报》的总编辑。升职之快,一时无二。



  但由于王世瑜与查夫人在编辑风格上产生矛盾,因而离开《明报》,

进入《新报》,并创立《新夜报》。



  王世瑜在《新夜报》上不停地制造新闻,欲贬低金庸。当时有人劝金

庸告他,金庸却没有那样做,只是笑笑说:“小孩子嘛,总是这样的。”

不放在心上。



  王世瑜后来自办《今夜报》,赚了钱,便把报社卖掉,全家移民加拿

大。



  金庸一听王世瑜不办报了,立刻邀请他回来主持《明报晚报》,并任

《财经日报》社长。



  金庸的器量之大,真是罕见,可谓侠骨柔肠,豪侠风度。宽容,一向

是金庸笔下人物最大的特点之一。金庸认为,这是中国民族性中很重要的

因素,也正体现了他的人格精神和处世原则。



  在一般人心目中,金庸是一个威严而神秘的人。



  他中等个子,国字脸,不苟言笑,初认识的会以为他不太好接近。



  据说,他的管理手段虚虚实实,莫测高深。



  他在社长办公室办公,很少在编辑部走动和与职员交谈,日间也不常

回报社。敢于与查良镛面谈的高级职员不多,大家都觉得他深不可测。



  然而,金庸的属下,曾长期在《明报》服务的王世瑜说他“深懂用人

之道,懂得放手让下属办事,三十多年来我从未见过他辞退一名员工,或

骂过一名下属,但公司内的同事对他均很尊敬。”



  在报馆中,所有人都不称金庸为“查社长”,而称为查先生,连他自

己打电话回报馆,也自称查先生。查先生不发脾气,但是他国字面型,在

认真工作时,有不怒而威的效果。报馆同事,自然个个对他尊敬。这种尊

敬,不仅是老板和雇员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对金庸这位有高超见识,有

那么好的作品问世的文化人的尊敬。



  金庸不擅辞令,讲话很慢,似乎每个字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说出来。

有时,别人问得急了,他便会涨红脸,讷讷的,半晌说不出话来。



  大概因为口才不太好,他喜欢以笔代口。他对于下属有什么指示或意

见,经常用“写条子”的方式。以笔来管理一切,以笔来交际,这倒颇具

有作家的风范。



  有一次,倪匡、亦舒兄妹向金庸“抗议”,要求增加稿费。金庸总是

左推右挡,以太极卸劲招术化去倪氏兄妹刚猛凌厉的攻势。



  倪匡在一次宴会上,借着酒劲,大声疾呼,要求加稿费。他说:“查

良镛,你赚了这么多钱,应该加稿费了吧!”



  金庸笑笑说:“好好,我加!”总算摆平了倪匡。



  后来,真的加了稿费,是5%。倪匡大为不满,打电话去骂,金庸讲不

过他,于是便说:“好了好了,倪匡,不要吵了,给你写信。”



  一听写信,倪匡几乎昏了过去,大叹:“我命休矣!”



  金庸的口才敌不过倪匡,但讲到写信评理,倪匡绝不是对手。倪匡怕

写信,他是一字千金,认为写信白写没钱收,只有傻瓜才做。



  但金庸就是有点傻气,独独喜欢写信。倪匡说:“我从来不曾见过一

个人像查良镛那么喜欢写信的。”



  过了两天,查先生的信到了,拆开看,附列十几条条文,不是申诉报

馆开销大,就是经济不景,唯有节约,最后例必是吾兄要加稿费,势必引

起连锁反应。意即若你加,人家也要加,这笔开销不轻。直把倪匡看得心

酸难熬,最后惟有弃械投降,不提加稿费了。



  这只是作家沈西城笔下的趣事一桩。千万不要以为金庸是个吝啬的人

。其实,金庸并不吝啬,他只是保持了文化人的习性,深谙节省之道,绝

不富而后骄,乱花钱。他是应用则用,对朋友,倒是相当慷慨。这一点,

倪匡的体会亦应当最深。



  倪匡有什么困难,金庸都会帮忙。有时倪匡等钱用,金庸便会预支版

税。倪匡支版税,并不是小数目,通常都过十万,金庸从来没有皱过眉头

,顶多以带点劝告的口吻对倪匡说:“钱不要乱用呀!”



  在倪匡的笔下,金庸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



  金庸本性极活泼,是老幼咸宜的朋友,可以容忍朋友的胡闹,甚至委

屈自己,纵容坏脾气的朋友,为了不使朋友败兴,可以唱时代曲《你不要

走》来挽留朋友。



  金庸的头极大,笔者有三个大头的朋友:金庸、张彻、古龙。这三个

大头的朋友,头都大得异乎常人,事业上也各有成就。和这三个大头朋友

在一起,常有一种极度安全感:就是天塌下来,也有他们顶着!



  十余年前,金庸嗜玩“沙蟹”,“蟹技”段数甚高。查府之中,朋辈

齐聚,通宵达旦,筹码大都集中在他面前。笔者赌品甚差,有一次输急了

,拍桌而去。回家之后,兀生气,金庸立时打电话来,当哄小孩一样哄,

令笔者为之汗颜。又有一次也是输急了,说输的钱本是准备买相机的,金

庸立时以名牌相机一具见赠。其对朋友大抵类比,堪称一流朋友。



  金庸在年轻时曾学过芭蕾舞,对古典音乐的造诣极高,随便拣一张古

典音乐唱片放出来唱上片刻,便能说出这是什么音乐。



  金庸十分喜欢驾车,更喜欢驾跑车。最早,用过凯旋牌小跑车,后来

,换了保时捷。保时捷跑车性能之佳,世界知名,到了金庸手中,平均驾

驶时速略为提高,大约是三十里。曾有人问金庸:“你驾跑车超不超车?

”金庸答:“当然超车,逢电车,必超车!”



  其性格中的“稳”字,由此可见。



  金庸不嗜酒,号称“从未醉过”。根本喝得少,当然不会醉。他吸烟

、戒烟,次数极多,如今一样大吸特吸,并且相信了中年人不能戒烟的理

论。



  金庸也略藏书画。如今书房中所悬的,有史可法的书法残片;曾在他

处看到过不知是真是假的仇英《文姬归汉图》;也曾见过四幅极大的(超

过五公尺长)齐白石精品、吴昌硕的大件等等。



  金庸也集过邮,不过他集的是花花绿绿的纸片而已。



  金庸对吃并不讲究,穿亦然,衣料自然是最好的,但款式我行我素,

不受潮流影响。金庸的武侠小说,偶尔写到围棋,显示出作者十分熟悉棋

艺。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金庸,也确实喜欢围棋,不过段位不高,司马

长风曾戏称他为“棋坛闻人”。五十年代时,他与梁羽生同事,下班后经

常在一起下棋。他还拜过一些著名的围棋手为师。



  1987年,陈祖德被邀请住入查府,一住就是几个月。据说他在太平山

上的房子是轻易不接待客人的,可见他对围棋的喜欢。



  聂卫平也作过他的老师,当然也去过太平山上的房于。1993年3月金庸

赴京访问,丁关根在钓鱼台国宾馆宴请他,特地请了聂卫平作陪。在宴会

中,丁关根问聂卫平:“你有几个围棋弟子?”聂卫平答:“最好的弟子

是马晓春,但真正拜过师的只有查先生一位。”丁关根说:“你怎么叫徒

弟查先生?”聂卫平回答:“我崇拜查先生的小说,他的年纪又比我大得

多,我们是两头大。”丁关根又问:“查先生的围棋在香港是不是最好?

”聂卫平沉吟半晌,才说:“在香港知名人士中第一。”众人大笑。



  但金庸自言,即使在香港知名人士之中,他的围棋也决非第一。



  金庸的文化人品性根深蒂固,对于知识,永远怀着热情与好奇。他在

中年后迷恋佛学,大约是想探寻生存的究竟。他购置了大量的佛学书籍,

并且为了能够直接阅读佛经,他开始学习世界上最复杂的文字——梵文。



  他一直自认英文程度不高,拼命自习,简直到了苦读的地步。从青年

时代开始,金庸每天都要挤出若干小时读书,绝不松懈。所以,“成如容

易却艰辛”这句话,是万万不错的。金庸的成功,丝毫没有侥幸的成分。



  金庸性格认真,写作也是如此,一字一句,反复推敲,速度较慢。但

是,这只是相比倪匡、古龙这样的作家而言,以一般的标准说,金庸仍然

算得上快手。尤其是,他的武侠小说都是在一边办《明报》,一边写社论

时写出来的,若非天才,谁能做到?恐怕许多天才也只能自愧弗如。



  金庸构思一部新作时,有时会请来几位朋友征求意见,让他们每人拟

出一个他们自认为最佳、最完善的结局。然而,金庸并不会采纳其中的任

何一个,他恰恰是要避免别人能够想到的结局,而另外独辟蹊径,与众不

同。



  金庸有金庸的幽默。他曾对一个女孩说,她的“美丽增长率最高”。

女孩子听后大喜,但沉思良久,恍然大悟:“原来是说我小时候难看啊!





  倪匡说金庸这个人很怪,求他不行,要引他上钩。



  蔡澜一直在电影界混,一日突发奇想,想到《明报》弄个专栏玩一玩

,找到倪匡。



  倪匡面露难色:“这个很难,你还是叫我请你吃饭,这比较容易办。





  蔡澜问为什么,倪匡解释:“查良锒当他那张《明报》是性命是宝贝

,尤其是那个副刊,一直以来,都死抱着不放。蔡诗人炎培不过是副刊校

对,故此有个蔡校书之誉。



  你要写《明报》副刊,真是难过登天。”



  蔡澜死不甘心:“倪大哥,你不帮我,普天下恐怕也没人帮得了我也

!”



  倪匡最怕哀求,当下便说:“让我想想办法,不过,你别太急。”犹

豫了一下又说:“期诸三月,必有所成!”



  接下来的几天,凡是有金庸的场合,倪匡必谈蔡澜。起初,金庸并不

在意,过了一星期,终于忍不住问:“倪匡,蔡澜是谁?”



  倪匡一听,心下大喜,鱼儿上钩了,嘴上连忙说:“哎哟!蔡澜你也

不认得,文章写得这么好的人,你居然不认得,你怎能说是写稿佬?快点

去买张《东方》看看吧!”



  过了三天,倪匡又见到金庸。



  金庸主动说:“你说得对,蔡澜写得不错,有多大年纪?”



  “四十左右吧!”



  “这么年轻文章就写得这么好,难得难得!”



  “还不止呢!”倪匡跟着就把蔡澜精于棋诗书的事,一一告诉了金庸





  “哗!真是英雄出少年,什么时候给我介绍一下!”



  “他很忙,我替你约约看。”倪匡吊金庸胃口。



  又过了三天,倪匡对金庸说,蔡澜约好了。金庸盛装赴会,一见蔡澜

,态度诚恳得出人意表,令蔡澜不知所措。



  三人欣然就座,天南地北的谈,至中席,金庸推了推倪匡,轻声说:

“我想请蔡先生替《明报》写点东西,不知道蔡先生有没有时间?”



  倪匡一听,皱了皱眉头,结结巴巴地说:“这个……这个嘛!”



  金庸又推了他一把,倪匡这才勉强说了。蔡澜一听,欣喜若狂,因为

距他求倪匡向金庸说项前后仅两个星期而已!



  与金庸相熟的人,都说他很有人情味,很重感情。对倪匡好,不用说

了,就是对其他人,也非常的好。



  王司马就是一个例子。金庸很欣赏王司马的漫画,自己的武侠小说修

订重版时,指明要王司马为他设计封面和插画。



  王司马因患病去世,金庸闻讯,不禁流下眼泪。王司马的殓葬费,全

由金庸支付。



  出殡那天,他赶去扶灵,神情懊丧,就像死去的是自己的儿子一样。



  《明报周刊》总编雷坡在台湾荣民医院养病的时候,无暇再兼顾周刊

的编务,但金庸照发他的工资。



  后来雷坡返港,金庸恳请他再任总编,同时了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健康

,不限制他的上班时间,另外还给他大幅加薪。



  对于人才,对于朋友,金庸从不吝啬。对于社会公益,对于文化事业

,金庸也出手大方。有一次,他将一张一百万元的支票亲自捐赠给香港大

学,港大校长过支票时,开了句玩笑,说金庸写漏个“零”字。金庸却当

了真,立即又送去九百万。



  多年来,金庸名下各种各样的捐赠,实在不计其数。



  金庸“闯荡江湖”数十年,认识的人自不会少,而他人品高洁,才高

八斗,又侠义心肠,胸怀宽厚,朋友自然也多。且看他们心目中的金庸又

是何等样人。



  名作家倪匡年轻时人称“小捣蛋鬼”,老了自然便成“大捣蛋鬼”。

他性格直率,敢怒敢骂,有时候不免“胡作非为”,与金庸的性格完全不

同。但他们相交相知三十多年,是一对要好的朋友。金庸称倪匡为“匡兄

”,倪匡称金庸为“老查”。



  倪匡佩服金庸,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金庸以前,没有这样好看的小

说,金庸以后也不会有这样好看的小说。他一连写了四本《我看金庸小说

》,开启了金学研究之先河。



  倪匡既是名作家,又是金庸的好朋友,他笔下的金庸就多了几分生动

和真实。想要了解金庸,不能不读倪匡的文章。在此特辑录几段倪匡记述

他俩之间友谊的妙论,以飨读者。



  坊间有流言:金庸小说,有不少是倪匡代写的。听到这种流言,倪匡

乐不可支,认为真正太看得起倪匡了。他说,他若能写得出金庸小说的十

分之一,已是死而无憾。



  但这些说法自何而来呢?金庸写完《倚天屠龙记》后,《天龙八部》

开始在《明报》第一天开始连载时,金庸约晤倪匡,在座的还有新加坡的

一位报馆主人。



  这位新加坡人是特地来香港找金庸,要求金庸别结束《倚天屠龙记》

,继续写下去。而金庸已将全副心神投入创作《天龙八部》,不可能同时

写两篇,所以特此约晤,要倪匡代地撰写《倚天屠龙记》的续集。



  当金庸一提出这个要求时,倪匡顿觉脑中轰地一声响,几乎飘然欲仙

。当时的对话,大抵如下:金庸:新加坡方面的读者十分喜爱《倚天屠龙

记》,希望有续篇。我没有时间,特地约了新加坡的报馆主人来,竭力推

荐,请倪匡兄写下去,一定可胜任。



  新加坡报馆主人:金庸先生的推荐,我绝对相信,要请倪匡先生帮忙





  倪匡大口喝酒,半晌不语之后,神色庄肃,开始发言。这大抵是他一

生之中最正经的时刻。



  倪匡:今天是我有生以来最高兴的日子,因为金庸认为我可以续他的

小说,真是太高兴了。其高兴的程度,大抵达到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可是

我这个人有一个好处,就是极有自知之明。而且,我可以大胆讲一句,世

界上没有人可以续写金庸的小说。如果有人胆敢答应:我来续写,那么这

个人,一定是睡觉太多,将头睡扁了。我当然不会续写《倚天屠龙记》,

因为我虽然睡觉不少,但幸保脑袋未扁。



  不过这件事,倪匡至今认为是极大荣幸,颇有逢人便谈之乐,所以久

而久之,就有“倪匡代笔”之说了。



  而且,真是确曾“代笔”。那是金庸在写《天龙八部》期间,忽有长

期出游欧洲计划。而香港报纸的长篇连载一般来说不能断稿。于是金庸找

倪匡,求他代写三四十天。



  当时在场的还有名作家董千里(项庄)先生。



  金庸说得很技巧:“倪匡,请你代写三四十天,不必照原来的情节,

你可以自由发展。”



  (倪匡语:这等于是说,千万不可损及原著,你自管去写你自己的好

了!换个别人,或许会生气,但倪匡不会,高兴还来不及!若是连自己作

品和金庸作品之间有好几百万光年距离这点都不明白,那是白痴了。幸好

还算聪明,所以一点不生气,连连点头答应。)金庸又说:“老董的文字

,较洗练,简练而有力,文字的组成能力又高,你的稿子写好之后,我想

请老董看一遍,改过之后再见报!”



  (倪匡语:这等于说,倪匡你的文字不好,虽然任由发展,还是不放

心,要找人在旁监督,以防万一出毛病。换了别人,又可能会生气,但倪

匡不会,因为金庸所说是实。



  董千里先生文之简练有力,海内外共睹,能得到他的帮助,对今后小

说创作的文字运用方面,可以有很大的改进,所以欣然答应。)商议定当

之后,就开始撰写,倪匡自觉思想负担之重,一时无两。战战兢兢地写了

大约六万字左右,到金庸欧游回来,才算松了口气。



  金庸在事前的担心,倒不是白担心。因为他深知倪匡的脾气,喜欢“

捣乱”,所以才事先特别叮嘱“你只管写你自己的”。然而当他回来之后

,见面第一句话,倪匡就说:“对不起,我将阿紫的眼睛弄瞎了!”



  阿紫是《天龙八部》中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倪匡说他讨厌这个人,

所以令她瞎了眼。金庸一听,也唯有苦笑,是否有“所托非人”之感,不

得而知。常言道“生米已成炊”,阿紫之眼,既被弄瞎了,自然也唯有认

命了。



  倪匡所写的那一段,在旧版书出版时,收进单行本中。金庸将全部作

品修订改正之际,曾特地找倪匡来商量:“想将你写的一段删去,不知是

否会见怪?”



  倪匡当时的回答很妙,先大声说:“见怪,会见怪,大大见怪!”



  金庸是正人君子,不像倪匡那样,荒诞不经,闻言神情踌躇,大感为

难。于是倪匡哈哈大笑,道:“我见怪的是你来问我会不会见怪,枉你我

交友十数载,你明知我不会见怪,不但不见怪,而且一定衷心赞成,还要

来问我!”



  金庸有点不好意思,说:“礼貌上总要问一声。”



  倪匡说:“去他妈的礼貌!我有点担心,阿紫的眼睛瞎了,你怎么办

?”



  金庸说:“我自有办法!”



  金庸果然有办法,他改动了一些,结果就是如今各位看到的情形。金

庸将阿紫、游坦之两个人的性格,写得更加透彻。一个为了痴情相爱,宁

愿将自己的眼睛送给爱人,而一个为了性格顽强,将已复明的眼睛又挖出

来。凄楚、恋情、偏激、浪漫,都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大作家的能力

,确然令人折服。



  经此一事之后,倪匡自然更逢人便说,而且还自撰一联,上联是:“

屡替张彻编剧本”,下联是:“曾代金庸写小说”。



  借金庸、张彻两大名人标榜自己,可谓深得自我标榜之三昧矣!所以

,才有了“代写”的流言,事实上,却不过如此而已。



  在《明报周刊》的雏形时期,需要一篇武侠小说,为了增加对读者的

吸引力,署名是“金庸、倪匡合著”,事实上,全由倪匡个人执笔,借了

金庸之名。合作写小说不是不可能,但以倪匡自认为和金庸创作能力距离

之遥远,实在是没有什么可能的事。



  以上,就是所谓“代写”的内情。



  金庸的小说,没有人可以代写。



  如果有人可以代写,写出来的作品如此之好,这个人为什么要代金庸

写,自己不写?道理极简单,偏有人不肯去想一想,真怪!



  倪匡藏有金庸所书长联两幅。至今为止,可称世间孤品,因为舍此而

外,金庸再无类似的书法作品。金庸倒是在他的作品集上自题书名,每一

次,只怕都写了几十遍以上。



  因为他的书法,并不如何高超,绝不能称“家”。但这幅对联,却极

之有趣。



  倪匡说在联语之外,还有注解,字数虽不多,但包含哲理甚深,录下

以供各位同享:年逾不惑,不文不武,文中有武,不饥不寒,老而不死,

不亦快哉;品到无求,无迂无争,迂则必争,无灾无难,远于无常,无量

寿也。



  我与君俱以武侠小说为人知,文中有武,并驾当时。人之喜祷善颂者

。恒以“大宝贵亦寿考”为祝。寿考诚美事,大宝贵则非大争求不可得,

或求而无成,或既得而复失之,终日营营,忧心忡忡,人生百年,何愚而

为此苦事。君少年时多历忧患,当深知不饥不寒之至乐。



  女俏子灵斯谓好,谷重穗,不搞不震非好汉;贝富才捷信为财,果珍

李,无忧无虑作财婆。



  匡兄四十初度,摆联自寿,有“年逾不惑,不文不武”暨“无欲无求

”语。以“不”、“无”二字为对,惟有句洒脱,匡嫂不之喜也。谨师其

意,以抽笔书二联祝无量寿。举世贝壳藏家,或雄于资,或邃于学,抑或

为王公贵胄,似君以俊才鸣者,未之或闻。



  匡兄华诞之喜弟:金庸乙卯六月倪匡说,“这幅对联,需要解释之处

甚多,不然,不容易明白,太过‘深奥’。”



  “首先,四十岁那年,我自撰对联一幅:年逾不惑,不文不武,不知

算什么;时已无多,无欲无求,无非是这样。”



  “自觉甚是高兴,在报上发表。惹来的反应,是有人在报上破口大骂

:‘自撰挽联式的对联,以老卖老。’等等,这可以不论。老妻看了,愀

然不乐,是因为‘时已无多’四字。人到四十,算是活七十,已过了一大

半,‘无多’是实际情况。叵奈人都不愿听真话。金庸知道‘匡嫂不乐’

之后,送来这两副对联。”



  “第一幅的典故如此。第二副的‘典故’更多。老妻名李果珍,小女

名穗,小儿名震,这是嵌名联。而“搞搞震”是粤语,意思是胡捣蛋,一

联之内如此复杂,也颇不多见!”



  “小儿胡捣乱事迹甚多,金庸后来又在赠他的书扉页上题字,有‘不

搞不震非好汉,乱震乱搞岂英雄’之句,以资勉励。有金庸亲笔题字之小

说,在同学中,登成英雄人物矣!”



  倪匡对金庸性情的评论,也很有意思。



  金庸是属于慢性子的人,涵养极好,多少年来,只见他发过两个半次

脾气。此话怎讲?因为两次都不是盛怒,只不过表示了他心中的不高兴,

而且这两个半次脾气,都发得十分有理。一次,是笔者为了一己之利向他

作一个要求,时在汽车之中,金庸“哼”



  了一声:“除非《明报》破产,不然万万不能!”吓得笔者和同车人

噤若寒蝉,连大气儿都不敢透着好几分钟。另半次是对一个行为十分卑劣

的小人,该小人颠倒黑白,造谣生非者再,金庸当众宣布不与这种人同席

——很多人,可能只看到过查先生这半次脾气而已。



  需要补充的是:第一个半次生气之后不到一小时,金庸就打电话来:

“如果你真觉得这样子对你有好处,就照你的意思办吧!”笔者忙曰:“

不必了!不必了!”屈己从人,照顾朋友,这是金庸做人的豪侠之处。金

庸事业大成,自然比一般摇笔杆子的朋友富有许多,向他有所求的朋友,

很少受到拒绝。曾问过他:“你手上的钱如何处理?”



  他的回答是:“放在哪里都不记得了!”



  施惠毋念,金庸是做得到的。但受恩勿忘,受过金庸好处的人,若能

表达一下心中的感激,金庸也总会高兴的。





--

*     *      *                      *     *      *

茫茫愁,浩浩劫                      浩浩愁,茫茫劫

短歌终,明月缺                      短歌终,明月缺

白云悠悠流水远                      郁郁佳城有碧血

回首万里故人绝                      一缕香魂无断绝

是耶  非耶                          是耶  非耶

【【【【【【【【【【【

谈当年武坛风云人物于酒后其一——王度庐 (文:古龙)







每本书都有一个作家。



每一本成功的书,都有一个成功的作家,就好像每一个成功的男人,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一样。



这种比譬是不是很荒谬?



不是。


因为一个作家跟一本书的关系,就好像一个丈夫跟一个妻子一样,他们已经达到一种息息相关,生死与共的阶段。这种感觉,绝不是一个没有写过小说的人所能了解的。



这种感觉当然也不是一个没有结过婚的人所能了解的。



当一个小说作家,一个真正的小说作家,创造了一个他喜爱他也相信会被读者所喜爱的人物时,那么他所创造的这个人物,就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了,已脱离了他的控制范围。



一个作家,如果要让他笔下的人物生,那个人物当然是生。



一个作家如果要他笔下的人物死,那个人物当然是死。



这种事是没有人能够否认的。



因为那个人物产生在那位作家的笔下,他的喜怒哀乐、生死荣辱当然也都在那位作家的控制之下。



这个道理是每个人都能了解的,就好像每个人都能了解鸡蛋是鸡生出来的一样。



可是这个道理是不是绝对正确的呢?



不是。



鸡蛋是鸡生出来的,鸡也是鸡蛋生出来的。每件事都有两面,一个作家固然能够控制他笔下的人物,可是一个作家笔下所产生的一个真正成功的人物,往往就不受那位作家的控制了。



因为他已经有了生命。他自己的生命。



这个生命,是谁给他的呢?当然是创作他的那位作家。


有什么样的作家才能够创造一个真正有他自己独立思想生命的人物呢?



只有一种作家,那当然无疑是一种能够让人永远怀念的作家。







现在,我是一个写武侠小说的人,以前当然不是,没有人能够在七八岁的时候就能写武侠小说。



以前,我甚至也不是一个看武侠小说的人。



我从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看武侠小说的了。却不是一个看武侠小说的人。



因为我只不过是一个看武侠小说的「迷」。



我「迷」武侠小说从我七八岁的时候一直到现在。可是「迷」的武侠小说作者也只不过三五个人。







王度庐是谁?



现在的年轻朋友们大概已经很少人知道王度庐是谁了。



幸好我已不再年轻,所以我还知道王度庐是谁。



我从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看武侠小说,那个时候,我最不欣赏的武侠小说作家就是王度庐。



因为那时候我总觉得王度庐的小说太淡。



因为那时候我只有七八岁。



每个人都有七八岁的时候,可是七岁、八岁、九岁、十岁、十一岁、十二岁,每一岁都会过去的。



人生每一个阶段都会过去的,从这个阶段到那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思想成熟转变。



❈     ❈     ❈     ❈



所以到了我生命中某一个阶段中,我忽然发现我最喜爱的武侠小说作家竟然是王度庐。



可是我最不能原谅的,也是王度庐。









每一部成功的小说里,一定都有一个成功的男主角,王度庐的小说里,写的最成功的一个男人,就是李慕白。



王度庐的小说里,写的最失败的一个人,也是李慕白。



王度庐绝不想把李慕白写成一个失败的男人,更绝不想把李慕白写成失意的男人。



可惜王度庐已经不由自主了。



因为李慕白已经脱离了王度庐的控制,因为李慕白在王度庐笔下已经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的、有个性的、有血有肉的人物。



一个作家能够在他的笔下创造出这样的一个人物,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文人相轻。



一个作家对另外一个作家的赞扬总是有限度的。



一个作家对另外一个作家能够如此赞扬,当然也有它必然的理由。







王度庐是一个作家。



我也是。



  古龙

  一九八O年十月


【【【【【【【【【【【【【

王度庐的一生可谓颠沛流离,没过上什么好日子。他是满人,出生于北京的穷困旗人家庭。七岁丧父,全靠母亲和姐姐做佣人和做针线维持生活,因为家贫,他未曾接受过系统教育,十二岁就去了眼镜铺做学徒,又因营养不良、身体瘦弱、手脚不灵,很快便被辞退。他唯有刻苦自学,终于做了小学教员。



当时,王度庐常去北大旁听。那时的北大名家荟萃,他免费听了大量课程,还常到北京图书馆看书,或去鼓楼上的“民众图书阅览室”阅读,竟打下了扎实的中外文学基础。他后来的《宝剑金钗》、《卧虎藏龙》,都有西方文学的影子,还有弗洛伊德的分析法,又不乏中国古典文学的美感。后来,他因投稿结识了北平《小小日报》主编宋心灯,受聘做了编辑,还写些连载的侦探小说。据说他的侦探小说均仿《福尔摩斯探案》,主角是“赛福尔摩斯”鲁克及其助手,倒也有趣,可惜我未寻到。



1933年后,因时局动荡,他离开北平,辗转流亡于陕西、山西和河南等地,还曾在陕西遭遇绿林强盗,衣物被洗劫一空,颇似《铁骑银瓶》中韩铁芳在陕西一带被匪帮劫持的经历。在那期间,他做过报纸编辑,当过小公务员。可他既无学历又没关系,性格内向孤僻,每每被辞退,颠沛流离中唯一的慰藉便是在西安娶了李丹荃女士,伴他一生。



他的传奇,从青岛开始。他1937年来到青岛,在这里生活了十二年,写成三十几部小说,且多连载于《青岛新民报》。



他到青岛,本是投靠妻子李丹荃的大伯。这位大伯生活优越,本可让他们安顿下来,谁知不久后便遭遇日军入侵,到1938年1月,青岛沦陷,大伯的房子被日军占去,只好在青岛宁波路4号租了房子,一大家子住在一起。



图片

▲王度庐故居(周彧绘)



如今的宁波路4号仍是民居,颇为残旧。当年这里也并非高尚住宅区,小楼的形貌和设计都不出彩,隐约间可体会到王度庐的落魄。就在这小楼的陋室中,他写成三十几部小说,且多连载于《青岛新民报》。



1938年6月1日,他开始连载武侠小说处女作《河岳游侠传》,首次使用笔名“度庐”,据说有“寒门度日”之意。这本《河岳游侠传》属牛刀小试,并未出版单行本,而之后的《宝剑金钗记》则让他声名鹊起。连载结束不久,报社就推出了单行本,不及一月便售罄。又重印五千部,不久又售罄,于是一印再印,共售出数万册。之后多年间,他陆续出版《剑气珠光录》、《紫电青霜录》、《宝剑金钗记》、《舞鹤鸣鸾记》、《卧虎藏龙传》、《铁骑银瓶传》和爱情小说《古城新月》、《落絮飘香》、《虞美人》、《海上虹霞》等。其中《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和《铁骑银瓶》这五部曲,是他奇情武侠的巅峰之作。



那时的青岛,因为沦陷的缘故,此前客居的大批作家和学者都已提前离开,而一介布衣的王度庐只能选择留下。得以连载武侠小说获取稿费,可谓不幸中的万幸。只是抗战期间,稿费极其微薄,所以王度庐尽管高产,却难维持生计,还得一边写着小说一边兼职,曾在中学短暂代课,还曾在“摊贩公会”做文案,在赛马场当售票员。1946年时,更是举家摆地摊卖春联以度年关。



据夫人李丹荃回忆,王度庐“写东西很快,并不十分推敲字句,常常是振笔疾书,数页下来一气呵成,不留底稿,不看二遍,写累了,便躺下来休息一会儿,抽支烟。那时候生活条件不好,用的稿纸就是自己裁成的16开白纸,他用一支蘸水钢笔蘸着墨汁竖写,写成一段后,看看差不多够连载几天的,就卷成一卷交差。现在想来,他如此一部接一部地写,不打底稿,不查资料,能使写出的故事生动感人,而且前后连贯,决无矛盾,实在不容易”。



想来,王度庐并未系统接受教育,全靠自学,又未曾留洋开拓视野,所依仗的无非读过的书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体验,却能运笔如飞。在没有任何可鉴资料的情况下,在那斗室里写下数十部小说,且皆非凡品,何止是不容易,简直是神奇。



那时,王度庐的武侠小说连载被认为是“青岛沦陷区苦难人民的精神慰籍”,甚至有“订报只为看王度庐”的说法。而《青岛新民报》的发行区域,也因为王度庐的连载,扩展至诸多省区,这在当时的报业而言,也堪称奇迹。当时还有不少读者逐日剪报,将他的连载小说装订保存。另外,他的作品大多由当时的上海励力出版社出了单行本,于是影响愈大,甚至非沦陷区的大后方也流行其作品,据说当年重庆就出过一位假王度庐。



1943年前后,这位“李鬼”自称“重庆大学教授王度庐先生”,表示自己为生活所迫,四处说书,专说“九华奇人”系列故事,还博得不少学生同情。此人身份虽假,可说的还真是书中故事。



据李丹荃回忆:



由于王度庐的作品实在动人,他在女中代课时,甚至还有对其连载小说入迷的学生跑上门来询问结局,更有女生同情言情小说《落絮飘香》中的女主角范菊英的不幸遭遇,跑来求情,希望王度庐不要把菊英的下场写得太惨。



而他另一篇以青岛为背景的言情小说《海上虹霞》,也成“潮流风向标”,有读者专门跑去小说中提及的四方路,寻找男主角摆的摊档。书中多次提到的约会地点——海滨公园(如今的鲁迅公园)的海滩礁石上,也成为当时青年人约会的地方。



不过王度庐性格内向,向来寡言,所以尽管名气大,却不愿露面。有人前来登门拜访,他也装病躲避。他又体弱多病,写稿太累,健康受损,家人劝他换个职业也可糊口,他却写上了瘾,便一直写下去了。



1949年,王度庐前往大连。1953年赴沈阳,任中学教师,又因自己的文坛名气,曾任沈阳市人民代表,皇姑区政协委员。文革时遭遇冲击,与夫人下放到昌图县泉头公社大苇子大队,不久转到泉头大队,1974年与夫人落户铁岭市,1977年2月12日因病去世。在这28年间,他再也未写过小说。



不过王度庐一生悲苦,加上低调内向,在文革中倒非文化圈里的大靶子,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他开始也被要求“靠边站”,然后被迫进“学习班”,“不准参加革命群众的一切活动”,但他历史背景清楚,一直都是一介布衣小民,而且既然沉默寡言,就更没什么反动话语,加上淡泊名利,人缘极好,罪名也就难找。



但在那个年代,蛛丝马迹都可入罪。于是王度庐也被贴了几张大字报,比如说他不吃高粱米饭,这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其实是因为他胃病严重),又说他平时被同事们称为“活字典”,是“资产阶级权威”。但这样的大字报没什么太大打击性,没法上纲上线,无法扣大帽子。



至于批判会,王度庐也遭遇过,不过他的“罪行”无非是写了很多武侠和言情小说,又人微言轻,所以批判会也是小范围的,还多是同事,纯属走过场。李丹荃女士曾记载:



“他们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一本《小巷娇梅》(王度庐的《古城新月》的分册),读一段,批一段;读到精彩之处,批者笑了,听者笑了,王度庐也不由得笑了”



宛如一场作品研讨会。



只是,在这荒唐可笑的背后,他的创作生涯确已结束了。那满满当当的几十部作品,就这样留在了他在青岛的岁月里,后人念及,只能徒添感慨。



而他在青岛的蛛丝马迹,也在我的走访中逐渐成型。比如他所住的宁波路4号,其实是我年幼时回家的必经之路。又如他曾代课的圣功女中,就是如今的青岛七中,前几年又恢复为女子中学,恰恰与我的母校德县路小学相邻,都依着青岛天主教堂。他也曾在博山路市场摆地摊卖春联,那也是我少时常去的地方。



还有连载了他所有代表作的《青岛新民报》,其主编住址便在八大关韶关路4号——韶关路被认为是“青岛春天的代表”,两旁是形式各异的欧式建筑,每一栋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路两旁栽满了樱花与桃花,还有数十年乃至百年的法国梧桐,每逢春天,这里粉红与嫩绿、桃红与洁白,彼此相映。见过很多青岛的风光照片,都少不了韶关路4号这栋建筑。



我也曾感慨,韶关路4号与宁波路4号,无非路名不同,可前者隐藏于樱花、桃花和花岗岩石墙之后,别有情致,后者却是王度庐的蜗居之所,属于他的只有一间斗室。



也因为这半生的颠沛流离,王度庐的作品总脱不开孤独惆怅的意味。又因年少丧父,他笔下的主角也多是孤儿,四处漂泊,处处遭冷遇。小说里的那些欲说还休,怕是只有亲历这切肤之痛,才可以写出来吧!



在1939年出版的《宝剑金钗》单行本上,王度庐曾有自序,文字极美,兼有他对“奇情武侠”的独特理解,值得一读:



“昔人不愿得千金,惟愿得季布一诺,侠者感人之力可谓大矣。春秋战国秦汉之际,一时豪俊,如重交之管鲍,仗义之杵臼程婴,好客之四公子,纾人急难之郭解朱家,莫不烈烈有侠士风范,为世人之所倾慕。迨于后世,古道渐衰,人情险诈,奸猾并起,才智之士又争赴仕途,遂使一脉侠风荡然寡存,惟于江湖闾里之间,有时尚可求到,然亦微矣!余谓任侠为中国旧有之精神,正如日本之武士道,欧洲中世纪之骑士。倘能拾摭旧闻,不涉神怪,不诲盗淫,著成一书,虽未必便挽颓风,然寒窗苦寂,持卷快谈,亦足以浮一大白也。频年饥驱远游,秦楚燕赵之间,跋涉殆遍,屡经坎坷,备尝世味,益感人间侠士之不可无。兼以情场爱迹,所见亦多,大都财色相欺,优柔自误。因是,又拟以任侠与爱情相并言之,庶使英雄肝胆亦有旖旎之思,儿女痴情不尽娇柔之态,此《宝剑金钗》之所由作也。”



“频年饥驱远游,秦楚燕赵之间,跋涉殆遍,屡经坎坷,备尝世味”,那是他的人生经历,也是作品的来源,而那句“拟以任侠与爱情相并言之,庶使英雄肝胆亦有旖旎之思,儿女痴情不尽娇柔之态”,不但有古汉语的神韵美,也道尽了武侠小说的一切。




作者| 叶克飞

【【【【【【【【【【【【【【

序王怡仁《金庸武侠史記——三版变迁全纪录》系列
原创 潘国森

喜见金庸学考证派发扬光大
  金庸小说毫无疑问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中文小说,金庸也毫无疑问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中国文学作家,这里没有所谓「之一」而是「唯一」、「独一」。而且二十世纪已经完满落幕近二十年,这两个「最伟大」可以作为定论。

  金庸武侠小说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在香港面世不久已经甚受读者重视,最早较具规模的论述始自八十年代初的「金学研究」。在此之前,倒不是未出现过有份量的评论文字,但是以数万字长文刊行的单行本,则始由曾为金庸代笔的作家倪匡开先河。

  后来因为金庸本人谦光,认为「金学研究」的提法不好,于是大家就改称为「金庸小说研究」。这个叫法还是不够全面,此所以我们决定用涵盖面更广的「金庸学研究」,为在二十一世纪重新推广研究金庸其人及其小说这样的学术活动给一个新的定义。

  文学研究可以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

内部研究以作品本身为主,作者本人为轻。在于金庸学当然以武侠小说为主,至于研究金庸写武侠小说时的同期作品,如政论、剧本、杂文等都可以作为点缀。
外部研究则可以旁及作者的生平,他所处时空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面貌,以及他交游的人物等等。虽然与作品本身未必有实质的因果关系,但是也不失为全面了解金庸武侠小说的助谈资料。
  金庸两番增删润饰全套武侠小说作品的原意,其实可以概括为贪新厌旧四字。早在七十年代重刊修订二版之前,金庸就静悄悄地在香港市面上搜购所有流通在外的初版单行本,然后拿去销毁。可是事与愿违,金庸无法回收香港所有旧版,而海外读者见到二版的改动之后,更把手上的旧版视如珍宝。

  到了二十一世纪新三版面世时,金庸曾经公开声称原来风行多时的二版全面作废!但是许多老读者对新三版颇有微词,后来金庸见群情汹涌,便改口说让二版、三版并行,随读者喜好自便。不过,可以预期三版出而后二版不重印,在金庸的心目中,还是以三版为优。按照现时的情况,我们可以肯定不会再有第四版的金庸小说问世了。

  著名学者、教育家吴宏一教授总结过去数十年读者对金庸小说的讨论,将众多研究者粗略分为「点评派」、「详析派」和「考证派」三大流派。并分别以倪匡、陈墨和潘国森等人,作为三派的代表人物。

  从字面理解,点评派的特色是见点而随缘说法。代表人物倪匡打从金庸小说初刊就亦步亦趋,据说他是金庸四大好友之一,并且曾经代笔《天龙八部》连载数万字。因为倪匡非常接近金庸本人,所以同时是金庸学外部研究的一部活字典。

详析派则是将一部小说从头到尾细加分析讨论,代表人物陈墨也是截止今天,刊行金庸小说评论专注最多的论者。
  至于考证派,可以说是比较贴近传统中国文哲研究的旧规矩、老办法。研究《红楼梦》的红学,当中亦有考证一派。因为金庸不愿意与红学争胜,所以我们今天也没有金学而只有金庸学。

  我们金庸学考证派,较多用上中国文史哲研究的利器──「普查法」。潘国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是先从查找《金庸作品集》(二版)所有个人能够看得见的错误入手,不过那是一个小读者希望心爱的小说免除所有可以避免的小瑕疵,而不是打算要拿小说的疏漏去江湖上四处炫耀。

吴教授说「潘国森等人的考证」,这「等人」二字落得真是精确。我们或可以说倪匡的点评派和陈墨的详析派都要后继无人。
  金庸学考证派,至少还有专注金庸版本学研究的王怡仁大夫和开展金庸商管学(Jingyong BusinessAdministration, JBA)的欧怀琳等人在二十一世纪之后加入研究的行列。

  王大夫既属考证派,亦带有详析派的研究心法。他既用普查法同时地毡式的搜索遍了三版小说;也有跨部排比,即是将不止一部小说串连在一起评论。现在王大夫只愿意整理修订金庸武侠六大部超过百万字的回较,即《射鵰英雄传》(约九万字)、《神鵰侠侣》(约十七万字)、《倚天屠龙记》(约二十万字)、《天龙八部》(约三十三万字)、《笑傲江湖》(约二十二万字)和《鹿鼎记》(约四万余字)。余下八部中短篇(《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飞狐外传》、《鸳鸯刀》、《白马啸西风》和《侠客行》)和不重要的《越女剑》的回较就不打算再最后定稿和发表了。这样就为考证派的后来者,留下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其实金庸小说其他领域需要好好考证的地方还多着呢!

这巨细无遗的六大部三版回较,等同于其他学术领域入面最扎实的基础研究,为金庸学更细致的进阶考证准备好最详尽的三版演变纪录。笔者认为是今后所有立志于金庸学研究的后来者必备的参考工具书,那怕是学院入面严肃的博士论文、硕士论文,还是一般读者轻轻松松的看书消闲,都宜以小说原著与王怡仁回较并读。
  愿金庸学考证派从此发扬光大!

  是为序。


潘国森序于香港心一堂
二零一八年戊戌岁仲夏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21-12-17 11:25 编辑

大家或许有这么一个错误印象,认为爱因斯坦是德国人。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没错,但是他在22岁的时候(1901年)就取得了瑞士国籍。因为当时瑞士相比于德国来,对犹太人更宽容。

加入瑞士国籍的爱因斯坦迎来了创作上的井喷期,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这一年他发表了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接着完成了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

成名后的爱因斯坦受到德国科学界的邀请,于1914年重返柏林居住。随即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虽使爱因斯坦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但他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

图片

1924年爱因斯坦加入柏林犹太组织,并成为缴纳会费的会员。从此,爱因斯坦将自己的命运和其他犹太人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1932年,纳粹势力在德国崛起,爱因斯坦号召德国人民起来保卫魏玛共和国,全力反对法西斯。

1933年德国纳粹政府查抄了爱因斯坦在柏林的寓所,焚毁其书籍,没收其财产,并悬赏十万马克索取他的人头。爱因斯坦当时在普林斯顿大学任客座教授,得知消息后便加入美国国籍。从此爱因斯坦再也没有踏上德国的领土。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1949年5月,美、英、法3国占领区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史称“联邦德国”,也就是“西德”。西德成立后,鉴于爱因斯坦的巨大影响力,西德政府想要邀请爱因斯坦重回德国,但是被爱因斯坦本人一口回绝。因为爱因斯坦再也不想回到这个曾屠杀六百万犹太人的国家了。

1955年爱因斯坦病逝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图片


延伸阅读:国籍的争论

1921年,爱因斯坦撰文指出,“社会或者国家不是他盲目崇拜的对象;他把社会要求个人作出牺牲的权力,完全建立在社会应当给个人的个性以和谐发展机会这一责任之上。”(文集,页10)爱因斯坦正是从良知、人性、正义的角度看待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的。

1922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从日本回国的船上得到了获奖消息。按要求,在授奖仪式上,获奖人员要由所在国家的代表陪同;如果获奖人不能亲自领奖,可由所在国家的代表代领。爱因斯坦出国未归,谁能代他领奖呢?德国和瑞士的大臣都声称有此特权。德国称:“爱因斯坦是德国人。”瑞士说,爱因斯坦是用瑞士护照旅行的。德国作证,1920年7月1日,爱因斯坦曾向德国宪法宣誓,他在柏林科学院任职即为“间接的国家官员”,因而属于德国公民。瑞士称,爱因斯坦1901年就已加入瑞士国籍。爱因斯坦适时返回,特别对国籍问题作出两点澄清,一是在加入柏林科学院时曾经声明,“不要改变我的国籍”;二是不反对“获得德国公民权”的说法。(《爱因斯坦传(下)》,弗尔辛著,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页571、573)

1930年,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从哲学和政治学上系统阐述了他的国家观。在政治上,他崇尚民主而反对专制。他指出,“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文集,页43)

在哲学上,他认为:国家并不是最重要的,人是高于国家的,人本身才是国家存在的目的。“在人生的丰富多彩的表演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同上)

图片

1931年11月22日,爱因斯坦发表了《主权的限制》一文。这篇文章精辟地阐述了他的国家观。他指出,“国家是为人而建立,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我认为国家的最高使命是保护个人,并且使他们有可能发展成为有创造才能的人。……国家应当是我们的勤务员;而我们不应当是国家的奴隶。”(文集,页82)

15岁那年,爱因斯坦坚决地放弃了德国国籍,是不满德国奉行的军国主义。人到中年,他作为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为了曾经的祖国,他毅然宣誓做德国公民。而当德国与时代潮流倒行逆施,成为世界人民的公敌,德国再次笼罩在军国主义的阴影里,爱因斯坦不顾生命安危,再次拒绝了祖国。在这里,中国人奉行的“人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猥琐的人生哲学,“没有了祖国,你什么都不是”的荒谬说教,对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没有任何意义。

4月5日,爱因斯坦从比利时致信普鲁士科学院,“我打算辞去我在科学院中的职位,并且放弃我的普鲁士公民权。我所以要采取这些措施,是因为我不愿生活在个人享受不到法律上的平等,也享受不到言论和教学自由的国家里。”(文集,页107)在他看来,平等和自由的理念高于国家的藩篱。

1940年10月1日,爱因斯坦正式宣誓成为美国公民。

图片

延伸阅读:促美研制核弹

很多年后仍然有人认为,爱因斯坦的一个行为是不可饶恕的,那就是在“二战”期间,他竟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美国加快原子能研究,让美国人以原子弹对付自己的祖国。事实上,美国确实抢在德国前面率先掌握了原子技术。在国人眼光里,这大约应属十恶不赦的“卖国”或“德奸”行为。

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致信美国总统罗斯福,“已经有几分把握地知道,在大量的铀中建立起原子核的链式反应会成为可能,由此,会产生出巨大的能量和大量像镭一样的元素。……这种新现象也可以用来制造炸弹,并且能够想象——尽管还很不确定——由此可以制造出极有威力的新型炸弹来。”因此,建议美国“加速实验工作。”(文集,页177)这封信未能及时引起罗斯福的重视。9月3日,纳粹德国向波兰发动进攻,“二战”骤然爆发。罗斯福这才意识到这封信的重要性,随即决定,“我们应当跑在纳粹德国的前头,否则他们将我们炸得粉碎,……”(聂本,页328)并于1941年12月6日建立了研制原子弹的秘密的“曼哈顿工程”。法西斯德国未等原子弹派上用场就土崩瓦解了。1945年8月,美国为避免在日本本土作战中大量军人的阵亡,美军向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日本被迫宣布投降,战争提前结束。

有人开始把爱因斯坦叫做“原子弹之父”,因为他的公式 E=MC2,奠定了原子弹的理论基础;因为他写给罗斯福总统的那封信,加快了原子弹研究和制造的进程。

1952年9月20日,日本《改造》杂志就原子弹问题向爱因斯坦提问。作为唯一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国家,日本人的提问显然带有责难性质。爱因斯坦的回答斩钉截铁,“我却感到非采取这一步骤不可,因为(当时)看来很可能德国人也会抱着完全成功的希望在同一问题上进行工作。我看,我那时只能这样做,再无其他可以选择的余地,……”(文集,页306)1953年2月22日,爱因斯坦回复另一封日本来信时也强调,“我的确相信,我们必须防止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万一会单独占有这种武器的可能性。在当时,这是真正的危险。”(文集,页313)遏制“祖国”发展经济与遏制“祖国”祸灭人类,两者性质迥异,爱因斯坦选择的是后者,这两封回信,都强调了法西斯威胁之下的别无选择,反映的都是:爱因斯坦开阔的正义胸怀而非狭隘的爱国主义。

图片

爱因斯坦不是一个庸俗的国家主义者,他也不是一个狭隘的爱国主义者。基于法西斯德国给整个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爱因斯坦作为一个向来主张宽容和解的科学家,对德国民族几乎作了整体的否定。

1944年,他说:“德国人作为整个世界的一个民族,是要对这些大规模屠杀负责的,并且必须作为一个民族而受到惩罚,……”爱因斯坦不承认“人民永远不会犯错”的逻辑,他指出,“站在纳粹党的背后的是德国人民,在希特勒已经在他的书中和演讲中把他的可耻意图说得一清二楚而没有一点可能发生误解之后,他们把他选举出来。德国人是唯一没有做过任何认真的抵抗来保护无辜的受害者的民族。”(聂本,页281)这就是国人在指责民主弊端时常用的例证,希特勒是德国人民主选举上台的,德国人当然要为自己的错误选择承担责任。在爱因斯坦看来,罪犯不是希特勒,不是纳粹党的领导,不是国家社会主义运动,而是整个德国国家。1944年,他在《华沙犹太人居留区英雄们的讣告》中写道:“整个德国国家应该为这次大规模的屠杀负责,如果世界上还存在正义的话,德国作为整个国家应该受到惩罚。”(文集,页198)

爱因斯坦永久放弃德国国籍72年后,德国这个当初被爱因斯坦抛弃的国家,决定将2005年命名为“爱因斯坦年”,并决定将爱因斯坦的政治信条刻在政府大楼上:“国家是为人而设立的,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72年后,德国人明白了,纳粹当政的国家剥夺了国民的自由,才使它失去了一个伟大的灵魂;他们明白了,国家应当是人民的勤务员;而人民不应当是国家的奴隶。

【【【【【【【【【【【【【【【【

陈景韩之三癖

拙鸠(郑逸梅)《新上海》1946年第26期



图片



谁不知道清末民初的一位小说家冷血,著有《侠客谈》等说部,有时和天笑合作,署名冷血。这位冷血先生,便是《申报》的发行人陈景韩。他的大名虽天见于《申报》的报端,可是他老人家的尊驾却是不到馆的,现在他是到牯岭去了,蒋主席且派人到山麓招待一切。



陈先生一天到晚的静默着,朋友和他讲话,你问他一句,他慢慢地答你一声,甚至数十年不见面的老朋友,一旦握晤,他也淡淡的说不上几句话就静默下来。他的署名冷血真是名副其实哩!据他告诉知己的朋友说:“多说话最易伤神,世俗谓‘夏天不宜多开口,开口不见四两肉’,其实不但夏天宜少开口,即春秋冬三季,也以少开口为是呢!”



他喜浏览前人有关身心摄养的笔记,曩时进步书局所刊行的《笔记小说大观》,他读的烂熟,书看倦了,就燃吸一枝雪茄烟,原来他生平有三癖:

(一)照相机;

(二)狗;

(三)雪茄。

如今照相和狗都淡漠了,只有雪茄烟却仍结着不解缘,清晨和旁晚,灌溉花木,自充抱瓮叟,他能弄盆景,颇具丘壑,其他一切事,都不关心,用了钱不记账,什么怨仇,那更抛诸九霄云外,所以他身心廓然,了无挂碍,一年到头没有病痛。他又喜欢打拳锻炼身体,有位拳家陆某,常到他家中讨论拳术。他的一位大小姐,从陆某学习拳术学到现在,已有很高的造诣了。




—全文完—

本篇由【民国推理拾遗】华斯比兄供稿,民国故纸堆整理,转载请注明

【【【【【【【【【【【【【【【【【【

陈景韩(冷血):曹聚仁/1962
曹聚仁 民国故纸堆 2020-07-28 06:57
陈景韩(冷血)

曹聚仁| 香港《循环日报》




日前,翻看《上海闲话》,说到左宗棠在新疆用兵,托胡雪岩替他向洋商借款一千二百万两。上海《申报》著论批评攻击,左氏看了大怒,写信给友人说:“江浙无赖文人,以报馆主笔为之末路。”他所指无赖文人,就有杨乃武在其中。那时十分闭塞,朝野人士,都把报馆主笔,轻之为无赖文人。到了梁启超的《时务报》《新民丛报》,章太炎的《苏报》《民报》出来,以学者出而办报,声光炳然,这才转移了社会的视听。可是,报纸之为社会教育事业,我说过,还得等到狄平子来到望平街,创办了《时报》,这才合上现代世界的标准。



在《时报》上写短评、短篇小说及译介欧美小说的“冷”或“冷血”,便是陈景韩。以往如梁启超、章太炎、宋教仁、于右任都是政论家,直到陈景韩来了,才是一本正经的报人,陈氏是《时报》创业的人,后来也是《申报》的巨头。他曾在天虚我生离职时,兼编《自由谈》,也曾在史量才遇难后,主持《申报》董事会会务。有很长一段时期,他主持《申报》笔政。



在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中,谈到《时报》那一章,刊有陈氏的照片,手扶单车,身穿猎装,头戴鸭嘴帽,神采奕奕。前几年,我在上海看到他,已是八十老翁,唇齿不清,虽然担任上海政协委员,已是难于行步了。我们知道从望平街这一龙门跳上政治舞台的,代有其人。只有陈氏可以有进入国民政府,成为蒋介石的张子房的机会,却留在望平街岗位上,并不以为鸿鹄将至的。这也是难得的了。



蒋介石的政治旅途中,陈其美可说是他的“师”,吴稚晖、黄膺白则在师友之间。邵力子、杨永泰则介乎朋友与幕僚之间。陈布雷只是幕僚,至于陶希圣、张其昀,连幕僚都不够格了。一生是蒋的朋友的,只有张季鸾和陈景韩二人。陈氏一直不肯做蒋氏的“智囊”,蒋氏对他也格外敬重一点,每有大事,蒋氏必到上海访陈,听听他的议论的。膺白死了,景韩已老,只让陶希圣辈趋承鼻息,蒋氏的政治生命,也就日益黯淡了。



—完—

版权归作者所有,民国故纸堆整理,转载请注明

【【【【【【【【【【【【【【【【
回忆陈冷血先生:宁远/1960
宁远 民国故纸堆 2020-05-11 07:33


回忆陈冷血先生

宁远 | 香港《大公报》1960-10


图片





有许多报馆佬,后来都成为小说家;也有许多小说家后来都兼充报馆佬。这情形是相当普遍的,几乎可以说中外古今,莫不皆然。



以晚清时期为例:大名鼎鼎的南亭亭长李伯元和我佛山人吴趼人,都曾办过报,当过报馆编辑。稍后在北京有徐凌霄、徐一士等;在上海则有陈冷血、陈蝶仙(天虚我生)等。就是鲁迅先生,也曾主编过好几种期刊,算得上是半个报馆佬。



在这些人中,绝大多数因有著作流传,盛名历久不衰,后世就只知道他们是小说家了。但也有少数几位,虽然也写过或译过一些作品(数量当然比较少),但他们最突出的成就还在报馆工作方面,因而社会上始终只当他们是报馆佬,很少提到他们写过什么小说。这样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陈冷血先生便是如此。



图片

《申报》二万号纪念感言 | 陈冷(血)



陈先生原名陈景韩,江苏松江县人。辛亥革命前,已在《上海时报》和《申报》工作,能力很强,历任总主笔、总编辑等要职,直到他去世。他写的社论见解精辟,笔锋犀利,在当时(大约在一九〇五年至一九二〇年之间)上海报界中,公推第一。据说有不少订阅《申报》的人,就是专门为了要读冷血先生写的社论。



我生也晚,冷血先生在大写社论时,我才脱掉开裆裤,背起书包进小学堂,他所写的政论文章究竟好在哪里,不敢乱吹。这里只谈谈他所写和所译的小说。



大概他的大部分精力确实都放到报馆工作中去了,写译小说不过是出其余绪,偶一为之。现在还能找得到他的创作,只有一部写了四回、尚未完稿的《新西游记》,于宣统元年由上海有正书局出版,内容是讽刺时政,很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情。此外,虽然有人认为“中国凉血人”和“心冷血热人”也是陈先生的笔名,但后来据钱杏村先生等考证,《拒约奇谭》和《新官场现形记》二书均另有作者,并非冷血先生。



图片

《侠客谈》叙言 | 冷血著 时中书局宣统二年初版



冷血先生翻译的小说可就比较多了,大约从光绪二十八九年起,他已开始从事译述。出版最早,享名最盛的是《虚无党》一书,(此书有三种本子,原著人名都不同,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书,待考。)便是光绪三十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刊行的。后来又陆续译了二十三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侦探谭》四册(所收为短篇侦探小说,英、法、日各国的作品都有)及《侠客谭》等。



陈先生的从事翻译究竟是像林琴南那样的全凭别人口述,而由自己笔录呢,还是他本来懂得外文,直接翻译的?我可说不准了。从他所译的小说半属法国名家(如雨果、大仲马、莫泊桑等)原著这一点上看,可能冷血先生是通法文的。还有一点倒可以看得很明显,他真正是在编报之余,再搞写作的,因为他的创作和译作十九均由《小说时报》或有正书局出版,这两个机构都是当初的时报馆所附设的。

】】】】】】】】】】】】】】】】】

曹聚仁 | 摘自《老上海·民国趣读老城记》



图片



旧上海的望平街上有一张《时报》,那是1904年4月29日由维新派志士狄平子(名葆贤,字楚青,江苏溧阳人)创办的。狄平子留学日本,归国后曾与唐才常等策划武装起义,狄变卖所藏书画作为秘密活动经费,事败,唐才常被捕就义,狄平子乃致力办报,作文字上鼓吹。辛亥革命前后曾起积极作用,如今却被人淡忘了。



《时报》创刊之初,狄平子延陈冷(字景韩,号冷血,松江人,狄与陈在日本时相缔交)为总主笔,辟时评一栏,摆脱过去做古文长篇论说的老腔调,每篇200字左右,短小精悍,敢于大胆说话,笔锋犀利,切中时弊,能引起许多人的注意,产生过有力的影响。这在当时是一种创体。有人认为,“冷血文笔以峻简见长,议论波谲翻腾,盖脱胎于《东莱博议》”。其实,评论的质量还关系到洞察世事和有分析判断的胆识。



陈冷血是前清秀才,留学东瀛,在办报方面每别出心裁,不随旧习,除撰论外,提倡评介外国文艺,提倡教育,保存国粹,注重图画;后来复与名记者戈公振一起革新报纸,增加教育、实业、妇女、儿童、英文、图画、文艺等周刊,开报界的新风气。这符合狄平子创刊之始所主张的报界革命的宗旨。



上海日报上介绍新小说、短篇小说和译作小说,冷血可算提倡最力的一人。当时《时报》上刊载署名“冷”或“笑”的译著小说,乃出诸陈冷血和包天笑的手笔。近代我国报纸上有像样的副刊,大概也是从《时报》开始的。当年胡适还是一位14岁的少年,他是阅读《时报》以后引起了对文学的兴趣。



—完—

版权归作者所有,民国故纸堆整理,转载请注明

【【【【【【【【【【【【【【【【【【

其人一如其名的陈冷血

金雄白 | 《记者生涯五十年》



图片



我承认这一节的标题是有语病的。这一位望平街上的前辈陈冷血先生确是够冷的。而且算得是报坛中的奇人之一。人们取名用号,多少有些祷颂勖励之意,而他偏偏会用“冷血”两字为号,就显得不同寻常。但其名为“景韩”,却何以又并不索性改为“景寒”呢?他平素处事对人的冷静,有时到了冷酷的程度,真会令人感到不寒而栗。在我服务《时报》期内,前后三年余中,大概每晚总会看到他悄然而来,面无表情,东看西望,终于不出一声,又默然而去了。



我们这批年轻的同事,看到他一副冷若冰霜不可或犯的样子,等他一脚踏出门口,就哗然说:“真是冷血!”五十年前说惯了,也说多了,因此一写到他,也就不期然而然的以此为题了。



包天笑丈在他的回忆录中所记冷血怪僻的行径,太多事就有异常情。早期的《时报》,编辑只有陈冷血、包天笑与雷继兴三人,尤其是陈冷血是狄楚青视之为重镇的人,而居然有一天忽告失踪,到处寻访,杳然不知其去处。正在焦虑中,忽然接到他的来信。才知他已不声不响地远赴东北,正遨游于白山黑水之间也。



又有一天,林康侯与雷继兴为了一块钱而你推我让,恰巧冷血来了,就说:“你们都不要,不如丢了!”说着,也真把这一块钱抛向窗外去了。



又有一次,沪杭铁路招待新闻界赴海宁看潮,车抵硖石,自车站至钱塘江畔,要有一段路步行,冷血穿着夹大衣,愈走愈热,就脱了挽在臂上,却又嫌其累赘。同行的一位朋友说:“既然讨厌它,就不如丢了。”此时路旁正坐着一名老丐,冷血也真将大衣递给了他,连说:“给你!给你!”说罢,头也不回地去了。



冷血的怪僻,而且表露在面上的,无笑容亦无温色,俨然有褒姒之风。但他却不断有人对之垂青,以我的学识,尤其以我那时的年岁,当然莫测高深,直到今天,我还是无法了解其成功之道。



狄楚青与史量才两人,不能不说是近代新闻界中杰出的人士,而对冷血,都能推心置腹,视为股肱,历数十年而信任不衰。自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新闻界芸芸众众,济济多士,而受最高当局的器重能引为上宾的,整个报坛,一南一北,亦唯天津《大公报》的张季鸾与《申报》的陈冷血两人而已。



国民政府自一九二七年建都南京起,以至一九三七年抗战中西移武汉为止,十年之中,内忧外患,变乱频仍,每有一度重大事故发生,蒋氏辄摆脱日常政务,避地庐山,深思熟虑,以为运筹决策,而张、陈两人,也往往被召往,视同智囊,不啻成为惯例。



——未完待续

张季鸾先生不要看他布衣一袭,貌不惊人,而短小精悍,显得精神矍铄,英气内敛。他的一枝笔,更是议论纵横,震动当世,而且他更懂得小骂大帮忙的绝妙手法,既讨好了读者,也受知于当道,他的见重,自是不难索解。至于冷血虽主持《申报》数十年,我却从未见其有惊人之社论,平时又且沉默寡言,也不信其会有什么荩筹硕划堪以献曝,而终于能邀特达之知,以后且转任六河沟煤矿公司总经理,从经济上为变相之酬庸,岂此亦为赏识于牝牡骊黄之外耶?

我对冷血,无成见,亦非武断,姑举一事为例。黄伯惠接盘《时报》以后,听从了冷血的意见,废除了过去称为“时评”的社论,而代之以“上下千秋”。所谓“上下千秋”,既非评论,亦非散文,每篇短短三四百字,刊之于第二贩,内容颇似现在若干报纸副刊中的随笔,胥属不着边际的老生常谈,空泛肤浅,索然寡味。



最早冷血自己还动笔写过几次,以后索性交由校对房里一名姓唐的负责撰拟。这位唐某本属庸才,绝无可取,惟以他是冷血的松江同乡,又兼有些葭莩之谊,乃以《时报》宝贵的篇幅,竟作为私人示惠之工具。

有一次,我斗胆问冷血:“上下千秋,言之无物,我们何贵有此?”



他却说::报纸不能无评论,但此时既不容昌言无忌,不如留此一格,以待他日之用。”这种强辞夺理的说法,又安能使我心服?平时,黄伯惠几乎无日不往《申报》,馆中事无大小,也必向冷血请命而后行,任何意见,伯惠也靡不奉行唯谨。我们在背后本已称之为太上老板,而他在《时报》,并末担任任何名义。先伯父虽名为总主笔,权力所及,每晚看稿而已,凡有兴革,均不就商,我早已为之愤愤不平。



有一晚,冷血又照例来至编辑部,我装作没有看见,背过身,指着当天的报纸说:“这还叫什么‘上下千秋’,某段说得莫名其妙,某句又写得狗屁不通,叫人家出钱来办报,又如此糟蹋篇幅,实在岂有此理!”以我这样一个小职员而如此放肆,换了别人,当然决难容忍,而冷血却能做到一似充耳不闻,面不改色,不知是涵养,是素性,是阴沉,还是雅量?



最近在东京遇见《申报》小主人史咏赓,他对我说:“黄伯惠办了《时报》,陈冷血常似《申报》的新闻,暗中送给《时报》,这倒是天大的寃枉。记得有一晚,我正在埋头写作,忽觉桌边有人,抬头一看,原来是太上老板陈冷血,不知何时进来的。每晚九时左右,他在总会打完麻雀以后,照例先到《时报》一转,稍作勾留,再去《申报》办公。他日常都是西装革履,带一副墨晶眼镜,口衔雪茄,举步甚轻,行路了无声息,编辑部中人,有时竟会不知他何时来何时去的。那晚,他看我正在写稿,意外地问我:”你写什么新闻?”



我当然据实以告,他难得开颜一笑说:“今天本埠有没有发生其它什么重大事件?”我说:“没有”,他再次一笑,回身而走。我毫未想到他的笑就是太不寻常现象,当时竟未觉察。第二天晨起阅报,看到《申报》上独家登载了南浔旅沪富乔张石铭在石路(福建路)被绑架的大新闻,当时竟因一无所知而把它遗漏了。各报社会新闻的线索,一般都倚赖捕房。负责总巡捕房电话总机的人,不论日夜班,每月都致送有固定的酬劳,一有事故发生,不论为窃盗、杀人以至绑架,凡可做为报纸资料的,听电话的人,一面转告有关部门,一面即通知各报至现场采访;但张石铭绑案,其家属因恐一旦报警,或会危及被绑者的生命,故封锁了消息,严守秘密。然亲友之间,为了商量援救,转辗传述,知道此事的就颇不乏人了。



冷血每晚去的总会,是上海富豪聚会之地,他也是从那里听到的。也尽管此事并非由于我的疏忽,但既然担任了采访部主任的职务,自属有亏职责。



——未完待续

第二天正在懊丧烦恼之际,冷血又来了,一进门就走到我桌边,还是衔着一枝雪茄而向我说:“张石铭的绑票案漏掉了吧?”我怀着一肚子的好气,就对他说:“陈先生!昨晚你问我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吧?”他点点头,我又十分冲动地说:“那当时你又为何不说?”他倒好,照常十分轻松地道:“我不是《时报》的外勤记者。”我这时更动了真气,不管三七二十一,毫不保持应有的礼貌道:“那末,陈先生,你几时又担任了《申报》的外勤记者?”如此顶撞,你想冷血会怎样?他回过头不置一辞地,却又悄悄下楼去了。



也许我与他的性格实在相去太远,总觉得有些格格不入,而况犯上作乱,从在中学时代起,又已成为我的一贯作风。采访部里有一个陈大凡,是我的青浦同乡,最初由投稿开始,也由我的推荐而被聘任为正式记者的。论他的学历,也许只读完了小学,文字也未到通顺的程度,但为了乡谊,我就一直袒护着他。不料他穷心未退,色心高照,玩长三堂子玩昏了,对报馆一味敷衍了事,他本来规定是采访华界警察局的新闻,又连连遗漏了几件较大的消息。



一天,伯惠先生通知我,下月起陈大凡停职了。我当然要与他争论,他说:“这是陈先生的意思。”当晚冷血没有来《时报》,我就去《申报》看他,直截了当提出我反对这一决定的意思。他说:“陈大凡荒嬉不能称职,停职是应有的处分。”我却强辞夺理地道:“第一,我是采访部的负责人,如有新闻遗漏,应当由我负责,所以,要停,也应当首先停我;第二,我是采访部主任,你要停我的部下,应先征询我的意见,你这样径自决定,要我来何用?所以,我现在就向你辞职。”换了别人,也一定会老羞成怒,而冷血之所以为冷血,竟轻描淡写地说:“既然你愿意负责,今后就把他交你管束。”谁能想到他会这样轻易地就收回了成命?



但是冷血到底并不真是胸襟宽大的人,他对我不过蕴怒在心,待时而发。大约以他想来,如我的年少无知,又且职位低微,他还不屑与我斤斤较量;再则,他与先伯父又究属多年老友,也不能不推屋乌之爱,而暂加容忍。先伯父于一九二七年底终于辞职了。在此以前,在外人看来,也许以为我在《时报》尚能有点表现,《时事新报》的潘公弼就曾嘱该报总编辑何西亚来向我接洽,要我改就《时事新报》的采访任务,月薪肯出一百元,我当然怦然为之心动。



我回去禀告先伯,不料不待辞毕,先伯父即正色对我说:“我家不许有见钱眼开的子弟,我在《时报》一天,即不许你离《时报》而转入他报。”家长的命令,我绝无反抗的余地,此事也只好作罢。但先伯父向《时报》辞职时,却曾对我说:“我在,你是我子侄,薪水无法定得高;现在我辞职了,你可以要求增加到一般的待遇。”他老人家离开后,我即提出要求加薪,结果却由十二大元一跃而为六十元。



先伯辞职整整一年之后,也就是一九二八年的阴历年底,报纸照例要停版数天。先伯父忽然打电话来要我去看他。一到他就给我看《申报》总编辑张蕴和先生给他的信,信内表示陈冷血要他转告先伯,到次岁新年复刊时,我就不必再去《时报》了。辞退一个小职员,而需要兜那么大的一个圈子,可见冷血也真是怕了我,深恐我当面向他责问,弄个下不了台,所以还要先伯来压制住我。其实,离开《时报》,正是我求之不得的事,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走而闹,岂非自失风度?



冷血也实在太谨慎了。自我离开《时报》后,从此也就没有再见过他,伯惠先生在香港,前几年还曾提起此事,他还不免有些忸怩地说:“这完全是出于陈先生的主意。”其实,去就本是常情,又何必为此介意。



——全文完

【【【【【【【【【【【【【【【【【【

原文标题:朱元璋对待读书人的政策

文:张宏杰



善待



在打天下的过程当中,朱元璋十分重视读书人的作用。善于任用读书人,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开国之初,百废待兴。朱元璋掀起了一次访求读书人的高潮,来充实自己的官僚队伍。



他继续打天下时的老办法,命人携带大量金钱分赴各地寻找人才。对读书人还是坚持“给足面子”,嘱咐使臣们“求贤之道,非礼不行……有司尽心询访,必求真材,以礼教遣”。



洪武元年徐达北伐,朱元璋命他一边作战,一边注意访取人才。徐达毕竟是武人,只要是读书人,不管本人是否愿意,都强迫他们赴京,不动身就动武。朱元璋得知,即发布公告,进行安抚,说:“所征人材,有不愿行者,有司不得驱迫,听其自便。”



不过,这时的读书人政策已经由一手变成了两手。天下未定之际,读书人不出山他不硬逼。因为逼急了,这些人有可能跑到他的对手那里去。他只能摆出宽怀大度的样子,置之不问。



在朱元璋以前,虽然君权严重,士大夫阶层还是享有一定程度的人格独立。“山林隐逸”不但被宽容,甚至被尊崇。这是传统社会留给人们最后一块自由呼吸的空间。



朱元璋却毫不犹豫地封杀了这块空间。他认为,这些拒绝与他的政权合作的人必定是看不起他这个前乞丐。他发布命令:“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后来他还专门写了一篇《严光论》来继续阐述他的“不为君用即为罪”的理论。



严光是汉光武帝刘秀故人,刘秀登基后他隐姓埋名,不愿出山。刘秀也只好让他潇洒自在地在富春江垂钓消遣。这本是中国历史上一桩著名美谈,不想在1300年后,却遭到了朱元璋的严厉批判。



朱元璋说,假使赤眉、王郎、刘盆子等辈混乱未定之时,严光到哪儿钓鱼?现在他之所以有地方钓鱼,是因为皇帝平定了天下,即受皇帝之恩,理当出山服务。



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效果十分明显。天下读书人再也不敢东躲西藏,都老老实实出来为新政权服务。由于大批读书人加盟,大明王朝的官僚体系迅速建立,国家机器按计划有效运转起来了。



图片



轻视



朱元璋原本大字不识几筐,随着身边的读书人越来越多,他也在他们的薰陶下开始有计划地读书,博览经史,学作文章,渐渐地登堂入室。他发现,原来知识并不那么高不可攀,只要下功夫,他朱元璋一样可以通古博今,甚至写出像模像样的文章。



随着自己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了解了知识的堂奥,朱元璋对读书人的迷信之心渐淡。他发现,读书人既有突出的长处,也有明显的短处。长处是知识广博,足智多谋,弱点是多谋寡断,缺乏行动力。



朱元璋明白了为什么人家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他们做事畏手畏脚,条条框框太多,缺乏胆气魄力,只会做君子,不敢当小人。所以他们难以独立成大事,只能追随自己寻找功名富贵。真正的英雄,还得数他和刘邦这样的大老粗。明白了这一点,朱元璋渐启对文人的轻视之心。



随着政权越来越稳定,大家都认识到天下姓朱已经没有任何疑问。朱元璋广泛兴建的学校系统已经开始培养车载斗量的文化人,一时间读书人极大丰富,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们在朱元璋眼中的价值也越来越低,他对他们的整体态度也越来越轻慢。



洪武七年,朱元璋的一位贵妃去世。贵妃相对皇后,是小老婆。按古礼,庶母死,子孙不需服丧。朱元璋十分喜欢这位妃子,要求孩子给她服丧。



文臣们纷纷上书,反对他更改古礼,朱元璋因此写了篇《孝慈录·序》,大骂这些读书人为“迂儒”。说他们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以古非今,而不知道审时度事,现实灵活地处理问题:“今之迂儒,止知其一,不知其二,是古非今,昭然矣。”



又说,这些人其实不过是一群废物,做不出什么好事来,警告后世君主不要过于听信他们:“朕观宫生之君,好内山林之士,任为股肱爪牙,暴贵其身,致君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国之危亡,非迂儒者谁?其丧礼之论,时文之变态,儒乃不能审势而制宜,是古非今,灼见其情,甚不难矣。”



通过这些痛快淋漓的斥骂,朱元璋将那些“山林之士”贬低成一群废物,警告后世君主不要过于听信他们,以防“牵制文义,优游不断”。这里面,有对读书人弱点的灼见,更多一杆子打死的偏见。



不但对读书人的政治能力不屑一顾,对于文人学士们的文字本行,朱元璋也越来越敢于评头品足。朱元璋虽然中年之后才开始学习写文章,但因天分不错,常有出色之作。他的一些文字虽粗头乱服,却风格独特豪迈,气势吞吐千古,在古今帝王中独树一帜,他也颇以此自矜。



洪武七年,朱元璋举行诗文大会,命文臣们作《阅江楼记》。读完之后无一当意者,于是亲自动手写了两篇,给文臣们做示范。大臣们当然赞颂佩服不已,朱元璋照单全收,洋洋自得地登上了大明第一文学家的宝座。



不久之后,对当代文坛第一人的地位也不满意了,写了《驳韩愈颂伯夷文》、《辨韩愈讼风伯文》等文章,开始对中国文学史的显赫人物韩愈、柳宗元大加批驳,说韩愈对于“格物致知,尚未审其情”,说这些文人只会讲究词藻,不通人情物理。他俨然以帝王之尊,指导天下文人如何写作,文章强词夺理,满纸咄咄逼人的霸气。高己卑人、予智予雄于此达到了极点。



图片



滥杀



在统治前期,朱元璋极少杀文臣。到了洪武中期,天下已如磐石之安,朱元璋对自己的流氓本性不再刻意压制。他对文臣,一方面要任用他们安邦治国,另一方面,因为读书人到处都是,用不过来,稍不高兴就随手杀掉,毫不可惜。



洪武九年十二月,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万言书直陈时务,朱元璋叫中书郎王敏将万言书读给他听,一开头茹太素说了一大堆套话,让朱元璋十分讨厌,把茹太素叫进宫,按在地上痛打了一顿。第二天晚上,又叫人接着念茹太素的万言书,听到后面有四件事可行,这才把茹太素放了,说你的错误在于文章写得太长,其实五百个字就足够了。



过了几年,茹太素当到户部尚书,仍然爱提意见,因而“屡濒于罪”。一天,朱元璋在便殿宴请茹太素,给茹太素倒了一杯酒,吟诗说:“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茹太素磕头致谢,续韵吟道:“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朱元璋听了不禁为之侧然。但不久,还是找借口把茹太素处死了。



洪武十五年(1382年)四月,朱元璋设置僧司机构,大力崇佛。大理寺卿李仕鲁是颇著声名的程朱理学家,对皇上崇佛的举措颇不以为然,劝朱元璋崇儒辟佛,朱元璋不从,他一气之下,把手中的朝笏扔到地上。朱元璋大怒,叫武土当场把他摔死在台阶下面。



同州进士王朴性格鲠直,最爱直言极谏,有时见自己的谏言未被接受,还当面和朱元璋展开辩论。朱元璋开始几次对他的敢言劲头表示欣赏,后来次数多了不胜其烦,把他杀头了事。王朴根本不了解自己这类读书人在皇帝心中无足轻重的地位,路过史馆,还高声呼喊:“学士刘三吾志之:某年月日,皇帝杀无罪御史朴也!”



除了这类因为顶撞进谏而死者外,更多的读书人死于朱元璋的文字狱。



虽然朱元璋越来越看不起读书人,但他对读书人的防范戒备心理却丝毫没有放松。起因是“士诚小人”这个典故。



洪武初年,因为不满朱元璋的重文轻武,有一位武臣对朱元璋大讲读书人的坏处。他说,这些人心胸狭窄,嘴巴又刻薄,经常变着法地骂人:“读书人用心歹毒,特擅讥讪,如不警觉,即受其愚弄。如张九四(张士诚原名)优礼文人,请他们给自己改名,哪成想他们竟给他取名为‘士诚’。”



朱元璋说,这名字很好啊?有什么毛病?

   

武臣说:毛病大了去了。我的幕僚跟我讲,《孟子》上说了,士,诚小人也。这是骂张士诚小人啊!



朱元璋听后,立即找了本《孟子》来查,果然发现有这句话。他不禁竦然而惊:张士诚也算半个君王,给人叫了半辈子小人,到死都不知道,真是可怜。这无非读书人欺负他是盐贩子出身,瞧不起他,才这样捉弄他。而他朱元璋出身和尚乞丐,肯定更被他们瞧不起。从此朱元璋就开始对文臣们大起疑心,阅读奏章多了一个心眼儿。



朱元璋口口声声称自己是“淮右布衣”、“江左布衣”、“起自田亩”、“出身寒微”,显得十分豪爽坦率。但是这些话只能他自己来说,别人可千万不能说。实际上,做过乞丐与和尚,这一直是朱元璋内心深处最大的一块伤疤,万万触碰不得。



但凡“光”、“秃”、“僧”等与和尚沾边儿的字眼儿,都会犯他禁忌。因为是造反起家,所以也讨厌人提“贼”和“寇”。大明臣民其实谁也没有胆子当着朱元璋提这壶水,也没有兴趣提这壶水,所以奏章中不用这些字,朱元璋却更不放心,总怀疑别人会更加拐弯抹角地骂他,遂将防区无限扩大,到了极为可笑的程度。比如“生”字,因为近乎“僧”字,在他看来就不怀好意。而“则”字也很危险,因为“则”在淮西方言中发音与“贼”同。



按照明初习惯,逢年过节、皇帝生日之时,文武大臣都要上表庆贺。所上的表笺,照例由学校教官代作。虽然表笺中都是毫无营养的陈辞滥调,但因为都是颂扬自己的话,朱元璋很喜欢阅读。



但读来读去,越来越多的敏感词蹦了出来。出现次数最多的敏感词儿是“则”字。如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因所作《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句被杀;桂林府学圳导蒋质因所作《正旦贺表》中有“建中作则”被杀。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为都司作《万寿表》,以表内有“垂子孙而作则”句被处死;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为按察使作《贺冬表》,因表内有“以则天下”句而被处死。



其次,表笺中若有“生”(近“僧”)、“法坤”(近“发髡”)等字样,也以为这是讽刺他曾出家为僧之事。常州府学训导蒋镇因所作《正旦贺表》中有“睿性生知”句被杀。祥符县教谕贾翥为本县作《正旦贺表》,中有“取法象魏”句,因“取法”音同“去发”,贾翥亦未免一死。尉氏县学教谕许元为本府作《万寿贺表》,表中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一句,因“法坤”音同“发髡”,“藻饰太平”音同“早失太平”,许元送了性命。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事例,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朱元璋的想象力实在惊人,他制造的文字狱也因此触目惊心,骇人听闻。



亳州训导林云在所作《谢东宫赐宴笺》内有“式君父以班爵禄”句,朱元璋以为“式君父”为“弑君父”之隐语,林云因此而被杀。德安府学训导吴宪在所作《贺立太孙表》中有“永绍万年,天下有道,望拜青门”句,朱元璋以为“有道”为“有盗”之谐语,吴宪也因此身首异处。怀庆府学训导吕睿在所作《谢赐马表》中有“遥望帝扉”之语,朱元璋以为“帝扉”隐含“帝非”之讥,吕睿也遭杀头之祸。



此外,陈州府学训导周冕为本州作《万寿表》,以表内有“寿域千秋”句被杀,人们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后来只能揣测也许是因为“寿”字与“兽”字同音之故。



除了在表章里挑毛病之外,朱元璋还将文字狱扩展到文学作品当中,看到谁写的诗文让自己不舒服,就把作者抓来杀掉。



郎瑛《七修类稿》记载,洪武年间,四明僧人守仁应诏入京,闲着没劲,做了《翡翠》诗:“见说炎州进翠衣,网罗一日遍东西。羽毛亦足为身累,那得秋林静处栖。”朱元璋读了之后,对守仁说:“你不想见我,说我法网密吗?”于是以谤讪罪将他处死了。



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则记载,一位叫来复的和尚在给朱元璋的谢恩诗中有“金盘苏合来殊域”和“自惭无德颂陶唐”两句,朱元璋看后大怒,说:“汝诗用‘殊’字,是谓我为歹朱也。又言无德颂陶唐,是谓我无德,虽欲以陶唐颂我而不能也。”将之斩首。



明初“吴中四杰”之首高启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洪武七年,朱元璋读到高启创作的《上梁文》中,以“龙蹯虎踞”一词形容魏观的府治。朱元璋以为此语只可用来形容帝王之居,非他人能用,故将高启腰斩。



图片



屠戮



人到老年,人格常会发生剧烈改变。朱元璋晚年身体很不好,多年超强度的脑力劳动又使他出现精神变态。他开始随心所欲,通过无节制的屠戮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洪武晚年,稍有名气的文化人都难逃一死,死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文字狱,第二种是牵连进各种大狱之中。



除了高启,“吴中四杰”中另外三位,杨基、张羽、徐贲没有一个落了好下场:



杨基入明曾官至山西按察使,后来被谗削职,罚作劳役,死于工所。张羽入明曾官太常丞,后来获罪贬谪岭南,没到半道,又被召回,“自知不免,投龙江以死”。徐贲入明曾为给事中,后来又任河南左布政使,出征边疆的明军路过河南时,他“坐犒劳不时”,也就是没有及时提供给养,下狱而死。



类似事例,不胜枚举,一时才能之士“幸存者百无一二”。洪武十九年,方孝孺在致好友的信中,曾这样写道:“近时海内知名之士,非贫困即死,不死即病。”



朱元璋的文化政策成功地使明初文化人如履薄冰,收敛个性,粉饰现实,一味颂圣,不离规矩,点缀升平,埋下了永乐至成化年间“台阁体”的伏笔,同时也决定了有明一代学术不兴的基本局面。

【【【【【【【【【【【【【【【【【【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2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21-12-21 20:08 编辑

谁是杀死银叶先生的凶手?
金花婆婆和银叶先生一对夫妇都很奇特,飘然而来、忽然而去,后来金花婆婆扣回了紫衫龙王的帽子,算是有始有终,韩千叶却在独闯光明顶后,再无英雄事迹,就这么默默的死了。
 金花婆婆因此怪罪于胡青牛的“见死不救”,却没见她去找真正的凶手报仇,那真凶究竟是谁呢?书中也只借胡青牛之口一笔带过:“我问起下毒之人,知是蒙古人手下一个西域哑巴头陀所为”。 (三联版)
蒙古人手下、西域、哑巴、头陀,如此鲜明的特征,凶手必是范遥无疑了。 
动机也很容易猜到,范遥一直喜欢黛绮丝,黛绮丝嫁给韩千叶后,范遥恼羞成怒,便易容改装,将其毒死。连谢逊都看出来了:“范兄此举,苦心孤诣,大有功于本教,实非常人所能。唉,这一半也可说是出于韩夫人之所激啊。”不然何以解释金花银叶夫妇都中了毒,“老岛主无药可治,但尚有数年之命;老夫人却中毒不深,可凭本身内力自疗”?那自然是因为范遥舍不得杀心头之爱、只要韩千叶一人之命的缘故。
     
但在最初的连载版中,下毒的却另有其人,而且来头十分响亮:“我一问起下毒之人,知道是西域白驼派一位极厉害的人物所为”(旧版),西域白驼派,那自然是西毒欧阳锋一脉的后人了,可见在作者初始的设定中,《倚天屠龙记》作为“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部, 仍有意延续前两部中“五绝”的体系。(没过多久,南帝一脉的后人朱长龄武烈就出场了)
 那这位“西域白驼派一位极厉害的人物”究竟是谁呢?后文却再也没有提及,埋下的伏笔成了闲笔,到了修订版中,金庸灵光一闪,索性将犯罪嫌疑人指向范遥,如此一来,也和范遥单恋黛绮丝的剧情联系上了。
 但单单只改了这一段,书中再也其他剧情与此呼应,范遥既早知金花婆婆就是紫衫龙王,为何一直不提?黛绮丝又为何不找范遥报仇?以范遥的性格,是否真的会做这种事?如果要把这个分支补齐,《倚天屠龙记》势必要大大增写,甚至可能由四本扩充为五本,那么伤筋动骨不说,也没什么太大意义,于是到了新修版中,金庸快刀斩乱麻,让胡青牛旁述出了凶手三世:“我问起下毒之人,知是蒙古人手下一个西域老番僧所为”,范遥由此洗脱嫌疑,和韩千叶之死再无关联。
至于那个西域老番僧究竟是谁,为何毒死韩千叶,那又是和《倚天屠龙记》无关的另一个故事了

【【【【【【【【【【【【【【【【

中新社香港10月30日电 (记者 曾平)著名作家金庸30日在港去世,享年94岁。文学评论学者、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同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金庸小说体现了最多中国人做的梦,此梦的含义包括追求幸福、可以比赛以及忠孝节义最后会赢。
许子东解释,追求幸福是指金庸相信中国人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来追求幸福生活,而很多作家怀疑这一点;可以比赛意为金庸用江湖、侠客的形式来说明人的能力及其做的事情,归根结底是可以比较的。就好像功夫一样,你打什么拳,我打什么棍,我通过苦练、秘诀可以做到比人强。比如郭靖,其实就代表只要做得比人好就能成。
许子东认为,这种“可以比赛”的状态是所有在职场打拼的人、在商场奋斗的人,所有这些人,尤其是男人们的梦。
在做得好的过程中凭借的便是忠孝节义。许子东指出,就是对亲人要好、对朋友要好、对师父要好,人不能做坏事,把中国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在当中体现。
从文学的角度,许子东认为金庸将通俗小说引入经典境界、打破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的界限。也许再过几十年、百年以后,人们会因为金庸重新定义通俗文学、严肃文学。
而金庸的贡献不止于此。许子东表示,金庸创作最旺盛的年代正是中国文化遭遇挫折和断裂的年代,金庸用他的一支笔及其虚构的人物,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用最通俗和最有效的方式传承中国文化。“所以将来在历史上可以看到,20世纪后半期,这个世界上最有效地传承中国文化的人,就是金庸。”
谈及金庸与香港的关系,许子东表示,金庸必然产生在香港,因为像韦小宝那样投机、依靠幸运的特点其实都与香港的老百姓和文化生态有关。而金庸立足香港,其影响却辐射全世界的华人社会,这同样与香港这座城市的意义相似,本身带有一定局限,却以自身的独特性,影响整个大中华地区。

【怕【【【【【【【【【【

孙卓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射雕英雄传》里的杨康。

我觉得在《射雕英雄传》里,那些人对杨康的态度很操蛋。或者说,金庸在这本书里写的本身就很操蛋。杨康也许有贪恋荣华富贵的一面,但是完颜洪烈对他也确实非常好,像亲生儿子一样。杨康中毒的时候,他不惜给欧阳锋下跪求情,还犯险冲上去保住杨康。



所以,杨康对他有感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他从小就把完颜洪烈当成父亲,不管后来情况怎么变化,这段情感历程是没法一笔勾销的。

在理智上,杨康当然知道完颜洪烈是祸害他原生家庭的罪魁祸首,但是情感上,那些由日常生活堆积起来的情感难以抹杀。如果理智可以完全否定情感,那么人性就很值得怀疑了。

但是丘处机也好,穆念慈也好,都逼着杨康去杀完颜洪烈。郭靖也逼他表态:”我明日去北京杀完颜洪烈,你去也不去?”杨康“想起完颜洪烈养育之恩,一时踌躇不答”,郭靖就马上面露不满。

我觉得这简直是太操蛋了。

完颜洪烈该不该杀?

当然该杀。

那郭靖就去杀嘛,为什么非要逼着杨康去手刃一个自己叫了二十多年父亲的人?杨康已经经历一次人伦惨变,他如果手刃了完颜洪烈,不啻是双重的人伦惨变。

可郭靖不这么想,穆念慈也不这么想,金庸也不这么想。他们觉得是非清清楚楚,杨康不该犹豫不定,犹豫不定就说明他天性不纯。



但如果把郭靖置身于杨康的位置,他会去杀吗?不会的。是个人都很难下得去手。



成吉思汗很大程度上就像郭靖“精神上的父亲”。成吉思汗逼死了李萍,后来郭靖不也说“你养我教我,逼死我母”,恩恩怨怨难以清楚,最后也就算了吗?

那为什么就要逼着杨康去杀完颜洪烈呢?

【【【【【【【【【【【【【【【【【【【

明明父母双全,小尼姑仪琳为何对令狐冲自称“没爹没娘”?
原创 华伊云 一梦如是观 2021-05-31 07:16
谁还看金庸
回雁楼头的高大和尚
图片

金庸小说的插图,报纸连载时主要由姜云行(云君)绘制,到正式修订出版后,则一半姜云行,一半王司马,金庸曾评价二人:“他(姜云行)的画风细腻而生动,表现武侠小说中的动作和打斗很见功力。王司马先生的画风富于人情味,很能表现人物的情感”。

此二人负责插图,相信是金庸钦点,直到多年后重新推出世纪新修版,很多情节都做了修改,插图却依然原封不动。

甚至有一种可能:某些金庸不满意的情节,本打算在新修版中做修改,但由于这些情节已呈现在插图中,插图无法更换,索性这些情节也保留了下来,没有修改。

王司马、姜云行的插图,是自行选取情节,还是金庸指定,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最终呈现出来的成品,得到了金庸的认可,因此才一直沿用至今。

甚至小说中一些本来比较模糊的描述,在插图里都变得清晰直观。

比如:《连城诀》最早于《东南亚周刊》上连载时,人物并非清装,到了修订版,姜云行重新绘制插图,却都结了辫子,成为清朝人,但从小说本身看,似乎并不一定非要放在清朝不可。(多个版本的电视剧也都没有放在清朝的背景下)

图片

(《连城诀》于《东南亚周刊》连载,当时还叫《素心剑》,姜云行绘)

图片

(《连城诀》修订版插图,人物改成清朝装扮,姜云行绘)

姜云行应该不是一拍脑门,就做了修改,必然征求了金庸的意见,而到了新修版中,金庸又增写吴六奇等相关情节,将《连城诀》的历史背景盖棺定论。

但插图难免也有疏漏的地方。

比如《连城诀》里,狄云在第二回就被削断了右手五根手指,但插图中却一直十指齐全。

图片

(《连城诀》插图,狄云十指齐全,姜云行绘)

类似的错误,多因画家的疏忽,没有考虑周全,但《笑傲江湖》的这一张插图,却实在难以索这是《笑傲江湖》的“坐斗”一回,情节大家都很熟悉了,主视觉的三个人物分别是令狐冲、仪琳、田伯光。

而背景中还有四个人,其中一个是店家,另外三人同桌共饮,这三人是谁呢?

仪琳曾回忆起当日回雁楼上:“一张小桌旁坐着个身材十分高大的和尚,另一张小桌旁坐着二人,直到令狐冲被杀,自己抱着他尸体下楼,那和尚和那二人始终没有离开。……

还有,记得当时看到那个和尚端起碗来喝酒,在田伯光给令狐冲骗得承认落败之时,那大和尚曾哈哈大笑,这小姑娘当时也笑了的,她清脆的笑声,这时在耳边似乎又响了起来,对,是她,正是她!

那个大和尚是谁?怎么和尚会喝酒?”(修订版)

桌上的小姑娘和老者,对应曲非烟和曲洋,还有一个胖子是谁,无从得知,按照小说描写,这桌应只有曲洋爷孙,不该有此人。

插图上没有画出来的,还有“喝酒的高大和尚”,从形象上看,这个喝酒的高大和尚自然就是不戒,但不戒和尚是仪琳的父亲,看到田伯光如此调戏爱女,会笑着在旁边看热闹吗?仪琳看到慈父在旁,会任由令狐大哥惨被殴击,还不高声呼救?绝对不会。

但如果不戒和尚此时尚未和仪琳父女相认,那就说得过去了。

因此在小说第五回,令狐冲说自己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后,仪琳应了一声,自称:“我也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自幼便蒙恩师收留,从小就出了家。”

图片



还有一种可能,这个喝酒的和尚是金庸随手埋下的伏笔,本意是指向不戒,事后又发现不妥,因此后文并未明确说明“这个和尚就是不戒”,就把他当作了过路的路人甲?

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但很小。要知道,金庸小说历经多次修改,太过明显的破绽、闲笔很难留存下来,仪琳自称“无父无母”、回雁楼上的“喝酒和尚”,这两处作者肯定注意到了,新修版中还把“无父无母”改为了更口语化的“没爹没娘”,如果这是写错了,很难忽视吧?

而且这个“喝酒和尚”在旧版中压根没有,是修订版中新增、并在新修版中得以保存的角色。

旧版里的场景是这样的:“一张小桌旁坐着二人,直到令狐冲被杀,自己抱着令狐冲的尸体下楼,那二人始终没离开桌子。当时她心中怔忡不定,诸种事端纷至沓来,那有心绪去留神坐在这小桌旁的二人是谁,此刻见到那女童的背影,其脑海中残留的影子,一加印证,清清楚楚的记得,昨日坐在小桌旁的二人之中,其中之一人便是这个小姑娘。她背向自己,所以只记得她的背影,昨日她穿的是淡黄衫子,若不是此刻背转身子,说什么也记不起来。

可是另外一人是谁呢?她只记得那是个男人,那是确定无疑的,是老是少,什么打扮,那是什么都记不得了。”

可见旧版中只有曲洋祖孙,修订版新添了个和尚,这和尚喝酒不说,仪琳还专门在心中另起一行,扪心自问:“那个大和尚是谁?怎么和尚会喝酒?”如果仪琳早知自己父亲也是个酒肉和尚,她或许就不会有此一问,即使有此一问,也应该会想到同是酒肉和尚的父亲。

故事也许是这样的,在仪琳还是婴儿的时候,不戒就把她送去了恒山白云庵,然后云游四海苦寻爱妻,一日行至回雁楼,围观了一场精彩至极的坐斗,却和亲生女儿相见不相识。或许正因为看到了仪琳这个妙龄尼姑,不戒想起了十多年前送去恒山出家的女儿,于是亲自前往寻亲,通元谷中父女重逢,始知回雁楼头早埋因缘,不戒记起当时情景,怒从心起,抓到田伯光百般折磨,这才有了后来万里独行肩挑美酒独闯思过崖之壮举。

另有一处佐证,田伯光改名为“不可不戒”之后,曾向令狐冲转述太师父不戒和尚的回忆:“在那酒楼之上,你和那华山派的小伙子打赌,说道输了便拜我女儿为师,难道那是假的?我上恒山去找我女儿,她一五一十,从头至尾的都跟我说了。”新修版改为:“我上恒山去跟我女儿相认。”若回雁楼上的不是不戒,他和女儿什么时候相认的无关紧要,不必有此一改。

疑点也还是有的,不戒正式登场后,曾对病怏怏的令狐冲一阵奚落,绝口不提回雁楼之事,事实上,他也从没提过。这实在不合常理。

也许那个和尚真的不是他?我又犯难了。但转念一想,无论不戒有没有在回雁楼上出现,这对剧情根本毫无影响!

那么,就当“回雁楼上不戒”是个彩蛋吧,仅见于导演剪辑版中。

【【【【【【【【【【【【【【【【【【【【【【【

我与金庸同在剑桥读博的日子

2018年10月30日,武侠小说泰斗金庸(本名查良镛)逝世。本刊记者苗千曾在2017年撰写此文,讲述与金庸先生同在剑桥读博的日子。今日我们重发此文,以表纪念。


主笔|苗千
一晃十多年了,现在回想还是会奇怪2005年剑桥的夏天怎么那么热。我住在一栋维多利亚时期建的老房子里,房间里只有一盏灯,被一个纸糊的灯罩罩着。到了半夜吹进热风,我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从打开的窗户随热风一起进来的还有一种体态极大的蚊子,这让我想起家乡野外草原上那种专叮牛羊的蚊虫,心里充满恐惧。“这种蚊子在草丛里生活,不会咬人的。”来自台湾的林小姐告诉我。
林小姐是台大历史系的高才生,大学毕业后来到这里继续深造,刚完成了一年的硕士课程,正打算继续读博士学位。她恰好住在我的楼下,我们房间的构造一模一样,温度也基本相同,到了夜里都热得睡不着,她邀请我去她的房间喝茶夜谈。
图片《蒙娜丽莎的微笑》剧照

林小姐房间的书架上摆了满满三层佛教经典,大概是分了多少次从台湾背来的。我不明白一个以唐代佛教史为专业的学生何以从台湾跑到英国来深造,于是林小姐给我介绍她的导师——据说这位学者被认为是当代西方最了不起的汉学家,他研究中国历史几十年,直到现在每年都还往中国跑。“他真的很厉害,你给他一个汉字,他都可以告诉你这个字最早是什么形态,最早出现在中国哪本书里。”林小姐的台湾腔听起来很是夸张,我将信将疑,不过没有继续追问,毕竟当时我有自己的烦恼。
一天我和林小姐约好一起吃晚饭,下午时我却发现房间门下有一张她塞进来的便条,上面写她读博士的计划突生变故,心里实在太过烦乱,吃不下晚饭。此后我便很少再见到她,到暑假快结束的时候她似乎就离开了剑桥,据说去了伦敦。
开学后,剑桥小城的华人圈一下子热闹起来,因为据说金庸在拿到名誉博士之后,又来这里亲自攻读历史学的博士学位,我在报上看到他的博士导师的名字,正是此前我听林小姐说过的西方最了不起的汉学家。
图片2005年6月22日,金庸(右)身披“荣誉博士”长袍准备参加在英国剑桥大学举行的学位颁发仪式。当天,金庸获得剑桥大学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此后我便常从身边的同学朋友那里听到有关金庸的消息。与金庸同学院的同学常绘声绘色地向我形容他们将这位作家团团围住要签名和合影,把学院的中国学生聚会生生变成了一场读者见面会的盛况。有时我也从报纸或是国内的网络上看到他的消息,说他在剑桥的郊区买了一栋房子,每天从家到系里上下学的路上走一个来回,这期间他不会为“粉丝”签名合影,因为此时是学生身份,其他时间则愿意和读者交流。听说他爱去城里一家广东风味的中餐厅吃饭。他的那位汉学家导师,有时会亲自去金庸的家里辅导。
虽然和这位大作家在同一所大学同年入学,除了这些偶尔传来的消息之外,我与金庸最大的交集却只是在我卧室的书架上,有一套我从国内带来的《倚天屠龙记》。

【【【【【【【【【【【【【【【【
顾明道《荒江女侠》初集序

赵焕亭(1929年冬)





图片

《荒江女侠》书影



往予读唐人《谢小娥传》,每叹其文词斐亹①,生气跃然,固由作者笔札精妙,亦小娥之奇节伟行,足以张之。夫然后其人其文,峥嵘两峙于天壤,历千古而不敝,今读顾子《荒江女侠》之作,笔意倜傥,其奇恣酣畅处,乃欲突过《小娥传》,嗟乎!其人其文,相得益彰,谁谓古今人不相及耶?此真能传侠女者矣!



顾子之文如长江大海,浩瀚无际,每于盘蹙处起波澜,而伏流细淙,亦复涓窈有奇致;又如风行水上,杳然相遭,自成文章,则其词源之来,盖养之有素,故一发沛然莫御也。至于书中叙述,如昆仑学艺破韩庄,毁禅院以及月夜探塔,荒江歼盗诸节目皆一篇之最警策处,而全书大旨,悉以至性中之仁孝义侠为归,尤足挽晚近传武侠者荒诞讳盗之颓风,则是书固卓然可传。



时在季冬,适顾子由吴门驰书索序,因数语识归以之。



民国十八年季冬玉田赵焕亭谨序



注:①斐亹(wěi):文彩绚丽貌。



— 完 —

本文由民国故纸堆公众号整理,转载请注明

顾明道的丧礼

程小青《海报》1944.5



图片





顾明道兄的丧礼,已经在凄风苦雨中过去了。我并不想用什么“素马白车”、“执绋千人”一类的夸张,可是那四周给深水封没了的大众殡仪馆的礼厅上,仍拥挤了不少文友、同学和亲戚。丧礼是由谢颂三牧师主领的,简单而隆重,礼堂中充满了悼惜和同情的气氛。我在参加这一次丧礼以后,引起了几种感想,可是并不是消极的悲感。



独鹤兄在诔词中,用“清苦”两个字来提示明道兄的一生,的确,明道兄的一生都是在苦味中熬过的,可是他虽在万分艰难的挣扎中,除了用心血换取他的一家的生活以外,他不曾收入一个“不劳而获”的大钱。这是凭着二十多年的朋友的资格可以给他证明的。这样的生活方式,在现实的眼光中看,当然是够苦的——也许有些人会把他看做傻子,但一个健全的社会组织,却少不掉这种分子来撑持。



明道兄的从事著述、教读和对待朋友,我也不想用粉饰的词句替他宣扬。我认为他的长处只有“真诚”——一个基督徒的真诚。他对朋友说话,不虚伪;他答应朋友做一件事,不失约误时;他教学生,总是唯力是视的“孜孜不倦”,甚至肺病有了热度还是不肯停课。他虽是一个基督徒,因着他的不良于行,终难难得上礼拜堂,但他的严行无愧于一个基督的信徒。他交朋友,也难得登门拜访,可是朋友们偏面去看他的仍是络绎不绝。



去年他的病已经相当沉重,他还是支撑着授课,我一再劝他不能不停课了,可是他的补习学校开课还只一个月,要停课不能不发还学费。我和几个文友商量,大家凑集一笔钱,向学生们情商,打算把发还的学费打一个折扣,可是他和学生们商量的结果,不但不要他发还一个钱,而且再每月集送两千元。自去秋到现在,不曾中断。前天来送丧的同学们,还一致允许以后仍照常补助他的家族。在这个“师道陵替”教育商品化的时期,还有这样一班学生,——大都是职业阶级,并不是富有者,不能不使我深深的感动,同时也使我体验到真诚的感召力是多么伟大啊!



他的著述态度也是谨严纯正的,他写的《荒江女侠》只着重“义”和“侠”,却绝不像其他武侠小说含有“神怪”的毒药。因此他获得了不少忠实的读者群。那天有一位姓沈、一位姓陈的读者,冒雨送了很大的赙仪到殡仪馆去,还有程仲权先生,出了厚赙以外,还涉水躬奠,这,都可以显示他一生的笔墨,并不是白费的。



明道兄在病中和这次丧礼,亲戚朋友和同学们给他奔走出力的很多,在这混乱的时期,社会上有这样温暖的同情,那也可以给一般坚苦自守的人们一个慰藉。



末了,我觉得一个苦恼平凡的文人,有这样的收场,可以说是无憾了。只要使明道兄遗族能有温饱教养的友助,我相信他的在天之灵也可以含笑了!

【【【【【【【【【【【【【【【【【【

令狐冲和孙悟空:大师兄的体制人生
原创 余博 黑江湖 2020-06-15 09:35
图片
▲1986版《西游记》





《西游记》和《笑傲江湖》都是讲体制秩序的小说,两位主人公孙悟空、令狐冲都是大师兄,都向往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不同的是,令狐冲一出场就身在体制中,是华山派的大弟子,在五岳剑派中的同辈人中,也算佼佼者,如果岁月静好循规蹈矩,他的未来应该是莫大先生的样子,成为一派掌门,保全一点天性。



作为体制中人,两样东西不可缺。一是立场,正邪之分不能含糊,自居名门正派,绝对不能沾染邪魔外道,即便只是谈谈音乐,也有杀身之祸,刘正风就是例证;二是规矩,不能说话行事都要小心,要当进贾府的林黛玉,而不能自诩为有祖母奶奶撑腰的贾宝玉,否则早晚会被贾政大家长打个屁股开花。



而这两条,令狐冲都没做到,先是同情曲洋、刘正风,再是保护任盈盈,后是结交向问天、任我行,每件事都轰动江湖,等于公然向正道宣战。至于喝酒闹事,不胜枚举,早就被没有暴露面目的岳不群看不上,后来直接就是决裂和利用。所谓立场和规矩,也就是两个字“服从”,立场是个人主义必须无条件服从集体主义,规矩是下面的人必须服从上面的人,如果当了不服的人,那就没法在体制里混了。



而孙悟空一开始是体制外的人,取经之前是反抗体制,取经之后是进入体制,所以可以说取经故事是治疗不服的故事。大闹天宫之前,他短暂地进入过体制,虽然出身是体制外的野神仙,但神通很大,收服不了,只能收编,先是给实的待遇,封了小官,后是给虚的名号,认可称齐天大圣。



只是猴子进入体制后,立场没有问题,问题是没有规矩。捣乱了蟠桃会,吃了老君丹,还当没事人,他可能没想到自己就是干了点吃吃喝喝的事情,咋会引起天庭出动那么多人大动干戈?



其实,吃喝是小事,吃谁的东西、喝谁的东西就是大事,这就是规矩。蟠桃会是王母主办,老君丹是太上所炼,这是神仙世界的最高管理层,不是谁都有资格动他们的东西。没资格还动了,后果就很严重。



天兵天将擒不过,还有二郎神,天庭制服不了,还有如来佛祖,等把孙悟空压住了,就开个“安天会”庆祝。压了五百年,取经五千天,唐僧的磨难是已经导演好的基层锻炼真人秀,孙悟空的磨难则是体制生存法则公开实践课——规矩要严明,立场要坚定。



三打白骨精是没有规矩的矛盾顶点,孙悟空一再质疑顶撞团队首脑唐僧,结果白骨精是不是妖精已经不重要了,反倒是让孙悟空走变得很重要,而由离去到回归,孙悟空的规矩意识渐渐强化固化;打死了一模一样的六耳猕猴,彻底消除“二心”,从此只有一个立场。



到了玉华州,妖怪分两股,九头狮子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孙悟空放了毫无心理压力,而那些野妖怪狮子精就要被活活杀死,剥皮烹饪,成为盘中餐,何其惨也,孙悟空也毫无心理压力,谈笑风生,以为是好事善事。



再之后,老孙天上地下呼朋唤友,毫无阻碍,已经是彻底进入体制,只差个封号而已。到了西天被封“斗战胜佛”,和体制外的妖怪的斗战,自然是胜了,和体制内的妖怪的斗战,胜了也无从制裁,他最终还是被体制收编。



《笑傲江湖》是大师兄如何摆脱体制,《西游记》是大师兄如何进入体制。而《笑傲江湖》的书名来自《西游记》第九回的一首《西江月》,原文是“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



其实,“笑傲江湖”只能是个梦,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标配而来的就是立场拷问和规矩拷打,是各种“不服”的专治猛药特效药,又有几人能笑得出来、傲得起来呢?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5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22-1-8 12:59 编辑

与金庸无关

近人梁启超在他的《王安石传》中,几乎把这位北宋宰相捧上了天,但任公毕竟卓识而不凡,他敏锐地意识到王安石的新法是一种“干涉政治”,并不无道理地指出,这种“干涉政治”在立宪法治国家易行,而在专制国家难行。



梁启超还很有洞见地将王安石的政治思想比附为他自己的时代正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髦的社会主义。“荆公欲举财权悉集于国家,然后由国家酌盈济虚,以均诸全国之民,使各有所藉以从事于生产。”



虽然他对王安石推崇备至,但对他的新法却明显缺乏信心:“然则公之法其果为良乎?为不良乎?吾卒无以名之也。”



【【【【【【【【【【【【【【【【

美国就象一个健康机体,其抵抗力有三层保护:爱国主义、道德及宗教。如果我们能削弱这三个方面,美国就会从内部垮掉。
约瑟夫·斯大林

1926年8月3日,胡适在访苏期间所写的日记中称:
今日回想前日与蔡和森的谈话,及自己的观察,颇有作政党组织的意思。我想,我应该出来作政治活动,以改革内政为主旨。可组一政党,名为‘自由党’。充分的承认社会主义的主张,但不以阶级斗争为手段。共产党谓自由主义为资本主义之政治哲学,这是错的。历史上自由主义的倾向是渐渐扩充的。先有贵族阶级的争自由,次有资产阶级的争自由,今则为无产阶级的争自由。

】】】】】】】】】】】】】】】】

水浒传》的故事源头,其实是南宋的民间抗金武装 | 短史记
孙述宇 短史记-腾讯新闻 2021-12-17 20:16
图片
图片

作者丨孙述宇
编辑丨吴酉仁

梁山泊忠义堂的好汉全伙归顺朝廷,是《水浒传》中的一件大事。这件事使许多现代读者嘲笑甚而痛骂《水浒传》。

梁山泊受招安,本身是件颇为奇怪的事。读者记得,《水浒传》起先讲众好汉如何一一到梁山落草为寇,他们上山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大致都不是由于生来贪财嗜杀,也不是性格上有着社会难容的特点,而是由于受到压迫虐待。压迫虐待的根源,差不多都可以追溯到官吏与政府,否则便是些为富不仁的地主土豪。

这样看来,英雄们应当是与他们当时的政权过不去的, 当他们喊出“替天行道” 的口号时, 读者会直觉认为这表示他们要推翻现有政权。可是,等到一百零八位集齐了,他们的领袖宋江却提出要归顺朝廷,这时虽有好几位弟兄反对,但是到头来大家还是由宋江带领着,受了招安,为宋廷效力。效力的方法,除了与外患辽国作战,还扫荡田虎、王庆、方腊这些与梁山泊差不多的组织。这样的结局,说起来真是很令人诧异的。

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一、水浒好汉与南宋忠义武装

其实,《水浒传》早已安排好,要众英雄受招安。

早在第一回,小说解释这百多个好汉的来历时,说他们都是些星宿,由于魔心比较重,从前被道教的祖师镇压在龙虎山上清宫里,现在太尉洪信来到宫里,不小心把他们都放了出来。可是洪太尉之所以会放掉他们,也不是无缘无故,而是因为:“一来天罡星合当出世,二来宋朝必显忠良,三来辏巧遇着洪信。岂不是天数!”这第二句,“宋朝必显忠良”,表示天数已定,众英雄会为宋室效力。

今日的一般读者,带着看侠盗的心情来读《水浒传》,看到这句话突突兀兀的,又别无说明,自然会摸不着头脑,也就留不下什么深刻印象。读者看的若是金圣叹所编纂的七十回本,就根本读不到这句话,因为金某把它连同上下几句一起删除了。

图片
♦ 《忠义水浒传》插图“洪太尉释放妖魔”

要理解《水浒传》为何早早安排好了众英雄受招安的结局,便不得不提到这本书的来历。

《水浒传》弥漫着一股强烈的亡命心态,可见当初有强人参与创造。这强人,便是南宋时某些抗金的民间武装,那些广泛地称为“忠义”队伍的某一支。他们依据新鲜的宋江传闻,以他们的观念加以改编,拿来自娱部曲,并做宣传。这些加进了他们自身经验的故事,流传下来,在明初编进了《水浒传》这本长篇里。整本长篇未必全是他们创作的,民间职业说故事的艺人可能有份,别的亡命武装也有份,编纂成书的人(罗贯中?施耐庵?)更有份;但“忠义军”一定有份,否则书中许多现象无从解释。

南宋的忠义民军与《水浒传》有关系,这样的观念,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已有王利器(文学家、历史学家)和严敦易(古典文学专家)等学者提出过。王利器的讨论可惜不详,严敦易的意见则可见之于他的《水浒传的演变》一书。他提出几点证据,说水浒故事是忠义民军创造的:

一、这些武装民众以“忠义”为号,宋朝廷这样称呼他们,他们也这样自称,而《水浒传》向来叫《忠义水浒传》,梁山上又有忠义堂。

二、忠义武装的主要根据地之一是太行山,太行距梁山泊很远,可是水浒文学常把这两个地方并提,小说也来一个“河北玉麒麟”与“山东呼保义”并列为梁山的两首领。

三、宋金战争中的一些名字,如张叔夜、关胜、王伦等,都在书中重见。

图片
♦ 严敦易《水浒传的演变》

严氏的讨论,大旨肯定是对的。奇怪的是他竟完全没有看出小说中报国之心与保皇之忱也是有力的证据。

招抚盗匪当然是中国历史上的常见现象,不限于有宋一代。不过,草泽报国却可说是南宋的特色。南宋的情况颇有特殊之处。当金破了汴京劫走二帝之时,各地守土与勤皇的军队溃散而沦于草泽的为数极夥,加上河东、河北及山东等沦陷地区的平民为了自保而在山间筑堡营寨,民间武装的总量变得非常惊人。在南方复兴的宋室就借助这些民间武装力量来与金人周旋。民间武装之中有许多人,在建炎绍兴以至再后的数十年间,曾为国抗金。宋朝廷借助他们的方法有几种。有的是收编为官军。他们成了张、韩、刘、岳麾下的精兵。宋室对江淮一带的民间武装,则往往是供应钱粮,委以官职,责令守土,有时还许以世袭,造成一道缓冲地带,以减轻金国与伪齐的压力。这一类武装之中,如翟兴、刘位、赵立、李彦先、薛庆等,都为国捐了躯。至于远处黄河北岸的“忠义”,宋廷一再与之互通消息,颁给名位,而他们对朝廷的军事行动也曾热烈响应。岳飞在绍兴十年出兵河南之时,部将“梁兴会太行忠义及两河豪杰等,累战皆捷,中原大震……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这种情形,与忠义堂的好汉受招安后为国效力的故事,是可以紧凑地对照而观的。

有了这一段历史作为背景,《水浒传》中许多话便都有了一种意义。

比方说,玄女娘娘对宋江的训示,和天门石碣上的“替天行道,忠义双全”,恐怕就是当年宋廷训勉忠义民军的意思。大聚义之时,一百零八人的盟誓词中,有“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话,这些大概也反映了一些忠义武装的誓言。“替天行道”这很重要的四个字,在玄女圣训、石碣天文和众人誓词中都有,联系历史来看,这四个字便是宋廷在责成沦陷区内的忠义队伍去代替官府抚恤柔民,所以在大聚义的誓词中,“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是连接着的,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试想,草泽英雄矢誓要同时“共存忠义”与“保境安民”,除了是反映金境内的游击武装表示仍宗赵宋而抗金保民,还可能是怎么一回事?梁山泊里“忠义堂”前竖一支写着“替天行道”四字的杏黄旗,这幅图画,不是正代表一个典型的两河或山东忠义武装的山砦吗?

图片
♦ 按忠义人的逻辑,“替天行道”之“天”指的是赵宋天子

《水浒传》对皇帝的态度,曾使许多人困惑不已,我们凭这一段史实,可以解释得很自然。《水浒传》只反官吏,不反天子,痛斥蔡童高杨“四贼”之余,却赞颂徽宗皇帝为圣明。我们依史实来解释,这种忠心便是那些忠义人马的态度——忠义民军的出身,是以溃散的官军和地方自卫组织为主,他们成为法外之徒是因为所在地区的宋地方官府已经崩解了,他们又不甘受制于金,所以叫他们作忠良。徽宗是很可责备的,他断送了江山,可是传讲水浒的忠义队伍却很可能特别不愿对他出言詈骂。

再如,阮家弟兄在第十九回对付缉捕使臣何涛之时,唱过两首很奇怪的渔歌:

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
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老爷生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
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

据汇校本《水浒全传》,两歌都载在这小说的一切重要版本里,不好轻易说是手误。我们若以忠义军的史实来解释,这些歌中的忠君意识,便是忠义军的意识。可是,这里头还有个问题,那就是这种意识与阮家弟兄的其他行动并不一致,他们一向对朝廷无好感,后来又“倒船偷御酒”,读者从不闻他们说过“奸臣瞒蔽圣明天子”之类谅解皇上的话,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对皇上尽忠呢?

这个问题,也许要这样解释:忠义军创作水浒故事,里面本有许多忠君保皇的话,但这些故事流传到山砦之外时便要修改,否则会有政治迫害之虞。还有,忠义武装渐渐都消灭了,流传的人的政治意识也就渐渐减弱,会从艺术观点来修改故事。到《水浒传》在明代编纂之时,许多故事都改动过了,许多话语删掉了;但歌儿由于押韵的缘故,留存的能力特强,于是这些保皇渔歌便像古生物的化石一样保存着,不过与包藏它们的故事却不十分对应了。

二、晁天王之死与宋钦宗之死

曾头市是《水浒传》的一个重要故事。

故事开始时,宋江和公孙胜在芒砀山收了樊瑞等几个好汉加盟,回到梁山泊边界,遇见金毛犬段景住来入伙。他自言是涿州(河北)人,平时只靠去北边地面盗马为生,这次去一个叫作枪竿岭的地方偷到大金皇子乘坐的名驹“照夜玉狮子”,打算牵来梁山泊作为谒见之礼,不料经过凌州西南曾头市时给曾家五虎抢了去。宋江派神行太保戴宗去查,戴宗回来时报告道,曾头市为首的家族叫作曾家府,原是大金国人,五个孩儿都有武艺,号为“曾家五虎”,他们发了誓愿要与梁山势不两立。晁盖闻报大怒,亲自领兵去报仇惩戒,却给两个法华寺僧人骗进曾头市内埋伏之中,被敌方的史文恭射死。以后,梁山英雄们拥宋江为主,引了卢俊义上山,又收了关胜、索超等几员重要官将,破了大名府,然后大队人马去围曾头市。攻破之时,把史文恭捉住拿来剜心活祭晁盖,其他未战死的曾家人口一个也不留。

这是个有寓意的故事。

今天的读者不喜欢讲寓意,他们看见这种方法从前用来解说《诗经》和《楚辞》都解得不好,他们反对在《红楼梦》中索隐,自然也反对在《水浒传》中找寻隐匿的意思。可是曾头市故事只能这样解。倘使这是个无寓意的、直白的真实故事,倘使这里头的宋江就是《徽宗本纪》里那个淮南盗,那么,他在宣和初年来到山东河北之时,怎么会遇上一个金人的村镇呢?这时在宋金之间隔着一个辽,领土广阔,有三百多座军州,比宋小不了多少。

严敦易已经注意到这个故事是在映射宋金交绥,他指出,曾头市与梁山泊的往还书札很有国书公文的味道,其中有“各守边界”“遣使讲和”“国以信而治天下,将以勇而镇外邦”等言语。不过,严氏忽略了晁盖死在此地的重大意义。

晁盖丧生之事,很令人诧异。依照《水浒传》叙述,蓼儿洼的好汉们在征方腊之前,上上下下都很齐全,一个也没有死。他们武艺固然高强,所以不会死于战斗中,而且运气也实在好,即使被擒了,也总是囚在牢狱或槛车中,迟早让弟兄们救回。这种英雄故事的写法是很袒护英雄的,使读者听众易于自拟其中的主角,从而得到快乐。那么,晁盖为什么是个例外呢?他是“梁山泊主”,理应更难丧命才对。曾头市那场仗,一个弟兄都没有牺牲,偏偏是身为主帅的他死了。这个既有违故事惯例又兼不合常理的结局,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曾头市故事若是映射宋金双方在动干戈,晁天王是梁山泊主,便相当于大宋皇帝。宋的徽钦二帝是给金人掳去而死在异国的,现在故事说晁盖在这个金人村镇遇害。他死后,梁山好汉把他的灵位供起来,喊着报仇的口号来打曾头市。当年的南宋,在和谈之后是不作兴提这件国耻了,但在建炎和绍兴初年,自高宗皇帝而下,许多大臣和武将,乃至那些溃卒军贼如“没角牛”杨进和铁枪王明等,前前后后说了不知多少“迎还二圣”的话。

也许晁盖是专指钦宗,因为钦宗皇帝像晁盖一样,据说是给敌人用箭射死的。

《宋史》中钦宗的本纪并没有说他怎样死去,大概由于南宋史馆讳言此事。但宋人对被俘的皇帝很关心。《三朝北盟会编》卷首所引书目中,叙述二帝北行的不下三十种之多。士大夫看书,半文盲的贩夫走卒则在勾栏瓦子职业说话人和其他道听途说的场合得到消息。他们所听到的大概就是录在《大宋宣和遗事》之中的这个伤心的故事:

(正隆六年)春,(完颜)亮宴诸王及大将、亲王等于讲武殿场,大阅兵马,令海滨侯延禧、天水侯赵集,各领一队为击掬。左右兵马先以羸马易其壮马,使人乘之。既合击,有胡骑数百自场隅而来,直犯帝(宋钦宗)马,褐衣者以箭射延禧,贯心而死于马下。帝顾见之,失气坠马。紫衣者以箭中帝,帝崩,不收尸,以马蹂之土中。褐衣、紫衣,皆亮先示之意也。帝是岁年六十,终马足之祸也。是岁,亮刷兵马南征矣。(《宣和遗事》后集,“延禧钦宗坠马为马踩死”条)


《水浒传》中晁盖便是被敌人一箭射下马来的,弟兄们当然不会任由他被践踏在马足之下,他们拼死命把他救回,但这箭究竟取了他的性命。

图片
♦ 《大宋宣和遗事》关于宋钦宗之死的记载

《宣和遗事》是一本奇奇怪怪的杂录,大概是南宋的“说话”资料集成。研究《水浒传》的学者都知道它收了几段零碎的水浒故事。靖康围城和二帝被掳的叙述很详,内容与一本叫作《南渡录》的书差不多。《南渡录》是南宋时文字,当年一定曾经遭禁,也许金与宋两国都不准刊行,可是流传很广,证据是那一长串的书名— 除了《南渡录》,又叫《南烬纪闻》《窃愤录》《孤臣泣血录》《靖康蒙尘录》《北狩日记》《徽钦北狩录》等,大抵总是在某地禁了,在他处换个书名又印行起来。书之所以畅销,自是由于宋人怀念旧帝;遭禁的原因,也可于内容中看出:书中有无数皇室受辱的故事,诸如皇帝受命行酒、皇后被逼唱曲、宗姬被污以及高宗皇帝的生母韦太后也已失身于盖天大王,等等。这些故事,金人不会愿意任由它们激发汉人的愤慨,而宋高宗一力主和,自然也不会喜欢国人讲谈这种种耻辱。

事隔了八九百年,我们今天不会觉得曾头市故事有什么特别,也不觉得射死晁盖有什么深意;但在绍兴末年和以后的孝宗、光宗、宁宗、理宗的年代,金境和宋境的汉民听故事时,一听到梁山人马和金人族类打仗,就会很留心,及至听见梁山泊的主公丧生在金人境内,他们就会明白,这是“靖康耻”的故事,史文恭的箭是那个紫衣人的箭。

此外,我们拿《水浒传》与别的早期水浒故事比较,会发觉曾头市这个故事是《水浒传》所独有的,在《宣和遗事》和元人创作的水浒剧中,曾头市和曾家五虎这些名字找也找不到。元杂剧所据的那套水浒故事,把晁盖的死地定在祝家庄。说不定“祝家庄”之名是有象征意义的,不过总是太隐晦了一些,令人很难联想。《水浒传》所收集的一套故事,把晁盖放到曾头市去死,真是画龙点睛了:这是个金人聚居的地方,这些金人又是誓言与梁山泊不两立的。等到他们射死晁天王时,宋人必定清楚明白这是个什么故事了。“曾”字不是胡乱取的,它与“金”字及女真的“真”字谐近。

三、“智取生辰纲”与打击伪政权

晁盖等八条好汉截劫大名府梁中书生辰纲之事,是宋江三十六人故事中极其有名的一个。书里说“这个唤作‘智取生辰纲’”。《宣和遗事》也载有这个故事,只在细节上与《水浒传》略有些出入。

这也是一个喻言故事。

骤听起来,故事倒也真实,因为说来好像有条有理:一群江湖好汉合谋劫掠一批财宝,这批东西是一个凭借着裙带关系而高踞要津的贪官以生日礼物之名,送去孝敬在京城里为他撑腰的老丈人的。可是细想起来,这样一件事还是不甚合理,主要原因是财宝的数量似嫌太大了。生辰纲是十多担金珠宝贝,总值达十万贯,而且是每年送的。从前形容巨富,也不过是说“家财万贯”,如果梁中书每年要把十个巨富的家财输到丈人蔡太师库中,他这女婿的贪官岂非白做?

故事中“为丈人敛财”这一节,其实是暗指“为金人敛财”。梁中书呢?指金人所立的大齐皇帝刘豫。这个比喻带着嘲讥却并不离谱:刘豫是金人的“儿皇帝”,现在小说称之为女婿,只叫歪了一些儿。刘齐是傀儡政权,每年理当向金人上头进贡,这年贡便是一年一度的生日礼物了。

晁盖等八筹好汉截劫生辰纲,所指的当然是忠义人劫取刘齐输给金人的进贡。这种事情发生过吗?依情理推测,一定发生过,而且次数会不少,因为沦陷区里的忠义人是些法外强徒,他们受匮乏之苦,心中亦有贪欲,兼且对刘齐傀儡政权与女真侵略者都很憎恨,看见这些“不义之财”,当然觉得是“取之何妨”?除了推测,我们也有一项直接证据,那就是《金佗稡编》所录得宋枢密院的谍报,“探得大名开德府界梁小哥人马截了山东路金帛纲、河北马纲”。梁小哥(梁青、梁兴)即是《水浒传》里的燕青,《水浒传》虽然在“智取生辰纲”中没有算他一份,但是较早的《大宋宣和遗事》是把他列名在同谋的八筹好汉之中的,这是有力的证据。(《遗事》的八人中有燕青和秦明,没有公孙胜和白胜,其余与《水浒传》相同。)

图片
♦ 电视剧《水浒传》“智取生辰纲”剧照

我们这样判断,还有几项“环境证据”。一是大名府。这城市是宋的陪都之一,叫作北京,属河北路。它的特殊意义在于它是刘豫初受册封为齐帝时的首都。三年后,到阜昌二年(即宋绍兴二年),齐才把首都迁到汴梁去。我们说生辰纲是刘豫给金人的贡礼,恰好小说中叙述这批宝货是北京留守梁世杰所输,是从大名府送去的。

北京留守梁中书手下有大将李成和闻达,职任兵马都监,是日后上梁山做好汉的勇将急先锋索超的上司,这两人是谁呢?李成就是同姓同名的李成,传在《金史》卷七九,列传第十七。这人本是建炎时军贼首领之一,后来他降给刘豫,到金人废了大齐,他便直接做金人的鹰犬,屡与岳飞打仗。《金史》说他“勇力绝伦,能挽弓三百斤”,所以《水浒传》也说他有“万夫不当之勇”。李成的绰号,也如在小说中一样叫作“天王”,见《岳侯传》(《北盟会编》卷二〇七)。与李成并称的闻达,我们可以猜想是指徐文。徐文本是南宋的水军统领,在李成等人降附刘豫时,他受到朝廷与同僚的疑忌,终于领军越界投降,传在《金史》与李成同卷。只因闻达的姓与徐文的名同音便把两人连起来,读者会不服,但是《金史》说徐文“挥巨刀重五十斤,所向无前,人呼为‘徐大刀’”,《水浒传》里的闻达亦恰巧叫作“大刀闻达”。

当初创作水浒故事的忠义人为什么要选徐文来讲呢?他们为什么不选其他人?大概是因为徐文手上沾着忠义人的鲜血特别多。据《金史》举出的劳绩,徐文是专做境内的保安绥靖工作的。

此外,《水浒传》中宋江与历史上岳飞的事迹虽有许许多多不同,但相似之处也不少,绝不是巧合解释得来的。除了忠皇攘夷等大处以及屈死与平反的命运,宋江的一些故事也显然是从岳飞那里来的。比方说吧,宋江在江州要杀头,因为有人告他谋反:那正是岳飞的罪名。宋江谋反的证据是什么呢?黄文炳说看见他在酒楼题了反诗。题反诗的故事,章回小说里常见,读者习以为常,也就不甚注意,但宋江这件是反诗故事的鼻祖,不是从别的作品中模仿来的。而且我们查查历史,文字狱要到明清才盛,唐宋时何曾有什么名人题过反诗呢?而岳飞却恰巧有这样的“罪证”,据他最早的佚名传记《岳侯传》载,岳飞一入狱,万俟卨等人便说他反状甚明,因为他曾在游天竺寺时题了“寒门何载富贵”这样的句子(《北盟会编》卷二〇七)。

总之,《水浒传》故事的源头,与南宋民间的抗金忠义队伍有很密切的关系,与《宋史》里真实的“淮南盗宋江等”反倒关系不大。图片(来源:腾讯新闻)


图片


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的诞生》, 孙述宇著,后浪出品,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1年出版,已获出品方授权。原文较长,有删减。大小标题系编辑所拟。



作者简介:孙述宇,学者、翻译家、文学评论家。1934 年出生,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毕业于新亚书院外文系,继在美国耶鲁大学获英国文学博士学位。于香港中文大学执教多年。学术专长为英语文学、英语史,以及中国旧小说。专著有《古英语》《金瓶梅的艺术》《水浒传的诞生》等。

】】】】】】】】】】】】】】】】】】】
对金钱的描述,你们也太会说了[裂开]:
我发现金钱就像第六感, 没了它,你就无法最佳地发挥其他五感。
| 毛姆
货币是被铸造的自由。
| 陀思妥耶夫斯基
我太明白了,那东西才是
制造梦想的底料
| 菲利普·拉金
要过上简单、安逸、自由的生活,前提依然是得赚到足够令你安心的钱。
这个世界是现实的,只有你用努力和自我,令它柔软。
| 杨昌溢
我现在像需要空气一样需要钱。
| 陀思妥耶夫斯基
完美的人生是聪明的头脑加上一笔遗产。
| 叔本华
当金钱可以买到快乐时,飞扑去买。
| 倪匡
钱对我来说就是黄金时刻,钱是我的心情。
| 安迪·沃霍尔
我们手中的钱,是保障自由的工具。  
| 卢梭
钱就是花骨朵,是含苞欲放的花瓣。只要“花”出去,每一分钱都可以怦然绽放。
| 毕飞宇
钱能够给我带来人世上最最宝贵的东西——
不求人。
| 毛姆

【【【【【【【【【【【【【【【【
反思“五四”,还原自身文化传统的逻辑

文章摘自《论家》

孙向晨 著



文章共4445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厘清了西学与现代性思想“二而合一”的状况后,在现代社会如何重新面对中国文化传统也是一个巨大疑问。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依然萦绕于怀。要重新定位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价值和意义,就必须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迈过“五四”这道坎。“五四”是一个结,“古今中西”在这里被打成了死结。“五四”是一个复杂的论题,蕴涵了太多需要厘清的线索。无论赞颂还是反对,一旦成了符号,就意味着它未经审视地与某种思潮挂上了钩,自由主义将其奉为圭臬,左翼视之为新中国的肇始,保守主义斥之为传统的颠覆。符号变成了神主牌那就更不容反思和质疑了,这与“五四”本身的精神恰恰是相悖的。正如西方有启蒙运动,也有“启蒙辩证法”。在中国也需要“五四辩证法”,重新审视“五四”传统。一方面“五四”所阐发的启蒙精神:个体上强调自由和平等,社会上强调反帝反封建,价值观念上强调科学和民主;高扬个性的解放和理性的批判精神,代表了现代性的价值取向。在这个意义上,“五四”精神依然指导着中国人的现代价值观念,“五四”精神依然需要发扬光大,“五四”命题在某种意义上依然没有实现。另一方面在更广泛的新文化运动中,文化保守主义在当年就对“五四”的命题有着深切反思,已然显露出“五四”的某种局限。现代中国要求以更加阔大的视野来审视“五四”,这样就意味着需要用“五四”激发出来的批判精神,来对“五四”本身加以审视。



图片



尽管“五四”新文化运动本身是多样化的,有着多向度侧面,但就现实层面而言,无论出于什么样原因,其留下的精神遗产却代表着以现代性价值取向对中国文化传统持强烈的批判态度。“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古今”问题显得如此得扎眼,以致只能通过“断裂”来完成“古今”的转化。“传统”在现代中国长期以来背负着沉重的负面形象,“五四”对此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即便是激进的士人,仍然对中国文化传统保有信心。“五四”打倒孔家店之后,传统价值观念就一直被视为现代进步的障碍与绊脚石。“传统”在现代中国的语境中并没有作为一种积极力量加以反思,任何对传统的“反思”都是以彻底批判为基本出发点,在这个前提下,“家”成了“万恶之源”,“孝”成了人格丧失,“家族”成了专制体制,由此造成了“传统”的积极意义在现代社会一直晦暗不清的局面。尽管有梁漱溟、熊十力、学衡派等文化保守主义的努力与挣扎,传统的价值形态长期以来都只是作为反面教材而存在。这个局面直到今天才有所改观。时至今日,当人们如梦初醒,开始回首“传统”时,希望从传统价值形态中汲取力量时,“传统”早已离我们远去,当代中国社会则显得摇摇欲坠。“五四辩证法”意味着从“五四”汲取的批判精神要指向“五四”本身;而备受“五四”诘难的中国文化传统,其本身反倒可以成为反思“五四”的一个基点。


“五四”精神的展开有两个基本逻辑:一个是政治的逻辑,一个是文化的逻辑。用李泽厚先生的说法就是“救亡和启蒙的双重变奏”,“救亡”和“启蒙”大致指出了这两个层面。与更为直接的“救亡”和“启蒙”相比,“政治”与“文化”两个层面的区分可能更为确切。“五四”所展现的政治逻辑显然要比“救亡”概念复杂得多,文化的逻辑也远大于“启蒙”概念。就政治层面多重线索的交织而言,有自由主义的诉求,有左翼激进的追求,有“救亡”的努力,也有建立新中国的气象;就文化层面多重线索的叠加而言,“五四”所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有历史进步的指向,有文化革新的倡导,有对普罗大众的关怀,有科学和民主的推进,有反传统的激烈情绪,也有保守传统的坚持。


尽管“五四”存在着政治和文化的两种逻辑,两者始终交织在一起。在“五四”之前,我们清楚地看到,梁启超即便对中国政治秩序在态度上日趋激进,但是对中国文化传统依然保有他的肯定与坚守。但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政治的逻辑”已经开始深切地压迫“文化的逻辑”。最终政治的诉求,而且是政治中最狭隘的诉求成了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指向,李泽厚先生称之为“救亡的任务压倒了启蒙的诉求”,这只是一个方面;在更大范围里,则是激进主义的政治要求压倒了文化上一切进一步反思的空间,不仅“启蒙”的工作没有完成,在启蒙基础上对自身文化传统的合理反思更没有完成。急迫的政治要求使“五四”在文化价值取向上的种种局限因此被遮蔽,“五四”在政治上的“正确性”也掩饰了其在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单薄性,现代性的完整性和文化传统的深厚性都因此被牺牲了。所有这些都成了现代中国不得不接纳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传统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黯然失色。李泽厚先生的“救亡与启蒙”的逻辑依然局限于现代性叙事的内部,显然没有顾及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意义这一向度的问题。



从保守主义的立场看,“五四”颠覆了自己的传统;从自由主义的立场看,“救亡”压倒了“启蒙”。就此而言,“五四”不是走错了方向,就是错失了自己的使命。放眼历史,必须承认“五四”在现代中国的地位是历史使然。洋务运动以来,中国思想者一直在探求中国现代转型的道路,从器物到制度,从君主立宪到共和民主,从思想改良到新文化运动,近代以来的中国在迈向现代社会的道路中,确有种种尝试,失败也是有目共睹。甲午海战、袁世凯复辟、种种不堪回首的现实终于击碎了人们的梦想,迸发出“五四”的呐喊。事后诸葛亮式的“告别革命”,是过于轻忽了历史进程中的“势”。



图片


“五四”在政治上的正确性——反帝反封建的现实主题,科学与民主的前进口号,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梦想——始终是现代中国历史的基本驱动力。但是,“五四”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激进的,即便在“文革”中,“五四”依然是一面旗帜,这就非常能说明问题。尽管“五四”的激进迫不得已,在那样的时代“五四”不得不以比以往更为激烈的手段来震撼整个社会,呼喊她的觉醒。鲁迅的文章再清楚不过地显示了这种急切的“呐喊”,试图以激烈的方式使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变得更为彻底。它在思想史上的意义在于使一种新的理念深入人心,使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深入到寻常百姓的意识之中,使追求现代社会的愿望成为整个社会不得不加以体认的内在要求。



“五四”确是中国价值观念现代转型的一个标志,是近现代中国的转折点。在这个意义上,它甚至比辛亥革命更为重要,它终于在器物与制度之外,更为内在地塑造了中国人现代性精神的追求。因而不管党派如何,现代中国人都会坚持某种形式上的“五四”价值,以“五四”为精神正朔,形成了现代中国的精神认同。“五四”在确立现代中国价值形态的“现代”一极方面,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五四”政治—文化的双重逻辑使它带给我们的遗产变得异常复杂。政治上的激进指向压缩了文化上的伸展余地。民族的深重灾难不是几句启蒙口号就能拯救的。政治层面上的历史急迫性使“五四”最终的命运定格在了通过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彻底“决裂”来实现自己的现代性主张。其确立的现代性价值观念则过于单薄,“科学与民主”既是前进的旗帜,也成了我们理解西方现代性的过滤器,于是只看到了西方现代性的“表”,忽视了西方文化传统的“里”,在“科学与民主”之外的文化传统通通被过滤掉了。这反过来也塑造了我们自己看待文化传统的基本视野,成为我们重新从中国文化传统中汲取价值资源的巨大障碍,甚至是摧毁自身文化传统的尖锐利器。一种没有根基的制度终不能成为一种活的制度,一种没有文化传统支撑的现代性终不能健康运行。这是“五四”文化逻辑中最值得我们省思的地方。



尽管目下有种种论述,提醒要注意“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多元取向。不可否认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对传统的批判,其精神遗产是一种激进思想。由此衍生出两种次级的精神状态:



一种是所谓的科学主义。“五四”在学科上对传统文化的界定是“国故”。以一种貌似科学主义的精神来整理“国故”,实则是否定了中国文化精神是一种活的、有生命力的、有智慧的传统。傅斯年“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所谓科学精神对文化传统的戕害尤大,他以西方人对待东方死文物的态度对待自己母国的文化,目的只是使之归档。这种科学主义的态度对于作为学科存在于大学中的文化研究来说危害依然留存。



图片



一种是“追新”的思维模式。“五四”在政治上的强迫性还在文化层面上塑造了一种不断“追新”的思维模式。这种“新”一方面让中国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不息的追求,另一方面它又常使中国人迷失在“新”的追求上,至今没有摆脱。当今天终于赶上或将要赶上世界最新状况时,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丢失了很多,这种局面不免让人唏嘘不已。“五四”真正地使现代性视野进入中国社会,但却是一种“薄”的现代性,以致“追”到了后现代;要建构现代中国的价值形态,我们还是要回首过去,重新拥抱自身的文化传统。在那样的年代,“打倒孔家店”具有震撼效果,其偏颇之处亦无可厚非;以之为历史指引,则有可怕后果。丧失传统,也使我们失去了建构现代社会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机会,现代社会对于“个体”的约束越来越松弛,整个社会显得摇摇欲坠;丧失传统,使我们失去了基于传统进行前瞻的能力,只能跟随西方社会发展的大流,没有独立的现代叙事能力。


推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早已变化。在脱离了种种灾难之后,曾经在“政治”胁迫下的“文化”逻辑,是否应该重新回到按自身逻辑来展开的轨道上去呢?每一种文化在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历史任务,“五四”在那个时代已经完成了它所要完成的政治任务,但一种文化价值传统要在现代社会立足,还需要有一个从政治到经济、从经济到文化、从文化到价值的系列转化。不是哪一个阶段性任务的完成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否则也就不会有今天混乱的局面。我们必须认清“五四”精神中以政治形式反映文化内涵的问题实质,在这种政治折射中,文化及其价值形态的多重线索被压制了,对现代性的理解单一化了,对西方文化传统的理解狭隘化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身文化传统的狭隘批判和盲目漠视。我们完成了“救亡”的主题,但现代性的完整性以及自身文化传统的深厚性却都没有在我们的价值形态中确立起来。这完全是因为在“五四”的政治框架中,这个问题被结构性地屏蔽掉了。以“启蒙”为代表的现代性固然被削弱了,更可悲的是清末以来中国思想者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种种反思也因“五四”政治性任务的完成而戛然而止。当我们思考现代中国的价值形态时,“五四”的遗产是否已经足够了呢?



历史的吊诡在于,当“五四”在政治上实现其“救亡”的目标时,它对于文化逻辑全面展开的压制,以及对于传统的极端批判,会使现代国家因为丧失文化价值传统的继承而有走向虚无的危险。“五四”火烧赵家楼的那把“火”就是一个象征,“火”可以是光明的象征和指引,“火”也有烧尽一切的危险;而且若没有薪柴相续,“火”也会枯竭熄灭。有人认为反思“五四”之失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但漠视“传统”更是一种极端的历史虚无主义。我们需要再一次解放思想,就是要对思想重新开放我们自己的精神价值和文化传统,重新定位中国文化传统的地位。

【【【【【【【【【【【【【【

—个真正的“自由经济学者”


张曙光





能够为夏道平先生的文集写序,我既感到荣幸,又感到不安。高兴的是,夏道平先生是经济学界的前辈,是中国自由经济学的先驱,特别是一生恪守和践行经济自由和思想自由,令人敬仰。本人也持此理念,并曾以此为书名出版过一本评论集,故视为知己和同道。不安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本人并未见过夏道平先生,此前也没有读过他的著作。只是在以前借阅台湾银行研究所编译出版的一套现代经济学译丛时,看到过这个名字。2005年一些奥地利学派同仁成立“华入哈耶克学会”,我有幸认识了湖北经济学院的夏明教授,在每年一次的年会上,我才知道夏明是夏先生的孙子,也才了解到一点夏先生的情况。所有了解仅此而已,也许一般大陆学者不比我了解得更多。这次夏明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的何卓恩教授不辞辛劳共同编选《夏道平文集》,而当夏明教授请我为他爷爷的文集作序时,我并未当即答应,只是说等我读完书以后再说。这虽是我一贯坚持的原则,但是有的读,有的不读,有的读了不写,不读自然也不会写。因为,我的序文不是随感而发,不着边际地神侃一通,而是严肃的学术书评。目前,我正在从事一项长达五年的大型研究课题,时间比较紧张,不愿旁赘牵扯精力。要作序,就得放下正在从事的工作,专心读书。这是需要选择和取舍的事情。然而,在繁忙之中,我一口气读完了有400多页的夏道平文集,有一天下午甚至连续读了三四个小时,以致眼睛累得非常难受。但的确心清愉悦,爱不释手。遂有此序。



夏先生是《自由中国》的四大撰稿人之一。在该杂志存续的11年(1949年11月到1960年9月)中,共出版249期,发表社论429  篇归夏先生执笔的116篇,占27%。包括1951年6月那篇引起很大震动的《“政府”不可诱民入罪》(笫3-5页,以下凡引自该书,只注页码),以及对1958年发生的“奉命不上诉”事件的四篇评论和对蒋中正三连任所写的7篇评论。这些评论都是一把把投向专制体制和独裁垄断的匕首和投枪,也是一篇篇自由权利和独立思想的宣言书。虽然独裁者查封和扼杀了《自由中国》,把它的主持人雷震先生交给军事法庭审判,并监禁10年;把它的后期主编傅正先生判刑6年,成为中国历史上以言冶罪之典范之一,也令作为它的保护伞的名义发行人胡适不再就此公开表示反对意见。但是,《自由中国》以及它的参与者们,在台湾转型的道路上,的确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对此,笔者表示由衷地敬佩。



笔者之所以看重夏先生文集在大陆的出版,就在于阅读夏先生的文集,学习夏先生的精神,对于大陆的改革和发展是有莫大助益的。



夏道平先生是中国自由经济学的先驱,是他最早翻译和介绍了奥地利自由经济学大师米塞斯和哈耶克的思想和理论,他1949年就翻译出版了米塞斯的代表作《人的行为》,1970年又翻译了哈耶克的代表作之一《个人主义和经济秩序》,还翻译了他们的另外两部著作以及洛普克的《自由社会的经济学》。这些著作不仅在台湾传播了自由经济思想,而且对大陆学界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因为笔者以及大陆的很多学者就是从台湾银行研究所编译出版的那套丛书中最早读到米塞斯和哈耶克的。



夏先生不仅翻译了米塞斯和哈耶克等奥地利学派的著作,而且写了不少介绍和研究自由经济思想的文章。读了先生的文集,几乎每一篇文章都会给人以启迪和享受。不过,笔者认为,有两篇可以作为先生思想的代表作。一篇是《经济学家的思路》;一篇是《平等与经济平等》。



《经济学家的思路》是为吴惠林先生《经济学的天空》所作的序文,文章给经济学家做了一个素描,实际上概括出自由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据本人所及,这一概括纯正、简练、精辟,无出其右,笔者想简引在下面(第153—154页)。



1.经济学是人的行为学之一部分……经济学家虽也知道”人”具有一般动物的欲望、冲动、和本能的反应,但更重要的,是“人”还具有异于禽兽的意志、理念、和逻辑思考。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大特征。



2.人的欲望是会自我繁殖而不断增多的,而其满足却要受到外在的种种限制。于是在求满足的过程中,他不得不有所选择。选择,是出于不得已;选择什么,则又力求自由。这就是说:人,并非生而自由的,但具有争取自由的本性。



3.由于人性中有上述的特征,所以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渐渐学会了争取个人自由的适当方法,这个方法是要不妨害别人也可同样争取他的自由,否则终会妨害到自己的自由。这个认知,截至现在,虽还不是人人都有,更不是人人所认知的深度都一样;但可确信的,只有“人”才会有此认知。所以也只有“人“才会在个别自觉的互动中.形成了分工合作而日益扩大的社会,而不同于本能形成的蜂蚥社会。



4.人类社会之形成与扩大,是由于人的自觉行为之互动。“互动”之“互”字显示出主词的“人”是指的多数人,而且多到说不出他们是谁何;决不是少许几个人,更不是像孟轩所称为“独夫“那样的一个人。其互动也,是各在其独特的环境,各凭其独特的零碎知识而行为,而互动。决不是靠少数人或一个人的设计、规划、指挥或命令而组织成的所谓   “团队“行为。



5.分散在社会上无数个人的知识,个别地看来是零碎的、琐屑的、乃至微不足道的,当然不能与任何专家的系统知识同日而语。但是,那些散在社会的知识之总和,却不是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个集团的知识所能摄取其万一的。即令在将来更高科技时代的电脑也不能纳入那些知识的总和。此所以非团队行为的行为不仅未造成混乱,反而是分工合作的社会所赖以达成、所赖以扩大的基础。用亚当·史密斯的话讲.这是“无形之手"的作用;用海耶克的话讲,是“长成的社会秩序”。



6.重视“无形之手”,并不意含排斥“有形之手”;尊重“长成的社会秩序",并不意含排斥“法制的社会秩序"。我们用“重视”、“尊重”这样的字眼,是要强调有形之手不应牵制或阻碍“无形之手"的运作,只能为其去碍,使其运作顺畅无阻;是要强调法制的社会秩序不应于扰或搅乱长成的社会秩序,只要提供一个有利于后者得以保持活力而无僵化之虞的架构。



7.如果我们把上述5、6两点引用到经济领域来讲,那就是自由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自由市场就是第5点所谓的长成的社会秩序之一部分。政府就是第6点所讲的法制的社会秩序之建立者……



从以上的简述可以看出,夏先生的思想非常清晰,其论说也很有说服力,用不着笔者再多费口舌,画蛇添足。



夏先生坚信自由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具有逻辑的一贯性和理论的彻底性,这也是笔者崇尚和追求的。不过,理论的彻底性稍一不慎就有可能对其他相互竞争的理论理解不深和尊重不足,甚至有可能发生某种绝对化和片面性。这是值得严肃的学者思考的。自由经济理论是一个有坚实依据和内在逻辑的经济理论,为什么不能成为经济学的主流理论?市场经济是人类至今发现的一个最好的制度,但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制度。自由经济学家应当有这样的意识。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理论,由于经济行为的复杂性,因而少不了假定和抽象,这就有可能发生偏颇和不足,这是笔者从夏先生关于问题的讨论中发现的问题。夏先生认为,今日的是凯恩斯理论错误的结果,恐怕也不完全,虽然凯恩斯的理论难辞其咎。因为在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也发生过,就是在金银本位下,也不曾避免。也许与其他危机一样,也是人性缺陷和理性不足的结果。哈耶克最先明确揭示出理性的不足和局限,对的认识也许不会那样简单。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许就是在两个极端(包括和通货紧缩)之间摇来摆去地前进的。笔者这样讲,决不意味着主张和支持政府实行政策。



读了夏道平文集,给我印象最深的,与其说是他的思想,不如说是他的为人。他是一个真人,一个真学者,一个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自由经济学者。前面讲到,1960年9月,台湾当局以莫须有的罪名查封了《自由中国》杂志,把它的组织者雷震和傅正判刑入狱。夏道平、殷诲光和宋文明三人共同发表了一篇抗议声明,公开承认那些被指控"涉嫌叛乱”的文字,大都是他们三人撰写的。表现了一个正人君子光明磊落、敢做敢当,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气魄和精神。



在《文集》中,夏先生多次讲到三类经济学人:真正的经济学家、经济工桯师和特定经济利益发言人(笫153-155、301-     302页)。三类人都在使用经济学的一些名词、术语和某些模型,发表文章谈论经济问题。于是鱼目混珠,黑白难辨。特定利益代言人如果公开承认自己代表何人,倒也无碍于事,只是他们往往假冒公共利益。经济工桯师与经济学家的区别在于,他们把“人“物化,而不是把人当做活生生的人。而在现代,经济工程师则成千上万,成批生产,特定利益代言人也不乏其人,而真正的经济学家寥寥无几。这是否是现代化的不幸和悲哀,值得深思。不过,就此而论,再加上对科学主义(文中称为“科学迷”)和凯恩斯理论的批判,也证明夏先生真正属于后者。



夏先生对长辈、同仁、晚辈的态度说明他是一个谦谦君子,一个可亲、可敬之人。这从他写的大量序文、评介中可以看得出来。他对米塞斯、哈耶克等奥地利学家的评介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他对胡适、殷海光、王云五、王世杰王德芳、周德伟、雷震傅正等人的评说,充满了深厚的情感,而对蒋硕杰、吴惠林等的支持和提掣更是不遗余力。这些文字都是先生心迹的流殍,既无过分的吹捧和炫耀,也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处,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和谐,包括对他们的批评在内。体现出夏先生对他人的尊重,真正懂得了平等的真谛。夏先生对自己的认识和估价是恰如其分的,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人们常说,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也许是成人成事的根本。夏先生做到了这一点。就以“《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修订版译者序”来说,夏先生说,"`拙译',这个名词,是译书人常用的一个客套话。二十年前我译的这本书(由台银经研单位出版的),现在我用平平实实的话讲,不仅是'拙',而且既`拙'且`劣'。拙,是指有些句子译得太长,没有摆脱原文句法的拘束,让读者费劲。劣,是指有些地方,把原意弄错了。这是译者该打自己手掌的"(笫183页)。这种公开认错自责的态度和做法,学界还有多少?不要说主动认错自责,别人指出错误,“背着牛头不认账",再三强辩者有之,公开抵赖者有之,倒打一耙者有之。难怪学界本来是块净土,现在也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



夏先生对学问始终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这从他对学术批评采取的态度和做法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在这本文集中,有三篇这样的文章值得一读。一篇是《经济学家不该是学官两栖的动物》(第157-161页),一篇是《走出“社会正义”的流行迷思》(第162—163页),一篇是《勿开时代倒车》(第164-168页)。其中第三篇的批评最为严厉,但这种批评却是有理有据。至于“官学两栖",现在已经成为潮流和时尚,我们的学界还少吗?而这种人都是人格扭曲,学问荒废。不是吗?夏先生的批评切中时弊。

  

在这篇序文的最后,笔者想简述一下有关本书阅读和出版的问题。



由于夏道平先生是一位出生在大陆而生活在台湾的学者,其主要活动又集中在上个世纪的下半叶,大陆学界对其不大了解,一般人更是感到陌生。如果一开始就读他的经济论文,也许提不起兴趣。不如倒过来读,先读后面的附录,对先生有一些了解,就会产生阅读的兴趣,再读前面的论文。这样也许能够更好地把握先生的思想。



长春出版社能够打破禁忌,出版这样的好书,值得肯定。但印数不多可能与对市场的悲观预测有关。在国内这么大的市场中,如果这样的书没人买和没人读,是读书人的悲哀。

【【【【【【【【【【【【【【【【【【

今人知道周作人,很大的程度是因为他的哥哥周树人,也就是鲁迅。
但若论学问,周作人则远在周树人之上。而文章,就连树人也说,作人的散文在中国第一。
鲁迅这么说也许是出于谦逊,但现代学术大师张中行先生曾说:“散文,最上乘的是周氏兄弟,一刚劲,一冲淡,平分了天下。”
文章两人风格各异,也许难分伯仲,但在翻译方面,因为翻译被梁实秋挑错而骂梁是走狗的鲁迅,则远远不是其弟作人的对手了。
▌作人成“汉奸”

从1905年发表译著《玉虫缘》开始,至1945年止,周作人一共出版了各类著作28种,译著14种,与鲁迅合译著作5种,还有编订古籍1种。
到了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周作人余下的二十多年里就很少再有著作出版了,因为他成了汉奸。
被鲁迅骂得灰头土脸的梁实秋,与作人的关系一向是很好。
梁先生晚年时曾写了一篇回忆文章,名为《忆周作人先生》,文章中说:
周先生晚节不终,宦事敌伪,以至于身系缧绁,名声扫地,是一件极为可惜的事。不过他所以出此下策,也有其远因近因可察。
图片
周作人家庭,前排右一为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
梁实秋所说的远因与近因,其实多与作人的妻子有关,也与作人对日本的态度有关。
与胡兰成一样,周作人也是从骨子里亲日的,他甚至对梁说过他的“和日和共的狂妄主张”。
他不仅娶了一个日本妻子,还写了一篇赞美日本式的那种纸壁地板蹲坑的厕所的文章,说那里是读书的好地方。他在回忆日本留学经历时说:“我们在日本的感觉,一半是异域,一半却是古昔,而这古昔乃是健全地活在异域的,所以不是梦幻似地空假,而亦与高丽安南的优孟衣冠不相同也。”
1945年12月6日,军警包围了北京八道湾十一号。面对枪口,周作人站起来轻声道:“我是读书人,用不着这样子”。
1946年,周作人被解至南京受审,在法庭,周作人答辩称自己是为“照料北大”才去当伪职的,他说“头二等的教育家都走了,像我这样三四等的人,不出来勉为其难,不致让五六等的坏人,愈弄愈糟”。
但这样的说辞自然是不能够为他解脱的,他最后还是因”奸细罪“而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褫夺公权10年。后经复判,改判有期徒刑10年,褫夺公权10年。
图片
▌最是作人难

1949年以后,领袖们看到周作人的请愿书,也许兼顾了鲁迅的面子,便说他改造后还可以为国家做出贡献,于是释放了他。
周作人出狱后,开始编译文学作品来度过余生。那时他家的房产或被充公,或被他的嫂子许广平给卖了,他只能租一个小平房去住。但他还是有每个月的二百元稿费,虽然不能和他当年家里雇佣有七八仆人时相比,但比起那个时代的多数中国人,还算是过得去的,并没有某些人说的那么清贫。
后来八道湾的房子又退还了他,他生活又改善了一些,只是后来妻子信子和小女儿若子都先他去世了,他的心境才越来越坏。
“文革”开始后,周作人的旧账又被翻了出来。一群红卫兵冲进他的家,把房子统统查封,并将周作人拉到院中的大榆树下,用皮带、棍子抽打。有一次,周作人被勒令蜷缩在后罩房的屋檐底下,后来他实在支持不住,晕倒在那里三天三夜。

那时,红卫兵到鲁迅的纪念馆见到鲁迅的母亲的画像都是满怀崇敬的行注目礼,而到了周作人的家见到了作人母亲的画像却打翻在地再有脚去踩,弄得周作人哭笑不得。
1967年5月6日夜里,周作人下地解手时猝然发病的,连鞋都没来得及穿就溘然长逝了。其家属匆匆销了户口,送到八宝山去火化了事。
图片
周作人独子,周丰一
本来他的儿子周丰一(原名周丰丸)和长女周静子是通知了鲁迅的儿子周海婴来参加他的叔叔的葬礼的,可周海婴权衡再三,最终还是没有去。
周作人火化后,他的骨灰寄存在八宝山。但那里只肯保管三年,过期不取,就照规章予以处理。然而,不出三年,他的儿女或插队,或去五七干校,都出了北京城,等他们再回到北京时,周作人的骨灰早已不知撒到何处去了。
周家这两个兄弟的芥蒂到死也没有化解。作为哥哥的鲁迅倒是多次向弟弟示好,但这个弟弟一直不肯原谅他。究竟哥哥是怎么得罪弟弟了,坊间的八卦虽多,但几乎是没有一个靠谱的。
▌作人最难得宽容

而外人说起周作人来,却无一不说他是一个好人的。
一百年前的今天,市面上的银元需换成铜币才能流通,银元:铜元的时价是1:460。一次作人与友人谈及比价,周作人坚说是1:200,佣人就这样算给他的。众人都说你上当了。
他考察了下,发现还有大米整包被”运“出去的。于是鼓足勇气,请来佣人,委婉说,家道不济,希望高就。那佣人忽然跪倒,作人大惊,赶紧上前扶起道:“刚才的话算没说,不要在意。”
后来周家附近的水顺居小吃部有个胖胖的伙计,提到周作人,就竖起大拇指:“周先生是个好人,新街口一带谁不知道他!他老人家当大学教授的时候,每月发薪发白面那天,一定把白面分散给四近揭不开锅的穷苦人家。谁要是去向他告帮,他从来不叫人失望,总是十块十块地接济人……”
图片
周作人故居,现已破败不堪
在周作人出任伪政府要职后,有个从前的北大学生到他那里求职,因为没有见到周作人,就在门外大声叫骂,几天以后,他就安排这个学生上任了。有人问周作人为什么会这样做,他说“到别人家门口去骂人,这是多么为难的事,这个人太值得同情了。”
于是,就有了周作人的学生废名对其师的评价:他对人宽容,对自己更是宽容,绝对不和自己过不去。这也是形成他人生悲剧的性格因素。
周作人的命运,几多与他的性格有关。
周作人的一生是在读书中度过的,就连伪职,也是去当北大的图书馆馆长等职。按说这样的职务就是想资敌也资不上什么,相反,他在这些职位上为中国保住了一大批古籍善本,但那有什么用呢?
晚年时周作人曾慨叹,读了那么多书,就总共得到两句话的教训:好思想都写在书本上,一点儿都未实现过;坏事情人间全做了,书本上只记着一小部分。
提到日本,他还是褒多于贬,他说:日本摹仿中国文化,却能唐朝不取太监、宋朝不取缠足、明朝不取八股、清朝不取鸦片。
在周作人的思考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宽容来保障自由的理论,他认为:每个人的生活、感情和意见,都应该受到充分尊重。当时的中国,最缺乏的就是这种宽容精神,中国人习惯服从和压制,现实中的干涉与迫害,都来自于不承认他人的权利。更不懂得,承认他人的权利,也是维护自己权利的保障。
周作人举了一个例子,想要在宿舍里拉胡琴是个人自由,但前提是不能影响别人读书。现代文明社会,需要建立以宽容和保障自由为原则的道德和法治。
周作人的宽容论有一些独到之处:比如,当受到压迫时,绝对不能宽容,但是获得权力以后,则要多讲宽容。
周作人的胞弟建人曾回忆起他在解放后不久与二哥的一次偶遇。那天,作人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
“我豢养了他们,他们却这样对待我。”
【【【【【【【【【【【【【【【【【【【【【【【【【【【【【【【【【【

我不无反感地回答道:“我认为萨特的灾难在于他总有一天要受到世人的谴责,因为他把自己能言善辩的口才和丰富的情感都用来为不合理的事物辩护,他滥用自己宝贵的才智,试图向人们证明斯大林是不能反对的,人们至少应该向他靠拢。但是,今后也许有一天,人们对他和我仍然有兴趣,他们会说,我从来没有为了辩证法的需要为不合理的事物辩护。我从来没有为皮诺切特辩护过,也从来没有为斯大林和希特勒辩护过。”

一些左派人士往往从我的上述谈话中得出一种奇谈怪论。认为与其同阿隆站在真理的一边,不如同萨特站在谬误的一边。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也没有做过这样的解释。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我才解释为什么好些人不肯否定这种毫无道理的偏爱。甚至在事后,我也认为那些追随萨特误入迷途的人不见得有什么了不起。他们对萨特的崇拜在某种程度上只是表现为一种近似于盲目的忠诚。这个追求自由的哲学家所发表的奇谈怪论同我没有任何关系。拒绝充当同路人这一角色的人并不等于就是阿隆分子,甚至不一定赞成我。只要这个人不拘时间地点,时不时碰巧说了些中肯的话,这个人便会被视作阿隆派。

“不如同萨特站在谬误的一边”,这种具有讽刺味道的说法不仅荒谬无稽,而且令人感到厌恶,它似乎认为同阿隆站在一边就是可耻的。我还需补充说明我的功绩是微不足道的吗?在我之前,已有很多人讲述了苏联的真实情况。伯特兰·罗素在1920年代初曾去苏联旅行,回来时也有了清醒的认识;鲍里斯·苏瓦林从1930年代起就开始论述斯大林主义的实质。成问题的是,许多大思想家和慷慨高尚的人仍然坚持他们的幻想和错误。我不必恭维那些同萨特一起误入迷途的人;他们如果不愿意会见我,可以从其他同路人中挑选,不过这有点尴尬。

萨特去世两年后,一部以《萨特的遗嘱》为题发表的言论集几乎再次掀起了辩论的高潮。该书作者米歇尔-安东尼·比尔尼埃应邀参加了电视台的“新书评介”节目,但是他那次没讲什么,其他几个客人也都避免评论这本出色的小书,因为无论是这个思想大师的敌人还是其朋友都对这本书感到棘手。人们重读书中摘引的反映他立场多变的言论时,肯定会说:这真是一个奇怪的思想大师。

这本书一开始就引用了萨特发表在1950年1月的《现代》杂志上的文章:“……如果关押在集中营里的人数达到1000万……那么就会出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这种转化将使整个制度发生变化,改变前进的方向……人们不能纵容communism,然而,在任何情况下,人们也不能向它的敌人妥协……”接着,书中引用了他在《communist与和平》一书中的话:“如果有一天苏联对避免战争失去信心,那么它自己就会首先挑起战争,有谁又会因此而指责它呢?”他在给阿尔贝·加缪的《致<现代>杂志社社长》的回信中写道:“两个阵营的存在可能使我们既感到气愤,又感到毛骨悚然,也可能使我们从此不得安宁,然而我们为什么要对这种现状感到为难呢?”在谈论罗森堡事件的文章里,萨特指出:“……请注意,美国已经被疯狗咬疯了。我们必须割断与它的一切联系,否则也会被疯狗咬了发起疯来。”

图片

萨特

1954年,他从苏联回来后写道:“我在那边碰到了一些有新思想的人,他们对我们西方人来说有时叫人难以理解,但是除了友谊,我们同他们之间不可能再有其他的关系了。无论法国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它都不可能走与苏联截然不同的道路……苏联在言论自由方面是无懈可击的。”关于匈牙利的暴乱和苏联的镇压行动,萨特认为:“最大的失误恐怕要算赫鲁晓夫的报告了。因为依我之见,在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之前,是不能这样开诚布公的。对一个长久以来已成为该政权化身而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斯大林)进行郑重其事的政治揭露,并且详细公布其罪行,简直是一种疯狂的行为。”

萨特对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态度也是友好的:“卡斯特罗同时象征着整个古巴岛,它的人民、牲畜、庄稼和土地……我们应该明白,巴蒂斯塔手下的那些大庄园主攻击卡斯特罗将古巴据为己有,攻击中说的这一情况根本就不存在,因为他就是整个古巴岛的化身。他既不屑占有它,也不屑为自己保留一块土地……古巴人应该赢得胜利,否则我们就会失去一切,甚至失去希望。”(十多年后,由于一名古巴诗人遭到监禁,萨特与卡斯特罗分道扬镳了。)

他在为法农所著的《全世界受苦的人》一书作序时写道:“在反抗的最初阶段,人们必须开枪,打倒一个欧洲人,这等于一箭双雕,既消灭了一个压迫者,同时又消灭了一个被压迫者。一个人死了,另一个人却自由了……”1962年,他为了参加一次世界和平运动大会而重返莫斯科时写道:“苏联的作家和他们的读者之间经常交换意见,一本书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读者对它的反应。”诸如此类,还有关于1968年写的“人道面孔的社会主义”、“五月风暴”,对苏联共产主义和极左主义的谴责。

《新观察家》周刊对比尔尼埃的著作保持沉默,《快报》周刊亦是如此。这两家周刊并未以此为荣。但是它们是能够为自己的沉默进行辩护的。然而,一个昔日的萨特分子利用萨特进行自我批评,把萨特说成是万念俱灰,意识到自己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游移不定的人,从而同他心目中已经死去的英雄算总账,这实在令我气愤不已。这种蠢话对我没有任何用处,我早就熟悉萨特的那些文章,熟悉他那些坎坷不平的政治经历,他在辩证法思想上的反复徘徊,以及他在人道主义和信仰(或崇尚)暴力之间的游移不定。即使是在论战文章中,我也很少引用萨特所下的那些总是言过其实,有时甚至是荒谬的,并且往往是自相矛盾的论断。我对这种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的言论集毫无兴趣,而且萨特本人在世时,也总是拒绝做任何自我批评,从不理睬别人对他的过去的奚落讪笑。

但是,我是否应该把我的证词补充进去?无论是今天的萨特分子还是明天的历史学家,都无法回避这些问题:为什么这个大思想家会这么胡言乱语?为什么他肯对一些人物和事件自封为政治和伦理的审判官?为什么他使那么多青年人向往莫斯科和哈瓦那,而事后从不感到内疚?

【【【【【【【【【【【【【【【【【【【

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里面浅白的说法就是:“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人世间历史上有多少美丽的女子,还不都成了“须臾之物”?留下来的屈指可数,除了被反复书写的赵飞燕、杨贵妃。可是有关她们的美的各种版本,实在是不断复写和转拓的符码。

这种传统的艳诗,直到民国都还有人写,比如袁寒云,即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才华出众而沉湎酒色,情色诗也写到一种极致,下面这首《浣溪沙》就是:



一掬兰汤排鬓丝,轻持柔絮腻香脂,不留手处荡人思。

微夜静於花睡里,好春浓过梦回时。波痕无力颤腰支。



你看他怎样在旧的语言元素之间搭配、抽换、翻造:“兰汤”从《楚辞》里来,“香脂”从《诗经》里来,“荡人思”也可以说是从《闲情赋序》的“荡以思虑”来,“不留手处”则是从伪《杂事秘辛》里来:“肌理腻洁,拊不留手”,写皮肤嫩润到手附着上去滑而不留。但全词最后一句极好:“波痕无力颤腰支”,仿佛一道涟漪使整个腰肢的曲线形成一种动感。

敦煌曲子词里说,“两眼如刀,浑身似玉,风流第一佳人”,也这样杀气腾腾的用语,其实只是说佳人的眼光令人心醉,属于唐代社会上的惯用说法。希庇阿斯回答苏格拉底美是什么,说:“美就是美丽的女人。”张衡《七辩》云:“蝉绵宜愧,夭绍纡折,此女色之丽也。”女色之丽,正是诗人进行各种各样的语言配方的实验中心。莎士比亚是一个不带教训的诗人,他只呈现出人间如斯美妙的男欢女爱,具有绝对饱满的性感的感性,只不过他经常性感得过了头。有人说,莎士比亚每一个毛孔都散发出性的气息。莎剧之荤,可以去看小白的《好色的哈姆雷特》。生活中的莎翁看来不像一个谈情说爱的圣手,却对性有一种近乎促狭的好奇,多半是为了环球剧场的票房吧,哪怕他最美的爱情咏叹曲里也飘散着大量性爱元素。



图片

《好色的莎士比亚》, 小白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你看他的十四行诗集,第一三五、一三六首,都是拿心愿(will)一词做游戏文章,表面看起来是情诗,但研究者提醒我们,will除了心愿、意愿之外,在莎士比亚那时代它还是男女性器的俚称。所以,当你读到这样的诗句,“心愿将充塞你的爱情的宝藏,/请用心愿充满它,把我算一个,/须知道宏大的容器非常便当,/多装或少装一个算不了什么”,你可千万不要感动,要知道莎士比亚准在一旁捂着嘴窃笑呢!何况 Will又是William的昵称。有人说莎士比亚被自己姓名的暗示给催眠了,Shakespeare,摇动的长矛,不懂弗洛伊德理论的人也会分析是什么。所以William Shakespeare,从姓到名,全部是跟性有关,难怪他特别喜欢在诗句里面弄许多咸湿的双关语。比如说第五十四首,梁宗岱的译文如下:



野蔷薇的姿色也是同样旖旎,

比起玫瑰的芳馥四溢的姣颜,

同挂在树上,同样会搔首弄姿,

当夏天呼息使它的嫩蕊轻展:

但它们唯一的美德只在色相,

开时无人眷恋,萎谢也无人理;

寂寞地死去。香的玫瑰却两样;

她那温馨的死可以酿成香液:

你也如此,美丽而可爱的青春,

当韶华雕谢,诗提取你的纯精。



很美的一首诗,可是不能分析,一分析就黄了。比如,这玫瑰和野蔷薇都包含了性的象征,诗人对花儿的描写也隐含了性事的影子。夏天的呼吸,也就是风,撩开了嫩蕊,其实也与《西厢记》“将柳腰款摆,花心轻拆,露滴牡丹开”如出一辙。花儿搔首弄姿,原文是放荡地嬉戏(play as wantonly),暗含了在性方面的自我欢娱,而两种花儿的死(die,deaths)无不隐喻了性高潮。

【【【【【【【【【【【【【【【【【【

自由是人类良知的守护神

文:阿克顿勋爵  编:李强





最重要的是怎样才能教育人们去追求自由,去理解自由,去获得自由。



自由的理念是最宝的价值理想——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至高无上的法律。



自由对人类的心灵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自由:人类良知的守护神



人们给自由所下的定义多种多样——这表明:在对自由的认识上,无论是在热爱自由的人们当中,还是在厌恶自由的人们之中,持有相同理念的人微乎其微。



自由所追求的事业也就是正义和德行所追求的事业——反对自由也就是反对正义和德行,也就是在捍卫错误和罪行。



权威和秩序只是维护人类眼前的现时利益——自由则是要维护人类永恒的精神利益。



自由能促使我们不受国家、社会、无知和错误的干扰而履行我们的义务。我们自由度的大小是同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为生存竞争所进行的搏杀以及与诱惑、性格发生的冲突这些障碍成正比的——这些障碍乃自由之内在敌人。



图片


自中的本义:自我驾驭。自由的反面:驾驭他人。

自由是防止自己被他人控制的保障之法。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人们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并因此接受宗教的、精神的熏陶:即具有受过教育、拥有知识、身心健康等素养。
自由与道德是密切相关、须臾不可离的。

自由作为道德问题的紧迫性远远大于其作为政冶问题的紧泊性。

自由是存在于幸福之外的其他世界的东西,它是一种义务的范畴,而非权利的范畴。它要求为了实现一种超现世生活的目标而付出痛苦、牺牲。如果没有这样的目标,那么,也就没有任何其他目标值得付出牺牲的代价。

自由是义务的存在状态,是良知的守护者。自由与良知相伴而生,相伴而长。

自由之核心的和最高的目标就是良知的统治。宗教只是在17世纪产生过这种良知的统治力量——就像它曾在19世纪30年代拯救过奴隶制一样。


▌自由与国家

自由作为一种理念而存在——作为一种人们所安享的状态而存在——作为一种客观的安全感而存在。

自由根源于、存在于免遭国家权力任意干涉的私人内部领域之中。对良知的尊重与敬畏是所有公民自由的萌芽,也是基督教用以促进自由的方法。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在欧洲,自由萌生于教会与国家权力的相互对立之中。

自由乃至高无上之法律。它只受更大的自由的限制。

没有任何与个体私人目标相对立的公共目标值得以牺牲个体灵魂和精神的代价去换取。相反,习以为常的原则应该是个体利益优先于无所不包的国家利益才对。

图片

自由是意志和法律之间的和谐。

自由在政治生活中表现为不依附于各种利益、各种狂热激情、各种偏见或各个阶级的一种状态。

没有安全保障,自由就等于零。

一种权利可以被放弃——但义务却不能。因此,自由作为一种权利比作为一种义务更缺少安全性。
自由要求具有牺牲精神。它假定事物存在着众多的可能性状态——这就要求在相互竞争的众多利益之间要相互作出妥协和牺牲部分利益。

自由的试金石就是身处弱势的少数人所享有的地位和安全状态。

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占支配地位以控制国家的力量。如果在所有领域都只是一种力量占优势支配地位,那么,就没有办法制衡这种力量。因为正是通过其他力量的相互联合,我们才防止了一种力量占绝对支配地位的情形。

自由建构于权力之间势均力敌的相互斗争和对峙的基础上。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使自由得以安然无恙。

平等蕴含着一个产生自由的伟大因素——它意味着宽容。

伴随着新闻自由而来的就是良知自由。

腐败比惨无人道的绞刑架、手指夹或脚趾夹等刑具要好多了;但是,腐败也会导致同上述刑具同样的目的。腐败会损害吞噬自由。

法律是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自由则没有地域性和民族性。

自由的本质就是不要信奉过去和往事的神圣不可侵犯性。


▌自由的历史

自由的历史——自由,是贯穿于几干年来的人类历史中唯一的内在连续性和一致性的因素——一条历史哲学的原则。

自由是古代历史和现代历史的一个共同主题:无论是哪一个民族、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宗教、哪一种哲学、哪一种科学,都离不开这个主题。

图片

自由的进程:追求自由和反对自由这两者之间的斗争,构成了一条贯穿人类社会古代历史和现代历史的主线。

自由的历史确实不应该被视为一种世界的历史,而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历史的哲学。

自由、正义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经常互相斗争以推动历史进步的三种力量。

自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幸存的遗迹。自由是发达文明的一种产物,而不是自然状态的产物。

自由是正当权利的思想在几干年的漫长时光里从未出现过,直到奴隶制度被认为是错误的时候也还未出现。这是因为几干年的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奴役与征服不断发展的历史,而不是自由发展的历史。

图片

自由就像生命和财产一样弥足珍贵,这种观念并不新鲜。在古代世界和传统社会里早就充满了这类论调。因此,我们并没有为时代开拓出更大的空间来。

自由不是原始的、必有的或遗传而来的,它是通过实践而获得的。这就是说,它不是一种抽象的权利,而是一种具体的特殊权利。这是中世纪的自由观。这种自由观认为只有当你能证明你的要求是自由的,你才是自由的。

自由是古老的——专制主义则是现代的。

自由被认为是与民选政府相关联的产物。然而,宗教自由却是君主政体而不是民选玫府的成果。

自由与民族性格品质的关系:众所周知,自由不是与天才、创造性思想、发明、逻辑性、勇气、道德文化以及节俭等品质相伴而生的东西。


除了依靠法律,自由的存在还依靠其他许多事物的支持——文明、道德、知识。这是一个国家永远要面临和背负的一个问题。

自由属于那些充满生机活力的民族,而不是那些尚未成熟或正在走向衰败的民族。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以什么标准来判定上述两种情形呢?以该民族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的内容作为依据。

哪里有启蒙人民的良知,哪里就有自由,反之,自由则不复存在。仅仅有物质上的快乐享受而缺乏精神思想的活动,只会使这个民族堕入麻木不仁的状态。

自由是一个缓慢生长的过程,它依赖于众多事物的助益。那些对神或对人格神或对哪怕是恶魔一样的神缺乏信仰的民族,那些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特征,财产权观念不发达的民族,都是自由生长的障碍。

自由无法同它得以产生和存在的事物割裂开来,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自由的一些标志:个性解放,破除因循守旧的陋习,自由留易,新闻自由,有教养,有民族自豪感,制定抚恤贫困的法律,对独立性的自我驾驭。

自由贸易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并使人民适应自由的要求。

自由是在人类历史很晚的阶段才出现。它是在有关自由的理念而不是有关利益或传统的理念在社会生活中占优势的条件下才出现的。

阻碍自由的因素不仅有政治性和社会性的压迫,也有贫困和无知造成的障碍。

自由也蕴含着这样一种理念价值:使老人安享天年,救治有疾患的孩子,拯救战争中失败的幸存者——因伤残废和绝望的士兵,自由也蕴含着这样一些努力:尽最大的努力和花最大的代价去改造罪犯,而不是把罪犯送上绞刑架时去祈求刽子手廉价的可怜。

图片


▌对自由的各种威胁

对自由的威胁首先来自自由与各种障碍,甚至与伪装成自由的朋友的冲突。这种冲突在胜利成功之时就会来到并掠夺其胜利果实。

其表现有:(1)权力欲;(2)平均主义;(3)极权主义;(4)不信仰宗教。

自由不但有它需要战胜的敌人,而且也有要掠夺其胜利果实的背信弃义的朋友:绝对民主、极权主义。

作为自由的敌人的斯宾塞遗产:斯宾塞主张要从作为进步之根源的环境里获得解放,如果依附于环境或其他因素,就会阻碍进步——这是通过聆听上帝的教诲而不是人的教诲才完成的事情。它说明了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发展乃至革命。

种族主义者坚持种族的影响力——这会减损并毁弃自由。

天国的目标就是自由。人类离这个目标还有多么的遥远啊!非洲还没有开始——亚洲的起点也微乎其微。


图片



阿克顿勋爵是人类历史中为数不多的深谙文明真滴的人,从他的思想深处,可以探索出人类自由传统的真正脉络。甚至在此后的一百年间,也很少有人能达到他的思想高度。

哈耶克曾感慨,现代的学者已经少有能像阿克顿勋爵那样,警示人类本身的弱点,向世人揭示自由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也许,阿克顿勋爵给了自己一个过高的标准,以至于作为一个现世的人类灵魂根本无法完成目标——在这个苛刻的大思想家看来,绝大多数历史著作都应该丢到火里烧掉,以免谬误流毒人世。

阿克顿勋爵最大的野心是,希望能给后人留下永恒的作品,他给出的标准是——这些作品不仅应该被置于书架,而且值得带进坟墓里。这个愿望,一直到他晚年才得以实现。
【【【【【【【【【【【【【【【【

善未必是保守的,但恶一定是激进的: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的十大区别



策划:先知书店



文:白格尔、屏营



在如何改造社会这一问题上,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第一种,认为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社会是多元化的存在,因此,对任何改天换地,要在人间建造一个整齐划一的“理想国”的激进变革,始终保持警惕和反对,在思想谱系中,这是保守主义;



第二种,迷信人类的理性能力,尤其是那些“卡里斯马”式的人物,认为可以在他们的带领下,按照一定的计划和步骤,消灭旧世界,建造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在思想谱系中,这是激进主义。而后者,正是历史上无数灾难的始作俑者。为此,先知书店提炼了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的十大主要区别,供参考。



1、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保守主义源自超验的信仰与自由的灵魂,认为人生命的意义,是通过创造,去荣耀心灵深处的信仰。



激进主义源自对理性的过度崇拜,人存在的意义,是让宇宙万物屈从于“改造者”的意志,将现实世界打造成一个“美丽新世界”。



2、如何看待人性?



保守主义认为人类的问题,在本质上都是人性的问题。人既没有天生的美德,也没有天生的罪恶,善和恶的可能性都潜藏在人性之中。



在激进主义看来,人性就像一张可以任意涂抹的白纸,必须用强制的手段来改造。不是像“礼教杀人”一样不惜任何代价的使人向善,就是像“纳粹”一样通过恶来消灭“恶”,不需要有任何怜悯之心。

3、人类因何进步?



保守主义认为无论是自然还是社会,都依赖演化产生的,社会的一切变化只能是渐进的、零星的,一旦违背自然的法则,改天动地,自然就会向人类报复,文明的发展就会停滞,甚至是倒退。



在激进主义看来,历史是线性发展的,新必胜旧,人定胜天。任何新事物均是旧事物向更高级、更完满的发展。



4、社会秩序是如何产生发展的?



保守主义认为人类的社会秩序是由民间自由自愿形成的,人类的理性具有局限性,人类不可能凭空设计出一种新秩序。



激进主义人为的消灭了民间自治、自发的传统。因此,建立在国家机器上赤裸裸的暴力,就成了维持秩序的唯一手段。



5、是向前看还是向后看?



保守主义认为,现在的人,无论多么高明,其实都是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传统是人类最重要的智慧来源,解决问题更多的只能依靠经验和模仿,而不是创新。



激进主义认为,不需要根据实际状况来看待,根据头脑中抽象的尺度与理论,就可以解决问题,只有全新的理论,才可以解决全新的问题。



6、社会的改革之道是什么?



保守主义认为持审慎的态度,比不分青红皂白地赞成或反对要好。真正的保守只能在合理的变革中实现,彻底摧毁旧秩序,只会回归到比旧制度更为落后的制度。



激进主义认为,为了实现某种更为“崇高”的价值,可以摧毁一切阻拦它的旧制度,只有全盘激进的消灭传统与社会组织,才能建设一个完美的世界。

7、政府的目的是什么?



保守主义认为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制,要在制度上做最坏的打算,因为人性总是追求更大的权力,制度化的分散权力,才是人类自由最可靠的保障。



在激进主义看来,集中的权力可以使抱着良善的意图的政治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不需要有任何制度上的防范。



8、权威还是威权?



保守主义认为权威是必要的,但必须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和自愿的服从,通过国家的权威与民间的权威相互制衡,才能保护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免遭他人侵犯。



激进主义认为社会不应当存在阻碍政府的权威,即使有也应成为政治权威的附庸,政府的权威无需建立在公民的自由、自愿之上。



9、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



保守主义认为,市场自由(流通、兑换、竞争)是其他一切自由的保障,真正的平等只可能是自然权利上的平等。



激进主义认为政府应该全面介入经济,政府相信管控者的知识与能力,优于市场自发自动的配置、调节,管控要强制为每一个人,制造“最终结果”上的平等。



10、国与家是什么关系?



保守主义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是习俗与观念最重要的传承之所,正是在家庭内部,个人才能受到最好的训练和塑造,成为文明的人。



激进主义认为国家才是培养美德最伟大的课堂,家庭成员与国家的政治关系,要凌驾于家庭内部的亲缘关系之上。

】】】】】】】】】】】】】】】】】】】】】】】】

鬼才刀尔登惜墨如金,文章轻易不出手,常以“量莎士比亚或王国维的尺子”来要求自己,产出极低、质量极高。得天下者得民心
文:刀尔登 编:白格尔、kuang

“得民心者得天下”虽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但有比它更有道理,也更合实情的一句话,便是“得天下者得民心”。

古代,帝王得天下,总要说上膺天命,下餍民心,而非智竞力争而来。天命如何,人不知鬼不觉,你说什么便是什么好了。

至于民心,似乎是有些准儿的事,所以不但帝王借此来合成王朝的合法性,老百姓也跟腔学调,拿它来增加自己的幸福感:瞧啊,我就是天视天听的民!我就是载舟覆舟的水!

还有格言:“得民心者得天下”——很动听,然而可惜,是句谎言。

一天,朱元璋微服出行,走到三山街,在一个老太太门口歇脚。听说老太太是苏州人,便问张士诚在苏州如何。老太太说,张士诚不战而降,苏州人不受兵戈之苦,很感念他的恩德。第二天朱元璋在朝中发牢骚:京师十万人,怎么没有一个人能像这个老太太,背地里说我的好?

张士诚为人宽厚,比朱元璋更得人心,但得天下的不是他。朱元璋起兵后行“寨粮”、“检括”,与剽掠无异,却能得天下。

他高兴地说:“大明日出照天下,五湖四海温暖融融。”这位弥赛亚,对民心很可能别有自己的见解。比如,他或许已觉察到民心和民意是两回事。

曾有十三人因为说“朝廷法度厉害”,全家成年男子都被处死,妇女流放。他的一条有名的榜令,是禁止人“不思朝廷凡事自有公论,但不满所欲,便生议论,捏写匿名文书,贴在街巷墙壁”,违者全家处死。

管不了你的心,还管不了你的嘴呀?未得表露的民心,总没什么大用。

史书里总有许多材料,证明开国皇帝得民心以得天下,亡国皇帝反之。那些都是剪裁涂饰过的。

朱元璋自己认为元朝之亡,在于纲纪废弛:“胡元以宽而失,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他治道的中心是使民战栗,而对民心,则是半信半疑。

明确提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命题的是孟子。朱元璋下令把《孟子》中不顺耳的话都删掉,其中便包括所有对“民心”的讨论。若全信民心论,他不敢删《孟子》;若全不信,他不必删《孟子》。

图片

乡野流传有许多朱元璋治吏的故事,身受吏治之苦的平民听着很满足。但我们不妨再看看他如何治民:

朱元璋畏惧无业游民。《大诰》里明明白白地写着“逸夫处死”。榜文则说,百姓都要就业,外出要知道本人下落,到哪里去,去做什么;人们互相监督,若有人远行不知下落,或日久不回,里甲邻居不告发的,一律充军。另一条是规定看病的,算卦的,都只能在本地行业,不许远游。

按他的榜令,对说谎的人、通奸者和骗子小偷的处罚都是死刑,曾有人偷卖草束,被凌迟处死。

自以为道德无瑕的人,说不定会为此欢呼呢。但你一旦认可了这种任意处置的权力,就不要再抱怨这种权力干涉到你的生活。

比如,同姓结婚的,处死;私改名姓的,处死。违反官定的服式,穿“半截靴”的,处死;违反官定的发型,孩子剃“一搭头”的,阉割。

你要喝酒吗?有“乡饮酒礼”,犯者打五十,甚至充军。你要听戏吗?只许演“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别的不但不能演,连戏本子也不能看,“敢有收藏者,全家杀了”。

还有呢。民间的医生,只能称医士、医者,不能称大夫、郎中。梳头人只许称“梳篦人”,或称“整容”,不许称待诏。万一叫错了呢?“治以重罪”。

又军人子弟只许演习弓马,否则便是不务正业,学唱的,割舌;下棋的,断手;踢球的,卸脚;做买卖的,充军。要是吹箫呢?“连上唇连鼻尖割了”,看你拿什么吹。

除非明朝人是很特别的一种人民,否则无法想象,这样一位皇帝,这样一种统治,会得什么“民心”。

但在民间,朱皇帝的口碑竟还不错,尤其是与他的为人相比。这已不是“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所能解释的了。

王朝自马背上得来,得民心不如得士心,得士心不如得军心。“都很狡猾”的士人,一开始或要闹点别扭,迟早要加入新朝以自保。士是民的精神领袖,还是其传记作者。士心一旦收揽,民心也就粗定了。

在底层,个体的人心与整体的民心已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提出民心论的先贤,假设的是处于理想状态中的民人。这种状态,自秦汉以后,怎么可能接近呢?百姓在精神上早被征服,这时再谈什么民心向背,不过是拿幻象来自我娱悦罢了。

朱元璋得到了民心。明朝也得到了,而且靠着士人的越俎代庖,享祚近三百年。看来,“得民心者得天下”虽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但有比它更有道理,也更合实情的一句话,便是“得天下者得民心”。

图片

孟子提出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本意是为了规劝君王仁义,但在历史演变中,民心渐渐也成了被玩弄、被操控的东西,最后还是变成了帝王手里的一张牌。

刀尔登这篇小小短文,把民心与天下经常互相颠倒的关系抖搂出来:只要武力在手,民众自会高呼天子万岁,我等心悦臣服。这完全不顾亚圣孟子的面子,正如著名作家《半生为人》作者徐晓所评价的,“很刁”。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5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21-12-25 23:47 编辑

金庸笔下的英雄与佳人
杨兴安 金庸武侠书友会 2021-12-25 08:09
金庸的小说世界引人入胜,当中故事主人翁不乏英雄与佳人,各具性格、面貌,无论观之于书籍或大银幕,都令人难以忘怀。



金庸笔下美女之多,美女之动人,使人怦然心动,眼花撩乱。一提及女角,总让人泛起柔情美貌,娇俏动人小姑娘的影子。以读者眼光看来,究竟谁最美丽,谁最可爱呢?今且细看金庸笔下怎样描述那仪采风姿、令人心神俱醉的女子。

美人胚子眼花撩乱
《碧血剑》:阿九
青青听她吐语如珠,声音又是柔和又是清脆,动听之极,向她细望了几眼。见她神态天真、双颊晕红,年纪虽幼,却是容色清丽、气度高雅,当真比画儿里摘下来的人还要好看,想不到盗伙之中,竟会有如此明珠美玉一般俊极无俦的人物。



作者借一个美女之口,衷心讚歎另一个美女之美,自愧不如。阿九之美,清晖之中,带着人间高雅贞洁。一般人形容美女只谈样貌,但作者在这儿却绘声绘影、美人胚子,恍至眼前,真箇掩卷犹香。



图片

《射鵰英雄传》:黄蓉
只见船尾一个女子持桨盪舟,长髮披肩、全身白衣,头上束了条金带,白雪一映更是灿然生光。&#8943;&#8943;只见那女子方当韶龄,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肌肤胜雪、娇美无匹、容色绝丽、不敢逼视。


黄蓉女装打扮出现。娇俏精灵,又高贵华艳,不愧黄药师掌上明珠之描绘,少年遇之莫不色授魂与。莫怪欧阳公子见之宁弃尽身边全部姬妾。

图片

《神鵰侠侣》:李莫愁
但眼前此人除了改穿道装之外,却仍是肌肤娇嫩,宛如昔日好女。她手中尘拂轻轻挥动,神态甚是悠閒。美目流盼,桃腮带晕,若非素知她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定是位带髮修行的富家小姐。


作者将一个成熟美女写得淋漓尽致,桃花风姿、艳光流射。纵是杀人魔鬼,天下男士均有亲而后快的感觉。金庸说女性之美,意态神采,无不令读者动容,上文只列举三人而已。而世间男子均知好色而慕少艾,最漂亮的女子,是否最可爱呢?也许是,但绝大多数时却不是。因为一个女性之美,不光是容颜,容颜只不过是皮相。还有气质、仪形、心性,这样的美人,才能征服出类拔萃的男子。简单来说,还要看一个人的性格。

图片



江湖儿女三种性格

金庸15部小说中女角当然不少。看来可以归纳出三种明显的性格。



第一种是美貌温柔,对恋人倾慕依恋,情深一片。金庸笔下的女角几乎都有这些性格。这种性格比较平板,欠缺一点独特个性。早期作品女角大抵如是。如翠羽黄衫霍青桐、香香公主喀丝丽、《碧血剑》的青青,均是此辈。依笔者看来,还应加上后来仙气萦绕的的小龙女、和目下最多人喜爱的双儿。双儿无嗔无怨,有爱无恨,全为韦小宝而生,平板得可以。后来《笑傲江湖》的任盈盈亦同属一脉。



金庸笔下第二种女角也有情深温婉的特色,但除了貌美与武功外,本领心计出众。她们干练能耐,都是出类拔萃的,身影招展于江湖之间。「射鵰」所以为金庸的成名作,是多了个可喜可爱的黄蓉,黄蓉便是此中人物,金庸写黄蓉,其实写得比郭靖深刻跳脱得多。黄蓉能烹调一手江南美食,惹得老饕洪七公也亲近亲近,这便是她特别的本领。但说到心计干练,似乎以「倚天」中赵敏(赵明)第一。赵敏率统群雄,诛少林、灭武当。对一切常态或突变形势,都成竹在胸,应付游刃有馀。



这里尚有武学大辞典的王语嫣(笔者极喜爱这个名字,认为金庸把王玉燕改为王语嫣改得最好),亦具一家之长。说到本领,毒手药王当然非同小可,小药王程灵素的本领绝不可小觑,江湖豪侠个个闻之色变,惊惧崇敬,兼而有之。



金庸笔下第三种女角属情深无奈,情天难补,甘为爱侣牺牲一切的痴情女子。写得最动人的,是读来胸臆难平,泪沾衣襟枉死的阿朱。阿朱无辜受爱郎萧峰霹雳雷霆一掌,何能活命?难道阿朱事前计算不到吗?非也!非也!她不想忤逆爱郎旨意,为消除爱郎孽障,唯有以生命延续爱郎生命的光辉。情痴伟大,有情人为之失声痛哭。为爱侣牺牲性命的还有程灵素以一命换一命,捨生救治胡斐,也极哀痛动人,令人欣赏同情。



此辈甘于自我牺牲,成全爱侣的还有甘心远赴波斯作圣女,救助心上人于危难之中的小昭。金庸写两人相离,极有电影感:



「但见小昭悄立船头,怔怔向张无忌的座船望着,&#8943;&#8943;终于海上一片漆黑,长风掠帆,犹带呜咽之声。」



笔者掩卷而歎,但感到二人殷殷珍重,再会无期,逝者如斯,恍如满纸呜咽,长空遗恨。

刻画男角体系相沿
金庸写了近二十年小说,可知其笔下男角身世遭遇一脉相沿。先说首部作品《书剑恩仇录》陈家洛,一介贵胄书生,虽然背负着稀有的重担,但是拥有世间令人羡慕的荣华富贵和本领,是典型的白马王子,少女的梦寐人物。随后的《碧血剑》中的袁承志身分非凡,名将之后,性情易于与人接近,平凡外形中拥有高深武功,使人震惊慑服,闯荡江湖,无往不利。


跟着是《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的胡氏父子。胡氏一脉是闯王李自成贴身卫士,武功和地位绝超然。后来「射鵰」主角是郭靖和杨康,两人虽然是草莽名门之后,但身世与称雄一时霸主、边疆名将,当今天子血缘关係已降一大截。及至张无忌、令狐冲,一个个愈见悲剧性格,一个个出身更坎坷,身分也愈见卑微。张无忌目睹父母双亡,哀痛欲绝,令狐冲是个弃养孤儿,身世可怜。到了压卷之作《鹿鼎记》,金庸把主角身世降到最卑贱,是个生父不知是谁,婊子养大的小杂种。



这十多二十年的笔耕,金庸从童话中的王子,沿脉络而下变成市井小厮,能不奇哉怪也?金庸笔下英雄的嬗变,有三大特色。一是男角的身分由极尊降至极卑;二是男角由先天性的优越成功,渐次变为因后天的努力而成功;最后是男角的遭遇愈来愈悲鬱失意。



十馀年来写作风格的改变,当然是十馀年来生活经验的感受。看来这位当今文坛武林盟主,要从云端走进人间,也和我们说,人生多挫折,庸人多厚福了!

【【【【【【【【【【【【【【【【【
苗人凤英雄无泪──金庸影剧手法
杨兴安 金庸武侠书友会 2021-12-24 08:30
金庸的影剧手法,描述得最出色的,要算是《飞狐外传》中,苗人凤寻妻一场,特引出来,让读者一再欣赏。原文颇长,此处只撮引:

图片
大厅之上,飞马镖局的镖头和趟子手集在东首,阎基与群盗集在西首,三名侍卫与商宝震站在椅子之后,各人目光都瞧着苗人凤、田归农与美妇三人。

苗人凤凝视怀中的幼女,脸上爱怜横溢,充满着慈爱和柔情……

那美妇神态自若,呆呆望着火堆,嘴角边挂着一丝冷笑,只有极细心之人,才瞧得她嘴唇微微颤动,显得心里甚是不安。田归农脸如白纸,看着院子中的大雨。……三个人的目光瞧着三处,谁也不瞧谁一眼,各自安安静静地坐着,一言不发。

苗人凤望着怀里幼女那甜美文秀的小脸,脑海中出现了三年之前的往事。这件事已过了三年……苗人凤想到当年力战鬼见愁钟氏三雄的情景,嘴角上不自禁出现了一丝笑意……于是他想到腿上伤愈之后,与南小姐结成夫妇,这个刻骨铭心、倾心相爱的妻子,就是眼前这个美妇人。……

终于有一天……终于在一个热情的夜晚,宾客侮辱了主人,妻子侮辱了丈夫,母亲侮辱了女儿。

那时苗人凤在月下练剑,他们的女儿苗若兰甜甜地睡着……(此删节号原文所有)南兰头上的金凤珠钗跌到了床前地下,田归农给她拾了起来,温柔地给她插在头上,凤钗的头轻柔地微微颤动……

……

她听到女儿的哭求……

自从走进商家堡大厅,苗人凤始终没说过一个字,一双眼像鹰一般望着妻子。外面在下着倾盆大雨,电光闪过,接着便是隆隆的雷声。大雨丝毫没停,雷声也是不歇的响着。

终于,苗夫人的头微微一侧。苗人凤的心猛地一跳,他看到妻子在微笑,眼光中露出温柔的款款深情。她是在瞧着田归农。这样深情的眼色,她从来没向自己瞧过一眼,即使在新婚中也从来没有过。这是他生平第一次瞧见。

苗人凤的心沉了下去,他不再盼望,缓缓站了起来,用油布细心地妥贴地裹好了女儿,……他大踏步走出厅去,始终没说一句话,也不回头再望一次……。

大雨落在他壮健的头上,落在他粗大的肩上,雷声在他的头顶响着。

小女孩的哭声还在隐隐传来,但苗人凤大踏步去了……

图片
风雨而至 柔情无限
这段极具戏剧感的描述,同时糅合舞台剧与电影的语言。开场是商家堡的大厅,一干人物都集中在这个舞台上,滂沱大雨营造了沉重气氛:舞台东边是镖局镖师,西边是死对头的群盗,舞台中央是旁角的官差和屋中少主。之后是气势慑人的粗汉上场。彪形冷面的大汉抱着嫩如春花的女婴,在狂暴风雨下踏步而来,目光却柔情无限,好一出舞台剧的序幕!随之是电影镜头式描述。镜头扫向美妇(近镜)。我们见到她那呆呆的神情,那心里动荡不安心神,挂在嘴角的冷笑。镜头轻转,扫向美妇身旁的情郎(近镜)。见到他脸如白纸,呆望滴雨。镜头再转到形容枯槁的苗人凤脸上(近镜)。慢慢又转移到他怀中那甜美的小女儿的脸庞。之后是「淡出」,松松蒙蒙的镜头渐渐清晰,映出苗人凤的回忆。他怎样独战鬼见愁钟氏三雄,怎样与南兰结婚,镜头同时带出恬静温馨的画面;天下第一高手怎样在月下练剑,天真无邪的小女孩是怎样酣睡。跟着出现美人的「特写」,头钗跌在地上。镜头又拉阔,见到一个俊美的男子,怎样向美人示好,巧妙地交待出宾客怎样挑逗主人的妻子。

雷声隆隆 洗涤人心
跟着,叙事的镜头,又「溶入」回到当时的世界,倾盆大雨,夹杂着隆隆雷声、电光闪闪,烘托出剧情高潮的来临。是私奔的情人亡命窜逃?是失妻的丈夫大开杀戒?作者借一场罕有的大雨,将众人迫停在一个狭窄的空间。从而写出每一个人的背负、欲望,交织成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这场豪雨产生极具作用的戏剧效果。当中雨点滴滴、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像要洗每个人身上的尘垢,照耀出每个人贪嗔,喝醒每个人的欲望。大家都是默默无语,而心中所思却又比什么时候更纷杂。结果,舞台上苦恋的丈夫,终于见到妻子对情郎的情深一笑而心死。镜头下是雨点打在苗人凤的头上、肩上的特写。全场没有对白,只有雨声、雷声,女儿的哭声。被遗弃的丈夫一言不发而来,在风雨中也是一言不发傲然独去,更显出他毅然承担着心中那无穷无尽,凄风苦雨所带来的压力,把英雄低首的悲怆,推到至高境界。

【【【【【【【【【【【【【【【

畅谈金庸的武侠外衣
杨兴安 金庸武侠书友会 2021-12-09 23:41
在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鸯」里(加上短篇&#10216;越女剑&#10217;)共15部作当中,最先的是《书剑恩仇录》,我们便从《书剑》谈起。《书剑》虽然是金庸第一本面世的著作,但已显露出作者是第一流小说家的才华。此书一出,文坛瞩目,已视作者为奇才。

历史背景 情节取胜

《书剑》中吸引读者的地方,是情节的转接进展,既有柳暗花明之妙,复有一波又一波之壮阔波澜。开场不久,众英雄抢救文泰来,情节的发展就如满弦扣矢,锐势难当。迭起的高潮,将故事拉得紧紧。随之铁胆庄周仲英毁庄杀子惊变,一步一惊心。乾隆皇帝之会陈家洛,场面的设计,气势的跌宕,都写得精采绝伦。

图片


《碧血剑》中吸引人的地方也是情节。袁承志的投拜穆人清门下,得木桑传艺,获金蛇郎君秘笈的过程,读来趣味盎然。及袁承志挟艺下山的经历,更如水汇长河,滔滔翻滚气势自成。袁承志阁石梁五老,掀出金蛇郎君的情史,与石梁派的恩怨,写得回环紧扣,细针密缝、恩由怨起,怨自恩生。一卷在手,细读下来,真个中夜不寐,欲罢不能。

图片


创造人物  武功神异

「两剑」之后的长篇是「两雕」,两书的写作比重,再不是情节。在《射雕》中刻意于人物、武功和神异色彩;在《神雕》中则是侧重人物和人性的描写。



「两雕」的情节其实非常薄弱。远不如书中人物的吸引和神异武功的描绘;《射雕》中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全真七子、江南六怪、梅超风、周伯通、裘千仞兄弟、瑛姑...... 每一个人物,都写得血肉俱全,雄、豪、清、冷、怪、邪、嗔、怨的性格,跃然纸上。令人爱之恨之,惧之厌之。这些虚构中的人物,在朋友相谈之时,朗朗于口。

图片


《神雕》的主要情节更薄弱,但写人物写得更深刻,更入人心。金庸在《神雕》一书中,从人物塑造的努力,转移到人性深刻的描写,人物更有内心世界。其中几个人物的性格、人性的表现的描写,提升到作者自己的一个新高峰。就如小龙女的清绝、李莫愁的情痴泼辣,公孙止的险狠,裘千尺的怨毒、公孙绿萼的清真、杨过的拂逆以至成长,都有极淋漓尽致的描述。

图片
《射雕》是武侠小说中的武侠小说,《神雕》则是武侠小说中的爱情小说。武侠只不过是这部小说的外衣。

图片

侦探悬疑 人生追求
《倚天屠龙记》的特色接近侦探小说。谁害武当俞三侠,弄得他半生残废?金毛狮王为什么狂性大发?后来又为谁所害?是赵明(敏)害他?还是另有其人?谁要诛少林、灭武当了?一个个疑问打出,一个个情节去推解。

图片
《天龙八部》则是金庸小说另一高峰得意之作,写尽人性的贪婪与得失。「天龙」是金庸诸作之中,最博大精深的作品。它几乎总括了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一切优点。既有误闯桃源、柳暗花明的局面,亦有千溪万水、东向归源的章法。段正淳一人的身份,牵附着书中人物自丝万缕的关系。伞张这些关系,数出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图片
武功的描述,在《天龙》中更跨前一步,将《射雕》、《倚天》中的神化武功,做更进一步的夸张。一阳指化展成六脉神剑。乾坤大挪移、太极拳化为姑苏慕容独步天下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神功。还有鸠摩智的火焰刀、高手汇流御气、隔空杀人于无形,端的厉害。少林寺前,天龙三雄大战丁春秋、游坦之、慕容复三人,痛快淋漓。

图片
《天龙》中作者表现的路向,最着力的,而又最成功的,是人性的描述。全书以萧峰、段誉、虚竹三人的事迹为经脉,不着痕迹地串连在一起,写尽人生的欲望、人生的痴怨、生命的无奈,浮现出生命的孽和缘。《天龙八部》是一部人性小说,一部最堪回味的小说,笔者极之欣赏,许为金庸小说之中,成就最高的作品。

图片

《笑傲江湖》全书着力于权力争夺的描写。(2013年电视剧《笑傲江湖》剧照)

政治传奇主宰人生
《笑傲江湖》是一部政治小说。这部小说,最特出的是作者的写作技巧。

图片
《笑傲江湖》全书着力于权力争夺的描写。小说中,无论是核心人物,或旁及枝节人物,突然间都有争夺大权的野心。魔教中任我行和东方不败的争夺教主大位是全书故事骨干。正教中左冷禅的阴谋控制五岳派人士也处心积虑。伪君子岳不群也暗中捞上一手,然后满口谦让,堂而皇之登上正教群雄中第一把交椅。

《笑傲江湖》之后是《鹿鼎记》。在金庸一系列作品中,《鹿鼎记》是最受人争论的一部小说。有人誉为写得最好,有人评为写得最差,表示极为失望。因以评武侠小说的眼光去评《鹿鼎记》,内容并没有足以填饱武侠小说饥渴的武侠素材,所以便大失所望。

《笑傲江湖》是一部政治小说,《鹿鼎记》则是一部传奇小说。金庸对人心之描绘,得心应手,更细微深挚。其中许多人性微妙之处,都写得入木三分,拍案叫绝。其实在金庸武侠小说当中,武侠的描述,就像舞台上演员的外衣。「神雕」的武侠外衣脱下是爱情,「天龙」武侠外衣之下是人性等等。而《鹿鼎记》却披上最褴褛的武侠外衣。但以写作技巧而论,毫无疑问,是《鹿鼎记》第一。

《鹿鼎记》是极难写的,而写得极好的小说。但在金庸小说中,不可以算为最佳作品。金庸的最佳作品,笔者认为应是令人再三重读,犹低回咏叹的《天龙八部》,这是一部描绘人性、充满文学元素的武侠小说。

图片
杨兴安
文学博士。曾任编辑、编剧,曾经教学,任明报社长室行政秘书,长江实业集团中文秘书。其散文被选为中学课文。着有《金庸小说与文学》、《浪荡散文》、《现代书信》等多种著述,现为香港小说学会荣誉会长。原刊于笔者著作《金庸小说十谈》,本社获作者修缮后转载。

【【【【【【【【【【【【【

金庸笔下战阵满目悲凉
杨兴安 金庸武侠书友会 2021-12-15 09:49
一般武侠小说,只写扑击对打,而金庸的武侠小说,兼写千军万马的对垒,其精采之处,不下前者。他把战场上厮杀,推到读者眼前,带读者亲入战场。我们看到雄猛激壮的气象,听到金甲铿锵、万夫争鸣、杀声盖天之声。金庸笔下剑戟如林、刀寒胜雪、刁斗森严、气势磅礡。读之使人有一股凛冽之气,陡然惊悚震栗,或胸怀激荡,或满目悲凉,是阅读其他作品时难以感受到。

战胜者:顾盼自豪


战争所追求的,是胜利,金著中对战争的胜利,写得最深入的有两场,一是《碧血剑》中闯王入京;一是《射雕》中成吉思汗大破花剌子模。且看小说家对破人城者的描述:

图片
袁承志等闪在一旁,只见精骑百余前导,李自成毡笠缥衣,乘乌驳马疾驰而来。……李自成走上城头,眼望城外,但见成千成万部将士卒正从各处城门入城,当此之时,不由得志得意满。闯军见到大王,四下里欢声雷动。
………
袁承志仰望李自成神威凛凛的模样,心下钦佩之极,……李自成下得城头,换了一匹马,在众人拥卫下走向承天门……弯弓搭箭,嗖的一声,羽箭飞出,正中「天」字之下。他膂力强劲,这一箭直插入城墙,众人又是一阵欢呼。来到德胜门时,太监王德化率领了三百余名内监伏地迎接。李自成投鞭大笑……

破城自有破城之乐。这段写李自成终于破城入京,贵为天子,意气风发,顾盼自豪,余人也是喜气洋洋,迎接新的命运……

战败者:不忍卒睹


战胜者得为新主,自然喜气洋洋,但战败者又如何呢?金庸对战败者的描述,比战胜者刻划何止十倍?铁木真破花剌子模屠城之灾,其震撼力实在教人看得惊心动魄,晕眩呕吐。

殿上诸将尽皆跃起……一出城门,只见数十万百姓奔逃哭叫,推拥滚扑,蒙古兵将乘马来回奔驰,手舞长刀,向人群砍杀。……撒麻尔罕居民此时才知大难临头,有的欲图抵抗,当场被长刀长矛格毙。蒙古军十几个千人队齐声呐喊,向人丛冲去,举起长刀,不分男女老幼的乱砍。这一场屠杀当真是惨绝人寰,自白发苍苍的老翁,以至未离母亲怀抱的婴儿,无一得以幸免。

当成吉思汗率领诸将前来察看时,早己有十余万人命丧当地,四下里血肉横飞,蒙古马的铁蹄踏着遍地尸首,来去屠戮。……成吉思汗手一摆,喝道:「尽数杀光,一个也不留。」郭靖不敢再说,只见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从人丛中逃了出来,扑在一个被战马撞倒的女子身上,大叫:「妈妈!」一名蒙古兵疾冲而过,长刀挥处,母子两人斩为四段。那孩子的双手尚自牢牢抱着母亲。



金庸以细腻近镜头笔法,写出战场上战败者悲惨命运,凄厉无伦、人性泯灭,不忍卒睹。当此时也,生而为人何其不幸?何其无辜?

金庸对战争场面的描述的逼真,如带读者亲临战阵,不单是写出军人豪勇、沙场上的耀武扬威,还有他那反战精神,才使他那战阵的描述,跃进登峰的境界。

书写反战之悲


自《书剑》开始,每有战役的描述,总是以旁笔伏下战争残酷、生灵涂炭之悲,将反战精神放在第一,以两军对垒,轻启战端,期期不可。且看《碧血剑》中,写兵燹过后,满目苍凉。

两人又携手走了一阵,只见西北角上火光冲天而起,料是闯军又在焚烧民居。李岩与袁承志这几天来见得多了,相对摇头叹息。暮霭苍茫之中,忽听得前面小巷中有人咿咿呀呀的拉着胡琴,一个苍老嘶哑的声音唱了起来……他一面唱,一面漫步走过李岩与袁承志身边,转入了另一条小巷之中,歌声渐渐远去,说不尽的凄惶苍凉。

这一段写战事苍凉,就是反战呼声,《射雕》卷末写成吉思汗之死,也是画龙点睛反战之作。金国使者献上明珠千颗,求息干戈,成吉思汗亲手接过,连盘带珠,摔在草原上,纵声长叹:「纵有明珠千颗,亦难让我多活一日!」铁马纵横,所得者何?

金庸反战精神,实有迹可寻,他的笔墨,并非义正严词、大声疾呼的,而是v疏笔淡墨、细水长流,慢慢汇成长河巨浪,波涛澎湃的打入读者心坎之中。《书剑》中说乾隆穷兵黩武,兆惠大军欺压善良少数民族,自招其辱;《碧血剑》中李岩夫妇自杀收场,苍凉无奈;《射雕》中郭靖宁弃辞婚之请,恳求铁木真收回屠城之令,丘处机苦口婆心,劝铁木真止息干戈;《天龙八部》中慕容氏的丑恶,是欲再启战端,重夺山河,置黎民不顾;萧峰之名列英雄榜首,乃以一己身死,阻辽汉大战,令辽王耶律洪基怅然而归;《鹿鼎记》中清室少主康熙之仁和,在视兵乃不祥之器,非不得已而用之,在在指出战争之可怕可厌。

金庸在袁崇焕评传楔子中说:

图片
图片
在那个时代中,人人都遭到了在太平年月中所无法想像的苦难。在山东的大饥荒中,丈夫吃了妻子的尸体,母亲吃了儿子的尸体。那是小人物的悲剧,他们心中的悲痛,一点也不会比英雄们轻。不过小人物只是默默的忍受,英雄们却勇敢地奋战一场,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英雄的尊严与伟烈,经过了无数时日之后,仍在后人心中激起波澜。

图片
图片
战争肯定会带来英雄,但也带来了大人物、小人物、忠烈之士和奸宄邪恶之徒的大悲剧。沙场上耀岁武扬威之士的背后,制造了比他们大上千千万万的人间苦难!

大仲马与金庸
原创 金汨磾 人在旅途202111 2021-11-28 19:40
法国的大仲马可能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外国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三个火枪手》(中译本也有翻译为《三剑客》的)、《基督山伯爵》等等,都是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小说,而且很适合改编成影视剧。中国人就算没看过小说,也一定看过电影。

金庸——新派武侠小说作家,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最先开创中国新派武侠小说这个领域的是梁羽生,但成就最大、大家公认写的最好的作家是金庸。

我很早就发现大仲马与金庸之间的联系,金庸比大仲马小100多岁,生活的地域更是相距遥远。但两人的写作风格有很多相似之处。因为金庸是后来者,想来应是受大仲马的影响。大仲马出生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1802年,曾经亲身参加过多次起义和革命,因此在他的作品里,也有所反映。我最熟悉的大仲马的作品是《基督山伯爵》,本书就是以拿破仑时代为背景,甚至拿破仑本人也在书中或明或暗的出现过。他的小说里都是先把时间、地点说清楚,人物有历史真实的人物,如拿破仑。也有小说虚构的人物,如男主角唐斯泰斯(基督山伯爵)。现在就能发现与金庸小说的共同点了吧。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的铁木真(成吉思汗)对应拿破仑,男主角郭靖对应唐斯泰斯,历史背景是南宋。金庸先生受过良好的教育,对中国历史、佛教、《易经》都有所研究,因此在他的作品里能学到很多知识。出现在金庸很多作品里的武功——降龙十八掌的招式名字就出自《易经》。他另一部作品——《天龙八部》,书名出自佛经。金庸的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从南宋一直写到明朝建立。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纷纷登场,如铁木真、他的儿子们、他手下的将领们基本都出现在《射雕英雄传》里,《神雕侠侣》里只记得蒙古大汗——蒙哥,小说里说蒙哥是率军攻打襄阳时被杨过用弹指神功扔出的石头所击杀,而真实的历史是蒙哥死在今天属于重庆合川县的钓鱼城下。《倚天屠龙记》里出现了朱元璋、常遇春、陈友谅等历史人物。金庸巧妙地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与小说人物和小说故事相结合,使得读者不忍释卷。

但是金庸确实是学的大仲马的写作风格。先介绍一下《基督山伯爵》故事发生的背景。始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使得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充分展现,其地位也迅速蹿升,终于以其赫赫战功和野心在法国称帝,并多次率军击败反法同盟。但物极必反,随着远征俄罗斯的失利,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开始走下坡路,终于被第六次反法同盟所击败,拿破仑被迫下野,并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上,路易十八返回法国,波旁王朝复辟。但拿破仑又逃出厄尔巴岛,并重新执掌法国100天左右,又再次被第七次反法同盟击败于滑铁卢。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从此拿破仑退出历史舞台。小说《基督山伯爵》的男主角唐斯泰斯是一名远洋货轮的水手,在一次远洋中无意间帮助了从厄尔巴岛逃出并正返回法国的拿破仑,因此当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后,被仇人诬陷,被囚禁于伊夫堡监狱,在狱中他遇到了一位贵人——一个被作者神话的人物,是一名神父,他教了唐斯泰斯天文地理数学化学等各种知识、还有上流贵族社会的各种礼仪、以及击剑等等技能,最重要的是告诉他一笔巨大宝藏的藏匿地点。然后神父就死了,唐斯泰斯又利用神父的遗体逃出伊夫堡监狱,取得宝藏并化名基督山伯爵,开始报恩又报仇的惊险历程。

唐斯泰斯在监狱里的学习过程,很像《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在山谷里自学《九阳真经》的经历。金庸的写作虽然受大仲马影响,但其作品里主角的成长过程比之大仲马作品里主角的成长过程显得更加合理。射雕三部曲里三位主角——郭靖、杨过、张无忌,全是各种机缘巧合,要么得到众多高手指点,要么得到武功秘籍,亦或两者兼而有之,终成一代顶尖人物。反观大仲马笔下的唐斯泰斯原来出身底层,仅得到一位高人的指点,就彻底脱胎换骨,感觉不是太合理。大仲马的另一部作品《三个火枪手》里的主角——达达尼奥一出场还不到20岁,就很厉害。没有成长的过程。而且大仲马的作品里对人物心理描写也很少,远不如金庸的作品。

      总之,从一名中国读者的角度观察,虽然金庸的作品受大仲马的影响,但从可读性来说远胜于大仲马,正应验了那句话“今人胜古人”。

杨兴安

文学博士。曾任编辑、编剧,曾经教学,任明报社长室行政秘书,长江实业集团中文秘书。其散文被选为中学课文。着有《金庸小说与文学》、《浪荡散文》、《现代书信》等多种著述,现为香港小说学会荣誉会长。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6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22-1-3 21:13 编辑

“写死阿朱?写瞎阿紫!倪匡代笔的《天龙八部》到底怎么样
原创 余博 黑江湖 2022-01-03 18:00
图片
▲1997版《天龙八部》





倪匡代笔《天龙八部》的事情在金庸写的后记中有实锤:“《天龙八部》于一九六三年开始在《明报》及新加坡《南洋商报》同时连载,前后写了四年,中间在离港外游期间,曾请倪匡兄代写了四万多字。”倪匡在《我看金庸小说》中《所谓“代写”》提及先是金庸推荐他续写《倚天屠龙记》,没敢答应,后来金庸游欧,才勉强答应代写天龙,所写的字数是“六万字左右”。



倪匡代笔的部分后来删去,要在连载版中才能见到。两版对比,连载版《天龙八部》共计140回,回目都是四个字,三联版共计50回,用的是五首词作回目。



倪匡代写的部分开始于虚竹遇到阿紫,然后丁春秋到来,接着和慕容复大战,也就是三联版中第三十三回“奈天昏地暗斗转星移”,连载版是第八十九回“弟子遭殃”,关键点在于这场大战导致阿紫的眼睛瞎了。



三联版写的是:“丁春秋奈何不了慕容复,本已焦躁之极,眼见阿紫的笑容中含有讥嘲之意,更是大怒欲狂,左手衣袖一挥,拂起桌上两只筷子,疾向阿紫两眼中射去。”连载版中,丁春秋看慕容复总是回护阿紫,恨极在心,“将阿紫的双眼生生戳瞎”。



这是倪匡代笔的最大原创,所以金庸一回来,倪匡赶紧说“对不起”,因为他实在很讨厌阿紫,借着代笔的特权,给阿紫惩罚。



三联版第三十四回是“风骤紧 缥缈峰头云乱”,主线人物是虚竹,他误救天山童姥,开始奇遇之旅。而连载版第九十回是“铁头痴儿”,主线人物变成了游坦之、阿紫,接下来的“极乐掌门”“老怪落败”“胡僧夺经”“林中少年”“黑汉白僧”都是围绕游坦之而展开,他自称王星天,是极乐派的掌门,而阿紫对她十分相信乃至倾心,有以身相许的意思。



他们遭遇了丁春秋、哲罗星、鸠摩智、段誉、慕容复等人,打败了丁春秋,阿紫自称是星宿派掌门。游坦之想拜鸠摩智为师,被骗到树林中和段誉遭遇,两个人打在一起,一寒一热两种内功,谁也分不开,来了两个人才分开,隐含是慕容博、萧远山。



慕容复和王玉燕还帮游坦之隐瞒,说他武功高、人英俊,哄得阿紫开心、游坦之安心,然后故事才进入乌老大一群人要造反灵鹫宫,并要杀掉被抓的小女孩。倪匡代笔所写,相当于是游坦之的番外篇,萧峰没有上线,虚竹等于下线,段誉起到工具人作用,对于故事整体脉络没有什么影响,而且都是突然遭遇的打斗,承接金庸原有的剧情,不用后面的剧情来大幅承接。可以说,除了阿紫的眼睛,倪匡没给金庸制造什么情节麻烦。



就人物来说,倪匡重点写了游坦之,利用阿紫眼盲和游坦之笨拙来制造矛盾冲突,能够自圆自洽;给慕容复增加了好感度,包括慕容复对段誉的态度非常好,甚至告诫手下人见到段誉如同见到自己,而且帮助游坦之圆谎,相当有情趣。如果金庸不回来的话,“天龙三兄弟”估计没什么戏份了,没准成了游坦之和慕容复的双雄戏。



就文笔而言,倪匡竭力接续金庸文风,并无什么破绽,而且他此前对《天龙八部》阅读很细,既不时地回应之前的情节,也在语言上贴合原来的风格,很是收敛个人的顽童作风,对于金庸,相当够朋友。



倪匡在1977年作为编剧改编了《天龙八部》,由邵氏拍成电影,故事线只有段誉,李修贤主演,段延庆成了秦红棉的丈夫黄袍人,被段正淳打断双腿,修炼武功伺机报仇。电影从剧情到造型都是一塌糊涂,充斥着不少恶趣味,倘若倪匡将自己代写的“游坦之外传”拍出来,没准会更好看。



至于有人说,阿朱之死也是倪匡的责任,这就大大冤枉了他。阿朱是在连载版中第六十回死去的,离倪匡代笔还远,因此,阿朱是金庸写死的,阿紫是倪匡写瞎的。



【【【【【【【【【【【【【【【【【【

穷人家的孩子反而不叫贫贱。”金庸说
陈桥驿 风马牛茶铺 2016-09-12 14:08



▎斗笔争锋

下面录几则武侠宗师斗笔争锋的掌故,拾人齿间牙慧菜叶,附会成章,但不敷衍。

温瑞安八十代因故离开台湾,香港安生,坐拥八千册兵马,勤力码字时的事迹,是时《四大名捕》正风起云涌,暗香袭人。



由于温瑞安巨侠既厚爱喧嚣的繁华都市,也钟情于清净的室外桃园,作品里常有累赘的风景描摹。当时温巨侠与金庸先生交集甚好,手头可能还有书在他那里出。在金大侠的游艇上,金庸规劝温瑞安说道:

“写风景不必只写风景,可以写书中人物所见的风景,在情节里引入,这样会自然一些。”

温巨侠说这是在指出他“神州奇侠”里不自然的地方。轻描淡写一句话,对于今日写文的人而言,依然没有过期,同样受用;所谓高手“杀人不见血”也。


图片

金先生画龙点睛,言简意赅,一语说中要害;亦如所撰“兰花拂穴手”,纤纤玉指轻拂,云淡风轻中,取人性命蓦然不见。

情节里贯通书中人物所见的风景,才自然,自然而然是大自然,真自然;原来最美的风景在风景之外,有懂风景的人,可意会成为人文胜迹。

温大“侠少”里的主角叫关贫贱,暗示其贫寒出身,自卑但自强不息。金庸笑着说:

“穷人家的孩子反而不叫贫贱。”

这应了曹雪芹的那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金庸太厉害不能招架,不愧一代宗师,是不是在转弯抹角自夸已“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所以小说做得那样好?人家有这个吃饭本事,活该。

图片

还有在一次会晤中,金庸在听涛馆把温瑞安的书稿《结局》交回时对温巨侠表示:

最好能改一下,但如果不改,明报也会用。

言辞恳切,没有咄咄逼人,没有咄咄逼人,是前辈对温巨侠偏爱有加,扶持后生小子。温大离开的时候,碰巧把稿子落在餐厅,侍者追还稿件;金庸马上替温瑞安付给侍者小费。微末细节,虽不足道,但金先生老一辈的儒侠风范历历如在眼前,启迪晚学。

温大客气地说:这是《结局》的第一笔“稿酬”。其中饱含的勉励对逆境中寓居异乡的游子不是杯水车薪,是雪中送炭,寸草寸晖。

拿到书稿的温瑞安上了车,开车的是倪匡。倪匡听后说:“作品要有自己的风格,不一定要改。”原来他是和温大一样怕改动自己的作品,倪匡写得快,最快每天上万字,要改恐怕也无从改起。




这样,改就不如不改,要稳妥得多,初心岂不更好,那怕是不经世事的“少作”,青涩惜有青涩味,味道。

金庸有此还说,温瑞安小说里的人物太多,且死得太快,阅者才刚刚对那人挂在心上,但书里已经结束了性命。温大表示同意并决心下不为例,认为都是龙哭千里的年少,戾气太重所致。年纪大了,就越来越向往平和安定。

他不能免俗。

温瑞安巨侠很个性,小说《结局》最终没改,也没再交回《明报》。他有自己的看法:错不一定是不对,坏也未必是不好。

他是个原则性极强的人,所以小说写得那样好看,有味,还推陈出新,年纪轻轻就忝列武侠四大宗师之列。这离不开前辈们的呵护抬爱,还有自身的天赋异禀不懈追求。穷人家的孩子嘛,需自强不息,眼前不算,要看到头;不能被区区名字就盖棺论定了。

《结局》看来最后没有结局。

没有结局何尝不是最好的安顿。

【【【【【【【【【【【【【【【

美国有个文学评论家叫哈罗德·布鲁姆,他说,我们都害怕孤独、发疯、死亡,莎士比亚和惠特曼也无法让我们不怕,但他们带来了光和火。
这光和火是什么呢?安慰、同情和理解,洞察更复杂的人性。

【【【【【【【【【【【【【【【【【【【

 楼主| 发表于 2022-1-2 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22-4-10 23:32 编辑

金庸两种迥异笔法──浪漫与凄迷的月夜
杨兴安 金庸武侠书友会 2022-04-10 15:48
金庸小说的精彩,无论桥段和人物的设计、写作的技巧、都有突破性的成就。但其实最出色的,是金庸驾驭文字的功力。金庸笔下若没有出色的文字,小说的可读性一定大打折扣。




五四产生两种白话文
金庸小说的文字有什么特色呢?且看一些专家学者的意见。

刘再复说「五四之后形成的白话文,是只有白话而没有中国文言写作中独有的文采。」他并对五四的白话文有更深入的描述。【注】



五四文学革命所造成的并不是普遍意义的白话文,而是新体的白话文。它与当时的启蒙思潮有密切的关系。大量意译或音译新词,欧化的语句表达,新思潮的价值观,构成这种新体白话文明显的特徴,都称为白话文。



而文坛上存在的是两种不同的白话文、本土文学传统所造就的是道地的白话文;新文学传统造就的是欧化的白话文。



北京大学严家炎教授的看法:

图片
如果平心静气看二十世纪初文学的变革,就会看到由于社会变化和外来文学影响,中国文学正逐步分裂为两种不同的文学流派:一种是占据舞台中心位置的「五四」文学革命催生的「新文学」;一种是保留中国文学传统形式但富有新质的本土文学。



「新文学」以启蒙意识、外来文学的形式、欧化的白话文为其核心因素。…… 另一种文学、即植根于古代文学悠长传统的那部分文学也在发生缓慢的蜕变。…… 而金庸则是直接承继本土文字的传统、并且在新的环境下集其大成、将它发扬光大。

图片
严家炎教授对金庸小说文字的看法:

在小说语言上,金庸吸取新文学的某些长处,却又力避不少新文学作品语言的「恶性欧化」之弊。他扎根于本土传统文学中、较多承继了宋元以来的白话文乃至浅近文言的特点。


两位学者所言,才使人想到原来「五四」之后,文学作品的文字运用分成两路,是接受西化的「新文学」和改进的「本土白话」两条路线。前者受西方影响甚深,爱用欧化句语。今天看来,行文切忌欧化句语,有些人似乎走了弯路。新文学路线带出来的白话文(语体文),除了生硬欧化之外,一般都缺乏文采。



内地作家思兼在他的文章中说金庸小说吸引,文字漂亮是重要原因。他说:

金庸的文笔,富有感染力的磁力,温润典雅之中而又有行云流水之趣,干净俐落而练达柔顺,几达珠圆玉润之境,令读者爱不忍释。

「爱不忍释」,说出了金庸小说最吸引读者之处。因为只有爱不忍释,才使人读得如痴如醉。其实情节无论如何精彩,第一次最有吸引力。看第二次以后便大打折扣。金庸小说能吸引读者再三再四重读,实在由于文字魅力之故。



金庸小说的文字深得读者喜爱,不少人誉之为当代运用文字最优秀的作家。金庸驾驭文字的能力出众,用词典雅深淳,锤炼精妙,文笔之感动人心,实归功于金庸的文言素养,才处处显出文采斐然。金著中不乏优美文笔,即使同一种情景,竟然可以写出绝不相同的况味,先看金著下列描述:

图片

丁珰笑咪咪的向石破天横了一眼,突然满脸红晕,提起竹篙,在桥墩上轻轻一点,小船穿过桥洞,直荡了出去。石破天想问:「到你家里去?」但心中疑团实在太多,话到口边,又缩了回去。

图片

小河如青缎带子般,在月色下闪闪发光,丁珰竹篙刺入水中,激起一团团涟漪,小船在青缎上平平滑了过去。有时河旁水草擦上船舷,发出低语般的沙沙声,岸上柳枝垂了下来,拂过丁珰和石破天的头发,像是柔软的手掌抚摸他二人的头顶。良夜寂寂,花香幽幽,石破天只当是又入了梦境。

图片
小船穿过一个桥洞,又是一个桥洞,曲曲折折的行了良久,来到一处白石砌成的石级之旁。丁珰拾起船缆抛出,缆上绳团便套住了石级上的一根木桩,她掩嘴向石破天一笑,纵身上了石级。丁不三笑道:「今日你是娇客,请,请!」



这段选自《侠客行》第六回,少年石破天突然被青葱少女丁珰和她的爷爷武林高手丁不三邀请回家作新姑爷,喜事重重。斯时月夜泛舟,在江南水乡之中、月明风清之夜。髫鬟少女之旁,笑语盈盈之前,泛舟江南水乡。身在诗情画意中,何啻神仙境界。读者亦随之感到明月洒照,披襟当风,写意人生。



月下凄迷忧患恒古长存
在另一作品中,也是月下泛舟。情致却完全不同,竟是凄迷万状。

图片
五人相对不语,各自想着各人的心事,波涛轻轻打着小舟,只觉清风明月,万古常存,人生忧患,亦复如是,永无断绝。

突然之间,一声声极轻柔、极缥缈的歌声散在海上:「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百岁光阴,七十者稀。匆匆流年,滔滔逝水。」却是殷离在睡梦中低声唱着小曲。

张无忌心头一凛,记得在光明顶秘道之中,出口被成昆堵死,无法脱身,小昭也曾唱过这个曲子,不禁向小昭望去,月光下只见小昭正痴痴的瞧着自己。

殷离唱了这几句小曲,接着又唱起歌来,这一回的歌声却是说不出的诡异,和中土曲子浑不相同,细辨歌声,辞意也和小昭所唱的相同:「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她翻翻覆覆唱着这两句曲子,越唱越低,终于歌声随着水声风声,消没无踪。

各人想到生死无常,一人飘飘入世,实如江河流水,不知来自何处,不论你如何英雄豪杰,到头来终于不免一死,飘飘出世,又如清风不知吹向何处。张无忌只觉掌里赵敏的纤指寒冷如冰,微微颤动。



图片
这次同样写月夜下泛舟,却是前路茫茫、无所依傍,凄迷万状的境界。内文取自《倚天屠龙记》第29回。张无忌在书中静夜孤舟,虽有人为伴,却兴起生死无常、光阴过客、浮生若梦之叹。金庸的文字带出潇洒空灵的意境,沧浪感慨。同样触动读者心灵,神思于冥寂时空。这两段文字深刻有力,比诸近代许多纯文艺作品,尤胜多筹。金庸那深厚的古文造谐,遣词造句雅洁高华的功力,堪称当代首屈一指的高手。



注1:见《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文集》之序。香港明河社2000年。

原刊于《金庸小说与文学》,2020暮春谷雨修缮刊出。

】】】】】】】】】】】】】】】】】】】】】】

钱基博与武侠小说
百剑堂主 钱锺书研究 2022-04-03 11:31
图片
钱基博肖像



无锡钱基博,尝在各大学教授文学,所著有《中国文学史》、《现代中国文学史》、《明代文学史》等书。他对版本之学亦有研究,所著《版本通义》,曾收入《万有文库》中。其中《现代中国文学史》,由王闿运起至鲁迅、徐志摩止,保存了不少近代文学资料,曾印了数版。但他在民国初年,曾写过武侠小说,似乎不大为人所知,大概只属文人余事,究竟不是他的正业,所以大家便不注意了。



图片

1950年代香港大公報籃球隊隊員合影。

後排左二查良鏞(金庸),左三陳凡(百劍堂主),右一為馬廷棟。



我曾读过他的武侠短篇数十篇,所记均是江南人物,多虎虎有侠气。每篇之后,均仿「虞初新志」之例,用「潜夫曰」的冒头,附上一段作者的评论。其中有一篇,写的是李笠翁李渔的事,说他游幕山东时,曾计胁大官公子多人,在广陵盗过一笔官帑,更似为他人所未道。其文略云:……一日,(渔)谓诸人曰:「历下风土,想诸公子倦游览矣。南朝景物,秀绝人寰,广陵愈靡丽为三吴冠,诸公子盍买舫作广陵游乎?渔不恤附舫尾也。」诸公子喜,载数画舫,联樯南下。抵广陵,系舟数月,兴阑欲归,行解维矣。渔忽置酒遍拜诸人曰:「渔辱从诸公子游已久,今有急,未识诸公子肯悯援手乎?」诸人少年豪侠,笑扶渔起曰:「先生属尊何必尔!吾侪敢不惟命。」渔起曰:吾顷需金数万,无所措。」诸人闻数钜,有难色。须臾,渔又曰:「诸公子不能相假,吾知运司库金银无虑千万,视戋戋者,不啻九牛一毫,于国帑无大损。诸公子材武,盍助渔取之?」诸人相顾骇愕,不敢应。渔愤作色胁诸人曰:「诸公子必不相援,渔能自取之。明晨,舍少金诸公子舟,他遁,祸嫁诸公子矣!事发,累尊公祸必不轻,诸公子则能自白,恐不免比匪之罪。能行,必无祸。」诸人不得已应之。渔曰:「信乎?」曰:「信!」渔呼舟人曰:「止酒。俟奏凯还饮之为诸公子策勋未晚也。」舟人欢应如雷。诸人益惊,乃知舟人皆渔党。渔起,取佩刀指诸公子曰:「此行无争斗,不必人人持械。渔操刀为诸公子卫,诸公子速随渔登。」语毕,距跃如飞,先登岸。诸人随之。疾趋登运库屋,揭瓦斩梁,驱诸人探身下盗金,自操刀距顶瞭望备有变。既,诸人以次负金出,驱诸人先行而渔殿后。抵舟,命舟人扬帆,时酒尚温未寒也。渔酌酒饮诸人曰:「诸公子身下盗库金,而渔才居屋顶瞭,事发,不必首渔而从诸公子也。诸公子倖好自爱。」诸人默然,归乃不敢与渔昵,然亦勿敢声,究不知其多金何所用也。后有泄其事者,为中朝官所知,欲究,然事隔数年无左证,又以中朝贵戚子与其事,恐兴大狱,惎不敢发焉。在钱氏的笔下,这位清代的戏剧家,竟是一个大盗呢。



图片
海豚出版社《武侠丛谈》书影



大抵钱氏之写武侠小说,亦非无其用心在。他曾在另一文中,论到吾国武术时说:「晚近吾国震于枪炮火器之致远,谓非肉搏所能为功,致薄固有之武术为不足事。」然后历举日本人的柔术在日俄战争中的作用、瑞典人对击剑的注重等等,归结到中国武术之不可废。最后且说了一段事实,并致其难已至感慨。



图片
1933年商务印书馆《武侠丛谈》冷风编



文云:吾尝读某报载皖人某,尝获师承而精于武术,贫不自存,思以术授徒糊口,颖国人无应者。有英国教士见而奇之,谓曰:「汝能随吾往伦敦乎?月数百金,不离致也。」其人谢曰:「吾受业于吾师,尝承师之戒矣!吾师戒曰:慎传授人,非其人尤勿受也。汝乃欲予传术于外国耶?且吾习闻师说,苟业成而贫困不聊生者,宁为盗以自给,毋鬻术以为食也。」 呜呼!彼桓桓者,宁非国家干城之选?乃不能为国家捍力边围,而资强敌罗致其人以为己用,在其人虽有所不忍于祖国,究之贫无以自存,终不能不自弃于为盗,此谁人知过欤?



读其文而味其意,亦有爱国思想存于其间也。



图片
《小说月报》载钱基博武侠小说



其实,武术一道,在体育方面而言,固有其强身的作用。而战争之事,无论武器如何厉害,最后要解决占领问题,还是要靠步兵的。故强民亦所以强兵,则武术一道,亦有不可任其废弃之理。就此以观,那位「英国教士」倒不无眼光也。



香港《大公报》1962年2月19日



】】】】】】】】】】】】】】】】】
明教为何会四分五裂?——张无忌就职教主背后的路线问题
叙拉古之惑 2022-02-07 10:18
以下文章来源于历史与秩序 ,作者牲命记


《倚天屠龙记》作为一部小说,是虚构的世界,作者有其叙述主线,无法做到意图性的面面俱到,但并不妨碍读者根据原著中所设定的情节,展开合理的推论。本文所做讨论是围绕小说情节,进行政治的解读,试图揭示明教作为一个宗教组织已经深埋一个正当性危机:教廷与教众的矛盾。但随着张无忌的就职教主开始,从一个宗教性门派转型为江湖性门派,为最终朱元璋犯上处死韩林儿,建立明朝铺平了意识形态的道路。




图片


明教为何会四分五裂?如果将这个问题抛给读者,相信大家都会给出一个统一答案:因为阳顶天撞见妻子与成昆出轨,走火入魔猝死,致明教群龙无首,而四分五裂。

不仅读者会有此见解,即使书中的情节,也有明确的指示:


(众人)均想明教自前教主阳顶天暴毙,统率无人,一个威震江湖的大教闹得自相残杀、四分五裂。置身事外者有之,自立门户者有之,为非作歹者亦有之,从此一蹶不振,危机百出。


但这只是教众们的看法,事实上在前任教主阳顶天在世时,已经感受到教中组织涣散,在其手书圣火令遗训中提到:


历代教主传有圣火令三大令、五小令,年月既久,教众颇有不奉行大小八令者,致教规废弛。余以德薄,未能正之。



教规废弛,说明明教内部,早就出现权威丧失的困局,纵然以阳顶天之才,也未能恢复纲纪。不过,阳顶天也给出了解决方案:


日后重获圣火令后,此三大令及五小令当颁行全教,吾中土明教之重振,实赖于此。



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所谓教规的八令本身并没有遗失:


波斯总教日前送归本教的圣火令,上面所刻的三大令、五小令,文字内容和阳教主遗训中所录一字不错。本教在失去圣火令之前,已将令上三大令,五小令尽数录下。阳教主只是照抄上代遗刻而已。



既然教规尚在,为何教众却不遵守?

其实道破明教真正危机的,并非是明教中人,而是明教的第二号死对头——灭绝师太:


魔教历代教主,都以“圣火令”作为传代的信物,可以到了第三十一代教主手中,天夺其魄,圣火令不知如何地竟会失落,第三十二代、第三十三代两代教主有权无令,这教主便做得颇为勉强。



换句话说,明教的危机并非是因为教规不严,而是作为教主,失去神圣信物的倚重之后,就失去了号令全教的声望资本。虽然,石教主、衣教主、阳教主之间依然可以进行权力传承,但是缺乏圣火令的夹持,声望早不如前。中土明教总坛或许波澜不惊,但对于地方性组织的号令能力,恐怕江河日下。对此,阳顶天自然心如明镜,只是不便点破,所以,在遗书中,才会对后事作此安排:


三十二代衣教主遗命,令余炼成乾坤大挪移后,率众前赴波斯总教,设法迎回圣火令......无论何人重获圣火令者,为本教第三十四代教主。不服者杀无赦。令谢逊暂摄副教主之位,处分本教重务。



只有重新迎回圣火令,才能重建明教总坛的合法性地位。但是波斯总教会不会轻易给出圣火令呢?答案是不可能的。虽然中土明教创立时,圣火令就是随之而来的令符,后被丐帮中人夺去,复又流入波斯总教,按说中土分教要向总教索还,本合传教之意,总教理当还予。但此时的波斯总教,已经为蒙古人所招安,而中土明教,则完成自身中土化转型的过程。
作为千禧宗教,明教最终目的是为了迎接救世主开创新世界,所以其教义就和现世统治者格格不入。说不得回顾教史:“

自北宋方腊教主以来,(起义)已算不清有多少次了。

这在意识形态而言,原本没毛病,谁当政就挑战谁。但偏偏是波斯总教和蒙古统治者关系密切,而中土明教则视蒙古人为寇仇,因此阳顶天遗命:


本教虽发源于波斯,然在中华生根,开枝散叶,已数百年于兹。今鞑子占我中土,本教誓与周旋到底,决不可遵波斯总教无理命令,而奉蒙古元人为主。圣火令若重入我手,我中华明教即可与波斯总教分庭抗礼也。



这已经不仅仅是重建中土明教合法性的问题了,还涉及到和波斯明教的路线分歧。


图片



既然中土明教和波斯总教出现了根本性扞格,那么迎回圣火令一事,即使不是因为阳顶天遗命的湮没而耽搁,也是万难办到的。所以中土明教教内组织进一步涣散,众人关于谁来接任教主一事,就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这里隐含着教主之位正当性的冲突:


韦一笑:“退敌之后,你拥何人为主?”



杨逍:“圣火令归谁所有,我便拥护谁为教主。这是本教的祖规。”



韦一笑:“圣火令失落已近百年,难道圣火令不出,明教便一日没有教主?”



说不得:“韦兄这话是不错的。我布袋和尚既非殷派,亦非韦派,是谁做教主都好,总之要有个教主。就算没有教主,有个副教主也好啊。”



铁冠道人:“说不得之言,正获我心。”



从这段对话来看,此时的明教,应该存在两派:一派是正统教义派,以杨逍为首。另一派则是江湖派,以韦一笑和五散人为首。当年殷天正、韦一笑、五散人等人负气出走光明顶,立誓永不会回来,也是因为立教主之争。杨逍后来坐镇光明顶,在朝的自然都是正统教义派,而负气出走沦为在野,这不可避免沦为江湖化。他们所理解的明教,更多的是江湖门派组织,宗教性已经很弱,所以有没有圣火令,都不影响他们要立一个共主。
这里要对杨逍这个人做一个深入的解释,从杨逍所作《明教流传中土记》一书,“小楷恭录,事事旁征博引”。由此可以推断,杨逍在教中的地位,可能承担着大祭司或者说是宗教权威的功能,传承着教史、教义等组织文化功能。这对于阳顶天这个无令教主而来说,是必须倚重和拉拢的,由此杨逍不仅获得了教中二号人物的地位,还获得练习《乾坤大挪移》的资格,所以我们看到杨逍总是张口闭口“明尊”,因为这是他在教中声望地位的正当性来源。但或许是杨逍教内所当担职务缘故,必须和人保持距离,又或是恃才傲物,难以团结教众,所以阳顶天的遗命还是让更有人望,性格豪爽的的谢逊暂代副教主一职。这并不奇怪,假若梁山泊没有被招安,宋江死后,可能继位的,大概率是鲁智深,而不可能是卢俊义、吴用或者公孙胜。因为他们都缺乏群众基础。

从阳教主这一安排和谢逊日后乱开杀戒来看,他其实已经意识到,明教最终不可能脱离江湖,而让明教始终保持一个宗教性门派。

就张无忌就任教主一职来看,虽然明面上获得了各派系的认可,暂时压制的教内派系纷争,但实际上是江湖在野派路线的大获全胜。

要知道张无忌虽然有心干预明教和六大派之间的江湖纠纷,但他实在没有想过要做明教之主。但是早已经有人算计着张无忌将来统战五行旗的作用:


说不得:“不成!这个人于本教有恩,韦兄若是吃了他,五行旗非跟韦兄拼老命不可。”于是将张无忌如何身受灭绝师太三掌重击、救活锐金旗数十人的事简略说了。“这么来,五行旗还不死心塌地的服了这个小子么?”



铁冠道人一针见血就指出说不得的心思:


你把他装在袋中,奇货可居,想收服五行旗吗?



说不得:“袋中这人有利于本教诸路人马携手,那是决然无疑的。”



直接促成张无忌就任明教教主的导火索,其实还是巨鲸帮、海沙派、神拳门各路人马的二次围攻光明顶,情势急迫之下,张无忌不知轻重的提议:


咱们快到秘道中暂且躲避。



可是这秘道,是明教的“大秘密”,“庄严圣境”,“自来只有教主一人,才可以行此秘道”。


教义正统派的领袖杨逍,带头反对:

张大侠有所不知,明代历代传下严规,这光明顶上的秘道,除了教主之外,本教教众谁也不许闯入,擅进入者死。你和小昭不属本教,不必守此规矩。



这里非常奇怪,明教秘道乃是明教的庄严圣地,虽然教内明文未做规定,教外之人可否入内,但其实是不言而喻,因为这本属于教内的大秘密,如何容许他人入内?这就好比杨逍说,我们是明尊弟子必须尊奉明尊,你不是信徒,亵渎一下明尊,也没关系。以杨逍的聪明,不至于会如此低级释法。而是碍于正统教义派领袖的身份,不便于公开打破人设。

此时的杨逍依然是现存教内职务的最高人物,但在之前教廷的生死存亡之际,因为内讧,身受重伤,而作壁上观,若不是张无忌横空出世,杨逍实是此护教之役的头号罪人。也许是出于感恩,又或是难以再做清流,摆弄意识形态,根据原文交代,也已经属意张无忌接任了。


而早就江湖化,将教义视若敝屣,五散人之一的彭莹玉见机行事,提议立张无忌做教主:


各位听我一言,张大侠武功盖世,义薄云天,于本教有存亡绝续的大恩,咱们拥立张大侠为本教第三十四代教主。倘若教主有命,号令众人进入秘道,大伙儿遵从教主之令,那便不是坏了规矩。


其实这个时候,明教的政治基础,出现了一个教宪危机:究竟是教主在教规之上,还是教规之下?教内主权在教众,还是在教主?


如果众人可以推选教主,那么逻辑是承认明教主权在教众。那教众自行立法推翻教规进入秘道即可,何必在意历代教主之令?要知道,今天所有主权在民的国家立法,都是遵循这一逻辑,直接在立法会破除就行了,并不需要画蛇添足选出一个总统再去废除立法。如果说教众不具备主权地位,那么推选的教主也就是无效推举,那这个不合法的教主,也就没有权利废除历代教规。教众进入秘道依然是死罪。

其实不仅仅是教宪危机,这个提议,还隐含着一个路线大转折,明教是一个宗教组织,教众首先得是明尊信徒,但是张无忌连基本的教义也只是有所耳闻的地步,拥立他做教主,或可以解救教廷的覆巢之危。但是政治路线而言,却是彻底改弦更张了。

天真的张无忌肯定不明其中因由,只是拿阳教主遗命提出一个折中方案:


当年阳教主曾有一通遗书,我从秘道中带将出来,原拟大家伤愈之后传观。阳教主遗命是要我义父金毛狮王暂摄教主之位。



这时候彭莹玉在中土修正主义的道路上是一去不回头了,全然不顾教义,索性将合法性诉诸于中土世俗的父死子继传统,赶鸭子上架:


张大侠,大丈夫身当大变,不可拘泥小节。谢狮王是你义父,犹似亲父一般,自来子继父职,便请你依据阳教主遗言,暂摄教主尊位。



张无忌碍于形式所迫,不得不黄袍加身,做了教主。但本意还是不愿意加入明教的,所以劫后又要退却教主一职,只是此时的众人是决计不会让他跳船跑路的,杨逍出来打个哈哈:

阳前教主的遗言写于二十余年之前,其时世局与现今大不相同。金毛狮王自是要去迎接的,圣火令也是要寻觅的,但若由旁人担任教主,实难令大众心服。

只不过,张无忌坚执阳顶天遗命不可违,众人只得应允。虽然应允了张无忌要迎回谢逊和圣火令的的条件,但心里却对这个新教主另有盘算:


众人拗不过,只得依了,均想:“金毛狮王只怕早已死了,圣火令失落将近百年,哪里还找得着?且听他的,将来若是有变,再作道理。”



众人虽然奉了新教主,但看起来似乎都是以教内统一,路线改弦的大局为重,所做的共识性妥协。既不尊重阳顶天遗命,也对圣火令不着紧,更是阴违新教主。

但不管如何,确立教主,尤其是一个非信徒的教主,总算是完成了路线转型,而以共主唯命是从了。完成了明教彻底的江湖化的转型。

但既然教廷可以将明尊束之高阁,那么地方教众也可以将总坛束之高阁,缺乏了宗教权威性威慑束缚,明教的各路义军也就各行其是:


明教义军在各地起事,杀官造反,闹得蒙元手足无措,战阵有成有败,他们既不向总坛禀报,总坛也管不着他们。应天府这支红巾军,素来自行其是,声势壮盛,总坛不能杀了他们的领袖,也不能以明教教规予以羁縻约束,只能任其自然。



此时的明教总坛,因为各地明教教众所煽动的义军之势尾大不掉,早就难以处置了。既然教廷可以拥立非信徒的张无忌做教主,那朱元璋杀掉作为宗教领袖,名义上共主的小明王,也就没有什么太多意识形态的顾忌了:


龙凤皇帝(韩林儿)应吴国公之请,自滁州迁往应天,到得镇江对岸的瓜步,坐船倾覆,在长江中崩驾。负责护送的是大将廖永忠,是暗中受了朱元璋的密旨,故意翻船淹死韩兄弟。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在光明顶冷清的教廷中,杨逍面对五散人,恐怕只能相视以苦笑。

后记



这两天看了一部贺岁电影《倚天屠龙记之九阳神功》,不由勾起少时看电视剧时的一个突兀感受,即张无忌就任教主时下令教众进入秘道躲避一节。随即核对小说原文,挑阅相关章节写下此文。文中原文引用有老版和新修版之分,未及一一核对,但估摸应该符合两个版本的内容主旨,故不作区分。


金庸先生作为一个政论家,《倚天屠龙记》于1961—1962年连载于《明报》,此时国际政治背景正值中苏分裂,书中明教一方对映中国的执政党自不待言。只是略有些好奇,金庸先生是否是效仿陈寅恪先生作《论唐高祖称臣突厥事》隐喻谏书,还是不谋而合的异曲同工呢。


】】】】】】】】】】】】】】】

待在中国期间,罗素对于我国的历史文化也多了层认识,还不由感叹道:白种人有强烈的支配别人的欲望,中国人却有不想统治他国的美德。正是这一美德,使中国在国际上显得虚弱。其实,如果世上有一个国家自豪得不屑打仗,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如果中国愿意它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



彼时我国的处境并不算好,民族自信心大受打击,我国的知识分子一心想要另寻出路,改变我国的社会状况。罗素的称赞无疑带给了这群知识分子自信,但只有称赞,就显得这个人不真诚了。



图片



因此在罗素离开时,有位作家希望罗素能够指出中国人的缺点,罗素沉吟片刻,最终讲到中国人有三大缺点,分别是贪婪、胆小、冷漠。



在罗素的眼中,许多中国人会为了钱放弃自身的一些品德,甚至为了一点小钱去冒险,处处可以看到接受贿赂的情况,因此罗素由衷希望中国的经济发展起来后,道德水平也能有所提高。



而中国人的胆小则是缺乏主动的勇敢,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我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然而军阀之间不少战事是还没有开战就已经溃不成军,即军队不讲究章法、规定,士兵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军队素质也就一般。罗素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又说如果遇到真正的大灾难,中国人可能还是勇敢的。



图片



至于他为什么说中国人冷漠?是因为大多数人不会想着去做慈善赈灾的事情,罗素在街上还曾看到过一辆汽车碾死了一只狗,但无人为狗惋惜,许多路人都只会觉得好笑,不会有同心情。



除了贪婪、胆小和冷漠三方面,罗素还说到过,当下的中国人还缺少前进的动力和效率、爱面子等,在社会方面,司法疲弱且混乱……而对于罗素的这些看法,余秋雨评价道:罗素先生一针见血最知中国人的心。



】】】】】】】】】】】】】】】

金庸小说的影响力和衍生品
杨兴安 金庸武侠书友会 2022-01-08 01:32
金庸小说内容对人性有深刻的描述,蕴含丰茂的中国文化气息,而又可以令读者充满阅读的快感,小说出现不久即引起广泛的谈论。最初只不过是闲聊的话题,后来却引起学者的重视和研究。七十年代,东南亚读者已深为金庸小说吸引。先后翻译的金庸小说有越南文、泰文、印尼文、东埔寨文和马来文。这时金庸的读者已超越中国人。



作品被译成外文 读者众多

图片
日本德间出版社于九十年代投入巨资出版日文版的《金庸全集》。在韩国,汉城的书店也摆放着韩文的金庸小说。据汉城信永出版社董事长说,韩国有十二家出版社盗印了金庸的小说。



金庸小说除了亚洲有译本外,也出现了英译本和以色列文版本。1993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了英译的《雪山飞狐》。香港理工大学译了《连城诀》、《侠客行》、《射雕英雄传》、和《鹿鼎记》,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金著亦传有译成法文,是当年东埔寨流行的「三及第」(非正统)法文,可惜现在找不到。

图片英译版本的《射雕英雄传》(网络图片)

金庸小说早就遍布世界各地华人区。当年香港出现移民潮,许多人都爱购买一套金庸全集到外国。一来作娱乐消遣的精神食粮,其次认为可以给下一代看看,让他们多识点中文,认识多一点中国文化。



掀起研究金著风气

图片
最先组织研究金庸小说的应是台湾的沉登恩。他在1979年9月获得出版权后,与《联合报》和《中国时报》取得默契,邀约艺文及学术名家,在两报副刊强力推介金庸作品,两报同时刊出金庸小说。联合报连载《连城诀》、中国时报连载《倚天屠龙记》。沉氏再情商倪匡赶写《我看金庸小说》,于1980年7月推出,由远景出版社出版。随之陆续推出研究金庸小说系列丛书,并命名为「金学研究」,揭开有组织研究金庸作品的序幕。

图片
杨兴安著《金庸笔下世界》
所谓「金学」,是沿研究《红楼梦》称「红学」而来。金学是指对金庸小说的批评和研究,一些聊谈的文章,论者多并未将之划入金学之列。在香港,成书论金庸小说的除《金庸笔下世界》等着述外,成书的尚有倪匡、潘国森、吴霭仪、陈镇辉等。至于单篇为文论述的,不乏名人学者。



讨论金庸小说热潮同样在内地出现,作家陈墨便写了许多本专论金著书籍,其他论述金著的专著也陆续出现,其势方盛。湖北出版的《通俗文学研究》在九十年代刊出金庸作品研究专栏。中山大学出版了一本《点评金庸》,都受到重视。



金庸小说被带入学术殿堂

图片
1990年陈平原在北京师大开设了研究金庸小说的专题课,1996年严家炎在北京大学开设研究金庸小说的课程。其他如深圳大学、浙江大学、广东社会科学院等,也设立金庸作品研究室。台湾方面,东海大学、台湾国立师范学院,同样设有金庸小说的专题研究课程。



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王一川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把金庸列于鲁迅、沉从文、巴金之后,名位第四,在其余素负盛名作家之前,令人耳目一新,也引来严重的争议。



金庸小说被带入学术殿堂,最早的应算到1988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办的「武侠小说国际研讨会」,当然大会上讨论到金庸小说。1997年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举办金庸小说研讨会,是首个大学举办金庸小说专题的研讨会。1998年5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举办「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0年11月,北京大学与香港作家联会合办「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金庸小说的研究,多次带进学术殿堂。



除此之外,由地方举办的金庸小说研讨会有:1998年4月云南大理镇政府举办的金庸学术研讨会。台湾1998年11月由台湾汉学研究中心、中国时报和联合报合办的「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10月金庸家乡人士和嘉兴市政府在嘉兴举办的「浙江嘉兴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金庸小说研讨会之方兴未艾,正好说明学术界对金庸小说价值的肯定和重视。

图片


小说武侠世界充实电影电视

图片
二十世纪由小说衍生的商品首推电影和电视剧。金庸小说受到欢迎,被拍成电影电视剧乃意中事。金庸小说最早被拍成电影的是1958年在香港开拍,由胡鹏导演,曹达华主演的《射雕英雄传》,其后开拍的电影在50部以上。台湾开禁后20年间,陆续开拍30部。1993年连续拍了6部。电影中的情节一些依原著、一些改得面目全非。



香港的电视剧集始于郑少秋主演的《书剑恩仇录》,约在七十年代后期。其后多次播出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每次都造成热潮和十分哄动。许多艺员演出金庸笔下的角色后一朝成名,跃上明星宝座。



台湾于1983年由台视首度引入《天龙八部》,随之而来也是一波又一波,一浪接一浪的把金庸小说改编成电视剧。1988年,三家电视台同一时间推出《神雕侠侣》,创造了相争的纪录。

图片
在中国内地,20世纪末由中央电视台製作金庸小说的电视剧有《笑傲江湖》和《射雕英雄传》,投入的人和物力、制作的认真程度,尤胜港台两地。



金庸小说对港台两地电影影响至大,间接把香港电影推入国际市场。因为五六十年代掀起武侠小说热潮,电影也随之走武侠小说路线,武侠片成了卖座保证。后来刀剑片太滥了,出现拳脚武打片,先后造就李小龙和成龙的功夫片。香港的武侠片三四十年来历久不衰,与当年武侠小说流行不无关系。

小说衍生漫画与游戏光碟
图片
小说衍生的另一种商品是漫画。金庸小说单行本漫画最先面世的是黄展鸣的《神雕侠侣》,其他的陆续有来。黄玉郎的出版公司曾获正式授权出版《天龙八部》等漫画。其实,在六十年代,他的漫画王国尚在奋斗阶段,其出品已取材自金庸小说。



九十年代流行的电脑网络也沾染「金庸旋风」。香港、内地、台湾都有许多金庸小说的网站。其中最著名的是由台湾远流出版社规划的「金庸茶馆」,许多金庸迷都藉此发表意见、或追查消息。金庸迷藉网站交流意见,已成风尚。

图片
新时代的游戏光碟也打金庸小说的主意。1994年台湾出现以《倚天屠龙记》内容为题材的游戏光碟,内容完整交代张无忌的命运。后来以金庸小说做题材的电子游戏机愈出愈精采,稍后有「天龙八部之六脉神剑」、「鹿鼎记」等等,无论画面的处理,特殊效果,都迭创新意。电子世界中充斥着金庸小说的元素。



小说人物深入人心
图片
金庸小说人物深入民心。在香港、有老人家若活泼乐天、童心犹在的,都被人冠以「老顽童」的称号。大抵《射雕英雄传》中老顽童周伯通描述得太可爱,深入人心所致。尤有甚者,七十年代越南一次国会会议,有议员讥讽对手是「岳不群」,其义不说自明。香港有人欣赏韦小宝逢迎得法,自诩懂得「小宝神功」。韦小宝成了好阿谀奉承者的偶像,恐非作者当日创作时所料。金庸小说的人物,已走进我们生活之中。



借用金庸小说名字而广为人知的,尚有「任我行」电讯网络,「倚天」中文植字输入法。有位作家索性把笔名改为「张无忌」。更有趣的是香港《太阳报》2003年8月1日报导警方破获伪证伪钞党,歹徒屋内牆壁竟大书「黑木崖」三个字(乃《笑傲江湖》中任我行的巢穴),图文并茂刊出。



营造小说蕴含境界

图片
淅江舟山市普陀区桃花镇的位置与《射雕英雄传》所描述的桃花岛近似。桃花镇政府趁金庸1994年4月前往观光时,请金庸题了「碧海金沙桃花岛」几个字后,大兴土木,把当地布置成黄药师的桃花岛,作旅游景点。



在澳门,当地名士把一幢完好的百年历史古旧建筑物(原是富商高可宁的「德成按」)改建成「金庸图书馆」。内藏不同版本、各国文字译本的金庸小说,连各家评论的著述,一应俱全。

图片
金庸小说的回响,震动界域之广,深入人心之久远,对社会风气影响之甚,在中国作家中罕见,甚至在全世界作家中亦罕见。金庸两个字,金漆招牌,值得国人引以为傲。



图片



作者简介


杨兴安

文学博士。曾任编辑、编剧,曾经教学,任明报社长室行政秘书,长江实业集团中文秘书。其散文被选为中学课文。着有《金庸小说与文学》、《浪荡散文》、《现代书信》等多种著述,现为香港小说学会荣誉会长。



】】】】】】】】】】】】】】】】】】】】

2021年是《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创刊125周年,该刊邀请读者评选他们认为在过去125年内出版的最佳书籍。在统计了超过20万次投票之后,读者最终选出的五本最佳书籍是:

第一名:《杀死一只知更鸟》
第二名:《魔戒》
第三名:《1984》
第四名:《百年孤独》
第五名:《宠儿》【【【【【【【【【【【【【【【



1959年I2月31日,台湾开始实施“暴雨专案”,专门查禁台湾各种武侠小说,总计404种。据《中华日报》刊登,1960年2月15日一2月l7日,官方在台湾的各书店与租书店取缔武侠小说,就高达l2万册。其中就有金庸撰作的《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时任台北市警察局长潘敦义曾如此表述发动“暴雨专案”的缘由:“近来本市部分书店,书摊上发现有出售出租内容荒谬下流的武侠小说,其中并有以匪统战书本翻印出版者,颠倒历史,混淆是非,其毒素之深,影响社会心理,危害社会安全至大。”因此,历来很多研究者认为,金庸《射雕英雄传》之所以被禁,极有可能是台湾当局断定,此书名取自毛泽东所创作的词《沁园春·雪》中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因而,将金庸著作列为首要查缉目标。由此导致金庸武侠著作,至1980年正式解禁前,在台湾,只能以盗印本与翻印本等形式,在坊间流传。



这一时期,台湾地区的部分出版社为赚取经济利益,同时避免因出版金庸武侠小说而被查缉,于是纷纷或采用改书名、作者名等形式,“改头换面”地盗版金庸的武侠小说。具体所改,如下表所示:



图片


或重新拟定小说章回标题,如《鹿鼎记》前三章原书的标题分别是《楔子:如此冰霜如此路,痛哭流涕有若是》、《红巾方见剧贼走,白须又报官军过》、《琢磨颇望成全璧,激烈何须到碎琴》,台湾南琪出版社出版的《神武门》将每回都拆分成三章,如《楔子》就拆分为《逐鹿中原》、《君子遭祸》、《雪中奇丐》;或更改小说中的一些主角姓名,如《倚天屠龙记》,四维出版社于1964年-1965年出版的署名欧阳生撰的《至尊刀》中,张无忌改成葛百阳,张翠山改成葛慎之,殷素素改成尹薇薇,谢逊改成穆谦,张三丰改成葛圣伦(且改写其为葛慎之的祖父)等,武当派也改为终南派。以这些方式,躲避当局的检查。



图片


这一时期,台湾地区还逐渐出现了一些金庸小说的伪作。其作伪的形式也比较多样,或作者虽标名为“金庸”,但其书与金庸完全无关,如《查禁图书目录》中著录的《江湖三剑闹京华》,有误导作者即是香港金庸之嫌;另一种伪作则是仿效古人为某些名著撰作“前集”、“续集”的形式,有人创作了《射雕前传》 、《射雕后传》等小说作品;更有甚者,一些人抄袭、剽窃金庸著作,署以己名,以骗取名声与金钱。



1973年以后,台湾地区当局对金庸的武侠著作的查禁有所松缓,据《查禁图书目录》可得知:此时期改作者名与书名的金庸小说大量出现,而相关单位却未如以往,严加取缔。1979年9月,台北远景出版社发行人沈登恩经过多方沟通,台湾地区当局始宣布,金庸武侠小说可正式出版。即便如此,1979年,远景出版社准备将《射雕英雄传》改为《大漠英雄传》后出版,仍被查禁。1985年,台视拟开拍《大漠英雄传》连续剧,申请亦遭驳回。



1979年,沈登恩联合《中国时报》(副刊)、《联合报》与知名作家倪匡、曾昭旭,在两报副刊上刊登介绍、评论金庸小说的文章。1979年9月7日,《联合报》开始刊载《连城诀》,《中国时报》则于9月8日开始刊登《倚天屠龙记》。同年,远景出版社出版《金庸作品集》,这是金庸武侠小说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公开出版发行。1986年,金庸将修改过后的武侠小说著作版权转让给远流出版公司。这是流传最广、最普遍的版本。依其版式,有文库本(48开)、平装本及典藏本、线装本等。自此,金庸武侠小说在台湾地区风靡一时,经久不衰。



图片
台湾远流版《射雕英雄传》漫画



(四)海外地区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金庸武侠小说已经引起了海外读者的关注。印度尼西亚在50年代,已经开始出版发行金庸小说译本。从出版发行年代来看,其译本所据,当是香港地区某些出版社结集出版的文本。而在韩国、日本及欧美国家,各种译本所据,既有金庸未修订本,如Robin Wu于1972年翻译成英文的《雪山飞狐》(Flying Fox of Snow Mountain);也有金庸1980年完成的修订本。如1986年起,韩国翻译家金一江、朴永昌等,陆续将金庸15部武侠小说作品翻译成韩文。1997年,日本翻译家冈崎由美等人翻译,德间书屋出版发行了《书剑恩仇录》。迄今,金庸15部武侠小说,已有11部被翻译成日文。其中,《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尤受日本读者欢迎,一版再版。Olive Mok也于1994年,再次将《雪山飞狐》译成英文(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John Minford则将《鹿鼎记》翻译成英文(The Deer and the Cauldorn)。如今,金庸武侠作品的英译本,已广泛传播到了北美、欧洲、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和普遍赞誉。

【【【【【【【【【【【【【【【【【【

林遥:香港的“大武侠时代|天涯·新刊
原创 天涯杂志 天涯杂志 2021-03-16 12:40
天涯微信号:tyzz1996

天有际,思无涯。

投稿邮箱:tianyazazhi@126.com



导读

2018年,香港当代武侠小说大家金庸驾鹤西去,让几代武侠迷感叹“世间再无江湖”。如今蓦然回首,依然听闻剑啸香江;转身寻“侠”香港,此情可待成追忆。梳理江湖过往,犹如大声念出英雄大会的“点名簿”,历数风云人物,让我们重新审视作为香港文学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如何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让英雄情怀和民族大义成为无数华人的精神图谱,也让我们看到香港多元文化中“武侠基因”的流变。
文章精彩较长,因涉及一段重要的文化史,为保证完整性,故全文推出,请耐心阅读。




香港的“大武侠时代”
林遥




1959年5月20日,这一天,世界上可能发生了很多事,但对于香港而言,有两件后来该被记住的事,在当时确属小事,除了当事人,恐怕谁也不会在意。如同凤仙花的种子和黄豆的种子很相似,但是种在泥土里,如果不长出来,没人知道它会是火红的花朵,还是累累的豆荚。



图片



第一件事,是金庸创刊了《明报》。这一年金庸三十六岁,是他南下香港的第十一个年头。《明报》成名后,谣诼纷纭,有说这是金庸拿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资本开办的,也有传言金庸获得台湾国民党暗中支持。金庸晚年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白岩松访问时,说:“我把版税所得匀出大部分,约八万元,另加沈宝新的两万元,合共十万,创办《明报》,如果有人支持,我们就不用挨得那么辛苦了。”

金庸当时已经写出《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三部小说,尤其是《射雕英雄传》,风靡一时,读者众多。1958年,被香港峨眉公司改编成电影,开启了持续到1970年的粤语武侠片潮流。也正因此,彼时的金庸已挣了不少版税,故有了点资本。当时香港办报成本低廉,已在报业任职多年的金庸,不肯为他人作嫁衣,自然选择“老本行”。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新晚报》《晶报》《香港商报》等左翼报纸正值全盛时期,与其他报纸三分香港报业的天下。香港还有一些倾向台湾国民党的商办报纸,其中以《工商日报》为代表,此外,香港部分中间报纸的立场也倾向台湾,较有名的有《华侨日报》《星岛日报》等。

在这样群雄林立的报业环境下,《明报》区区十万元的成本,不过是夹缝中求生存。在当天的发刊词中,金庸表明了《明报》的立场:维护“公平与善良”,坚持不左不右不站队。《明报》初创,馆址设在北角春秧街(后移迁中环大中华餐厅楼上)。为节省成本,人人身兼数职,金庸自任社长兼总编辑,妻子朱玫跑香港本地新闻,潘粵生当编辑(后为《明报》总编辑),营业部则仅靠沈宝新和戴茂生两人支撑,从上到下,不过五人而已,所以,当时的《明报》只是一家小报。

调侃着说,金庸从大报的编辑变成了卖小报的;冠冕着说,金庸华丽转身,独自创业。但是无论怎样看,都是前途未卜,并不乐观。

《明报》四开一小张,金庸自觉较为适合香港人的读报口味,在内容编排上,以吸引眼球的凶杀**等内容为主,有意无意地迎合读者,格调定位较低,主打是他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这部小说也是明显讨好读者。

前传《射雕英雄传》刊载在《香港商报》上,结束时间是1959年5月19日。从两书的顺序来看,完全是无缝衔接,从中可以窥见,金庸对《神雕侠侣》的写作,早有预谋。

《射雕英雄传》结束连载时,金庸还写了段告白:“我在本报撰写《碧血剑》与《射雕英雄传》,前后已近三年半,承蒙各位读者不断来信指教和讨论,使我得到很大的鼓励,心中自然是非常感激的……我和《商报》同仁以及《商报》的读者们交情也不算浅,本应该续撰新作,只因最近我其他的事务比较忙碌,实在抽不出时间,只好与各位读者暂别,将来一俟有暇,当再在本报与各位相见。”

这段启事刊出的第二天,金庸的《明报》就创刊发行,《神雕侠侣》刊发在第三版头条,目的就是为了吸引读者买报。



图片

《明报》首期刊载《神雕侠侣》



尽管金庸做了细心的考量,《明报》创刊当天印了八千份,还是没有卖完,剩余的也不知如何处理了。陈昌凤在《香港报业纵横》一书中说,很多年之后,金庸愿意出二十万高价买一份《明报》的创刊号,但没有结果。

第二件事则更小。在这一天,香港有一对青年男女喜结良缘,从此相伴终生。他俩当日恰好途经报摊,买走了一份《明报》创刊号。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在1959年的年底,这位二十四岁的男青年将会收到《明报》的邀稿函,从此,他将开始与金庸长达一甲子的友谊。

男青年刚从内地到港两年,名字叫作倪匡。



图片

青年倪匡


把香港的这一天,放大到香港这一年,发生了在香港武侠小说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

《明报》创刊两月前,时维1959年3月的一日,香港《蓝皮书》杂志的老板罗斌来到湾仔庄士敦道,来找香港米业商会秘书周叔华。

周叔华见到罗斌,不免有些惊讶。罗斌说,我有个好主意,要和你一起商量一下。

罗斌是广东开平人,1923年生于澳门,中学毕业后在香港远东航空学校攻读机械系,准备日后投身于飞机维修,不料在毕业后,恰逢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香港,驻港英军投降,香港沦陷。因为父亲在上海,所以罗斌跑到了上海。罗斌一向自立,没有依靠父亲,自己到上海文汇书报社里工作,他在书报社里,认识了著名的音乐家梁乐音,两人利用余闲合作出版了一些音乐歌谱,居然相当畅销,赚到不少钱。第一次做出版就有利可图,使得罗斌在日后对发展出版事业有了兴趣和信心。

抗战胜利后不久,罗斌打算离开书报社自己创业,但是干哪一行呢?罗斌自承,若搞工业,由于中国本身科技不发达,一旦外国有什么新发明,自己辛苦钻营自然是白费心思,何况自己又没有多少资金;如果搞出版行业,外国人不懂中文,很少机会来竞争,相反外国有好的文章,可以把它翻译过来。

此时,罗斌认识了与他年龄相仿的朋友,名叫冯葆善。两人相谈后相当投契,罗斌告诉对方,自己以前曾出版过音乐歌谱,赚了点钱。冯葆善说,既然你对出版有兴趣,我们就合作搞个出版社。没多久,两人筹备了一家名为“环球出版社”的出版机构,落户在上海南京路慈淑大厦,罗斌负责发行。

环球出版社的第一种刊物取名《蓝皮书》,32开,创刊于1946年7月25日,在上海的出版截止时间是1949年5月1日,共出版26期,每期出版时间并不固定。《蓝皮书》聘请著名侦探小说家孙了红担任主编,取名《蓝皮书》的理由是:“正是因为这三个字本身就带有一种神秘的意味,我们用来作书名表示这书里的内容,包括恐怖、刺激、神秘和惊奇。”在创刊宣言里明确主张:“《蓝皮书》不论国事,不谈民主,谈有何用,我们讲鬼,我们讲侠客,我们讲侦探,这些都是空虚的人物。这些故事也是飘渺的故事,可是人们在太痛苦的时候就爱空想,废话少说,丢开心事,翻开正文,走进你爱好的小天地去吧。”

《蓝皮书》的主要撰稿人,有孙了红、郑狄克、程小青、上官牧、僧麟、刘正训等等,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关中九侠》也在该刊连载数期。如创刊宣言所说,内容以侦探惊险类小说为主,西方侦探小说的翻译在该刊占的比重较大,像柯南·道尔、克里斯汀、奎宁这些的西方侦探小说名家,都有作品被翻译发表,此外还设有一些实事侦探、冒险故事、看图破案、五分钟破案这样的专栏。

《蓝皮书》甫一出版,即奏凯歌,于是环球出版社又陆续推出了《春秋》《西点》《幸福》等期刊,也成功发行。

1949年5月,正当环球出版社在上海的业务蒸蒸日上之时,罗斌从上海南下,跑回香港来避内战,怀里揣着两根金条和一箱旧稿、杂志,结果在香港连工作都找不到。罗斌遂老调重弹,再树环球出版社招牌,复刊《蓝皮书》。雇不起人,自己一个人编,稿件由跟他一起南下的作家方龙骧负责。两人一个编,一个写,把罗斌从上海带过去的旧稿补进去,编成创刊号,发到报摊,居然就此立住了脚。

《蓝皮书》秉承上海旧日风格,32开,薄薄一册,皆为西方翻译过来的侦探小说,偶然也有香港本土作家西门穆和田振南的作品。西门穆即梁穆叔,专事翻译和写作;田振南是香港的私家侦探,办案经验丰富,以案件入文,颇为吸引人。但是,平心而论,《蓝皮书》过于迎合市场,其文章质量不佳,译笔拙劣,译者甚至任意窜改原文,可谓沙石满纸。封面一望即知,为吸引读者而设,多为外国人物画家手笔,抽象、写实杂糅,所绘皆为美人,杨柳晚风,芙蓉晓日,翠眉玉颊,一笑倾城。

《蓝皮书》之后,在环球出版社旗下,罗斌又推出了甚多刊物,内容芜杂,迎合读者,销量很大,粗略一算,有《环球小说丛》《环球文库》《蓝皮书》《西点》《黑白》《迷你》《新电视》等等。这些刊物几乎伴随着香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少年成长。

环球出版社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到八十年代止,每天出版一本四万五千字的小说,需要的作家数量多得惊人。在作家选择上,罗斌喜用新人。当年作家依达写第一本小说《小情人》的时候,还是个背书包的中学生。依达说,潘柳黛推荐他给罗斌写稿,稿子送上去,心里没底,想不到罗斌居然用了。著名日文翻译家东方仪,也是罗斌一手发掘,两人相逢于天星渡轮,罗斌搭讪几句,就请他为“环球”当日文翻译。名满香港、被誉为巴金接班人郑慧的《紫薇园的秋天》,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得以出版。

环球出版社已拥有如此之多的杂志,但罗斌仍未餍足,他计划出版一本完全以刊登武侠小说为主的杂志——《武侠世界》。



图片

《武侠世界》创刊号



彼时,武侠小说多连载于各大报纸副刊上,最负盛名的作家自然是金庸和梁羽生。善于经营的罗斌立刻想到:创办一本独立的杂志,以此来对抗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这亦是他的合纵连横之道:既然金庸、梁羽生写得那么好,那我就联合其他武侠小说作家,一期杂志,可看多篇不同作品,这叫乱拳打死老师傅!

专门刊登武侠小说的杂志,在《武侠世界》创刊之前,常见的有三种:我是山人(陈劲)1950年创办的《武术杂志》和《武术小说王》,以及丘香林1951年创办的《小说世界》,撰稿名家都是原来的粤籍报人,1949年后来港。换了出版地,但作者队伍未散,我是山人、念佛山人、大圈地胆、王香琴、毛聊生(金锋)、萃文楼主(高天亮)等人,原本即同事,抑或同行。这个作家群体,以粤语写广东洪熙官、方世玉、黄飞鸿等民间英雄的故事,后来被定义为“广派武侠”,在香港发扬光大,进而延伸出一系列的武侠电影。北派武侠,镖车辚辚,南派武侠,拳师萧萧,南北风格泾渭分明。

此一时期,本来没有名字,直到金庸、梁羽生崛起,“新派”武侠小说进入史册,这些作者则被意外地归到“旧派”。估计我是山人等人也会纳闷,混江湖那么久,历史给的定论,原来竟是“旧派”。

武侠小说本无所谓“新派”“旧派”,这种时期划分,是后来的研究者,为了研究方便而进行的命名。民国时期,郑证因、白羽、王度庐、朱贞木等前辈出道时,也曾被目为“新派”,但随着时代发展,竟然被认为是比“旧派”还旧。

想要创办一本独立的武侠小说杂志,需要有一名能镇得住“武林群雄”的主编。罗斌的目光遂锁定周叔华,才有了罗斌登门拜访的一幕,因为罗斌准备邀请他来作《武侠世界》的主编。

周叔华何许人也?为何罗斌看中他了呢?






周叔华1909年生人,原籍广东南海,但是数代之前已经移居广州,经营檀香生意。周叔华毕业于广东中山大学经济系,中文颇佳,英文亦很流利,毕业后,在电报局工作。1948年,为避内战跑到香港,在香港米业商会担任秘书。秘书工作不需要固定时间上下班,周叔华不待在写字楼时,就躲到公寓里写作,主要是武侠小说和分析赛马信息的《马经》。

周叔华写武侠小说用的是笔名,叫作蹄风。“马蹄生风”渊源自“”,平时写《马经》,笔名是“叔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明报》曾举办“明报杯贴士赛”,对参赛的马评人用一个季度的成绩来进行计算,“叔子”由于其中一场贴中了冷门的赛马“喜鹊批”,抛离了其他对手,成为第一届的第一名,可见他对于“”甚有心得,《马经》写得非常成功。因为喜欢,蹄风认识了不少香港的武术高手,比如香港白鹤派的宗师吴肇忠,太极拳名家董英杰,都曾经为他写的小说题过字。蹄风的小说在东南亚很畅销,名气甚至超过了香港。

在香港,根据武侠小说改编成为武侠电影,以金庸和梁羽生的作品为多,台湾则是卧龙生和诸葛青云为最。其实在那个年代,蹄风的武侠小说被改编成武侠电影的数量,也并不在少数,从1961年到1963年,改编自蹄风小说的武侠电影,大概有十部,并不逊色于同时期的梁羽生。1961年改编的首部电影,由罗维导演、林黛主演的《猿女孟丽丝》,同一时期,亦改编拍摄《天山猿女》,由尚在童年的萧芳芳主演。



图片

蹄风《猿女孟丽丝》报载本



蹄风的大部分武侠小说都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清代初期包含十多部小说的大系列,从康熙一直写到乾隆。武侠小说几部相关联,构成系列,几乎是当时很多香港武侠小说作家的习惯,最为代表的是梁羽生的“天山系列”,连绵二十多部,从明朝初年写到清朝中后期,金庸也有“射雕三部曲”。蹄风的系列小说,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天山猿女》讲的是猿女孟丽丝由猿猴养大,在西藏的噶丹寺为天龙派扬名,其中穿插有明末遗民抗清的情节。《猿女孟丽丝》讲的是孟丽丝与江南八侠甘凤池、吕四娘等助雍正登位后,遭雍正出卖,孟丽丝被雍正迷奸,成了雍正皇妃,结下一段孽缘。《清宫剑影录》讲司马长缨及王雪莲一对侠侣刺杀雍正。《武林十三剑》讲述乾隆的十四皇叔有个女儿飞凤郡主,她爱上司马长缨,假称失身于司马长缨以作威胁,逼司马长缨离开王雪莲。《龙虎下江南》则是司马长缨与群侠在江南大会的擂台上歼灭作恶多端的飞凤郡主。

蹄风写入小说的角色可说海纳百川。除了与雍正传说关系最深的江南八侠外,晚清小说《圣朝鼎盛万年青》中的冯道德、周日青也都被用上,还有武术史的内家拳家王征南也在其中。更特别是,梁羽生《白发魔女传》的卓一航和玉罗刹,也出现在《密勒池剑客传》里,蹄风还为二人写了一个女儿卓映霞。同样,金庸《书剑恩仇录》里的天山双鹰和白振,名字也出现在蹄风的小说里,身份也有相似处。蹄风小说成了当时清朝武侠人物集中地,虽然不免有蹭金庸、梁羽生热度之嫌,但也可以反证蹄风确有想象力。

蹄风小说的地位,并非凭借他人的角色来完成,同样创造了一批独特人物。最著名的是“猿女孟丽丝”,这个灵感,明显来自“人猿泰山”。孟丽丝最惊人的情节,是身为女侠,却遭雍正迷奸,然后甘心做了他的妃子。正义的女主角竟然成了大反派俘虏,在当时武侠小说通行正邪不两立的风气下,这样的写法破格而大胆。

蹄风小说里另一超越寻常的人物,是蒙古佛教的女菩萨沙哈洛,她在蹄风几部小说中都有出场,而且戏份颇重。身为女活佛竟然和江南八侠中的王春明发生关系,还生下私生女王雪莲,成为另一核心人物司马长缨的情侣。司马长缨也和书中的女魔头飞凤郡主纠缠不休。反派女主角爱上男主角并非新创,但是飞凤郡主的特别之处在于,她没有因为爱上司马长缨而改邪归正,依然大杀正派侠客,这才是与众不同。

蹄风具有一种现代作家创作需要的硬心肠,他敢于让重要的正派角色被人杀死。正派角色像甘凤池、吕四娘、了因全都死于飞凤剑下,飞凤女魔头的形象予人印象深刻。这也是当时很多武侠小说家写不出来的。

在罗斌眼中,香港的武侠小说作家群中,1959年的蹄风,足以与金庸、梁羽生颉颃。

罗斌究竟如何说服了蹄风,目前没有资料可考,但是,在1959年4月1日,《武侠世界》创刊发行,第一页印着“督印人罗辑”(罗辑,究竟是罗斌的化名,还是当时印错,存疑)“主编蹄风”。创刊号16开,55页,封面上印着蹄风的《铁掌雄风》、金锋的《虎侠擒龙》、石冲的《武侠电影纵横谈》等标题。

如果细心统计一下,1959年,武侠小说在香港正步入“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况。1959年的3月,金庸在《香港商报》上连载的《射雕英雄传》已经接近尾声。此前的1957年,张梦还在《武侠小说周报》连载《沉剑飞龙记》,广受欢迎。张梦还文笔极佳,小说写得精彩纷呈,孰料《射雕英雄传》刊出后,香江震动,与张梦还的《沉剑飞龙记》打起了对台,“战况”激烈,被称为“龙雕之战”。1959年的1月1日,梁羽生在《大公报·小说林》连载其平生代表作品《萍踪侠影录》。武侠小说的阅读量日渐提升,成为香港人的重要休闲方式。

据《香港商报》记者余江强撰文记述,金庸创办《明报》后,自然不再替《香港商报》写武侠小说。1959年5月19日,《射雕英雄传》完结,《香港商报》想请梁羽生助阵,奈何梁羽生《萍踪侠影录》写得热闹,无暇分身。匆忙之际,《香港商报》总编辑张学孔、副刊编辑李沙威、编辑主任张初几人商量了一下,决定让自己报社的编辑李钦汉顶上,并在报上先发预告,类似当初罗孚推出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

李钦汉是体育版的编辑,小说题目都没有。编辑部又集体帮他“度桥”(粤语:出主意、想办法),张初起书名叫《赤心红侠传》,李沙威给他起笔名为杨剑豪。

李钦汉写作模仿金庸的文字和叙事手法,一写就是两年,完成两部小说《赤心红侠传》和《鸳侠盟》,后来都出版了单行本。金庸很看重他的写作,向《香港商报》建议,让李钦汉脱产,集中写武侠小说。可惜李钦汉要兼顾许多工作,没有再写武侠小说,但笔耕不辍,写了大量散文、影评、小说等,也编写过“马狗经”,曾写过专栏,就叫《古惑狗》,是个写作方面的多面手。

金庸除了1959年5月20日在创刊的《明报》开始连载《神雕侠侣》,此前的2月9日,因当时还没有独立创业,抹不开老东家《大公报》的面子,在其子报《新晚报》上写了一部《雪山飞狐》,6月18日连载结束,留下一个开放型结尾。

《大公报》的编辑周榆瑞举行家宴,邀请金庸和梁羽生参加。金庸当时和梁羽生等人专门讨论过《雪山飞狐》的结尾,大家都表示比较新奇,但并不赞同。

事实证明,小说确实“惊起一滩鸥鹭”。《雪山飞狐》的叙事手法是罗生门式,但这个结尾,金庸说是借鉴了马克·吐温写的一则中世纪的传奇故事。一个公主爱上了一个武士,但武士爱上了她的宫女,国王让武士在两扇门之后选择,一扇门后是他爱的宫女,如果他打开这扇门,可以和宫女结婚;另一扇门后是饥饿的狮子,如果打开这扇门,他会被狮子吃掉。公主知道两扇门后的秘密,她该如何给武士暗示呢?当然两则故事的意义并不相同。这部作品在金庸十五部作品中并不起眼,排名居后,但它别树一帜。

家宴的组织者周榆瑞,大陆读者可能并不熟悉,但是在当时香港,周榆瑞名列《大公报》“唐宋金梁”“四支健笔”之一,也写武侠小说。

金、梁二人,耳熟能详,无需多言,“唐”是指笔名“唐人”的严庆澍,“宋”就是笔名“宋乔”的周榆瑞。

大陆读者识得宋乔,大半因为一部《侍卫官杂记》,当年风靡一时,记忆中,封底还印着“内部发行”的字样。周榆瑞当年曾以记者的身份派驻南京,近距离接触过蒋介石,对蒋政权上下官员以及各种小道消息颇为熟稔,以“宋乔”笔名写出了《侍卫官杂记》。此书后来流传极广,行文幽默,彼时文化部副部长周扬曾接见周榆瑞,对其书赞赏有加,但周榆瑞自己并不满意,因报纸连载,写得过于散漫。

《侍卫官杂记》的成功,激励了《新晚报》的总编辑罗孚,罗孚又让严庆澍写出一部洋洋大观的《金陵春梦》。《金陵春梦》的影响程度远超《侍卫官杂记》,记得我小时候还曾和别人闲侃过蒋介石原来叫“郑三发子”,听得别人连连惊叹。而我讲的素材,就是来自这部小说,事实上,严庆澍连蒋的门都没进去过。

严庆澍取笔名“唐人”,与“宋乔”对应,唐宋是两个朝代,而陈文统笔名“梁羽生”,梁也是朝代,等到金庸,金还是朝代,四人相映成趣。



图片

香港光明出版社印行,田牧风《域外屠龙录》第一集封面



金、梁撰写武侠小说,迅速崭露头角,周榆瑞见猎心喜,在《新晚报》上也连载了一部武侠小说《域外屠龙录》,署名“田牧风”。

田牧风是周榆瑞,这个内幕,是金庸在《谈<彷徨与抉择>》一文中说的:“他曾以‘田牧风’的笔名,在《新晚报》写过一部长篇武侠小说,书名似乎叫作《异域英雄传》。他对外国有兴趣,因此中国武侠小说的背景也搬到了外国。这部小说人物的性格模糊,故事缺乏高潮,男女侠士动不动就结婚,因之报馆中有一个同事在背后挖苦说:‘这小说的书名应当改作《侠客结婚记》。’我只对榆瑞简单地提了几次意见:‘对话太多,情节不够紧张,没有作为中心的人物和故事。’却没有好好的和他讨论,如何补救和改进。现在想来,不禁内心有愧。虽然,这种游戏笔墨本身并无多大价值,他在这方面尝试失败,那也算不了甚么。”

金庸在文中提到书名是《异域英雄传》,后来香港伟青书店出版实体书,名字是《域外屠龙录》。

伟青书店出版的《域外屠龙录》时间久远,市面上已经见不到了,但是好友赵跃利是武侠小说的收藏家,他收藏了一套香港光明出版社印行的《域外屠龙录》,书名一样,内容一样,署名是“田风”,显然,田牧风和田风是一个人。

限于诸多原因,跃利兄也自承没有能力找到当年的《新晚报》核对。不知金庸“似乎叫做”并不准确,还是连载时和后来结集出书,名字不一样。但是观其内容,“男女侠士动不动就结婚”,甚至说“书名应该改作《侠客结婚记》”,则不免有些夸大。

《域外屠龙录》故事背景是元朝,讲述范仲淹的后人范文玄,机缘之下,拜武当派黄裳道人为师,学习武艺,并且与师妹两情相悦。按照传统武侠小说套路,情节发展下去,就是各路英豪逐渐团结在主人公周围,抵抗外族侵略,推翻残暴的元朝政权,期间有男女侠客的爱情,最后建功立业大团圆。但是作者偏偏打破常规,整部小说,没有秘笈,没有奇遇,没有藏宝,也没有复仇,能力超凡的反派角色没有,武林大会什么的更加没有。可能唯其这样,读者的兴趣也就淡然了。

周榆瑞文字生涯中,仅写了这么一部武侠小说,后来他离港赴美,出版了一部自传体的书《彷徨与抉择》,昔日好友金庸回应了一篇《评<彷徨与抉择>》,引起了香港报纸各派阵营的一场笔战,恐怕当事人也始料不及。

周榆瑞1980年3月26日病逝于伦敦,享年六十五岁,一生传奇。

遥想《大公报》当年同仁聚集在周榆瑞家的客厅,一起讨论胡斐的一刀到底是劈不劈下去的时候,大概是西风残照里最后的愉悦时光。

香港武侠小说的发展历史,因金庸、梁羽生“双子星”过于闪耀,对于其他作家及作品缺少相关资料记载,很多作家的生平,并不十分清楚,近年经过一些武侠小说爱好者的广泛搜集,除金庸、梁羽生、蹄风、牟松庭、张梦还等人,还陆续发现杨剑豪、唐斐、孙寒冰、林梦、孟英、梁枫、高峰、彭浩一、官溪室主、散发生、商清、避秦楼主、何剑奇、东方骊珠、萃文楼主、双鱼楼主、童庚金等人的一些资料。根据香港出版的武侠小说数量,以及书后所附广告中的作家名字来看,今日对香港武侠小说的了解,依然还有距离,而对于中国武侠小说史而言,少此一块拼图,大有缺憾。

香港“新派”武侠小说作家,与同时台湾武侠小说作家大多专职武侠小说写作不同,香港专职武侠小说作家不多,上面提到的作家,多为兼职创作,可称“雅好”。

从中国武侠小说发展历史来看,女性作家介入武侠小说的创作,公认是在新世纪之后,“大陆新武侠”推出了“女性作家群”,如沧月、步非烟、盛颜、慕容无言、沈璎璎、楚惜刀等人,香港则有郑丰,台湾有荻宜。但是香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有女作家曾执剑步入武坛。

梁枫,原名梁慧珠,另有笔名端木红,1925年出生,广东中山人,香港资深女作家,写过大量文艺小说,如《嫁衣》《风雨故人》《蓝千叶》《一串小梦》《天山之约》等,也写过若干专栏。若无新发现的资料,她可能是当时唯一写长篇武侠小说的香港女作家,武侠作品虽然只有《丹心奇侠》和《剑胆游侠》两部,但是填补了“新派”武侠小说女作家这一空白。梁枫的两部小说独立成篇,《剑胆游侠》又是《丹心奇侠》的续书。《丹心奇侠》讲述飞山燕李红霞与周天晓、王霸天之间的恩怨。《剑胆游侠》则是飞山燕徒弟的故事。

倪匡曾在文章中素描梁枫,说梁枫个子娇俏,性格活泼爽朗,十分好客,甚至可以在她香闺里喝酒胡闹。梁枫一直坚持写作,虽性格爽朗,但为人低调,从不张扬,可惜她的武侠小说早已绝版,难以领略其刀光剑影的文字风采了。

还有写作《冰霜剑华录》《铁骑英烈传》的孙寒冰,原名张易扬。当然,这个名字,读者并不熟悉,可是他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张彻。没错,就是香港导演张彻,武侠电影的巨匠。

张彻自承:“我在《铁骑英烈传》里所写到的人物,关于清廷和太平天国方面的人,无一至于杜撰,不但双方的重要角色,只要文中写出姓名的,即使是一个小兵之微也都有所根据。”照此说法,这部武侠小说应当名标史册,可惜张彻偏要在武侠小说里发挥“武侠无用论”,侠客纵有通天本领,也非洋枪、洋炮之敌,可谓“否定武侠的武侠小说”。情怀固然可嘉,反思亦可圈点,但读者是否买账,则是见仁见智了。






罗斌创办的《武侠世界》,首开专门刊登武侠小说杂志的先河,每周一刊,读者一次读到的字数更多,远比在报纸副刊上阅读更为过瘾,一时间,《武侠世界》大卖,每期发行量达到一万余册,并且遍及东南亚的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地。

罗斌是生意人,他把在“环球”旗下的《西点》《蓝皮书》里面连载的武侠小说,重新刊登在《武侠世界》。刊登旧稿之外,新稿转移在这块阵地,一边连载,一边由旗下的环球出版社、武林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七八十页一册的薄本,至今还受到武侠爱好者和收藏者的追捧。

除了《武侠世界》,1959年10月5日,罗斌还创办了《新报》,除刊登香港新闻,主要登载《马经》和《球经》。

蹄风武侠小说和《马经》写得好,更兼有一手好书法,《新报》的报头就是他所题,《新报》发行,他也一直为《新报》写《马经》。

罗斌有他的“生意经”:“我每天要出版新刊物和《新报》,有些是无本生意,例如印刷可以用报纸的剩余纸张,《新报》的开度窄一点,剩余纸张就多一点。排版印刷呢,反正都有伙计,有机器,能做就做。出版这么多,一些赚得多,一些赚得少,但总归是赚嘛。”

《武侠世界》的创刊,让《明报》老板金庸见猎心喜。极具生意头脑的金庸,自然不会让罗斌独占风头。《明报》经过半年多的运行,在1960年1月11日,创刊《武侠与历史》杂志。为吸引读者,金庸一出手,还是武侠小说——他给1959年的《雪山飞狐》,写了本前传《飞狐外传》,跟《武侠世界》打起了对台。



图片

1960年1月11日《武侠与历史》首期刊载《飞狐外传》



《武侠与历史》第1期,还刊登了署名“燕人”的文章《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紧接着,1960年1月15日香港《真报》“虻居杂谈”专栏,衣其写了篇文章《推荐<武侠与历史>——这题目实在大了些》,在文中赞扬燕人《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一文,并说:“在探讨武侠小说发展的过程中,将武侠小说提高到理论上来评价……”

衣其者谁?青年倪匡是也!

在刊发小说的《武侠与历史》杂志,出现一篇论述武侠小说理论的文字,又是为何呢?

此前不久,学者胡适在一次演讲中,抛出了“武侠小说是下流的”这一言论,1959年12月,演讲内容在香港发表。12月8日,金庸读到演讲内容后,迅速做出反应,12月10日在《明报》发表社评《最下流之胡适之》。此事并未就此完结,1962年,《明报》还在报道中嘲讽胡适是“鸡鸣狗盗”之徒,就在这一年,胡适去世,这本是件大事,然而《明报》仅仅在第四版中间登了篇幅很小的报道,金庸本人也没有表示哀悼。由此可见,胡适批评武侠小说的态度,刺伤了金庸。

胡适言论发表后,以他在文化界的地位,台湾自然鸦雀无声,香港虽有倪匡撰文公开反对,但毛头小子的声音微弱得很。

《武侠与历史》创刊号上,推出关于武侠小说研究的文章,除了有与《武侠世界》争锋的一面,也可视为金庸对“武侠小说下流论”的抗议。

《武侠与历史》开始的全名是“武侠与历史小说杂志”,原来是旬刊,每月逢1日、11日、21日出刊。大约在1961年下半年第45期开始,改版为周刊,每逢星期五出版。名字定为《武侠与历史》,内容除了武侠小说以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历史小说,封面亦是如此,除武侠以外,大部分是历史人物或者文物古迹。早期内容还包括武术和格斗方法以及动作冒险小说。

最早的《武侠与历史》编辑部中,金庸并没有挂名,大约是从1962年开始,总编辑金庸的名字才出现在杂志版权页上。

《武侠与历史》始终以金庸武侠小说撑门面,除了杂志创刊前,金庸已经发表的《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神雕侠侣》五部作品外,其后的十部作品,只有《白马啸西风》和《素心剑》(《素心剑》,金庸小说《连城诀》原名)没有现身,其余八部均在《武侠与历史》杂志上登载过。

《飞狐外传》是金庸专门为《武侠与历史》撰写的作品,连载从第l期到第74期,其间有9期空缺,实际连载为65期,时间是1960年1月11日至1962年4月6日,历时两年三个月。在《飞狐外传》连载过程中,第37至40期,穿插了4期的《鸳鸯刀》连载,时间为1961年1月11日至1961年2月21日,刚好一个月。《鸳鸯刀》与《飞狐外传》一样,也是首次发表在《武侠与历史》上。

《武侠与历史》除了金庸外,武侠名家中仅仅有梁羽生、古龙、温瑞安、倪匡等作家的作品,其他众多武侠名家在《武侠与历史》上难觅芳踪。

这件事当然与罗斌有关。

金庸开新书,武侠杂志又多一种,武侠迷当然欢呼雀跃,罗斌则忿忿不平。金庸一出马,谁堪与争锋?

罗斌自忖,金庸如此锋芒,香港也只有梁羽生可与之颉顽。可梁羽生是左派《新晚报》中流砥柱,岂会为右派的“环球”系拔刀相助?

为争取读者,罗斌将目光投射到了海峡的对岸。

《武侠世界》创刊时,1959年台湾的武侠小说,已经是松茂竹苞的黄金年代。老作家郎红浣写出了最后一部作品《黑胭脂》;成铁吾正在模仿还珠楼主写作剑仙小说《南明侠隐》。而台湾武侠小说“四霸天”里,伴霞楼主《青灯白虹》三部曲接近尾声;卧龙生写到了他的第三部作品《飞燕惊龙》,自出机杼,探索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诸葛青云在《自立晚报》连载姊妹作《紫电青霜》和《天心七剑荡群魔》;司马翎写出了他的早期代表作《剑气千幻录》。

这一年,国民党北伐、抗日名将萧之楚的次子萧敬人,入读中原理工学院化学系,不喜欢理工科的他,取笔名萧逸,撰写武侠小说处女作《铁雁霜翎》。

这一年,高中生刘兆玄十六岁,是国民党空军上将刘国运的第五子,为挣零花钱,以上官鼎笔名写作武侠处女作《芦野侠踪》。此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没事写写武侠小说的孩子,以后会成为台湾清华大学校长、东吴大学校长、台湾地区“交通部长”“行政院院长”等。

这一年,武侠小说的奇才古龙,还在翻译英文小说,没有步入“武坛”。

与香港武侠小说作家的兼职写作不同,台湾的武侠小说作家因为稿费优渥,大部分为专职创作,全盛期时,超过四百位作家在“武坛”上挥戈纵横。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作者群,与武侠小说写作门槛较低和高回报的稿费分不开。

香港的武侠小说作家“家国情怀”较重,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专栏写作之外,创作的武侠小说都有明确的历史背景,甚至期望表达一种历史思考或者政治观点。而台湾政治空气较为紧张,又因“暴雨专案”(1959年底,国民党政府下令执行“暴雨专案”,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所谓留在大陆作家的作品在台湾宣传、流播,但连带波及了当时香港的诸多作家,金庸、梁羽生等人的作品也在名单中)的影响,武侠小说逐渐进入一个不知“今夕何夕”的年代,侠客们不再为动荡的时代而仗义奋起,转而抢夺秘籍、寻觅宝藏。这些作者以写作武侠小说为职业,也并非怀揣理想,正如诸葛青云所言:“此世虽无文字狱”,“著书仍为‘稻粱谋’”。诸葛青云说,1960年左右,他写一本武侠小说,稿费五百元,每月薪水约八九百元。

彼时的一本,不是我们今日理解的厚厚一册书,而是薄薄一本,大概七八十页,两三万字,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往往要写数十本。以诸葛青云的写作速度,一个月写两本,并不是什么难事。

那么一本五百元的稿费,在当时台湾的收入是什么水平呢?

叶洪生、林保淳合著的《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中提到:“通常一位初出道的新手月撰两集(两本),即可获得一千元以上的报酬,大约相当于1960年代一个中级公务员的工资(本俸)。”

以此观之,五百元的收入,仅仅是“新入行者”的价格,而那些武侠名家稿费会更高。有的新人则通过和出版社商谈,稿费还可以涨一些。

台湾武侠名家秦红在接受林保淳采访时谈到:“《无双剑》写了八个月,十几万字左右,大概只有一半,就拿去家附近的大美出版社,五天后出版社给我答复,答应我一册(约二万余字)六百元,讨价还价后改为八百元,我接受了。”

《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中,提到台湾武侠作家的稿酬是五百至三千,那么能在武侠小说史上留下一定数量作品的名家,应该都能到一两千元。

萧逸自己在一篇采访中谈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有五位武侠小说作家可称‘一流’:‘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古龙、我。’萧逸说,判断的标准是稿酬:‘两万字左右的一本书,稿费一般是八百元,能拿到二千元新台币以上,就算是最高酬劳,只有我们五个人。”

武侠作家除了出版薄本的稿酬,同时还会有报刊连载的稿酬。一般而言,稿酬标准为每千字四十元左右,比起同时期台湾纯文学的稿酬五十至百元要低,但是武侠小说写作,动辄几十万字,写作速度也要快得多,收入相当可观。

以平均每天写二三千字计,一个月就是六到九万字,最少能出两本书,按八百元计算,最低能收入一千六百元。而这些作家,往往都是一稿多投,台湾、香港、新加坡同时发表,总计收入要过万元,远超普通公务员的收入。实际上,这种计算还是保守的,后起之秀温瑞安曾经说他一小时写四千字,而萧逸有十七家报刊连载的纪录。

如此高的稿酬,高中生刘兆玄可以借此一路读完大学,直到去美国留学前,才停止创作,更遑论古龙、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萧逸这样量产的名家了。

远在香港的罗斌,嗅觉异常灵敏,目光直接锁定这些台湾的武侠作家:如果香港没有作家可以与金庸、梁羽生比肩“论剑”,那我就让台湾的武侠作家来!

但是,找谁来先做这一战的“先锋将”呢?罗斌左思右忖,想到了卧龙生,相中了他当时深受读者喜爱的小说《飞燕惊龙》。

《飞燕惊龙》于1958年8月16日在台湾《大华晚报》开始连载,1961年7月8日全书刊完,彼时,尚在连载当中。

旧稿重登,卧龙生自然并无异议。但是罗斌的心思缜密,知道《飞燕惊龙》的连载内容,有从台湾流入到香港,《武侠世界》绝不能原刊照登,于是提出,小说要翻新。卧龙生不解,罗斌说,故事不变,要将书中人物名字更易,主人公杨梦寰改为马君武,朱若兰改白云飞,沈霞琳改李青鸾,李瑶红改苏飞凤,赵小蝶改蓝小蝶,陶玉改曹雄……书名也改为《仙鹤神针》,这样粗略看起来,就是一部全新的作品。

卧龙生为人宽宏,只要能有稿费收,凡事可商量,于是《仙鹤神针》开始在《武侠世界》连载,笔名改成跟“金庸”读音相似的“金童”。如此一改,宛若雨落昼出彩虹,《仙鹤神针》大受欢迎,一下子架住了金庸的攻势。

我幼时曾读《飞燕惊龙》,后来得知卧龙生有一名作《仙鹤神针》,寻来看后,殊为不解,真是“似曾相识燕归来”,后来写作《中国武侠小说史话》一书,梳理武侠小说资料,才解开了这个疑惑,原来是作者在“盗”自己的“版”!

《仙鹤神针》摇身一变,成为香港武侠迷的心头之爱,一时间,倾慕马君武、李青鸾、白云飞等书中人物的读者,并不比郭靖、黄蓉、洪七公少。

《仙鹤神针》的连载方式,也较为奇特。不知是否信心不足,该作品首先是以“中篇小说”的形式刊登,名为《群雄争夺藏珍图》,发表于第35—37期,光虹插图。故事在第一次《归元秘籍》争夺,群雄受愚后,即宣告完结。在一个多月之后的第45期,接续下去。编辑对此解释:“原准备等全书完结出单行本,后又决定先连载后出书云云。”这次连载,直到1961年的第110期,才全部结束,基本追上了台湾连载的进度。此后,卧龙生又将《箫声震武林》(1962)、《素手劫》(1963)等重要作品,陆续在《武侠世界》刊载,直至1994年的《一代天骄》,合作时间竟达三十四年之久。时间之长,堪称绝唱。

1961年,罗斌乘势改编小说《仙鹤神针》,与缪康义合资拍摄电影,共计三集,成绩斐然,于是自组“仙鹤港联影业公司”,十年间拍摄逾四十部电影,大部分都是由他出版的小说所改编。罗斌为拍摄电影,事事亲力亲为,布景、道具、发饰和服装设计层出不穷,结局还来个大合唱,成为“仙鹤港联”的特色。是以,除了出版界,罗斌亦为电影界培育了不少精英,如导演陈烈品、罗炽,美术设计师董培新,还提拔了雪妮、曾江、黄文慧和罗爱嫦等演员。

当初罗斌给卧龙生在香港取的笔名金童,到了后来,竟成了“环球”旗下的一块招牌,他旗下的出版社,很多不是卧龙生的武侠小说,也被他冠以金童的名字出版。比如1961年古龙的小说《剑毒梅香》也以金童之名,在香港出版,名字改为《梅花剑侠》。卧龙生只要能有稿费拿,一概不追究,其小说的混乱,从早期出版,就是一笔糊涂账。

卧龙生跨海而来,虽然无法在对抗金庸上取得最佳的效果,却无疑提升了《武侠世界》的人气和知名度,《武侠世界》自此进入全盛期,基本网罗了港台绝大部分的武侠小说名家。

台湾的这群“过江龙”,个个身手不凡,俱有绝技,漂洋过海与香港作家们同台竞技,互相切磋,终在香港武侠小说历史中留下灿烂的一笔。继卧龙生首先“骑仙鹤,携神针”,诸葛青云随即飘扬“夺魂旗”,秦红凌空“一剑香”,高庸长叹“感天录”,萧逸亦作“镖客行”,孙玉鑫也是“无毒不丈夫”,东方玉“惊起北山龙”,东方英不惧“烈日飞霜”,东方白弹起“无弦琴”,“司马紫烟夜谈“侠客列传”……到1967年,“奇才”古龙成就了《武侠世界》“铁血传奇”,从此,楚留香这个名字,在虚构的“武侠世界”中摇曳生姿。

没有台湾武侠作家们的大量作品涌入,不可能有《武侠世界》的辉煌。金庸固然是当仁不让的“武林盟主”,但武侠小说的兴盛是千百位作家们的共同努力。

武侠杂志之间的较量,对于武侠小说作者和读者无损,作者有稿费可拿,自然欢欣,读者有大量作品看,亦是乐事。






《武侠世界》广告页上说“名家众多,猛稿如云”,有人曾言,《武侠世界》网罗港台所有武侠小说名家,此语略有夸张,至少香港“新派”武侠小说两大开创者金庸、梁羽生就不在其内。少此两大高手,罗斌虽语焉不详,亦可视为若有憾焉。

金庸1959年创办《明报》后,从不为别家刊物撰稿,终其一生,仅为《明报》执笔。至于梁羽生,隶属香港左派《大公报》阵营,乃御用作家,更不轻易为它刊撰稿,即使老同事金庸求助,亦曾被拒。

金庸当年准备创办《明报》,曾邀请梁羽生,以期双剑合璧,天下无敌,业必有成。不意梁羽生几经考虑,婉拒金庸好意。

梁羽生事后对友人说:“不是我不想帮老查一臂之力,而是我家食指浩繁,万一有什么差池,我会陷入困境。好马难吃回头草啊。”由是可知,梁羽生是怕家庭受累。

晚年梁羽生颇有悔意,非是欣羡金庸功成名就后的席丰履厚,而是期盼能如金庸一般,享有更大创作自由和空间。事实上,梁羽生平日风趣幽默,爱开玩笑,远比讷于言辞的金庸逗趣。今有不少武侠小说评论家,调侃梁羽生不如金庸,可谓不明底蕴。

梁羽生跟金庸是同事和好友,和倪匡却少有交情。倪匡曾公开批评:“梁羽生的小说不大好看,我看不下去。”

直性子的倪匡毫不容情地评论梁羽生的作品,身为名家,分量自不轻,的确影响了不少读者阅读梁羽生小说。

梁羽生的小说是否真如倪匡说得那样不堪一读?

《七剑下天山》《云海玉弓缘》《萍踪侠影录》三作,掷地铿锵,不弱金庸。唯梁羽生供职于左翼报纸,左支右绌,难以尽展所长,更加要为稻粱所谋,成书三十余部,赶工之下,水平参差不一。梁羽生更没有金庸之雄心,整体修订作品,也影响了他的小说质量。

罗斌也不喜金庸,原因有二,首先是同行是冤家,《武侠与历史》与《武侠世界》互争锋芒。其次,则是金庸撬走了罗斌的爱将倪匡。

1957年,倪匡初到香港,在《工商日报》发表了处女作,收到一笔稿费后,看到《真报》有篇文章,连载三天,讨论香港的国际地位。《真报》社址在香港荷李活道三十号二楼,属于销量不错的右派报纸,和《红绿日报》《超然日报》等报纸,还在奉“中华民国”为正朔。

倪匡觉得作者的观点颇堪商榷,于是执笔为文,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驳斥作者对大陆不了解,投到《真报》编辑部。想不到,报纸竟全文刊出,并标明是读者来稿,与该报作者意见相违云云。此后两个月间,倪匡笔伐二十几个回合,从中国近代史到中国社会各方面的问题都涉及到,直到文章作者陆海安约他见面。

陆海安是《真报》的编辑,他们谈了一个下午,十分愉快。陆海安发给倪匡一笔九十元的稿费,这对当时的倪匡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陆海安知悉他还未有工作,就请他到《真报》上班。

《真报》也是一家小报纸,倪匡初入职的名衔是“办公室助理副校对”,实际上是杂物、校对、写稿一脚踢,那时倪匡也没想过自己以后会以写小说为生,只是以“衣其”为笔名写《虻居杂文》。

某天碰巧台湾武侠小说家司马翎断稿,陆海安急问报社中人谁可代续?司马翎当时在武侠界如日中天,无人敢应,独有倪匡言说:“我能!”倪匡当时只写过几篇小文,谁也不将他放在眼中。

陆海安望着倪匡,竟一时说不上话来,良久才说:“武侠小说?你也行?”

陆海安当然是不相信倪匡能写武侠小说的,因为倪匡此时还没写过武侠小说。

倪匡则信心满满:“我从小就喜欢看武侠小说,看多了就能写,绝对没问题。”

陆海安见情急势危,只能姑且一试。翌日,倪匡呈上续稿,陆海安看过,颇为吃惊,小说了无破绽,遂当即录用。

嗣后,司马翎续稿已至,陆海安爱才,问倪匡能写长篇否?倪匡只要有钱赚,马上答应。倪匡文笔流畅,桥段曲折,很快吸引读者注意。

在倪匡自述的《赤膊》一文和《哈哈哈哈》一书中,都提到过这件事,但是没有确指代笔的是哪一部书,但这可能是倪匡最早的武侠文字。查考司马翎在香港《真报》连载的首部武侠小说,是其早期代表作《剑气千幻录》,开始于1959年6月1日。而倪匡的第一篇武侠小说《瑿红印》,刊载于1959年10月24日。因此,倪匡代笔的小说,应该是《剑气千幻录》,但是究竟代笔的是哪一段,很多研究者都曾进行过猜测,始终没有定论,果然是“了无破绽”。倪匡最早期武侠三部曲依次是《瑿红印》《七宝双英传》《煞手神剑》,人物故事前后相关联,俱刊登于《真报》。

倪匡赢得了读者的关注,同时也引起罗斌的注目。罗斌认定倪匡深具潜力,遂开出深厚稿酬,拉倪匡来为他写书。

倪匡卖文为生,认钱不认人,遵命如仪。1961年,倪匡的《冷剑奇侠》在《武侠世界》发表之后,《一剑情深》《侠血红翎》《六指琴魔》《鬼箭神棋》《玉女英魂》《虎魄冰魂》《古剑残鞘》《追魂十二令》等倪匡早期重要作品,均在《武侠世界》先后刊载。其间更有长篇作品《万里雄风》,以及《杀气严霜》《廻光壁》《侠义金粉》等四五十个长长短短的中篇幅作品发表,直至1977年《血雷飞珠》刊载完毕,才基本离开《武侠世界》的舞台。他的作品与《武侠世界》结缘近二十载。



图片

《武侠世界》为倪匡征集书名的广告



《武侠世界》为培养倪匡,曾为其新作造势。1962年在第159期,重金为倪匡的小说征求篇名:“本刊不日隆重刊出倪匡先生继《侠血红翎》后又一新杰作,由于结构空前新颖,特举办公开征求篇名,希请各读者踊跃参加。”接下来介绍小说内容:“一盒神秘货物,事主愿意付出四件价值连城的宝物,作为代价,要镖局送到一位大侠的家中,但是,那盒子里装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却绝不能开启观看。这一个神秘的开始,和一连串神奇莫测,一移一变,诡异陆离的情节,使这部武侠小说脱离了流行小说的臼窠,向前突进了一步。无论是结构和笔法,都能使读者一新耳目。真正侦探小说结构的武侠小说,自此而始。”

办法:“(一)篇名字数不得超过七个字。(二)第一名奖现金港币二百元,第二名奖一百元,第三名奖五十元,入围奖十名,每名奖二十元代价券一张,凭券向环球出版社购取任何书刊。(三)本年八月十日截止,本刊一六二期公布。(四)来函请寄:香港新街七至九号武侠世界出版社编辑部。”

第162期,征名结束,答案揭晓:“经倪匡先生与本刊编辑部同仁研究后决定选用下列各篇名为一二三名”——“首名《六指琴魔》;次名《血海仇》;三名《热血寒涛》”。倪匡的长篇小说《六指琴魔》,也从这一期开始刊载。

设立奖金为一篇武侠小说征名,这在当时,甚至在《武侠世界》之后的一甲子里,都是绝无仅有的。

倪匡则以高质量的作品回报罗斌,倪匡以“魏力”为笔名撰写的一系列《女黑侠木兰花》轰动小说界,人人争看。1965年到1974的十年间,《女黑侠木兰花》系列六十部作品,在《武侠世界》先后连载。

然而,晚年的倪匡自言,自己从来未正式为《武侠世界》供稿,《武侠世界》却一直连载倪匡的小说,又是怎么回事呢?

罗斌是典型生意人,为谋节省开支,他把作家的文章先刊载于《新报》,再转登旗下的各类刊物,最后结集出版单行本。一稿分三次用,而稿费只付一次!其时,每期销路达两万的《武侠世界》,在“环球”旗下,只是敬陪末座!罗斌压根儿看不上它。

倪匡从《女黑侠木兰花》第一本《死光表》千字十元起,一路写至千字百元,仍未餍足,要求稿费再加。这已超过罗斌的负荷,要求高抬贵手,商议不果,宾主分手。

倪匡在为“环球”撰稿的同时,也在为金庸《明报》系统撰稿。

倪匡和金庸究竟何时初识,往事已杳,难以找寻,甚至当事人也未必能够确定。倪匡曾言,1959年底,《明报》曾向他约稿。1960年1月28日是大年初一,或者是阴历年底,亦未可知。前文说过,1960年1月15日,倪匡就为《武侠与历史》的创刊在《真报》撰文。究竟倪匡是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前还是之后,收到的约稿函,已经很难考证。倪匡在《明报》连载的第一篇武侠小说,叫作《罗浮潜龙传》(《罗浮潜龙传》结集出版时名为《南明潜龙传》),时间是1960年4月1日。收到约稿函后,倪匡也许构思了一段时间,因为毕竟要在《明报》刊稿,倪匡可能极为用心。1966年,倪匡还从金庸手中接任了《武侠与历史》的总编。

倪匡约从1977年前后离开《武侠世界》,从此与《明报》愈走愈近。若论及稿费多寡,金庸付给倪匡的稿酬并没有罗斌给的高,甚至还要略欠。倪匡数次让金庸涨稿费不果之事,已经成为很多书记载的轶事。然而,稿酬谈不拢,倪匡却投向比自己稿费给的还要低的金庸,罗斌心中自然是大为不悦。

一向为稿费写作的倪匡,如何会转移性情呢?问到此事,倪匡自道,因为仰慕金庸才华!他说:“未读查先生小说之前,我想这个人写‘武侠小说’大抵不会比我高明许多吧!一看之后,吓了一大跳,世上哪有写得那么好的呢?要命!”

倪匡在《明报》初时以“岳川”笔名写武侠小说,《武侠和历史》上也刊出标明“金庸、岳川”合著的《长铗歌》《天涯折剑录》。倪匡后来易名“卫斯理”,舍武侠就科幻,写出“卫斯理”系列小说,自此一举成名。作家周显曾说:“倪先生的科幻小说多无实据,但好看;台湾张系国字字源出有自,不好看。”

看似开玩笑,却是肺腑之言,通俗小说最重要是好看,若以写作“纯文学”心态创作通俗小说,必然失败。

倪匡是曾经“大武侠时代”目前在世不多的见证者。2020年,八十五岁的倪匡,家住香港北角丹拿山,与太太相依为命,老夫老妻两人多病,几乎足不出户。2017年,为寻访香港旧日“武侠文坛”踪迹,我登门拜访倪匡,昔日风流潇洒的“香江才子”,竟然面相如佛,言笑无拘。我问起“金庸”和“岳川”合著小说之事,倪匡笑言,其实全部是他写的,挂上金庸的名字,更好卖一些。

倪匡“蝉曳残声过别枝”,投奔了罗斌的对手金庸,由是罗斌不满更大,甚至严令自己旗下的作家和插画家与金庸有任何联系。《武侠世界》的插图画家董培新回忆,他曾经想给金庸小说画插图,但罗斌始终不同意,直到罗斌退休,他才实现了当年的愿望,专门出版了两本金庸小说插图画册。






香港虽是弹丸之地,面积仅为上海的五分之一,但报业异常发达,在香港办报,无须执照,老板不限国籍、地域,注册公司就可营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其报业的全盛期,据1996年出版的年报统计,香港有每日印行的报纸五十九份,刊物六百七十五份,仅1995年就新创办十八份报纸。

地域的优势只是外因,此外,香港还有着其商业化都市环境的内因。香港是典型的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规律支配社会,政府较少干预。港英当局与经济上“积极不干预”相对应,文化上也采取“消极不扶持”的态度,放任自流,导致了香港文化上的多元。

作为商业运作的报刊,虽然较少受政治所限,却要受商业法则的支配,报刊如不能获利,就无法生存。

香港的报刊因经营不善而自生自灭者众多,报刊经营者的所思所想皆是如何投合读者趣味,以期增加销量,其中尤以走大众化路线的报纸影响最大,形成了著名的“快餐文化”。这些报纸偏于刺激性、阴暗面的报道内容,如灾难、犯罪、暴力、**等,并以提供娱乐内容为主,文字上简洁通俗、常用粤语方言。副刊上的专栏文章,古今中外,大事小情,无所不谈,既有发人深省的佳作,也有乱七八糟、**怪诞的文字。

通过连载武侠小说吸引读者,正是报刊业庞大的商业需求。在这种情形下,香港武侠小说的写作,要求作者赶时间、抢速度,按时交稿,不容迟疑,几乎没有给作者留下精雕细琢的空间,武侠小说写作随意草率,势所难免。

金庸的小说后来能够“雅俗共赏”,与其多次的修订分不开。金庸亦曾多次谈到,他的小说自报刊连载到出版以致重印,修订之处很多,“约略估计,原书的十分之六七的句子都已改过了,原书的脱漏粗疏之处,大致已作了一些改正。”“现在修改校订后重印,几乎每一句子都曾改过。甚至第三次校样还是给改的一塌糊涂。”能够像金庸一样重新校订自己的作品,在武侠小说的写作中实属少见,多数武侠小说作者没有这样的幸运,他们甚至连重读自己小说的时间都没有。

武侠小说具有典型商业性写作的弊病,而刊载和出版武侠小说的报刊和出版社,为了能够迎合读者,以销售获利,也是毫无顾忌。



图片

卧龙生《玉钗盟》,港版印行为《碧血金钗》,作者亦署名金童。



卧龙生的小说中,论及其代表作,往往众说纷纭,但是论起在当时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当推《玉钗盟》。

《玉钗盟》1960年10月1日连载于台湾《中央日报》,至1963年7月3日完稿,卧龙生的好友胡正群在其过世后,曾撰文描述:“那时大街通巷有很多卖早点的豆浆摊,吃豆浆的人一坐下,不拿烧饼,也不端豆浆,而是忙着找《中央日报》看《玉钗盟》。人人看《玉钗盟》,人人谈卧龙生,真是誉满天下,名动朝野。”

我曾在拙著《中国武侠小说史话》中对《玉钗盟》一书进行过专节论述。在《玉钗盟》中,卧龙生首创了将内功嫁接转移的桥段,并且提出武林“九大门派”之说,后来武侠小说作者,纷纷以此作准,只是偶有不同。复以争夺“武林盟主”为主线,塑造出口蜜腹剑、表里不一的反派代表。凡此种种,皆被后来者因袭模仿。

《玉钗盟》连载的同时,罗斌“环球”旗下的武林出版社,也印刷出版了薄本,更名为《碧血金钗》,作者金童,发行时间从1960年底开始,全套共四十九册。奇怪的是,在这四十九册中,真正与通行故事一致的,只有二十七册。1963年7月,“武林版”《玉钗盟》至第115章“宗涛大意说服群雄”:“一缕婉转的歌声,由石门中传了出来,凄凉幽沉,动人心弦,群豪只觉脚步愈来愈是沉重,心头如负重铅,斗志全无,豪气尽消,神情萧索的步出甬道,看落日西沉,已然是黄昏时分。”

这个出版时间,是台湾报纸连载结束的时间,文字也是这部小说通行的结局,然而“武林版”却并没有结束,而是接着这一句续了下去:“满天红霞,残阳如血。天地之间,充满了悲瑟的气氛,那股气氛,正笼罩在群豪的心头……”

接下来一续就是二十二册,一直发行至1965年10月,第四十九册完结。这段续写的文本,后来很少流传。作者本已完稿,书怎么出个没完呢?

《武侠世界》后期的重要作家西门丁先生,在微信中对这个疑问进行了回答:《碧血金钗》后续,是《武侠世界》编辑部集体“创作”。

西门丁曾问过时任的主编郑重,是何人执笔?郑重说:“好像有两三个人轮流执笔,执笔者已离开《武侠世界》。”

一部好好的作品,为什么要做这种“狗尾续貂”之事?答曰:“一来太受欢迎,二来罗老板要拍电影,连载必须继续,以便吸引观众入场。”

查考香港电影资料馆的资料,《碧血金钗》果然制作和放映于1963年至1964年,连续三集,罗斌为人之“商业性”,可见一斑。

金庸《明报》旗下的《武侠与历史》也未能免俗。

据程维钧《古龙小说原貌探究》一书考证,古龙发表在《武侠与历史》上的第一部作品是《绝代双骄》,这也是这部小说的首载,从1966年2月4日第274期开始,至1969年3月28日第429期结束。这个连载版本,比其他报刊连载和后来的结集本,多出了倪匡临时代笔的数万字。后经武侠研究者顾臻、于鹏查证,倪匡代笔部分在《武侠与历史》第302—305期,其中第304期断稿。

那么在《绝代双骄》之前,古龙是否就没有作品刊登在《武侠与历史》上呢?

武侠小说并非“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当年即为“快餐文化”,无人重视,刊载武侠小说的杂志,早已风流云散,想要得窥全豹,已属妄想。但岁月留痕,却也偶留鸿爪。机缘巧合,武侠小说收藏家赵跃利收存了几本零散的《武侠与历史》,竟然发现,还有一部古龙的作品,比《绝代双骄》捷足先登!

这两期《武侠与历史》,分别是第1965年2月26日第225期和第1965年3月19日的第228期,并不连贯,但就从第225期开始,连载了一部署名“龙鸣”的武侠小说《神剑娇花》。作者之名,殊为少见,翻开正文,小说第一章名为“凶残霸道,学武何为?”第一段:“冷风如刀,云层厚重,渤海之滨,更是风涛险恶,远远望去,但见天水相连,黑压压一片,浪涛卷上岩石,有如泼墨一般。”

紧接着,浓云中电光一闪,一个乱发披肩的人从海底走上海滩,打开一个油布包袱,第一个出现的人名、地名是“崂山飞鹤门灰鹤杨柏”。



图片

《武侠与历史》关于《浣花洗剑录》抄袭的启事



这个场景如此熟悉,找来古龙的《浣花洗剑录》略一对照,发现《神剑娇花》除了把《浣花洗剑录》的“青鹤柳松”给改名成“灰鹤杨柏”,正文竟然毫无变化,只是将章节的回目名“一剑动江湖”改了。

下面文中,济南府十月十一日段落,出现了双环赵士鸿、八仙剑李青风、八手镖金大非、清平剑客白三空、白三空的大弟子莫不屈等人名,但是在《神剑娇花》中,白三空改为黄一实、赵士鸿改为钱士农、李青风改为陶化雨、金大非改为铁正,莫不屈没有改,可能因戏份不大,修改者没有理会。人名的修改也是非常有趣,基本对仗,柳松对杨柏、白三空对黄一实、金大非对铁正、青风化雨……

连载至第228期,其文字相当于《浣花洗剑录》第八章“两雄不两立”的开始,紫衣侯击败白衣人,这篇小说却遽然结束。完结的原因,编辑部特别发了一个“启事”:“本刊第二二五期起刊载之《神剑娇花》小说,经查悉系旧稿重投,兹特停刊。编者失察之处,谨向读者致歉。”

这段“启事”写得轻描淡写,将责任推为“失察”,其实是否真的“失察”,颇可商榷。

《浣花洗剑录》一书,《武侠世界》以《红尘白刃》之名,于1964年9月12日第269期至1966年5月28日第358期进行连载,香港《新报》连载也大致在这个时间段。“环球”旗下的武林出版社,自1964年11月开始出版薄本,至1966年6月,共出版19册,79章,与连载结束时间相同。

《武侠与历史》刊载《神剑娇花》时,《浣花洗剑录》(《红尘白刃》)已经连载半年,而且是罗斌的一贯做法,付一次稿费,报纸、杂志、书籍,同时推出,作为《武侠世界》的对手,《武侠与历史》编辑部不可能关注不到这部小说。

这件事是否是罗斌发现,授意读者举报的呢?可算一段未解之公案。一笑。






时间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武侠小说风光占尽,同时《武侠世界》也进入黄金时期。1960年后,靠着卧龙生、诸葛青云、慕容美等一众台湾武侠小说名家(彼时《武侠世界》广告统称为“东南亚名家”),其销量渐增,杂志的容量也一再扩张,页码增加到145页,到第561期,罗斌已经成功将当年定价八角的薄本杂志,办成了163页定价两元的厚书。加上罗斌优秀的经商才能,《武侠世界》销售遍及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各国。至今,很多武侠爱好者还能从台湾、东南亚搜罗到《武侠世界》的旧杂志,可见当年盛况。

1970年1月25日,香港鹤鸣书业公司的老板张维,创刊了彼时香港第三本武侠杂志《武侠春秋》,出版社位于当时的香港九龙西洋菜街72号三楼,同时在香港、台湾、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金边、澳门发行,至此,香港武侠杂志的“三国时代”正式来临。该杂志从创刊起,就网罗了包括古龙、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慕容美、萧逸等众多台湾武侠名家,其起点之高,创作团队之强,可称强横。

后来被称为武侠宗师的温瑞安,其处女作《追杀》《亡命》亦是发表在《武侠春秋》。

1979年8月,温瑞安出版《四大名捕震关东》,在序言中说:“《四大名捕震关东》上册有两篇,一篇完成在我十七岁,另一篇则在十八岁。”



图片

温瑞安武侠小说处女作,以“龙音”为笔名亮相《武侠春秋》



《追杀》于1971年8月18日发表于《武侠春秋》第72期,作者署名“龙音”,这也是温瑞安武侠作品发表时,所用的第一个笔名。广告如此介绍:“《追杀》是龙音君骄人之作,手法新、布局奇、情节出人意表!读后给人新鲜感觉。”

八年之后整理出版的文字,较为忠实地还原了连载的原貌,唯一变化的是,更改了小说的章节题目和章节划分。连载中:楔子、追击、伏击、中伏、血拼、流血、敌手、最后决斗等标题,悉数删去,重新划分章节,改为森林中的十三头狼、四十九剑等今天流行的标题。

一个月之后,1971年9月29日,《亡命》发表于《武侠春秋》第78期,因篇幅较长,分三期连载,至1971年10月13日第80期结束。作者署名依然是“龙音”。这次,《武侠春秋》给这个系列中篇增加了一个副标题——“四杀手故事之二”。这也是“四大名捕”系列,第一次有了系列名称。

《武侠春秋》在第79期的广告页中介绍:“在武侠小说新秀中,龙音是个佼佼者,文字短小精悍,意境清新可喜。《追杀》一文在本刊发表以来,甚得读友激赏,《亡命》是《追杀》之续篇,却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故事,“四杀手”中老三追命,在本文中有不凡的表现,其办事之精明,武功之造诣,个性的坚忍比师弟冷血更上一层楼!”

从广告中可以看出,彼时的温瑞安,其实还没有对他日后的成名作“四大名捕”系列,有完整而清晰的创作计划。

除了“武侠新秀”,已经成名的武侠名家,如古龙、秦红、柳残阳等作家也陆续将作品发表的主阵地,从《武侠世界》转移到了《武侠春秋》,对《武侠世界》所造成的影响和压力,更是不言而喻。

然而,站在当时的时空,任谁也想不到,看似繁盛一时的武侠小说界,将要经历一场无形的变革。

1972年,金庸完成《鹿鼎记》的写作,宣布就此封笔,开始重新修订自己的全部作品。

也是这一年,古龙在陆续写出《铁血传奇》《多情剑客无情剑》《萧十一郎》《欢乐英雄》等名作,以《武侠春秋》上刊载的《风云第一刀》(今日通行名为《边城浪子》),达到创作中期的巅峰。金庸更亲自写信邀约,将《鹿鼎记》结束后的版面,让与古龙。古龙精心撰写《陆小凤传奇》,接过金庸在《明报》和《武侠与历史》的大旗。

卧龙生则逐渐放弃武侠小说创作,进入台湾中华电视台担任电视编剧和制作人;司马翎完成中期最后一部有分量的作品《玉钩斜》,另一部《独行剑》写到最后不了了之,继而本人也不知所踪,引来众说纷纭;诸葛青云、慕容美虽依然坚持创作,但笔力渐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的经济高速发展,华人工业、新兴金融集团的崛起,催生新兴的中产阶层,与此对应的则是庞大的工薪阶层和市民阶层,香港逐步形成其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娱乐方式日渐丰富,阅读武侠小说的读者群体也逐渐萎缩。

从杂志的版面变化来看,外部的环境,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武侠世界》的销量。从1972年的669期开始,《武侠世界》在价格不变、页数不减的情况下,将原来18开,改版成大16开,并接着从698期起,第二次给杂志配上了双色插图——第一次使用双色插图是《武侠世界》创刊号。

《武侠世界》有此底气,首先与大量老读者的支持分不开,另外得益于罗斌的经营得法。

《武侠世界》从创刊起,多为长篇和与短篇交替刊载,约在300期左右,开始看到另一篇幅的作品出现。杂志标注为:“一(或N)期完武侠中篇”又或“巨型中篇武侠”。与短篇不同的是,其文字篇幅可以达到六到八万字,甚至更长。这种更加自由的写作,对于一些作者来说,显然能更好发挥长处。

最终,1970年5月23日的第561期,首次划分了作品的版块:“一期完巨型侠义传奇故事”“中篇新派奇情斗智故事”“长篇新派侠义紧张连载故事”。这种版面的划分,后期曾不断地调整名字,如第792期起,第二个版块名由“中篇新派奇情斗智故事”,改为“十万言中篇传奇故事”,第812期改“侠义中篇传奇故事”,之后这种版面形式,再也没有改动过。

这种新的刊载方式,尤其是“一期完巨型侠义传奇故事”,为《武侠世界》吸引了更多人气。读者哪怕只是临时购买,也能读到一个足够篇幅的完整故事。这种版面创新,促进了当时的销量,也是后来《武侠世界》能够坚持六十年的重要原因。

除了革新版面,在“武侠”题材上,《武侠世界》也进行了拓展和创新,引入了动作小说,比如岑凯伦的《玉面女金刚》系列(1967)、马云的《铁拐侠盗》系列(1968)、朱羽的《美人局》系列(1970)、冯嘉的《蓝衣双女侠》系列(1973)。除此之外,还有罗唐纳的西洋奇情小说(1962)、焦琴的历史名人故事(1965)、黄鹰的日本翻译小说(1966)等多种形式。早期多以中短篇出现,随着读者阅读趣味的改变,动作冒险小说的比例逐步增加,甚至成为《武侠世界》内容的重要支撑。

1970年后,虽然有部分武侠名家将发表阵地转移到《武侠春秋》杂志,但《武侠世界》的创作团队,却并未因此受到太大影响。这和注重罗斌培养新人、引进新人分割不开。

比如黄鹰,1969年10月,以卢令为笔名,发表短篇武侠《七步断魂针》,并自绘插图(署名黄明),此后更有《天外三煞》《无情剑》《剑士雄风》《一剑七魔》等作,直至续写古龙小说《血鹦鹉》(1975)一炮而红,成为后来香港“新三剑客”之首。

台湾的萧逸1964年之后,转行做了编剧,鲜有作品问世,但事实上并未远离武侠小说创作,在这一期间,萧逸在《武侠世界》发表的很多中篇作品,如《金玉鸣》(1966)、《异人谱》(1967)、《黑白伞》(1970)、《雪岭珠魂》(1971)等,数量虽寡,但没有间断,直至1974年,萧逸以《剑仙》系列三部曲复出,成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在《武侠世界》发表长篇作品的重要作家之一。

《武侠世界》还不断邀请越来越多的港台名家加盟,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高皋、高庸、孙玉鑫、司马紫烟、宇文瑶玑、东方英、曹若冰、柳残阳等,曾有人把《武侠世界》比作少林寺的木人巷,其引进加盟作家的数量,可见一斑。

罗斌的《武侠世界》力拼金庸的《武侠与历史》,就作者数量而言,《武侠世界》称得上“高手林立”,《武侠与历史》相比之下,颇为相形见绌。

但是,武侠小说的黄金时代,毕竟已经步入尾声。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伴随读者娱乐休闲的多元化,武侠小说的阅读量终不复当初。1976年,创刊于1960年《武侠与历史》停刊,现有数据,可以证实不少于758期。《武侠春秋》仅靠古龙小说供稿支撑,到1985年,古龙去世,整个武侠小说界打击惨重。《武侠春秋》因与古龙长期合作,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再难支撑,宣布停刊。

《武侠世界》因作者多元,仍然连载过多部名家作品。在新世纪前后大放异彩的黄易,创作了《破碎虚空》,1986年11月发表于《武侠世界》,1988年则连载了他的《荆楚争雄记》。不过,这些小说和当年武侠小说全盛期的影响力,再也不能同日而语。






《武侠世界》首任总编是蹄风,在任时期,郑重辅助。蹄风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淡出,副主编郑重接手《武侠世界》,直到1996年郑重移民西雅图,沈西城担任主编,最后一任主编为王学文,沈西城转为社长。

四位总编,代表了四个不同阶段:初创、兴盛、中衰和落亡。世界循环不已,高低错落,《易经》云:“盈则亏。”万事万物俱有兴旺、盛衰阶段。

我在微信朋友圈中写了一首绝句:“不学神仙事可知,有情怜物却无诗。书生豪气销磨尽,犹见文星夜落时。”

王学文在下面评论:“写出了我等之心情。”作为《武侠世界》最后一任主编,看到这份杂志归于平静,心中想必有着诸多感慨。

沈西城当了《武侠世界》十六年总编,目前仍然活跃于香港文坛,每年仍有作品出版。

我们和沈西城约在香港北角的一家茶餐厅见面,同座者有赵跃利兄。年过七旬的沈西城依旧倜傥。我们点的是鸡腿饭,沈西城则是一碗牛肉面。回首往事,不胜唏嘘。

《武侠世界》创刊以来,为它供稿的小说家,可谓恒河沙数,计之不尽。著名的如倪匡、古龙、卧龙生、诸葛青云、张梦还、司马翎、司马紫烟、柳残阳、独孤红、朱羽、曹若冰、萧逸、温瑞安、黄易等人,至于那些文名未显的,更是难以细数。

沈西城时至今日,谈起老板罗斌,仍是夸赞不已。

作为商人的罗斌,看起来锱铢必较,但是为人极够“江湖”。稿费一直严格控制,但是供稿的作家需要用钱,向他告贷,预支稿费,他都会答允。

沈西城说,有一次,罗斌聊得兴起,当着他的面拉开办公桌的抽屉:“沈先生,你来看看哦!”

沈西城一瞧,里面厚厚一叠借据,全是作家们欠下的稿债,古龙、卧龙生……数之不尽。只有台湾的诸葛青云、香港的倪匡,秉性高傲,不欠罗斌的钱,因而腰板挺直,说话大气。

说起诸葛青云,罗斌伸起大拇指,大为夸赞。台湾武侠小说名家中,诸葛青云最讲道义,从不预支稿费,更不会脱稿。

诸葛青云晚年潦倒,硬着头皮仍不向人告贷。台湾一位中医怜其才,悯其际遇,聘为顾问,实无工作,只是帮闲。作家沦为清客,窘境可知。诸葛青云当年小说收入甚为可观,却见胡金铨一部《龙门客栈》名扬天下,于是也拍起电影来,一连几部,尽皆铩羽,赔了不少钱,只好卖掉宅邸抵债。诸葛青云重为冯妇,不意浮云散,时势易,武侠小说渐走下坡,韶华已逝。当年大名鼎鼎的诸葛青云,小说竟然无地可发。

大陆读者当年阅读古龙的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多是海天出版社的版本,封面是两个戏剧人物。这本书正文前有《初见古龙》一文作为“代序”,作者署名燕青。对于大陆作者而言,燕青这个名字除了能想起梁山好汉之外,实在不知道其人真面目。燕青实为香港著名报人,本名刘乃济,当年《武侠世界》创刊之时,罗斌本有意请他来主持,因为多种原因,刘乃济并未接手。现在刘乃济已在加拿大隐居,经众多朋友联系,刘乃济告知了很多武侠作家的一些旧闻。

谈起诸葛青云,刘乃济如今仍然悲伤莫名,感喟其太慷慨。

刘乃济说:“吉隆坡一张报纸想转名家的武侠小说,托我物色和洽商,这份额外的收入,恍如从天而降,诸葛青云既是名家,又是老友,这张好牌,我当然打给他,肥水不不流别人田嘛!我和诸葛谈起了这件事,他很高兴。但到第二天,他来找我,希望我帮一个忙,因为慕容美的经济状况很支绌,他想把这份额外的收入转让给他,帮忙老友渡过难关。既然诸葛青云这样说,我当然乐意成人之美……其实在这时候,诸葛青云自己也很等钱用,但他看到慕容美的情况更急,便把这份转载的收入相让给老兄弟,宁愿自己穷过苦日。”

诸葛青云之为人,可见一斑。

沈西城说:“人说他笨,我道诸葛的可贵处正在于此。”

卧龙生、古龙、诸葛青云,都是以文为生,凭借一枝秃笔,涂绘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斑斓世界,然而,在经济浪潮冲击下,却又不甘“煮字疗饥”,偏要去学人做生意,结果一败涂地。卧龙生成名后,拍电影、电视,败得一塌糊涂,从青云直堕地狱,变成两袖清风。

卧龙生晚年百病缠身,罗斌每到台湾,都去看望他,当时,卧龙生已不能说话了。罗斌在耳边叫“牛先生”,卧龙生眼皮晃了一下,似乎听到呼唤。罗斌挨近耳边说:“你好好休息,其他的事不用担心!”罗斌走时,把一张支票塞进卧龙生的枕头底下,聊表寸心。

罗斌曾经很感慨地对沈西城说:“写文章的人,通常犯了两个毛病,一是不安分,二是想做生意。文人不懂做生意,结果嘛,搞到一败涂地。高阳跟牛先生一样,以为自己真是胡雪岩了,玩股票,结果蚀到一颈血。唉!还是倪匡聪明,跟他们一样到处胡闹捣蛋,就是从不奢望做生意,脑子比他们强得多了!”罗斌至老还是喜欢倪匡。

步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曾经叱咤风云一时的罗斌,名下的产业逐一转手,沈西城1996年进入“环球”,旗下实际上只剩下一本罗斌当年最看不起的《武侠世界》和名存半亡的环球出版社,一幢环球大厦四层楼,冷冷清清,萧寂一片。

环球出版社和《武侠世界》,从此处于衰落时期,2000年,主编换为王学文,沈西城转任社长,销路只有四千多。王学文亦写武侠小说,笔名宇文烈,但作品不多。

2001年的秋天,环球大厦的窗外,风起云涌,几片落叶纷飘。罗斌叹口气:“沈先生,我想整顿一下出版社,你有什么看法?”这时候,“环球”众多王牌作家,只剩岑凯伦一人,夕阳故土,荆棘铜驼,黄昏日落,彼岸何处?

沈西城直言,一家出版社仅靠岑凯伦,捱不得多久,当时,幸有台湾的于晴和席绢供稿,勉可存活。沈西城直言,出版社的作品分类太少,以前的“环球”书籍种类甚多,通俗小说从武侠言情,到侦探推理,再到鬼故事,种类无所不包,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读者多有选择,如今仅仅剩下言情小说一类,焉谈发展?

2002年,罗斌退休,寓居加拿大养老,2006年出版了自传《一笔横跨五十年》,2012年5月21日,因肾衰竭病逝于加拿大温哥华,一生繁华,就此落幕。罗斌退休后,不再过问世事,于晴和席绢两位台湾女作家,因为要求加版税,环球出版社一时犹豫,遂被香港“天地图书”用高版税撬走,就此没落。只剩下《武侠世界》,由沈西城和两位朋友以二十万元买下。沈西城后来想开拓大陆市场,可惜一再失败。

沈西城慨叹:“进入二十一世纪,武侠小说作者陆续过世,其他老的老,退的退,香港武侠小说作者本来有三少侠,可是黄鹰早逝,龙乘风生意失败且失去踪影,最后以西门丁挂帅。武侠小说界没有接班人,只好旧文重刊,回头刊载古龙、倪匡和卧龙生的小说,支撑《武侠世界》的局面。”

江湖变化莫测,现实亦是一样。对《武侠世界》来说,最大的困难不是办不下去,而是没有足够优秀的作品。

“现在根本找不到小说登,年轻一辈的中文水平不好,像样的作家愈来愈少。”沈西城说。

与此对应的是传统武侠无人问津,年轻作者都去互联网写作玄幻小说。《武侠世界》仅存的订户平均年龄达到六十岁。本来每期多则二十万字,少则十五万字,考虑到订户多为老人,近年把字体放大,进一步压缩字数。

即使如此,王学文和沈西城也一直在撑。对他们而言,看到每年的订户就好像是看到了多年的老友。

2018年,印刷厂告知,印刷费将大幅上调近一倍,二人锱铢较尽,无力回天,最终只能选择2019年1月5日停刊。



图片

《武侠世界》最后一期,金庸作品集御用画家李志清为停刊所绘插图



2000年后,湖北《今古传奇·武侠版》创刊,“大陆新武侠”兴起,一些“新武侠”作家的小说在《武侠世界》的版面上也偶露“侠踪”,打破了此前基本是港台作家的局面。

2017年圣诞节,《武侠世界》分三期刊载了我二十四万字的小说《戊戌侠踪》,这也是《武侠世界》最后一次刊登原创长篇小说。1949年后,武侠小说的繁荣与发展,在于港台两地,最后一班船上,内地作家能与港台前辈首尾呼应,共聚一“刊”,追慕前辈,与往事干杯,亦算圆满。

回首《武侠世界》六十年,自金庸封笔、古龙去世,武侠小说的世界即光辉不再,但谁知道什么时候,不会有好手突然登场,技惊四座呢?

香港武侠杂志“三国鼎立”,没有赢家,却都输给了时代。

沈西城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江湖中的人物常用这句话来道别。《武侠世界》今日也在这里借用这两句话与读者告别,临别依依,多少有些伤感,江湖好汉,好汉仍在,今日匆匆一别,亦无须伤感,还请互相珍重。”

我没有多说话,静静听他回忆那些琐细往事。阳光吝啬,天很快就暗下来。后来,沈西城起身要回家,我们在茶餐厅门口告别。我看着他挺直身躯,逆向汇入人流,自己转身去赶地铁,返回深圳,走到路叉处,正赶上红灯,便等候信号指示,一时无所事事,泪水竟控制不住地突然沿着双颊流下来。



(本文写作,使用了赵跃利、陈昌杰、顾臻、李劼白诸先生提供的资料,承蒙倪匡、沈西城、西门丁三位前辈提供珍贵的口述史料,在此致谢!)



本刊发表时略有删节



林遥,作家,现居北京。主要著作有《中国武侠小说史话》《京城侠谭》《明月前身》等。

【【【【【【【【【【【【【【【【

金庸写五绝,到底想写什么?
原创 押沙龙yashl 押沙龙yashl 2022-01-02 10:52
今天先说说《射雕英雄传》



01



《射雕英雄传》里有五绝: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再加上一个中神通。这是华山论剑论出来的五大高手。东西南北中,指向五个方位。但如果深究起来,五绝对应的不是简单的五个方位,而是五行:金木水火土。



我这可不是瞎说,其实从他们的名字就能看得出来。黄药师的“藥”下面就是木,欧阳锋的“锋”是金字旁,洪七公的“洪”有三点水,一灯的“灯”是火字旁,王重阳原名王喆,带着两个土。



按照五行的说法,东方属木,颜色是青色,木盛的人风姿秀丽,所以黄药师住在桃花岛,一出场就是青袍客,形象也是潇洒倜傥。西方属金,颜色是白色,性烈肃杀,所以欧阳锋住的是白驼山庄,说起话来“铿铿然似有金属之音”,至于性格,就是专门喜欢杀人放火。



图片

他们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只是电视剧中服装颜色和书中描写并不吻合



金庸写这五个人,是严格按照五行理论来写的。这里我对五行理论多说两句。我们现在听到五行,可能觉得是老生常谈,其实它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绝大的转换关键。



最早的时候,中国没有五行,只有四方。商朝尊崇四这个数字,给四方都起了名字,东西南北分别叫析、夷、因、隩,每个方位都有一个神。在这四方之上,有个独一无二的“帝”。帝并不是中央的概念,而是凌驾一切的至高存在。



析、夷、因、隩四方是隔绝的,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全都服从帝的绝对领导。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嗜血,人类必须时不时地用血牲来祭祀它们。这是一种非常绝对,也非常残酷的宇宙观。



如果这一套学说延续至今,那《射雕英雄传》就得大改。黄老析、欧阳夷、一因、洪隩公四个人见了王重阳大帝,都得磕头。



但是到了周朝以后,四方理论被抛弃,五行学说出现了。五行和四方绝不相同。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是平等的。它们互相克制、互相转化,共同构建一个生生不息的协同世界。



绝对的宇宙变成了一个流动的宇宙。隔绝的宇宙变成了一个协同的宇宙。



商朝非常残酷野蛮,而周朝比较文明开化,王国维说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变革,不是“秦汉之变”,而是“商周之变”。商周之变折射到宇宙观上,就是四方到五行的转变。







02



说过五行,回过头来再看《射雕英雄传》。



我们可能觉得五绝有正邪之分,势不两立,其实他们之间是相克相生,彼此依存的。



就拿相克来说,它可以是武功上的相克。比如书里明确说过“南火克西金,一灯大师更是老毒物欧阳锋的克星”,他的一阳指有对蛤蟆功的压制属性,再有先天功的加持,就能一指破了欧阳锋的功力。所以,一灯不见得比洪七公、黄药师更厉害,可欧阳锋就是怕他。



但相克也可以是关系上的相克。我们拿黄药师举例,黄药师的社会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件事儿上。



第一:欺负全真教。



黄药师跟全真教特别不对付。他先是骗了人家的《九阴真经》,又把周伯通扣留了15年。后来,他还两次和“天罡北斗阵”对打。第一次打的时候有点吃力,第二次的时候,黄药师已经悟到“只须抢到北极星的方位,就能以逸待劳,立于不败之地”。全真教被打得落花流水,要不是郭靖捣乱,他就能破了北斗大阵,挑了全真教。



第二:被欧阳锋欺负。



整本书里,黄药师吃了欧阳锋的好多亏。欧阳锋跑到桃花岛杀人,让黄药师背黑锅。有一次欧阳锋偷袭,黄药师差点被活活打死。他的弟子梅超风死在欧阳锋手里,女儿黄蓉也几次差点被欧阳锋整死。别看黄药师在外头横行霸道,但每次碰到欧阳锋都要吃瘪。



为什么会这样呢?它背后就反映了五行理论:



木(黄药师)克土(全真教)

金(欧阳锋)克木(黄药师)。



当然,《射雕英雄传》是本连载小说,很难写得严丝合缝,面面俱到,但是我相信在写这些故事的时候,金庸的脑子里是有这样一个“五行图”的。



图片



五绝并非只是相克,实际上他们也存在协同关系。他们五人共同构建了一个协同体系,象征着江湖的运转。



第一次华山论剑判出五绝,整个武侠江湖处于一种稳定状态。可是变生不测,王重阳死了。在五行中,“土”位于中央,它虽然并没有绝对凌驾的地位,但是却给五行提供了一种基质。“土”的消失,导致武侠江湖陷入了混乱。所以你看,《射雕英雄传》一出场,江湖就处于互相砍杀的状态。就连最顶级的四绝,也都各有各的危机。



第二次华山论剑试图重建这个系统,但是并不成功。“土”的元素可以用周伯通来解决,可 “金”出了新问题,欧阳锋疯了,武功再高也无法重入这个系统。别看欧阳锋是个反面人物,但是少了这个“金”,五行系统还是无法建立。所以这次论剑论得一塌糊涂。黄蓉一嚷嚷,几个人就莫名其妙地说郭靖是天下第一,互相吹捧了几句就散了。



只有到了第三次华山论剑,“金”的位置被杨过取代,五行才重回平衡。这个时候,虽然蒙古南下,国事日蹙,但是江湖系统是同仇敌忾,超级稳定的。



图片

华山论剑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决定真经的归属,而是建立五行系统



《射雕英雄传》写了很多事情,有很多侧面。但是我们单从顶层江湖来看,整个故事其实就是五行缺位导致江湖大动荡,最终重建五行平衡,江湖恢复平静的过程。



金庸这么写并非偶然。从周朝开始,我们中国人就从崇尚“四”,转变为崇尚“五”。五行相生相克,彼此协同,才能保证宇宙的和谐运转。这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金庸小说就受到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金庸采用“五行协同”非常成功,给了《射雕英雄传》一种磅礴大气的结构,后来他干脆又把这种结构复制到了《笑傲江湖》的五岳剑派上。夏济安本来跃跃欲试,想写武侠小说,看了《射雕英雄传》以后感叹说:“真命天子已出,我只好到海外扶余国去了!”如果说这本书的魅力一半来自于郭靖和黄蓉的爱情,那另一半就是来自这种“五行协同”的武侠结构。



其实何止小说,“五行”对中国文化的侵染是全方位的。落于文学,是五绝论剑;落于典籍,是《洪范五行》;落于王朝,是五德迭兴;落于器具,是五釉彩瓷;落于美酒,是五粮协同。



 楼主| 发表于 2022-1-5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22-2-4 18:00 编辑

肖云儒著文悼金庸:写就一个民族的英雄梦
肖云儒工作室 2018-11-01 00:05
以下文章来源于云儒文化 ,作者肖云儒




图片


图片


金庸:写就一个民族的英雄梦

——悼念金庸先生

肖云儒



获悉金庸老先生仙逝的消息,我没有感到震惊,但很是哀伤。他终其一生为我们民族写英雄、写梦想,他的离去,让我们失去了很多想象。



我与老先生有过一段近距离的接触,那要追溯到15年前——2003年,陕西卫视邀请金庸先生来陕,举办“金庸华山论剑”大型活动。该活动为期将近一周,包括三部分:华山论剑———金庸登临华山北峰,在峰顶与各位嘉宾畅谈江湖风云;碑林谈艺———金庸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与文化名流、金学专家探讨他的作品艺术和人生感悟;法门说禅———金庸前往法门寺,拜谒佛门圣宝舍利子,并与嘉宾研讨佛学。三次活动,我都有幸不同程度有所参与。



“华山论剑”时,我与北大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严家炎等专家坐在第一排,金庸先生与张纪中、杨争光、魏明伦、孔庆东等嘉宾对谈,主持人是李蕾。那天万里晴空,蓝天下的华山精气神十足,恍若置身于金庸小说的境界。先生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他说:他终于来到了华山,一辈子写了多少次华山,但从来没到过华山。他说,巍峨的华山以及整个西部都是他创作的重要素材和背景,西部的传奇性、西部人的人格魅力和大气情怀,给他的作品带来了英雄气度和浪漫气质。



图片
(华山论剑现场)



第一次听他讲话,他的语速非常快,像舞台上人物在走碎步,加之浓重的吴侬软语口音,完全没有我心中想象的那种英雄气。他絮絮叨叨的讲,我认真的逮住每一个字听,但仍然没有那种豪放的感觉。我当时想:这也许正是他的生命的巨大张力——他性格中有柔软、细致的一面,但他生命中又有强大的英雄主义冲动,这种冲动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充分的表达,就通过笔下的人物、场景来倾诉,园满自己的英雄梦。文学的金庸与现实的金庸,也许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是阴阳两种气质的组合。这位作家从现实生涯与文学生涯两个渠道,将自已生命状态中的两方面进行了充分表达。



“碑林谈艺”,我与贾平凹、严家炎、高建群、孔庆东等作为嘉宾,在昭陵六骏前与金庸对谈。他当时很激动,说:能坐在国家级文物、当年唐太宗最欣赏的昭陵六骏前,与大家一起谈论我的小说,我受宠若惊,这是我的光荣。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主持人每介绍一个人,他都称对方做“先生、先生”,但当介绍到贾平凹时,他就变了,更亲切也更尊重,叫“贾老师”。他非常谦虚,他说他的作品都是写给市井平民看的,不像西部作家追求的史诗性大作品。他来西安,是来向大家学习的。



图片
(与金庸先生碑林谈艺的现场照片)



“法门说禅”,本来电视台安排我、学诚法师(原法门寺住持)与金庸三人一起谈。但我决然推辞掉了,因为佛学我并不是很懂,更别说还是跟金庸先生这一位大儒对谈了,说不好就丢了陕西的人了,实在是力不胜任。见我辞谢得诚恳,电视台连夜安排了香港的蔡澜先生出场。当时我还有疑虑,蔡澜能谈佛学么?——我对他的印象一直是个美食家,写舌尖上的文章,以及生活中的小情趣。电视台同仁说:蔡澜先生有个特点,就是一切话题都能举重若轻、化险为夷,把特别深刻、严肃的话题家常化、平民化、幽默化。在法门寺录制现场,蔡澜果然应对自如,妙语连珠,不禁感慨自己的差距。



这就是三次活动中我对金庸先生的印象了。此后,我再未直接接触过金庸先生。但这次接触让我与老先生有了一种分外的亲切,时常关注他的消息。



图片



记得后来与金庸先生还间接有过几次交集。我认识华山论剑西凤酒品牌运营公司董小军董事长。他们公司非常敏锐,“华山论剑”电视活动之后,他与西凤集团一起打造了“华山论剑西凤酒”这个品牌,并且将“名山、名酒、名人”等文化元素注入进去,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有一年,董总专程去香港,征得金庸先生同意,并亲笔题写了“华山论剑”四字。而我,则受邀撰写并书丹了“华山论剑赋”。



另一次间接交集,已经是10年后的2013年了。陕西卫视与华山论剑西凤酒一起,邀请了美国影星阿诺德·施瓦辛格——最著名的英雄扮演者,中国导演张纪中——著名的英雄电视剧导演,加上我,三人录制一档节目:《华山论剑·煮酒论英雄》。其中一个话题是:你心目中的英雄是什么?记得当时施瓦辛格回答主持人这个问题相当风趣,他说,你看张纪中、你看你们西部的汉子,还有我们美国西部汉子,这就是英雄!引发了现场如潮的掌声和笑声。对这个问题,张纪中回答得也好,他说:英雄就是有血性。而我回答的比较书生气,我说:英雄一方面要有血性、要有力量,同时要心里有底气、有人格精神,是硬骨头,比如司马迁。



图片
(与施瓦辛格、张纪中谈金庸作品的英雄精神)



金庸先生的离去,应该说是我们民族崇尚英雄精神和血性精神的一个损失。当下社会,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安逸、稳定的生活却容易培养那种叫“娘炮”的社会文化现象。一些年轻人,女孩子弱不禁风、男孩子嗲声嗲气。这让我们分外怀念金庸笔下那些江湖武侠、英雄形象。这就是金庸对民族的文化贡献!



有时候,我们不能总是拘泥于作品的通俗或高雅、现实或空想这些艺术上、写作上的问题去评论金庸,而应该从一个更高的维度去审视:金庸是我国文学界难得的描绘理想主义、浪漫精神、奋斗精神的作家,他对民族文化、民族人格中血性精神的执著描写,对民族文化的培育是有贡献的,值得肯定的。他通过自己笔下的人物,给中原民族补钙输血,而且输的是狼血。



图片
(与施瓦辛格、张纪中谈金庸作品的英雄精神)



他的作品和人物,具有我们民族非常昂扬的精神,那是“酒”的精神,浪漫、豪放、重情;也是“火”的精神,热烈、无畏、献身;还是“山”的精神,像华山一样刚健挺拔的气节、像西部大地一样广袤无垠的胸怀。所有这一切,构成了金庸作品强烈的诗性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质地。我认为这是他老人家最重要的文学贡献和文化贡献。金庸先生虽然离去了,但他并没有放下手中的大侠剑和英雄笔,他的作品会永远给我们民族以力量,他笔下的英雄人物会长久在读者的心中传颂。



近些年,华山论剑西凤酒数次邀请我,准备启程到香港去看望金庸先生。因为方方面面的缘故,都未能如愿。这真是一个永远的遗憾了。



愿金庸先生安息。

2018年10月30日夜于不散居



】】】】】】】】】】】】】】】
仗剑南窗
3小时前来自 360安全浏览器
还有金庸很熟悉的《蜀山剑侠传》,第三回回目叫“云中鹤深山话前因,多臂熊截江逢侠士”。既然“多臂熊”能成为《倚天》里都大锦的绰号,那“云中鹤”被借来一用,也不足为奇。——实际纵观金庸小说人名、别号来源,古典诗文、通俗说部、旧武侠等,都比近代冷门笔名,可能性也大得多。

【【【【【【【【【【【【【【【【【【【

庞惊涛 | 钱锺书与金庸的世家之交
云栖阁主 钱锺书研究 2022-01-09 10:00
图片

历史上江南世家望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家族,而是一种以内在文化质量为稳固核心的家族,特别重视家族文化的接受与传承。“以江南钱氏为例,自五代吴越王钱镠而下,千百年来,江南各地的钱氏,真可以说是人才辈出、胜流如云。”(刘桂秋《无锡时期的钱基博与钱锺书》)无锡钱基博与钱锺书父子,可作为钱氏世家文化传承的代表。图片

无锡钱绳武堂



距无锡200余公里的海宁,也有几大世家,其中又尤以陈、查二家最为显赫,名震东南诗坛的清诗人查慎行是武侠小说家金庸的先祖。考诸历史,“明代查家多出名臣,入清以后,两次文字狱对查氏家族影响深远,谨慎之余,查氏家族文化具有临危不惧、内敛深沉的特点。论者称其为‘诗礼传家,与时俱进’”。金庸早年的新闻时评和后来的武侠小说写作,一定程度上深受这个家族文化的影响。(余世存《家世》。)

图片

海宁金庸故居



同为江南世家,钱锺书和金庸年岁接近(钱锺书长金庸14岁),但文学创作却大异其趣。一个专于中西打通,一个专于小说创作。但细细考究,两人还是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



一、金庸和钱锺书都曾在中央图书馆供职



金庸于1944年由浙江衢州中学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因对校内学生党员行为不满而向校方投诉,反被退学。其后,在中央图书馆挂职,直到抗战胜利。在中央图书馆工作的时间,接近一年。

差不多在金庸离开中央图书馆之后不久的1945年10月,钱锺书到中央图书馆工作,担任编篡。

据蒋复璁回忆:“胜利后,我亦开办《中央图书馆馆刊》,请了两人主编,一位是顾廷龙,办中文馆刊,一位是钱鍾书,办英文馆刊。钱氏中英文俱佳,前几年他到美国访问,还托人向我问候。”(《蒋复璁口述回忆录》,蒋复璁等口述黄克武编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版,第61页)“钱鍾书专门批评外国汉学家,我很佩服他,他在诗文方面都比他的父亲钱基博要好,可谓青出于蓝,尤其是英文造诣,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过英文比他好的人。我请他办馆刊是透过徐鸿宝的帮忙。”(同上书,第110页)到1949年6月为止,他一直负责编辑该馆的英文刊物《书林季刊》(Philobiblon)。该杂志创刊于1946年6月,至1948年9月停刊(第二卷第三期),前后出了七期。

图片

查蒋复璁履历,可知他和金庸同为海宁同乡。由此可以肯定,金庸短暂失学期间在中央图书馆的工作,是蒋复璁帮忙引荐的。此外,中央图书馆总务组干事吴新澄、探访组代理编辑查介眉、探访组组书记朱惠如等皆为海宁人,有些还是蒋复璁的亲戚。按《国立中央图书馆职员录(油印本)》(民国三十五年十月份)所备注的信息,以上诸人都由人用毛笔字标准为“馆长亲戚”,而钱锺书则标注为“钱基博的少爷。”

这份珍贵的《国立中央图书馆职员录(油印本)》还列有中央图书馆职员的薪资,只是未见有金庸(查良镛)的薪资记录。可能金庸当时以一个高中毕业生的身份,资历尚浅,只能挂职而无薪酬。但他早于钱锺书在中央图书馆工作,这却是客观的事实,只是这段历史金庸和钱锺书都很少提及。

1945年,钱锺书时年35岁,留学归国,风华正茂,而金庸当时只有21岁,尚未读大学。两人是否在中央图书馆有过照面甚至交流?或者,在中央图书工作之前,两人即已经有了交往?一切尚需进一步考证。

【【【【【【【【【【【【【【【【【【【【【
、共同的朋友圈

著名科学史家戈革先生善治印,钱锺书先生所用的几方印皆为戈革所治,因治印的关系,戈革先生与钱锺书先生多有交往。巧的是,戈革先生也是武侠迷,尤其对金庸的武侠小说倾倒不已,这大约是金庸所谓“科学家皆以阅读武侠小说换脑”的作用吧。

戈革曾收藏钱锺书先生赠写的《自书诗册》,戈革引为“镇斋之宝”,戈革去世后,由其后人送拍。钱锺书先生在一通致戈革的信中,特地钤上了戈革为其所刻的三方印,并特别说明:“此即兄妙手奏刀者也。”

图片

钱锺书致戈革信



根据拍卖流出的金庸致戈革信,可知二人交往也因治印。

戈革先生:接奉大函,及拙作十四部小说之精印篆印,十分感动。先生篆刻拙作人名达一千二百人之众,精力可佩。“鹿鼎记”一印“鹿”字出众形意,具见匠心,其余亦皆苍劲古朴,佩服佩服。弟拟于适当时候在《明报月刊》发表,大功告成后弟当设法资助付印,以酬知己。   又,先生曾撰文评论拙作,以先生文字修养之佳,见解必多,是否可于研究Niels Bohr之暇,草成是书,由弟出版,尚请示知。此请大安!

弟金庸顿首 三.廿一

先生年长于弟两岁,北国苦寒,请多珍摄,日后盼能来丹麦奉访。

据《上海书评》(2017年5月10日)罗逊文:《金庸人物印谱》在戈革致杨文治信中也多次提及,还不断更新进度,他治印的速度也是惊人的,以《天龙八部》为例,一月内即告完成,共一百三十五人、一百八十五印,至于最后完成数目,戈革先生估计是一千五百枚。据江晓原先生《金庸、倪匡与戈革——再谈〈挑灯看剑话金庸〉》一文,最后完工时凡一千两百余人,共一千六百余印,并曾制成印谱十余部。遗憾的是,《金庸小说人物印谱》终究没有出版。

图片

钱锺书致戈革信(局部)



五、钱锺书与金庸之比较

同为江南世家,钱锺书与金庸皆得高寿,并各自取得了非常高的文学成就。从目前有限的信息来看,除了上世纪40年代一前一后供职于中央图书馆,以及1981年的见面赠书之外,钱查二人似乎并未有过多交集。香港学者黄维樑在《文化英雄拜会记》一书里,谈到他两次受命去拜访钱锺书先生,并力邀后者去港讲学的过程。黄维樑所引钱锺书先生在香港的故交,有宋淇、梁锡华,但并未提及金庸。或许自1981年之后,两人已经淡了交往,不然,以黄维樑之诚意以及促成钱锺书去港之急迫,一定会提及金庸。

不浓、不淡,不远,不近,这或许是两个世家之交最好的距离。

【【【【【【【【【【【【【【【【【【【

当我们谈论武侠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武侠60: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放映交流会后记
良友书坊 2021-04-22 16:05
图片

4月17日晚,《武侠60: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放映交流会在塔楼举办,江湖有约,良友齐聚,重温文坛往事,细数武侠历史。
图片

图片

图片

《武侠60: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是一部重现台湾武侠文学兴衰起落的纪录片,采访幅员横跨中、港、台两岸三地,从全新视角进行反复考证,深入作家笔下不为人知的背后,以人物口述+影像还原的方式,勾勒出一幅相对完整的台湾武侠历史图卷。
图片

这部纪录片,是《秦时明月》的原作者温世仁先生去世前的遗愿,原意是在2011年上映,以纪念台湾武侠从1951年起走过的60年。但因种种原因,本片自筹备至拍摄,直至成片完成,前后长达十余年时间。
图片
本次放映会的主持人香江七贤生,是大陆最早买到《武侠60》公播版的人。他表示,希望借助线下的公共观影活动,让更多的人以合法途径观看这部纪录片。如今虽已是2021年,但这部120分钟的纪录片所梳理的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以及对众多武侠小说家的采访记录,仍然具有特殊的学术价值与纪念意义。
图片

主持人:香江七贤生

1951年,台湾大华晚报副刊刊登了第一篇郎红浣的武侠小说《古瑟哀弦》,首开报刊武侠连载记录。此后,台湾武侠小说界新秀辈出,“武坛三剑客”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各领一时风骚。进入60年代之后,台湾武侠创作也迎来了创作兴盛期,《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的作者叶洪生将这段时期称为“百花齐放十年春”。
图片
“1960年代是台湾武侠小说作者最多、产量最丰、品流最杂而社会变迁也最快速的时期。而这股空前的“武侠小说热”之所以会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确实与当时国内外政经情势之丕变(大气候)、报纸副刊之竞争、出版商之鼓励以及读者的需求(小气候)等因素分不开的。”
图片
70年代,随着社会发展和政局变化,台湾武侠小说逐渐式微。而随着金庸小说的解禁,更形成了叶洪生所谓“排挤效应”,百家偃旗,新秀息鼓,自此,台湾武侠再也未能重振昔日辉煌,只能在老将封笔,后继乏人的情况下,面对“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现实。
《武侠60》的怀旧基调,萦绕着淡淡的伤感气息。而放映结束后的座谈,可说是十分轻松愉悦的氛围。主持人与几位嘉宾畅谈武侠文学,塔楼的夜晚,也因此而平添了一份“侠气”。
图片

学者顾迎新首先谈到了民国时期的武侠写作。她表示,1949年之前的武侠小说作家,是一个经常被现今读者们忽略的群体。实际上,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武侠小说创作可谓欣欣向荣,先有“南向北赵”,即向恺然(平江不肖生)与赵焕亭,后有“北派五大家”,即李寿民、宫白羽、王度庐、郑证因、朱贞木这五位作家,文风各具特色,作品各呈异彩。其中,还珠楼主的五百万字巨著《蜀山剑侠传》,独创了一个仙侠宇宙,后世几乎的所有仙侠奇幻和江湖派别,俱是自蜀山而来(其中甚至还出现了“崂山派”,实在称得上“包罗万象”)。
图片
顾迎新在王度庐学术研究方面造诣颇深,她谈到了这位“文弱书生”型作家的生平,和他在青岛的创作生涯。
图片

学者顾迎新

“王度庐的写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活所迫。他来青岛后,先后任教于私立圣功女子中学和市立女子中学,但只是担任兼课老师,薪水非常微薄,不得不通过给报纸写连载的途径来补贴家用。他一天同时写两部小说,分两个不同的笔名,‘霄羽’用来写言情,‘度庐’则用于写武侠。他在《青岛新民报》上连载的小说,不但青岛人爱看,胶济铁路沿线,只要能买到《青岛新民报》的,都争相传看。”
图片

王度庐(1909年-1977年)
王度庐的武侠小说,对后世许多作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古龙即是其中之一。在顾迎新看来,王度庐的“鹤-铁系列”,更像是“伪装成武侠的言情小说”。这与作家本人的忧郁性格是分不开的。她认为:“王度庐笔下的男主角,往往带有一些优柔寡断的气质,这种纠结性格,让角色更接近于普通人,反而显得更加立体丰满,有血有肉。”
作家张彤表示,这部纪录片,勾起了自己少时阅读武侠小说的记忆。他笑言:“上学的时候,同学们都互相提醒,期末考试之前不要看古龙,否则作文总是不自觉地‘三行一段’。”
图片

作家张彤
张彤认为,金庸的作品,形式上更偏重于传统的章回体小说,就故事而言,则可以划归到“青春成长小说”一类,主角历经坎坷长大,学成武功,兼济天下。而古龙的文本,则具有非常明显的典型化风格,这其实也是他为寻求突破而独辟蹊径。
图片
“从这部片子里也可以看出,胡适的‘武侠下流论’,实际上也代表着武侠小说这种文体,在文学研究和文化传播中所面临的遭遇,包括武侠小说作家们,都会下意识地认为,创作这类小说,并非一种光彩行为。另外,大众对俗文化的接受程度是有限的。一些作家生怕文本过于严肃和深入,会超出读者和报刊的接受范围,因此也就甘心停留在某一个水平线上,不肯再往前走了。”
图片图片

张彤认为,文学就像药一样,得看外面包裹的是什么,读者们才能吃得下去。譬如金庸的作品就广泛为学界接受,也为武侠小说这种文体,争得了文学史上的一席之地。至于这一类的文体,是否稀释或包裹了文学的本质?答案就只能见仁见智了。
作家薛易表示,自己从小就是武侠迷。看的第二本小说,就是古龙的《情人箭》,还是没有书皮的下册,隔了很多年才知道小说的名字。因为自己是济南人,看到书中的“崂山三雁”,也不知道崂山原来就在青岛。如今来到青岛工作生活,回想起这段往事,也算得上是通过武侠小说,跟青岛结下了缘分。
图片

作家薛易
“上学的时候,校门口有书摊卖武侠小说,全是盗版书,但那时的我连盗版书都买不起,只能跟同学凑钱买。到初中毕业的时候,我读完了金庸的所有作品,以及古龙和梁羽生的大部分小说。柳残阳,云中岳等台湾名家的书,陆陆续续也看过一些。就连全庸,金康,古尤,金庸新,古龙名等伪作也看了一堆。”
谈到《武侠60》,薛易表示,看完了这部片子才知道,台湾武侠小说之所以往往缺乏时代背景,与当时的“戒严”政策,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尽管大陆的“武侠热”比台湾晚了二十年,但作为一个武侠小说爱好者,在观看这部纪录片时,仍然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奇妙相似,同样也会引发内心的共鸣。
图片

台湾武侠小说在大陆的引进和传播,也有着一段崎岖坎坷的经历。对此,主持人香江七贤生表示:“台湾武侠小说有60年的历史,而大陆从1949年就开始禁绝武侠类题材,有意识地替换成具有新时代思想的小说。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才开始引入金庸、梁羽生等人的小说。直至1987年台湾“解严”以后,台湾武侠小说才得以进入大陆,到1992年,大陆的出版权下放,终于引发了‘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武侠热。究其原因,跟两岸各自的审核政策是分不开的。”
图片

青岛文学馆馆长臧杰表示,从《武侠60》中,我们可以看到,台湾武侠文学经历了一段非常繁荣的时期,也改变了很多写作者的命运。至于如今的衰落现状,这是必然迎来的文学瓶颈期,也可以看做问题的形成期,不至于像片子所表现得那么伤感。
图片

青岛文学馆馆长臧杰

“武侠小说有两个根本来源:它的基础,一定是市民文学繁盛的结果。因为都市的经济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需要在文学中实现消遣休闲的需求。武侠和言情小说,都是在这样的状况下产生的。胡适的‘武侠下流论’,本意应当是指武侠小说属于市民文化,而不是精英文化。其次,武侠小说也是基于冷兵器时代的农耕文明的结果,情节往往偏重于弱者如何突破个体界限,同时也与个体所经受的挫折有很大关系。一如片中所提到的,战后台湾的“残兵败将”心态——人们需要从武侠小说中找回一些尊严感。如此看来,武侠小说的发展,实际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负责解决个体心理问题的一种文学样式。”
图片

图片

在谈到台湾武侠小说繁盛期时,臧杰表示,这是现代传媒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报业作为一种民营资本投入的产业,需要有持续吸引读者的内容,才能实现盈利,武侠小说在报刊上的连载,是恰当便捷的“吸粉”途径。而真正的文化传播,则是通过将传媒转换成出版来实现的。宋今人父子创办的真善美出版社的发展壮大,也印证了这一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臧杰认为,新武侠和旧武侠的分别,其实也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所谓旧武侠,是从演义小说演化而来的,秉承着旧时代的伦理道德观;而我们判断新武侠的标准,应当是看它能否表达新时代的精神,能否阐释新的时代理念,能否体现现代文化的旨素。譬如王度庐,就是用旧武侠的叙事套路,阐述了新时代的情感问题。
图片

玉娇龙与罗小虎的爱情,体现着新时代的情感诉求

“文学的本质,是解决问题,高级的文学能解决人类问题,通俗文学,自然也可以解决个人问题,退一万步讲,它作为一种谋生手段,也是光明正大的写作职业。但传统的‘诲淫诲盗’观念,令许多武侠作家在潜意识中进行自我贬低,这样的心态,其实也是不自觉地给自己的文本降格。武侠小说是市民文化的一个标本,它自身也能分出高中低级。好的文学生态,一定是充满差异、也充满变动的。只不过出现了金庸这样的一代宗师,其他人就很难再越过这个高标杆了。”
图片

臧杰认为,21世纪的都会,离武侠小说的语境已经很远。在温室中长大的一代人,也很难再对江湖产生向往和代入。虽然影视剧仍然在继续起到催化的作用,但他们不会再像上一代人那样,在课堂上偷偷地阅读武侠小说,自然也体会不到那种“侠以武犯禁”的快感了。
图片
本次放映交流会,许多武侠爱好者到场交流,其中不止有金古梁等大师的粉丝,更有“黑书”研究者——专注于考证市面上的各种托名和伪作,查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并分析背后的深层原因。正如江湖中总有剑走偏锋的侠客,武侠文化的研究,也有各种“修炼”方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现场有观众表示,如今自武侠小说改编而来的影视剧,基本都是不断地翻新一些古早的经典之作。对此,主持人香江七贤生表示,武侠改编影视的“时代错位”,一是因为大陆引进港台武侠的时间较晚,大陆作者的起步也较晚,因此产生了“先入为主”的状况;二是对大陆编剧而言,选择一些故事成熟,受众较广的港台小说,改编起来也更容易一些;三是跟当前的文学生态有关,不但武侠小说已经衰落,小说的整体也在逐渐没落,因此,导演们仍然会以经典文本作为首选,虽然偶尔也有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譬如路阳导演的《绣春刀》,但也只是个例情况;最后,影视圈的资本运作,也会起到很大影响。因为古装的制片成本远较现代剧为高,投入和产出比的要求,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
图片

电影《一代宗师》中有一句台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时光流转,风云变幻,尽管武侠文化的辉煌已经成为绝响,但正如倪匡所言“武侠小说是华人世界里精神最好的避难所”,只要心中的江湖仍在,武侠的浪漫主义就永不消逝。正所谓天涯不远,因为人就在天涯。
图片



延伸阅读:



4.17 良友江湖有约 |《武侠60: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放映交流会
 楼主| 发表于 2022-1-5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22-2-4 18:01 编辑

英国伦敦的威斯特敏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中国视觉艺术文献中心(China Visual Arts Project Archive)有着丰富的新中国宣传画收藏,其中一幅是1960年9月发行的《从繁琐家务劳动解放出来,一心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海报,作者是张伟,尺寸为53.6 cm × 77.9 cm,由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印刷厂印制,河北省新华书店发行。这幅海报表现的是一位星火社度表车间的女工,她身后的背景是正在各行各业辛勤付出的女性劳动者们。
海报顶部醒目的标语“从繁琐家务劳动解放出来,一心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宣示着女性并不只是属于家庭,女性也是社会发展建设的伟大贡献者。类似的海报展现了新中国以来女性地位的变化,让人联想到了“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口号。这幅海报的标语清晰而明确地标明家务并非只是女性的事情,画面内容清晰地呈现了女性在各行各业的贡献,宣示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新中国时期的妇女问题是中国现当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尽管当时女性地位究竟得到了多大改善至今仍在讨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相比于旧社会,妇女地位得到了天翻地覆的转变,以往那些“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刻板印象以及“三纲五常”的旧伦理道德体系,都受到了深远冲击。不幸的是,今天涌出了诸多倒行逆施者,粉饰“三纲五常”的压迫性,妄图重塑带有强烈封建色彩的“女德”,企图将妇女捆绑于家庭之中、压制于男性地位之下。社会应该不断发展,今天的我们更应为性别平等、女性解放而努力,开历史倒车的行径应当被抵制。如此,今天的我们才能不愧对自己,也不愧对半个多世纪之前推动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先辈们。




@早期文明比较研究工作坊:实际情况是既把女性推向生产一线,又没有减轻女性的家务劳动。我妈说她小时候厂子里夫妻经常因为性生活不和谐吵架,为什么?男人晚上有想法,女人太累了,三班倒回来还要带娃做家务,革中还要开会游行,沾床只想睡觉。然而可悲的是,谁家男人要是勤做家务,又会被视为异类

】】】】】】】】】】】】】】】】】
冯骥才:那十年制造的“人性恶”,在今天双倍发酵了
CCVI价值指数 2022-01-23 18:22
图片

北青报:去年,您的《一百人的十年》再版,这本书写了没经过Wg“十年”的人对那段历史的态度。这些年轻人,在对历史的态度上,哪一点让您感触最深?


冯骥才:淡漠。但我觉得不怨他们,怨我们。

北青报:那十年过后,“伤痕文学”兴起,您也是那股文学潮流中的代表作家之一。“伤痕文学”多停留在对历史的控诉和个体的诉苦上,如此面对历史,您觉得够吗?


冯骥才:我觉得,历史更需要的是反思,但我们做得不够。当然,这也跟我们时代的突然转变有关系。现实充满了新的问题,也充满了新的魅力。所以,文学开始被这个东西吸引。当时,国家也希望文学能推动改革。慢慢地,文学就转向了。


北青报:可否说,在那一特殊的历史机遇下,对历史的反思,实际上,没有真正开始就结束了?


冯骥才:就是这样。忏悔是人性中的复苏,也是社会进步的历史良机,但被我们错过了。历史的机遇一旦错过,十倍的力量也无从挽回。



北青报:缺了这一段,有何弊端?


冯骥才:一个民族,不怕它犯错误,就怕它记不住教训。如果记不住教训,那些损失掉的东西,才是真正损失了的。只有记住教训,我们才不会重蹈覆辙,一个民族才能真正成熟起来。


北青报:对那段历史如此审慎,是否意味着最佳的反思时机未到?


冯骥才:对特殊历史阶段的“反人性”,如果能深刻反思,我们的民族,就会更人道主义、更人性,更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知道爱是什么,琢磨琢磨这些有什么不好呢?如果这些东西不反思,觉得反思似乎造成思想混乱,或者会被利用,认为是对政治的一种否定,或者怀疑,带来的结果可能更可怕。


不能掩盖历史错误。这跟有病不治是一个道理。其实,就像癌细胞一样存在自己身上了,不一定什么时候发作出来。

面对历史,诚实是最合适的态度。对历史,德国的诚实值得学习。我曾写过,面对历史,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高大。



“文学家、艺术家、学者对社会有矫正功能”

北青报:有人说,某些特殊历史阶段的“遗毒”,迄今还对大家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冯骥才:没有肃清的那十年制造的“人性恶”,在今天充斥着利益博弈的市场化的社会里双倍发酵了。你看网上,很多语言,“我非得把你弄臭了不可”,就跟那时候一样,词儿都一样。我不用棍子打你,不抄你家,但用语言暴力把你毁了。“非得把你拉下来,才解气”——就是那种心态。当年有的人不就是“凭什么你们家好?我非得以某个名义,把你们家抄了不可”。另外一拨儿人少不更事,别人告诉他这是“革命”,他们就跟着瞎胡闹。

北青报:您强调历史反思中知识分子的作用。


冯骥才:诚实地面对历史,对当下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教育不是由上而下的,教育的本质是启发。


我所言的反思,不是那种政治功利的反对,而是一种科学的、客观的态度。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曾在一次政协会议上对一位国家领导人说,希望中央领导能够理解艺术家、知识分子,大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一致的,都希望我们繁荣富强。在这一目标一致的情况下,请允许知识分子说出和政府官员不一样的话,甚至于说出相反的话来。


文学家、艺术家、学者对社会有一种矫正的功能。但必须是独立的、前瞻性的判断,才有价值。顺向思维没有价值。前瞻,常常和现实是对立的。





】】】】】】】】】】】】】】
「王安石变法」错在哪里?
原创 言九林 史料搬运工 2022-01-04 17:52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



讲一讲王安石变法。



有一种常见的说辞称:王安石变法本意很好,坏就坏在用的全是小人,全是逐利之辈。是“不肖官吏之为虐”,把变法搞坏了。



这说法很扯淡。



任何一种政策,形成书面文件后,都需要依赖一套人事体系去落实。所以书面文件的制定,必须考虑人事体系的现状。如果人事体系缺乏有力量的监督管控制度,无法保证对书面文件的落实不发生严重偏离(完全合榫是无法追求的理想状态,大方向上不发生偏离才是应该抱持的现实期望),那么,这种“本意很好”的书面文件,便大概率会成为祸害。也就是说,变法政策的制定者与推动者,必须将人事体系的现状纳入到考量之中。除非有能力改造人事体系,否则便必须围绕人事体系的现状来制定变法政策。



所以,真正应该痛心的问题,不是“王安石变法用的全是逐利小人”,而是在当时的人事体系下,“王安石的变法政策必然会让大多数参与者沦为逐利小人”。逐利小人当道,不是变法坏掉的因,而是坏变法造就的果。



让北宋百姓怨声载道的青苗法,颇有助于理解这种“是果非因”。



按照熙宁二年秋颁布的官方文件,王安石设计青苗法的目的,是解决百姓青黄不接饿肚子的问题。大致操作模式是:州县不同财富等级的民户,可以在每年夏秋两收之前,向当地官府借贷不同等级的现钱或粮食。等青黄不接过去,百姓们须于春秋征收两税之时,向官府归还本金并缴纳利息。按王安石的说法,青苗法对百姓有极大好处:以往青黄不接时,“兼并之家”会趁机提高借粮贷款的利息。如今,由官府在粮价低的时候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买入,在粮价高的时候以平常价卖出,并在青黄不接之时,用低于兼并之家的贷款利息(青苗法的利息是“每借一千,令纳一千三百”),来掌控粮食市场。如此,既可以让百姓获利,还可以打击兼并之家,“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利其入”。总之,青苗法是官府提供给百姓的一项大福利,官府自己并不从该项政策中牟利。



王安石还向宋神宗打包票,说青苗法一定会成功。理由是:



“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令已行矣。”



意思是:以前,穷人没办法只能向“豪民”借贷。如今,他们可以向官府借贷了。官府收的利息比“豪民”收的利息轻,百姓自然愿意来找官府。青苗法必然行得通。



针对批评之声,王安石还说,百姓们对自身利害看得很清楚,在青苗法这个事情上不会存有私心杂念,他们对青苗法的赞扬必然出自本心,属于事实。反之,士大夫们有私心杂念,因为官府放贷损害了士大夫的利益,“则其言必不应事实也”,他们的批评之声不能当真。



听起来,青苗法似乎是一项“本意很好”的变法政策。



但,实际情况与王安石的描述大相径庭。据在基层做官的毕仲游讲,青苗法落实到地方之后,造成的结果是:真正需要借粮贷款的底层人借不到粮食,也贷不到款,那些不需要借粮贷款的富足之家,却不得不向官府借粮贷款:



“青苗之法,本为民间不足而贷之,则所谓下户者,理合先贷。而下户憔悴苟活,易于结请,难于输纳。州县之吏,阨以诏条与曩日监司之威,既不敢不散,又虑散而难纳,故少俵于户,多与上等,利其易于催取。州县之吏,人人惰于散敛,苟以塞责。盖散钱之理,散而不敛,则不问等第高下;散而敛之,则必别其等差,度其可以还官,然后敢与,乃天下之人情。称贷之不理,不足怪者也。故立法则欲济下户,散钱则多与上等。下户贫穷,义当周恤,而势不敢遍;上户自足,无假官钱,而强与之使出息。若以法禁之,使不与上等而贷下户,则官钱十出,九将不归,又非散敛之理。名欲厚民,事乃剥下。名为惠政,实有利心;此青苗不便之大略也。”



毕仲游这段话,将青苗法被人事制度扭曲、导致政策方向发生一百八十度转变的内在逻辑,讲得清清楚楚:



(1)政策的初衷,是赈济那些容易青黄不接的贫困户。按这一初衷,贷款应该优先贷给他们。

(2)可是,贫困户挣扎在生存线上,号召他们主动来找官府贷款容易,要他们给官府还款并缴纳利息却很难。

(3)州县的官吏,须完成上级派下来的任务,既要将青苗钱散出去,又要将本金和利息收回来。为完成任务保住职位,便只能将青苗钱多多贷给有钱的上等户,因为他们还得起,还不起时也有资产可以拿来抵押没收。

(4)于是结果就变成了:不需要贷款的上等户,被地方官吏以权势逼迫不得不贷款,然后不得不给官府输送利息。最需要贷款的下等户,他们的贷款申请,反而很难得到响应。一项本意在于给百姓提供福利的政策,反变成了压榨剥削百姓的利器。


王安石不懂这套运作逻辑吗?

他从县级地方官做起,一路做到宰相的位置,当然不会不懂。懂,而仍制定这样的变法政策,是因为青苗法本来便存有转移朝廷义务并增加财政收入的用心。这一点,清晰见于他为青苗法所打的补丁。

该补丁将青苗法与保甲制度融合在一起,要求那些“自愿借贷”青苗钱的百姓,须每五户或十户人家组成一甲来向官府申请。组成甲的目的是“互保”,具体来说就是每个甲里都必须有“第三等以上有力人户”来充当甲首——北宋按资产将百姓划分为多个等级,第三等户被认为是富户的起始线。让富户充当甲首,为的是保内贫民借了青苗钱还不起时,官府可以去找富户索要本金和利息。

如此,官府便完成了三项成就:(1)将赈济青黄不接贫民的成本转嫁给了富户。贫民若得到赈济会感激官府的青苗钱政策,实际出血者(还本金出利息)则是富民。(2)官民矛盾被转移为贫民与富民之间的矛盾。富民配合贫民入保成了一种义务。若不愿配合,富民则会招来贷不到青苗钱的贫民的怨恨。配合入保后,贫民想方设法赖青苗钱的账,又会导致富民怨恨贫民。(3)官府名利兼收,既得了赈济贫民的美名,也通过贷出青苗钱得了一大笔财政收入,是唯一的胜利者。

范镇上疏宋神宗痛骂青苗法,便是因为他洞悉了青苗法的上述用心。奏疏里说:

“陛下嫉富人之多取,而少取之,少取与多取,犹五十步之与百步耳,何择焉?……贫富之不均久矣,贫者十盖七八,何也?力役科买之数也,非富民之多取也。富者才二三,既榷其利,又责其保任下户,下户逃则于富者取偿,是促富者使贫也。贫者既已贫矣,又促富者使贫,万一契丹渝盟,……岂不殆哉?且富民有道,在于节费;节费有道,在于减兵;……何用遣使者汲汲于聚敛而取怨于天下之民乎?……而言者乃谓富人动摇,又建议欲设赏以捕系之,是监谤也,监谤而可为于此世乎?亦犹兴利者之为也。”

范镇直接了当批评宋神宗,说他不该对富人存有偏见,不该将富人贷款给贫民收取利息视为罪恶之事。富人贷款的利率高,官府贷款的利率低,都是在收利息,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质上没什么不同。他还明确说了:当今天下,穷人占了十之七八,富人只有十之二三。穷人之所以穷,不是因为富人已经致富,而是因为官府的“力役科买”将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富户如此之少,还要用青苗法从他们身上抽血,强迫他们与穷人结保,为穷人贷的青苗钱做担保,穷人逃债便强迫富人赔偿本金和利息,这是要让富人也全变成穷人。穷人本来就已经很穷了,富人再变成穷人,万一契丹撕毁盟约,岂非要糟大糕?

在范镇看来,治理天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富民,富民最重要的事情是朝廷节省开支,首当其冲者便是裁减百万之军,而不是派出一批又一批的官员,去掏百姓们的钱口袋。他还不点名地批评了王安石那套以身份为原罪的论事套路,说不该听到批评意见就说是“富人动摇”,甚至试图设立赏金鼓励告发逮捕有批评意见的富人。范镇说,这种应对批评的办法,不是做事的办法,而是“兴利者”的常用套路。

范镇这道奏疏堂堂正正,戳破了青苗法的本相。略有遗憾处,是他遗漏了一点:自由市场里,放贷者与贷款者自由进入,利息过高的贷款很难获得主顾,最后在放贷者与贷款者的自由博弈下,利率会稳定在一个双方皆可接受的范畴。青苗法强迫百姓贷款则不然,放贷者手握权柄,可随意伤害贷款者;民间借贷被青苗法全面摧毁,贷款者除了踏入官府之门,并无其他选择。没有选择的市场,是最坏的市场。

范镇之外,司马光与苏辙等人,也皆看透了青苗法。

司马光说:百姓的贫富,常与他们的“材性愚智”不同有关,不能将富人皆视为有罪者。如今推行青苗钱,州县官担忧欠款和欠息收不上来,“必令贫富相兼,共强保甲,仍以富者为之魁首”,穷人贷到钱后很快会用光,遇到青黄不接连朝廷的正税都交不上,何况给官府还青苗钱的本金与利息。官吏们催得急了,穷人会跑路。没跑路的富人便需要“独偿数家所负”,替这些欠钱的穷人还款还利息。这种搞法,“臣恐十年之外,富者无几何矣!”,搞上个十年左右,天下便会陷入集体贫穷。

苏辙也说:天下有富人有穷人很正常。官府的职责,是让富人“安其富而不横”,用法律约束富人不要为非作歹;让穷人“安其贫而不匮”,用政策帮助穷人使他们没有生存危机。王安石同情贫民憎恨富民,出台青苗法,“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乃见识短浅的“小丈夫”的搞法,是行不通的。

青苗法从纸面文件落实为具体政策的过程中,发生的种种变形,足以解释为何王安石对底层贫民怀有强烈的同情之心,他的变法却让底层贫民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北宋是一个典型的秦制王朝,其官僚系统的建构,始终围绕着汲取与控制四字。王安石希望青苗法能给青黄不接的底层贫民带去福音,但在这套官僚系统里,福利制度的推行从未被打通,更无监督机制。真正可以畅通无阻实施起来的,是汲取体系(放贷收息)与控制体系(以保甲来确保贷款旱涝保收)。更何况,青苗法的初衷里不仅仅是福利,还包含了提升财政收入、打击富民的用心。

简言之:王安石无法改变人事,却出台一大堆提升衙门权力、扩张衙门业务的新政,其结果一定会是灾难性的。变法强化了君权,也强化了官员与胥吏之权。它沉痛打击了富人,也沉痛打击了穷人。
【【【【【【【【【【【【【【

秦国人为什么痛恨商鞅,要把他大卸八块了喂狗?|文史宴
文史宴 2022-01-04 12:51
以下文章来源于小炒说 ,作者小炒君


图片

时至今日,在河南南阳,有一句骂人很凶的话:这个人很秦。表示这个人很恶毒没人性。

这句话基本代表了两千多年前的秦国人对商鞅的评价。

先别惊讶,往下看文章。

1
秦国的逆袭

秦国,原本边陲小国,一直被中原各国瞧不起,还起了个绰号“秦夷”,诸侯开会都不通知秦国,不带它玩。

秦国的逆袭过程,不再赘述,从几张地图就可以看出。

图片


公元前356年,秦国启动商鞅变法,开始一路逆袭。

三次进攻魏国,收回河西之地;攻占巴蜀,版图迅速扩大。

图片


公元前307年,击败韩国、楚国。

图片



连续攻楚,公元前278年,攻陷楚国首都郢都,楚王不得不东迁。


图片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击垮赵国,秦国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中无可争议的第一强国,东方六国无一敢单独抗衡秦国。

图片


以长平之战为标志,武力统一的趋势已经明朗化,此时距离商鞅变法100年。

在这100年的时间里,秦国攻城略地,人们不再称它为“秦夷”,而改称“虎狼之秦”。

秦国的强大,始于商鞅变法,这几乎是历史公论,但是历史书并没有告诉我们,秦国人是如何评价商鞅的?


2
秦人恨商鞅


秦国有两位有名的改革家:百里奚和商鞅,百里奚帮助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商鞅让秦国逆袭成战国唯一的霸主。但是,秦人对两人的评价,截然相反。



百里奚去世时,“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商鞅被车裂时,只留下了“秦人不怜”的历史记载。



“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


很多人认为秦国的制度是先进的,它使得秦国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且变法打击了旧贵族,通过军爵制的“利出一孔”,为平民提供了一条上升渠道。乍一看,有利于平民百姓,他们应该感谢商鞅才是。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秦国人怎么可能不同情商鞅的悲惨结局呢?他不仅被车裂,而且全家被杀。



白起战功赫赫,最终被秦昭襄王赐死,《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遂自杀,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白起号称“人屠”,曾一次性屠杀了赵国四十万降卒,这样的人都受到秦人的思念,而“富国强兵”的功臣商鞅却没人同情。



商鞅的功劳比白起更大,结局被白起更悲剧,毕竟白起没有全家被杀。秦人既然同情白起,有一万个理由也应该同情商鞅啊。



秦国强大是事实,但后人忽视了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



第一次将国家与民众对立起来,国家的富强建立在百姓的贫穷与愚昧之上。



《秦制的“理想国”与“巨婴国”:民弱则国强,民愚则易治》



秦国军爵制的所谓平等,为平民提供一条上升渠道,并不能掩盖血统等级制。军爵制只是血统制的补充,而不是取代了血统制。



《秦国军爵制的幻觉:披着平等外衣的不平等游戏》



所以李学勤先生就在《中国古代文明十讲》说:



“有的著作认为秦的社会制度比六国先进,我们不能同意这一看法。从秦人相当普遍地保留野蛮的奴隶制关系来看,事实毋宁说是相反。”


图片



在战国时期,各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并无多大差别,再加上领土和人口也没有哪一国能占据绝对优势,因此,秦国要想在军事竞争中取胜,没法做增量,只能在存量上下手。



因此,商鞅变法的本质上就是加强国家对民众的控制和压榨,以使尽可能多的民力为国家所用。秦国的军费水涨船高,但民众承担的税负、徭役和兵役十分沉重,人身自由和精神供给几乎没有。



可以说,商鞅变法至秦灭,这150年是苦逼的秦民无处可逃的时代。



秦国民众的税负之沉重,很多文献都有记载,比如董仲舒的“三十倍于古”,比如贾谊在《新书》评价秦国:



“秦不能分尺寸之地,欲尽自有之耳。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耳,十钱之费,弗轻能致也,上之所得者甚少,而民毒苦之甚深。”


民众缴纳10钱,到国家手上的只有1钱,国家所得甚少,民众苦不堪言。



秦民人身控制之严格,《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老百姓实行什伍编制,不得聚族而居,犯法连坐。不主动告发犯罪的人处以腰斩之刑,窝藏犯罪的人与投降敌人同等处罚。私下打斗闹事,按各自的轻重程度施以相应的处罚。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以及懒惰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为官奴。



秦国之愚民,详见《秦制的“理想国”与“巨婴国”:民弱则国强,民愚则易治》,推崇“国富而贫治”、“民愚则易治也”,将诗书礼仪仁智信(“六虱”)这些东西,看做是危害国家的东西,要铲除。



总之,秦国的核心就是强化对百姓的管控和汲取,把老百姓当当成猪来养,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养猪场和监狱。



图片



所以,虽然秦国的逆袭以商鞅为开端,但秦人对商鞅是恨之入骨。商鞅变法的每一条法令,无不贯彻“逆民之情”这四个字,十几年下来,秦国百姓对他是怨声载道。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了赵良与商鞅的一段对话,赵良说:“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而大筑冀阙,非所以为功也。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畜祸也。”身为秦国国相不为百姓造福,用严刑酷法残害百姓,这是积累怨恨、聚积祸患啊。



赵良还说商鞅“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你的所作所为就是在积聚老百姓的怨恨。



秦人就用卫国的一首诗《相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何不遄死。”诅咒商鞅为什么不去死呢?



很多历史印象流的人,想当然认为秦国百姓应该感谢商鞅才是,事实恰好相反,他们对商鞅恨得咬牙切齿。



在六国还能磨磨洋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实在不行就依附于贵族,还能少交些赋税,多留点粮食。但秦国人不行,没有自己的闲暇时间,能听的音乐、能看的书,就那么几种,他们是帝国的一颗螺丝钉,每天做什么、想什么,已经被规划好了。不听话,就打断你的腿。



秦国国家实力是强大了,但民众就太苦逼了。



民众不恨你才怪呢!

当时的秦国百姓,就用脚投票来说明了一切。

3
秦人逃离秦国


纵然秦国用严刑酷法阻止民众离开,但总有秦人冒着生命危险逃离秦国。



出土的岳麓秦简《为狱等状四种》里,就记载了多例民众从秦地逃往楚地的案例。



比如,有一个秦国政府抓捕14人的案子。其中4人是秦人,越境“偷渡”到了楚国南郡;另外10人是楚国南郡百姓。公元前279年,秦国占领南郡后,这14人向更东边的楚地逃亡。



其实,秦国制定严刑酷法限制民众出行,已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如果不是总有人想走,干嘛用刑罚来限制呢?



实际上是统治者自己心虚了。



图片



岳麓秦简记载了一个叫“学”的秦国少年,伪造将军冯毋择的书信,想从胡阳少内官那借钱、买衣服和兵器,然后“去邦亡荆”,即逃往到楚国去。



除了逃往楚国,也有秦人逃往魏国的,岳麓秦简《魏盗杀安、宜等案》简164记载,一个秦人买了大刀,打算杀人抢钱作为路费,要“亡之魏”,逃到魏国去。被秦国抓住后,判处了“磔”刑,即割裂肢体处死。



从这些材料看,秦人逃亡过程中往往还伴随一些违法犯罪活动,也可见这些秦人的忍无可忍。



正因为大量秦人的逃亡,秦国的统治者专门制定了残酷的《亡律》。岳麓书院藏秦简2088记载,匿藏逃亡者的,与逃亡者同罪。



秦简2009记载逃走的城旦舂被抓回来,脸上刺字,哪怕自己回来自首,也要鞭笞一百。怀孕的女舂,则用大铁刑具束缚。



秦简1997记载,牧马的城旦逃走被抓回,要砍掉左腿,继续当城旦。男女百姓逃亡,其家人要被判处迁徙,基层干部不报告也要被罚款。



除了单独逃亡,秦简还记载了“群亡”,即秦民的集体逃亡。



岳麓秦简还记载,如果让秦人逃亡到边关外的“蛮夷”部落,从提供消息的人到逃亡者,都要被脸上刺字判处为城旦舂劳作。如果是逃到边关内部的蛮夷部族,就要将提供消息的人脸上刺字判处城旦舂。



从这些记载来看,不仅反映了秦国对逃亡问题的严惩不贷,也反映了秦人出逃的频繁。不但有个体逃亡,还有集体逃亡;不仅逃往六国,还有一些宁愿逃亡到边关外的蛮夷部落去,也不能忍受秦国的残酷统治。



是这些秦人不爱国了吗?当然不是,两千年前古人的国家观念可没有今天这么普及。他们逃离秦国,原因只有一个:“秦士戚而民苦也。”



秦国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啊。



4
外国人不愿做秦民

本人开头用地图直观展示了秦国版图的逐步扩大,但是,光看地图是不够的的,因为地图无法告诉人们一个事实:

秦国能占领土地,但无法有效获取土地上的人口。

《商君书·徕民篇》就记载了长平之战时期一位秦国大臣进谏秦王的话:

“自魏襄以来,野战不胜,守城必拔,小大之战,三晋之所亡于秦者,不可胜数也。若此而不服,秦能取其地,而不能夺其民也。”


自魏襄王(公元前318年)以来,大小战争,秦国攻必克战必胜,三晋割给秦国的土地数不胜数。即使这样,他们还不屈服,是因为秦国仅能取得他们的土地,而不能夺去他们的人民。



真的是这样吗?秦国是天下第一强国,统一华夏的“天命所归”,怎么可能没人愿意当秦民呢?



但事实确实如此,秦国的强盛与战功赫赫,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他们都不愿意当秦民。



公元前262年,长平之战的前两年,秦国攻占韩国的上党地区,韩国的上党郡守冯亭派人前往赵国求助,理由是“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最终,上党归赵国,民众无逃亡。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爆发,纵横家苏代求见秦国丞相范睢,劝说秦国退兵:



“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无几何人矣。”


秦军围困了邢丘和上党,结果上党的民众全跑去了赵国,天下之人不想做秦国的百姓已经很久了,假如现在灭了赵国,那么,北边的赵国人定会跑去燕国,东边的赵国人定会逃往齐国,南边的赵国人则会迁往韩、魏,秦国能得到多少赵国百姓,想必你心里也有数。



范睢与白起是政敌,苏代的目的是离间二人关系,用实际利害关系打动范睢,从而达到退兵的目的。因此,苏代这番话,必须符合实情,毕竟作为政治家的范睢也不是忽悠过来的。苏代所说的““其民皆不欲为秦”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图片

电视剧《大秦赋》的惹众怒台词



苏代见范雎之后两年,也就是公元前257年,又有齐国人鲁仲连发出了“义不帝秦”的誓言。当时,秦军围困赵都邯郸,有人劝赵尊秦昭王为帝。客游赵国的鲁仲连站出来反对说,“彼秦,弃礼义”,秦国乃弃礼仪之地,“虏使其民”,把民众当成囚犯一样对待,“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我鲁仲连宁愿跳东海而死,也不愿做秦国的百姓。



苏代、冯亭、鲁仲连的话,或许会因立场不同,多多少少难免对秦国带有偏见,但《商君书·徕民》不会存在这种问题,《徕民篇》是秦国大臣写给秦王的一篇政论文章,核心主旨是劝说秦王对民众好一点,以吸引六国百姓投奔秦国。原话是:



“意民之情,其所欲者田宅也,而晋之无有也信,秦之有余也必。如此而民不西者,秦士戚而民苦也。”


民众无非是希望拥有自己的田宅。三晋各国的田宅不够分配是确凿的事实,秦国的田宅大量多余也是确凿的事实。但即使这样,民众却不愿西来,是因为当秦民非常苦啊。



该大臣还批评了秦国“弱民”的执政方针:



“三晋之所以弱者,其民务乐而复爵轻也。秦之所以强者,其民务苦而复爵重也。”


三晋各国之所以弱,是因为那里的政府放任民众追求快乐,且动不动就免租免役赐给民众爵位,秦国之所以强,是因为这里的政府强迫民众吃苦耐劳,且很少免租免役和赐予爵位。



正是这种苛政,使得“秦能取其地,而不能夺其民也。”



《徕民篇》认为长平之战后,秦国的军事优势已经确立,现在该对民众好点了,因此建议秦王颁布优惠政策吸引六国百姓,免除三代人的徭役赋税,不征发他们参加战争,垦荒的土地十年不收税。如此,“足以造作夫百万”,必可招来大量的百姓入秦。



很显然,这位大臣的话白说了,秦国不仅没有实施惠民政策,反而吸纳韩非子的愚民思想,在“民务苦”上更进一步。



图片



秦国占领楚地后,楚国民众也是纷纷逃离秦国的“魔爪”。



前面提过的岳麓秦简《为狱等状四种》,那个秦国政府抓捕14人的案子里,就有10人是楚国南郡百姓。公元前279年,秦国占领南郡后,他们向更东边的楚地逃亡。


另一个案例,秦军攻打楚国“荆庐溪”(洞庭湖附近)这个地方时,抓获了一名叫做“多”的22岁男子。经审问后发现,这个“多”是十年前跟着他的母亲一起“亡荆”,从已被秦军占领的南郡,逃亡到更南边的楚地来的。



秦军无论是占领三晋地区,还是占领楚国,他们的百姓都是选择东迁、南迁或北迁,就是没有西迁入秦的。迄今为止,无论是传世的文字资料,还是出土的简牍,只有六国百姓不愿做秦民,而绝无六国百姓纷纷逃入秦国的记载。



图片

公元前260年的战国形势



民众用脚投票,足以说明了秦制政权里国家与民众的对立。



秦国对本国民众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不能随便走动,需要重重关文,一旦发现“非法”离开,就是重罪。秦国民众没得选,但六国民众有得选,只要有一丝可能,他们都不愿意当秦民。



所以,当我们想当然以为战国民众对超级大国秦国纵然不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但也应该是羡慕秦国时,现实却是“啪啪”打脸。



甭说羡慕了,逃离都还来不及呢!



他们对秦国避之不及,原因只有一个:秦国民众的日子不好过。



你要是回到战国,你是想去六国自在一点呢,还是愿意全年无休,以做秦国的一颗螺丝钉为荣呢?





小结
图片
说到底,秦制的目标,显然不是民众的利益,而是皇权和皇权周围少数人的“皇图霸业”。所以,流入秦国的,都是秦王欣赏的六国无节操游士,去了有很大可能当官,普通民众才不会傻傻地去当炮灰呢!



当时,七国之中欣赏和崇拜商鞅的,恐怕只有秦国统治者。



要记住,长城很伟大,但普通民众不过是修长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5-1-28 00:59 , Processed in 0.07346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