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9月23日,小说《鹿鼎记》的最后一段在《明报》上刊出,这部连载了35个月的长篇大著终于刊载结束。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日子,也成了金庸正式封笔的日子。从此以后,他不再创作新的武侠小说。
金庸封笔,使得无数金迷无限失落。
关于封笔的原因,金庸本人的解释是,因为《明报》工作繁忙,自己的写作兴趣热情也逐渐减少,所以就毅然决定終止武侠小说的创作。这是一个合理的解释,毕竟,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一种业余创作,他的主业是办《明报》。
除此之外,或许还有一个原因,是金庸在小说创作历程中总是追求不断的创新变化,不断地自我超越,而小说《鹿鼎记》则已达到了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度,一时难以再创高峰,既然如此,那就不如不写。封笔的行为,体现了作者创作的严肃性,决不愿意简单地自我复制。
应该还有一个原因,是《鹿鼎记》「已经不太像武侠小说」(金庸语),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武侠小说及其文化模式的一次颠覆。是否需要重建,及如何重建,那将是留给后人的一个谜团和难题。
金庸虽然封笔,却并未从此归隐。从1970年3月开始,他修订自己的全部旧作,要让金庸小说以一种较少缺憾和漏洞的新面貌与读者见面。这无疑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实际上,这也是金庸封笔的一个并非次要的原因。
金庸与电视剧《鹿鼎记》制作人员等在泉州南少林寺。